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捻纱的工艺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是纱线加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衡量纱线强度和均匀程度的重要参数。

强捻纱捻度的大小和纱线强度成正比,如果强捻纱捻度不够,纱线就会太弱而无法承受一定的拉力;如果强捻纱捻度过大,纱线则会有过度捻合的现象,导致织造、编织时的均匀性下降。

强捻纱捻度的控制对于纱线的质量和织造工艺非常重要。

首先,选用恰当的纤维原料对强捻纱捻度的调控至关重要。

在纤维短而粗的情况下,应该采用较大的捻度来加强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强捻纱捻度还受到纱线的粗细和纺纱设备的转速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设备的调节和维护也是确保强捻纱捻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除了技术调试,还需要注意纤维的处理方式和织造工艺。

处理质量好的原料更容易调控强捻纱捻度,同时在织造工艺上,应该遵循纱捻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纱线和织布松紧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在日常纺织生产中,要始终注意监测强捻纱捻度,避免出现纱头异常或者纺纱设备故障等不良情况。

同时,也需要对强捻纱捻度的测量方法有所了解,采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强捻纱捻度控制是纱线生产中的基础环节,要时刻关注调控,以确保纱线质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
按照纺纱工艺要求和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精梳强捻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精梳强捻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精梳强捻针织纱的生产实践刘梅城;余崇洋【摘要】强捻纯棉纱是一种捻度设计非常高的纱线,它不仅具有棉纱吸湿柔软的特点,在形成针织面料后具有一种麻类织物的感觉。

由于捻度很大,强捻纯棉纱的生产存在较大的困难,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本文介绍了JC14.5tex、JC21tex两种强捻纯棉纱的生产工艺要点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年(卷),期】2011(019)004【总页数】3页(P16-17,20)【关键词】精梳;强捻;定捻;针织纱;质量【作者】刘梅城;余崇洋【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六安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4.2精梳棉针织面料具有柔软、平整、光洁的特点,手感舒适,是夏季T恤、套衫及内衣的常用面料,但是在出汗后容易紧贴身体,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而精梳棉经过强捻后的纱形成的针织面料克服了这个问题,具有麻的透气、舒爽特点,提升了纯棉针织面料的性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现将生产强捻纯棉纱所采取的相关工艺措施介绍如下。

1 原料精梳纯棉强捻针织纱的捻系数达到普通精梳棉针织纱的一倍甚至更高,形成的面料有麻纱的粗糙感,对配棉的质量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在生产CJD14.5tex与CJD21tex纱时,为了方便生产,采用了一种配棉。

该配棉以二级棉为主,混入5%~10%左右的三级棉。

主要配棉指标见表1。

表1 精梳纯棉强捻针织纱的配棉指标项目平均等级平均主体长度/cm均匀度成熟度系数短绒率%纱线支数/dtex指标 2.6 29.31 1250 1.65 11.1 1.782 工艺流程精梳纯棉强捻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流程与普通精梳棉纱相比,由于它的捻度高,需要进行定捻。

目前,工厂大多采用的是湿热定捻工艺。

针织用纱对原棉中的“三丝”要求很高,使用的原棉经过人工分检后投入使用,相当于对原棉进行了一道精细开松,所以原棉在码包时比较蓬松,在清花流程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减少开松点,采用一道梳针式豪猪开棉机,即可满足原棉的开松要求,缩短了流程又保证了质量。

改善强捻纱黏并绞问题的上浆工艺研究

改善强捻纱黏并绞问题的上浆工艺研究
ha r d t wi s t ya r n i n s i z i ng pr oc e s s we r e a na l yz e d. T he a ppr o pr i a t e me as ur e s we r e a do pt e d f r om t he a s p ec t s o f s i z i n g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e l e c t i o n, s i z i ng t e c hno l o gy a n d q ua l i t y c ont r ol , b e t t e r e f f e c t wa s a c hi e ve d .I t i s c o ns i de r e d t ha t s t i c k i n g
隙率 , 所 以纱 线对 浆液 的吸附性 能较 普通 纱 差 , 应
方式 将含水 率 降低 到 4 O 以下 , 再进 行浆 纱 。

s i z i n g t e ns i o n, s i z i ng q ua l i t y c a n b e i m pr ov e d a s we l 1 .
Ke y Wo r d s Ha r d Twi s t Ya r n. S t i c k i n g De f e c t s & Do u b l e E n d s  ̄ Cr o s s e d En d s 。 S i z i n g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i z i n g,
2 强捻 纱 浆 料 配 方 选 择 依 据
2 . 1 选 用较 低 的浆 液浓 度 强捻 纱 强力 相 对 较 大 、 毛羽少、 结 构 紧密 、 耐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


收 稿 日期 :0 9O _3 2 0 _92
样 织枝 术
Co t x i ton Te tl Tec ol e hn ogy
第3 8卷
第 2期
21 0 0年 2月
低位置 无需重新 调整 , 对其进 行校准便 可 。 仅 由 于 19 改 造 型 细 纱 机 锭 带 属 于 普 通 纯 棉 21
异 不 大 于 5cl n。
12 F 0 . A5 6型 细 纱 机 S捻 的 实 现 方 法
以下 每 台车均匀 取样 最 少 取 2个 管纱 , 不 能在 但 同一锭 带上 拔取 管 纱 , 每管 测 试 2次 , 数 为 4 总 0
次 ; 台 在 1 台 以 上 , 批 测 试 。捻 度 偏 差 控 制 开 0 分
n we e s r n t ^ r t e g he n
w e re
se t c o rre

1 t c t a n w y ,wi e se mi g y
ty, t
t ,,


na
9 o o l 7 lv T/R 8 /2 I

tx a d c . e n J7 ,
(1 a Z捻 ( 反手 捻 )

s 编 ^ 釜 竺 墓 蒜÷
T/
公 司成功在 叭 改造 型
8 2 9. 0/ 0 1 7 t
… 纱 机
e xSI  ̄ 7 .
6 细
士 产
1一
翌墓 法以 主 毳可 ‘
穿
蓑蓄 带
. 看
蓑 毫 篓
择 压僻笈 术
第3 8卷 第 2期
og ct- ei TcnIy oo xl eh。 t T t n e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王训全王文辉李亚妮(西北二棉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探讨s向强捻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在不同细纱机型实施捻向改动的技术措施,正确设定细纱速度、捻度等工艺参数,合理选配铜领、钢丝圈及使用周期,自动络筒机更换s 捻捻接器专用件,正确设定捻接气压、接头长度,采用二次蒸纱工艺,加强锭子清洁及s 捻操作,成功生产出T/R 80/20 19.7 tex、CJ 7.29 tex s向强捻纱,满足了使用要求.关键词:S捻向;强捻纱;铜丝图;捻接器:蒸纱近年来,我公司在传统棉纺生产线上成功开发了强捻z捻、s捻单纱交织系列面料。

