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硬笔书法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
硬笔书法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硬笔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
其独特之处在于用硬笔书写,通过变化的笔触和线条组合,展现出文字之美。
本文将探讨硬笔书法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
一、硬笔书法的美学价值硬笔书法以其优雅的笔触和结构完美的字体而闻名,具有深远的美学价值。
首先,硬笔书法是一种形式完美的艺术表达,它以线条、形状和结构的精确和协调来构造更美的艺术作品。
其次,硬笔书法通过表现力丰富的书写风格传递情感和思想。
每个笔画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排列,以呈现出平衡、和谐和美感。
此外,硬笔书法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书写优美的文字,传递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二、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字形的规范性、线条的流畅性、结构的稳定性和作品的整体效果。
首先,字形的规范性是硬笔书法的基本要求,包括笔画的长度、宽度、纵横比例和相对位置等。
每个字形都应该准确无误地表达意思,且各个字形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性也十分重要。
其次,线条的流畅性是硬笔书法中所追求的一种美感。
线条应该具有连贯性和自然性,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随着作者手腕的流畅运动,每个笔画都应该顺畅地连接到一起,形成整体的和谐感。
第三,结构的稳定性是硬笔书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每个作品都应该具有稳定的字形结构和均衡的布局,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美感。
每个字、每个笔画都要准确地展现出结构的稳定性,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有序和谐。
最后,整体效果是评价硬笔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
整体效果是指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受。
一个成功的硬笔书法作品应该通过字形、线条和结构的组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字体的层次、空间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等都可以对整体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硬笔书法作为一门优雅的艺术形式,在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通过线条、结构和字形的精准表达,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对于欣赏者来说,欣赏硬笔书法作品不仅可以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还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 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衡量。
本文将从笔法技巧、结构布局、墨色变化、神韵气息和创新与个性五个方面来探讨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一、笔法技巧笔法技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笔法必定是熟练、准确而富有变化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画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疾缓等要素,以及运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等动作是否流畅自然。
笔法技巧的运用能够展现出书法家功力的深浅和艺术修养的高低。
二、结构布局结构布局是书法作品的骨架和脉络,对于作品的整体美感至关重要。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排列是否整齐、均衡和协调。
好的结构布局应该使人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整体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书法家对于字形的处理和变化也应该符合规范,不失法度。
三、墨色变化墨色变化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墨色必定是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墨色的深浅、浓淡、干湿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是否得当。
墨色变化的运用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质感,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
同时,墨色的搭配和运用也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个性。
四、神韵气息神韵气息是书法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在精神和艺术气质,是书法作品鉴赏的核心标准之一。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墨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这些要素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气韵生动的感觉,使人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同时,书法家的个人气质和修养也会对作品的神韵气息产生影响,因此,鉴赏时还需要了解书法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
五、创新与个性创新与个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是否有新的创意和构思,是否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薈在书法欣赏中,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作品总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
这螂种共鸣之所以具有超越阶级、]时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为书法作品总是具有共同美,人们在欣赏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审美标准,现将主要之点例举如下;1 形态美蚀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哦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很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
