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语言形式 教学案例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虚实相生的”远” 焦点透视的”深”
具体表达手段:构图
具体表达手段:构图
具体表达手段:肌理
《熏衣草之雾》,波洛克,1950年, 布上油画,223.5x292.3厘米,珐 琅和铝颜料,纽约私人收藏。
具体表达手段:中国画中:笔墨、章法、皴擦
米芾 米点皴
新授第三阶段:
教师的活动 : 结合学案,分组讨论 “问题探究4” ——美术家是如 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在学案“探究讨论”下完成 在各小组讨论探究时,教师要随堂进行引导、启发 学生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探究讨论”环节:每组按小组组 序对应作品序号,分析讨论美术作品用了哪几种美术语言元 素和表达手段?最突出的美术语言是什么?
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
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
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 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 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 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红楼梦》第四十回
美术家也用美术自身独特的方式 来展现艺术的魅力,
这种方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的艺术语言
美术的基本语言:
点、线、面、色
新授第二阶段:
教师的活动 :美术家是如何运用“美术基本语言”来展现作 品艺术形式呢?我们先来对比鉴赏三幅作品,之后请同学 们分小组探讨:同样是运用美术基本语言元素,但给你的 感觉有何不同?
3、学生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发现学生 对美术鉴赏课还是有相当大的兴趣的,但是他 们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相比来说是 较薄弱的,对具体的美术作品也是辨识不清, 所以在上课时就要从最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着 手,来慢慢提高他们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教案
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授课教师:孙莹年级:高二学年时间:九月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明确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为什么需要塑造某个形象。
本课知识概况:每一种艺术门类都具有各自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不光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有,美术作品中也有,所以,要使学生理解美术就必须了解美术中的艺术形象。
美术家借用美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构思,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包括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形象,它是看得见,有形状,有颜色,静止的形象,能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美术作品的存在。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弄清什么是艺术典型。
教学难点:艺术形象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二年级美术下册《我有一个家》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如何描绘家的主题。
2.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绘画知识,结合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表现家的氛围。
3.指导学生观察家的构成,了解空间关系和光影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4.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强调创作中注意要点,为学生提供模仿和参考。
4.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情感和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家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创设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进行创作。
3.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和表达家的主题。具体做法包括: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5.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与情感结合
本案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家的美好。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同时将情感融入创作,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五年级美术上册《画鹅》优秀教学案例
2.小组内成员的绘画分工与合作;
3.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进行总结归纳。针对学生的发言,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补充讲解鹅绘画的一些要点,如:
1.注意观察鹅的动态、神情,把握线条的节奏感;
2.合理运用色彩,突出鹅的形态美感;
3.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作品。
(五)作业小结
1.课堂作业: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鹅的绘画作品。
2.作业要求:作品要注重线条、色彩的运用,表现出鹅的动态美感;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3.作业评价:课后收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评价时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创作思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首先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鹅有什么特点?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鹅的美感的?”从而引发学生对鹅绘画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我会简要介绍鹅的基本结构、动态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同时,讲解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在鹅绘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鹅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细致观察、耐心描绘的习惯。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价值观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美术教学设计《从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角度理解抽象艺术》
美术教学设计《从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角度理解抽象艺术》2010-12-09 08:44 孔蔚点击次数:274高一年级美术鉴赏关于《从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角度理解抽象艺术》(人美版)这一课题。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内容的理解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这一内容按照课本的安排,要求一节课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不同的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同运用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介绍。
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多而杂,知识体系较为庞大,每个环节都重要,而一节课时间有限,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易形成走马观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突出重点,更没有让学生实践感受的时间。
因此,整体的看第2至5课,我将从学生质疑最多的抽象美术作品入手,在学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而理解抽象艺术作品的表达。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点与线的运用及其形成的视觉效果,并能够利用点和线完成视觉语言的简单表达。
在此基础上简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是怎样利用艺术语言进行表达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点与线在艺术表达中的效果。
难点:理解抽象艺术作品是怎样表达的。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课堂实践为依据,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鉴赏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学习,需要全面的美术知识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抽象艺术作品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简单的游戏和让学生自己体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认识上贴近作品,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以达到简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的目的。
五年级美术下册《巨匠童心》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在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感悟美术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齐白石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采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年级美术下册《巨匠童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巨匠童心》这一课是五年级美术下册中的一节,它以引领学生感受大师作品中的童趣和创意为核心,通过分析、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出发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们走进大师的世界,感悟童心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3.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课后进行互相欣赏、评价,共同提高。
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我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保持童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尊重他人的作品。
3.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绘画创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二年级美术上册《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倡导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探索世界、发展个性的关键时期。《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作为二年级美术上册的一个教学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和情感通过绘画和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本案例围绕这一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观察、想象、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孩子们能够用心感受生活,用笔描绘美好,用言语传递情感,实现个体潜能的全面发展。
5.突出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自我认知
教师在本案例中重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语言表达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学生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等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并用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
2.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意绘画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运用。
3.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六年级美术上册《画是无声诗》优秀教学案例
4.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 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在本案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找到差距,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直接进入正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与诗歌的基本知识,认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诗歌意境的能力,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进行创作,提升绘画表现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故事,提高创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绘画与诗歌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通过欣赏经典画作和诗歌,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绘画实践、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例如:“你们认为画与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诗歌的意境?”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实践。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同时,我还将设置一些有趣的小组竞赛,如“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分析、评价宋代画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宋代绘画风格的简笔画,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紧接着,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宏伟壮观。同时,提出问题:“这幅画作是如何描绘出宋代汴梁的繁华景象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幅画作的历史价值。
2.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艺术特点,如:画卷采用连环式构图,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丰富等。
3. 讲解画作中的细节,如人物、建筑、交通工具等,展示宋代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
4. 通过对比其他宋代画作,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表现宋代都市繁华的?
