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澳门公文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合集下载

对未来澳门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

对未来澳门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

对未来澳门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作者:郝志东来源:《澳门月刊》2012年第05期澳門政治發展的討論,到現在爲止已經基本告一段落。

對2013年立法會選舉和2014年特首選舉的辦法,已經沒有多少懸念了。

不過,之後怎麽辦,大家心裏仍然沒底。

本文認爲在基本確定了今後兩年的發展路綫之後,我們應該開始考慮兩年之後怎麽辦的問題了,這也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路綫圖和時間表的問題。

如果人們相信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那麽今後如何改革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本文先討論這個基本原則,然後探討今後政治體制改革的可能性。

關於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次關於澳門政制發展的討論,各方都提出了不少原則。

比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指出,政改須堅持五項基本原則:有利於一國兩制的貫徹和實施;有利於特區穩定發展;有利於鞏固行政主導(這可以看成是基本法的原則);有利於強化法制;有利於堅持中央的主導權。

2012年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澳門特首和立法會産生辦法的決定中提出了四個“有利於”的原則(即有利於澳門基本政治制度的穩定、有利於行政主導政治體制的有效運作、有利於兼顧我們各階層界別的利益、有利於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

特區政府在3月9日提出的政制發展諮詢文件中又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決定權在中央、維持基本制度、符合澳門實際情況、各界均衡參與。

在特區政府組織的首次諮詢的八場座談會中,還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些原則,比如不照搬臨埠作法、不照搬西方作法、保持澳門特色的原則。

但是關於澳門政治發展的一個最最基本的原則,是選民人人平等和制度設計公正的原則。

其實任何選舉,如果有相當一部分選民不能參與決定自己命運的未來領導人的選舉,如果這個制度剝奪了他們作爲一個公民的權利,這個制度就很難說是公平公正的,至少是不完全公平、不完全公正的。

其實一國兩制、穩定、行政主導、中央的主導權,也都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

所以,無論如何,人們首先考慮的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

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澳门公共行政改革方向探讨

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澳门公共行政改革方向探讨

夯實基礎,深化改革——澳門公共行政改革方向探討澳門大學劉伯龍、劉景仲前言:澳門深化公共行政改革方向探討在第四任特首崔世安博士發表的2015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已明確表明把行政改革作為施政的重點。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在進行各項行政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績。

其中也包括機構合併與調整、新增必要性綜合行政部門如交通局、基建辦公室等。

在公務員規章制度方面,也進行了服務承諾、公務員評核制度、公務員退休制度、公務員中央招聘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出台。

特區政府在2006年就已經推出了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提出很多很系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標和政策範圍。

在經八年的施政過程中,特區政府提高廉潔程度,實行陽光政策,推行經濟多元化,在公務員中推行組織績效管理,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在提高公務員效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由於澳門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旅遊博彩業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整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整個社會(工商業、勞工界)都對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提出相當高的要求,要求特區政府能在促進政府效率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的公平性照顧普通市民的生活,滿足普通市民安居樂業的要求,也就是說對整個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的要求比過去增加了很多,所以特區政府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提高管治能力的巨大壓力。

也就是說特首崔世安在競選綱領中把公共行政改革作為今後五年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

本文就特區政府在行政改革方向進行探討性研究,作者認為特區政府可以先簡後難,先淺後深的方式進行行政改革。

我們認為新公共管理做法比較適合當今特區政府的行政改革。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這些做法進行改革,可以使特區政府在行政效率方面有實際性改善。

在打好基礎以後,特區政府就可以在深化行政改革,提高管制能力,改善特區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制定和執行能力,以保持公務員隊伍的治理能力,帶領特區市民走向成熟的公民社會。

1. 組織績效管理的改革和作法美國國家績效衡量小組定義績效管理為「採集並利用績效訊息協助組織及人員績效目標的訂立,進行其目標次序和合理的資源分配,從而決定維持或改變目標規劃。

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治理与发展

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治理与发展

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治理与发展澳门回归中国,并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

澳门回归给澳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澳门的治理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治理模式、政策措施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治理和发展情况。

一、治理模式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国两制治理模式,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持澳门繁荣稳定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

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只有国防、外交和其他由中央政府批准的事务才由中央政府负责。

这一治理模式为澳门提供了发展的政治保障和法律框架。

二、政策措施为了促进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方面,中国政府为澳门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用于改善澳门民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澳门发展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优势产业,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强了澳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促进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

