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6.14•【文号】国科发资〔2019〕205号•【施行日期】201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ISSN1672-9064CN35-1272/TK2018年甘肃省内售电量达879.3亿kWh ,同比增长11.44%,跨区跨省外送电量324.98亿kWh ,同比增长60%;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4%,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13.8%和10.47%。

2019年,甘肃电力将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弃风、弃光率分别降至10%和8%以内。

甘肃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4(上接第40页)bution systems with wind an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J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76,2015,Pages 283-295,ISSN 0960-1481.17L.Gan ,N.Li ,U.Topcu ,and S.H.Low.Exact convex relaxation of opti ⁃malpower flow in tree networks.arXiv preprint arXiv :1208.4076,2012.18Solar radiation reserch laboratory of NREL [Online ].Available :https :///srrl_rsp2/道内电缆的燃烧升温时间不超过2400s ,且升温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故而直接采用电力火灾升温曲线也有所不妥。

在试验时应寻找一个能够反应电力电缆隧道环境范围内和特定可燃物条件下的升温模型。

隧道火灾RABT-ZTV 升温曲线在试验中用来评价建筑构件或隧道结构耐火性能时,该升温曲线与前述4种升温曲线都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

该曲线包含了三个折线段:①快速升温段,即在5min 之内,隧道温度从环境温度直线提升至1200℃;②维持该升温温度在1200℃直至90min 或120min ;③环境温度在110min 内从最高温度1200℃降至环境温度,这三个过程都是线性变化的过程。

2019年第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亿企办

2019年第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亿企办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9年第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申请指南一、申请内容为增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聚焦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民生改善的科技领域等瓶颈性关键技术,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优先主题、重大专项的关键技术攻关予以资助。

二、设定依据(一)《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4号;(二)《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委,深发〔2016〕7号;(三)《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会,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财科〔2012〕168号。

三、支持强度与方式审批数量:受科技研发资金年度总额控制,单个项目资助强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审批方式:在我委网站挂出课题申请指南,然后以“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予以支持。

四、办理条件申请深圳市技术攻关项目资助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申请单位应当是在深圳市或深汕特别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或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鼓励采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联合申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项目。

(二)申请单位应当具有良好的研发基础和条件(在深具备研发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优秀的技术及管理团队,能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申请的财政资助金额。

(三)项目负责人必须为申请单位的全职在职人员,项目组成员总人数的50%以上须在深圳购买社会保险。

(四)有合作单位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申请书中填报合作单位名称并加盖合作单位公章。

如果项目无合作单位,则明确填写“无合作单位”;2.合作协议中应明确牵头申请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研发内容分工、知识产权分配等相关内容;3.牵头申请单位资金分配比例不少于单个合作单位的分配比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8“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编制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技术类1.1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基础原理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轴承动态运行信息演化与传递机理;研究智能轴承集成感知机制与多维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智能轴承宽频高效自供电/无线供电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轴承信息的高效、低功耗、高可靠传输原理与处理技术;研制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样机,并在数控机床、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数控机床、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轴承原理样机3类,其中至少1类具备自供电/无线供电功能;典型故障检测类型≥3类,识别率≥90%;温度范围-50℃~300℃,精度优于1%;振动范围±100g、±300g、±500g (各行业选1项),精度优于1%;载荷范围0~100kN、0~500kN、0~1000kN(各行业选1项),精度分别优于1%、2%、3%。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

附件5“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基础前沿技术类1.1先进轮毂电机轴承单元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同步轮毂电机轴承单元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轮毂电机动态载荷传递路径及轴承动静刚度服役性能演变特性;研究轴承单元表面润滑增效与表面创成设计方法;研究轴承单元主动散热系统及热管理方法;研究轴承单元可靠性设计及性能评价。

考核指标:开发轴承单元设计方法及软件1套,研制轴承原理样机,研制轮毂电机轴承单元原理样机1台,最大扭矩≥800Nm,平均温度≤100℃;轴承单元设计寿命1×105km,摩擦系数降低20%以上,开展相关耐久性试验;申请发明专利≥3项。