2. 画家张择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2. 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内容,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宋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美术的语言 初中教案
美术的语言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2. 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美术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
2. 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美术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2. 运用美术元素创作出有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美术作品,展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喜欢的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尝试运用基本元素创作。
三、创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元素来表达主题。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美术元素,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并尝试运用基本元素,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并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一年级美术上册《蜗牛爬》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如:蜗牛的壳、身体、眼睛、触角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线条和色彩特点。
2.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蜗牛的质感,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等。
3.强调绘画时要把握蜗牛的整体形态,注意细节描绘,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2.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注同伴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
4.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生动的故事《慢吞吞的蜗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蜗牛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步骤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蜗牛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开展创意分享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探究导入课题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那么同样美术作品的也又自己的艺术语言。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广义地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则是指美术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
我们想一想什么是美术基本语言元素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那么语言表现手段呢!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三、(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而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艺术类型: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客观世界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3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课题: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三课,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能力问题掌握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美术语言整体与构成成分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一个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知识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类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美术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介绍,直接导入课题。
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
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美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案例主备人:孙秀梅上课时间:2013-11-6教材分析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人美版教材《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中国画的形式美》。
这是一节将欣赏,讨论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美术课。
计划一课时,45分钟。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些了解,但不是很全面,本节课弥补了他们对中国画的基础认识。
本课的版面内容,由文字、图片范例、学习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文字部分是对中国画形式美中的形象美、笔墨美、色彩美、章法美的概述,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
而大量的图片范例也展示了中国画形式美的丰富内容。
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详细讲解,学生会对形式美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形成综合的概念。
学生最主要的障碍点是对笔墨的认识,笔、墨要分开来讲,联系平时的实践,才能形成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认识中国画是通过形神、笔墨、色彩、形制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及提高国画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包活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画架、画板、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
学具准备:准备笔、墨、纸、砚、等国画用具。
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的留言夹》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留言夹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同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留言夹相关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4.反思与评价相结合
本案例将反思与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Fra bibliotek给予鼓励和指导。
5.生活化教学,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自我成长。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师生共同总结留言夹的制作方法、设计要点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自己的留言夹作品,并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美术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设计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点、线、面、色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是学习美术鉴赏的基础课,主要介绍了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由于本课理论知识内容过多,知识面大,为了更系统,详细的讲解本课,把本课分为2课时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发现、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最终创造美,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
让学生更加关注中国本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中艺术家使用美术的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几种基本美术语言元素的特征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举例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组织教学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欣赏的视频舞跳的带不带劲?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同学们非常喜欢这段舞蹈。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喜欢这段舞蹈的那些方面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当今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题材,如:文学、舞蹈、戏剧、音乐、美术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并喜欢它们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了解它们各自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更深一步地熟悉并了解这些艺术形式题材。
我们彼此为什么能够听懂对方讲话?因为我们的语言是相通的。
我们和聋哑人交流就要懂的手语,和外国人打交道要懂的外语。
我们刚才欣赏的舞蹈的艺术语言是服装、人体动作、表情、节奏。
美术表现形式教案范本
美术表现形式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绘画的形式与技巧3. 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4. 设计的原则和应用领域5. 建筑的美学要求和设计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技巧。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
4. 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展现所学的表现手法。
2. 选择一种雕塑材料,创作一个小型雕塑作品。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或建筑模型,体现设计原则。