该系列面料的关键技术是s捻强捻纱的开发和生产以及强捻z、s捻纱不同比例排列和交织的工艺设计。

以下简单介绍S向强捻纱的生产要点.1 S捻纺纱原理和实现方法S捻亦称顺手捻,在环锭细纱机上要实现捻向为S捻,需改变锭子的同转方向为逆时针。

我公司成功存1291改造型细纱机上开发生产了T/R 80/20 19.7 tex S向强捻混纺纱,在FA506型细纱机上开发生产了CJ 7.29 tex S向强捻纯纺纱。

1.1 1291改造型细纱机实现S 捻的方法1291改造型细纱机通过改变锭带绕法可以实现锭子逆时针回转.两种捻向情况下锭带的穿法见图l。

改变锭带穿法实现S捻,需对锭轮的左右位置重新调整。

具体做法是:将锭轮南锭子的右侧阔到左侧,使开车后锭轮侧而与右侧锭带的距离保持存3 mm~12 mm之间,但锭带要位于锭轮中间位置,防止开车出现大面积掉锭带现象。

由于只改变了锭带的绕法,所以锭轮的进出位置和高低位置无需重新调整,仅对其进行校准便可。

由于1291改造型细纱机锭带属于普通纯棉锭带,锭带的接头方法仍采用缝接法。

s捻改变了锭带绕法和锭子的回转方向,需对锭带的接头方向做重新调整。

具体做法是:锭带接头沿运行方向的尾部与锭盘接触,否则接头处易断裂,同时会造成锭子回转不平稳,影响成纱捻度不匀。

z捻和S捻锭带搭头方向见图2。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纱线是纺织品的原料,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后续的纺织加工以及成品的品质。

其中,纱线的捻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对于纱线的强度、弹性、柔软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纱线生产过程中,加强强捻和减轻松捻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强捻纱捻度。

一、强捻纱的定义强捻纱是指在纤维成纱前或製成纱后,在纺纱机上用较强的力量使纤维深度缠绕以增加纱线的强度和弹性,使其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纺织加工和成品需求的一种纺织品。

二、强捻纱的优缺点1.强度高:经过强捻后的纱线,与松捻纱线相比,其纤维间扭曲度更大,各细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因此,强捻纱线在使用中,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更大,纱线的张力度也随之增大,所以强捻纱的强度要比同规格的松捻纱强。

2.稳定性好:强捻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很好,因为其纤维之间的扭曲度更大,各细纤维之间的接触点也更多,纱线的自然卷曲度也较大,因而其稳定性更强。

3.柔软性差:强捻纱线经过强力扭曲,其表面会呈现出小蓬松,硬挺的质感,因此强捻纱的柔软度、手感较差,不宜用于穿着舒适性较高的衣服或用品。

4.回弹性低:强捻纱线在复原力方面不如松捻纱好,在穿着过程中会出现变形、下垂,不易恢复形态。

三、如何捏强纱线1.选择合适的纱线:一般来说,棉、麻、丝、合成纤维等中粗细纤维更适合进行强捻,而细纤维因其强度低,捻力度过大容易断裂,不宜进行强捻。

2.加强模块和滑轮加重:增加机器的捻力度可以使得纱线的强捻度提高。

3.提升钩子转速:钩子的转速越高,纱线的紧密度就越大,强捻效果也会更好。

4.提高纱线的重量:增大纱线的重量可以提高捻力度,并且使得纱线的强度和抗张性更强。

总体来说,强捻纱线可以通过提高捻力度、加重滑轮和提高钩子转速等方法实现。

但是,在捻制过程中要注意纱线的选择和机器的调节以及加强捻度时不要太过,以免影响纱线质量和强捻效果。

四、强捻纱的应用由于强捻纱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纺织品,因此其应用范围广泛。

干货什么是强捻纱?强捻纱有什么优点?

干货什么是强捻纱?强捻纱有什么优点?

干货什么是强捻纱?强捻纱有什么优点?什么是强捻纱?强捻纱的优点是什么?为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的纱线,必须通过加捻改变棉纱,由纤维结构来实现纱线加捻,其实就是利用棉纱横截面间产生相对角位移,使原来伸直平行之纤维与纱轴发生倾斜来改变纱线结构,粗条在加捻过程由宽度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迭而卷入纱线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在加捻三角形中,棉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从扁平带状,逐渐成圆柱形的纱。

(1)捻回之定义:纱条绕其轴心旋转360度即为一个捻回。

(2)捻度之定义:纱条在退捻前的规定长度内的捻回数,通常为每英吋之捻回数目( T.P.I )或每公尺之捻回数目( T.P.M )表示。

(3)捻系数定义:是纱线加捻程度的量度,按每单位长度的捻回。

T. M:数乘以纱线密度的平方根计算。

T.M = T.P.I /纱支的平方根T.P.I = T.M x纱支的平方根(4)捻向定义:当纱条处于铅直位置时,组成纱条的单元绕纱条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

(5)S捻定义: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部相一致.为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之捻回纱。

强捻纱主要用于机织纬纱上,能够使布面产生起皱的独特风格。

由于以上的独特作用,作为特种纱线的强捻纱一直在纱线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强捻纱不需改进设备和增添配件即可组织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但强捻纱生产难度较大,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强捻纱是一种很常见面料,在日常生活中它被制作成各种不同的服装以及作为其他用途。

然而不是很多人认识该面料的特点,为帮助人们更好认识,下面就针对该问题来做个简单介绍,希望对有需要的人能带来帮助。

强捻纱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水洗缩率较小。

简单来说用该面料制作而成的服装或是其他纺织品不需要担心清洗后会出现缩水情况。

强捻纱的优点强捻纱具有良好光泽,并且非常优美,手感非常柔滑舒适。

用来制作贴身衣非常好,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强捻纱面料浆纱工艺研究与实践

强捻纱面料浆纱工艺研究与实践

强捻纱面料浆纱工艺研究与实践王艳芳【摘要】Strong twist yarn fabrics production, will meet the yarn twist contraction kink problem,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This paper sizing process adjustment, improve the sizing covering appropriately, tension control sizing paragraphs, especially when the warp unwinding of elongation and the leaching pulp slurry tank elong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prevent the strong twisting warp twist con-traction, secure in the hot wet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normal sizing and weaving.%强捻纱面料的生产,会遇到纱线捻缩扭结的问题,严重影响各个工序的生产。