点画形态是否富蝿由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
”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
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
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
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质地美莇“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
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螂“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
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肁]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蒁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硬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审美标准,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硬笔书法艺术。
一、审美标准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书法字形的美感:硬笔书法强调字体的秩序、均衡和谐。
书写的字形应该具有规范的结构和优美的曲线,字形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和比例。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形流畅、舒展,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美感。
2. 线条的韵律美:硬笔书法的线条是由细线与粗线、直线与曲线相间组成。
书写时,要注重线条的韵律美,通过控制笔画的粗细、长短和笔画之间的排列,形成和谐的节奏感和动感。
3. 墨色的深浅变化:硬笔书法以黑色墨水为媒介,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字体的精神和气韵。
墨色浓淡的合理、适宜的运用,能赋予作品以立体感和深度感,增加艺术观赏价值。
4. 空白的利用:硬笔书法注重空白与字体的相互关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利用空白,使字体在纸上形成舒展有度的布局,在字形与空间之间形成完美的平衡。
二、评价标准评价一部硬笔书法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字形之美:评价硬笔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考察字形的动与静、形与神的关系。
是否符合书写规范,是否具备笔画的明确、连贯和规范。
字形应当清晰流畅,线条的粗细变化适度,形成完整的字体结构。
2. 笔画之美:硬笔书法作品中,笔画的有力感和线条的流畅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笔画应有粗细的变化,有时轻盈、有时有力,展现出书法家的修养和功力。
3. 篆刻与镂空之美:硬笔书法常常运用篆刻的技法,通过重叠、重复,或者刻意刻出字体的楷书和隶书形态,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镂空也是硬笔书法的一种特殊技法,它通过划破纸面,形成线条的可见和不可见以达到艺术表现效果。
4. 装饰与点缀之美:硬笔书法作品可以加入适当的装饰与点缀,可以是小楷、小篆或隶书的笔画,但要注意装饰与主题的协调,避免过多或过杂的装饰。
书法的审美标准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行书
1.行书的笔法最为丰富; 2.行书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其他书体的提高,
行楷笔笔断开而意相连,有助于楷书的学 习,行草中有些笔划连接起来,已有草书 笔意,有助于草书的学习; 3.行书的结字即灵活多变又规矩得体。
2. 笔法、字法具有丰富性多样性; 3. 范本的套路(用笔的起、行、止以及字形的变化和完整性)
比较清楚,清晰可辨; 4. 字数要多; 5. 笔法、字法的体系要一致; 6. 初期学习范本不宜多,越少越精进步越大,避免一段时期
内同时学习很多帖。 7. 学习的范本和借鉴的范本不同,学习具有普遍性的范本,
借鉴具有特殊性的范本。
书法的审美标准
1.书法格调的高低 2.书法技术的丰富性 3.书法技术的难度系数 4.书法家独立的艺术语言(个性)
书法的格调
1.书法格调的高低是由中国的哲学体系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决定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法自然;
2.太过平庸、平淡和太过恣肆、张扬的作品,格 调都不太高,高格调讲究不激不励、含而不露, 内部充满矛盾和险崛,而外部平静如水;
学习书法如何临帖
1.避免抄书现象; 2.选择喜欢的字临写; 3.选择套路清楚的字临写; 4.一段时期内(三、五年),要临习用笔、结
字体系一致的帖; 5.要采取各个击破的原则临帖,做到精临,会
写一个字; 6.学会背临; 7.笔法和字法可分别做为重点临写; 8.先像后不像(学会意临)。
如何构建自己的书法体系之树
幅作品的灵动性;
8.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你认为优秀的线条和结字, 用到你的创作中,长此以往,你的喜好会让你 不断地取舍,你的个人面貌和风格也在不断取 舍中得到强化和形成。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书法艺术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和结构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文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书法家通过对字形的处理和技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书法艺术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书法作品的美感主要来源于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在字体、结构和布局上,书法家会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线条的优美和流畅是书法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再者,书法艺术追求意境和神韵的统一。
传统书法注重承传和创新,既要遵循传统的技法和规范,又要赋予作品新的意境和神韵。
书法家通过对传统技法的揣摩和发挥,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审美特点,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最后,书法艺术强调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的表现。