1.2MEMS高能量密度电池前沿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硅基MEMS薄膜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力-热多场模型和多层膜材料参数在线提取方法;研究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原位表征方法和低阻抗、高稳定界面构筑技术;研究高性能电池材料、结构、制备工艺与高可靠性封装技术;研制出硅基MEMS薄膜锂离子电池原型,在工业现场无线传感网节点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多层膜材料参数在线提取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15%;电池尺寸≤2mm 2mm,能量密度≥2mWh/cm2;循环稳定性≥5000次@100%放电;工作温度-40o C~300o C;申请发明专利≥3项。

1.3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原位测量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非接触无辐射原位显微测量原理与方法,缺陷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突破亚表面层叠缺陷分离与定位、缺陷深度定位非线性补偿及动态校正、亚表面损伤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原位测量样机,开展应用验证。

2019年度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2019年度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32019年度“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为落实《“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我省先进制造产业的关键支撑材料需求,结合国际新材料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启动实施“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

本重点专项的目标是:面向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特高压及相关电气制造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材料需求和重点基础材料的性能提升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材料与技术,推动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差别化发展,提高先进制造重点领域新材料的全链条贯通、集成和应用水平。

本专项重点部署4个专题,每个专题支持1项,实施周期为3-4年。

申报时需按专题申报,研究内容必须涵盖该专题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专题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

每专题参研单位总数不得超过10个。

除特别说明外,本专项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大企业联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完成时取得的成果需实现量产和销售。

专题1:高品质热作模具钢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20190184)研究内容:研究优化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合金成分设计、全链条生产工艺对使用性能影响;研发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及模具生产加工工艺新技术,提高钢的纯净度,降低夹杂物,降低连铸坯表面裂纹,改善钢材内部质量,减少内部偏析、疏松、裂纹,实现碳元素偏析波动小,强度、韧性、耐腐蚀、耐磨损、热疲劳寿命等性能的协同提升;研发基于大科学装置平台的模具钢材料性能和残余应力等先进表征、控制技术;建立模具钢组织、性能与热疲劳特性的内在联系的数据库;研究残余应力对模具加工、服役行为及使用寿命影响规律;研究热作模具钢的服役疲劳失效机理,建立热作模具钢的疲劳评定标准;研究并开发不同工况下热作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与工艺,提高热作模具的耐磨性和服役寿命;研发模具钢全链条生产全工艺的数值仿真模型、疲劳寿命预测多尺度数值仿真模型及软件系统。

考核指标:(1)开发出性能稳定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坯/钢锭,钢中气体含量:T.O≤12ppm、N≤80ppm、H≤1.5ppm;杂质元素:P≤0.011%、S≤0.002%、Ti≤30ppm;夹杂物等级:A、C≤0.5级,B、D≤1.0级;成分偏析:全截面碳元素波动≤±0.04%;(2)生产出高品质模具钢模块,截面尺寸≥460mm×460 mm,模块心部材料的硬度为HRC44-46时,H13钢横向韧性(V型缺口)≥14.5J,模块心部横向冲击功(无缺口)>300 J;改进型钢横向韧性(V型缺口)≥19J,模块心部横向冲击功(无缺口)>350J;(3)球化组织与带状偏析符合AS1-AS5标准;晶粒度≥8级;(4)300℃-500℃热导率≥30W/m·K;(5)截面内残余应力水平≤200MPa;(6)热作模具正常使用条件下寿命达10万模次以上,2万模次内无热蚀斑点、无龟裂;(7)热冲压以不低于3SPM节拍连续冲压2万模次内关键型面尺寸变化低于0.1mm;(8)建立热作模具钢的疲劳评定标准,建立热作模具钢疲劳寿命预测模型;(9)申请核心生产工艺及技术发明专利8件以上;(10)项目完成时,实现高端热作模具钢替代进口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新增产值2亿元。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

2019年度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自动化装备制造专项(一)基础结构件制造技术提升重点支持:直线导轨、滚珠丝杠副新产品的研制;超精密(SP)级直线滚动导轨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研究;高可靠性、高密封性阀门的研制及产业化。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1.新型直线导轨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研制低噪声、微型等新型直线导轨,使其具备低噪声、微型化、轻量化等优点,以满足低噪、小型、高速等自动化运行设备的需求。