本文通过对浆纱工艺调整,适当提高浆纱的被覆性,控制浆纱各段张力,特别是经纱退绕时的伸长、浆槽中的浸浆伸长等研究与实践,防止强捻经纱在热湿环境中捻缩扭结,从而为正常的浆纱、织造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16【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强捻纱;退绕张力;浆料;浆纱工艺【作者】王艳芳【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5通常我们说的强捻纱,一般是指捻系数比正常纱捻系数要高的多的纱线。

纺制高捻纯涤纶纱的工艺要求

纺制高捻纯涤纶纱的工艺要求

纺制强捻纯涤纶纱的工艺要求强捻纱织物属于高档次、高品质的纺织品,由于其布面稀薄透明,手感挺爽,具有麻的凉爽感,真丝的悬垂感特点。

深受客户的垂爱,主要用于高档的服装面料和装饰用布。

同支数、同成份的纱,强捻纱与普通纱相比,表面毛羽比较少,相对比较光洁,与同纱支的普通品种比较,强捻纱的捻度大,纱特细,强力较低。

成纱后需要定型。

强捻纱的捻系数设计一般是600---700。

一、工艺流程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定型)1、开清棉:清花以开松均匀为主,减少打击力度和打击次数,尽量少落多松或不落。

抓包机要少抓、勤抓和少打击,以达到抓细、抓匀和提高抓包机的运转效率。

为减少纤维损伤和棉结。

为防止粘卷,卷中两层间需夹3~4根粗纱。

成卷后用布包好;卷子要成形良好,厚薄均匀,无粘卷和破洞烂边现象。

清花工艺按"短流程、低速度、多梳少打、轻打、用梳针打手,薄喂入、大隔距、轻定量、防粘连"的工艺原则。

(1)开车过程中发现.凝棉器容易堵塞,棉流通道不光滑,涤纶原料容易挂堵,大量的堵塞容易增加索丝的机会。

为此我们对通道进行光滑处理,并且严格控制A002D型抓包机扣手的下降动程在2mm以内,大大减少了堵车现象.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2)严格回条的使用比例。

集中使用回条,也容易造成棉结的增多。

要求回条经过撕短后.一般不超过50cm,在棉包的夹缝中使用,每批包严格按比例搭用,正常按1%比例使用。

(3)装箱要求:削高填平、平面看齐、回花嵌缝、拣清杂物、预防异常、按图排放,严防错包、松包排料、踩实均匀。

⑷将开棉机的打手速度降低,从650 r/min降到548 r/min,2、梳棉:锡林、刺辊和道夫的速度要适当降低,以减少纤维损伤和短绒。

采用工作角较小的金轮针布,可增加纤维的转移,防止纤维缠绕,锡林和盖板间的隔距要适当放大,以减少纤维损伤,小漏底进出口隔距适当偏大,除尘刀位置适当抬高,倾斜为90°。

粘胶强捻纱清梳联关键工艺优化

粘胶强捻纱清梳联关键工艺优化

粘胶强捻纱清梳联关键工艺优化张红梅【摘要】介绍粘胶强捻纱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在实践中对关键工艺进行了优化:清梳联工序采用短流程、低速度、锡林刺辊大速比、柔性分梳,温湿度管理重点控制加湿不匀.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达到粘胶强捻纱质量好、纱疵少、织造效率高的要求.【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5页(P243-247)【关键词】粘胶;强捻纱;梳理;棉结;短绒;纱疵;温湿度【作者】张红梅【作者单位】江苏大生集团,江苏南通 22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81.1;O647.331 粘胶强捻纱线的特点和质量要求1.1 粘胶强捻纱线的特点粘胶纤维(Viscose)是从天然木纤维素中提取并重塑纤维分子而得到的纤维素纤维。

粘胶纤维的吸湿性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防紫外线、色彩绚丽、染色牢度较好等特点。

粘胶强捻纱兼具普通型粘胶纤维优良的吸湿性、柔滑飘逸性、舒适性等优点外,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强力低,尤其是湿强低的缺陷,它的强力几乎与涤纶相近。

强捻纱的捻度一般为普通纱的两倍左右,捻系数在600~700之间。

通常加捻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纱的强力,捻系数一般在280~420之间,而强捻纱加捻的目的主要是加大纱的捻缩率,经织造和后处理后,在布面上产生均匀的绉纹,形成风格独特的绉布。

强捻粘胶纱线一般用于夏季服装面料,织物为横向两根正捻与两根反捻交织,有悬垂感,同时又具有麻织物的风格。

选用粘胶原料一般有1.33dtex×38 mm,1.2dtex×38 mm,其纱线支数一般有36.4 tex,19.5 tex,细纱捻度一般有1 350捻/m,1 550捻/m,部分达到1 750捻/m,捻向有S捻和Z捻两种。

1.2 粘胶强捻纱线的质量要求粘胶强捻纱由于织物组织相对简单,其疵点特别容易暴露,因此其质量要求较为严格。

常发性纱疵细节要求控制在0个/km(-50%),棉结、粗节要求在10个/km(+50%)以内,+140%的棉结与+200%的棉结相比,控制在3倍以内;布面上不允许出现明显的短粗节;在实际生产中百万米切疵控制在230个/(105m)以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络和槽筒效率,减少捻结接头对布面质量的影响;织机效率控制在95%以上。

强捻纱生产要点及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强捻纱生产要点及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强捻纱生产要点及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强捻纱主要用于机织纬纱上,能够使布面产生起皱的独特风格。

由于以上的独特作用,作为特种纱线的强捻纱一直在纱线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强捻纱不需改进设备和增添配件即可组织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但强捻纱生产难度较大,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1前纺强捻纱的前纺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与常规纱线基本一致,只是细纱捻系数超过了纱线临界捻系数,纱线强力比常规机织用纱要低,捻系数愈大,纱线强力愈低,重量CV值和强力CV值愈高;同时,为了获得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细纱锭速一般不低于同号数机织用纱。

以上诸多因素增加了细纱断头,加大了生产难度。

因而强捻纱的配棉等级应高于同号机织用纱。

强捻纱一般交期短批量小,有时难以做到单独配棉,此时应加大精梳落棉,选择机械状态良好的并条机和粗纱机组织生产,粗纱质量是强捻纱线品质的保证。

2细纱细纱捻度为实现布面起皱的特殊效果,强捻纱的捻度在同号机织用纱的1.5倍以上,具体捻度数值一般由使用厂家根据织物要求明确提出。

由于存在着锭带滑溜率等因素,为确保达到客户的捻度要求,细纱计算捻度一般应偏大掌握。

强捻纱捻系数较大,即捻回角较大,纱条的内外层纤维应力严重分布不匀。

在退捻加捻试验捻度时,一些纤维产生挪移,无法恢复原有状态,有时出现虚高的捻度数值,需在测试时随时剔除。

日常生产中,工艺管理方面要保证细纱工艺参数项的准确上车,设备管理方面要消除歪锭子,坚决攻克“凶”锭,保持锭带张力均匀,锭带接头良好,使捻度平均值基本稳定,捻度CV值保持较好水平。