三、经济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回归后的澳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总量逐年增加。

旅游业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支柱产业,澳门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娱乐和购物。

此外,澳门还发展了其他服务业,如金融业、会展业等,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澳门回归后,特别行政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澳门特别行政区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加强政府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

其次,澳门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依赖性,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治理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政府通过一国两制的治理模式,为澳门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框架。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澳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多元化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加强治理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政府改革理念与澳门公共行政改革

现代政府改革理念与澳门公共行政改革

现代政府改革理念与澳门公共行政改革周 谭 陈瑞莲澳门回归后,市民对澳门公共行政改革的要求强烈,希望通过改革重建政府公务员与整个行政架构的运作效率,使社会“走向开放与透明”。

政府也希望通过公共行政改革“赢回市民的信心”。

回归近五年来,澳门特区政府顺应时代与澳门公众的要求,在“以民为本”的基本改革取向背景下,进行了打造“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有限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

一、强调“服务行政”,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服务素质澳门回归后,新成立的特区政府针对澳门旅游博彩城市的特点,顺应现代政府公共部门改革的“服务承诺”制潮流,提出了打造“服务行政”的改革思路。

首先,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确保以民为本和廉洁高效的原则下,要求公务员思维由官僚向公仆作根本性转变,增进服务意识。

葡澳时期的行政职能交叉重复,扯皮推诿现象严重。

行政职务也多为葡人所担任,他们身在澳门心在葡国,对澳门缺乏归属感,对发展澳门经济,改善市民生活没有长远计划,对民间的诉求也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致使澳葡政府形象不佳。

因此,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后,就努力营造一个以公众利益为依归的服务型政府架构。

在进行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设立“民政总署”,提高社区民政服务管理效率,加快改善市民生活素质;研究政府如何应对危机,提高统筹协调和快速应变能力;积极改善公共部门的“臃肿性”,减少职能重叠现象。

其次,大力推行服务承诺计划。

澳门政府在1999年至2003年每年的施政报告中都提出要在政府部门推行ISO9000服务承诺计划。

如何厚铧在2001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施政报告中就提出,“广泛的推行‘服务承诺’计划;引入私人企业管理的模式,尝试采用品质管理认证方法(例如ISO9000)”;2002年提出“尽量以‘一站式’逻辑,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2003年进一步提出“继续推广和深化‘一站式’服务之外,将加紧筹建功能高度集中的一站式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服务承诺”;在社会福利服务发展方面,政府会加强与民间团体的合作,充分利用民间社会的资源。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澳门行政文化建设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澳门行政文化建设

缺 乏生长 的根 基 。【 l 】 , 比如 以洋 务运 动为核 心 的经济 现代 化和 以维新 运 动 、 亥革命 为核 心 的政治 现 辛
代化 均 以失 败 而告终 , 究其 原 因就在 于缺 乏充分 的文 化革 新 ; 与之相 反 , 以新文 化运 动为 核心 的思想 革命 则为 中 国的现代 化奠 定 了坚 实 的文化 基础 ,它 为 中国往后 的政 治革新 起 到 了巨大 的引导 作用 。 澳 门特 区政府 成立后 , 努力 营造一 个 以公共利 益 为归宿 的服 务型 政府 架构 , 就 比如设 立 民政 总署 、 精 简 行政机 构等 等 。诚 然 , 些努 力均取 得 了一定 程度 的成 绩 , 化 了澳 门特 区政府 的 良好 形象 , 这 强 但是
导 , 实现行 政体制 改革 的源 动力 。 是 行政 系统 正是 在行政 文化 所蕴 涵 的精 神 动力 引导下 向前 发展 的 。 如果行 政文 化 的价值 导 向发 生偏 离 , 么 行政 制度 的建 设也 会 出现 偏差 。反之 , 那 当一 种优 良的行 政
体 制建 立起 来之 后 , 也必 须有 意识 地 塑造 与新 体制 相适 应 的行政 文 化 ; 否则 , 新体 制就 会虚 有 其表 ,
公共行 政 的整 个过 程 以及公 共行 政 的 内外部 环境 的每一 个 细节都 沉 淀 着传 统 文化 的遗 留。 因 为文 化 比起 政治 、 经济 等更 富有普 遍性 、 承性 和延续 性 , 以这 些文 化遗 留 的转 变不 可 能是一 蹴而 继 所 就的. 仍具 有 较为顽 固的制 度惯 性 , 仍可 以在群体 意 识层 面继 续 发挥着 作 用 。就 澳 门服 务 型政府 的

