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
”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 及答案
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
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
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
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
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
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
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
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
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
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举办的“2017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
最终,集民意、时情于一体的“享”“智”“初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际字、国内词、国际词。
请任选其中2个字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并构成基础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描绘中国与世界的万千气象,或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变迁,或表达对社会与国家的美好寄望……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智能时代,共享需要智慧共享经济的发展的确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使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共享经济更应该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上面贡献更大的力量,避免共享模式因利益中心化而导致的恶意商业竞争和随处可见的因共享模式噱头红利而引入的资源浪费。
随着生活智慧化与生产智能化需求驱动智能硬件市场日益繁荣,以及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影响下,智能硬件迅速向工业、医疗、交通、农业等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
这在客观上为共享经济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所以下一阶段的共享经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与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更好的结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社会运作成本,融入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去。
所以,还有很大探索空间,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思考共享的弊端解决办法。
共享经济的范畴要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要更广更深,身处某个区块链中的个人可以随时低成本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或者服务;而闲置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被更高效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这是我们的共享时代,中国梦,兴国业,我们共享;我们要一起努力,智能时代是挑战也是机遇,运用智慧,让明天更美好。
2018年最新版本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高考押题题库Word版
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 附详尽参照答案 )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l~ 3 题。
浅析书法的演进理路叶培贵书法的演进理路大概能够分为三种。
魏晋至宋朝渐次建立起来的“丈人传统”,重申,书法的精英文化品行,到现在仍深含着对民族文化中兴的热忱盼望;清朝建立的“碑学传统”文革后又扩展为“民间书风传统”,赞叹无名书迹的勃勃活力,表现出对威望次序的挑战,充满着必定个体生命价值的激烈意向;借鉴改革开放后从欧美进入的前卫艺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书法” ,其表现是放弃汉字的“限制”,以笔墨的抽象组成(以致行为、看法)为表现方式,使书法成为“世界艺术”而非不过是“民族艺术”。
这三种演进理路互相交融,形成此刻书坛纷纷复杂的场面。
传承上千年的文人书法传统由宋朝人最后建立而成,理论和实践遗产最为丰厚,社会接受基础也最好。
明末清初“布衣文人”“布衣艺术家”大批浮现,把原属精英的书法艺术拉向世俗生活。
近代以来特别是文革的损毁,使今世一部分书家人文修养和知识组成与宋元以来的丈人有了巨大的差别。
假如失掉了人文修养和知识系统的支撑,仅从技术层面上而言,“文人传统”徒有其表。
那么如何对“文人传统”进行发掘和继承,是今世书家需沉思的问题。
清朝后期至民国,何绍基、赵之谦以致“碑学”理论的主将康有为等在实践方面吸纳传统文人书风,走碑帖兼综的道路。
刘熙载、杨守敬等人提出,碑帖二者,各有其骨、各有其韵,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碑学传统” (“民间书风传统” )在精神内容的建立乃至技巧的发展上,均难走开丈人传统的扶助。
“碑学传统” (“民间书风传统” )也面对追问。
旅美学者白谦慎曾尖利提出:“经典能否能够无穷度地扩展?”假如北朝的“穷乡子女造像”(甚至古代的所有笔迹)能够无穷度地被追认为经典,那么现代人顺手书写的笔迹若干年后能否也应当享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它们相同也拥有任意、不拘、变化无方等等“形式特点”和“意味”。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On April 22.9:00-11:30.the 2018 Adaptability Test for College Entrance n in Guizhou Province will be held for Chinese language。
Important notes:1.Before answering。
candidates must fill in their name and n ticket number on the answer sheet.2.For multiple-choice ns。
after selecting the answer。
use a pencil to fill in the corresponding answer number on the answer sheet。
If you need to make changes。
erase it cleanly before selecting another answer。
For non-multiple-choice ns。
write the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Writing on the test paper is invalid.3.After the exam。
hand in the test paper and answer sheet together.Part 1: Modern Text Reading (35 points)1) Expository Text Reading (3 ns。