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会注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通过外在形式的表现来传达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涵与外在形式的统一赋予书法作品更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思想意蕴。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观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升欣赏体验: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字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是否和谐统一。
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其次,要细致品味作品的线条和笔墨。
书法作品的线条和笔墨是其美感的关键所在,观赏者可以通过仔细品味作品的线条情感和笔墨表现,感受到作品的韵味和意境。
可以从线条的流畅度、端庄度和笔墨的墨色深浅、浓淡来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再者,要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感受。
书法作品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观赏者可以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书法的审美标准
书法的审美标准古人评书法有这样的话:“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法创作同绘画一样追求“形神兼备”。
自然,书法欣赏也应该把“形神兼备”作为书法艺术美的重要标准。
所谓“形”,指书法的点画、结体、章法等;所谓“神”,指书法的神采、风格等。
因此,我们欣赏书法,包括欣赏点画的线条美、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由此而形成的全幅作品的风格美。
一、点画的线条美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
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
传统所说的点画,就是指书法艺术的造型材料线条。
这种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
问题是点画为什么能给人美感?我们认为:一切艺术形式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诸如直线、曲线、折线、斜线、波浪线、蛇形线等。
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水表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和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
这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
这种抽象本身积淀了丰富的人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
书法家便利用线条这种表现性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
点画是这种原始线条析美化和运用。
“精美出于挥毫”,点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
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
线条的感,是线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谓线条的力感只是一种比喻,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量感。
“行行如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这是唐太宗批评草书写得没有骨力的话。
那么,怎样的线条才的力感呢?晋代卫夫人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笔阵图》)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遒劲,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铁画银钩,坚实有力。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审美标准也是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
在书法欣赏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审美标准。
首先,书法的审美标准在于笔墨的运用。
书法作品的墨色应当浓淡相宜,要能够表现出意境的深邃和意蕴的丰富。
墨色的运用要有变化,既要有浓墨重彩的挥洒,又要有淡墨轻柔的点画,使整个作品既有韵味又有层次感。
而且,墨迹的质地也是审美的重要因素,要求墨迹流畅自然,不生硬,不死板,要有生命力和神韵。
其次,书法的审美标准在于结构的完整和稳定。
书法作品要有稳定的结构和布局,要求字体的形体饱满,结构稳健,不可有倾斜、歪曲、变形的痕迹。
整个作品要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要有上下左右的分明,不可有拥挤、杂乱的感觉。
而且,书法的结构还要与内容相得益彰,要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神兼备。
再次,书法的审美标准在于笔画的工整和流畅。
书法作品的笔画要工整,不可有断续、懒散的笔法。
每一笔都要有力度,有韵律,有节奏感。
而且,书法作品的笔画还要流畅自然,不可有生硬、生涩的感觉。
整个作品要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要有灵动的神韵。
最后,书法的审美标准在于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书法作品要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要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
作品的意境要有深远的内涵,要有超脱尘世的气韵,要有超然物外的境界。
而且,作品的情感要真挚、深沉,要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要有触动人心的魅力。
总之,书法的审美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要求作品在笔墨运用、结构布局、笔画书写、意境情感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书法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因此,在书法欣赏中,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感受书法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介绍•中国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审美标准的起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书法被视为一种文化修养的表达方式,而审美标准就是儒家文化价值观对书法艺术的要求。