1 ・ 31
《 南 亏 》 01 第 2期 西 21 年

澳门政治体制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澳门政治体制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澳门政治体制发展的深层次思考作者:李嘉曾来源:《澳门月刊》2011年第12期行政長官崔世安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表2012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在闡述下一年度施政重點時,強調了三個方面: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強化自身優勢,實施發展藍圖;落實科學施政,推進政制發展。

其中第三方面關於“政制發展”的提法,在歷年的施政報告中系首次出現,引起了比較強烈的社會反響與相當廣泛的社會關注。

筆者認為,政治體制發展是關乎全局的大事,特區政府將此事提上議事日程意義深遠。

有必要展開認真的討論,以便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特區政治體制既要發展又要改革施政報告是非常謹慎地提出“政治體制發展”這一敏感話題的。

報告中首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澳門基本法》)及其實踐效果做出了充分肯定:“《澳門基本法》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已作出規定。

澳門特區成立以來的良好發展,亦已有力證明這些規定符合澳門社會的發展實際。

”然後才委婉地引出主題:“特區政府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根據《澳門基本法》的規定,積極而審慎地處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發展問題。

”但是,不管怎樣說,政治體制發展的問題畢竟已經正式提出來了。

平心而論,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此時提出政制發展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明智之舉。

按照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政治體制屬於上層建築範疇,與經濟基礎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係。

一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另一方面,上層建築又能對經濟基礎產生反作用,隨著形勢的變化對經濟基礎提出發展改革的需求。

眾所周知,規定澳門現行政治體制及其相關方針政策的《澳門基本法》,是1988年9月5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經七屆人大常委會批准成立後開始起草的,至1993年3月31日由八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同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號)公佈。

澳门特区政制之立宪主义思考

澳门特区政制之立宪主义思考

澳門特區政制之立憲主義思考姬朝遠∗“澳門回歸祖國10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和特區政府帶領澳門各界人士團結奮鬥、務實進取,積極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帶來的嚴峻挑戰,努力克服澳門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保持澳門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使澳門這座歷史悠久的商埠名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為澳門發展譜寫出新的輝煌篇章,為國家發展增添了奪目光彩!”1今天,澳門的繁榮與穩定,是包括台港澳在內的中國人民推進祖國內地與台港澳共同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創造出的又一個世界奇跡。

究竟是甚麼因素使澳門回歸祖國短短10年間,取得如此吸引世人目光之成就?如何保證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關心澳門發展的各路學者、政治家門正在從不同視角進行着理論的探索,以期獲得新的智慧與啟迪。

從西方立憲主義基本原理解讀澳門10年來之政制成就、規劃未來的發展藍圖,也許是一個最有意義的理論探討。

一、永不異化的公權力是人類恆古不變的理想“我設想,人類曾達到過這樣一種境地,當時自然狀態中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種種障礙,在阻力上已經超過了每個個人在那種狀態中為了自存所能運用的力量。

”“要尋找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維護和保障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並且由於這一結合而使得每一個與全體聯合的個人又只不過是在服從本人,並且仍然像以往一樣地自由。

這就是社會契約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2人類形成社會、建立政府、政治機構,其真實的理想不是作繭自縛,而是旨在建立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機構,以保證自身的幸福和安全。

“一切社會團體的建立,其目的總是為了完成某些善業,而城邦就是最高、最廣泛的社會團體,它所求的善業也一定是最高和最廣的,這些“善業”包括物質的富足、身體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其中良好的道德也就是靈魂的善,這是最根本的。