5.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表现形式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作品的质量与创新。
2. 学生对美术表现形式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实践、合作等。
4.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美术专业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
2. 各类绘画、雕塑材料和工具。
3. 设计软件和建筑模型制作材料。
4. 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和展示。
八、教学环境1. 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画板、画架、雕塑台等。
2. 充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存放区。
3. 计算机房,可用于设计软件教学。
4. 展示空间,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和优秀艺术品。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课程教学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从而奠定一定美术鉴赏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美术鉴赏视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的认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美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三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是肇庆中学重点培养的外县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趣较大,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对美术专业知识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六课时:1课时七新课讲授(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1.(1)师:吴道子和李思训同为盛唐时期著名画家,两人同为唐玄宗画嘉陵江山水画,但吴道子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300里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李思训却画了几个月。
(2)组织学生思考师:“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面对相同对象时,所画时间相差甚远?”学生作答,教师结合课堂示范补充:“不同的艺术家他们有各自的作画技法,也就是说他们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课件板书:艺术语言的定义,以及教师的个人见解。
(3)导入数幅宋人小品中国工笔画和吴昌硕的写意画。
从绘画方法上说明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差别,进一步说明中国绘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语言。
2.(1)师:“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下面几张绘画作品。
”(2)导入《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教师间插叙述《韩熙载夜宴图》创作背景。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美术鉴赏导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让学生理解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的定义和特点美术鉴赏的意义和作用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质量和内容,评估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美术作品的形式与语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语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美术作品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风格、技法等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观察和分析能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质量和内容,评估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美术鉴赏的视角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行美术鉴赏。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的不同视角: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社会历史等美术鉴赏的方法:直观欣赏、比较分析、解读创作背景等运用不同视角和方法进行美术鉴赏的实践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不同视角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行鉴赏。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行鉴赏实践。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美术鉴赏视角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本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的内容。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来了解美术作品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尝试开展适合高中生年龄特点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2.学生收集课本以外的不同语言形式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交流,学习如何深入理解美术作品,
3.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敏锐捕捉、深层体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明确艺术创造需要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这就是它独特的语言。
这些语言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符号,只有认识这些语言,才能了解美术作品特有的面貌,才能够读懂作品。
因此本课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课。
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相比较很丰富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与联想能力,能够结合学过的语文和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解读,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列举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思路
对作品的艺术语言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对油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几个圆圈》和国画《泼墨仙人图》进行了剖析,对作品在语言形式、构图、细节、用笔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使学生在了解作品的表现特点的基础上,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寻找的美术作品资料进行发散式思维, 举例说明
艺术作品手法的运用,在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2.教学难点
美术语言即使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写生以往的美术只是,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六、课前准备
教师:高中教材、PPT演示文稿。
预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
布置学生预习《阿尔诺非尼夫妇像》、《几个圆圈》及《泼墨仙人图》这三幅作品。
学生:课前预习三幅不同类型的作品,搜集一些艺术作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1.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美术的类别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解读美术作品
(1).观看课件,设问
教师:首先在前两堂课讲解了美术的性质、功能及美术形象本质与特征的前提下,布置同学课下登陆“百度”及“雅虎”等相关网站或翻阅相关书籍预习本课作品。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介绍一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的作者杨·凡·埃克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师播放课件,提出下列问题:
观察一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幅作品构图有什么特点?画面是怎样表现空间的?背景细节到底有多细?画面中主人公的姿势和
所有配饰都有什么含义?
(2)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解答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各,并推选代表解答。
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同学可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教师总结:这幅风俗画中每一样东西,都不是随意出现的,都有它放置的目的,每个细节都有它的独特的象征意义,都是紧密围绕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婚姻的誓言这个主题进行刻画的。
⑶解读《泼墨仙人图》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梁楷及其绘画风格的狂野,把仙人超凡脱俗的气质表达的淋淋尽致。
教师小结:中国画作品非常讲究诗情画意,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画如其人。
(4)解读《几个圆圈》这幅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段
教师:这幅作品你感受到画家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能通过鉴赏猜出它的名字吗?
学生:踊跃的表达自己通过观察所感受到的中心思想,并大胆的猜想这幅作品的名称。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并运用语言艺术去引导,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讲解,三幅作品学生都已经掌握,让学生归纳总结美术作品的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通过对比说出各自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固的加深印象,通过大量的不同语言形式的作品进行知识巩固。
5.课堂小结
八、教学反思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
教学过程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讨与解答。
这样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