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车间动能管理制度

车间动能管理制度

车间动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间动能管理,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生产秩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车间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车间动能管理应当遵循合理、安全、高效、节能的原则。

第四条车间动能管理应当进行全面分析,采取预防措施,控制事故风险,保障车间安全。

第五条车间动能管理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车间安全生产。

第二章车间动能管理制度第六条车间应当建立健全动能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和责任。

制定相关程序和计划。

第七条车间应当建立动能管理档案,对车间所有设备、工具等进行统一管理、台账登记,设备定期检验和维护,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第八条车间应当建立动能管理考核制度,对各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对违章管理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九条车间应当建立动能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工作流程、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条车间应当建立动能消耗监测体系,对车间动能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分析结果,寻找能源浪费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三章车间动能管理工作第十一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做好预防控制。

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降低动能消耗,并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十二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做好能耗分析。

对动能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能耗大的环节,逐步推行能源节约技术,提高能效。

第十三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做好设备维护。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减少能耗,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做好节能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动能节约意识和技术的宣传,提高全员的动能节约意识。

第十五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时刻关注动能消耗情况,对动能浪费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整改,并对节能行为进行激励和奖励。

第十六条车间动能管理工作应当做好动能管理信息化。

建立起动能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工厂动能管理制度

工厂动能管理制度

工厂动能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工厂生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对于工厂的动能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动能是工厂运转的基础,其管理涉及到安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因此,建立健全的动能管理制度对于工厂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工厂动能管理工作,确保动能的合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促进工厂可持续发展。

二、动能管理的基本概念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于描述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动力资源(如电能、汽油等)。

动能是工厂正常运转和生产的基础。

2. 动能管理:动能管理是指对工厂动能的获取、利用和消耗进行综合规划和系统管理,以确保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合理、节约、环保的措施,保证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3. 动能管理制度:动能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工厂动能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动能获取、使用、安全管理、技术改进和环保治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三、动能获取管理1. 动能获取是指工厂利用外部资源获取动能的过程,主要包括电能、燃气、蒸汽等。

为了保障动能获取的安全和稳定,工厂需要建立和健全动能获取管理制度,确保动能的供应符合生产需求。

2. 动能获取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动能供应合同:工厂需与动能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供应的动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确保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2)动能获取计划:工厂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动能获取计划,确保供应满足生产过程需求,避免因动能短缺而导致生产中断和损失。

(3)动能获取验收:工厂在接受动能供应时,需要对其进行验收,确保供应的动能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建立动能供应的检测和监测机制,定期对供应的动能进行检测和监测,保障其质量和安全。

(4)动能供应价格:工厂需要和供应商协商动能供应价格,确保合理和公平,避免因动能供应价格波动而导致成本增加。

四、动能使用管理1. 动能使用是指工厂利用动能进行生产和运转的过程。

设备完好标准管理制度

设备完好标准管理制度

设备完好标准1设备完好概念1.1首先是设备性能的良好,机械设备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超速现象。

1.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规定标准,制动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1.3原材料燃料润滑有功能等消耗正常基本无跑冒滴漏现象。

1.4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1.5设备外观整洁、卫生。

2以下内容是对以上1.1〜1.3条的细化,包括通用附属设备及系统和单机通用设备及单机装用设备完好标准。

一、通用附属设备及附属系统1.减速机(1)运转平稳、无冲击、无异常振动和噪声。

(2)地脚螺栓紧固无松动现象。

(3)减速器油池温升不超过65 C。

(4)轴、齿轮、轴承配合牢固不松动,轴承内外圈及锁紧件配合良好,无旋转磨损和冲击松动现象。

(5)润滑油脂牌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宜,油质清洁。

(6)定期更换或过滤,有检验报告单。

(7)上下箱体结合严格,各密封处无漏油。

(8)轴承端盖密封无漏油,油标清晰、通气罩齐全。

2.电动机(1)主体完整清洁,零部件清洁,外壳油漆完好,铭牌完整,字迹清楚;轴承不漏油,风翅无裂纹。

(2)螺栓、接线盒、吊环、风翅、通风网、护罩及散热片等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3)滑环电动机短路装置操作灵活,接触严密。