”3怎樣才能保證政府永遠致力於“善業”而不至於走向反面呢?自古希臘開始,人類的先哲們就開始把注意力瞄準“政體”。

澳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改革与经验

澳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改革与经验
时, 避免 给 申报人 员带来不必要 的麻烦 。 关键 词 : 澳 门; 公 职人 员; 财产 申报 中图分类 号 : D 6 3 0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1 7 0 ( 2 0 1 5 ) 0 3 — 0 0 3 9 — 0 5
公职人员财产 申报制度是许多 国家和地区用于监控公职人员 的财产状况 、防范利益冲突的重要 措施 , 对监督掌握公权力的官员 的不轨行 为, 减少和防止腐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澳 门在引入和完善 公职人员财产 申报制度方面做过多次探索 , 克服重重阻力实现了公职人员财产公示的制度化。 尽管澳 门的财产 申报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但澳门从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到财产公示不断探索的经验对于 刚刚着手建立财产 申报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澳 门财 产 申报 制 度 的 设 立 与 改 革
澳 门公 职人员 财产 申报 制 度发 端于 1 9 9 8年 , 2 0 0 6年 “ 欧 文龙 巨贪 案 ” 曝光后 在 社会 各界 的 呼声 中
开始进行改革Leabharlann , 并于 2 0 1 3 年确立了新的财产 申报制度 。 作为一项重要的廉政措施 , 澳门财产 申报制度 改革的核心线索是增加财产 申报的透明度。 1 9 9 8 年6 月, 澳 门立法会通过了《 收益及财产利益的声明与公众监察法》 , 正式将公务人员财产 申 报制度引入澳 门。依照该法规定 , 所有公务员须在人职 9 0日内向澳门反贪公署或高等法 院提交个人
作者简介 : 孟庆顺( 1 9 6 1 一) , 男, 河北曲阳人 ,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士。
基 金项 目 :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1 3 A Z D 0 0 7 )

新时期澳门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澳门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澳门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兼论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发展周运源2013-3-5 9:36:05 来源:《当代港澳研究》2012年06辑期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澳门继续发挥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而新时期的内外环境对澳门仍然充满机遇和挑战。

因此,新时期澳门以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契机,继续加快和完善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合作,发展横琴、南沙新区建设,无疑成为发挥粤(珠)、澳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时期澳门经济发展思考作者简介:周运源,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一、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与特点(一)澳门因应规划建议的对策有特色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2011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指出,国家的发展正为特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首次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明确澳门特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

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展开相关范畴的研究,广泛听取居民和专业团体的意见,逐步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和发展规划,致力保持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发掘旅游资源,完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深化区域合作。

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不但对国家未来发展极为重要,而且与澳门特区确立发展定位、深化区域联动互补密切相关。

因此,特区未来的发展必定要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紧密配合。

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并配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澳门特区正继续深化“远交近融”战略,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实践证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政策的落实,除了在本地区加大施政力度外,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通过区域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促进自身产业多元发展,以促进澳门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CEPA实施成效显著《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七于2010年5月28日在澳门签署并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澳门公共行政存在的问题及适度改革对策

澳门公共行政存在的问题及适度改革对策

․2009年9月初,由30位澳門 建築業企業家自發組成 “澳門社會企業有限公 司”。目前工作:培訓和 轉介;未來計劃:競投私 人工程。 ․由弱智人士服務協會經營的 “心明治小食店”是澳門 “社會企業”的先驅。 ․特殊奧運會2002年開設社企 毅進社。
二、社會企業在澳門發展的空間
(一)現實需求。 •經濟轉型與結構失業 •殘疾、老年等社會弱勢群體 •移民與多元化社區 •新社會問題(愛滋病、吸毒、環境惡化) …… (二)契機。 •建設優質社會的發展目標 •社會保障模式的探索 •金融海嘯與經濟多元化
以商业的手段 追求社会目标
․與市場企業相比,二者區別 不在於是否贏利,而在於如 何處分贏利,它具有公益性 特徵 。 ․與公益組織(如慈善團模式。社會企業以市場企業的運營模式, 它具有經營性。
表1,社會企業與市場企業、公益團體之區別
組織 形態
社會企業及其在澳門特區 的發展空間
澳門理工學院 婁勝華
一、社會企業:探索中的實踐
(一)社會企業的緣起及其實踐 1.起源與發展。 (1)概念之由來。 ․ 1994 年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於發表的 一份報告使用“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概 念來描述那些既利用市場資源又利用非市場資源以 使低技術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組織。 ․1996年, OECD的“歐洲對社會排擠的新回答”項目 組織網絡(EMES)進一步對社會企業概念作出認定。 ․1998年,法國經濟學家蒂埃裏 •讓泰首次在学术界提 出。
(2)源遠流長的社會實踐。
․1824年,英國人歐文(Robert Owen)在美國印第 安那州創辦“新和諧公社”。 ․ 1844 年,羅虛代爾公平先鋒( Rochdale Equitable Pioneers)國際合作社聯盟樹立為合作社榜樣。 ․中國的“工合運動”。 ․ 2006 年 度 諾 貝 爾 和 平 獎 得 主 穆 罕 默 德 ‧ 尤 努 斯 (Muhammad Yunus)在孟加拉創辦的“鄉村銀行” (Grameen Bank,格萊瑉銀行)。 ◆它從來未能夠發展成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組織 或經濟組織形式。反而,總是每每在社會經濟遇 到困難或者危機的時候受到重視。

