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一、核物理基础(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

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β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EC)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

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λtN0:t=0时原子核数N:t时间后原子核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λ:衰变常数(λ=0.693/T1/2)物理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Tb)有效半衰期(Te)1/Te=1/T1/2+1/ Tb放射性活度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强度的物理量。

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表示,国际制单位:贝可(Becquerel,Bq)定义为每秒1次衰变(s-1),旧制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换算关系:1Ci=3.7×1010Bq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

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重点(1)(1)(1)

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重点(1)(1)(1)

核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核医学概述1.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学科。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第二章核物理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6.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分为α,β,γ三种类型7.α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α粒子的衰变类型。

每次衰变,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即为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8.β衰变:主要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电子的衰变类型(2)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正电子的衰变类型(3)电子俘获EC:指的是原子核吸收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从而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的衰变类型。

9.γ衰变:指的是激发态的院子核放出γ光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者低能状态的衰变类型。

有三种基本方式为γ辐射,内转换和电子对内转换。

10.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所有的原子数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物理性质。

11.生物半衰期:是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2.有效半衰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因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的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素: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全身骨显像:是指给患者注射显像剂一定时间后,利用核医学显像设备(如γ相机,SPECT)的探测器沿患者体表做匀速运动,从头至足(或从足至头)依次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显像剂分布信息,组成一幅完整的前位和后位的全身骨骼系统影像4.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5.代谢性骨病:是指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综合症,畸形性骨炎等。

通常弥漫性累及全身骨骼,并伴有血清甲状腺旁激素的升高以及骨转换率的增高。

6.甲状腺静态显像:口服放射性碘后,通过观察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分布,可判别甲状腺病变,即甲状腺静态显像。

7.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品。

8.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占样品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比。

9.肾图:静脉注射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外应用肾图仪连续记录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以反应双肾血流灌注、肾实质功能及尿液排泄的的生理过程,称为肾图10.小肾图:双侧对比,一侧肾图正常,而另一侧肾图幅度明显减低,峰值差>30%,但曲线形态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侧肾脏发育不良。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12放射性活度: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核医学 考试总结

核医学 考试总结

核医学考试总结核医学考试总结核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应用放射性核素以及核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核医学诊断技术具有无创、准确、敏感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癌症、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

下面我将核医学考试的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放射性核素的分类与应用1. 放射性核素的分类:根据放射性衰变过程,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

2. 实际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碘-131用于甲状腺疾病治疗,锝-99m用于骨骼扫描,氟-18用于PET扫描等。

二、核医学诊断技术1. 核素显像:通过体内注射放射性核素,再借助仪器探测测量,以图像的形式观察和诊断疾病。

2.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体内注射放射性药物,利用其产生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并释放能量进行扫描,可观察代谢活跃的器官组织。

3. 甲状腺扫描:通过摄取和测定甲状腺摄取的放射性碘-131或锝-99m-pertechnetate的量,可判断甲状腺功能异常。

4. 骨扫描:通过体内注射放射性核素,观察骨组织的代谢,用于骨折、骨转移等疾病的诊断。

三、核医学治疗技术1. 放射性碘治疗:主要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通过摄取放射性碘-131进行甲状腺癌的残余组织清除和治疗。

2. 放射性药物治疗:如锝-99m胶体治疗甲状腺的功能亢进、放射性聚合物注射剂(P-32酸酯)治疗眼部疾病等。

3. 放射性粒子治疗:如Y-90微粒治疗肿瘤、Sm-153微球治疗肝癌等。

四、核医学的安全性与优势1. 安全性:核医学的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是经过科学严格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合理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2. 无创性:核医学诊断多为无创检查,不损伤人体。

3. 敏感性高:核医学检查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一些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疾病。

