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一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30 分)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和(3 分)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和(3 分)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和。

(3 分)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和。

(3 分)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带中,局部之上,岩层空隙之中的水。

(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作用。

(3 分)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

(2 分)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和。

(2 分)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和的补给。

(5 分)10.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和。

(2 分)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3 分,共15 分)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 A 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A 水文因素,B 气象因素,C 地质因素,D 人类活动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4.1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 ”表示地下分水线)。

(5 分)观1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粘性土图4-14.2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

东北大学22春“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东北大学22春“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东北大学22春“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滨海三角洲沉积物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自外向内,颗粒由细变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平原区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岩性、地下水赋存、补给与排泄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岩性由细到粗,地下水埋深由深到浅,补给由差到好,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B.岩性由细到粗,地下水埋深由浅到深,补给由差到好,由蒸发排泄到径流排泄C.岩性由粗到细,地下水埋深由深到浅,补给由差到好,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D.岩性由粗到细,地下水埋深由浅到深,补给由好到差,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参考答案:D3.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划分为两个带,即土壤水带和毛细水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B、正确参考答案:B6.地下水中的N2只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等大颗粒直径越大,则孔隙越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山区河流切割阶地,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受季节的影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B、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C、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参考答案:B10.B、冲积平原河床中多沉积粉细砂,向两侧依次沉积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等C、山区阶地下部为卵砾石,上部粘性土层D、冲积物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区阶地和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参考答案:A11.有关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描述错误的是()。

A.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能力就取决于可能补给源水量的大小B.地下水资源的再生是通过水文循环使水量恢复、水质更新的C.地下水是天然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它具有可恢复性D.一个恢复性很差的含水系统,其规模再大,储备水量再多,也会被用完(枯竭) 参考答案:A12.调节功能最强的是潜水。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1)卷——标准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1)卷——标准答案

5、比较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的大小,为什么? 答:有效孔隙度是地下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ne=Ve/V; 给水度饱水岩石重力作用下给出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u=Vu/V;
由于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给出水时,将有一部分孔隙通到中的重力水因转 化为毛细水而不能给出,所以 Vu<Ve,故而有:ne>u;又孔隙中的部分体积为结 合水占据,因此,孔隙中流动的重力水占据的体积小于孔隙体积,即 Vn>Ve,故 而,有 n>ne,由此得:n>ne>u
构造应力特征:包括应力的性质与应力的分布。据应力的性质分为张应力、剪应力、扭 应力,张应力形成的裂隙规模大,张开性好,故导水性好。剪应力形成的裂隙规模小,张开 性差,故导水性差。扭应力形成的裂隙导水性介于上二者之间。应力分布集中的位置,裂隙 更为发育,导水性增强,反之,导水性更小。
地温地压的影响,温压越高,岩石的塑性增强,导水性减弱。反之,导水性更好。
2)时空变化特征不同,前者三维,后者四维 3)控制因素不同,前者地质结构,后者自然地理因素,尤其地形 4)应用范围不同,前者均衡,后者水质变化 3、溶滤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主要有气候、地形与岩性。 气候:区域性影响因素 岩性、地形:局部影响因素。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水质分带显著, HCO3型-SO4型-Cl型 4、地下水中CO2的作用,来源,主要来源? 答:来源有:大气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 主要是生物成因。
水的侵蚀性 。
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13、在一般水文地质调查中,水质分析的类型有 简分析 、 全分析 、
9、降水入渗系数
专项分析 三类。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海洋与大陆之间、海洋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都称为大循环。

参考答案:错误2.弱透水层顺层方向不传输水,在垂向上能够传输水量。

参考答案:正确3.在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打井,通常井越深,井中水位。

参考答案:越高4.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参考答案:正确5.因为钾离子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和易被植物所摄取,故地下水中钾离子的含量要比钠离子少的多。

参考答案:正确6.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7种离子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

参考答案:错误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径流和蒸发与蒸腾8.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补给来源、补给量和补给条件9.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盆地中心,可以通过挖沟排水或植树,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参考答案:正确10.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11.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通常可以获得黄河水的补给。

参考答案:正确12.脆性岩层中发育的构造裂隙其导水性通常好于塑性岩层中的构造裂隙。

参考答案:正确13.可溶岩包括()。

参考答案:卤化物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14.垂向发育的岩溶形态,如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和竖井只发育在非饱和(或包气带)系统中。

参考答案:错误15.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应该根据行政区划来进行。

参考答案:错误16.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就是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量。

参考答案:错误17.在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补给资源也需要动态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18.不合理开发地下水会减小河流的基流,甚至导致河流断流。