(4)三相绕组直流电阻应平衡,一般偏差不得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5)电动机运行电流在允许范围以内,功率转速达到要求。

(6)运行中无异音,传动平衡,无明显振动,振动最大允许值见表:(7)电动机最大温升按厂家规定执行。

如无铭牌规定,可按表6的规定(周围环境温度为40度)执行1.联轴器(1)联轴器端面间隙不超标。

(2)柱销联轴器柱销完好无缺损。

(3)弹性柱销联轴器橡胶圈完好无缺,间隙小于3mm柱销螺母有防松垫圈,柱销端部不超出孔端面。

(4)齿式联轴器齿后磨损不超过原齿厚度的20%5.开式齿轮(1)齿厚磨损主传动齿轮齿厚磨损量最大不超过原齿厚的15%开式齿轮的齿厚磨损量不超过原齿厚的20%(2)两啮合齿的错位程度不大于尺宽的5%(3)轮缘和轮辐无裂纹,个别齿损缺不超过原齿厚的15%相邻齿缺损不得超过两个。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公司动能设备的管理,确保动能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动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风机、泵、电机等。

三、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动能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工作。

2. 生产部门负责动能设备的日常使用、操作和保养。

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动能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动能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验。

四、动能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采购(1)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

(2)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确保设备质量。

(3)设备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质量、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事项。

2. 设备安装与调试(1)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备安装。

(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 设备运行与维护(1)生产部门负责设备日常运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生产部门负责设备定期保养,确保设备清洁、润滑、紧固。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 设备检修与更新(1)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检修计划。

(2)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3)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性能,制定更新计划。

5. 设备报废(1)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性能、技术参数等因素,提出报废申请。

(2)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报废设备进行评估,确认报废。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报废设备的拆除、清理、处置等工作。

五、动能设备操作与保养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运行参数。

3.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4.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的划分1、设备的划分以分厂管理,设备管理部对重要设备建立设备技术台账。

二、设备定级标准1、设备技术状况分为完好和不完好两级。

2、设备完好标准:2.1、设备基础稳固,无裂纹、倾斜、腐蚀。

2.2、设备零部件完整无缺,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2.3、设备运转正常,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2.4、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2.5、设备性能良好,达到核定能力。

机械设备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等现象。

2.6、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明显渗漏和跑冒、滴、漏,外观清洁整齐。

2.7、凡不符合上述六条标准之一的,均属不完好设备。

三、设备技术状况检查管理制度1. 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原则。

2. 设备技术状况检查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即:检查与自检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总结经验相结合。

3. 设备管理部要每月组织一次设备检查,由设备管理部负责,检查中要严格评比、抓好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每次检查后都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

四、设备点检工作管理制度1.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系。

2.分厂设备主管负责设备的点检管理工作,按设备管理平台(EAM)系统内点检计划要求及时录入;同时负责组织对设备的精密点检、技术诊断等的检查。

3.岗位操作的日常点检工作:3.1、岗位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3.1.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或专用仪器进行检查;3.1.2清扫——设备基础卫生清理;3.1.3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3.1.4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3.1.5负责所辖A、B、C三类设备的点检3.1.6 设备有无跑、冒、滴、漏3.2在当班时间内,必须按日常计划的内容逐项进行点检,并认真做好点检记录。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与报废过程控制,保证设备高效、安全、有效地运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保养、检修、维修、报废的全过程。

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落实,建立公司设备管理总帐,对各部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组织落实。

一、负责起草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二、负责建立设备管理总账;三、负责检查监督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落实情况;四、负责组织设备大修计划制定,负责联系外请托修理,组织修理后的验收工作。

一、负责定期检查监督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二、负责编制设备检修、维修计划,跟踪设备检修维修进程;三、负责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四、负责点检卡的编制与下发;五、负责定期监督、检查、考核设备的使用、检修、维修过程。

器、运输设备、特种设备等。

A 类、B 类、C 类。

一、 A 类设备:是关键设备,即:发生异常时,会造成巨大损失或者全厂停产;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发生故障时,长时间不能投入使用的设备;二、 B 类设备:发生异常时,对生产和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或者设备修理时间较短;生产作业的主要设备;三、 C 类设备:发生异常时,对生产和产品质量有较小的影响或者对生产基本没影响;属于结构简单,可替代;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明设备的购进日期、创造厂商、规格、型号、编号、功率、所在工段或者部门等。

