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5屈原与香草美人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泥泞的人生屈原的人格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了他的人生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产品——不朽之作,《楚辞》。
王逸为《离骚》做序云: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云、云霓以为小人。
以《离骚》为代表的香草美人系统是屈原的骄人成就。
作为诗歌的象征手法,《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表达着追求内性美,对贤臣明君的渴慕等,从香草美人的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屈原的高尚峻洁的人格魅力,也使得整部辞赋蕴藉而生动。
一、香草美人与南楚文化确切地说香草美人是从楚辞中生长出来的,《诗经》中涉及的香草美人,不过是简单的比喻或者起兴,多用本义,托喻的成分很少,《荀子·议兵》篇有:其民之亲我,观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这里以香草象征美德。
屈原发展了这种手法,以香草比美德,以臭草比恶德,并进而把二者都人格化了。
屈原以美人象征君子,以香草象征贤人,以恶禽臭物象征奸佞,这不仅在他的各个诗歌中是统一的、固定的,就是其后的几百年间这种象征还为文人所尊奉。
南楚之地,人杰地灵,树木花草也赋有灵气,据记载,楚国早先向周王室进贡之物,是祭祀用的灵草。
诗人用它们来表达一种特别的情结。
如用荃荪为喻,象征君王,缘于荃荪这种香草,它保存着楚人远古残留着的意识,留存着楚人对远古先祖的崇拜和怀念的情愫,它作为先王的象征,其实早已积淀在楚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了,而在屈原的笔下发挥到了极致。
香草美人意象,带有着浓郁的原始巫风文化的色彩。
据《九歌》看,巫觋在祭祀中表演不仅情感真挚,虔诚,还运用大量的香草来刻意修饰自己的服饰、车乘,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东皇太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以显得圣洁高尚。
这些是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之间的屈原耳熟能详的,香草是他所欣赏和赞美的,《九歌》祭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神交际之艰难以及生离死别,使得屈原从那些圣洁的巫灵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产生了共鸣。
屈原为什么有香草美人之称屈原一生多少贡献
屈原为什么有香草美人之称屈原一生多少贡献香草美人屈原一旦人们提到香草美人的时候,总是会联想起屈原。
《离骚》实在是太过有名,一曲绝唱,唱遍人间沧桑无奈,唱遍诗人心中千丝万缕的惆怅,也唱遍了他那忠君爱国的思想,唱遍了他不同流合污的主张。
屈原画像香草和美人,都是太过美好的事物,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为屈原太爱香草美人,所以常常把它们写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寄托在香草美人中间。
因此后人也会把香草美人和屈原等同。
香草美人是高贵而纯洁的,香草和杂草是不一样的,因为香草是香的;美人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因为美人是漂亮的;屈原和一般的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屈原是自认为独一无二的。
屈原拿香草美人自比,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
他天赋异禀,才能卓越,善于辞令,是个外交能手。
制定法律特别厉害,但也因为这种尤其的愤世嫉俗,导致自己结识了仇家而不自知,或许是知道的,只是不屑不在乎不放在心上罢了。
得罪君子,也万万不该得罪小人。
屈原太自傲,太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洁白的身体,怎么可以沾染上世俗的泥垢?身为香草美人,怎么可能和杂草普通人在一起?就是这样,屈原注定不为这个世界容纳。
屈原选择了以身殉国,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从此我仍是我的香草美人,至于你们,注定和我并非一路。
香草美人,正如屈原。
屈原的贡献屈原空有满身才学和抱负,最后也没能落得善终。
长久以来,人们想到屈原,第一感觉他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而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和文学上的成就。
屈原雕像屈原生不逢时,赶上了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洪流。
他是没落的楚国贵族,对楚国王室绝对是“死忠粉儿”,他提出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合抗秦的主张。
楚怀王刚刚从楚威王手中接手楚国时,政治局面涣散,兵不强马不壮,朝廷内部贵族势力横行,这边境还时不时的被其他国家骚扰一下。
楚怀王重用屈原,采用了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一下子就扭转了楚国内外的困顿局面。
枪打出头鸟,这样一来,受到排挤和打压的封建势力集团和反动势力便将矛头一致对向了屈原。
香草美人_香草美人典故
香草美人_香草美人典故香草美人典故①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
②称《离骚》之辞。
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香草美人解析xiāng cǎo měi rén解释: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典故出处: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成语解释: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成语举例:清·龚自珍《浪淘沙·舟中夜起》:“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忠贞贤良之士成语结构:联合式香草美人接龙香草美人→ 人不自安→ 安安合适→ 适材适所→ 所当无敌→ 敌变我变→ 变动不居→ 居安虑危→ 危辞耸听→ 听谗惑乱→ 乱蝶狂蜂→ 蜂虿有毒→ 毒赋剩敛→ 敛锷韬光→ 光采夺目→ 目别汇分→ 分浅缘薄→ 薄唇轻言→言必有中→ 中风狂走→ 走骨行尸→ 尸骨未寒→ 寒蝉僵鸟→ 鸟钞求饱→ 饱谙世故→ 故步不离→ 离本趣末→ 末路穷途→ 途穷日暮→ 暮楚朝秦→ 秦关百二→ 二八佳人→ 人才辈出→ 出榜安民→ 民胞物与→ 与人无争→ 争长竞短→ 短兵接战→ 战火纷飞→ 飞必冲天→ 天宝当年→ 年方弱冠→ 冠屦倒施→ 施不望报→ 报本反始→ 始料所及→ 及锋而试→ 试才录用→ 用兵如神→ 神安气定→ 定乱扶衰→ 衰草寒烟→ 烟波钓徒→ 徒陈空文→ 文炳雕龙→ 龙标夺归→ 归根到底→ 底里深情→ 情不可却→ 却病延年→ 年丰时稔→ 稔恶藏奸→ 奸臣当道→ 道傍之筑→ 筑舍道傍→ 傍观必审→ 审几度势→ 势不得已→ 已陈刍狗→ 狗傍人势→ 势不俱栖→ 栖冲业简→ 简单明了→ 了不长进→ 进谗害贤→ 贤才君子→ 子不语怪→ 怪诞不经→ 经纶济世→ 世代相传→ 传柄移藉→ 藉草枕块→ 块儿八毛→ 毛宝放龟→ 龟鹤遐寿→ 寿比南山→ 山包海容→ 容当后议→ 议不反顾→ 顾彼失此→ 此动彼应→ 应变将略→ 略不世出→ 出尘不染→ 染苍染黄→ 黄尘清水→ 水碧山青→ 青出于蓝→ 蓝田出玉→ 玉惨花愁→ 愁肠百结→ 结不解缘→ 缘波讨源→ 源深流长→ 长安少年→ 年复一年→ 年富力强→ 强嘴拗舌→ 舌敝唇焦→ 焦熬投石→ 石沉海底→ 底死谩生→ 生不逢时→ 时变是守→ 守常不变→ 变风改俗→ 俗不可医→ 医时救弊→ 弊车羸马→ 马齿加长→ 长才短驭→ 驭凤骖鹤→ 鹤背扬州→ 州官放火→ 火传穷薪→ 薪传有自→ 自拔来归→ 归华别业→ 业精于勤→ 勤兵黩武→ 武不善作→ 作壁上观→ 观变沉机→ 机变如神→ 神安气集→ 集思广议→ 议论纷错→ 错彩镂金→ 金榜挂名→ 名不常存→ 存而不论→ 论辩风生→ 生不如死→ 死败涂地→ 地崩山摧→ 摧锋陷坚→ 坚壁不战→ 战胜攻取→ 取长补短→ 短兵相接→ 接二连三→ 三百瓮齑→ 齑身粉骨→ 骨颤肉惊→ 惊才绝绝→ 绝壁悬崖→ 崖岸卓绝→ 绝不护短→ 短吃少穿→ 穿壁引光→ 光彩夺目→ 目不别视→ 视白成黑→ 黑白不分→ 分所应为→ 为而不恃→ 恃才傲物→ 物腐虫生→ 生不遇时→ 时变之应→ 应变随机→ 机不可失→ 失旦之鸡→ 鸡肠狗肚→ 肚里蛔虫→ 虫臂拒辙→ 辙环天下→ 下阪走丸→ 丸泥封关→ 关怀备至→ 至诚高节→ 节变岁移→ 移编绝简→ 简断编残→ 残暴不仁→ 仁浆义粟→ 粟陈贯朽→ 朽戈钝甲→ 甲乙丙丁→ 丁丁当当→ 当场出丑→ 丑类恶物→ 物阜民安→ 安安静静→ 静不露机→ 机不容发→ 发短心长→ 长才广度→ 度日如年→ 年高德韶→ 韶光淑气→ 气傲心高→ 高岸深谷→ 谷父蚕母→ 母慈子孝→ 孝悌力田→ 田夫野老→老八辈子→ 子承父业。
