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工程任务及工区自然地理概况 (1)1.1自然地理位置 (1)1.2自然地理概况 (1)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2.1坝区地形地貌 (2)2.2坝区地层岩性 (2)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 (2)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 (4)2.3坝区地质构造 (4)2.31峨眉山断层 (4)2.32牛背山断层 (4)2.33观心庵断层 (5)2.34回龙山断层 (5)2.35峨眉山背斜 (5)2.36牛背山背斜 (5)2.37桂花场向斜 (5)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6)3.1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 (6)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6)3.3坝址区岩体结构类型 (7)4专题分析 (7)4.1坝基的稳定性分析 (7)4.2坝址区边坡稳定分析 (7)4.21坝址边坡稳定地质条件分析 (7)4.22拟建坝区岸坡稳定工程措施及建议 (8)4.3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9)4.4坝区渗漏问题分析 (10)4.41坝区渗漏问题地质条件分析 (10)4.42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及建议 (10)5工区建筑材料情况及施工场条件调查 (11)5.1坝址区建筑材料概况 (11)5.2坝址区坝型选择 (12)6最佳坝型选择 (14)7结论和建议 (14)7.1结论 (14)7.2建议 (15)拟建龙门硐水库坝型论证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1 自然地理位置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南隅,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 自然地理概况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达2600m。
按其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硐一代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的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以西南高、东北低为特点。
2023年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作为一个地质学专业学生,我有幸在2023年参加了在峨眉山进行的地质实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地质状况和科研成果。
二、实习背景和目的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了解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了解峨眉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地质调查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在峨眉山主峰峨眉峰展开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进行了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峨眉山主要由新生代的碎屑岩和火成岩构成。
其次,我们进行了地貌特征的观察,发现峨眉山地貌主要是由山地地貌和溪谷地貌组成。
最后,我们还对附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为日后的防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2. 采样和实验分析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分析。
我们采集了不同岩层和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此外,我们还对采样的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以了解地质成因。
3. 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在采样和实验分析阶段,我们还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资源潜力。
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形成于第三纪,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和火山喷发。
同时,我们还发现峨眉山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和铜矿等。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五、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因此,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地质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六、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峨眉山实习报告
篇一:峨眉山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五、正文: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
峨眉山的现代地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
一)、峨眉山地质发展史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
在早震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是从白垩纪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
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开始崛起。
到始新世末期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喜马拉雅褶皱升起。
这次喜马拉雅运动中,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营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而迅速抬升,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
峨眉山背斜起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快,特别是主压营力所造成的呈西北向断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
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
其挤压应力以西北——东南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地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日之雄姿。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山通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摘要: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与二叠纪,节理主要有羽状、柱状、剪型。
其腐岩主要是风化软岩。
石灰岩主要是形成于浅海。
断层是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填方土坡的加固方式主要是采用挡土坡及土工格栅。
土木082班卢雁平200811003274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户外考察实习结束了,现我将就我途中的所见所感做个总结回顾,内容如下:一、峨眉山玄武岩的观察与认识(1)、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形成于二叠纪(P),属于基性喷出岩。
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按结构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是杏仁状的,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气体,岩浆冷凝迅速,气体未散出,形成空腔,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岩层内矿物析出填满空腔,从而形成杏仁。