一国两制原则下澳门法律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国两制原则下澳门法律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

7. 趙國強著:“關於法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載於《“一國兩制”研究》第4期,第 41頁。 8. 李龍主編:《良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第273頁。 9. 李龍主編:《良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第273頁。
870
和貪污,改革過去將防範措施和追究責任僅限於公共部門的缺陷,杜 絕公共部門的受賄與私營部門行賄的聯繫,以維護公平競爭的經濟活 動,制定了《預防及遏止私營部門賄賂》的法律。為了適應現代科技 的發展,維護網路的安全,有效打擊犯罪,制定了《打擊電腦犯罪法》 等。10 而目前正在進行著的立法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填補這方 面的法律空白的需要。
869
重,但不管是出於哪一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滯後,客觀上都會妨礙法 律服務於社會的功能,甚至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惡法”,必須加以 重視。 7
由於立法上的各種原因、回歸所帶來的憲政基礎的根本性轉變和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從澳門法律制度的具體構成上看,澳門法 律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從法律體系完備性的角度,一個完備的法律體系應當包括能夠充 分調整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行為的法律規範,能解決可能產生的每一種 法律問題。 8 法律體系的完備性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法制是否完善、 是否能足以對社會生活的調整進行適當回應的重要指標。 以此衡量,澳門現行法律體系對於澳門社會所必要的某些法律制 度,還存在著一些法律空白,處於一種制度上的缺失狀態。例如,在 澳門現行私法體系中,雖然《澳門民法典》和《澳門商法典》以及配 套的《民事登記法典》、 《物業登記法典》、 《商業登記法典》以及《公 證法典》已基本上涵蓋了私法制度的各個領域,但對於規範海商事法 律關係的海商法典,卻沒有建立專門性的制度等等。 當然,法律體系的完備性是一個相對的標準,它是隨社會組織和 社會生產的複雜程度不同而異的。 9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將會產生新的 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從而在法律體系中產生新的法律空白。 事實上回歸十多年來,特區有很大一部分立法就是為了填補相應 的法律空白。例如,為了回應社會反腐倡廉的呼聲,更有效打擊賄賂

对澳门问题的讨论发言材料

对澳门问题的讨论发言材料

对澳门问题的讨论发言材料澳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发言材料中,我将从澳门的历史背景、特殊地位、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自16世纪始,澳门一直是欧洲殖民势力的占领地,直到1999年才回归中国。

澳门的历史使其拥有独特的文化融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的特点使澳门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也给澳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澳门的特殊地位是一大亮点。

根据《中葡联合声明》,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独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

与香港相比,澳门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同时,澳门也享有特殊经济政策,如无外汇管制、免税政策等,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旅游资源。

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也为澳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澳门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密切而独特。

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也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特别行政区。

澳门基本法确立了澳门的特殊地位和中国政府对澳门的支持和保护。

同时,澳门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也体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

中国大陆是澳门最大的旅游市场,也是澳门经济的支柱。

澳门还积极参与中国大陆的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可以说,澳门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是紧密且互利共赢的。

对于澳门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澳门可以继续发挥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优势,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澳门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其他产业,如金融、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

此外,澳门也应注重提高教育和科技水平,培养本土人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应继续保持与中国大陆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澳门可以加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合作,深化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以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澳门应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澳门回归社会治理的创新

澳门回归社会治理的创新

澳门回归社会治理的创新澳门回归中国以来,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和进步。

这些创新为澳门的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澳门回归后的社会治理创新。

一、政府体制改革澳门回归后,政府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政府的效能和透明度。

首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加强了公众参与的渠道,开展广泛的社情民意调查和听证会,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其次,政府推行了电子政务,将行政服务和公众参与平台电子化,提高了政务的便捷性和公开性。

这些改革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更为紧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升。

二、社会组织发展澳门回归后,社会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政府鼓励并支持社会组织的创办和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澳门的社会组织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环保、教育、文化、公益慈善等,它们开展了众多有益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项目和活动。