离骚中的香草
离骚中的香草《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下面是离骚中的香草,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当时的情境。
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
”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
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
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像草一般朴素,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斗争的双方。
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
屈原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
贬官人士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相关推荐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第一文库网当时的情境。
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
”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
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
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像草一般朴素,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
屈原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
贬官人士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香草美人与后世文学香草美人系统,是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但是因为融汇了屈原的身世悲剧和人格魅力而赢得了一代代文人骚客们的认同,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这一原型意象却没有在社会变迁的洪流中削弱。
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作者:曾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离骚》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在该作品中独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并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草美人”意象蕴含着屈原的爱国深情和独立高洁的人格。
屈原洁身自好,一心想追求开明民主的政治,然而事与愿违,他只好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
关键词:屈原;香草;美人;意象;人格魅力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20-01一、“香草美人”意象“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志洁”的象征。
在那个“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世界中,屈原借助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展示自我的人格理想,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细读《离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大致有这样一些植物:芰荷、江蓠、蕙茝、菌桂、白芷、荃、兰、椒、菊、芙蓉、杜衡等等。
在作品中,香草类型多达44 种,而屈原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以各种各样的香草披戴于身上。
王逸《章句》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
屈原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以外在的修饰衬托内心的纯美高尚。
不仅如此,他还饮花露,食落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兮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还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
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香草美人屈原推荐PPT资料
香草美人屈原
屈原生平简介
•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 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 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 情,跳江自尽。
•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 术造诣及其 观和自然观。
•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 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 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 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 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 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 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 极影响。
•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 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 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 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着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选,但它们又是上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资料拓展】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撰者刘义庆。