4. 有针对性:核医学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具有针对性治疗的优势。

五、核医学的注意事项1.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应根据疾病类型、治疗目的和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核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核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1.核医学基本概念(名解填空)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概念(选择、填空)①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②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3.半衰期(名解选择填空,必考)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用T1/2表示4.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国际单位是贝克(Bq)5.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6.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7.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8.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9.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10.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问答,必考)优势: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无创可用于定量分析不足: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11.本底当量时间:表示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内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12.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13.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12、13,二选一必考)1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15.外照射防护的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设置屏蔽(填空)16.固体废物的处理:放置10个半衰期17.甲状腺摄131 I试验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 I率极高,且部分患者可见摄131 I高峰提前的现象18.甲状腺静态显像临床意义(问答)诊断异位甲状腺判定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在甲亢中的应用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关系辅助诊断甲状腺炎19.凉结节与热结节(名解填空)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20.心肌血流灌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IBI②正常断层显像分为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③异常显像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21.心肌代谢显像①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为18F—FDG②血流—代谢显像异常图像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标准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的标志22.心肌显像临床应用(问答)①冠心病预测: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概率约为40%~70%范围的群体,复合心肌显像的鉴别价值最好②诊断心肌缺血:准确评价心肌缺血部位、范围、程度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还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早期诊断冠心病③诊断心肌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6小时几乎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定位诊断灵敏度高,99mTc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适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濒危心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④判断存活心肌:心肌代谢显像可有效判断心肌存活性,对决定冠心病患者是否该做冠脉血运重建术,对再灌注治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3.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24.PET/CT常用于肿瘤显像的显像剂:18F—FDG25.PET/CT肿瘤运用的适应症(问答)(1)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2)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价(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4)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6)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特征(7)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8)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26.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DP②骨显像的异常显像及临床意义(意义只要说一个)(问答)放射性异常浓聚,见于恶性肿瘤、创伤、炎性病变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超级骨显像,与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见于骨无菌性坏死、骨膜下血肿骨外异常放射性分布,见于局部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灶③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名解)27.亲骨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也常被称为“亲骨性肿瘤”(填空名解)28.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29.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时典型改变呈“双轨征”改变30.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异常显像中最常见的类型,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1.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负荷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结果判断和临床应用。

2.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第二章骨骼系统1.骨显像原理,骨显像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的方法以及适应证。

2.影像分析要点正常影像,异常影像。

3.骨显像的临床应用第三章泌尿系统1.肾图的原理、适应症、检查方法、正常肾图及其分析指标、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2.肾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3.介入试验巯甲丙脯酸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结果分析;利尿剂介入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曲线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4.肾有效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剂、方法、影像分析与临床价值。

5.肾静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6.膀胱输尿管返流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及结果分析。

7.生殖器官显像阴囊及睾丸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子宫输尿管造影术的方法及影像解释第四章消化系统1.胃肠道出血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2.异位胃粘膜显像的原理、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3.唾液腺显像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4.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5.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概述、原理、显像技术、适应证、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6.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原理、方法、适应证、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第五章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摄131碘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原理、正常值、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综合评价。

2.甲状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3.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液、淋巴系统1.血液和淋巴显像的原理。

2.血液和淋巴显像的显像剂。

核医学复习重点.doc

核医学复习重点.doc

核医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

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

2.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3.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热区”显像,如急性心梗病灶、骨骼病灶。

4.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动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7.填空题:1.甲状腺结节类型分为温结节,热结节,凉结节,冷结节。

2.脑血流灌注显像(rCBF)的显像剂特点:99mTC-ECD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高,通过血脑屏障。

3.心肌灌注显像剂分为:静息显像,负荷显像。

4.肾静态显像显像剂:99mTC-DMSA;肾动态显像显像剂:肾小球滤过型-99mTC-DTPA (首选),肾小管分泌型--131I-OIH (经典)。

5.肝脏主要显像方法有: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血流灌注显像。

6.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适用于肿瘤病人,a 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7.核医学中国际制单位:Bq (贝克)惯用单位:Ci (居里)8.脑血流灌注显像适用于癫痼,TIA等疾病的诊断。

9.癫痫发作期显像表现:稀疏。

发作间期:增强。

简答题:1.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时影像特点:肺栓塞早期即可出现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结果不匹配,即出现局部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

2.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99mTC-MDP;原理:把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沉积在骨骼内。

核医学考试重点[1]

核医学考试重点[1]

一、名解1.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3.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5.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6.甲状腺的冷、热结节:冷结节是低功能结节或无功能结节,热结节是高功能结节,99m TcO4现象表现为热结节或温结节的病变,131I显现时可为冷结节或凉结节的病变。

