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
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
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
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
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
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
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
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
——戈森法则二、是赚了还是亏了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面临着众多可供选择的道路:出国、去企业、去研究机构、去政府机关等等,而有的学友只有去路一条。
结果,只有一条去路的同学反而没有多条去路的同学那样费时和烦恼。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
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真TMD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那位能研究清楚这件事,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去买洗衣机,在我们家楼下的美廉美,看到一款海尔的滚筒2480,但是在苏宁和国美是2780,美廉美的销量一定比苏宁国美小很多,为什么会便宜呢。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xx国庆假期间游走于xx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xx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必真的便宜。
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用俗话来说“比较靠谱”。
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
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xx,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xx,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
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xx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xx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无论是购物消费、就业就业还是投资
理财,经济因素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首先,购物消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
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在过去,消费者可能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和品质,而现在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品牌效应。
这种消费升级的现象也在带动着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就业就业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也在不
断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式微,而一些新兴行业则会因为市场的需求而蓬勃发展。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市场的需求,以适应经济的变化。
最后,投资理财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投资理财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人们可以选择股票、基金、房地产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来实现财富的增值。
然而,投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人们需要谨慎选择投资标的和风险控制策略,以保障自己的财务安全。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无处不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需
要不断学习和适应经济的变化,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挑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经济的大潮中保持稳健的生活态度。
寻找身边有趣的价格现象试用经济学知识分析

寻找身边有趣的价格现象试用经济学知识分析
1、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上升了,体现了供给需求理论。
2、不愿意去离家远的地方买东西,体现了成本理论。
3、有10万元可以买车或者买房(打个比方)比如你喜欢车你可能买了车又有10万你可能买了第二个车(你特喜欢车)又有10万你可能就不会再买车而选择买房了为什么分明喜欢车大于房啊为什么
买房不买车了,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4、没有物业管的楼道里灯泡坏了没人换,体现了公共品搭便车理论。
5、火车站周围饭店等服务比其他地方质量差体现了信息不对称,下一次性无动机提供优质服务。
6、飞机票的打折,随着不同时间价格不同是因为大家不同时间订票时需求弹性不同体现了价格歧视原理。
7、占座体现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8、打折商品、超市店庆等总是有很多消费者来消费;一个是跟风现象,一个是爱占小便宜心理。
9、房价越往上涨购买人数越多;这是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导致的。
10、国债总是很快就销售一空;因为国债风险小。
11、学校周围的商铺、小贩很多;学校附近对物品的需求大。
12、两三千的手机用户多,五六千的手机用户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当涉及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时,有许多有趣且广泛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礼物交换的心理学:在节日季节或特殊场合,人们倾向于购买礼物,并可能超出他们正常的消费水平。
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到心理学的因素,如社会认同、归属感以及亲密关系的维护。
二、罕见商品效应:一些商品因为其稀缺性而显得更有价值。
这种现象在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和珠宝市场等领域特别突出,人们愿意为了得到稀有的物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
三、消费者心理学和价格策略:许多商家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制定价格策略,如定价以99结尾,或者通过促销和打折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顾客忠诚度计划:很多公司通过顾客忠诚度计划来鼓励重复消费,例如积分卡、会员优惠等。
这些计划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还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中,交通拥堵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它导致了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增加以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了研究人员对于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关注。
六、虚拟经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虚拟商品、虚拟货币以及虚拟社区内的经济活动都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些经济学现象展示了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
影响。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经济体系的运作。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你身边的经济学一一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XX国庆假期间游走于XX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XX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必真的便宜。
