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高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相关读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B.龙洞山农叙《西厢》

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D.言虽工,于我何与?

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 B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B.非内含以章美

..也章美:文章华美。

C.矮人

..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

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

..定执:固定不变。

解析B项,章美:美好。

答案 B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B.苟童心常存,则道理

..不行,闻见不立

C.诗何必

..古选,文何必

..先秦

D.乃道学之口实

..,假人之渊薮也

解析B项,“道理”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是指“道学家的荒谬的说教”。

答案 B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文.假文平B.笔.之于书

C.有闻见

..从耳目而入D.决定目.之为经矣

解析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其他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C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

A.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B.言虽工,于我何与

C.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

D.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

答案 A

6.填空。(2分)

(1)夫童心者,________,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非内含以章美也,________,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答案(1)绝假纯真(2)非笃实生辉光也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心之初,曷.可失也曷:怎么。

B.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扬:发扬。

C.非笃.实生辉光也笃:忠诚。

D.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卒:最终。

解析 B 项,“扬”的意思是“张扬、显耀”的意思。

答案 B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①夫心之初,曷可失也.②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

B.⎩⎪⎨⎪⎧ ①道理闻见日以.益多②所以者何?以.

童心既障 C.⎩⎪⎨⎪⎧ ①有道理从闻见而.入②于是发而.

为言语 D.⎩⎪⎨⎪⎧

①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②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解析 A 项,①表疑问;②表陈述。B 项,①相当于“而”,表修饰;②连词,因为。C 项,①表修饰;②表顺承。D 项,都是介词,表对象。

答案 D

9.下列四项中,是作者认为“童心”丢失的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 .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B .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C .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D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解析 李贽的《童心说》主要针对宋明理学蒙蔽人心而言的,故“有道理(道学家之说教)从闻见而入”是“童心”泯灭的主要原因。C 、D 两项从属于B 项,从下文论述的重点也可以看出。 答案 B

10.下列有关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这篇被时人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论文里,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最重要的观点是:“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B .李贽认为儿童之心还未受到“道理闻见”的污染,最自然,最真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真诚和自然。

C .而所谓“童心”,在李贽看来,不仅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文学创作的首要的价值标准。

D .李贽的“童心”,其实就是指未经理学思想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他反对虚伪的世

风,主张言行出于真性情。

解析A项,不正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童心者,真心也”。

答案 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绝”“一念”以及判断句式。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障”以及反问句式。

答案(1)所谓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纯粹是真实的,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

(2)现在的学者既然因为多读书识义理蒙蔽了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写那么多的书,说那么多的话来蒙蔽学者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知己说

刘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余观穆生①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②然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

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

..

媚说,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馅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③,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④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