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课文《木兰诗》重点笔记

课文《木兰诗》重点笔记

课文《木兰诗》重点笔记(中英文版)英文文档:" Mulan Poem" Key NotesThe "Mulan Poem" is a well-known Chinese folk ballad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Mulan, a young girl who disguises herself as a man to take her aging father"s place in the army.The poem highlights Mulan"s bravery, filial piety, and loyalty.Here are some key notes from the poem:1.Mulan"s motivation: Mulan decides to join the army because her father is too old and weak to fight.She is motivated by her love and respect for her father, and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er own safety and future for his well-being.2.Mulan"s disguise: Mulan dresses as a man and assumes the identity of her brother to join the army.She successfully hides her gender for years, only revealing her true identity after the war is won.3.Mulan"s achievements: As a male soldier, Mulan wins numerous battles and is promoted to general.She is highly respected by her fellow soldiers and superiors for her skill and bravery.4.Mulan"s reward: After the war, Mulan is offered a position in the imperial court, but she refuses and chooses to return home to her family.She is celebrated by her community for her selfless act of filial piety.5.Mulan"s transformation: The poem suggests that Mulan"sexperiences in the army have changed her in profound ways.She returns home a different person, with a newfound strength and independence.6.Themes: The "Mulan Poem" explores themes of gender roles, heroism, and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I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ideas about women"s place in society and celebrates the potential of individuals to defy expectations and achieve great things.中文文档:《木兰诗》重点笔记《木兰诗》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中文民间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老父从军的故事。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第七段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雄兔的脚喜欢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六、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第三段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哗啦啦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第四段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第五段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希望驰骋千里马,返回故乡。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一、诗歌背景1.北魏时期木兰诗创作于中国北魏时期,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北魏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战乱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处境异常艰难,战争成为家常便饭。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就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关于军事、战争、英雄主义等题材的文学作品。

2.女性地位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男尊女卑为传统观念,女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思想理念中,女性都处于相对被动和边缘的地位。

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木兰却以其坚强、勇敢的形象,突破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成为了女性地位的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

二、诗歌内容1.呈壮士木兰诗的开篇两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就表明了木兰的出身,她是一位贤淑的女子。

而第三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中的“女”指的是她的母亲,表示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2.问花接下来的一段描述了木兰的父亲从战场上归来,对战争的残酷形势和家中的乡亲的忧虑。

木兰在这个时候向父亲请教战争的情况,以便自己了解父亲的思虑。

3.问荷第三段描述了木兰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却因年老体弱无法应征,家中的大哥则准备代替父亲上阵,木兰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忧虑,她不想让哥哥因战祸而丧失生命。

于是她决定打扮成男子代替哥哥从军,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木兰度过了漫长的旅途,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部队,参加了战争。

4.美木兰在战场上不仅表现出了男子的豪侠气概,更展现出了女性的柔弱与关怀之心。

她在战场上打败了敌人,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最后,当她回到家乡时,家人朋友无不对她的英勇行为由衷地赞叹和敬佩。

三、诗歌艺术特色1.形式特点木兰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的形式均为七言诗,词数17字。

这种形式给人一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感觉,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表现力。

2.雄壮豪放的风格木兰诗以其雄壮豪放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一个女子的高尚情操和英勇形象。

七年级木兰诗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木兰诗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木兰诗重点知识点《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由于其内容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备受关注。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木兰诗》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诗歌背景、诗歌结构、诗歌语言、诗歌思想等。

本文将全面阐述七年级木兰诗的重点知识点。

一、诗歌背景《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该诗源于《宋史·卷二八九》的李贺传中,“西戎夷歌,其词曰:木兰之女,不尚玉碎;无人之境,不见机杼。

”该诗在唐朝时期已广为流传,至宋代之后,又多有发扬光大之作。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以女性的力量,来表达愿为国家勇战的信念。

二、诗歌结构《木兰诗》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木兰的父亲招兵、木兰代替父亲从军、木兰获得胜利回家、木兰换上女装再出军营。

该诗的叙事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诗歌语言《木兰诗》的语言朴实、质朴自然,充满了军人的豪气壮志和女性的柔情脆性。

该诗中的部分词汇也极具特色,如“雁门关”“月旦春秋”“垂杨柳”等,这些词汇在古代具有特别的含义。

四、诗歌思想《木兰诗》是一篇强调女性力量的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自主、勇敢、坚强的品质。

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女子极致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家国的责任与担当。

五、诗歌价值《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该诗,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女性在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