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一一用俗话来说比较靠谱”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
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肖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xx,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xx,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
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XX 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xx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关注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身边的各种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经济情况。
本文将通过引入一些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一些常见的身边现象。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以手机市场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需求增加,手机制造商会增加生产,并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手机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竞争将变得激烈,价格可能下降。
相反,如果需求超过供给,价格可能上涨。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商品本身,而是由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决定。
了解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购买手机或其他产品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消费者选择与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多种选择时,会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进行决策。
效用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或享受程度。
理性的消费者将考虑价格、品质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并选择使自己获得最大满足的商品或服务。
举个例子,假设今天你想买一杯咖啡。
咖啡的价格、品质和口味将影响你的选择。
如果有两家咖啡店,一家价格较低但品质一般,另一家价格较高但品质很好,你可能会考虑自己的预算和对品质的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通过了解消费者选择和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我们可以在购物时更加明智地作出决策,避免浪费和满足自己对产品的要求。
机会成本和决策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活动。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做出某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以出行方式的选择为例。
当你面临去国外旅行的机会时,你可以选择乘坐飞机,但这个选择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可能的出行方式,如开车、坐火车或骑自行车。
身边的经济现象

身边的经济现象一谈到经济学、经济效应之类的大家大都会感觉到乏味枯燥。
我认为经济学家阐述的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用亲身经历去体会当中的经济原理是一件丰富有趣的事情。
社会生活犹如大海一样,人要在这个海洋里尽情的畅游,就需要懂点经济学。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好我们手中的财富,更可以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甚=甚至洞察今后的社会开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
目前,在城市里比拟常见的现象就是等车,几乎每个公交车站台上都是满满的人。
等车时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这点人人都明白,但事实是,只要你还没有富裕到足可以天天“打的〞的地步,你就难免每天要耐着性子等公共汽车。
那么,如何来看待人们的等车行为,它是不是与我们常说的“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相矛盾呢?初看起来,人们的等车行为是不符合经济学所说的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也即违背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原那么。
所谓资源的最优配置,无非讲的是充分地用资源的比拟优势而已。
等车就是一种既能消耗时间又能节约金钱的行为。
换句话说,穷人用等车这一方式也能赚钱〔公共汽车的相对价格更廉价〕。
如果穷人选择“打的〞的话,节约下来的时间不能创造任何价值,这对他毫无意义〔其实这种情况也适合于那些有钱但更有时间的人〕。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穷人有时也很“慷慨〞,但这多半是有什么重要事要办,这一刻,也仅仅在这一刻,他的稀缺资源变为时间,而不是金钱了。
此外,据我了解大学生消费支出在消费中占的比重还是比拟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务消费等)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活动的总合。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也就是说大学校园里20左右岁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
身边的经济学ppt案例

身边的经济学ppt案例经济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消费、投资、就业等方方面面。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身边的经济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供求关系的案例。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打折促销的情况。
商家打折促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销量,而消费者则会在打折时购买更多的商品。
这就是供求关系的体现,商家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供应,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如果打折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供不应求,造成商品短缺,这也是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案例。
假设你正在吃一块蛋糕,刚开始的时候,每一口蛋糕都能带给你很大的满足感,但随着吃的越多,你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也就是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消费时要考虑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避免过度消费带来的后果。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机会成本的案例。
假设你有一份兼职工作和一份全职工作的选择,兼职工作的时薪更高,但全职工作的稳定性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考虑放弃兼职工作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放弃了全职工作所带来的稳定性。
因此,在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权衡利弊,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谢谢!。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8
从故事的背后我们看 到的是市场的垄断, 商人的丑陋本性。经 济学中,垄断的结果 通常是产量从而消费 量明显低于社会最优 水平,而垄断价格却 社会最优水平。从这 个故事上看到的是商 人们宁可闲置生产能 力也不愿增产降价。 相信大家看到这则故 事有很多的想法吧!
9
大家是否深思过,
毒奶粉问题的缘由是什么? 为什么儿童奶粉中会有三聚氰 胺这样的化学物质? 为什么要用三聚氰胺呢?
为什么?