独特的审美标准•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西方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书法中,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的要求。
这表明书法作品应该具备一种生命力和韵律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线条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的形态和构图被视为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人对线条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形象的描绘,更关注线条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用笔的技巧•中国书法中,用笔的技巧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标准。
用笔的厚薄、粗细、轻重都能表现不同的意境。
书法家在用笔时需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技巧,以凸显作品的独特之处。
艺术的演变与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法流派对审美标准有不同的强调。
例如,隋唐时期的楷书强调工整端庄,而宋元时期的草书追求奔放自由。
影响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既有传统的审美标准传承下来,也有创新的力量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许多现代书法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结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以”气韵生动”为核心要求。
线条的运用和用笔的技巧都是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因素。
审美标准会随着时间和流派的变化而发展,同时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也将为书法艺术带来新的可能。
书法的审美标准与价值
书法的审美标准与价值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审美标准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书法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并分析其对个人、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1. 线条美:书法以线条为基本单元,强调线条的流动、曲直有度和起伏有致。
一笔一划的连贯和谐,形成了书法的独特美感。
2. 字形美:书法通过书写每一个字的形态、结构、比例和章法,追求每个字形的美感。
每个字的独特性和整体的协调统一是字形美的重要标准。
3. 空白美:书法注重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及整个作品留白的处理。
空白的存在和合理运用使得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韵味。
4. 书写技法美:书法的审美标准还涉及到笔画的粗细、墨迹的深浅、墨点的排列等方面。
精湛的技法能够突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书法的价值1. 艺术价值: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表现力。
通过线条的舞动和字形的美感,书法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2. 文化价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3. 教育价值: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个人的修养和心态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临摹、写字等学习书法的过程,可以培养个人的耐心、细致和专注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4. 精神价值:书法作为人们一种表达情感、寄托思想的方式,对个人的心灵和精神有着积极的疗愈作用。
在快节奏和压力大的现代社会中,书法给人带来宁静、平和和内化的精神享受。
总结起来,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丰富的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其审美标准包括线条美、字形美、空白美和书写技法美。
而书法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文化、教育和精神层面。
通过欣赏和学习书法,人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丰富的文化修养、积极的教育影响以及精神层面的疗愈。
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书法中,有许多被认为是重要的审美标准,包括笔法、结构、意境等方面。
首先,中国书法的笔法是其审美标准之一。
笔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技法和动作,如顿挫、起落、顿挫、停押等。
通过对笔法的掌握,书法作品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气韵和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中国书法的结构也是其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结构包括了构图、布局、比例等方面。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既有整体美,又有细节美。
此外,中国书法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指通过书法作品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情绪。
在中国书法中,意境是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观者共鸣,让人感悟到其中的深意。
除了以上几点,中国书法还注重墨的运用、线条的质感、字形的美感等方面。
墨是书法的灵魂,运用墨的技法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线条的质感可以表现出作品的韵律和生命力;字形的美感则体现了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审美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在今天,学习和传承中国书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愿我们能够在中国书法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学习,感悟其中的深意,体会其中的美感。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美:书法作品的线条应该流畅、自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线条的美是书法作品最基本的审美要素之一。