社会组织的兴起不仅促进了社会治理的创新,也丰富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和公共服务。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

通过收集和整理个人和组织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和排名,澳门实现了对社会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同时,澳门政府鼓励和推动各领域建设信用平台,推广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也促进了公民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规范。

四、边境治理创新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边境治理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旨在提高边境通关的便利性和效率。

首先,澳门与珠海、深圳等邻近城市开展了通关协作,推行了一站式边境检查服务,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

其次,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签署了系列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互信互认机制,方便澳门居民在内地工作和生活。

这些措施促进了澳门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澳门的国际竞争力。

澳门特区行政改革 : 特色与路向

澳门特区行政改革 : 特色与路向

本 ,服务市民”的施政和改革宗 旨。
何厚铧在就任特首后的第 一份施政报告中指出 “: 澳门特 别行政区的主人翁正是全澳市 民 ,只有获得他们的参与和支 持 ,政府的施政才能展开无碍 , 澳门的未来才能取得成功 。”[3 ] 正是基于这一宗旨 ,几年来澳 门特区政府都把行政改革的重 心放 在 如 何 拉 近 与 市 民 的 距 离 ,以更好的服务市民上 。例 如 ,行政改革过程中反复强调 公务员要树立公仆观念 ,广泛 推行“服务承诺”工作 , 全面推 行和深化“一站式”服务 , 优化 服务流程 ,简化市民办事的程 序和手续 ,便利市民查询有关 公共服务的咨询 ,为市民提供 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并组成 跨部门 、跨范畴的专责小组来 处理 市 民 的 投 诉 等 。在 2004 年的施政报告中 ,特首何厚铧 进一步强调 “, 任何施政措施 , 必须力争最大的民意认同 ,使
员除了专家学者 、社会人士外 , 还包括行政长官办公室代表 、 各司长办公室代表以及各专责 部门代表等负责具体执行工作 的政府部门人员等 。观察站下 设以行政现代化 、优化行政运 行及服务 、行政组织合理化为 目标的专责小组 。行政现代化 小组负责搜集外地有关公共行 政改革的相关资料 ,详研体制 现存的问题 ,提出推定公共行 政发展的大方向 : 优化行政运 作及服务小组负责简化行政程 序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素质 , 检讨 服 务 承 诺 、ISO9000 品 质 管理认证 、投诉机制 、一站式服 务 、电子政府等措施的成效 ;行 政组织合理化小组则负责研究 解决部门架构臃肿 、职能重叠 以及队伍建设等问题 。澳门公 共行 政 观 察 站 的 设 立 及 其 运 作 ,反映了澳门特区政府积极 推进改革 ,与时俱进 ,与国际接 轨的改革思路 。
澳门的政府主导型制度改 革主要表现在 :特区政府在“一 国两制 、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 的大原则下设置制度改革的基 本路向和原则 ; 代表澳门人民

关於法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於法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關於法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趙國強∗自澳門特區政府2004年成立法律改革辦公室及法律諮詢委員會至今,澳門法律改革已經走過了近6年的坎坷之路;應該說,這6年的法律改革之路走的很辛苦,澳門坊間對法律改革的批評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筆者認為,有批評很正常,這恰恰表明澳門社會對法律改革寄予了厚望,而且客觀地說,6年來澳門政府為法律改革所作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績也是不能抹殺的。

現在重要的問題是:值此澳門回歸迎來第二個10年之際,新一屆澳門政府對法律改革工作有必要進行自我反思,尤其是在法律改革應如何定位、如何發展等深層次問題上要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

為此,筆者不揣淺陋,就法律改革中的相關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以現行法律體系為基礎推行改革(一) “原有法律基本不變”解讀透視澳門法律改革,首先必須堅定法律改革的信念。

有人認為,中葡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都規定了“原有法律基本不變”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澳門回歸後被保留下來的原有法律就應當“基本不變”,或者最起碼是原有法律中的基本原則不能變,否則就有悖於基本法規定的“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原則。

可見,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法律改革似乎也難逃違反基本法之嫌了。

那麼,“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在基本法中究竟應當如何解讀呢?其實,無論是在中葡聯合聲明還是在基本法中,都沒有“原有法律基本不變”這樣的表述;所謂“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只是人們對《中葡聯合聲明》附件一第3項規定以及《澳門基本法》第8條規定的簡稱。

