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共22页

合集下载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三种生产理论一、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一)环境社会系统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在这三种交流关系中,物质流动是最基本的,它是另外两种交流的基础和载体。

环境社会系统依据物质运动基础,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物资生产:即劳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的再生物转化为产品的比例。

资源利用率高,则意味着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少。

(2)产品流向比,指提供给人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环境生产的产品的比例。

(3)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产品的总能力。

2、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基本参量:(1)人口数量(2)人口素质(3)消费方式3、环境生产:是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如风景,生产资源如森林、水源、矿产等)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污染消纳力(2)资源生产力(二)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见书中第18页图2—1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1、人类对世界系统(环境社会系统)的认识历程:(1)古代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系统实际上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环境。

三种生产之间,主导作用是环境生产,人口生产与物资生产能力都非常小,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2)农业文明时代:A、早期阶段,人口生产仍未在世界系统的运行中体现出来;B、中期阶段,人口生产虽得以体现,但仍作为物资生产的一部分。

C、晚期阶段,人口生产系统逐渐发育成独立的系统,并从物资生产系统中脱离。

环境管理基础理论 111101

环境管理基础理论 111101
7
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P36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派—— 常规理解P36 外部性理论派—— 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不承认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P36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派—— 常规理解P36
3、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P37 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口、贫困
8
二 、 三种生产理论
(一)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P17—P27;P39—P45)
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 。
23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美
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
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听证词》(1912年),是他的另一代表作——“大面包主
义”。
24
一般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管理职能学/管理过程理论
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管理学家。现代
管理学—— 管理职能学的创始人。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德国管理学家。官僚组
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即行政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Mayo)(1880-1947退休)美国
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
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
体系理论”,又被称为“官僚政治”或“官僚主义”,与汉语不
同,它并不带有贬意。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
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
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与基本理论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与基本理论

保护生物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石,环境管理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
详细描述
环境管理学通过制定和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努力维护地 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包括保护自然栖息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开 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等。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结词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与基本理论
目录
•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 •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环境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 环境管理学的挑战与对策
01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 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性,要求在不同 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实现资源分配和 环境保护的公平。
05
环境管理学的挑战与对 策
应对气候变化
总结词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环境 问题之一,环境管理学在应对气候变化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VS
详细描述
环境管理学通过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影 响和应对策略,致力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 度,降低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具 体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环境管理学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
详细描述
环境管理学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关系,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循 环利用、推动生态产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措 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环境管理学还倡导公众参与生态文 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资源循环利用

3.4、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4、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②严重影响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 基本元素从地质循环中迁出量的增加值分 别为2倍、8倍和10倍。
• ③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增大(不能全部被 农作物吸收),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产 生富营养化现象。
• ④影响大范围的水分平衡和水文状况。如 加速加强地表径流,导致地下水涸竭等; 为发电、灌溉而修建水库,进而改变地表 状况,造成大片沼泽化和大范围沙漠化等。
• ②环境管理的控制对象是三种生产理论的 状态参量。
第二节 界面活动控制论
• 一、界面
• 1、概念——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 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 2、界面的类型
• 直接界面:又分空间界面(如海岸线——是海和 陆的空间界面)和时间界面(如演替进程中的荒 草地是草生态与荒生态的时间界面)。
• 2)农业文明时代——在世界系统中起主导 作用是的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 随着人口数量增多,人为了摆脱自然束缚, 出现了分工及以交换为目的的物品生产 (物资生产),且物资生产逐步形成并扩 大。
• 3)工业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物资生产 和环境生产成为相互独立的系统,它们的 相互关系主导着世界系统的运行。
• 4、阐明了环境管理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 因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生产的输入
与输出不平衡,所以必须增加一个功能(即如何 将人类排出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或被环境亲和) 以促进其平衡。 • 目标和任务是: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生存 方式,将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废弃物的排放强 度与环境生产力匹配起来。
• ①人口数量必须在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内——环境 的人口承载力指环境所能支持的人类的“自然” 人口数有一个确定的总量,它会随着环境状态的 变化而相应变化,但大体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基 本 参
人口素质
涵盖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不但应决定人参加物资生产、环境生产的 态度和能力,而且还应表现为调节自我生

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消费方式 比三个基本分量。
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生产”
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社会总消费的无限增长(表现在人
生产
生活 资 源
最废 终弃


产生




环境

生产
自然力
编辑版pppt
叶文虎 教授的 三种生 产理论
32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物质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编辑版pppt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编辑版pppt
2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编辑版pppt
3
(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对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义
口数量和消费水准的增长上),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
因。
编辑版pppt
36
环境生产
环境消解从物资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
基 污染消纳力 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的

能力极限。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全过程控制原则
双赢原则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系统思维方式