同时,木兰诗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六、诗歌学习与思考在学习《木兰诗》时,需要从背景、结构、语言、思想、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尤其需要理解它所表达的女性力量和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其进行思考,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7年级木兰诗重点知识点就是这些,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木兰诗》这一经典作品。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机杼.(zhù)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字帖.(tiè)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 啾啾..(jiū jiū)胡骑.(jì)朔.气(shuò)金柝.(tuò) 阿姊.(zǐ)策勋十二转(zhuǎn)霍霍..(huò)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同行.(háng)十二年三、重点字词解释:1.当.户当:对着.2.机杼.声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3.惟.:只.4.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5.可汗..大点兵可汗: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民族君主的称号。

6.十二..卷: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愿为市.鞍(ān)马市:买.8.旦.:早晨。

9.辞.:离开,辞行。

10.但.:只,仅仅.11.溅溅..:急速的流水声。

12.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3.啾啾..:马叫声。

14.戎机..: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15.度.:越过。

16.朔.:北方。

17.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18.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转,勋位升一等叫一转。

19.强.:有余。

20.郭.:外城。

21.扶将..:搀扶。

22.红妆..:女子用的胭脂等装饰物。

23.霍霍..:磨刀声.24.著.我旧时裳.著(zhuó):同“着”,穿。

裳:古代指裙子,也泛指衣服.25.帖.(tiē)花黄..:“帖”同“贴”.花黄,当时女子贴在脸上的一种饰物。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当:。

2户:。

3 机杼声:。

杼,。

4、唯:。

5、何所思: 。

6、忆:。

7、军帖:。

8、可汗:。

9、点兵:。

10、军书:。

11、十二:。

12爷:。

13东市:。

14 鞯:。

15辔头:。

16、旦:。

17、但:。

18、山:。

19、胡骑:。

20、啾啾:。

21、戎机:。

22 度:。

23、朔气:朔。

,24、金柝:。

25、铁衣:。

26、堂:。

27、策勋:。

28、强:。

29、欲:。

30、用:。

31、愿:。

32千里足:。

33、红妆:。

34、郭:。

5、扶将:。

36霍:。

37、著:。

38、裳:。

39、鬓:。

40、帖:。

41花黄:。

42、火伴:。

43扑朔:。

44、迷离:。

45 傍地走:。

46、安:。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三)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四)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凯旋受封()、辞官还乡()。

木兰形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一、全文讲解篇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溅j iān溅啾jiū啾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文体知识《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是文人专门创作;二是从民间收集。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等。

2.文章中心概括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3.写作特点(1)浓郁的民歌特色。

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以悬念“叹息”起笔,接着一问一答,这是民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

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极浓。

如“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这些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2)大量铺陈排比,感染力强。

如文中的“东市买骏马……”“爷娘闻女来……”“开我东阁门……”,这些排比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叙事详略得当。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离家出征、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②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③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计,同伴(2)古今异义①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②阿爷..无大儿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⑦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⑧策勋十二转.今义:旋转(3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②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搀扶)③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通“贴”,粘上)④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⑤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⑥策:策勋十二转(记)策马扬鞭(鞭打)执策而临之(鞭子)⑦何:问女何所思(什么)水何澹澹(多么)(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愿为市.鞍马市:原意为集市,文中指买策.勋十二转策:原意为竹简,文中指登记②名词用作状语当窗理云.鬓箕畚:原意为云彩,文中指像云一样的(5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课文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课文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课文知识点整理木兰诗课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二、背诵全诗(1)注意以下易错字唧唧机惟亦军帖可汗军书卷市鞍马骏马鞍头长鞭旦暮宿鸣溅溅啾啾戎机度若飞朔气传壮士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所欲尚书郎驰爷娘郭阿姊红妆霍霍袍著裳帖火伴女郎扑朔雌兔走辨(2)字音:机〔zhù〕鞍〔ān jiān〕〔pèi〕头鸣溅溅〔jiān〕金〔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字帖〔tiè〕(3)重点语句背诵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寒光照铁衣。

七年级上册语文:《木兰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木兰诗》
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前
的准备工作。
情景交融
文章通过描绘木兰出征时的景物 和氛围,如“旦暮来而而而”、 “黄河流水鸣溅溅”、“啾啾胡 雁鸣”,烘托出木兰内心的复杂
情感。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 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生动 地刻画出木兰这一勇敢、孝顺的
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中表达 的情感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和 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借代等,需要理解 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诗歌中的文化背景
诗歌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 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理解难度。
文章运用顶真手法,如“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 来见天子”等,使语言环环相扣,紧 凑有力。
对偶
文章运用对偶手法,如“旦暮来而而 而”、“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等,使语言整齐优 美,富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
顺叙与铺陈相结合
文章以顺叙为主,同时运用铺陈 手法,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
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美丽勇敢的少女,她为了替年迈的 父亲分担家庭重担,决定替父从军。在长达十年的战争中 ,她凭借智慧和勇气屡建奇功,最终凯旋而归。
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木兰是一个勇敢、聪明、孝顺的女孩,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 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战争中,她不畏艰险,奋勇杀敌,最终成为英雄。
木兰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她智斗敌人,勇敢杀敌,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爱戴。 同时,她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少女的纯真和善良,对家人充满关爱。
女性形象。