二、1.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2.外照射防护的三原则:a.时间:尽量缩短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

b.距离:对于点源,某一位置的辐射剂量率与该位置的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再加上空气的吸收,因而人离开放射源越远,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率就越小。

c.设置屏蔽:在人体与放射源之间设置屏蔽,使射线逐步衰减和被吸收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3.内照射防护的原则:放射性物质围封、隔离防止扩散、除污保洁、防止污染、讲究个人防护、做好放射废物处理。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a.放置衰变:对短半衰期核素污染的器皿、废液应分装封存,动物尸体应用塑料袋装好低温保存,下水道应设置双蓄水池轮流排放,待衰变到国家容许的标准以下,再废弃或排放。

b.长半衰期的核素废液浓缩储存后交由专门的部门处理。

c.废液采用过滤净化、稀释,达到国家容许标准后才能排放。

4.常用核医学仪器举例:核探测仪器、r照相机、SPECT及双探头符合探测、PET 、PET/CT及图像融合技术、脏器功能测定仪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肾图仪、多功能仪)。

5. 131I的半衰期是8天(8.02天);99m TcO4的半衰期是6小时(6.04小时);18F-FDG的半衰期是2小时。

6.常用的显像剂:a.常用的骨显像剂是:99m 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 Tc-MDP).b.常用甲状腺显像剂是131I、99m TcO4、123I。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第一张绪论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

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

指数衰减规律e-λtN = N(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N0: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

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核医学考试重点

核医学考试重点

核医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凡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组元素。

同位素(isotope):凡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 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叫同质异能素。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例如:1H、2H、3H、12C、14C 198Au 、99m Tc、99T c1.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它们的质子和中子处于平衡状态,目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2.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 nuclide)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核衰变的类型1.α衰变(α decay):2.-衰变(- decay):3.+衰变:4.γ衰变:核衰变规律1.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1/2表示,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是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

数学公式T1/2=0.693/λ2.生物半衰期(Tb):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之。

3.有效半衰期(Te):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

T e、Tb、T1/2三者的关系为:Te= T1/2·Tb / (T1/2+ Tb)。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每秒衰变次数。

其国际制单位的专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数十年来,活度沿用单位为居里(Ci)1Ci=3.7×1010/每秒。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

核医学影像医师专业考试重点第一章:核医学总论1、.核医学定义: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定义: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被研究物质分子上,将其引入生物机体或生物体系(如离体细胞、无细胞酶体系等)中,标记物将参与代谢和转化过程。

4、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分析与功能测定:(核医学教师用书P122)(1)基本概念:是以完整的生物机体作为研究主体,用于定性、定量及定位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系统中的惜售、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鉴于包括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更关心的是某种化学分子在生物系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体内示踪技术都是建立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2)临床应用:1.物质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研究;2、放射性核素稀释法;3、放射自显影技术;4.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3)、显像技术及其选择:(6)、图像质量的评价:一个良好的图像应符合被检器官图像清晰、轮廓完整、对比度适当、病变部位现实清楚、解剖标志准确以及图像失真度符合要求。

6、工作人员的职责(1)、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的原则(2)、核医学医师的职责第二章核物理基础3、放射性活度(1)、放射性活度的定义:(2)、活度单位: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3)、半衰期:第三章:核医学设备:Y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位置电路、能量电路、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

Y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准直器通过吸收作用,选择性地允许Y光子通过,到达晶体,从而按一定的规律将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投影到晶体平面上。

第四章:核医学成像的条件1.图像的采集(2.)SPECT的采集条件(4)、PET、PET/CT的采集条件2.图像的重建(2.)SPECT的重建:滤波反投影技术(4)、PET、PEC/CT的重建条件第六章:核化学与放射性药物3.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育龄妇女应用原则: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4.临床常用的99mTc的放射性药物:6.放射性治疗药物(1)、核素的选择:第八章:神经系统:脑灌注显像的显像剂:(要求:电中性、脂溶性、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常用的有:99m Tc-ECD和99m Tc-HMPAO。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名词解释1.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科目。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具有不同中子数,在化学元素排在同一位置。

3.核素:是原子核的属性,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完全相同的原子集合成为核素。

稳定性核素:原子核中,当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保持一定比例时,核力与斥力平衡不致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变化,这类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或中子过多,都会使原子核失去稳定性,称为不稳定核素,又称放射性核素。

核衰变:不稳定核素通过自发性内部结构或能态调整使其稳定的过程。

与此同时,它将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4.α衰变:是核衰变时放出α离子的衰变,主要发生在Z>82的核素。