2. 结构美:书法作品的结构应该严谨、协调,各个部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结构美的体现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用笔美:书法作品的用笔应该准确、有力,能够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用笔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4. 章法美:书法作品的章法应该合理、有序,能够体现出书写者对字形结构和布局的把握能力。
章法美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应该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能够表现出书写者对墨色的运用技巧。
墨色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6. 气韵生动: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气韵生动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最高境界。
7. 个性鲜明: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够体现出书写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个性鲜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总之,在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应该从线条美、结构美、用笔美、章法美、墨色美、气韵生动和个性鲜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一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书法审美标准的四个要点
书法审美标准的四个要点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书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书法无疑是以汉字为表现基础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审美标准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人民的认可。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观念变得多元化了,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直显赫不减。
那么,书法的审美标准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呢?下面将分步骤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端正舒展的体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标准最基础的要素就是它的整体外观。
在书法中,一定要有端正舒展的体态,这包括大小合适,稳健而不僵硬,蓄势待发,势如破竹等等。
这是书法金字塔的第一层,它关系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框架的健康与否。
二、章法合理的布局章法合理的布局是书法审美中的一个重要层面。
这一点并不只是指书法字体的大小、排布等,更应该包括文本的要素与内容的处理。
好的书法必须是文理通顺、章法严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构成美感上的异彩纷呈。
书法作品的品质要比一般的书写要高,必须严谨地掌握笔触、结构,掌握整个作品的极致思想。
三、严整精到的用笔用笔是书法的灵魂,将用笔的精准度高度发挥完美的呈现出来就是书法最美丽的地方。
用笔上的要因素包括笔墨的质量、笔法技巧、印象等,并且需要特别注意笔画连续性及其感性的朴素美感,这些是书法用笔高度细化的要素,也是书法最伟大、最迷人之处。
四、精神、意境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不仅仅是一种字体的艺术表达,更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这些都是书法精神及其所沉淀文化的深度内涵。
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字迹工整,还要很好地表现出心灵的深度思考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所以说,这四个要点展示了中国书法审美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的审美价值,而书法之所以具有如此浓郁的文化底蕴,正印证了书法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内涵。
观看一幅书法作品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体验,更是一种蕴藏着无穷思考的文化抒发,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认真欣赏、学习书法,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美学、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在意义。
书法欣赏概述
三、书法欣赏的方法
中国的书法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 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仔 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 运动性质却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正因如此, 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 上的运动节奏。
此外,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 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可见,在 这最为简单的形式中,却存在着复杂的形式关 系问题!中国书法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 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 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
(二)以静寓动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 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
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书法作品鉴赏的原则和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原则和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原则和标准如下:
一、原则
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鉴赏书法作品时,应先从整体上观察作品的气势和风格,再局部观察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和神韵。
2. 历史与审美相结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色,结合个人的审美观念进行评价。