《木兰诗》ppt课件

《木兰诗》ppt课件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六)成语积累 知
识 积
1. 磨刀霍霍:诗中指磨刀(的动作和声音)。现用以形容

敌人在加紧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
取报复行动。
2.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

累 1. 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2. 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四)古今异义:

积 累
1. 从此替爷征/卷卷有爷名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今义:但是
3. 策勋十二转
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改换方向、位置、形式、情况 等

4.赏赐百千强
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物 形
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你最欣赏木兰的是哪一点?

既有女孩的勤劳善良,美丽可爱。
又有男儿的勇敢善战,豪迈气概。
——巾帼英雄形象
人 物
总结概括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 勤劳孝顺又坚毅勇敢(忠孝);
➢ 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 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课 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④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⑤。旦辞黄
文 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⑥鸣啾啾⑤。
注释:①市:市场。鞯:鞍下的垫子。②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③旦:早晨。暮:晚上。至:到。④但:只。⑤溅溅:水流声。⑥胡骑:胡 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⑤啾啾:马叫的声音。

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归纳篇1一、作者简介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二、文体知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

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相关资料《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

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二)古今异义:1.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2.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四)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为动词,买)(五)文言句式省略句愿为市鞍马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

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梳理

《木兰诗》全诗详细解析并考点归纳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解析:“唧唧”(jījī)是拟声词,也叫象声词,就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诗中是用来表示叹息声。

“唧唧”也有一种理解是织布声。

复,副词,又,再。

当,读作dāng,介词,介绍处所,在,对着。

比较:课文《孙权劝学》中,“当涂掌事”的“当”是动词,意思是“掌管”。

当户织,对着房门织布。

织,动词,织布。

“当户”是介宾短语做动词“织”的状语。

机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代指织布机。

这里采用了借代手法,用部分代指整体。

再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译文为:舞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这里的“机杼”也是指织布机。

“机杼”还可用来比喻创意构思,如《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这里的“自出机杼”是指自己创出新意。

唯,副词,只。

原文: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

解析:“问”的主语是谁呢?有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木兰的母亲或者父亲问她;另一种理解是叙述者在问,属于自问自答,是设问修辞。

忆,动词,思念,惦记。

原文: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译文: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可汗在大规模征兵。

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解析:帖(tiě),名词,文告。

可汗(kèhán),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点兵,征集军队。

“点兵”也可指检阅军队,如辛弃疾《破阵子》词:“沙场秋点兵。

”意思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具体是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不是确指。

原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现在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文学常识1、选自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2、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

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3、《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和《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二、字词整理(一)解释词语1.唧唧复唧唧唧唧: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二)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三)古今异义1.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等。

七年级木兰诗知识点

七年级木兰诗知识点

七年级木兰诗知识点《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乐府乐府是古代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同时也收集和整理民间歌谣。

后来,人们就把这些歌谣称为“乐府诗”。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古今异义(1)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祖父,即父亲的父亲。

(2)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3、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4、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登记)(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三、重点句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文:对着窗户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花黄。

四、内容理解1、故事情节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胜利归来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1-3 段):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2)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第三部分(第 5 段):写木兰在战场上的征战生活。

(4)第四部分(第 6 段):写木兰胜利归来,朝见天子,辞官还乡。

(5)第五部分(第 7 段):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比喻,对木兰进行赞美。

2、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智聪慧、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

她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子的刚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杰出的女性形象之一。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知识点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于其表现出女性的坚强和勇敢,成为了中国的“女侠”文化的象征。

在七年级语文中,学生会学习到木兰诗这一经典之作,下面是木兰诗的一些知识点。

一、作者及写作时代《木兰诗》是唐代诗人于谦所作,作于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20年),距离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唐代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与现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木兰诗》时,需要通过背景知识去理解、体会其内涵。

二、诗歌结构及节奏《木兰诗》的诗歌结构十分规整,全诗共有二十行,每一行五个字,共一百个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十行为木兰出征前的思想感受,后十行为木兰归来后得到的荣誉回报。

此外,全诗的节奏感强烈,有许多韵律、声韵交替、用字押韵等技巧。

三、文学意境《木兰诗》表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忠孝节义”、“男儿身”等传统美德,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女性形象。