参考答案:正确1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参考答案:正确20.层状结构的可溶岩层,岩溶发育通常在隔水岩层的上层面。

水文地质期末试题库 及答案

水文地质期末试题库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4、孔隙度: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5、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石和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会产生的空洞。

6、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7、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透水度: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9、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0、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1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3、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14、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

15、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16、达西定律: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w的乘积。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18、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

19、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20、地下水动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水位,水量,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

二填空题1、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有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透水性。

2、按含水介质类型给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地下水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其他补给来源(如人工造水库,灌溉,坑池蓄水,井孔灌溉等)。

4、水文循环有关的水文因素有:径流。

5.按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计算题:1.根据下⾯某⼀地下⽔⽔样的⽔化学资料,试求以下问题:(1)试求该⽔样的矿化度。

(2)写出库尔洛夫试,并分析地下⽔化学类型。

2.某潜⽔⽔源地开采区为正⽅形,边长为15㎞,区域⾯积为225㎞2,多年平均降⽔量为600㎜/㎡,降⽔⼊渗系数为0.21,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60㎞2的地区,地下⽔埋深2~3m ,蒸发强度0.00005m 3/㎡·d ,其它区域⽆蒸发,南、西部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5m 3/m ·d 和10m 3/m ·d ,北、东部为隔⽔边界,⽔源地开采为40万m 3/d ,潜⽔含⽔层平均⽔位80m ,含⽔为中粗粒砂,渗透系数为25m/d ,重⼒给⽔度为0.15,其下伏承压含⽔层侧压⽔位为90m ,两含⽔层间有⼀厚度为10m ,垂向渗透系数为0.0002m/d ,弱透⽔层(亚粘⼟)且有较密切⽔⼒联系。

(1)计算该⽔源地潜⽔含⽔层的补给量补,排泄量排;并进⾏⽔量均衡计算,确定该⽔源地是正还是负均衡。

(2)按⽬前⽔源地开采强度,计算该⽔源地潜⽔含⽔层年平均⽔位变化情况。

NW3达西定律、越流公式4.有效应⼒原理:',解释15.4中地下⽔引起的岩⼟体变形与位移如:地⾯沉降、滑坡1)孔隙⽔压⼒变化;'2)地下⽔对岩⼟体不连续⾯的滑润3)地下⽔改变粘性⼟的强度4)地下⽔流引起的渗透变形⼀、⽔⽂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在与岩⽯圈、地幔、⽔圈、⼤⽓圈、⽣物圈和⼈类活动相互作⽤下,其⽔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各个圈层产⽣的影响,从⽽服从于⼈与⾃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地下⽔3.地下⽔圈:从地表到地幔带各圈层所构成的具有⼀定⽔⼒联系的统⼀的含⽔整体。

4.地下⽔的基本功能:1)宝贵的⾃然资源:a)供⽔⽔源:地下⽔分布⼴泛,变化稳定,⽔质良好,便于应⽤,是理想⽔源。

b)液体矿床:富含某些盐类和稀有元素具有⼯业和医疗使⽤价值,地下⽔热能的利⽤。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2、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4、孔隙:松散岩石颗粒Z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5、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裂隙。

6、溶穴:可溶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各种空隙、洞穴,称为溶穴。

7、岩石的水理性质:与水份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性质。

包括:溶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8、溶水性:岩石在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水的性质9、容水度:是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人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10、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质11、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12、持水性:饱水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小仍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13、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而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

14、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15、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松散岩土压密: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

地下水位下降,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生位移,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

16、包气带与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填,形成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为包气带,以下为饱水带。

17、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8、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19、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20、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1、溶滤作用:在水少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十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十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十第十章孔隙水一、名词解释1.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1.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

2.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岩性由粗变细,从而决定了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额,地下水位埋深由大而小,补给条件由好到差。

3.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

4.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转化到以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大到小。

5.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势由高变低,岩性由粗变细,渗透性由好变差。

6.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变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

三、判断题1.洪积扇的顶部岩性粗,补给条件好,渗透性好,地下径流强烈,埋深大,是地下水取水的有利地带。

(×)2.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由小到大。

(√)3.在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位埋深最浅,有利于蒸发浓缩作用进行,所以此带矿化度最高。

(×)四、简答题1.孔隙水的特点?(1) 水量在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连续性好(2) 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3) 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和统一的地下水面;(4) 孔隙水的流动大多数呈层流,符合达西定律。

2.洪积扇及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特点?由山前到平原有如下特征:(1) 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2) 岩层透水性由好变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3) 补给条件由好变差,排泄由径流转为蒸发;(4) 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转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5) 地下水位变动由大变小。