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它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
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嗒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3、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木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香草美人屈原》课件
《离骚》的创作背景
01
02
03
楚国政治黑暗
屈原在楚国政治腐败的环 境下,深感国家前途无望 ,内心苦闷。
忠臣遭贬
屈原作为楚国忠臣,因遭 陷害而被流放,进一步加 深了他的内心痛苦。
创作《离骚》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 《离骚》,以此表达自己 的苦闷和理想。
《离骚》的主题思想
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批判
屈原在流放期间仍心系国事,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 、《九歌》等。
屈原在得知楚国被秦军攻陷后,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表现了其深 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爱国情怀的影响
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 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的诗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被历 代文人墨客传颂、研究。
想追求的象征手法之一。
04
CHAPTER
屈原与楚文化
楚文化的特点
01
02
03
04
崇尚自然
楚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合
一。
浪漫主义
楚文化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 息,追求自由、奔放、无拘无
束的生活方式。
多元融合
楚文化善于吸收和融合不同地 域、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独
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深远。
独特的诗歌结构
《离骚》采用了独特的诗歌结构, 如“三闾大夫”、“美人迟暮”等 ,使得诗歌层次丰富、意义深远。
华美的语言
《离骚》的语言华美、精炼,运用 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 等,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03
CHAPTER
香草美人与屈原
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
香草美人意象起源于《诗经》 时代,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 征手法。
屈原,我崇敬的香草美人
【导读】屈原,你有是痛苦的,幸福但又痛苦者的,你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 曾默默凝视着你,我敬爱的屈原!曾静静思索过你,我敬爱的屈原!薄暮冥冥,清凉的晚风送来一抹抹焚香,昏黄的灯光将那神奇瑰丽的文字点亮,你,撷住了我想象的翅膀,光怪陆离的琉璃,美丽却忧伤,幸福却绝望&&屈原,我风度翩翩的诗人,你身材修长,眉清目秀,神采飘逸,你是美丽的,山水灵秀的巫峡附近是你的诞生地,环境的熏陶使你从小便养成了性高洁,好奇服,爱花草的品格。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套多么独特的芙蓉丽裳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多么鲜艳!多么圣洁!多么高雅!然而,世俗的眼睛是多么的毒辣,变态狂,战国版哪吒,两性人&&的评论似洪水猛兽般翻涌向你,面对众人的不解,你的心里该是怎样的五味杂陈啊!但是,你却发出了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呐喊,我敬佩你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敢于坚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屈原,你是忧伤的,当道奸人的无耻谰言,当今圣上的无端见疑,忠君报国之路的无情被堵铸就了你的忧愁幽思。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终令你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活。
可恨啊!你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就这样如泡沫般破灭了,我原本以为你会因此沉沦下去,不料你却开始了文学创作,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你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而作《离骚》,一首千古不朽的绝篇震撼世人!屈原好样的!屈原,你从小聪颖过人,开篇过目成诵,提笔作文为诗,你有一个聪明贤淑的姐姐女须,有一个关心爱护你的父亲伯庸,你是幸福的!你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在你的努力之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男子汉大丈夫,能有如此成就,该是如何的骄傲与幸福啊!骄傲与幸福啊!屈原,你有是痛苦的,幸福但又痛苦者的,你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你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集团的局限,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你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潭成就的典故:香草美人《离骚》作于屈原潭考
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观念⾥,就把君和夫、⾂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意思是想到草⽊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也会⽇益衰⽼。
迟暮:是指年⽼。
光阴如梭,美⼈的青春就像⽇益飘零的草⽊。
屈原感叹岁⽉⽆情,来⽇⽆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做出⼀番事业。
⾹草美⼈意象的运⽤,使《离骚》不仅内涵丰富,⽽且也极富浪漫⾊彩。
"⾹草美⼈"意象是屈原的艺术创新,这种创新实际上与楚国地理环境、楚国巫⽂化,以及庄⼦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草美⼈,⼆称《离骚》之辞。
清龚⾃珍《浪淘沙·⾈中夜起》词:“⾹草美⼈吟未了,防有蛟听。
”这是以⾹草美⼈代称《离骚》。
清蒋⼠铨《念奴娇⼆⼗六⾸其⼗⼋》云:“⼩雅离骚,何所谓、⾹草美⼈⽽已。
”屈原《离骚》完稿在河泊潭渊北的⽟笥⼭上(屈潭之左)。
屈原沉江地与⾹草有着极⼤的关联。
《拾遗记》《洞庭⼭》云:“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实以全桂膏,⽤养⼼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
楚⼈思慕,谓之⽔仙。
其神游于天河,精灵时降湘浦。
楚⼈为之⽴祠,汉末犹在。
”洞庭⼭,即今天屈原管理区的磊⽯⼭。
楚⽴屈原庙,就是磊⽯庙。
这是有⽂字可考的历代⽂献中所出现的中国第⼀座封号的屈原庙。
《册府元龟》:“天福⼆年……五⽉,湖南马希范奏,青草等四庙,各乞进封,敕青草庙安流侯,宜进封⼴利公,洞庭庙利涉侯进封灵济公,磊⽯庙昭灵侯进封威显公,黄陵⼆妃庙旧封懿节庙,改封昭烈庙。
”昭灵侯、威显公就是屈原的封号。