具体办法如下:DASYXXXXXX 设备序列号(001-999) 设备代码(010-999)公司名称缩写设备代码分配如下: 1.车床类别代码2.铣床类别代码3.加工中心代码4.磨床类别代码内圆磨床 外圆磨床 无心磨床 平面磨床 万能磨床 040 041 042 043 0445.钻床类别代码6.特种切削设备类别代码线切割机床 电火花机床摇臂钻床052立式钻床 050台式钻床 051加工中心030立式铣床 卧式铣床 万能铣床 数控铣床020 021 022 023 普通车床 六角车床 仪表车床 数控车床010 011 012 0137.硫化机类别代码8.油封倒角机类别代码9.橡胶挤出机类别代码10.下料机类别代码开炼机 挤出机 100 10111.编织类别代码编织机 针织机切断机 102绕线机 带锯机 103合股机110 111 112 11312.包装设备类别代码13.动能设备类别代码14.特种处理设备类别代码动能类设备130标识机 120 封口机 122打包机 121喷码机123普通挤出机 复合挤出机090 091倒角机080平板硫化机 注射机 2RT 硫化机 4RT 硫化机 冷流道硫化机070 072 073 074 075060 06115.计量仪器类别代码16.理化实验仪器类别代码17.镗床类别代码普通镗床 精加工镗床 170 17118.冲压类别代码19.压力类设备代码20.其他设备设备编号原则上用设备编号标牌固定在设备型号牌旁,位置按照“摆布上下”优先顺序固定。

动能管理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文(4篇)

动能管理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文(4篇)

动能管理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文一、岗位背景和职责动能管理员是负责企业内部动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动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负责动力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2. 制定和执行动力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3. 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出设备安全改进建议;4. 指导和培训其他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动力设备,加强设备安全意识培训;5. 参与动力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工作,确保设备符合安全和技术要求;6. 协调和联络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解决设备运行和维护中的问题;7. 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设备运行情况;8. 进行动力设备事故调查和分析,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加强动能管理员岗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特制定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制:1. 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企业负责人是最高安全责任人,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牢记安全红线,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企业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预防措施的落到实处。

(1)建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

(2)配备合适的人员,并提供相应培训,确保动能管理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3)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制度和措施有效实施。

(4)协助动能管理员开展动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5)对动能管理员进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倡导安全优先的企业文化。

2. 动能管理员安全责任动能管理员是直接管理动力设备安全的责任人,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规定。

(1)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2)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于生产车间生产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 设备动力部负责全公司生产性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管理。

2. 生产部负责本制度的催促执行、检查考核工作。

3. 各分公司负责按设备动力部制订的要求实施设备的巡检、交接、维护保养、大中修、事故管理。

1、设备维护设备按规定用途使用时,为保持其工作能力和完好状态所进行的各项作业,统称设备维护。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时常处于完好状态,是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它是预防突发维修的主要组成部份。

2、点检凭感官或者使用仪器针对设备上影响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境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部位进行检查,使设备的异状和劣化故障能够预先发觉,以便及时处理的检查方法。

3、三好1) 管好a.操作者应对设备负保管责任,不经领导允许,不许别人乱动。

b.操作者对设备及附件、仪器仪表、冷却、安全、防护装置,应保持完整无损。

c.设备开动后,不许擅离工作岗位,有事必须请示车间主任或者班长。

d.设备发生重大故障后,要即将停车,保持现场,不隐瞒事故情节及时报告维修员处理。

2) 用好a.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超压超负荷使用设备,特殊情况必须经分公司经理及设备动力部允许,方可连续使用。

b.操作者不许脚蹋设备表面,不许用脚踢操作把和电器开关,设备运转时上下不许放工具、工件等。

3) 修好a.操作者应使设备外观和传动部份时常保持新安装时或者大修后的良好状态。

b.操作者应时常保持设备性能良好,精密设备应达到规定标准,普通设备能满足工艺要求。

c.操作者应保持设备没有较大缺陷,仪器仪表和润滑、冷却系统灵敏可靠。

4、四会1)会使用a.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b.要熟悉设备构成部份,设备性能,传动原理和工作范围,并能合理调2)会保养a.操作者应时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做好班前、班中、班后的润滑保养工作。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模版(3篇)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模版(3篇)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作用动能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动脉。