细纱的捻度CV值直接影响单强CV值和重量CV值。

细纱质(重)量控制细纱机的牵伸效率受原料、机械状态、工艺、温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因捻缩原因,不同捻系数的纱线牵伸效率差别较大。

强捻纱捻缩较大,牵伸效率一般在85%~92%。

掌握生产品种的细纱牵伸效率,才能有效控制重量偏差,生产出符合规定重量要求的纱线。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引言强捻纱捻度是纺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纤维在捻合之后的紧密程度和强度。

在纺纱工艺中,捻度的控制对于纺纱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强捻纱捻度的含义、测量方法以及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强捻纱捻度的含义强捻纱捻度是指纱线上单位长度内纤维的扭转数。

它用来衡量纱线的紧密程度和强度。

通常情况下,捻度越大,纱线的紧密程度和强度越高。

强捻纱捻度的计量单位为TPI(Twists Per Inch,每英寸扭转数)或TPM(Twists Per Meter,每米扭转数)。

强捻纱捻度测量方法1.纺纱工艺控制法:通过控制纺纱机的参数来实现强捻纱捻度的控制。

纺纱机通常会自动调整捻度,以保证纱线的质量。

2.人工测量法:将一段长度的纱线进行解捻,然后用显微镜或纺丝计数器来测量纱线上扭转的总数。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纱线的强捻纱捻度。

强捻纱捻度对纺纱质量的影响强捻纱捻度对纺纱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纱线的强度强捻纱捻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纱线的强度。

纱线中纤维的扭转数增加,纤维之间的相互结合也更加紧密,使得纱线的强度得到提高。

这对于制造高强度的纺织品非常重要。

纱线的柔软度强捻纱捻度的增加会使纱线变得更加紧密,导致纱线的柔软度降低。

这在某些应用中可能会带来问题,比如需要制造柔软的衣物或织造柔软面料的情况下。

纱线的稳定性强捻纱捻度的增加可以增强纱线的稳定性。

纱线中的纤维扭转增加,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加,使得纱线的抗拉断性能得到提高。

这对于纱线的加工和织造过程非常重要。

纺纱机的能耗强捻纱捻度的增加会导致纺纱机的能耗增加。

在纺纱过程中,纺纱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实现纱线的捻合。

因此,在纺纱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强捻纱捻度与能耗之间的平衡。

强捻纱捻度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纺纱过程中的强捻纱捻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纺纱机的参数:通过调整纺纱机的参数,如加捻轮的转速、摩擦片的压力等,来实现强捻纱捻度的控制。

精梳强捻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精梳强捻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1 原 料
量 。具体 的纺纱工 艺 流程如 下 : Ao 2 o D型 抓棉 机 一 AO 6 0 B型 混 棉 机 一 A0 6 3C 型豪猪 开棉机 一 A0 2 型 给棉 机 一 A0 6 9A 7 C型 单 打 手成卷机 一 A1 6 8 F型 梳 棉 机 一 F O A3 5型 并 条机 一 F 3 A3 1型条 卷机一 F 5 B型精 梳 机一 F 1F型 A2 1 A3 1 并条 机一 F 1 F型 并 条 机 一 F 2 A3 I A4 5型 粗 纱 机 一 F 0 A5 6型细纱 机一 KS X I 25 5型 真 空定 型快 速 Z -. -.
关键词 : 梳; 精 强捻 ; 捻; 定 针织纱 ; 质量
中图 分 类 号 : S 0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9 2 5 2 1 )4 0 1 -0 T 14 2 B 10 - 6X(0 10 - 0 6 2
精 梳棉针 织 面 料具 有 柔 软 、 整 、 洁 的特 点 , 平 光 手感 舒适 , 夏季 T恤 、 衫及 内衣 的常 用 面料 , 是 套 但 是在 出汗 后 容 易 紧 贴 身 体 , 产 生 不 舒 服 的感 觉 。 会
蒸箱- 1 3 MD型络筒 机 。 - 32 -  ̄
3 主 要措施
精 梳纯 棉强 捻针织 纱 的捻系数 达 到普通 精梳棉 针 织纱 的一倍 甚 至更 高 , 成 的 面料 有 麻 纱 的粗 糙 形 感 , 配 棉 的 质 量 要 求 可 以 适 当 降 低 。在 生 产 对 C D1 . tx与 C D 1e 时 , J 4 5e J 2 tx纱 为了方便 生产 , 用 采
2 1 年 纪代饧织校 第 4 01 期
生产技术
精 梳 强捻 针 织 纱 的 生产 实 践

桑蚕丝强捻工艺流程

桑蚕丝强捻工艺流程

桑蚕丝强捻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桑蚕丝强捻工艺的深度解析桑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光泽和柔滑的手感深受人们喜爱。