沈亚之《屈原外传》云:“屈原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切云之冠,性洁。
⼀⽇三濯缨。
””尝游沅湘,俗好祀,必作乐歌以乐神。
词甚俚,原因栖⽟笥⼭,作九歌,讬以讽谏。
⾄⼭⿁篇成,四⼭忽啾啾若啼啸。
声闻⼗⾥外,草⽊萎死。
⼜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川神灵,琦玮佹僪,与古观怪物⾏事。
因书其壁,呵⽽问之。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它揭示了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对对比手法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对立面的描述和对比,来展现诗人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境界。
在屈原的作品中,这种对比手法得到了深入运用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香草美人对比兴在屈原的早期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
在《离骚》中,“服食姜芥,不足以效烈”正是运用了香草美人对比兴,通过姜芥的刺激和辣味来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烈火般的情感。
这样的对比手法让诗歌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随着诗人审美情感的不断深化和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加深,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也呈现出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在《天问》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将天上的鸢和地下的鱼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忧国忧民的担忧之情,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和纷繁多变。
另外,在《九歌》中,“暴风檐雨,白露霜雪”也是屈原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又一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来表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百态,既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也将人生的悲欢聚散融入到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壮美的意境。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得到了持续和深刻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审美情感和思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使屈原的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手法,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对比手法的审美追求和把握,也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深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深情款款,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能够借鉴屈原的对比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具有审美魅力和思想内涵。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通过深入研究屈原的作品,深入理解了他对香草美人对比兴的运用和发展。
试论屈原与“香草美人”
试论屈原与“香草美人”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汉语言1401姓名:王雨晴学号: 20142176摘要: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开创了浪漫诗歌传统,并由此揭开了中国诗史的有主名时代的序幕。
他的忠君爱国思想激励了几千年来的中华儿女热爱国家与民族。
其中他的长篇自传性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并开创了“芳草美人”的比兴象征传统。
正文:如果要用一句话表现屈原,我认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为合适。
屈原这一生时时刻刻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奔走,即使辅佐的两代君主均被小人混淆视听“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屈原他拥有着强烈的自信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在时代的乱流中,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美政”的理想。
“芳草美人”既是屈原对美好政治的追求,对思想情操的坚守,更是自喻,屈原便是芝兰玉树般的人物。
他贯穿全部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卓异的人格精神,以及为“美政”殉身的人生观念与人生道路,并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士子的楷模。
在乱世中,屈原坚持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君子,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是非常恰当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除了这些“内美”,屈原更注重后天的志趣培养,博彩众善,在自修自励中培养自己坚定顽强的品质。
其中,从屈原爱香草如痴中便可见一斑。
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又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再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他不仅把香草佩戴在身上,作更是作为食物进食,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放途中的艰辛。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及比兴手法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及比兴手法《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楚辞中典璎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
他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经》的比兴大都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的客体,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
寄托,构成一种象征体。
《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离骚》则构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比兴系列。
浅谈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