3.洪积平原中地下水的特点?由河道向河间洼地有如下特征:(1) 岩性由粗变细;(2) 渗透性由好变差,水位埋深由大变小;(3) 补给条件由好变差,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蒸发为主;(4) 矿化度由大变小。

水文地质质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水文地质质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水文地质质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复习题水文地质基础考试复习题一. 填空题1.地下水水位上升,会使土地(盐渍)化、(沼泽)化。

2.地下水位下降会使(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漠化)。

3.地下水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目前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4.地下水通过水文循环,(水质)得以净化,(水量)得以补充.5.(孔隙)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间。

6.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7.当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相同时,岩土颗粒的大小不影响(孔隙度)的大小8.(孔喉)是指孔隙通道中最细小的部分,(孔腹)是孔隙中最宽大的部分。

9.(结合水)是指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10.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11.岩层按其渗透性可分为(透水)层与(不透水)层,不透水层通常称为(隔水层).12.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包水带水),(潜水),(承压水).13.(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两种补给方式.14.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15.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16.地下水径流是指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17.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18.潜水位是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19.潜水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20.渗透系数(K)是反映岩石(透水)能力就强。

21.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22.地下水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中所含的(无机)和(有机)的化学成分,23.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又称总溶解固体是指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4.水中CO2、O2等气体成分的含量愈大,地下水(溶滤)作用愈强。

25.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2、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3、花岗岩属于()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4、燕山构造阶段属于()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5、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6、岩层产状要素包括()A、走向、厚度、倾向、倾角B、走向、倾向、倾角C、走向、厚度、倾向D、走向、层面、倾角7、下面关于断层的表述正确的是()A、断层是由断层面、断层线、端盘、断层带、倾角等几部分组成的B、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平推断层是断层的两盘基本没用垂直位移,断盘岩层只沿断层线方向有水平移动D、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8、“大陆漂移说”认为地壳以( )A.水平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B.水平和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C.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D.构造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9、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哪三种类型()A、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B、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C、气态水吸着水和重力水D、毛细水、薄膜水和重力水10、降水渗入系数不受下面哪些因素的影响()A、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B、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C、降雨量大小D、开采量大小11、滨海地区的供水应寻找和开采哪类地下水()A、表层潜水B 深部承压水C、浅部承压水D、含水透镜体12、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不包括下面()A 、大气降水和凝结水B、地表水人工导水和储水工程C、含水层之间D、矿物结构水13、下面那种松散岩石的给水度最大()A 、砾石B、砂C、粉砂D、粘土14、潜水等水位线不能解决哪些问题()A、决定潜水水流流向,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B、评价水质C、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估算埋藏深度、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D、确定地下水和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15、地下水补给方式不包括下面哪一种方式()A、大气降水、凝结水B、地表水、人工导水工程和储水工程C、含水层之间D、矿物结构水16、饱水带孔隙中的水主要以哪几种形式存在()A、重力水B、重力水、结合水和气态水C、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水D、重力水、毛细水17、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不具有哪些特征()A、含水层沿整个河谷呈带状分布B、含水层水质均匀、水质较好、水质埋深浅C、主要靠大气降水、河水和两岸的基岩裂隙水供给D、具有承压水的特点18、我国对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时,一般不包括下面哪些()A、水的物理性质和水中普遍盐类成分B、水中有毒物质和各种细菌C、水中放射性元素D、水的来源19、海洋与大陆间的水分交换为()A、大循环B、小循环C、内循环D、外循环1.画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的埋藏立面图?简述各自的概念及特点?答:(1)上层滞水是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至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补给。

2、可溶岩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下水的硬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灾因子等方面。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泄。

8、一般情况下低矿化度的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9、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颗粒分选程度;颗粒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3、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4、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5、地下水中离子成分富集的原因:6、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的关系:7、溶滤作用影响因素:1组成岩土的矿物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3水的溶解能力;4水中溶解气体的含量;三、论述题1、地下水的功能: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1)水可以作为良好的饮用资源;富集某些盐类和元素的工业矿水可用于提炼液体矿床;热水和热蒸汽是主要载热流体,可用于供暖、地热发电等;利用含水介质储能,也是能源利用的一个途径;地下水景观,用于良好旅游资源。

(2)地球内部无处不存在地下水,是物质和热量传输和应力传递的载体,是各种地质应力的积极参与者。

(3)地下水除了是地质应力,又是致灾因子,可以引发其他各种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

(4)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地下水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最为活跃灵敏的子系统。

