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传》阅读练习
《读李翱文》原文阅读及答案

《《读李翱文》原文阅读及答案.doc》读李翱文欧阳修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
智者识其性,...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1481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史书叙事有久远的传统,在叙述之范围、对象之抉择以及确保所叙之事的真实性品格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形成了史学特有的面貌。
从整体面貌来看,中国古代史学记事的范围广泛,从天象运动到人事变迁,从学术流变到典章经制,从一国盛衰到社会百态,都是史书叙述的对象。
《汉书》作者称司马迁“驰骋古今,博极群书”,《后汉书》作者又称《汉书》“文赡而事详”。
《隋书•经籍志》作者对史官提出博闻强识、疏通知远的要求,都说明了中国史书叙事范围之宽广、内容之丰富。
当具体到某一部历史著作时,叙事范围往往受到史家见识、旨趣的牵引,所叙之“事”有大小、轻重之分。
《左传》记事,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其要旨。
司马迁概括《史记》的撰述范围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通过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网络历史变迁,在整体史的背景下揭示出人事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班固《汉书》意在包举一代史事,故其所叙之“事”皆围绕皇朝统治的方方面面展开。
杜佑在《通典•自序》中申言“所撰《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
凡此,皆表明史家主体思想倾向直接影响到史书叙事的范围。
古代史家对于史书所当书者又有理论性的探讨。
荀悦写《汉纪》,于卷首明确提出“立典有五志”论,意在通过达道义、彰法式、道古今、著功勋、表贤能五个方面,写出“天人之际”和“事物之宜”。
李翱传言文言文翻译

李翱,字习之,唐元和中人也。
翱少孤,家贫,好学不倦。
年二十,举进士,累迁秘书省正字、集贤殿修撰。
翱博学多识,尤精于《春秋》之学,尝谓人曰:“吾学《春秋》,非求显名于世,盖欲求道耳。
”时人咸服其言,称之曰“书生”。
翱性刚直,不苟同于众。
尝与同舍生论《春秋》事,辩论之际,翱据理力争,终不肯屈。
同舍生怒,遂与翱绝交。
翱亦不屑,遂不复与论。
时人遂以翱之刚直,比之古人。
翱尝游于洛,遇一老叟,自言能言人前世。
翱不信,老叟曰:“子不信吾言,吾试言之。
子前世为某地一秀才,因误杀一农夫,遂为鬼。
吾今能使之再生,子信否?”翱心动,遂从老叟学。
老叟授以秘术,翱尽得其传。
后翱果验前言,心甚敬之。
翱居洛,尝夜读《易经》,忽见一书生从门外来,自称李生,与翱同窗之友。
生曰:“吾来久矣,不得一见,故夜至此。
”翱惊问之故,生曰:“吾有急事,欲求子一策。
”翱问:“何策?”生曰:“吾家贫,无以自给,欲求子一文,以济其困。
”翱曰:“吾亦贫,安能助子?”生曰:“子能助我,吾将报之以大恩。
”翱思良久,遂解衣囊中银两,以赠生。
生受之,辞而去。
翱居洛数年,一日,忽有老叟至,自称能知未来。
翱不信,叟曰:“子不信吾言,吾试言之。
子将不久于人世,宜速为之计。
”翱惊问:“何故?”叟曰:“吾观子之相,子寿不过五十。
”翱大惧,遂求助于叟。
叟曰:“子若欲延寿,当斋戒百日,吾授子以养生之道。
”翱从之,斋戒百日,果然延寿。
翱居洛既久,忽一日,有书生至,自称与翱有旧。
翱问其名,生曰:“吾李生也。
”翱大惊,问:“子何故至此?”生曰:“吾来报恩也。
”翱问:“何恩?”生曰:“吾昔日求子一文,子以银两助我,吾至今感之不忘。
”翱曰:“子之恩,吾岂敢忘?”生曰:“子若不忘,当以子之名义,为吾求一官。
”翱许之,遂为生谋得一官。
翱居洛十余年,一日,有老叟至,自称能言人前世。
翱问:“子能言吾前世否?”叟曰:“子前世为官,因贪赃枉法,遂为鬼。
吾今能使之再生,子信否?”翱不信,叟曰:“子不信,吾试言之。
《宋史·李沆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题)