2.超精密(SP)级直线滚动导轨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

通过合理优化材料处理等加工工艺,设计可靠的加工工艺装备及检测设备,实现直线滚动导轨的超高精密加工,使其精密程度达到超精密(SP)级并能稳定量产,满足高档自动化装备对导轨精度的要求。

3.高可靠性、高密封性阀门的研制及产业化。

研究阀门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面的材料及焊接、喷涂、研磨等技术,开发制造在各种苛刻工况下长期可靠密封、达到零泄漏的阀门,并实现产业化。

(二)自动化装备制造与智能系统开发重点支持:高精密直线导轨加工装备研制;智能化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数控专用机床的研究与开发;特种制造专用装备研发;高效节能装备开发。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1.高精密直线导轨制造装备研制。

开展改善直线导轨机械性能的方法以及优化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导轨精度及机械性能为目标,研制专用的高精密导轨加工装备,使其满足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对直线高度精度的要求。

2.机器换人智能化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

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以实现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替代高强度、高危险人工工种,解决企业用工荒。

3.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管件精确成形技术及应用。

研究面向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的各类样本数据采集方法,探索工业现场环境下缺失数据填充方法与样本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数据库,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规律学习方法,形成面向大数据的金属管件精确变形行为系统原型,实现金属管件智能制造与精确成形。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8“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编制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技术类1.1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基础原理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轴承动态运行信息演化与传递机理;研究智能轴承集成感知机制与多维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智能轴承宽频高效自供电/无线供电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轴承信息的高效、低功耗、高可靠传输原理与处理技术;研制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样机,并在数控机床、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数控机床、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轴承原理样机3类,其中至少1类具备自供电/无线供电功能;典型故障检测类型≥3类,识别率≥90%;温度范围-50℃~300℃,精度优于1%;振动范围±100g、±300g、±500g (各行业选1项),精度优于1%;载荷范围0~100kN、0~500kN、0~1000kN(各行业选1项),精度分别优于1%、2%、3%。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

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西海岸新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现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63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申报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积极组织项目申报。

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科技部发布的指南要求认真填报,并与市科技局相关业务处室沟通确认项目情况,于2020年4月20日8:00至5月20日16:00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报。

市科技局审核后,汇总上报。

申报项目审核具体情况,咨询市科技局相关业务处室,联系方式如下:
1.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领域重点专项
咨询电话:85911053 智能制造科技处郑伟伟
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地球观测与导航、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等领域重点专项
咨询电话:85911337 信息科技处林乔
3.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等领域重点专项
咨询电话:85911943 能源与新材料科技处徐笑梅
附件: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3月24日。

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1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申报指南(一)装备制造(联系人:)发挥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并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围绕整机及成套装备和关键核心部件及零部件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

提高整机及成套产品的系统集成水平,解决装备产品整体性能水平和国产化率较低的瓶颈问题,大幅度提升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和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1. 机器人1.1 微型智能水下检测机器人研究内容:面向土木工程和管网工程水下缺陷和隐患的检测与勘察,围绕微型智能水下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本体机构、驱动系统、微型控制系统架构、计算机模拟分析、自主行为控制与决策、基于声纳和水下光视觉系统的自主感知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出微型智能水下检测机器人,并实现示范应用。

2. 制造基础技术及装备与关键基础零部件2.1 标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关键配件研究内容:针对标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转臂、转臂箍、轴箱盖、端盖等关键配件国产化需求,开展铸件材料化学成分配比、浇铸工艺设计及其过程控制、热处理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优化和表面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转臂、转臂箍、轴箱盖、端盖等关键配件,并实现示范应用。

2.2 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研究内容:针对工矿企业对绝缘防火电缆需求,开展电缆无烟无毒、高阻燃、耐火防爆、结构柔软等技术研究,在产品结构、矿物质绝缘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新型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并实现示范应用。