粘胶强捻纱关键工艺优化

粘胶强捻纱关键工艺优化

粘胶强捻纱关键工艺优化陈玉峰1 张红梅2(1.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河南信阳,465450;2.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2)摘要: 探讨粘胶强捻纱的关键生产工艺㊂介绍了粘胶强捻纱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在实践中对关键工艺进行了优化:清梳联工序采用短流程㊁低速度㊁锡林刺辊大速比㊁柔性分梳;并条工序采用主区强控制㊁后区大隔距大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采用中定量㊁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采用前区适度隔距㊁后区大隔距㊁小后区牵伸倍数;络筒采用低速度㊁适度张力等工艺措施,定形采用加热定形或自然回潮定捻,温湿度管理重点控制加湿不匀㊂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达到粘胶强捻纱质量好㊁纱疵少㊁织机效率高的要求㊂关键词: 粘胶纤维;强捻纱;梳理;牵伸;纺纱工艺;纱疵中图分类号:T S10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7415(2019)01-0046-05K e y P r o c e s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V i s c o s eH a r dT w i s tY a r nC H E NY u f e n g1 Z H A N GH o n g m e i2(1.G u a n g s h a n W h i t eS h a r kC a r dC l o t h i n g C o.,L t d.,H e n a nX i n y a n g,465450;2.J i a n g s uD a s h e n g G r o u p C o.,L t d.,J i a n g s uN a n t o n g,226002)A b s t r a c t K e y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o f v i s c o s eh a r dt w i s t y a r nw a sd i s c u s s e d.P r o p e r t i e sa n d q u a l i t y r e q u i r e-m e n t s o f v i s c o s eh a r dt w i s t y a r n 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K e yp r o c e s sw a so p t i m i z e di n p r a c t i c e.S h o r t p r o c e s s,l o w e r s p e e d,l a r g e rs p e e dr a t i oo fc y l i n d e r&l i c k e r-i na n ds o f t e rc a r d i n g w e r ea d o p t t e di nb l o w i n g-c a r d i n gp r o c e s s. S t r o n g e r c o n t r o l i n m a i nz o n e,l a r g e r g a u g ea n dl a r g e rd r a f t i n g f a c t o r i nb a c kz o n e w e r ea d o p t t e di nd r a w i n g p r o c e s s.M e d i u m w e i g h t p e r u n i t a n d l a r g e r r o v i n g t w i s t f a c t o rw e r e a d o p t t e d i n r o v i n g p r o c e s s.M o d e r a t e g a u g e i n t h e f r o n t z o n e,l a r g e r g a u g ea n ds m a l l e rd r a f t i n g f a c t o r i nb a c kz o n ew e r ea d o p t t e di ns p i n n i n gp r o c e s s.L o w e r s p e e da n dm o d e r a t e t e n s i o nw e r ea d o p t t e d i nw i n d i n gp r o c e s s.H e a t s e t t i n g o rn a t u r a l r e g a i n i n g w a ss e l e c t e da s s e t t i n g,u n e v e nh u m i d i f i c a t i o nw a s 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h u m i d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T h r o u g h a d o p t i n g t h e a-b o v em e a s u r e s,i t i s p o s s i b l e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b e t t e r v i s c o s e h a r d t w i s t y a r n q u a l i t y,l e s s y a r nd e f e c t a n dh i g h e rw e a v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K e y W o r d s V i s c o s e,H a r dT w i s tY a r n,C a r d i n g,D r a f t i n g,S p i n n i n g P r o c e s s,Y a r nD e f e c t1 粘胶强捻纱线的特点和质量要求1.1 粘胶强捻纱线的特点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服用性㊂粘胶强捻纱更是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强力低,尤其是湿强低的缺陷㊂强捻纱的捻度一般为普通纱的两倍左右,捻系数在600~700之间,经织造和后处理后,布面可产生均匀的绉纹,形成风格独特的绉布㊂粘胶强捻纱线一般用于夏季服装面料,织物为横向两根正捻与两根反捻交织,有良好的悬垂感,同时作者简介:陈玉峰(1975 ),男,高级工程师,c h e n g y u f e n g9186@ 163.c o m收稿日期:2018-07-26又具有麻织物的风格[1]㊂选用粘胶原料一般有1.33d t e x×38mm和1.2d t e x×38mm,其纱线品种一般有36.4t e x和19.5t e x,细纱捻度一般有135.0捻/10c m和155.0捻/10c m,部分达到175.0捻/10c m,捻向有S捻和Z捻两种㊂1.2 粘胶强捻纱线的质量要求由于粘胶强捻纱所织织物组织相对简单,其疵点特别容易暴露,因此对其质量要求较为严格㊂常发性纱疵要求细节控制在0个/k m,+200%棉结㊁粗节要求在10个/k m以内,+140%棉结与+200%棉结相比,控制在3倍以内;布面上不允许有明显短粗节;在实际生产中百万米切疵控制在230个,最大限度提高自动络筒机的效率,减少捻接结头对布面质量的影响;织机效率控制在95%以上㊂总体要求是:强力高,纱疵少,效率高㊂=================================================2 粘胶强捻纱的关键工艺优化措施2.1 清棉工艺优化清棉工艺流程贯彻 短流程,低速度,少打击,顺转移”的工艺原则,进行了以下优化㊂(1)流程优化:F A 009→型抓棉机F