其成分主要是石英、绿泥石等矿物质。
如图(1-1):(1-1) 杏仁状玄武岩(2)、节理我们主要观察到有羽状、柱状、X型剪节理。
其中柱状节理比较多,如图(2-1):(2-1)柱状节理从图中可清晰看出其柱体的跨度较大,是比较规则的六面体,比较长,直径约为10cm,分布均匀,倾斜大约60度,主要是岩浆喷发后的表层,受力均匀,迅速冷却发生收缩作用的结果。
这类岩石质地不算坚硬,不能用手捏碎但可以用硬物敲碎。
还有是羽状节理,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即全风化玄武岩中,质地很松软,用手即可捏碎,颜色呈浅褐色,不光滑,密度较小。
(3)、剪节理○1【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它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因剪切留下的痕迹,若被后期矿脉物质充填,其矿脉产状稳定,脉宽均匀;(3)发育在砾岩或含各种结核层中的剪节理,一般切穿砾石和结核;(4)节理面上常发育羽状微裂,羽状微裂面与节理面呈10°—15°交角,其相交锐角指示剪切运动方向;(5)剪节理常发育两组,相互交切形成X型共轭节理。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峨眉山进行的,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对峨眉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是一座由变质岩构成的典型山地。
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观察了峨眉山的岩石组成、地层构造、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等,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品。
通过观察,发现峨眉山主要由片麻岩、麻粒岩、石英闪长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
同时,峨眉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铅锌矿等,这为地质勘查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质钻探、野外地质测量、岩矿鉴定等实用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峨眉山地质特征的了解,也提高了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地质资源,为地质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实习报告-------拟建峨眉山龙门洞口水库当地建筑材料论证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姓名凡沙一号(刘**杨**)专业水工学号114306****年级 2011级指导老师何*拟建峨眉山龙门洞口水库当地建筑材料论证1 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1工程任务此次工程拟在峨眉山龙门洞口段建立一个小型水库,其主要功能有:为附近村民提供生活用水;进行水力发电供村民使用;具有短期洪水调节能力,即在山洪爆发时起到削峰作用;发展渔业及休闲观光业拉动村民经济增长。
在实习过程中对一些常见的地理、地质和地貌等现象获得感性的认识,并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初步掌握岩浆和沉积岩的野外识别特征,以及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化学结构与层理、层面构造特征。
实地使用地质罗盘训练、掌握方法、方向测量,岩层产状及构造形迹产状的测量等基本技能。
1.2 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2.1 工程区地理位置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隅,邛崃山脉最南支,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30′32″、东经103°19′55″,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
1.2.2 工程区地形及水系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2600m,按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强烈切割中山;龙门洞一带属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龙马山、红株山等为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嵋平原则以西南高、东北低为特点。
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
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西向东,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
1.2.3工程区交通及气候峨眉山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北可抵成都,南至峨边,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还有成昆铁路在山麓东侧南北穿越,往来十分方便。
峨眉山地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山麓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东长夏暖的山地温带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2工程部位地质条件2.1 地层岩性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前震旦系顶部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精品】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精品】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属于川西高原与川东丘陵交界的山地区域。
此次地质实习旨在带领我们了解峨眉山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探究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对景区形成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与概况峨眉山地处于四川盆地腹地,距成都市约150公里,是成都周边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区域地貌较为复杂,山体纵横交错、山峰密布,海拔高度也十分不平坦,最高点高达3077米。
二、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一)地质构造峨眉山是一座由震旦系到新近纪地层构成的复合构造山,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
它所处的区域是川西与川东交界,地层比较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多次受到或大或小的地震的影响。
(二)岩石类型土石体:由成角石石英斜长角闪岩和黄铁矿脉构成。
火山岩体:由安山岩和流纹岩构成。
变质岩体:由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构成。
花岗岩体:由斑岩、英安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构成。
沉积岩体:由泥灰岩、砂岩和煤系岩炭构成。
三、地质演化历史及对景区的影响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经了数亿年,其中最重要的演化事件是侏罗系中、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峨眉山的地层变化也十分显著,山体结构主要由菱形高原、黄时壮高原和扬子地块周缘褶皱构造等组成。
这些构造和岩石类型为该区域地质景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赋予了峨眉山诸多独特的美景。
除了对峨眉山自然美景的影响,地质演化也给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发现。
例如,在峨眉山的某些区域中发现了直径6米的大铁器,这表明早在距今两千年前,人类便在峨眉山一带繁衍生息。