(二)新材料(联系人:)提升我省原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撑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为重大技术装备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关键原材料配套,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材料自主化水平,重点在高端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方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1. 高端钢铁材料1.1 高端高温合金材料研究内容:围绕航天航空装备用高端高温合金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温合金材料硬度、温度、组织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攻克真空工艺过程高温合金优化技术,研发新型高端镍基合金材料核心制造工艺,开发高端高温合金材料,并实现示范应用。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建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关键基础件1.1高速精密悬浮轴承(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过临界磁悬浮转子动力学行为及控制理论;研究磁悬浮轴承测控模块的优化设计方法及保护轴承的失效与寿命演变机理;研究磁悬浮轴承与支承部件的耦合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新型气体动压轴承设计方法及其支承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高承载、大阻尼新型轴承结构;研究新型气体动压轴承关键制造技术及性能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高速电主轴验证用磁悬浮柔性转子原理样机1套,跨临界工作转速≥6×104r/min,回转精度优于0.003mm;能源动力装备用气体动压轴承原理样机1套,径向/轴向承载能力≥0.6MPa/0.4MPa,d m n值≥4.5×106mm·r/min,最高工作温度≥650℃。

1.2轴承服役性能演变机理与数字化设计方法(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高速精密轴承服役性能演变规律与轴承动静刚度特性、热特性、精度特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轴承在变载、变速、非正常润滑、乏信息等复杂工况下早期失效机理与轴承服役寿命预测方法;开发包含轴承性能试验数据资源的工程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1—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9年指南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拟启动不少于28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亿元。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

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基础前沿技术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参研单位不超过6个;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研单位不超过10个。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

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

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2—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基础前沿技术类1.1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基础原理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轴承集成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智能轴承集成感知机制与多维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智能轴承宽频高效自供电/无线供电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轴承信息的高效、低功耗、高可靠传输原理与处理技术;研制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样机,并在数控机床、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数控机床、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轴承原理样机3类,其中至少1类具备自供电/无线供电功能;典型故障检测类型≥3类,识别率≥90%;温度范围-50℃~300℃,精度优于1%;振动范围±100g、±300g、±500g(各行业选1项),精度优于1%;载荷范围0~100kN、0~500kN、0~1000kN(各行业选1项),精度分别优于1%、2%、3%;申请发明专利≥3项。

1.2高性能轴承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滚动轴承渐变劣化(如疲劳和磨损等)规律和内外部振动行为;研究渐变失效和振动效应交互影响机理,建立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模型及相关理论;研究滚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技术及试验测试装置,并开展相关试验。

考核指标:开发滚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方法1套;构建滚动轴承的故障模式、失效案例、可靠性设计的数据库,覆盖疲劳、磨—3—损、振动失效模式和可靠性设计数据10种以上;可靠性试验测试装置1套,完成3种典型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申请发明专利≥3项。

1.3液压元件及系统智能化基础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电液深度融合的智能液压元件及动力单元,探索液压元件内部流量、压力、温度和位移等信息的集成测量新技术;研究多液阻独立控制的离散型液压元件的强非线性控制与适应调节机制;研究液压元件及动力单元的服役性能与寿命预测、典型应用案例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工业用有线或无线可编程电调制液压阀样机2种以上,具备介质的流量、压力、温度等测量功能,综合测量精度优于1%;液阻离散独立的智能液压阀控制器、液压阀样机及测量系统,系统控制精度优于3%;动力单元具有在线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服役性能与寿命预测等功能,故障诊断覆盖率不低于80%;申请发明专利≥3项。

1.4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及其健康监测研究内容:研究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几何与运动误差回溯、振动噪声预估与主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齿轮性能退化规律和典型损伤机理、监测信号解耦及故障诊断方法,建立多维监测参数特征与健康状态的映射关系;开发传动系统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并在风电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完成不少于—4—1种产品动力学优化;开发传动动力学仿真软件1套,仿真精度不低于85%;研制传动系统健康监测样机1套,故障监测准确度不低于90%;申请发明专利≥2项。

1.5新型高性能精密齿轮传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零隙精密传动及大速比传动新原理与新构型;研究相应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啮合副复杂曲面制造关键技术;开展传动效率、承载能力、温升、寿命等试验,并在航空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新型精密齿轮传动装置不少于3种;新型传动装置的传动误差小于60角秒;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承载能力、寿命等较现有传动提高20%;申请发明专利≥3项。