18
影响需求的因素
• 商品本身价格 • 商品质量 • 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和互补品
• 消费者收入 ——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
• 消费者偏好 • 预期 • 市场规模
19
20
替代品:一种价格上升引起 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 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 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 两种物品。
21
牛奶出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其他 替代品。
22
“牛奶门”事件后,“羊 奶粉”作为替代品、互补 品,以它的营养和安全, 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 受到了热宠。羊奶粉行业 也随之成为了大众关注的 热点。
23
24
6
老Tom继续道“可是我们这个月已经生产了2000吨, 要是卖2000美元一吨,多余的1000吨难道倒掉不成。” “是啊,倒掉很可惜!可是倒掉它们,我们还可以赚 140万美元,不倒掉我们就只能赚40万美元;毕竟赚 钱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你只能倒掉,不然没有人会 相信你真的会卖2000美元一吨。” Tom觉得儿子是对的,忍痛倒掉1000吨牛奶。 这一决定对Tom冲击力太大,脑子有点转不过弯了。 说道“那以后怎么办?难道要每月生产2000吨,倒掉 1000吨?” Jim笑着说“怎么会这样,倒掉的只是这个月,以后 我们就不生产这么多了,我们接下来宰杀掉1000头奶 牛,辞退一部工人,包多余的牧场租出去,这样每月 生产的成本可以降到30万,销售收入200万,每月利 润就是170万美元了。”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标题,生活中的“剁手”现象。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剁手”现象,即人们在购物时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而频繁消费,导致经济压力增加,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剁手”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种促销活动和打折优惠都会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诱使他们购买更多的商品。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购物节或者特定的促销日,人们更容易陷入“剁手”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购买一大堆并非急需的物品。
造成“剁手”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的支付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消费的漩涡中。
另外,一些商家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销售。
然而,“剁手”现象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频繁的消费不仅会增加个人的经济压力,还可能导致财务困境,甚至影响家庭的和睦。
其次,过度的消费也会对个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人们往往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健康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面对各种促销和打折时,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理性对待消费,避免因为“剁手”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共同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总之,“剁手”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引导,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____年02月16日星期二 19:02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
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
”我完全赞同这句话。
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
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
《经济学原理》第20章指出“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
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
如今听了许教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
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与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
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
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
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
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
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
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与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
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课件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课件经济学是人类长期探索中得出的一套科学体系,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经济学的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被经济学所影响、所决定。
以下是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1. 购买力我们都知道,货币的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在同一时间、同样的价钱下,你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数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时间的物价水平不同。
经济学家把这个现象叫做“通货膨胀”,它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货币供给、需求、产出等多个方面。
而穆迪的通货膨胀指数,是评估不同国家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某一活动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放弃其他活动获得的收益。
例如,如果你选择在自己公司工作而不是自己创业,那么这个机会成本就是你失败的商业机会的潜在收益。
3. 经济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管制和干预,鼓励市场自我调节,并为市场主体提供公正竞争的环境。
经济自由化被认为是提高国家市场竞争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国家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经济自由化会引起市场的不稳定,产生社会不公的结果。
4.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个人、企业、财产等所征收的税金的政策。
税收政策不仅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和财政收入,还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
因为税收会使得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增加,导致对应的物价也相应增加,因此税收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分配和流动。
5.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价格的下降,这通常发生在经济衰退过程中。
在通货紧缩下,企业利润率下降,导致消费者信心低落,进而抑制消费者支出,则会使经济停滞,甚至陷入衰退。
6. 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指一种消费文化,它强调个人通过购买更多、新的、甚至不必要的商品和服务来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和欲望,因此而抬高了生活物价。
它和经济增长紧密联系,但也造成了浪费、损害环境等问题。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
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到做出职业选择,经济学原理都在发挥作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供求关系”。
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需求量减少时,价格就会下降。
这一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当某种新款手机上市时,由于大家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往往会比较高;而在手机淘汰市场后,价格就会相对下降。
这种供求关系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购买决策,也对我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影响。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机会成本”。
这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
比如,当我们决定去旅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旅行的花费以及因为旅行而放弃的工作收入。
这种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边际效用递减”。
这是经济学中的又一重要概念,指的是当消费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其额外效用会逐渐减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当我们吃第一块巧克力时,我们会觉得非常美味;但是当我们吃到第五块或第六块时,我们的口味感受就会逐渐减弱。