优化系统的最优策略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整体性观点 相关性观点 有序性观点
动态性观点
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两个根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的转变
增长方式的转变
机构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系统理论中的“结构决定功能”定律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环境
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
人力 生活资料 人的生产 消费再生物 物质生产
环境生产
自然力
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
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指明了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根本的出发点 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的定义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 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界面活动的特征 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界面上活动的特征
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
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 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 重要原因之一
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界面活动控制论
冲突协同理论
系统论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种生产理论
• 问题的提出 • 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 • 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问题的提出
物质生产子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系统
物质 能量 信息
人口生产子系统 环境生产子系统
正确判断界面 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 值目标 准确把握协调的“度”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 1、基本内涵
内涵包括: 环境社会系统和发展二个方面。 该原理可看作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原理和权变
原理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应用。
2、主要内容
系统:指由若干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 能的整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社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性;
2、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 !
人类社会的5种环境需要 适应生存 环境安全 环境健康 环境舒适 环境欣赏
3、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理论方面
许多成熟的概念理论可以用于环境管理学
研究方法方面 为环境管理科学提供行为研究方法
第四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环 境生产力匹配起来。
增加新的功能单元
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主要领域应放在多种多样的界面上; 控制多种状态参量。
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方法学原则——协调和协同 行为的协同和利益追求与畅通要求的协同
第二节 管理科学理论
一、管理科学概述
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获利。 双赢、多赢和共赢
2、主要内容
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 体的根本行为准则。
“三生共赢”原理
三生共赢(从物质流的角度)
“三生共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 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A、生活是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 B、生产是满足生活的需要; C、生态是前两者的生物、物理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A、生态学方向 观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焦点——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

环境管理学共23页word资料

环境管理学共23页word资料

目的细化1、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对象与内容、职能与手段;2、了解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与原则,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可持续的环境战略;3、掌握环境管理的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了解环境管理模型、三种生产理论的含义、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4、掌握我国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环境法体系,了解环境行政执法、执法机关、程序、环境行政处罚;5、了解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掌握我国的环境政策;6、了解环境质量管理中的环境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和依据、环境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管理方法、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7、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基本形式、清洁生产、工业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产品的生态设计、工业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措施、工业环境管理的考核;8、掌握环境管理的相关技术、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管理方法。

9、了解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一章环境管理定义: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以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管理人的活动。

对人进行管理,约束人的行为。

(2)什么是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指和谐一致、良性循环。

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企业及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环境管理学的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1环境管理的主体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保障或维护“公共物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力。

2、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使依赖环境而获益的各方,在确保环境承载力不受损的前提下,经过协调和规范,采用恰当的经济行为。

“公共委托”理论:国家为全民利益的代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重要性:明确国家是环境管理的主体不足:a 部门间存在利益差异 b 部门主管(负责人)个体差异其它管理主体:•企业行为•公众行为政府主体起决定性、主导的作用!○2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提供弃置消纳废物的场所•环境管理的对象应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作为投资者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并有开发利用的经营、管理权•宏观调控和引导如何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决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决策法制化企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的索取•物质转化效率如何防止和减轻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从政府对企业调控的角度•从公众对企业调控的角度个人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产阶段——生活垃圾(如:食品清洗和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运输和保存阶段——包装物•消费品使用后——迟早变为废物进入环境如何防止和减轻公众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从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从企业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3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资源环境管理: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产业环境管理:工业、农业、服务业……废弃物环境管理: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区域环境管理:城市、流域、地区、农村、社区……按目标划分•环境质量的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定义: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2环境管理基本理论121101.pptx

2环境管理基本理论121101.pptx
2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P32-P38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P32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P3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P33
3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点、原则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P32
要点: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发展要以生物圈的承 受能力为限度。否则,会影响自然环境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1883年, 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新泽西州霍肯博的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 担任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同年结婚。
1886年, 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890年, 离开米德维尔,到费城一家造纸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1893年, 辞去投资公司职务,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此后,他在多
店管理》(Shop Management)。 1906年, 正式出版《论金属切削技术》。同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获得宾夕法尼亚大
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1909年, 发表《制造业者为什么不喜欢大学生》。在伊利诺斯大学演讲《论成功之道》。这年冬天,
泰罗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盖伊(Edwin F. Gay)的邀请,到哈佛讲授科学管理,一直持续到 他去世。
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还常常在于不同的自然、地理、行政的 边界上的活动不协调,如河流,海洋及滨江、滨海地带,城市和农村 的混合地带,说明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应该在多种多样的界面上。
要和谐三种生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就必须控制相应的状态参量。如物资生产中的社会生产力参 量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等。
9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同上述其它几种构想相比,具有更确切的内涵和更完整的结构。

这一思想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二是对规范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

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当保持相对平衡等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一经提出即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同并成为大众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前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抛弃,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尽管尚有若干模糊)。

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或至少是持续是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类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得到共识和普遍认同的根本原因。

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内涵包括了两个概念: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发展=经济增长传统的狭义的发展仅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加、物质财富的增加,即强调量的增长。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也只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人们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继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人们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低收人国家急需经济增长来促进改善生活质量,但这不是全部目的,也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下去。

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承认是真正的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