3.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注意书法作品的形式美,如笔法、墨色、章法等,同时也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二、标准
1. 用笔:观察笔画的起承转合、粗细变化、节奏感等,是否运用得当,具有美感。
2. 结构: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笔画搭配得当,能够表现出汉字的优美形态。
3. 章法:整体布局是否协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排列是否有序,全篇风格是否统一。
4. 墨色:墨色的浓淡干湿是否运用得当,能否表现出书法的韵味和意境。
5. 神韵:作品是否具有神采和气韵,能否表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6. 风格: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能否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综合以上原则和标准,可以对书法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鉴赏。
需要注意的是,鉴赏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主讲人:张旭光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前言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讨论学习书法,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
这个题目比较通俗,今天讲的内容可能就是根据图书馆的要求,主要是普及性的一些内容,可能来了不少专业的朋友,请大家批评指正。
书法的审美标准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是书法的审美标准。
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书法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不好。
目前在咱们国内,应该说在全世界来讲书法,热还在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也在中国。
无论是从书法的学术方面,还是书法的理论学术方面,最高水平在中国,这是一个感觉。
那么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的书法热在全国各地,应该说书法热的非常厉害,各种大的展览活动非常多。
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当中。
有的是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就跑到北京北漂了,有的到学校去进修,那么我们现在的全国大展的来稿量已经达到几万件,像第九届全国展,在广州来稿量达到6万多件,6万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6万多件里面,有的可能投一件的,有投两件的,大概总人数在5万多人。
这5万多人可能设计到5万个家庭、单位等等非常的热闹。
到底为什么?我们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追求一种精神的东西,书法逐步进入了一种精神消费的状态。
但是最根本的是原因,想来想去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祖先的审美习惯,我们祖先的审美的基因遗传到今天。
也可以说,流淌在我们今人的血液当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要爱它。
一、宏观标准就书法标准的问题,我分两个部分讲。
第一个部分是宏观的一个标准,整个国家对书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大家需要知道。
当前书坛的整体审美标准,就是整个书法界怎么看书法,需要了解,这是一个宏观标准。
(一)共同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说共同规律。
关于共同规律,现在我们大概概括成“三句话12个字”叫“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
这三句话12个字可以说在目前书坛已经形式了共识。
这三句话12个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呢?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展在西安举行。
在这个展览的前后,又经过了非典时期,在投稿征稿的过程中正好是非典。
因为非典,对整个书法的评审和展出推迟到了2004年。
在这个过程当中,书法界应该说思想非常活跃,各种流派各种思潮非常多。
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流行书风,大家都知道。
一大批年轻人受到当代的美术思潮的影响靠着对书法的一种热爱,靠着个人书法上的天分来追逐外在形式的一种表达。
书法就是重在外在形式,轻视内在内容这样的一种状态,在流行书风这个板块上非常的热闹,非常发达。
这样就引起了传统派的反对,一些老先生就坚持传统,就非常反对。
但是老先生坚持传统,可又太传统,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所以就形成了很强烈的矛盾,所以在这个前后是这么一个状态。
到了八届国展征稿的时候,当时我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展览评审的工作,我也听到了一些反映,有些年轻人说,你们这个展览我们不投稿,为什么呢?我们投了稿,你们也看不懂,我们搞的都是创新的东西,你们的都是老古董,我们有创新,你们也不要,另外也可能看不懂。
所以矛盾就比较大。
在八届国展宣传工作会上,当时面对这样一种状态,甚至因为这些老先生在书坛的地位等等比较重要,所以,有些年轻人包括流行书风会受到一些打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开了一个宣传工作会,在会议上,我做一个讲话叫做“书法评审要遵循艺术规律”这个讲话,主要是面对这样的一种状态,从四个方面对书法的评审问题进行了一些要求或者是代表了一批书坛中坚力量的心声。
(二)共识这四个方面讲了四条规律。
第一,继承传统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
这一个和大家讲的比较透彻,书法和其他艺术不一样的一个方面,它必须继承传统。
这是一条不可替代的规律。
其他的艺术可能是可以不要传统的,但是书法不行。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也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大书法家没有继承传统而自己却搞出来一套很独特的东西,当代的书法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这一条规律是不可替代的。
当时也有一些朋友也讲过这样的话,他讲书法就是讲四个字第一是新,第二是奇,第三是险,第四是怪。
特别是现代说法要追求新奇险怪。
后来我们在讨论当中我们也提出来这四个标准,做书法不合适,做杂技比较好。
杂技你不能老演旧景,你要搞新的东西。
要很险,要让人觉得很担心,很怪。
正常的情况下看不见,很奇特很吓人。
其实那是作为杂技的一种创作还是比较合适的,对书法可能不大行。
所以这是个前提。
这是书法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规律,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讲的是表达性情。