四、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地质演化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探究地球的历史与现状,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日期:学院:目录一.前沿 (2)1.1交通位置图 (2)1.2地质发展简史 (2)1.3教学实情况 (5)二.地层 (6)2.1地层概述 (6)2.2岩石地层 (6)三.岩石 (7)3.1岩石概述 (7)3.2岩石类型及分述 (7)四.构造 (8)4.1构造概述 (8)4.2褶皱 (8)4.3断层 (9)五.经济、环境、旅游概况 (10)5.1峨眉山经济概况 (10)5.2环境旅游概况 (11)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简述 (13)七.结束语 (13)八.参考文献 (14)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南部到第四系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
峨眉山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峨眉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野外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4′~103°42′,北纬29°21′~29°40′。
峨眉山地区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观察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
从新到旧,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震旦系等地层。
各地层在岩性、颜色、层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资料。
2. 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主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这些构造现象为我们研究峨眉山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岩性观察峨眉山地区的岩性丰富多样,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不同岩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掌握了各种岩性的特征。
4. 地貌观察峨眉山地区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地貌类型,了解了地貌与地层、构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层、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总之,本次峨眉山地质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实习成为了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勘探方法,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2023春季学期,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峨眉山进行工程地质实习。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部,北纬29°59',东经103°48',属于邛崃山脉。
峨眉山的地层出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是进行工程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期间,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峨眉山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地层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认识到峨眉山的地层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组成。
其中,沉积岩以砂岩、页岩、石灰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大理石为主,火山岩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腕足类等,为地层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地质构造观察在峨眉山的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褶皱构造方面,我们发现了 several 背斜和向斜构造,它们构成了地层的总体格局。
断层构造方面,我们发现了 several 断层,断层两侧的岩性、地貌都有明显差异,表明断层活动对地层和地貌产生了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节理构造,如裂隙、劈理等,它们对岩体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3. 地下水观察地下水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调查了峨眉山的地下水分布、动态和水质。
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室内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峨眉山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和变质岩裂隙中,受地形、地貌和岩性等因素控制。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泉眼和岩溶洞穴,反映了峨眉山地区地下水循环活跃。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现象,掌握了地质勘探方法,提高了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以及勤奋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一)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
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尝雷钢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三、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峨眉山地质研究报告
峨眉山地质研究报告本文主要研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在峨眉山地区的表现。
在此次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习区新构造运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以及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研究,不难得出,地貌的发展演化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其中,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二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
晚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作用形成了其地貌的基本形态,加之外动力地质作用后期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与塑造,最终造就了其雄伟壮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
标签: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峨眉山地区1.引言峨眉山地区具有观赏及科考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景观。
如形态奇特蜿蜒幽深的紫澜洞岩溶地貌景观,宛如迷幻的地下宫殿,悬崖耸峙龙门硐峡谷,天仅一线的一线天峡谷……这些,均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晚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作用形成了其地貌的基本形态,加之外动力地质作用后期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与塑造。
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最终造就了其雄伟壮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
2.区域地质背景2.1构造峨眉山位于扬子陆块西部,四川断块西南缘,峨眉山——瓦山断块带的峨眉山断块体体内,该断块体由北西向的荥经一马边一盐津断裂带、北东向的峨眉一美姑断裂带及近南北向的柳江断裂带所控制。