浅谈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意象摘要:屈原的爱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国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屈原诗歌中的爱国情环集中体现在诗歌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上,充分发掘这些意象的对于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实现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有极大的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屈原意象香草美人爱国情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香草美人是一个自带流量与浪漫标签的文学名词,而屈平则是香草美人意象的首创者。
香草美人意象在《楚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抒情风雅的《离骚》,还是庄重典雅的《九歌》,抑或是深婉韵致的《九章》,都充盈着香草美人的意象。
可以说,整部《楚辞》都被香草美人的意象的浸染。
被香草美人意象勾勒、点染、描绘的《楚辞》,呈现出唯美动人的意境,也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浪漫画卷。
若按照香草美人的出镜率计算的话,香草美人的意象在《离骚》中出现的频率毋庸置疑是最高的。
其实,“香草”与“美人”在《离骚》中也是两个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的意象。
一、《离骚》中的“香草”意象《离骚》开篇是屈平对自己生平的自述,讲述自己的出身和天赋,以及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修养。
在《离骚》中,屈平对香草有一种天然的爱好。
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大意是说,屈平把江离和辟芷这两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插在衣服上,把秋兰结成配饰挂在服饰上。
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带有芬芳气息的草木,而整篇《离骚》中这样的香草频繁出现,种类繁多,远不止这四种。
除此之外,还有木兰、宿莽、申椒、菌桂、蕙、茝、兰、留夷、揭车、杜衡、秋菊、木根等多种带有芳香气味的草木也被写进《离骚》中。
西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评论《离骚》:“《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王逸认为《离骚》中采用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并用香草意象来比喻忠贞。
正如王逸所说,《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有着“引类譬喻”的目的,是用来和忠贞相匹配的。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屈原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其中的《离骚》一词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兴手法,其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知识文章格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起源1.1 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含义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人与香草的对比,来展现出美人的妩媚和芬芳。
这一兴手法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其诗歌中的一大特色。
1.2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对美人和香草的对比,巧妙地描绘了美人的姿态和风采,展现了其妩媚的气质。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1 对比手法的深入挖掘随着屈原对对比手法的不断探索和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屈原通过对比美人与香草的细致描绘,将美人的魅力和香草的芬芳融为一体,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2.2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后来的作品中,屈原逐渐将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融入到其诗歌创作中,使其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种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屈原的诗歌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更加出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我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屈原在其作品中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他对美人和自然景物的独特理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不仅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更是屈原对美和生命的赞美和热爱。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全面评估,我们不仅对这一兴手法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屈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屈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感悟。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将充分展现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深入研究和个人理解,以期为您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大学语文5屈原与香草美人
•
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 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 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 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 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 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 之。”
•
•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 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楚,楚太子入质於秦,请以秦 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 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於此者。” • 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 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 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 而得黔中,美利也。後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 与秦亲。