A 125→型自由落杂机F A 105→型单轴流开棉机F A 029→型多仓混棉机FA 116→型清棉机F A 156→型除微尘机FA 179→型棉箱F A 203A 型梳棉机,在流程中,考虑纤维杂质较少,去除了F A 125型自由落杂机和F A 156型除微尘机,减少了流程和纤维揉搓㊂(2)各部速度:F A 009型抓棉机打手速度由1250r /m i n 降低到1000r /m i n ,F A 105型单轴流开棉机打手速度由600r /m i n 降低到500r /m i n ,减小打击;F A 116型清棉机打手速度以不 噎车”顺利转移为原则,由420r /m i n 降低到360r /m i n ,F A 179型棉箱打手速度由950r /m i n 降低到750r /m i n ㊂(3)提高运转效率:提高开清棉部分各机台的运转效率至90%以上,其中抓棉机和开棉机均要达到95%,小车行走速度由15m /m i n 提高到18m /m i n ,抓棉深度由3.5mm 调整到2.5mm ,多仓混棉机和开(清)棉机要力争达到100%,为均匀混和和顺利输送创造条件,使开清棉部分连续不间断地向棉箱的上棉箱输送筵棉㊂(4)机台吸点负压:系统负压控制在-800P a ~-900P a,并保持系统压力稳定㊂单轴流开棉机四点负压,棉流入口处静压P 1掌握在+50P a ~+150P a ,不能过大,否则受气流冲击,入口处尘棒间落白花;出口处静压掌握在-50P a ~-200P a ,不能过低,否则会回收短绒和尘杂;排杂口应保持落物顺利排出,静压不低于-800P a ,排微尘口静压控制在-100P a~-200P a ,不宜过低,否则网眼易被短绒堵塞㊂梳棉管道负压控制在-650P a ~-700P a㊂采取上述措施后,清棉工序的棉结㊁短绒增长有所降低,机台运行稳定,棉流通畅,为梳理创造了条件㊂2.2 梳棉工艺优化2.2.1 锡林刺辊及出条速度优化在R19.5t e x ㊁S 捻㊁捻度135.0捻/10c m ㊁生条定量20.5g /5m 的条件下,进行了锡林刺辊速度以及出条速度的优化,具体对比如下㊂方案 方案1方案2方案3锡林速度/r ㊃m i n -1435345360刺辊速度/r ㊃m i n -1930735780出条速度/m ㊃m i n -112012065条干C V /%12.1611.8711.41-50%细节/个㊃k m -1210+50%粗节/个㊃k m -136102+140%棉结/个㊃k m -12191008+200%棉结/个㊃k m -154152管间条干C V b /%2.492.12.3断裂强力/c N 245270260方案1,过高的锡林速度和刺辊速度对纤维损伤太大,造成条干恶化,成纱强力降低;方案2大速比有利于成纱质量,但是达不到用户要求;方案3,在出条低速度的情况下,成纱质量虽然达到要求,但是产量太低㊂在R19.5t e x ㊁Z 捻㊁捻度155.0捻/10c m ㊁生条定量为20.5g /5m 的条件下,进行了锡林刺辊速度以及出条速度的优化,具体对比见表1㊂出条速度均为103m /m i n㊂表1 不同速度对比试验在强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方案1成纱指标相对改善,但是自动络筒切疵太多;方案2大速比有利于成纱质量,锡林速度增加,但是棉结有所增加;方案3锡林刺辊小速比,纤维转移和梳理受到影响,棉结增加;方案4锡林刺辊大速比,较低的锡林和刺辊速度,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㊂2.2.2 生条定量的优化在R26.5t e x ㊁S 捻㊁捻度135.0捻/10c m 品=================================================种上,分别做了生条定量20.5g/5m㊁22.5g/5m优化试验,具体对比如下㊂通过定量优选对比,综合指标以定量较轻的有利于质量稳定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生条定量/g㊃(5m)-120.522.5条干C V/%11.2111.41-50%细节/个㊃k m-100+50%粗节/个㊃k m-1521+140%棉结/个㊃k m-13060+200%棉结/个㊃k m-1618管间条干C V b/%2.362.4断裂强力/c N277270十万米切疵/个21.924.7 2.2.3 活动盖板速度优化试验在R19.5t e x㊁Z捻㊁捻度155.0捻/10c m品种上,为提高分梳质量,分别做了盖板速度89mm/m i n和139mm/m i n的工艺优化试验,具体指标如下㊂盖板提速后,质量指标没有明显提高,但是落棉增加了0.2%,不利于成本降低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盖板速度/mm㊃m i n-189139条干C V/%11.4611.58-50%细节/个㊃k m-100+50%粗节/个㊃k m-156+140%棉结/个㊃k m-12830+200%棉结/个㊃k m-179管间条干C V b/%2.12.4十万米切疵/个21.621.0盖板落棉率/%1.31.5 2.2.4 针布优选试验粘胶纤维虽然强力较低,但应严格控制针布使用周期,周期过长对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预分梳针布使用周期㊂在R19.5t e x㊁S捻㊁捻度135.0捻/10c m品种上,不同周期下针布的预分梳板和固定盖板纺出纱线质量如下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预分梳板周期/月361后固定盖板周期/月241预分梳板~刺辊隔距/mm0.700.50条干C V/%11.911.81-50%细节/个㊃k m-111+50%粗节/个㊃k m-1168+140%棉结/个㊃k m-16853+200%棉结/个㊃k m-12814管间条干C V b/%2.12.0针布使用时间过长,齿尖钝化,不利于分梳和整理,因此应合理控制针布的使用周期㊂根据粘胶强捻纱的质量要求,在R19.5t e x㊁S捻㊁捻度155.0捻/10c m品种上,对锡林㊁盖板㊁道夫㊁刺辊针布进行了优选试验,具体试验结果如下㊂其中,方案1锡林针布A C2025×01740型,刺辊针布A T5605×05611型,盖板针布M C H52型;方案2锡林针布A C2030×01550B 型,刺辊针布A T5610×05611型,盖板针布M C H52型;方案3锡林针布A C2030×01740型,刺辊针布A T5610×05611型,盖板针布M C H45型㊂各方案道夫针布均为A D4030×01890型㊂方案 方案1方案2方案3条干C V/%12.0311.0611.63-50%细节/个㊃k m-1201+50%粗节/个㊃k m-11065+140%棉结/个㊃k m-1522829+200%棉结/个㊃k m-11878管间条干C V b/%2.491.932.2纺粘胶使用针布接近于棉型针布,在选配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针布的角度㊁密度,同时也要注意针布的配套选型㊂方案1中,锡林针布工作角65°,虽然齿密在949齿/(25.4mm)2,但不利于控制纤维;刺辊针布工作角85°,梳理效果达不到要求㊂方案2㊁方案3,锡林针布工作角都在60°,只是锡林齿密和盖板间的齿密相互配合,质量基本一致㊂因此针布选型基本根据产量,产量相对较低时选择方案2;产量相对较高时选择方案3㊂综上所述:梳棉工序锡林刺辊低速度㊁大速比,生条中定量,针布选配小角度㊁中齿密㊁相互配套㊁合理周期是稳定粘胶强捻纱生产质量的关键㊂2.3 并条粗纱工艺优化并条工艺是降低纱疵的关键工序,纺强捻纱时为降低纱疵,并条工艺一般采用多根并合㊁后区大隔距㊁大牵伸倍数加强对纤维的整理,同时为了保证牵伸顺畅,压力棒一般采用较高的位置,减少压力棒控制过紧造成的积花或者纤维飞散㊂具体工艺优化如下㊂采用F A306型并条机㊂并合道数 一并 二并并合根数/根78后区牵伸/倍1.861.4牵伸隔距/mm11×209×18=================================================定量/g㊃(5m)-119.818.6压力棒位置/mm1414一并后区牵伸1.8倍以上,后区隔距20mm 利于纤维整理;二并后区牵伸1.4倍利用牵伸过程中的加强整理,压力棒位置较高利于牵伸顺畅㊂根据强捻纱的质量要求,在R24.8t e