峨眉山地区的构造线方向有南北向(峨眉山背斜)、北东向(峨眉山断层)、北西向(观心坡断层)、近东西向(大峨寺断层)。
主干构造一峨眉山背斜的南北两端分别被峨眉山断层,观心坡断层,大峨寺断层切断,而丰都庙断层的北段又从二峨山北端通过,把本區分割成明显的三个(次级)断块:西部的大峨山断块,南部的二峨山断块,东部的峨眉冲洪积平原菱形断块。
峨眉山断层以西的广大高一中山地区有深切峡谷,深切河曲,悬挂的喀斯特泉,与相邻断块地区相比较,有同级阶地相对高程大,崩滑现象显著等特点,显示新构造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且幅度较大。
2.2地层峨眉山地区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除中元古界浅变质岩,南华系下部,上二叠统下部为火山岩之外,其余均由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组成,总计厚度7000余米。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1、地貌部分1、堆积地貌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 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3、侵蚀—构造地貌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
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2、岩层: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二叠系上统(P2):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
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
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
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
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前沿··21.1交通位置图·21.2地质发展简史·21.3教学实情况5二.地层··62.1地层概述62.2岩石地层··6三.岩石·73.1岩石概述··73.2岩石类型及分述7四.构造·84.1构造概述84.2褶皱·84.3断层·9五.经济、环境、旅游概况105.1峨眉山经济概况105.2环境旅游概况·11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简述··13七.结束语13八.参考文献14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
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
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姓名:班级:学号:摘要:此次在工程地质实习中我们进行了对峨眉山玄武岩的学习和了解,通过老师们认真地讲解和自己对实体的观察,并课后通过书籍和网络对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和工程意义的一些内容的整合,在此对玄武岩的腐岩、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构造、层间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玄武岩及其风化状况、及灰岩和玄武岩的关系进行一些总结和描写。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工程意义、腐岩、柱状节理构造、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风化、灰岩。
一、峨眉山玄武岩(1) 玄武岩玄武岩它属于一种基性喷出岩,它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很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的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它的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的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 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2)玄武岩的形成玄武岩,它是由于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
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此岩浆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能流动几米远;而当遇到陡坡的时候,其速度便大大地加快。
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3)峨眉山玄武岩图1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Emeishan Basalt,Omeishan Basa lt)其形成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
命名地点在四川峨眉山。
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1)对常见的地理、地质和地貌等现象获得感性的认识,并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与分析这些现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野外识别特征,了解陆向喷发基性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以及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化学结构与层理、层面构造特征。
(3)了解二叠系下统到三叠系上统的地层层序、分组依据及岩性的组合特征;初步掌握正常层序与倒转层序的识别特征。
(4)学习观察、识别、描述褶皱、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的方法,初步掌握其基本技能。
(5)观察水平岩溶的成层现象并分析其对拟修的水利工程的影响。
(6)观察山区河谷地貌,了解不同的构造单元的河谷地貌特征。
(7)实地使用地质罗盘练习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等基本技能。
二、实习主要内容:(1)对照课堂学习的岩石类别的识别特征,从构造、结构上面首先确定岩石大类。
(2)练习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以及其变换,分析地质构造。
(3)在沿途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大致判断岩石的大类,观察岩层的变换分析断层的实地地貌特征、产状、性质及对拟建的水利工程可能的影响。
(4)实地观察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斑状结构,分析不同结构的成因差异。
(5)在谷底观察峡谷的两种类型:宽谷和峡谷,结合沿途观察的岩性的变化分析与这两种不同河谷的形成与两岸坡的产状、节理面、岩性的关系。
(6)观察河岸边发育的水平岩溶的一楼和二楼部分及地下水出露现象;(7)在谷底沿途观察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由于岩性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
(8)沿河流的岸边:观察岩石颜色、检验硬度、大致判断岩石种类,测量岩层产状、主要节理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9)模拟坝址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坝区渗漏条件分析,坝基稳定分析,根据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的分布等选择最优化的坝型。
三、实习总结(可另附报告):经过一天的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我学会使用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如罗盘、地质锤等,并且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地质知识来分析峨眉山当地的地质结构形态。
《工程地质》峨眉山介绍
5. 学习态度
地质学本科生在作室内砂样的观察、统计、描述 White Inyo 县 Range 地质构造填图实习 内华达州 Washoe Palomino Mountains填图实习
何鹏摄于2009年1月27日
何鹏摄于 2009 年 55 月 224 日日 何鹏摄于 2009 年 月
6. 实习生活