《宋史·李沆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李沆李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①.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稍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祭祀之事作矣。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②,大营宫观,无有暇日。
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沆真圣人也。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③.帝以沆无密奏,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
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④,人莫能干以私。
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
弟李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旰(gàn)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②封岱祠汾:封禅泰山、祭祀汾水。
③寝:搁置。
④动遵条制:行动遵守规章制度。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或至旰食或王命急宣B.会契丹犯边多会于此C.则土木、祭祀之事作矣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康肃笑而遣之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B.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C.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沆担心真宗会纵情声色犬马,劳民伤财,符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翱《杨烈妇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翱《杨烈妇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选自唐代李翱《杨烈妇传》)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将掠.其玉帛掠:抢劫。
B. 侃率之以乘.城乘:登上。
C. 不如亟.去亟:赶快。
D. 则人谁肯固.矣固:坚固。
11. 下列选项中对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B.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C.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D.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试题注解答案解析译文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试题注解答案解析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3题。
截冠雄鸡志李翱翱(李翱,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至零口①北,有畜(xù,养禽兽)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乎(相当于“于”,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人。
翱甚乐之,遂掬(jū,用两手捧)粟(sù,俗称小米)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寻其群体),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招呼)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双方;班;组。
通俗地翻译就是“全,都”。
下文的用法与此同。
《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王逸注:“曹,偶。
言分曹列偶,并进技巧。
”)奔于粟,既来而皆恶(wù,讨厌;憎恨)截冠雄鸡而击之,曳(yè,拉,牵引。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而逐出之,已而(不久,后来)竞(争逐,互相争胜)还(huán,回到原处)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qī,鸟禽歇宿)于楹(yíng,堂屋前部的柱子)之梁(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思慕伴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仰望焉,而旋.(转动,这里指“回头”)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伸长脖子)喔咿(ōyī,禽鸣声),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离开)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那些鸡难道不是有幸听到了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得非……耶”属于固定句式,等同于“得无……乎”,一般译为“难道不是……吗?”“恐怕是……吧?”《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触龙说赵太后》:“日饮食得无衰乎?”《促织》:“得无教吾猎虫所耶?”《记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呼唤它们的鸡并驱赶它呢?“奚为……耶”,固定句式,为什么……呢?)岂不食其利背(bèi,违反,背叛)其惠(恩惠)耶?岂不丧(丧失)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伴侣。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
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
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默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
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可印卷白公。
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
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名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日:“而翁长铃,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因辞。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公劳之日:“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
”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皆阳应日:“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
乃伪为屋卷,列贾五百金,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
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
帝问故,翱赞苜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J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
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
三年,疾甚,乃许致仕。
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
赠太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翱请A犯赃吏B但许赎罪C不得复官D以惩贪E默F帝从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指官吏,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有司”含义相同。
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宋濂原文: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
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
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
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
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
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
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
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
”其苦索多类此。
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
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注】①长揖:投拜。
②号:名称。
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译文: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
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为母亲服丧期间,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精通《春秋》,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
谢翱没有考中进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风流洒脱,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
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
杨烈妇传(李翱)原文

杨烈妇传(李翱)原文杨烈妇传(李翱)原文及杨烈妇传唐?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若高愍女③、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
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
建中四年叛唐。
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
兵败后,被部将毒死。
②爨:烧饭。
③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参考译文: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汴州,不久又准备劫掠陈州,分出几千人的兵力,抵达项城县,准备抢夺那里的财物,虏掠那里的百姓,然后到陈州集中。
文言文《宋史李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棋悦。
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泯,皆嘉士也。
〃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
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未即从沆言,灵州陷。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
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乂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流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
赠太尉。
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
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
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节选自《宋史•李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B.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C.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D.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敬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
李翱《杨烈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①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注】(1)发布命令(2)爨:cuàn 烧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B.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C.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D.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之“左”意指左丘明,春秋时期楚国史官,传说为姜子牙的后裔。
B.《左传》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上承《春秋》下启《史记》,与同体例的《国语》成书时间相当,思想倾向基本一致。
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上海) 专题03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1 Word版无答案