在诗歌中,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传统被体现地淋漓尽致,木兰的孝行、恩爱之情、律己奉公的精神,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坚韧、聪敏、机智、细腻、性格勇敢的特质。

同时,全诗富有诗意的文学意境,用典、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受。

四、历史价值《木兰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名篇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珍贵遗产,为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今社会,它依然是中小学课堂中必须学习的板块之一,因此,认真、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木兰诗》,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现代价值虽然《木兰诗》的家庭观念、社会角色等方面与现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所体现的人格修养、人生意义、人性呈现等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在读懂《木兰诗》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可以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也可以影响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

六、结语《木兰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品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木兰诗》一对一讲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一对一讲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织机的梭子。

惟:只。

〕〔译文〕唧唧声又是唧唧声,木兰当门把布织。

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女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何所思:“ 所思者何”,意思是“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亦:也。

所思(忆):所思念的(所字结构)。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kè hán):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大:大规模。

点兵:征兵。

军书: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卷:指多册(十二为虚数)。

爷:与下文“阿爷”,均指父亲。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长兄:大哥。

愿为(wèi):即“愿为(之)”,意思是“愿意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名词用为动词,“买”。

鞍马:马鞍子和战马。

从此:从今(以后)。

征:出征、征战。

〕〔译文〕问女儿思什么,问女儿想什么。

女儿我没思什么,女儿我没想什么。

军中文告昨夜已见,可汗正在大规模征兵。

征兵名册实在很多。

册册都有爹爹的名。

爹爹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哥,女儿我愿为出征买鞍备马,从今后替爹去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往东边集市。

(“东市”,名词做状语,以下“西市”、“南市”、“北市”用法同。

)骏(jùn)马:良马。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早晨。

辞:辞别。

暮:傍晚。

宿:住。

唤:呼唤。

但:只(副词,表范围)。

鸣溅溅:响声溅溅。

溅溅(jiānjiān):象声词,流水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ft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ft胡骑鸣啾啾。

〔黑ft:与下文“燕ft”,均为北方的ft 名。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骑:此指战马。

鸣:叫。

啾啾(jiū jiū):”象声词,战马嘶叫声。

木兰诗课文笔记

木兰诗课文笔记

木兰诗课文笔记一、原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迎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衍生注释:1. “唧唧”:可以是织机声,也可能是叹息声,这里表现出木兰在忧愁中的状态。

2. “军帖”:征兵的文书。

3.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4. “十二”:在这里不是确指十二,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像“军书十二卷”是说征兵的文书很多卷。

5. “朔气”:北方的寒气。

6.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7. “策勋十二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形容功劳极高。

8. “扑朔”“迷离”:形容兔子受到惊扰后,雄兔乱动脚,雌兔眼半眯的状态,后来就用这两个词表示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通过木兰女扮男装、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乡、会见亲人、比喻作结等情节的叙述,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善良的巾帼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对女性的认知局限,展现了女性的博大情怀和英勇的一面。

情感: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木兰诗》课文背景知识

《木兰诗》课文背景知识

《木兰诗》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专门多同学专门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

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第一,不要死记硬背,要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如此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能够采取“抓要紧意思”的方法,立即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差不多意思,以便于经历。

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专门多障碍。

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情况进展列出提纲:⑴
木兰叹息;⑵
替父应征;⑶
预备动身;⑷
战罢归来;⑸
天子赏赐;⑹
家人团圆。

然后借助每层的要紧意思去经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关于“前背诵后不记得”
的情形,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步加深印象,以至长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

《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烈火而纯朴。

《木兰诗》课文辅导

《木兰诗》课文辅导

《木兰诗》课文辅导《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本文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要点精讲】1.主旨:《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淳朴、机智、勇敢、刚毅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结构:《木兰诗》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以织机声开篇,巧妙引出人物;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先用排比句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后八句以复沓的句式,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木兰思乡怀亲;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以人物剪影的形式,略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以木兰辞官不就,表现木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颇有戏剧意味;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通过排比的句式,详细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表现木兰归来后由衷的喜悦。

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第七段,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3.写法:(1)详略得当的写法;(2)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如互文、夸张、比喻、排比等。

【修辞探索】【原句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赏析】以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过程,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气氛。

【原句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析】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原句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赏析】这两句诗以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原句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回乡后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课文知识梳理 1.文学 常识: 《木兰诗 》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 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 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3.古今异义: A.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C.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D.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E.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一词多义: ①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文书。

B.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贴上。

②市:A.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B.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③将:A.出郭相扶将:扶持。

B.将军百战死:将领。

5.互文的翻译: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战死了,有的回 来了。


1/5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雌兔都脚步跳跃、双眼迷离。

6.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

”后人据此 概括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7.思想内容: 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8.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 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9.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