• 前313年,秦国攻齐,忧 虑齐、楚两国合纵联盟, 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 王。 • 楚怀王闻张仪来,虚 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 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 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 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 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 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 也,计无便此者。”楚王 大说而许之。 •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 • ——《史记 张仪列传》
• 二十一岁: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十年。 • 升任楚怀王 。 • 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 • 《史记· 屈原列传》载:“…… 为怀王左 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
• 二十四岁:公元前316年,楚怀王十三年。
• 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湘君降落北洲上,极目远眺我惆怅。树木轻摇秋风凉,洞庭起波叶落降。 脚踩白薠纵目望,佳人相约今晚上。鸟儿为何聚水边?鱼网为何挂树上? 芷草绿绿兰花香,思念夫人不敢讲。神思恍惚望远方,唯见江水缓缓淌。 麋鹿为何院内食?蛟龙何故水中荡?清晨打马江畔上,傍晚渡河水西旁。 听闻夫人召唤我,驾车与她同来往。房屋建在水中央,荷叶盖在屋顶上。 荪草紫贝来装饰,遍洒香椒满庭芳。桂木作梁木兰檩,辛夷门楣白芷房。 编织薜荔成帷幕,劈开蕙草做幔帐。白玉压在凉席上,陈设石兰处处香。 荷屋顶上盖芷草,丝丝杜衡绕四方。花花草草满庭院,芳香扑鼻好门廊。 众神迎接湘夫人,簇簇拥拥云一样。我把衣袖抛江中,我把单衣掷水旁。 我在小洲采杜若,赠给远方好姑娘。美好时光实在短,抓紧休闲逛一逛。
• 六十二岁,公元前 278年,楚顷襄王二十 一年。 • 秦将白起破楚郢都,烧夷陵(今宜昌), 东进至竟陵(今潜江西北),南进至洞庭 湖一带。楚东迁都陈(今河南淮阳)。 • 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而死。
• 司马迁: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 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 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王逸: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 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 班固: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 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 《九歌· 湘君》《九歌· 湘夫人》约作于本年。
• 二十六岁:公元前314年,楚怀王十五年。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 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 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二十一岁: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十年。 • 升任楚怀王 。 • 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 • 《史记· 屈原列传》载:“…… 为怀王左 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
• 二十四岁:公元前316年,楚怀王十三年。
• 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 ——张仪列传
•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 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 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 • 怀王复起用屈原以使于齐。 •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 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 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 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
•
• 11——16岁 读书于乐平里。
• 案:《九章 橘颂》可能为屈原16岁创作。 • 本篇王逸、林铭云、蒋骥、游国恩等以为是放逐江 南之作,但绝大部分研究者都定为早年的作品。
• 十七岁: 公元前 323年,楚怀王六年。
• 前313年,秦国攻齐,忧 虑齐、楚两国合纵联盟, 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 王。 • 楚怀王闻张仪来,虚 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 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 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 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 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 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 也,计无便此者。”楚王 大说而许之。 •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 • ——《史记 张仪列传》
• 五十三岁,公元前 287年,楚顷襄王十二年。 • 苏秦与赵奉阳君李兑发动赵、楚、魏、韩、齐五国攻秦, 无功而退。秦以一部分侵地还给赵、魏。 • 屈原到汨罗江,居江南岸南阳里。
• 六十一岁,公元前 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 • 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蔺相如随从赵王,不屈于秦。归 国后,赵王以蔺相如为上卿,位于廉颇之右,廉颇不服, 相如曲意修好,终得和衷共济。 • 《九章· 悲回风》作于本年秋。
•
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 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 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 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 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 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 之。”
•