《中葡聯合聲明》附件一第3項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澳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範性文件,除與《基本法》相抵觸或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澳門基本法》第8條則重申了該項規定,即“澳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範性文件,除同本法相抵觸或經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法定程序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很顯然,這兩個規定除在個別非實質性內容方面有所不同外,其基本性質和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澳門基本法》第8條的規定更加嚴謹、更加科學。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公共行政改革回顾与展望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公共行政改革回顾与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Macao SAR since Its Return to China 作者: 简浩贤
作者机构: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与发展中心,澳门999078
出版物刊名: 岭南学刊
页码: 21-2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澳门;公共行政;改革;回顾;展望
摘要:澳门回归祖国后,历经前两任特首努力,清理澳葡时期的公共管理弊端,逐步建立适应澳门区情,与现代化接轨的公共管理体系.澳门的公共行政改革在"一国两制"之下立足澳门特点,从重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到完善制度建设,实现了"澳人治澳".新时期下澳门的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澳门公共行政管理体系要立足于国家战略,准确定位澳门发展方向,服务于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实践"一国两制",探索"政府—民众"联合治理民主模式.。

澳门回归以来中文公文研究综述

澳门回归以来中文公文研究综述
一、公文规范化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包括一些工具书文献和纲领式的规范 性建议。
(一)工具书。澳门特区行政暨公职局于2000年出 版的《中文公文手册》(试用本)对澳门公文的类别、 格式和语言使用提出先导性的标准化要求。《中文公文 写作教程》(李向玉主编)则将常见的行政公文细分为 7种对外公文和12种对内公文,并就各文种分别给出明 确的概念和格式。作为澳门公务员写作的工具书和培训 教材,这本手册使得澳门的公文制定真正地做到了有规
澳门归以来中文公文研究综述
文/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在读博士研究生 陈钏
【摘要】由于长期“重葡轻中”的历史遗留原因及本地文白杂糅、粤普并用、葡汉交融的语言特征,澳 门公文语体、行文风格、用词、句法等方面至今仍与内地公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本文梳理了澳门回归以来 公文相关研究成果,旨在理清其发展的历史渊源、现状与走向,并为澳门公文规范化、内地和澳门公文往来 的解读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澳门公文;规范化;公文语词
澳门是一个“三文四语”的社会,中文、英文、 葡文三文并用,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语四语共 存。此外,当地流通的语言还包括西班牙语、印度尼西 亚语等外来语种与潮汕话、客家话等汉语方言。澳门地 区语言资源丰富多彩,素有“语言博物馆”的美称。此 地多元的交际机制和多语种、多方言复杂交错的局面, 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澳门回归以前,葡文一直是当地政府公文发布 的首选语言,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会附上中文译文。这 种局面到了1988年中葡政府过渡阶段“三化”问题(法 律本土化、公务员本地化、官语中文化)的提出后开始 得以扭转。然而,由于长期“重葡轻中”的历史遗留原 因及本地文白杂糅、粤普并用、葡汉交融的语言特征, 澳门公文语体、行文风格、用词、句法等方面至今仍与 内地公文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语言反映了澳门本土言 语对历史的尊重、映像与传承,亦是语言学词汇研究中 宝贵的“活化石”。对不熟悉澳门当地语言特色的人而 言,这样的公文阅读起来往往费时费力。因此,对澳门 公文的特色进行梳理和分析,既有助于理清其发展的历 史渊源、现状与走向,亦可为内地和澳门公文往来的解 读提供些许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制定章程,建立规 范。公文规范化仅靠民间呼吁 或有关部门重视将是一个十 分遥远漫长的过程,最有效的 方法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最高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的法 规。内地、台湾、香港公文的发 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澳门回 归前也曾以法令形式公布了 澳门公文的格式、程序、行文 规则,较为详尽、规范。因此, 澳门特区政府完全可以在公 文文种、格式、行文规则和公 文办理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 定。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is200203005.aspx
目前,澳门可取的方法是 从现有公文中挑出使用频率 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和内地、 台湾、香港最具共性的若干种 公文,作为特区的法定公文。 种类不必太多,也不宜太少, 10种左右为宜,今后在实践中 逐步增删,不断改进,使之趋
于完善。 澳门中文公文的格式,也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仅用 语、书写方式、中葡文排列方 式就有许多样式。尽管《手 册》、《教程》对格式作出了 规范,但各文种的格式还是存 在显著差异,并未像内地公文 一样在总体上形成规范统一 的格式。目前可先对各种公文 必备的基本的格式要素作出 规定,对这些格式要素的标注 位置、成份构成作出明确的规 定,使其标准化。
口 柳