由于镁铁质岩浆携带大量的硫,因此大量的火山尘埃和硫化物都会喷射到大气的平流层, 形成富含硫酸盐的“云层”(气溶胶)。 这些不易消散的硫酸“云”,不仅会极大地阻挡和吸收阳光,从而导致短期内全球急 剧变冷。同时,其形成的酸雨,也会对全球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损害。
何鹏摄于川大花园南园大门处,2005年11月 何鹏摄于2006年11月 何鹏摄于2003年6月 何鹏摄于2006年11月
(2)地质构造 峨眉山背斜 (核部位于张沟、洪椿坪一线) 峨眉山断层(逆断层,最大断距达 3500米) 断裂 褶皱构造 观心庵断层(逆断层) 牛背山背斜 构造 为峨眉山背斜东翼上的次级褶皱 牛背山断层(在挖断山垭口, 桂花场向斜 P1 灰岩覆于P2 玄武岩之上)
2. 地质概况 (1)地层 峨眉山花岗岩( 2 ),出露于峨眉山背斜核部的 岩浆岩 峨眉山玄武岩
张沟 洪椿坪 石笋沟 斜斑玄武岩(具五~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
柱状结构岩体
( P2 )
峨眉山金顶玄武岩 斜长石斑晶玄武岩 微晶玄武岩(具细长柱状节理)
杏仁状玄武岩
峨眉山杏仁状玄武岩
峨眉山杏仁状玄武岩 峨眉山 微晶玄 武岩, 有除石炭系~中奥陶统外的所有地层 何鹏摄 沉积岩 具体岩性有砂岩、泥岩、碳酸盐岩 于峨眉 山龙门 特点:海、陆相交互沉积(反映出海进、海退的周期特征 ) 洞地质 实习点, 2003年6 实习区内无变质岩出露 月
四川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班级:地质1501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梁*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6年3月20日目录1 绪言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5)1.3 气候 (5)1.4 交通 (6)1.5 地质概况 (7)1.6 实习概况 (12)1.6.1 实习目的 (12)1.6.2 实习内容及要求 (12)1.6.3 实习时间 (12)1.6.4 前期准备 (12)2 地层 (14)2.1 概述 (14)2.2 二叠系 (15)2.3 三叠系 (15)2.4 第四系 (22)2.4.1 冲积物 (23)2.4.2 洪积物 (23)3 岩石 (24)3.1 概述 (24)3.2 沉积岩 (24)3.3 火成岩 (25)4 构造 (27)4.1 褶皱 (27)4.2 断层 (28)4.3 节理 (29)5 新构造运动 (31)5.1 实习所见到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31)5.2 河流阶地 (31)5.3 紫澜洞、紫澜泉 (33)6 结束语 (35)附录一实习精彩瞬间 (38)7.1 指导老师梁老师与我们 (38)7.2 合照 (44)1 绪言1.1 地理位置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
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
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工程任务及工区自然地理概况 (1)1.1自然地理位置 (1)1.2自然地理概况 (1)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2.1坝区地形地貌 (2)2.2坝区地层岩性 (2)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 (2)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 (4)2.3坝区地质构造 (4)2.31峨眉山断层 (4)2.32牛背山断层 (4)2.33观心庵断层 (5)2.34回龙山断层 (5)2.35峨眉山背斜 (5)2.36牛背山背斜 (5)2.37桂花场向斜 (5)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6)3.1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 (6)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6)3.3坝址区岩体结构类型 (7)4专题分析 (7)4.1坝基的稳定性分析 (7)4.2坝址区边坡稳定分析 (7)4.21坝址边坡稳定地质条件分析 (7)4.22拟建坝区岸坡稳定工程措施及建议 (8)4.3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9)4.4坝区渗漏问题分析 (10)4.41坝区渗漏问题地质条件分析 (10)4.42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及建议 (10)5工区建筑材料情况及施工场条件调查 (11)5.1坝址区建筑材料概况 (11)5.2坝址区坝型选择 (12)6最佳坝型选择 (14)7结论和建议 (14)7.1结论 (14)7.2建议 (15)拟建龙门硐水库坝型论证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1 自然地理位置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南隅,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 自然地理概况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达2600m。
按其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硐一代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的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以西南高、东北低为特点。
3098.8m的高海拔使得山区内热带、亚热带、寒带三种气候带兼备,且雨量充沛;山区内年均温按海拔分布大致为3.1℃~17℃;土壤中有中、酸、碱性土壤,非常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类繁多复杂,全山森林面积约667k㎡,森林覆盖率为87%。
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
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西南向东北,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
峨眉山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成乐高速连接成都至乐山,还有成昆铁路在东南侧南北穿越,往来十分方便。
图一峨眉山地区水系图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2.1坝区地形地貌本次建坝工程位于峨眉山山麓黄湾乡龙门硐口,紧靠牛背山断层,地处东翼倒转断层上,坝址为北纬29度34分44秒,东经103度25分06秒,海拔540米。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
而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
实习路线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有藏九老洞之类的岩洞地貌;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形成了深峡谷地貌;山顶上玄武岩则形成熔岩平台地貌。
图二坝址卫星图2.2坝区地层岩性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峨眉山地区的底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岩系完全缺失外,从前震旦系顶部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除前震旦系和上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是一套由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组成的,总计厚度七千余米的沉积岩。
从清音电站到坝址段,沿途有:峨眉山花岗岩(γ2 ),出露于峨眉山背斜核部的峨眉山玄武岩(P2β),斜斑玄武岩(具五~六变边形粗大柱状节理),微晶玄武岩(具细长柱状节理),杏仁状玄武岩,沉积岩,有除石炭系~中奥陶统外的所有地层。
实习区内无变质岩出露,具体岩性有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本次工程实习区主要是岩浆岩。
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
1)花岗岩(Granite)峨眉山花岗岩不整合伏于震旦系喇叭岗组之下,在峨眉山背斜核部,因遭受剥蚀出露于张沟、洪椿坪、石笋沟等处。
峨眉山花岗岩呈灰白色、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和不等粒结构,矿物成分以正长石居多,含量在50%左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含有少量云母等。
2)玄武岩(Basalt)峨眉山玄武岩是大陆裂谷的喷溢产物,广布与黔川接壤地带,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