专题03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1(原卷版)一、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①苏轼①公讳抃,字阅道,其先京兆奉天人。
移充梓州路转运使,未几,移益。
两蜀地远而民弱,吏恣为不法,州郡以酒食相馈饷,衙前治厨传,破家相属.也。
公身帅以俭,不从者请以违制坐.之,蜀风为之一变。
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公行部无所不至,父老惊喜相慰,奸吏亦竦。
②神宗即位,擢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五年,成都以戍卒为忧。
朝廷择遣大臣,遂以大学士知成都。
然意公必辞,及见,上曰:“近岁无自政府复往者,卿能为我行乎?”公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岂顾有例哉!”上大喜。
③至蜀默为经略..,兵民晏然。
剑州民李孝忠集众二百余人,私造符牌,度人为僧。
或以谋逆告,狱具,公不畀②法吏,以意决之。
处孝忠以私造度牒,余皆不得死。
茂州蕃部鹿明玉等,蜂聚境上,肆为剽掠。
公亟遣部将帅兵讨之,夷人惊溃乞降,愿杀婢以盟。
公使喻之曰:“人不可用,用三牲可也。
”使至,已絷婢引弓,将射心取血,闻公命,欢呼以听。
事讫,不杀一人。
④得越州。
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
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
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
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故越人虽饥而不怨。
⑤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公薨,谥曰“清献”。
〔注〕①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
②畀:交给、交付。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破家相属.也(2)杭人德.公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从者请以违制坐.之()A.株连B.定罪C.查获D.对质(2)至蜀默为经略..()A.筹划治理B.制定策略C.商议谋划D.权衡思量17.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资先之民乐从焉18. 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3)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3)
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尽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尽快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
叛贼都(轻蔑的)笑了。
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
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守在城上,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如果(你)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 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高高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固守。
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入城。
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
叛贼失去大势,于是一个个全都逃跑了。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
杨氏到现在还。
(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
)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
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妇人,孔子说:有仁德
的人必然勇敢。
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2)

杨烈妇传(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2)
3.C
4.(1)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2分)用优厚的奖赏来命令不怕牺牲的勇士,事情一定会成功。
(3分)(2)你不守在城墙上,(1分)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1分)如果(你)战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3分)【解析】
1.试题分析:许:答应。
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其中③⑥句不能表现深明大义,有③⑥句的项不选。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3.试题分析:李侃不属于这样的对比对象。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
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与李翱书_阅读附答案

与李翱书阅读附答案与李翱书[1]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摄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波服侍公卿间,启齿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摆布,当日欢乐,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
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
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转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帝从之。
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
正统二年,召还院。
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
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
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
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练将士,室鳏寡。
军民大悦。
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
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
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
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
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翱代,一循成宪。
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
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未出都卒。
赠.太保,谥忠肃。
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
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
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
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
”自奉俭素。
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
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
”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
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
”不得已,纳而藏焉。
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高中文言文阅读:传(节选)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烈妇传(节选)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①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蜚②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注释)①爨:烧饭。
②蜚:通“飞”,蜚箭,即飞箭,流矢。
4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既又将盗陈州盗:偷盗。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济:成功。
C.侃率之以乘城乘:巡视。
D.有蜚箭集于侃之手集:聚集、集中。
4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力不足,死焉,职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吾每念,常痛于骨髓C.得吾城不足以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刺史上侃之功夫晋,何厌之有47.下面几句话,全都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③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⑤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⑥杨氏至兹犹存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④4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叛军攻城,大敌当前时,项城县令李侃和妻子杨氏当机立断,率领百姓共同抗敌,最终保全了项城。
截冠雄鸡志 李翱 阅读答案附翻译

截冠雄鸡志李翱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截冠雄鸡志李翱阅读答案附翻译截冠雄鸡志李翱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
016 李翱传