β衰变:是核衰变时释放出β射线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

γ衰变:是指核素由高能态向低能态、或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放射出γ射线或称单光子的衰变。

5.衰变定律:衰变过程中初始母核数的减少遵循指数函数的规律,其表达式为N=No*e^-λt。

6.半衰期(物理半衰期):某一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原有的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1/2。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贝可,定义为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

生物半衰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b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eff7.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8.放射免疫分析法: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的高度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放射性标记抗原-抗体复合体的量来计算出待测抗原(样品)的量。

9.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时仅结节显影而正常组织不显影,多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第一章核物理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3、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5、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6、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8、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9、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10、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11、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2、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γ光子与介质原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

r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13、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核医学应用越来越广泛。

核医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医学领域,它不同于其他医学科目,使用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技术和核物理技术。

本文将对核医学知识点进行笔记复习整理,让读者更直观地掌握核医学知识。

1. 核医学基本知识核医学是通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疗方式。

核医学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可以用各种成像技术进行定量和定位,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核医学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等效性。

放射性核素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放射性相互作用,植入到体内的精确位置,起到精确的定位和治疗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核素有28种,其中放射性浓缩剂、伽马光谱仪、计算机处理和图像分析成为核医学影像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核医学影像学技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主要分为伽马相机等诊断影像学和内照射等治疗影像学两部分。

伽马相机是核医学最为基础的诊断影像学设备。

通过伽马相机和放射性核素手段,可以对身体内部的病变进行诊断。

一条伽马相机会对应一个放射性核素,因此不同的伽马相机能看到不同的肿瘤和内部病理变化。

内照射治疗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内照射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找到肿瘤细胞区域,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内照射可通过植入核素、口服核素和静脉注射模式进行,植入核素最常被使用,且效果较佳。

3. 核医学应用范围核医学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1) 乳腺癌检测:常用探针是标记放射性核素的集合体,它们被注射到体内,然后通过伽马相机扫描整个身体,以发现分布在放射性核素内的信号。

2) 神经系统疾病:可使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进行检查,可检查痴呆,脑缺血,脑炎等疾病。

3) 心力衰竭:除了使用SPECT检查器检测血流量以外,还可以使用PET检查器检测心肌代谢及运动的情况。

PET检查器获得的影像图像更为清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子水平的代表性评价更好。

4)癌症治疗:经经典的使用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植入探针或植入细胞进行乳腺癌等癌症治疗。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一、前三章: 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②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③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④同质异能素isomer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 )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 :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⑨小PET :即经济型PET ,也叫SPECT_PET_CT ,是对SPECT 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 的功能。

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⑾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加速器生产11C 、13N 、15O 、18F 、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99mTc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①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β衰变:指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β+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 显像;④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同一原子称为元素;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同素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核衰变的原因: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少或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原子核会自发地发射出射线,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前移两位: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放射性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o衰变到NO/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后移两位;β—衰变:由于电子相对过剩,导致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

其结果原子核奖前移一位;β+衰变:由于电子组对不足,导致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后移一位;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到基态,通过发射ν光子释放能量的过程;α射线: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氦核;β射线: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负电子;γ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Β射线时由于质量小,行进途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变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ν光子而自身消失;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ν光子和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称为高速运动的自由电子,而ν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复习整理

一、核医学基础核医学使用的射线为核射线,包括α、β-、β+、γ四种;而放射科使用的射线为X射线。

A、原子结构核素(nuclide):具有特定的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及核子数而核能态不同的核素为同质异能素。

B、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核衰变(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射线,并转变成新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中子数过多,中子、质子数不平衡,由中子转化为质子的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增加1。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质子数过多,质子、中子数目不平衡,由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的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γ衰变(γdecay):是一种能量跃迁。

激发态的原子核以放出γ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跃迁到较低能量级的过程称γ衰变,也称γ跃迁。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活度(activity):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时间为“秒”。

其单位为贝可(Bq),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即1Bq=1/s。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在单一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物理半衰期,简称半衰期(T1/2)。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某生物系统中某单一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由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放射性活度减少至原有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 c)。

C、射线与物质的作用电离(ionization):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原子失去轨道电子而形成自由电子(负离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电离。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第一章核物理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3、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5、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6、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8、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9、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10、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11、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2、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γ光子与介质原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

r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13、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