•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 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楚,楚太子入质於秦,请以秦 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 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於此者。” • 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 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 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 而得黔中,美利也。後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 与秦亲。
•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 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 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 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 神恋歌。 •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 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屈原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
• 十八岁:公元前322年,楚怀王七年。 • 魏惠王后元十三年,以 联齐之策无效,逐 为相。张仪劝魏事秦,惠王不听。秦攻魏。 • 屈原回故乡乐平里。
,用
• 二十岁:公元前320年,楚怀王九年。 • 秦惠文王攻 。 • 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 (武汉市武昌)为县丞。
• 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中原战场取胜后,调集重兵从东、 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25城,义渠国土大 大缩小。 •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因年纪尚小,由母亲宣 太后摄政。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 • 义渠王同宣太后淫乱,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全丧失了 对秦国的警惕。 •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 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义渠国灭亡后,逐渐 中原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子兰啊子兰
• 楚怀王之子 • 楚顷襄王之弟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 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 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 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 权于一身。
• 前296年,四十四岁,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 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 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 五十岁,公元前 290年,楚顷襄王九年。 • 魏昭王以河东地四百里给秦。韩釐王武遂 地二百里给秦。 • 〔屈原作品〕《涉江》作于本年。
•二、艺术上 •①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③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 重大影响。
• • • • • • • • • •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fán)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zēng)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lǐ)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shì)。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lǎo),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pǐ)蕙櫋(mián)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表现出忠心耿耿
•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现出洁身自好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表现出诗人不断完美自己,修炼自己
张仪啊张仪
•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 •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 ,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 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魏惠王不听。秦惠王出动军队攻克了魏 国的曲沃、平周。厚待张仪。 • 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魏襄王 也不听从。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战败。 • 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率领匈奴进攻秦国。 • 前317年,张仪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 。魏国宣 布退出南北合纵,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
• 屈原生于楚国秭归之乐 楚怀王,芈姓,熊氏。 • 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本来姓是一个相对 较稳定的称号,可后来一些大的分支也成了姓之后,氏 的作用就出来了。
• “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原贾生列传
•
芈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 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 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於是遂闭关绝约於齐, 使一将军随张仪。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 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 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 • 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 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 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 发兵而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