李翱传①李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始调校书郎,累迁..。
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
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1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2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3。
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
臣请指事。
载功,则贤不肖..易见。
如言魏微,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盗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
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
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
”诏可。
②初,谏议大夫李景俭表.翱自代。
景俭斥,翱下除朗州刺史。
久之.,召为礼部郎中。
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即移病..。
满百日,有司白...免官,逢吉更表为庐州刺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中.进士第.__________2)累迁..__________3)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__________ __________4)大氐..人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5)人不周.知__________6)故取行状..谥牒__________7)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__________ __________8)则贤不肖..易见__________9)但记盗用司农印追逆.兵__________10)笏.击朱泚__________11)不.者__________12)愿敕.考功__________13)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__________14)谏议大夫李景俭表.翱自代__________15)久之.__________16)即移病..__________17)有司白...免官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句1)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2)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1氐,通“抵”。
2访,通“仿”。
3谥牒,赐予谥号的文书。
3)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4)满百日,有司白免官,逢吉更表为庐州刺史3.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经常使用的一个阅读技术就是圈画“直接体现艺术形象特点的关键词”,上文第二段中这样的关键词有__________4.字词积累职官类常见词类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参考答案1.解释加点的字1)科举考试考中;2)连续多次升迁3)说,认为;记叙事实4)大概;品行,德行;5)遍,完全6)品行、事迹7)随便、马虎;凭空地、无根据地8)不成才,不正派9)反叛的10)用朝板11)否、通“否”12)下诏书13)真实的记录14)上表15)语气助词,表舒缓、延长16)官员上书称病,请求免官退休17)官吏;禀报2.翻译文句1)然而那些写这个人事迹文章的人,都是他原先的下属和门生,随意地说些无根据的假话来美化他,沉溺于文辞的优美却忘记了应该说的事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翱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翱,字习之,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元和初,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
十四年,太常丞王泾上疏请去太廟朔望上食,诏百官议。
议者以《开元礼》,太庙每岁礿、祠、蒸、尝、腊,凡五享。
天宝末,玄宗令尚食每月朔望具常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
由是朔望不视朝,比之大祠。
翱奏议曰: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之可也。
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词,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以广孝道可也。
如此,则经义可据,故事不遗。
大礼既明,永息异论,可以继二帝三王,而为万代法。
与其渎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
”知礼者是之,事竟不行。
翱性刚急,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故久次不迁。
翱以史官记事不实,奏状曰:臣谬得秉笔史馆,以记注为职。
夫劝善惩恶,正言直笔,纪圣朝功德,述忠贤事业,载奸臣丑行,以传无穷者,史官之任也。
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