这种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提醒着我们在消费时要理性对待,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总的来说,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解和运用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和投资决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经济学现象,从中受益。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分析

⽣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 经济学不仅仅是作为⼀种重要的实⽤性的学科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经济学已经作为⼀种⼈们⽇常⽣活和合作交流的纽带,⾏为经济学在⼈们的⽇常⽣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以下是⼩编为⼤家带来的⽣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希望⼤家喜欢。
⽣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1 摘要: 经济学作为⼀种实⽤性的学科,也是⼀种分析某种现实现象的⼯具和⽅法的存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与⼈们的⽣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因此,随着我们对经济学的研究,对⽣活中⾝边某种经济现象都可以⽤经济学的知识进⾏解释,这是⼀个把经济学运⽤到⽣活中的例⼦,也是典型的把理论运⽤于实践中,可以使⼈们深⼊的理解⽣活中⾮理性的思维现象,并且将会产⽣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对⽣活中⼏种经济学⾏为及现象运⽤经济学的原理进⾏解释和分析,体现着经济学在⽇常⽣活中处处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 ⽣活中的⾏为经济学;⽺群效应;明星代⾔;应⽤分析 引⾔ 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们⽇常⽣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的存在是⼗分普遍的,也是⽆处不在的,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把所得到的经济学理论运⽤到现实的⽇常⽣活中去,就会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得⼈们的⽣活变得更加理性和多彩。
⼀、⽺群效应 1.从众现象 在我们的⽇常⽣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你经过⼀家餐饮店,门⼝有三个⼈在排队,根据⼈们的先⼊为主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就会使你产⽣这家餐饮店⼀定很棒的想法,于是你业就会在这家餐饮店排队,后来再⼀些⼈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也会产⽣相同或者相似的想法,于是⼤家都会在这家餐饮店前排上队,⼈们的这种⾏为被叫做⽺群效应。
所以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产⽣上述星巴克现象的原因是具有⼀定的⽺群效应的。
2.现象分析 ⽺群效应就是把别⼈的某些⾏为作为评判⼀种⾷物的好坏的标准,并且以此来做是否要效仿的决定,这样的过程⾏为就是⽺群效应,客观来讲就是⼀种经济个体从众和跟风的现象,⽺群效应并不遵循主流⾦融理论,它是⼀种⾏为⾦融学中的⼀种较为典型的情况。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精选文档】

经济学乃致用之学,按照汉语本意,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经验总结,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古老学问。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其实经济学的主题内容并不是货币,而是理性—-其内涵,尤其是其隐约不彰的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
更正式的说法是: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目标。
”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它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学和专业术语。
其实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作出一些选择,采取一些行动.人们要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种回报,要么是尽量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从本来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用经济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等等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会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经常打折呢。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下面我就通过两个例子来浅谈一下我对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一些看法.洗发水要与护发素捆绑在一起卖,牛奶要几袋捆绑在一起才出售……如果现在你到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走一圈会发现,捆绑销售的商品越来越多,买洗衣粉捆绑几块肥皂,买牙膏捆绑两支牙刷……。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全国连锁店屈臣氏几乎天天都有促销商品,如果你买一瓶价格为19元的卡尼尔洗面奶,只要再加10块钱就能得到一瓶价值为20元的屈臣氏润肤露;护手霜和护脚霜则是单瓶买18。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题目: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10-2学号:10014030228学生:林灿豪指导教师:杨少文完成时间:2011 年11 月16 日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一提起经济学,有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到枯燥无味呢?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也没什么必要学什么经济学。
世界上即使没有发明经济学,地球也一样会转。
但身处现代会,却必须要懂点经济学,因为现实生活中它已无处不在。
平时去买菜买衣服都是经济学的现象。
其实宏观经济学也可以引人入胜,一些精彩的寓言和生动的故事同样蕴含着经济学的哲理。
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用生动的事实来感受到身边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的著述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用亲身经历去体会当中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是丰富有趣的事情。
在一个属于智者和经济学家的年代,我们不了解宏观经济的游戏规则欠就无法成为自己财富的真正主人。
一、优秀男人找不到漂亮老婆1、投资分析(1)优秀的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潜力股,资产是逐渐递增的;漂亮的女人发现不了这个。
(2)漂亮的女人拥有漂亮的资本,但是会加速折旧,不断贬值,所以会在年轻的时候充分利用她们的资本(漂亮)投资,故出现傍大款等现象,以期能在短期内获得大的回报。
她们只会做短线投资,不会搞长线投资,因为她们投资不起!(比起那些不漂亮的女人,她们有漂亮这一比较优势)(3)优秀男人看中漂亮之外的品质和聪明——这些才不会像相貌那样随着岁月贬值,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不缺少漂亮女人——但不会当老婆~同样,在结婚时,一个聪明但普通的女人比一个漂亮但平庸的女人更有眼光发现这些“潜力股”,并且她们有更低的“成本”去投资2、博弈论分析(信息不对称)如果看到过美丽心灵,你就知道,男女两者之间的博弈。
当时纳什得出结论:一方要主动。
不过这是在双方信息都完全的情况下,而现实中,选择对象却一件信息是不完全的事情。
美女和优秀的男人都有自傲的资本,各自认为自己不会缺少追求者,从而等待别人的主动,由于双方的博弈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所以等到时机错失,各自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我们通常看见的美女配野兽,帅男配丑女!3、风险分析我们选择对象的标准只能根据目前的标准(概率)进行,因此很多美女选择傍大款(确定的结果)是很正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身边的经济学一一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XX
国庆假期间游走于XX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XX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
必真的便宜。
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一一用俗话来说比
较靠谱”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
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
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xx,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
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 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XX,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
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
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XX 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XX 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其次,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如果所有商品都打折,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商品购买,例如用50元购买一件大衣,而不会想再次深入消
费,购买一块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手表。
可是返券这种做法,让消费者不得不用100元购置了大衣之后,再深入消费去购买手表,因为消费者手里还有100
元的点券,如果不消费掉就会xx便宜了商家。
这样,在消费总量上,商家促使消费者多消费了50元。
而且,每次消费者使用点券的时候,几乎都不会恰好用掉所有点券,假如消费者手里有100元点券,可是却选择了一件90元的商品,那么最后商家还是赚到了10元点券的额外收入,同样的,如果消费去购买一件价值11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就要额外消费10元,而这10元是不返券的,商家就在本应该打五折的商品上,赚到了不打折的10元,何乐而不为呢?
