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内容简要归纳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手段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象目标:私有制一公有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评价:○1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萌芽阶段)○4社会主义的因素(公有制)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4、中国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1工人阶级(国营)○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3民族资产阶级(私人)5、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6、(多)1952.12标志着:○1土地改革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3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7、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的原因:○1国民经济得以恢复○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最大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3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9、(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0、(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1、(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坚持○1积极领导○2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3、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和平赎买其性质: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5、(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坏)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好)1919~1949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1革命性◇2动摇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3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4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销售○5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17、(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1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经济联系若,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5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8、(多)形式:(四马分肥)◇1委托加工◇2计划订购◇3统购包销◇4经销代销○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四马分肥)◇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井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1956.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1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为当代中国ー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49.10的伟大飞跃:专制一民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介绍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介绍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 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 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 何时过渡?怎么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 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 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 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 步过渡。
• •
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 是恰当的,有效的。这种逐步过渡的 渐进方式,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 要保证,不论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正是因为采取了 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避免了在短时 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不 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 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仍然具有两面性,既在剥削工人取得利 润的同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也表现出两 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作 为剥削制生产方式有害国计民生的一面。 因此,必须“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一面, “限制”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改造”民族资本家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949 年到1956年,农民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均在85% 以上。如何将占全国总人口85%以上的几亿农民的个 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 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 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敢创新,提出并实 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 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性质: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的创造2)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P75 政治上……;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新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最终引向社会主义5、怎么过渡,最初的设想:先建设,将来过渡。

1952年改变先建设,将来过渡的战略设想,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张马上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总路线完整表述:P77……。

简称“一化三改造”2、总路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或者说两个要点:1)“一化”。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奋斗目标。

2)“三大改造”。

实现所有制的改造,把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

两翼,是手段。

当时的战略设想,通过三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来解决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达到一化。

所以,总路线又被誉为是一条革命与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3、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P75,书上讲了四点,可以看书,我这里讲三点。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历史的呼唤、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必然,但怎么尽快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两条道路的选择①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太慢了、太残酷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太弱小了,毛泽东否定了这条道路。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

优点,苏联榜样的力量;社会主义确实有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能够承担起中国经济快速起飞的跑道重任。

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历史的必然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历史的必然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对农业是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个体私有制的农业改造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农业主要的改造方针政策和方式。

专题讲座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专题讲座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专题讲座: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材第三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理论创造,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努力培养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点分析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时数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法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三、导课方式提问式导入四、内容讲授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2、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问题三: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总路线提出: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2、总路线的基本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49年--1956年)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 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21
2、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 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 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 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 它不是 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 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是一 种对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利的新型 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16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按劳付酬 ,取消土地分红,具有完全的社会 主义性质。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17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者关系
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
12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3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大改造

201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201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目录
前页
后页
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 1.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 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2.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民经 济中占绝对优势 3.资本主义经济
目录
前页
后页
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 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 了48.5%。可见,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有了一定的 经济基础。
目录
前页
后页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工业化 总路线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
目录
前页
后页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 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 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 的问题。
目录
前页
后页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 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共 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 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 为一种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 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 资本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 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 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后页
1949年 10月3日至 1951年5月 21日,中 国同各国 建交情况。
目录
前页
后页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 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1953-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 年,借西药供应紧张, 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 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 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 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 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 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 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 死亡。 1953年2月上海 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 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工业资本比重
0.1%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70%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80%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 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 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 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 (1918年)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结论: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 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 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 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手段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象目标:私有制一公有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评价:○1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萌芽阶段)○4社会主义的因素(公有制)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4、中国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1工人阶级(国营)○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3民族资产阶级(私人)5、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6、(多)1952.12标志着:○1土地改革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3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7、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的原因:○1国民经济得以恢复○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最大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3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9、(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0、(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1、(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坚持○1积极领导○2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3、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和平赎买其性质: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5、(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坏)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好)1919~1949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1革命性◇2动摇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3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4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销售○5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17、(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1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经济联系若,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5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8、(多)形式:(四马分肥)◇1委托加工◇2计划订购◇3统购包销◇4经销代销○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四马分肥)◇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井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1956.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1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为当代中国ー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49.10的伟大飞跃:专制一民主。

最新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解

最新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3、毛泽东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我国要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而且具体分析了当时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的性质、 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和前途。
4、1953年毛泽东编写《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我 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 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如何看待改造和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手 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1919
1956
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1840
1949
半殖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主义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53—1956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盾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推荐)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推荐)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这一问题主要剖析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重点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轮廓日益清晰起来。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稿2016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稿2016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教学课时:4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始。

但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没有明确论述过,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没有先例,这就成为摆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特点,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改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正确认识社会性质和特点,是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领导人民胜利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3.第三章讲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第三章讲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内容提要P56第一节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深刻理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思考题5变4)P74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P56内容提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6请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开始于新中国成立,结束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二)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呢?P56-57(2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与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也有三种,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
❖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在农村传 达毛泽东 “关于合 作化问题” 的报告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 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 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 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巩 固地团结其他中 农,发展互助合 作,由逐步限制 到最后消灭富农 剥削的农村阶级 政策。
见p92
1955年4月17日,周恩 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 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形 式?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 了社会主义?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来看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 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 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华北区百货公 司等单位向私营企 业的订货档案。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
主要实行初 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
主要实行个 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 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 向工人阶级转”。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 “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
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 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 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 富两极分化现象。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记者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 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 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整个历程,改造的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主要问题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五种经济成分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
3、三种基本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两个转变”“三个五年计划”
2、在过渡的时间,条件,步骤方式上,如何转变
3、总路线概括为“一化三改”
4、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列宁的指导思
想,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
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宣传和学习总提纲》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采取赎买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三个步骤
(四)、社会注意改造的历史经验
1、成功的历史经验
2、失误与偏差,及其原因
3、社会主义改造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六)、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大转折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找到了一条设和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只是打破了旧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的矛盾未得到解决,要改变贫穷落后,变得富强,就要走出去,引进来。

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