9 point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and answer ns 1-3.Yazhou is a remote village in Pingt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扫描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扫描版)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1.(3分)B 【解析】A项“中国传统艺术”以偏概全。
C项“如果……就……”的判断绝对化。
D项“更”的语序颠倒了。
2.(3分)C 【解析】C项说明的是“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3.(3分)C 【解析】C项不是“儒家入世”而是“道家出世”。
4.(3分)C 【解析】没有心理描写。
5.(5分)①作者将何爹用的剃刀称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这里化用了“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
(2分)②用关羽的忠义不屈来表现何爹的不趋时和对传统的偏执。
(3分)6.(6分)示例一:不可以删去。
①情节结构:将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更完整。
②人物塑造:再一次描写了何爹“张飞打鼓”的刀法,突出强调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而且更突出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主题表现:“人生最后的极乐”既有对何爹的敬重和赞赏,也表达了作者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
尾段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惋惜之情。
示例二:可以删去。
①情节结构:三明爹像睡过去了,已经交代了结局,这样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②人物塑造: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突出了,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了,无须画蛇添足。
③主题表现:用三明爹的死象征传统文化的没落,这样的结尾更发人深省,让人去思考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原因,去思考如何挽救这些传统文化。
(每点2分,任答一种观点即可)7.(3分)A 【解析】B项以偏盖全,二者只是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C 项变或然为必然,原文中说的是“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并不是必然被叫停。
D项因果推理不准确,并不是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而是因为企业投放了劣质的电动车。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美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航行。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
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
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
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
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2018-2019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附详细参考答案)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浅析书法的演进理路叶培贵书法的演进理路大约可以分为三种。
魏晋至宋代渐次构建起来的“丈人传统”,强调书法的精英文化品格,至今仍深含着对民族文化复兴的热烈企盼;清代构建的“碑学传统”,文革后又扩展为“民间书风传统”,赞美无名书迹的勃勃生机,体现出对权威秩序的挑战,充溢着肯定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意愿;借鉴改革开放后从欧美进入的前卫艺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书法”,其表现是放弃汉字的“制约”,以笔墨的抽象构成(乃至行为、观念)为表现方式,使书法成为“世界艺术”而非仅仅是“民族艺术”。
这三种演进理路相互交融,形成当今书坛纷繁复杂的局面。
传承上千年的文人书法传统由宋代人最终构建而成,理论和实践遗产最为丰厚,社会接受基础也最好。
明末清初“布衣文人”“布衣艺术家”大量涌现,把原属精英的书法艺术拉向世俗生活。
近代以来特别是文革的损毁,使当代一部分书家人文素养和知识构成与宋元以来的丈人有了巨大的差异。
如果失去了人文素养和知识体系的支撑,仅从技术层面上而言,“文人传统”虚有其表。
那么如何对“文人传统”进行挖掘和继承,是当代书家需深思的问题。
清代后期至民国,何绍基、赵之谦乃至“碑学”理论的主将康有为等在实践方面吸纳传统文人书风,走碑帖兼综的道路。
刘熙载、杨守敬等人提出,碑帖二者,各有其骨、各有其韵,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碑学传统”(“民间书风传统”)在精神内容的构建乃至技巧的发展上,均难离开丈人传统的扶持。
“碑学传统”(“民间书风传统”)也面临追问。
旅美学者白谦慎曾尖锐提出:“经典是否可以无限度地扩展?”如果北朝的“穷乡儿女造像”(甚至古代的所有字迹)可以无限度地被追认为经典,那么现代人随手书写的字迹若干年后是否也应当享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它们同样也具有随意、不拘、变化无方等等“形式特征”和“意味”。
贵阳市2018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和详解
. WORD 格式整理.. 贵阳市2017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 文2017年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的“敌人”当下,市场与媒介的“内——外”合力,正促使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发生着深刻巨变。
从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潮冲击下“纯文学”“纯文学”“纯文学”光晕的日渐消逝,光晕的日渐消逝,光晕的日渐消逝,到网络媒介下大众文化流行致使到网络媒介下大众文化流行致使到网络媒介下大众文化流行致使“俗文学”“俗文学”“俗文学”对严肃文学的巨大挑战,对严肃文学的巨大挑战,文学的启蒙、教化甚至审美功能在网络文化的裹挟下日益褪去,传统文学的生命力正在萎缩。
因市场机制的拦截与网络媒介的围堵,文学的“去经典化”“去传统化”“去历史化”成为势不可当的趋势,文学题材的“单一化”“影视化”,文学语言的“简单化”“杂交化”,文学人物的“干瘪化”“粗糙化”,也成为一种难以抗逆的趋势。
与之相反,对社会矛盾冲突的正面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对异域乡土的人性讴歌,这些有思想、有人性、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却越来越难以发掘。
“文学”与“诗”的二律背反,正鲜明呈示出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繁荣”背后所面临的深刻“危机”。
在新的文学载体、表达、传播、接受渠道中,媒介与网络正创造着一种“新”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由此思考文学所面临的由此思考文学所面临的“危机”“危机”“危机”,,不难想象,不难想象,市场与媒介的所谓市场与媒介的所谓市场与媒介的所谓“致命性”“致命性”“致命性”挑战,挑战,其实并非文学的真正其实并非文学的真正“敌“敌人”。
市场与媒介对传统写作方式、对文学存在空间与样式的挑战,已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这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