和此不唯其处心不实,苟欲虚美于受恩之地耳。
故为文则失《六经》之古风,纪事则非史迁之实录。
臣今请作行状者,但指事实,直载事功。
假如作《魏徵传》,但记其谏诤之辞,足以为正直;若考功视行状,不依此者不得受。
依此,则考功下太常,牒史馆,然后定谥。
伏乞以臣此奏下考功。
”从之。
翱自负辞艺,以为合知制诰,以久未如志,郁郁不乐。
因入中书谒宰相,面数李逢吉之过失。
逢吉不之校。
翱心不自安,乃请告。
满百日,有司准例停官,逢吉奏授庐州刺史。
太和初,入朝为谏议大夫,寻以本官知制诰。
初,谏议大夫柏耆将使沧州军前宣谕,翱尝赞成此行。
柏耆寻以擅入沧州得罪,翱坐谬举,左授少府少监。
俄出为郑州刺史。
九年,转户部侍郎。
七月,会昌中,卒于镇,谥曰文。
——《旧唐书·李翱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B.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C.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D.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文中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
B.享,古代人用食物供奉祖先、鬼神或天子。
《尚书.盘庚上》“兹予大享于先王”中“享”就是用食物祭祀。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诏令;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任命、封赠的文书。
D.谥,用言论给予褒奖。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翱忠诚刚直,尽心谏议。
太常丞王泾上奏请求废除每月朔日望日太庙献食的礼仪,朝廷下诏叫百官商议。
李翱根据儒家礼制精神,倡言以礼断情,批判帝王变礼的根由,具有进步意义。
B.李翱性情刚烈,直言不讳,议论事情无所回避。
李翱认为史官记载史事不真实,不能正言直笔。
执政推重他的学识,但厌恶他偏激直言,所以长时间得不到升迁。
C.李翱颇有文学才华,恃才傲物。
他在担任知制诏一职,因长期进言献策不能如愿,所以闷闷不乐,当面顶撞李逢吉。
D.李翱识人不慧,推荐柏耆任谏议大夫,不久柏耆因擅自进入沧州而获罪,而李翱也因错误举荐而受到牵连,降任少府少监。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宗令尚食每月朔望具常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
(2)臣今请作行状者,但指事实,直载事功。
答案:
10.(3分)D
11.(3分)D(含贬,如:隋炀帝)
12.(3分)C【解析】认为自己可以担任知制诰。
13. (1)唐玄宗命令掌管膳食的尚食局在每月阴历初一和十五准备
好平常食物,又命令宫闱令到太庙去进献食物,以后这便成为常制。
(朔望:每月阴历初一和十五;上:进献。
每点1分。
句意通顺3分)
(2)臣现在希望写行状的人,只针对事实,并公正地记录功业。
(指:指称、阐明;直:公正、如实。
每点1分。
句意通顺3分)
【参考译文】:
李翺,字习之。
贞元十四年考中进士,授予校书郎一职。
元和初年,转任国子博士和史官修撰等职。
贞元十四年(819年),太常丞王泾上疏请求取消朔日望日在太庙献食的礼仪,皇帝下诏叫百官商议。
议论的人依据《开元礼》,认为太庙每年只有礿、祠、蒸、尝、腊礼,共五次祭祀。
天宝末年,唐玄宗命令掌管膳食的尚食局在每月朔日望日准备好平常食物,又命令宫闱令到太庙去进献食物,以后这便成为常制。
从此朔日望日皇帝便不临朝听政,和大型祭祠一样。
李翺启奏说:我认为《贞观》《开元礼》都没有提到到太庙进食的记载,按礼断情,罢免这种仪式是可以的。
至于像到陵寝进食,根据《国语》《礼记》关于日祭和月祭的记载词语,沿袭秦汉的旧制,修改并保存继承下来,主要用来弘扬孝道是可以的。
像这样子,是有经义可查,旧例不遗失。
大礼(君臣准则)已经形成,就可以平息不同的议论,可以延续下去,成为万世之法。
这跟亵渎礼制和违背古制,只重守旧而害怕改变相比,好像天地之间相隔遥远。
知礼的人同意他的看法,
这事最后没有成功。
李翺性情刚烈,宰相虽推重他的学识,但厌恶他的偏激直言,因而他也长时间得不到升迁。
李翺认为史官记载史事不真实,上奏状说:“臣虽无才却在史馆执笔,其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
劝善惩恶,正言直笔,记录本朝的功德,叙述忠贤之人的事业,记载奸臣的丑行,使其流传万世,这是史官的责任。
如今撰写行状的人,大多是死者的门生故吏,所以没有不虚加仁义礼智,表忠肃惠和的。
这不只是居心不实,而且还有对自己的恩人乱加赞美的成分。
所以作的文章已失去《六经》的古风,而纪事业不像司马迁的如实记录。
臣现在希望作行状的人,只指称事实,并公正地记录功业。
比如说《魏徵传》,他的谏诤言辞,这就足够说明他的正直;如果掌管考核官吏的考功郎在查看行状时,对未按要求撰写的就不要接受,对合乎要求的由考功郎发送给太常寺,再通报史馆,然后议定谥号。
请求把臣这个奏章发给主管考核官吏的部门备案。
”皇帝听从他的建议。
李翺不久暂时掌管职方员外郎事。
李翺自认为有文学才华,觉得应该担任知制诏一职,因长期不能如愿,所以闷闷不乐,于是在入中书省褐见宰相李逢吉时,当面列举了李逢吉的过失,虽然李逢吉没和他计较,但李翺自己心中感到不安,于是请求休假。
休假时间已满一百天,有关部门按照先例停了他的官职,而李逢吉又上奏举荐他为庐州刺史。
大和初年,被召入任谏议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诰。
当初,谏议大夫柏耆在即将出使沧州并到军前宣谕时,李翺对此行也表示赞成。
不久柏耆因擅自进入沧州而获罪,而李翺也因错误举荐而受到牵连,降任少
府少鉴。
不久又被外任为郑州刺史。
九年(835年),转任户部侍郎。
七月会昌年间,逝于方镇任上,谥号应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