再来看看关于彩电的大实话。
1元钱能买一部彩色电视机吗?谁都知道1元钱买不了一部彩色电视机!问这样的问题,教人好不纳闷。
不是我们要讨论这样的傻问题,是一些朋友要用
这样的傻问题来批驳我们讲的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的道理。
现代经济学阐明,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这就是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
一些坚持价格机制劳动决定论的朋友就问:如果说供大于求的商品价格就会下降,那么我国消费品市场上的彩电,早就供大于求,为什么彩电的价格不会下降到1元钱一部?他们想用归xx的办法,说明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不能成立。
虽然是这么个傻问题,看来也需要认真分析。
归XX, 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可惜上面那样提出问题的朋友,并没有弄清其人之道”,并没有听懂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命题。
具体来说,他们不xx在上述命题中,商品的价格,是最基本的经济变量。
离开价格这个最重要的参数,就谈不上什么供求关系。
事实上,消费者对商品的潜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同时,生产者对商品的潜在的供给量,将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只要价格下降到适当的位置,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变得供需平衡甚至供不应求。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所以,商品的市场供求形势究竟是供大于
求还是供不应求,首先要看商品的价格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还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目前,彩色电视机的市况之所以呈供大于求的态势,正是因为彩电的价格高于它的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如果彩电的价格不是一直那么高,
就不会出现供大于求卖不动的局面。
商品供大于求,市场力量就要求商品价格
下降。
供大于求越厉害,要求降价的幅度也越大。
要解决严重的供大于求,就必须大幅度降低价格。
但是厂商方面不肯这样做,或者说没有条件这样做,所以市场形势就僵持在一方面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另一方面商品供大于求,形成卖不出去的局面。
读者甚至可以只站在消费者或XX的立场设想,如果彩电的价格100元100 元地降下来,想买彩电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下降500元还未能销售一空的
话,下降1000元怎么样,下降2000元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不用下降到只售1000元,彩电就早已经供不应求。
我们的市场,哪里会允许彩电供大于求的形势,一直伴随着彩电的价格从几千元下降到只有1元的全过程!
可见,目前市场上彩电的供大于求,和1元钱买不到一部彩电,并没有什
么矛盾。
问题的提出,只说明发问者未能动态地把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命题。
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一个描述动态过程的命题。
关于1元钱买到买不到彩电的质疑,并不是作者的想象。
在最近出版的几本《价格学原理》或《社会主义价格学原理》之类的书上,都曾这样提出诘问。
看来,这是一些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者以为足以动摇价格机制供求决定论的一个提问。
这样XX写出来很好,相互探讨有助于理论之澄清。
这样XX写出来,比之一些朋友老是批评别人的理论是什么庸俗经济学理论却从来不讲清楚庸俗在哪里,要XX得多。
顺便说说,在为什么1元钱买不到一部彩色电视机”的前后,多半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铅笔总不会卖到1万元一支,可见还是劳动价值在决定商品的价格”当然,铅笔看来不会卖到1万元一支,这也完全可以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原理得到说明。
铅笔的供给弹性比较大,远在铅笔价格升到100元一支以前,铅笔就会供大于求,怎么能再升上去?所以,铅笔不会卖到1万元一支,并不能动摇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
恰恰是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铅笔卖不到1万元一支。
不过,我们倒愿意在这里讲点俏皮话:如果那是麦克阿瑟将军用以签署XX 无条件投降文件的铅笔呢?哪怕它原来只值几个美分。
论劳动价值”那支铅
笔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恐怕也不比其他铅笔多,但是因为它有别的价值,主要是
收藏价值,世界上有一些人专门想收藏这样的铅笔,而这样的铅笔只有一支,供给完全没有弹性,所以它的价格就上去了,而且可以上得很高,甚至高至1
万元。
这已不完全是俏皮话了,这应该是价格机制供求决定论的又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