加强对工业锅炉、动能网管、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正确地操作使用,科学地管理,使动能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障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2.1动力车间直接负责对动能设备的管理,由于动能设备属特种设备,其安全要求受到国家劳动部门的监管,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各项政策规定,除了要安排好各动能设备的日常生产外还应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力度。

____公司总师办及设备动力科应高度重视对动力车间生产运行状况的监察控制,抓好基础管理和安全督导,要经常深人车间进行专业技能传授,帮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3.工业锅炉的管理3.1锅炉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设备之一。

锅炉在使用中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事故。

为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促进生产发展,保障人身安全,必须加强对工业锅炉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3.2使用锅炉的单位要重视锅炉管理工作,专人负责锅炉设备的技术管理,按照《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搞好锅炉运行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工作,确保锅炉安全、正常运行。

3.3使用锅炉单位应按照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申请锅炉登记,未领到“蒸气锅炉使用证”的锅炉,不准使用。

3.4使用锅炉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劳动部门《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司炉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才能独立上岗,否则,不准独立上岗操作,任何人员更不准强迫司炉工人违章作业。

3.5投人运行的锅炉应建立以下制度:3.5.1锅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5.2运行记录制度;3.5.3交接班制度;3.5.4水质化验制度;3.5.5维护保养检修制度;3.5.6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

车间动能管理制度

车间动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车间动能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生产、操作、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管理、节能减排、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能源管理第四条能源管理责任:1. 车间主任对本车间能源管理负总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能源管理负直接责任;3. 生产线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能源使用要求:1. 严格执行国家能源消耗标准和相关规定;2. 合理使用能源,杜绝浪费;3. 定期检查能源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六条能源消耗统计:1. 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台账,每月进行一次能源消耗统计;2. 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3. 定期向公司能源管理部门报告能源消耗情况。

第三章动能管理第七条动能管理责任:1. 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动能管理负总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动能管理负直接责任;3. 生产线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动能消耗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动能使用要求:1.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线空载运行;2.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能量转换;3.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效率。

第九条动能消耗统计:1. 建立动能消耗统计台账,每月进行一次动能消耗统计;2. 对动能消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动能浪费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3. 定期向公司动能管理部门报告动能消耗情况。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条安全管理责任:1. 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安全管理负总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3. 生产线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安全操作要求: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2.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章奖惩措施第十二条对在动能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能源浪费、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动能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动能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动能部门安全生产,保障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动能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动能部门所有员工、管理人员及临时工作人员。

第三条动能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动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岗位人员应明确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逐级负责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七条动能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第八条动能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九条动能部门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动能部门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一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减少损失。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五章奖惩第十三条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动能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动能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一、安全教育培训1. 动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

二、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动能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生产设备、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四篇)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四篇)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能设备的管理,并确保其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动能设备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能量的设备,包括潜在危险设备、压力容器、锅炉、起重设备、电梯、压力管道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动能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动能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动能设备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五条动能设备管理部门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动能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六条动能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动能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审查动能设备的设计方案、施工和接受验收;(三)组织制定动能设备的维护计划,并指导实施;(四)监督检查动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五)组织开展动能设备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六)处理动能设备事故、事故调查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七)协调单位内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动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七条动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由设备负责人负责,设备负责人的职责包括:(一)对动能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二)制定动能设备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方案,并指导实施;(三)协调动能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四)负责动能设备的安全使用培训和教育工作;(五)及时报告动能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并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第八条动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其职责包括:(一)按照设备负责人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二)制定维护和保养方案,并指导设备负责人实施;(三)对动能设备进行定期、临时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四)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情况,并协调进行维修工作。

第三章动能设备的管理第九条动能设备的设计、施工和接受验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专业机构的检测和鉴定。