江 苏
澳门公文改革发展的思
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高 度重视公文改革,不断开办以 公务人员为对象的中文公文 写作学习班。全澳公务员发扬 公仆精神,自强不息,积极推 进公文的本土化进程。2000年 5月,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 玉主编的《中文公文写作教 程》问世,这是几位专家在仔 细研究了内地、台湾、香港有 关方面的公文写作教材后,结 合澳门实际编写出版的第一 本中文公文写作教材。2000年 8月,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暨公 职局发布了《中文公文写作 手册》(试行本)。《中文公文 写作教程》、《中文公文写作 手册》(试行本)对澳门公文 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程》的分类是:对外 公文有行政命令、决议、批示、 公告、通告、声明、布告;内部 公文有公函、传阅函、报告、建 议书、申请书、备忘录、会议记 录、(会议)通知书、工作令、 通知、计划书。
以上文种设置有不少地 方值得推敲,最突出的问题是 存在重复现象,分类层次不统 一,有些是一级层次的划分, 有些则是二级层次的划分。如 请示、通知、函可谓是同一级 次的划分,但会议通知、内部 通知、传阅通知则是“通知” 文种的进一步划分,即二级层 次的划分,不宜将其与通知并 列。此外,召集书完全可用 “通知”(会议通知)取代。还 有,“请示/建议书”完全可用 “请示”或“建议书”代替,况 且这种表述也不符合中文书 写习惯。
当前,澳门特区的公文种 类没有统一规定,可供参考的 是《中文公文写作手册》(试
万方数据
行本)(以下简称《手册》) 和《中文公文写作教程》(以 下简称《教程》)。
《手册》的分类是:公函, 报告,请示,建议书,请示/建 议书,传阅函,公告,通告,通 知,布告,内部通告,内部通 知,工作令,备忘录,召集书, 会议记录,请柬。
第三,重视培训,加强交 流。澳门回归后,政府有关方 面十分重视对公务员中文公 文写作的培训,取得了较大的 成绩。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培 训工作,比如要重视对政府高 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批人员 公文写作水平提高了,才能带 动全澳公务员写作水平的提 高,才能迅速推动澳门公文的 改革和发展。比如培训时不能 只强调文种、格式的写作要 点,还要特别重视语言表达能 力的培训,因为现阶段澳门公 文存在着不少语言表达上的 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比解决 文种、格式上的问题更为艰 难。
澳门在回归前,没有中文
《秘书》 2002.3
公文传统,故回归后的中文写 作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 样的问题。如澳门特区尽管在 目前实行葡语、中文双语公 文,但因葡语公文对中文公文 的影响很深,不少公文都是从 葡文翻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的,总抹不掉葡 文的痕迹。此外公文种类还未 正式确定,公文格式尚未统 一,公文表述还不够晓畅。总 之,澳门公文的改革急需提上 议事日程。
改革和发展澳门公文,要 注意加强与内地、台湾、香港 等地的交流,可以通过召开学 术研讨会、组织有关人员出境 考察、邀请有关专家入境讲学 等方式交流探讨,只有在交流 中才能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一9一
关于澳门公文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柳宏
秘书 SECRETARY 2002(3)
澳门中文公文的改革发 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和步 骤:
第一,成立机构,加强研 究。改革发展公文,要有专门 的机构负责。香港早在20世纪 70年代就成立了“中文公事 管理局”,该局1996年改称
一8一 万方数据
《秘书》 2002.3
“法定语文事务署”,在香港 公文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目前澳门适宜专 门成立或委托有关机构或部 门具体负责公文写作的有关 事宜,吸纳一些专家学者、社 会人士,集思广益,推进公文 的规范化进程。当然在思考筹 划有关问题时,需要深入研 究。公文改革和公文研究相辅 相成,公文改革呼唤公文研 究,公文研究促进公文改革, 这一点在内地表现得较为充 分。内地有公文写作研究会, 有一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 高校教师组成的公文写作研 究队伍,有发表公文写作研究 文章的学报、杂志等阵地,这 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内地的公 文改革,这在《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办法》的历次修改 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