如何准确把握作品主题意蕴的丰富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把握作品主题意蕴的丰富性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把握作品主题意蕴的丰富性,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写作背景寻找主题;从题材中去挖掘主题;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从作品的整体倾向看主题。

从写作背景寻找主题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写作背景: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大高潮时期,新中国刚刚发展,党也在蓬勃发展之中,但夹杂着不良之风,新政权官场中存在种种陋习,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中央出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政治气氛比较宽松,一些作家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发表了不少相关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所以,作品在真实而大胆地揭示出党的组织部门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与消极的精神状态的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官僚主义作风与消极精神状态的批判。

从题材中去挖掘主题
林震是小说的主人公。

是一位朝气蓬勃、满怀革命理想、单纯热情的年轻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他满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崇敬和对火热生活的热切向往,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的。

他直率、认真、执著,对腐败的斗争、对权力的不屈、对真理的坚持,使他一次次跃过迷惘和困惑,同与工人对立的麻袋厂厂长王清泉斗争,同推委麻木的直接领导——韩常新怒目相对,同“一切看透了”,“一切就那么回事”的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据理力争。

他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得到的却是嘲讽、警告和批评,使他进一步陷入惶惑和苦恼之中。

面对同样有着激情和理想,不甘心在日常琐事中逐渐沉沦却又无从倾诉的赵慧文,他虽未表现出悲哀与失望,却逐渐摆脱了对新工作、新生活的美好幻想,开始了认真、理性的思考。

后来,由于市委和报纸的介入,使麻袋厂问题得以解决。

在总结会上,林震提出了应防微杜渐、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主张,却又一次受到责难。

几经思考,他终于鼓起勇气向组织部部长倾诉自己的想法……。

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他由单纯、幼稚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显现出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对未来的热切希望。

刘世吾:是一位生活经历丰富、工作能力很强的老干部,也是一位思想性格复杂的官僚主义者。

作为区委组织部的第一副部长,他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党性,经过艰苦的战争生活的考验和锻炼,而且社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另一方面在对待具体工作和问题时,却又显如此的惰性,他那闪烁其辞的话语和躲躲闪闪的作为,更多的是给人以“和稀泥”的感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组织机制失灵的始作俑者。

在处理问题时,他往往把组织处理轻描淡写地解释为“经常教育”;面对具体问题,又强调“条件成熟”说——总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为借口——搪塞及时解决问题的职责,既缺少主动性,又缺乏激情,因此,他沮丧地认为:“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倒不能激动我们。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就那么回事”。

于是,他可以“苦口婆心”地忽视林震的敏感,也能够“慈悲为怀”地宽容韩常新的简单和粗糙,最后也就必然“铮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容忍”了王清泉的堕落。

小说没有把这个人物类型化,而是深入地挖掘了他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麻木而痛苦的心灵——为了排解内心的郁闷,他偶尔回忆起往日
的战斗生活,也会感慨无限;读到一本好小说,也会兴奋地评论一番;甚至一场小雨,也会令他想到许多许多……。

尽管如此,他始终未能从暗淡的心态中自拔,麻袋厂问题的解决也没能使他真正觉醒。

作品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示了他的一整套似是而非的“理论”,诸如“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

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有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的”等等,进一步深了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林震代表着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想法,对旧观念、旧事物抱着批判的态度,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这是年轻人性格中最宝贵的因素,也是改变常规的新鲜力量。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有变革的力量。

从作品的整体倾向看主题
从叙事特征上来看,这篇小说极大地偏离了“红色经典”所确立的叙事成规,故事虽然发生在组织部这个共产党培养和管理干部的核心机构中,但组织部里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并不是“红色经典”所确立起来的那种坚毅、沉稳、果断、公正、忘我工作的高大形象,相反他们手中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力,却唯命是从、不思进取、明哲保身、官僚教条。

比如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有压力时处理工作雷厉风行,没压力时本着凡是“就那么回事”的消极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党建组组长韩常新工作只重形式,脱离实际,最拿手的就是能轻易地将存在着缺点和问题的实际情况涂抹成一篇成绩卓著的工作总结。

青年人林震来到组织部,发现了这个党的领导机关存在许多问题和缺点,但事情并没有像“红色经典”那样向着改善和胜利的方向发展,刘世吾和韩常新的工作做派并没有最终发生改变,而且韩常新还被提拔为组织部副部长,林震意识到“按娜斯嘉的方式生活”并不容易。

不过,官僚主义并不是组织部工作的常态,仅仅是个别党员干部世故、圆滑和惰性的表现,只要他们愿意,主管领导还是能够改变局面的,而且整个机关的主旋律也是积极向上的。

“林震参加的组织部一次部务会议也很有意思,讨论市委布置的一个临时任务,大家抽着烟,说着笑话,打着岔,开了两个钟头,拖拖沓沓,没有什么结果。

这时,皱着眉思索了好久的刘世吾提出了一个方案,马上热烈地展开了讨论,很多人发表了使林震惊佩的精彩意见。

”“某些时候,譬如说夜里,各屋亮着灯:第一会议室,出席座谈会的胖胖的工商业者愉快地狱统战部长交换意见;第二会议室,各单位的学习辅导员们为‘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争得面红耳赤;组织部坐着等待入党谈话的激动的年轻人,而市委的某个严厉的书籍出现在书记办公室,找区委正副书记汇报贯彻工资改革的情况……这时,人声嘈杂,人影交错,电话铃声断断续续,林震仿佛从中听到了本区生活的脉搏的跳动,而区委会这座不新的、平凡的院落,也变得辉煌壮观起来”。

除此之外,小说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深夜仍在办公的区委书记等着和林震谈话,预示着组织部的工作作风会有转变。

小说描写了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林震,由学校调到来到组织部工作后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通过他在工作中所经历的一次次挫折,相当细致地展现了现实生活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不仅真实而大胆地揭示出党的组织部门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与消极的精神状态,还触及到年轻一代朦朦胧胧的“情绪的波流”和过于单纯天真、对生活理想化的弱点,表现出了对年轻的人生存环境、精神状态,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