第十条动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必须符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第十一条动能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制定动能设备的维护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维护和保养。

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制度。

一、管理目标1.保障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的安全运行。

2.预防和减少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事故的发生。

3.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管理内容1.设备管理:a.设备的购置、验收和安装。

b.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

c.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规范。

d.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

2.安全管理:a.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b.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

c.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d.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

3.事故管理:a.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责任认定。

b.制定事故处理程序和规范。

c.开展事故记录和报告。

4.巡检维护管理:a.制定巡检计划和维护标准。

b.组织巡检和维护工作。

c.对巡检结果和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5.质量管理:a.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b.组织质量检查和评估。

c.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三、管理要求1.全面落实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明确。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3.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风险隐患。

5.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6.加强巡检和维护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7.注重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管理措施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巡检和维护管理系统。

3.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

4.加强事故调查和分析。

5.建立安全记录和报告制度。

以上是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和要求,具体的制度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和制定。

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二)一、总则为保障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的安全运行,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管理责任1. 公司负责人负有最终责任,对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的安全负有最终监督责任。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一、概述动能设备是指产生或利用能量的机器设备,包括液压机、风机、水泵等。

在企业生产中,动能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一套完善的动能设备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制度(一) 设备管理1.动能设备的资料、使用、检测、修理、保养等各方面的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本企业的管理要求来执行。

2.动能设备的使用前必须检查一遍,检查内容包括机器本身及相关附件的损坏、缺失、松动等情况,加油量以及机器放置是否稳定等。

3.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工作不正常或造成了危险,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报设备管理人员。

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检修,直到确认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继续使用。

4.每个动能设备都应有明确的使用说明书,必须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使用。

(二) 维护保养1.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保养、检修和维修相关规定,每次设备保养应有记录。

对于不同类型设备的保养频率及方法也应匹配。

2.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作好保养保管记录。

3.设备年度点检,记录有年度维护保养计划,检样合格者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则要及时更换或补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三) 安全管理1.动能设备的设备管理人员须进行有关安全有关政策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2.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来操作设备,除由企业故意造成的设备损坏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或改造设备。

3.在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带有“危险”的设备进行作业。

4.对于设备的安全事故及时进行调查,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 环保要求1.动能设备的设计、加工过程需要符合国家环保相关规定。

2.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节约用电及其他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氮化物、甲烷的排放,对于产生污染的化学物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相关责任1.设备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来管理设备,确保设备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

动能隔离上锁挂牌管理制度

动能隔离上锁挂牌管理制度

动能隔离上锁挂牌管理制度1、目的在安装、检修、维护、清洁设备或设施时,为防止因设备意外启动、运转或能源的释放造成伤害,隔离并锁定电能、热能、势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源。

2、适用范围各岗位人员任何时候执行电气或设备等隔离、断开有关的作业,为避免设备设施、系统区域内危险能量蓄积或物料意外释放,都要进行能量隔离并执行上锁挂牌程序。

3、引用文件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本单位的《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锁具要求4.1通用要求:所有安全锁及标牌由单位提供,电气、维修、巡检等人员安全锁分别统一规格和颜色,安全锁钥匙必须是单独的。

安全锁、标牌、钥匙、数量和领用人的清单张贴在直线主管的安全管理部门内。

4.2隔离装置:防止危险能量和物料传递或释放的机械装置,如电路隔离开关、保险开关、管道阀门、盲板、机械阻塞或用于隔离能源的类似装置。

4.3安全锁是用来锁住能量隔离设施的安全器具,在防爆区域的安全锁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4.3.1个人锁:用于锁住单个隔离点或锁箱的标有个人姓名或编号的专用安全锁,每人只有一把锁且只有一把钥匙。

4.3.2集体锁:用于锁住隔离点并配有锁箱的安全锁,可以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也可以是一把钥匙配多把锁,但必须保证一把锁只能由唯一的钥匙打开。