x㊁Z捻㊁捻度135.0捻/10c m品种上,进行了粗纱定量的优化试验,具体对比如下㊂采用F A423型粗纱机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粗纱定量/g㊃(10m)-15.66.1条干C V/%10.9710.66 -50%细节/个㊃k m-100+50%粗节/个㊃k m-1816+140%棉结/个㊃k m-13959+200%棉结/个㊃k m-11017管间条干C V b/%2.32.2粗纱定量过大,牵伸倍数大,附加不匀增大,不利于质量的稳定,稍轻的定量利于质量的稳定㊂粗纱捻系数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参数,粗纱大捻系数利于控制细纱后区的牵伸变速,同时能够减少细纱退绕过程中的意外牵伸,对质量稳定有利㊂为进一步降低纱疵,在R19.5t e x㊁Z捻㊁捻度155.0捻/10c m品种上,进行了粗纱加大捻系数的优化对比,具体质量指标见表2㊂表2 粗纱捻系数优化试验随着粗纱捻系数的加大,成纱质量指标有明显改善,证明加大粗纱捻系数利于细纱后区牵伸纤维集中变速,减少须条边纤维扩散造成的纱疵,利于质量提高㊂但在具体生产中要根据细纱压力控制和牵伸情况而定,防止过大的粗纱捻系数造成的细纱牵伸不开㊂综上所述:并条工艺大后区隔距和大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质量稳定;粗纱采用轻定量㊁大粗纱捻系数能够有效减少纱疵,提高成纱质量㊂2.4 细纱工艺优化细纱工艺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其重点是罗拉隔距㊁牵伸倍数㊁钳口隔距㊂在R19.5t e x㊁Z捻㊁捻度155.0捻/10c m品种上,进行了如下工艺优化试验㊂细纱罗拉隔距前区偏紧掌握利于集中牵伸,有利于控制纤维变速,提高质量㊂采用F A507型细纱机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罗拉隔距/mm21×4519×45条干C V/%12.212.05-50%细节/个㊃k m-100+50%粗节/个㊃k m-166+140%棉结/个㊃k m-13838+200%棉结/个㊃k m-187管间条干C V b/%2.32.1十万米切疵/个27.924.8细纱钳口对控制纤维变速的作用很强,钳口隔距小,利于纤维变速点集中且向前钳口;反之,则不利于质量;钳口隔距过小,会造成牵伸不开吐硬头的问题出现[2]㊂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工艺优化如下㊂方案 方案1方案2方案3细纱钳口/mm3.02.53.5条干C V/%11.9011.8112.27 -50%细节/个㊃k m-1003+50%粗节/个㊃k m-18311 +140%棉结/个㊃k m-1393141 +200%棉结/个㊃k m-110611管间条干C V b/%2.53.22.1十万米切疵/个23.432.722.4细纱吐硬头无有无后区牵伸偏小掌握,配合大后区隔距利于纤维整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㊂具体工艺优化如下㊂方案 方案1 方案2细纱后区牵伸/倍1.251.17条干C V/%12.911.8-50%细节/个㊃k m-110+50%粗节/个㊃k m-1118+140%棉结/个㊃k m-15837+200%棉结/个㊃k m-1169=================================================管间条干C V b/%2.02.3综上所述:细纱工艺采用适度钳口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偏紧前区隔距利于强捻纱质量和切疵数量的改善㊂2.5 自动络筒机工艺切疵优化一般自动络筒工艺采用低速度,大张力㊂每天在自动络筒机对比纱疵变化的同时,定期进行纱疵采集和质量测定,发现问题及时控制㊂具体如下㊂采用S MA R O型自动络筒机㊂(1)管纱一纱到底率70%:即抽检10支管纱,进行测定,一纱到底率保证在70%以上,同时分析纱疵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控制㊂(2)筒纱一筒到底断头率0.3根:即抽检回倒10个筒纱,断头率控制在0.3根以内以保证效率㊂(3)管纱百管断头率控制在30根以内:即抽检100个管纱,进行纱疵采集分析,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重点是控制偶发性纱疵㊂2.6 定捻工艺优化加强捻后的纱线具有较强的内应力,使纱的捻度不稳定,在退绕中易扭结起圈产生断头,同时也会造成织造开口不清导致经向停台,并影响布面的实物质量,给整经和浆纱带来一定的困难㊂因此强捻纱必须定捻㊂一般采用定形工艺,使纱线的急弹性变形变为微弹性变形,来控制捻度收缩㊁打绕带来的问题㊂鉴于粘胶强捻纱的特殊性,一般采用加热定形和自然回潮定捻两种方法,保证纱线中纤维的扭曲状态被保持下来,随着内应力减弱或消失,退捻产生的捻缩和扭结现象相应消失㊂加热定形一般为75℃下8h~12h,具体根据纱线号数来确定定形时间,纱号粗的定形时间短一些,纱号细的定形时间长一些㊂自然定捻为40℃下自然回潮定捻,时间控制在72h~80h之间㊂2.7 温湿度管理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在13%左右,吸湿后显著膨胀,直径增加可达50%,因此具有很好的可纺性能㊂但是温湿度控制不好会对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纤维吸湿后抱合力增强,湿强又低于干强,纤维不易梳理且容易损伤,纱疵会成倍增加[3]㊂目前在温湿度控制上有两种措施:一种不加湿,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左右,粗纱回潮率控制在10.5%左右,流程中不采取加湿的方法进行纺纱;一种是加湿,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粗纱回潮率控制在12.0%,在开清棉㊁粗纱等工序采取加湿措施[4]㊂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措施,加湿不匀导致的纤维回潮不匀都将影响产品质量㊂3 结语粘胶强捻纱的特点是经织造和后处理后,在布面上产生均匀的绉纹,形成风格独特的绉布㊂由于织物组织相对简单,其疵点特别容易暴露,因此对其质量要求较为严格㊂由于粘胶强捻纱容易吸湿,梳理过程中纤维容易损伤,牵伸过程中容易飞散造成纱疵增加,清棉工艺短流程㊁低速度㊁输棉管道大负压,减少打击保证棉流通畅,减少纤维损伤和棉结增加;梳棉工艺采用锡林刺辊低速度㊁大速比㊁预分梳紧隔距㊁重定量㊁低落棉,梳理充分的同时,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并条采用主区强控制㊁后区大隔距大牵伸倍数,加强整理,减少偶发性纱疵;粗纱工艺采用轻定量㊁大粗纱捻系数;细纱采用前区适度隔距㊁后区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质量稳定,纱疵少;络筒采用低速度,适度张力的工艺措施;定形采用加热定形或常温回潮定捻,减少络纱过程中的脱圈和断头,提高效率㊂加强温湿度管理,减少加湿不匀造成的纱疵增加㊂通过关键工艺的优化,粘胶强捻纱能够实现纱疵少㊁切疵少,自动络筒效率和织机效率高的生产要求㊂参考文献:[1] 费青.高产梳棉机提高除杂作用的研究与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7,35(8):1-5.[2] 孙鹏子.高产梳棉机工艺技术理论的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20-26.[3] 姚穆.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48.[4] 陈玉峰,陆振挺,李新英,等.细纱压力棒隔距块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棉纺织技术,2008,36(8):43-46.=================================================。