艺术还是要表达性情,因为从流行书风这些年轻人看来在表达性情上,他们是非常有优势的。
这一点还是要肯定他们在这个时代下来表达时代的情感,这个还是要鼓励的。
这个呢,对于坚持传统或者说坚持老传统不变的人来讲,对他们又是一种批评。
第三,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实际上当时坚持传统这一块占了主旋律的地位。
其实书法的某一个书体或者某一个风格,很难说是一种主旋律。
这个主旋律是在多种风格,多样化的状态下共生的一种状态,所以还是提倡多样化,因为流行书风从民间书风里面吸收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民间的残纸,一些简牍、瓦当、墓志、墓砖等等从这些民间的东西来吸取营养,这样对推动多样化有好处。
你不能说这些东西就不重要,所以还是要强调多样化,特别讲到了无论任何流派,任何风格,他们是平等的。
讲了这一点以后,我记得当时还是得到了很强烈的共鸣。
最后,关于表现美的问题。
因为当时在书坛有一个反丑书的问题,丑书是认为这个字怎么丑怎么写。
实际上丑和美也是一个辩证关系,把文学上也把书法当中美和丑的这种关系也做了一个明确的解答。
所以,这几条标准讲了之后就在书坛产生了很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流行书风这些年轻人也赞成,老年人也赞成。
整个的书法界的共识就形成了。
所以八届国展的投稿量也很高,上到了36000多件,也是在整个改革开放以后,历届大展当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所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讲的三句话12个字,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基本上在书坛形成了共识。
这是一个整个书坛的宏观的走向,也是当前中国书法的主流状态。
(三)两大体系从主流的本原上讲呢,也基本上算两大体系,一个是帖学体系。
帖学就是书法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朝的行书行草这一脉,应该叫帖学。
通过王羲之影响的历代大家,比如:到了唐朝颜真卿,唐代的草书家有怀素有张旭,到了宋代,宋四家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蔡襄宋代四家都是行书,当然黄庭坚有草书,到宋代没有楷书。
然后,元代以赵孟頫为标志。
明代,在王羲之这一路上有文微明、祝允明,再往后像王铎、傅山,特别是从明到清过渡的王铎和傅山,大概这一系这属于帖学这一系列的。
这个体系作为当代帖学创作的主要资源。
另一个就是碑学,那么碑学主要是清代包世臣和康有为推动了各碑学的发展。
他们这时候指的碑学主要是指魏碑,就是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的魏碑和墓志这些东西,这是楷书。
再往前,碑里面还应该包括汉碑,就是隶书,还包括唐碑,就是唐代的大楷。
比方说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这些多属于碑。
还有一部分资源就是篆书。
篆书从甲骨到金文到小篆,如果广泛一点讲,也可以归到碑学里面去。
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拓片。
也可以归到碑学这个大类里边。
那么当前在篆书里面又出来了一些新的发展资源,比如说楚篆,战国时期楚国的这种文字也有些发展。
就是说我们当代书坛的主流,都是从这里面经过深入的研究学习,然后升华出来,表达出来,最后来参加我们各种大展等等。
这个就是当前的书法的主流的状态,这是整体的一个规律。
(四)特殊规律:我们再讲一讲特殊规律。
这个特殊规律我们指的仍然是整体审美标准里面的一些特殊状态。
1.楹联展书法界有一个展览的立项叫做楹联展。
楹联,从文学的角度是一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也是一种形式,它是文学和书法相结合的一个很传统的形式,很受欢迎的并带有民族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立项,大概每两年到三年举办一届。
第五届楹联展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对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要求。
比方说,楹联展我们要提出来要求把握内容的和形式的结合。
我们古代的很多楹联应该说是很精彩的,大家可能心里也都知道不少,但书法界有这个状态,是古人把历代的著名的碑帖把它集成联,就用这个碑帖里面的书法来集成联,很多书法家从这里面去选择。
而这个集联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文字的限制呢,有很多是没有意思的。
就完全是一种文字的游戏,按照平仄关系怎么把它在对仗上面解决了就行了。
实际上楹联的内容已经没有时代意义了,甚至是很酸腐的。
没有什么时代意义。
由于这种状态,我们就强调书法家自己要做联,自己不光会写字,要能够在文学上提高,要掌握这种语言文学的规律和它的美。
所以我们要求要把楹联的内容和你的书法创作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就设计了除了书法获奖以外,我们还设计了楹联本身可以获奖,我们就设计了十个最佳楹联奖。
最后我们评出来的楹联里,首先你的书法水平过关,然后你的楹联很好,你就可以获奖了。
比如这联,不是自做联,但是这个书法水平很高,他也是可以获奖的。
像这种字,它要有很强的个人的性情在里面,这是行书。
他又有很强的基础,比如从王羲之哪个地方吸收了营养,宋代的米芾也有,也有碑里的用笔。
它既有行书的流畅,又有碑的东西在里面。
这是属于楹联里边获奖的。
什么样的作品算好呢,这样的作品就算比较好的。
这个联是自做的。
“岭上读书田天风做伴心潮涌”,心字写得比较扁一点,草书的字。
下联是“亭中漫步竹影为棚画境空”这就是自做联,从文学上还是很有色彩的。
还挺美的。
这幅作品完全从纯书法的角度来讲,和上一个联比,它显得比较秀气,比较甜美,但是基础的书法功夫也是很深的。
这是楹联展,我们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不同的展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群、不同形式的,我们会有不同的要求。
2.正书展再看这个正书展。
全国正书展我们提出就是要增强楷书的艺术表现力,要激活唐楷。
原来的正书包括三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都叫正书,一个展览就包括三种书体。
第四届正书展是在厦门搞的。
当前书法界呢,就说楷书如何增加艺术的感染力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
特别是唐楷,将近15年到20年的时间中国最有影响的唐楷在书法界不行,书法界入选不了全国展,比如说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中国讲的四大楷书,唐朝三个,元朝赵孟頫,叫欧颜柳赵,那么这些楷书几乎在全国大展中都受到了排斥。
几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楷书基本上入选不了全国大展。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够,它的法度太多、太强。
所以说在正书展里面我们就提出来了,提高楷书的艺术感染力,要激活唐楷,尤其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楷书。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现在都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活跃着,包括基层的,我们农村的很多家长不会写字,但是孩子上学的时候,他要求孩子要把字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