4.4标牌:标牌的设计应与其他警示标牌有明显区别,内容包括员工姓名、电话、所在单位以及上锁理由、日期。

标牌与安全锁配套使用,一次性标牌使用后集中销毁,避免误用。

5、上锁挂牌步骤5.1准备:通知相关设备或工艺的作业人员,说明上锁挂牌的原因,确认设备可以安全关闭且不影响操作运行。

5.1.1辨识作业区域内危险能量和物料的来源及类型,选择匹配的隔离装置如开关、阀门、盲板或其它装置,确应上锁挂牌的位置,并填写上锁点清单。

5.2停机:有关装置上说明上锁挂牌的原因,如机器正在运行,操作者通过正常停车步骤停车。

5.3隔离:关掉启动装置的动力和其他动力隔离装置,将启动装置和其他动力隔离装置可靠地置于“关闭”位置上。

2024年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电力设备及动力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0 目的加强公司电力、动能管理和节约能源,规范电力、动能管理工作,保证动力、动能设施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0 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力、动能设施。

3.0电力管理3.1 公司的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设备、动力照明线路等。

其运行维护、安装和架设工作,由安全环境动力科负责,并严格按电力、劳动部门的规定进行管理。

3.2 电力的正常供给是保障生产的重要条件,为确保生产任务完成,安全环境动力科应根据电容量,按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分配用电,调整各部门的用电负荷。

3.3安全环境动力科要对公司的电力负荷和使用时间进行平衡、调度和监督。

如发现使用不合理或有危险等情况,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切断电源,然后向主管经理汇报。

3.4因生产(工作)需要增设照明灯具和用电器具的须经安全动力科审批,非生产用电的增设必须经安全动力科审核后报主管总经理批准,未经批准而私自设置的,每发现一例扣减该部门当月奖励____元,扣减肇事者当月奖励____元。

3.5 地下电缆标志是反映地下电缆布线的记录,任何人不能随意移动,违反规定者扣减当月奖励____元;因移动电缆标志而造成生产事故或人身事故的肇事者还要依法追究责任。

3.6 需要开挖路面或打桩的基建、技改、维修工程,需经安全环境动力科会审后才能施工,对于危及地下管道和线路安全运行的工程项目,安全环境动力科有权制止其施工。

3.7 一切外来单位的用电,必须向安全环境动力科申请办理用电手续,安全环境动力科根据供电负荷的情况进行审批。

外来单位应按审批要求架设电缆,并且安装电表,按时交费。

3.8 凡需临时用电、架设临时电缆的部门或外来单位,事先必须按GR/P40/W11-00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办理手续,经安全环境动力科批准后方可架设。

3.9 广大员工应节约用电,做到“人离关机、人走熄灯”。

4.0 动能管理4.1 高低压变配电、发电机组及空压站等动能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保证动能正常供给的关键。

企业动能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动能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动能管理制度范文企业动能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工作和管理。

第三条企业动能管理是指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以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标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动能管理目标及原则第四条动能管理的目标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动能管理的原则是公平、激励、激情、激势。

第六条公平原则是指在动能管理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员工,不偏袒一方,确保员工公正公平地受到激励和发展机会。

第七条激励原则是指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方式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奖励激励等。

第八条激情原则是指在动能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热情和工作激情,让员工对工作充满热爱和动力。

第九条激势原则是指在动能管理过程中要激发员工的斗志和进取心,培养员工的良好的竞争意识,推动企业发展。

第三章动能管理范围及内容第十条动能管理的范围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晋升、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

第十一条员工招聘包括对岗位需求的确定和招聘渠道的选择。

在招聘时,应根据岗位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

第十二条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职业发展培训等。

培训计划要根据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

第十三条晋升包括员工的晋升和岗位变动。

晋升标准应明确,并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岗位要求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绩效考核包括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要客观公正,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薪酬管理包括薪资结构的制定、薪资调整和福利设施的管理。

薪资结构要合理,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十六条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晋升机制、岗位轮岗等。

激励机制要灵活,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第四章动能管理的实施第十七条动能管理的实施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

动能设施管理制度

动能设施管理制度

动能设施管理制度1总则1.1动能设施包括电气设施和管道设施两部分。

电气设施是指公司11UkV及以下电力系统到用电设备形成的配电系统;管道设施是指公司各动力站房管道送出口与所有用能点构成的动能管道系统(用能单位所属设备、设施附属和专用的工艺管道系统除外),包括系统附件、附属设施与构筑物。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动能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检修、新建、大修、改造及事故处理。