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早期,出露范围北起桂花场以北二道坪,南至大为,东低沙湾三峨山,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清音电站剖面实测厚度就有258米。
峨眉山玄武岩根据其结构、构造可分为斜斑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
斜斑玄武岩是本区玄武岩的主要类型(见图四),呈青灰、灰绿、暗绿色,常具五、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金顶金刚嘴最为典型),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玄武玻璃等;微晶玄武岩一般为青灰、浅绿灰、绿黑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与斜斑玄武岩相似,只是微粒较小而已,常形成细长柱状节理(清音电站一带最明显)。
杏仁状玄武岩中杏仁状含量一般为12%左右,最高达30%-35%,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成分以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居多。
图三斜斑玄武岩柱状节理图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龙门硐坝址地层岩性属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2 ),主要岩石有灰岩、白云岩、砂岩和泥岩等沉积岩类。
它们属于黏土岩类中的生物化学岩,以石灰岩、白云岩分布最为广泛。
多数岩石结构致密,性质坚硬,强度较高,同时该岩类主要特征具有可溶性,在水流的作用下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河等岩溶现象,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坍陷、渗漏等。
而坝址区大部分为灰岩和砂岩等,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岩层之间夹杂着少量的泥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但其含量较少,且夹杂在灰岩、砂岩之中,对工程的影响不大。
2.3坝区地质构造峨眉山位于杨子地台西部边缘,由一系列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
这些褶曲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与成因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构造线方向可归纳为三组:南北向(峨眉大背斜、报国寺断层)东北向(峨眉大断层)北西向(观心坡断层、挖断山背斜、挖断山断层、万年寺向斜)。
而本次工程实习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牛背山断层、观心庵断层以及回龙山断层等。
2.31峨眉山断层峨眉山断层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
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至峨眉山市中区。
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断面波状。
倾角50~70度。
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
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
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
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
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
其表现为北西盘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
2.32牛背山断层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
走向北西,南东起于麻柳湾,经两河口、张山,北西至梁坪,长约9公里。
其断面南西倾,倾角60度。
两盘接触紧密,两河口附近可见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发生碎裂现象。
属逆冲兼扭性断层。
大峨寺断层西起石笋沟,东至华严寺,走向东西,长约5公里。
横切峨眉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并错断观心庵和万年寺两断层。
其北盘向西,南盘向东错动,为平移逆断层。
东段北盘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等地层局部倒转。
该断层隔水性良好,潜水沿断面上升出露地表,形成了峨眉山玉液泉。
2.33观心庵断层观心庵断层南东起于新开寺,经纯阳殿、观心坡,往北西延至喻田子,走向北西,长约15公里。
断面南西倾,倾角65~75度。
南西盘相对上升,表现为逆断层。
该断层被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
南段新开寺至大峨寺,发育于峨眉山背斜东翼。
因南西盘逆冲,致使北东盘地层发生倒转。
中段牛心寺至唐山,发育于桂花场向斜南西翼,并斜切峨眉山背斜。
南西盘上升形成息心所拖拽背斜,北东盘地层倒转,断距1500余米。
北段麻子坝至喻田子,主要断于三叠系中,南西盘上升,发展为拖拽小褶皱。
2.34回龙山断层回龙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南西翼近核部,走向为西北,断层面倾向西南,倾角65度。
在回龙山南坡吉龙门洞河谷地可清楚看到断层面、断层破碎带、劈理、小型构造透镜体、地层不对称重复出现以及地层出露不全等断层证据。
其性质为逆断层。
2.35峨眉山背斜峨眉山背斜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
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
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
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倾角10~12度;东翼展布约5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新开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
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
2.36牛背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位于龙门洞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
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
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
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
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
2.37桂花场向斜桂花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
轴向北西,长约30公里,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
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核部狭窄,其地层最新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
北东翼倾角由5~20度迅速变陡,南西翼受断层影响常发生倒转,在纯阳殿附近向斜仰起并收敛消失;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6~45度。
向斜迅速撒开,逐渐过渡为单斜。
坝址区的河谷为横向河谷,近东西走向,远离挖断山断层和牛背山断层,工区内不存在大的褶皱构造。
河谷是左右岸不对称的V型河谷,河谷断面是软硬相间的层状泥砂岩,面向上游倾斜。
左岸坡度较陡,坡面主要为岩石面,右岸坡度较缓,主要为泥质堆积体.图四峨眉山地区地质简图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3.1 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峨眉山实习区主要先是沉积岩形成水平的层理结构,由于沉积岩沉积形成结构面;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受到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影响,导致沉积岩形成褶皱。
有些褶皱是倾斜甚至倒转,导致现在有一种结构面接近垂直;同时沉积岩留下的结构面若没有形成褶皱,也会在构造中形成水平分布的断层结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