提高莱赛尔11.8 tex强捻纱质量的措施

提高莱赛尔11.8 tex强捻纱质量的措施

提高莱赛尔11.8 tex强捻纱质量的措施
刘筱佩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2022(50)3
【摘要】我公司采用莱赛尔G100纤维研发11.8 tex强捻纱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

主要问题:一是莱赛尔G100纤维纺纱工艺的优化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
新型设备上纺该类产品的经验还不够;二是在并条工序偶有牵伸不开的纤维束、条
干差;三是在粗纱工序的黏缠胶辊严重、大纱断头高、粗纱条干CV值高,几乎无法
正常生产;四是细纱出“硬头”严重,难以生产;五是络筒十万米切疵数高,布面风格差。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并条工序;强捻纱;莱赛尔;新型设备;条干CV值;牵伸不开;布面风格;络筒【作者】刘筱佩
【作者单位】咸阳秦越纺织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T 11.8 tex强捻纱在络筒工序的生产实践
2.棉莱赛尔LF 14.7 tex赛络集聚纱的
纺制3.莱赛尔亚麻集聚强捻纱的生产实践4.NO.7-Ⅱ型自动络筒机生产
T11.8tex强捻纱的技术探讨5.提高细绒棉CJ5.8 tex强捻纱质量的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涤纶强捻纱纺制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涤纶强捻纱纺制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涤纶强捻纱纺制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张翠芹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2012(40)2
【摘要】强捻纱织物属于高档次、高品质的纺织品,由于其布面独特的风格,深受用户喜爱。

与普通纱相比,强捻纱表面毛羽少,纱面光洁。

受市场影响,我公司大量生产了涤纶强捻品种。

下面是生产中的几点体会。

【总页数】1页(P55-55)
【关键词】强捻纱;涤纶;纺制;市场影响;纺织品;生产;档次;织物
【作者】张翠芹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纺织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16.419
【相关文献】
1.Modal/细旦涤纶/羊绒三组分纱的纺制及成纱性能 [J], 商大伟;张玉清;高广远
2.纯涤特细强捻纱试纺初探 [J], 马慧斌;张兰芹
3.T2.81tex S捻纱的纺制 [J], 王建峰;王瑞平
4.柔洁纺粘胶强捻纱及其织物性能 [J], 许多; 卫江; 梅剑香; 张心伶; 张又青; 徐卫林; 刘可帅
5.低捻纱的纺制及成纱性能研究 [J], 毛庆楷;李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捻纱的工艺质量控制
【转载】发布者:日期:2011-04-03
强捻纱主要用于机织纬纱上,能够使布面产生起皱的独特风格。

由于以上的独特作用,作为特种纱线的强捻纱一直在纱线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强捻纱不需改进设备和增添配件即可组织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但强捻纱生产难度较大,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1 前纺
强捻纱的前纺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与常规纱线基本一致,只是细纱捻系数超过了纱线临界捻系数,纱线强力比常规机织用纱要低,捻系数愈大,纱线强力愈低,重量CV%和强力CV%愈高;同时,为了获得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细纱锭速一般不低于同号数机织用纱。

以上诸多因素增加了细纱断头,加大了生产难度。

因而强捻纱的配棉等级应高于同号机织用纱。

强捻纱一般交期短批量小,有时难以做到单独配棉,此时应加大精梳落棉,选择机械状态良好的并条机和粗纱机组织生产,粗纱质量是强捻纱线品质的保证。

2 细纱
2.1 细纱捻度
为实现布面起皱的特殊效果,强捻纱的捻度在同号机织用纱的1.5倍以上,具体捻度数值一般由使用厂家根据织物要求明确提出。

由于存在着锭带滑溜率等因素,为确保达到客户的捻度要求,细纱计算捻度一般应偏大掌握。

强捻纱捻系数较大,即捻回角较大,纱条的内外层纤维应力严重分布不匀。

在退捻加捻试验捻度时,一些纤维产生挪移,无法恢复原有状态,有时出现虚高的捻度数值,需在测试时随时剔除。

日常生产中,工艺管理方面要保证细纱工艺参数项的准确上车,设备管理方面要消除歪锭子,坚决攻克“凶”锭,保持锭带张力均匀,锭带接头良好,使捻度平均值基本稳定,捻度CV%值保持较好水平。

细纱的捻度CV%值直接影响单强CV%值和重量CV%。

2.2 细纱重量控制
细纱机的牵伸效率受原料、机械状态、工艺、温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因捻缩原因,不同捻系数的纱线牵伸效率差别较大。

强捻纱捻缩较大,牵伸效率一般在85~92%。

掌握生产品种的细纱牵伸效率,才能有效控制重量偏差,生产出符合规定重量要求的纱线。

在工艺设计时,根据经验考虑牵伸效率,初定牵伸变换齿轮。

上机生产时及时取样做重量试验,调整工艺齿轮。

2.3 管纱卷绕密度
管纱卷绕成形需卷绕紧密,层次分清,不相纠缠,后工序退绕时不脱圈,卷装尺寸适宜。


装尺寸太大,纱线易磨钢领,形成坏纱;卷装尺寸太小,落纱次数增加,络筒换管次数增加,劳动强度增大,生产效率降低。

强捻纱捻度大紧密度高,弹性好且截面直径小,管纱成形明显偏小,满管落纱时自动落纱车无法正常拔出纱管,造成落纱工作量加大,影响生产效率。

必须适当加大管纱的卷绕密度。

2.4 细纱断头的控制
强捻纱平均强力较低,强力CV%比同号数机织用纱要大,细纱断头率高,且接头困难。

断头较多影响到纱线产量、质量,增大了挡车工劳动强度,必须从运转和管理诸多方面予以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采用细纱机变频调速技术,大、小纱时调低锭速;选择钢领处于走熟期的机台,适当缩短钢丝圈的调换周期;加强保养巡回检查,及时纠正歪锭子、胶辊中凹、胶圈跑偏、导纱钩松动、导纱钩不光洁等措施对减少细纱断头有效。

强捻纱台时产量不高,挡车工换粗纱压力不大,应集中精力做好机台清洁卫生,加强巡回,及时接断头。

3 络筒
应逐锭调节逐锭检查验收络筒机,保证捻接各零、部件动作协调到位,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强捻纱络筒捻接处易出现纱头退捻解捻不充分,纱线接头处攀接的现象。

必须保证退捻、加捻气压量,退捻加捻刻度从最大处调起,将搭接长度调到最佳。

强捻纱弹性大,成纱筒子卷绕紧密,络筒压力应在50Mpa以下。

强捻纱强力低纱疵多,电子清纱动作频繁,络筒速度低于常规纱线。

普梳强捻纱棉结杂质多,低于同号数精梳强捻纱的生产效率。

4 结束语
4.1 强捻纱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加工难度大。

需做好工艺设备运转等技术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细纱设备保养,减少锭间差。

4.2 保证络筒的退捻、加捻气压量,调节好搭接长度等工艺参数。

以提高接头质量,减少捻接处纱头攀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