1.6高功率密度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前沿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振动环境下,振动摩擦、振动压电、振动电磁的高效能量收集转换方法;研究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先进材料和高效能量收集结构设计技术;研究能量存储及低功耗调理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研制高功率密度摩擦能量收集器、压电能量收集器、电磁能量收集器原型器件,并在工业现场无线传感网节点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振动频率覆盖1Hz~500Hz,摩擦能量收集器峰值功率密度≥400μW/mm2,压电能量收集器归一化功率密度≥5μW/(mm3·g2),电磁能量收集器归一化功率密度≥0.5μW/(mm3·g2);申请发明专利≥3项。

—5—1.7跨尺度微纳米三坐标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研究三维纳米位移和定位的测量理论与技术;研制高分辨力三维组合纳米测头;研究微纳三坐标测量机量值溯源技术;研究典型微型零件三维准确测量方法及技术;研制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样机,在精密微型零件加工和微纳制造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量程X×Y×Z≥100mm×100mm×100mm;三维测量分辨力优于1nm;最大允许误差(E3)(250+4.5×10-6L)nm;实现宽度低至100μm的结构内尺寸及形状三维测量;申请发明专利≥2项。

2.共性关键技术类2.1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关键技术及工业验证平台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的高精度及长寿命设计方法;研究薄壁及柔性轴承套圈控形控性制造及精密加工工艺研究;研究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性能和寿命试验验证技术及装备;制定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试验技术规范;搭建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系列产品工业性验证平台,开展系列产品的寿命、摩擦力矩、振动、温升等试验,研究成果在工业机器人上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设计方法1套;RV 减速器轴承精度达到P4级、试验寿命≥7000小时,谐波减速器轴承精度达到P4级,试验寿命≥8000小时;平台具备80mm~260mm内径轴承的寿命、摩擦力矩、振动、温升等测试能力;在—6—5家以上企业应用,装机系列数≥6;申请发明专利≥3项,制定标准或规范≥2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2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关键技术及工业验证平台研究内容:研究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的长寿命、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研究抗疲劳制造工艺等轴承控型控性技术;研究轴承性能和耐久性强化试验技术及装备;制定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试验技术规范;建立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系列产品工业性验证平台,开展寿命、振动、温升等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在大功率风电机组上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数字化设计软件≥1套;4MW以上风机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精度等级不低于P5,增速箱高速端轴承温度≤85℃,理论寿命、强化试验寿命≥20年;应用企业不少于2家,装机不少于10台套;平台具备200mm~1180mm内径轴承的寿命、振动、温升等性能测试能力;申请发明专利≥3项,制定标准或规范≥2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3微小型液压元件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高功率密度电—机械转换器、低液动力阀口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高功率密度液压泵旋转组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研究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的性能测试方法;在航空航天、石油装备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7—考核指标:研制不少于4种规格的高压微小型液压泵和液压阀样机,泵排量≤5mL/r,阀流量≤5L/min,响应时间0.5ms~1.5ms;制定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性能测试标准≥2项;开发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性能测试装备1套;申请发明专利≥3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用户单位牵头申报。

2.4海工装备用长寿命耐腐蚀液压元件及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海洋环境下活塞杆耐腐蚀涂层技术与工艺;研究海洋环境下长寿命液压缸密封技术;研究液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工况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在大型海上风机、海洋平台升降与波浪补偿装置等海工装备中验证。

考核指标:缸径250mm~650mm,活塞杆涂层弯曲疲劳试验≥500次(无裂纹),中性盐雾实验时间≥5000小时;液压缸无泄漏运行时间不少于8000小时;研制2种以上典型海工装备用液压系统,压力28MPa~35MPa,运动速度0.5m/s~4m/s,定位精度1mm~5mm;申请发明专利≥3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用户单位牵头申报。

2.5高性能机械密封关键技术与工业试验平台研究内容:研究机械密封关键元件表面精密成形技术、先进监控与检测技术;研究高温高压多介质机械密封试验和综合性能评估技术;研究面向油、水和气介质的机械密封元件工业试验平台。

考核指标:关键元件表面精密成形样机具备实时监控,在位检测功能,表面微槽深度误差不超过5%,曲面轮廓误差≤1μm,—8—表面粗糙度Ra≤0.1μm;平台可进行高温高压多介质试验,具备线速度250m/s、温度500℃、压力25MPa、转速50000r/min的产品试验能力;申请发明专利≥3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