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_76.山地小城镇建筑特色风貌改造的实践——以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旅游小城镇特色风貌改造的实践

——以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为例

陈婷婷,贾成华,望开全

摘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城镇,山地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应更加强调扎根于本地自然、文化资源,更加强调特色的构建。神农架林区拥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其下谷坪土家族乡的风貌改造中,通过突出土家文化和鄂西地区土家族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引入协调建筑师制度和抓好城镇标志性环境小品的设计与建设等四个策略,成功的塑造了其特色风貌。

关键词:山地旅游小城镇 下谷坪土家族乡 特色风貌 协调建筑师

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直属湖北省管辖,也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位于神农架林区的西南边陲。它东临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木鱼镇接壤,南瞰神农溪并与巴东沿渡河镇毗邻,西接巫山小三峡并与骡坪镇、竹贤乡、庙堂乡相望,北靠神农顶并与大九湖交界。全乡国土面积216平方公里,散居着土家族、苗族、彝族、回族、藏族、白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群

众6400人。下谷坪土家族乡是由巴

东县管辖的下谷、板桥、石磨三乡,

于1986年1月回归神农架后,1992

年三乡合并,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

准成立的少数民族乡。下谷坪土家

族乡在历史上是山高坡陡,溪流纵

横,气候奇特,物产丰富,交通闭

塞,贫穷落后之乡。现在该乡成为

林区“一轴两翼”旅游格局中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区域,被誉为最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旅游线“双神线”穿越全境,是连结神农架与神农溪的中间站,是神农架林区着力打造的大小“金三角”的重要节点,是神农架林区通往长江三峡的捷径(图

1)。下谷坪土家族乡距巴东县城70公里、距宜巴高速公路40公里、距巫山县城100

公里、

图1:下谷坪乡旅游路线图

2000N432529468ÿ

距沿渡河旅游码头26公里,随着宜巴高速的建设,交通条件优势突出,逐渐成为重庆、四

川、贵州等省和恩施州等地游客到神农架旅游的捷径。

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常住人口1402人,整个城镇为一山间谷地,两侧群山起伏,相对高差大。根据用地评价分析,可建设用地约18.6公顷,城镇建设主要沿板桥河展开,全长3

公里。由于长期交通的不便和信息的闭塞,整个小城镇的发展还处在自然发展阶段,旅游资

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建筑特色不明显,人才、资金缺乏,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严重影响了

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发展呈现单调、杂乱和无特色的状况,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没有得到很

好的融合。随着交通区位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发展,神农架林区政府制定了打造全区“宜居宜

旅、八面玲珑”的小城镇建设思想,将下谷的建设纳入全区“十大”民生重点工程项目,决

定投资4千多万对整个城镇进行改造,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工作与旅游开发工作

有机结合,实现民居风格特色化、旅游产品民族化、区域环境生态化,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

的基础上,使得当地的旧建筑得以新生,将新的城镇景观融入到当地的风土文化与自然环境

之中,努力建设环境最美乡村,鄂西最美民族特色城镇,形成整个神农架旅游线路中的新亮

点。(图2、图3)

1.突出土家文化和鄂西地区土家族建筑风格

下谷文化是以土家文化为主流,外受巴蜀、荆楚、殷商文化的渗透,内受炎帝、山林、野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相融合、多元化特征相辉映的特色文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堂戏、巴山舞、皮影戏、九字鞭、鼓儿车等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挖掘传承下谷民族文化,在规划设计中针对下谷的四大历史遗产:下谷传说、下谷唐戏、下谷皮影、下谷祭祀增设了表演的场所,对原有堂戏演出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讲述土家人的故事。

土家人讲究风俗与风水,古朴实用的吊脚楼、过街风雨廊(图4)、廊桥(图5)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土家人不可缺少的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人们一般选择在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地势开阔的地方修建,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审美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特点。

图4:改造后的过街风雨廊 图5:改造后板桥河上的廊桥

2.因材制宜,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

对整个城镇风貌改造中重点对老街道房屋拆迁、河堤建设、立面改造、街道整治。设计中充分利用地方材料,赋予整个城镇强烈的地域特色风貌和新的生命力,建成集旅游、居

图3:下谷坪土家族乡改造后全貌

住、商贸为一体的土家族民居特色风情小城镇。

板桥河穿越集镇而过,水质优良,河里的石头自然形态、造型各异,在规划中对原有河道进行梳理,基本保留河道中石头的原始形态(图6)。考虑到河水的涨落。河堤的设计也采用了当地的原石铺砌,保证了居民的亲水性。(图7)

图6:板桥河里保留的石头图7:新建河堤的亲水性

在修建沿河的道路过程中,对原有的树木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规划设计中将这些树木作为街道绿化的主体并结合活动场所的设计(图8、图9)进行了保护性利用。

图8:保留原有的树木图9:规划活动场所边保留的大树

3.引入协调建筑师制度,采用加减法的建筑改造设计手法

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既是城镇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构成城镇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一些城镇缺乏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而山地小城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往往存在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而山地小城镇往往建设规模较小,缺乏统一管理,在整治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加强城镇建筑风格、形式的研究,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形式?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长期聘请协调建筑师的方式,由建筑师统一制定城市规划、建筑和景观方面的书面规定,在下谷坪乡开展了长达3个月的现场绘制设计图纸、现场监理施工,无论是设计上还是从施工细节上都由专人负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建筑师保持与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充分协商,保证了规划建设的统一性和延续性,这为资金相对紧张的山地旅游小城镇的特色风貌改造工作树立了典型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