无处不在,不断流动的地下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2、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补给:潜水的全部分部范围都可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表水分布处还可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还可以接受下伏含水层的越流或其他方式的补给,另外还可以接受人工补给。

承压水的补给,可能直接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也可以来自相邻的潜水或承压水。

排泄方式:以泉的形式溢流于地表,直接泄流于地表水,通过包气带向大气蒸发以及通过植物蒸腾,以越流或其他方式向相邻或下伏含水层排泄,通过水井、钻孔等人工排泄。

承压水也有多种排泄方式,但都是径流排泄,不存在蒸发方式排泄。

水质:潜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及地形;承压水的水质,取决于形成时的初始水质以及水交替条件3、定性流网步骤及作用步骤:(1)寻找一只便捷、河流湿周、水位线(2)分流线源汇的确定(3)渗流场周围的流线和条件(4)中间插值(1)由分水岭到河谷,流向自上而下到接近水平,再自下而上(2)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降低,河谷地带水位则随井深加大而抬升(3)由分水岭到河谷,流线越来越密集,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加强(4)由地表向深部,地下径流减弱(5)由分水岭出发的流线,渗透途径最长,平均水力梯度最小,地下水径流最弱作用:利用流网,还可以追踪污染物质的运移;根据某些矿体溶于水中标志成分的浓度分布,结合流网分析,可以推断深埋于地下育矿体的位置4、地下水动态的两类影响因素:地下水动态是地下含水系统对外界刺激(输入)转换后产生的响应(输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下诸要素(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本身的收支变化,即外界激励(输入)因素;另一类是影响激励(输出)——响应(输出)关系的转换因素;后者主要是地质因素(1)气象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气象(气候)因素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通(2)水文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河流补给地下水时,随着远离河流,地下水位抬升得到时间之后和延迟增大(3)其他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地震、固体潮、抄袭、外部荷载等都会引起地下水要素变化(4)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人类活动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排泄去路,影响地下水天然均衡状态,从而改变地下水动态,影响水质演变方向(5)地质结构以及非变动性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转换因素二、计算题1、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15 m/d ,孔隙度为0.2,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 、B 间距L=1200m ,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 a =5.4m ,H b =3m 。

试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速度。

答案要点: (1)02.0120034.5=-=-=L H H I b a (2)V=KI=0.03 (m/d) 15.02.003.0===n V u ( m/d) 2、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20 m/d ,A 、B 两断面间距为5000m ,两断面处的承压水头分别为130.2m 和125.2m 。

试计算两断面间的水力梯度和单宽流量。

(1)1000150002.1252.130=-=-=L H H I b a (2)5011000120=⨯==KI v (m/d) (3)d m dv q m 22501100=⨯==3、有一潜水含水层,潜水位为100m ,其下部有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头为80m ,二含水层之间有一层10m 厚的弱透水层,其垂向渗透系数为0.001m/d ,试计算单位时间水平面积上的越流量。

002.011080100001.0=⨯-⨯==KIA Q (m 3/d ) 4、某水源地开采区为正方形,边长为15Km ,区域面积为225 Km 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0.2,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80 Km 2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2~3m ,蒸发强度为 0.00008 m 3 / (m 2•d),其它区无蒸发,南部和西部为补给边界,其单宽流量分别为5 m 3 / (m •d)和10 m 3 / (m •d),北部和东部为隔水边界,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天700000m 3,进行均衡计算,确定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以下用每天的收入与支出来计算:(1)收入项:Q 收=Q 降+Q 补降水补给量Q 降=()()3102.91365/10002257402.0365/1000⨯≈⨯⨯⨯=⨯PF α(m 3/d ) 南、西部地表水补给量:Q 补=qd=()31022515000105⨯=⨯+ (m 3/d ) (2)支出项:Q 支=Q 蒸发+Q 开采蒸发量:Q 蒸发=β蒸发强度·S=0.00008×180×610=14.4 × 103(m 3/d )开采量:Q 开采= 700 × 103(m 3/d )收入项:Q 降+Q 补316.2×103(m 3/d )<支出项kc u Q Z +=714.4×104(m 3/d )。

因此,本均衡区为负均衡。

5、某水源地,位于正方形区域内,边长为10km ,区域面积为100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0.2,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无蒸发。

周边均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为5m 3/ (m.d),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1千万m 3 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收入项:Q 收=Q 降+Q 补=αPF ×1000+4ql ×365=0.2×600×100×1000+4×5×10000×365=7105.8⨯(m 3/d )支出项:Q 支=7101⨯Q 收-Q 支=0105.77〉⨯ 所以该均衡区为正均衡区 五、读图题1、P27 P28 P292、P37 P383、P714、P80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