1.3动能设施的管理职责及范围划分1. 3. 1能源处是公司动能设施管理业务的专业归口部门,负责新增用能及动能设施新建、大修、改造方案的审批:负责采购规范和技术协议的审核:负责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及完工验收审查。

1.3.2电气设施以变电室低压配电开关接线端子为管辖范围分界点,变压器及低压配电柜由动力分厂负责,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由动力分厂负责。

1.3.3管道设施的主干管网由动力分厂负责,各支线和专供线管道设施以用户端总入口的计量装置为管辖范围分界点,用户端未设置计量装置的以用户端总入口第一道阀门为界,用户端总入口既未设置计量装置又无阀门的以用户端总入口外墙面为界,上游端(含计量装置、阀门)由动力分厂负责,下游端由用能单位负责。

1.3.4供生活区的管迸设施以进生活区的第一道院墙外墙面为管辖范围分界点,上游端由动力分厂负责。

下游端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

1.3.4供生活区的管迸设施以进生活区的第一道院墙外瑞面为管辖范围分界点,上游端由动力分厂负贵,下游端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

1.3.5 东汽发展公司的动能设备及外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能设施按照能源对外转供管理标准执行。

z相关文件电业安全操作规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动力调度管理规定能源测量管理制度能源对外转供管理标准3动能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与检修3. 1动能设施应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档案以及检修中的各项记录,并妥善存档。

3.2电气设施应根据容量、运行方式和用电负荷性质等设置相应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设备能源管理制度通用

设备能源管理制度通用

设备能源管理制度通用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各个行业而言,合理利用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大量设备使用的领域,如工业、建筑、交通等,设备能源管理尤为重要。

设备能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此,建立一套通用的设备能源管理制度,对于各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实现设备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2. 提高设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 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 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1. 效能优先原则:通过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 综合利用原则:充分利用设备能源的热量、动能等,减少能源的浪费;3. 减少损耗原则:对设备能源的采购、输送、转化和利用过程中,减少损耗;4. 系统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设备能源管理系统,确保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制度详解(一)设备能源使用管理1. 设备能源计划管理:制定设备能源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能源使用,以确保生产和服务的需要,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设备能源采购管理:偏好选择节能的设备和能源,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能源管理要求,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通过招标、评审等方式,选择能源性能较好的设备供应商。

3. 设备能源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设备运行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能源意识和运行技能。

4. 设备能源检测与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能源检测机制,对设备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设备能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维护措施,保证设备能源的稳定运行。

(二)设备能源转化和利用管理1. 设备能源转化管理:采用高效能源转化技术,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减少能量损耗。

2. 设备能源利用管理:充分利用能源的热能、动能等,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工厂动能管理制度

工厂动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厂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工厂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办公区域及附属设施。

第三条动能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原则:遵守国家有关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能源消耗标准。

2. 效率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安全原则:确保能源设施安全运行,防止能源事故发生。

4. 节约原则:倡导节约能源,培养员工节能意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工厂动能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动能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动能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和修订工厂动能管理制度。

2. 制定年度动能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 监督检查各车间、部门的动能管理工作。

4. 组织开展动能管理培训和宣传活动。

5. 对动能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第六条各车间、部门动能管理职责:1. 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动能管理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 落实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定期开展能源消耗统计和分析,提出节能改进措施。

4. 加强能源设施维护,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5. 组织员工参加动能管理培训和宣传活动。

第三章能源消耗管理第七条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对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第八条能源消耗统计内容:1. 电能消耗:包括生产用电、办公用电、照明用电等。

2. 水资源消耗: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等。

3. 燃料消耗:包括天然气、柴油等。

4. 其他能源消耗:如蒸汽、冷却水等。

第九条能源消耗统计方法:1. 采用能源计量仪表进行实时监测。

2. 定期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3. 建立能源消耗档案,保存相关数据。

第十条能源消耗分析:1. 分析能源消耗趋势,找出能源浪费原因。

2. 对能源消耗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3.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节能改进措施。

第四章节能措施第十一条节能措施:1.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设备管理制度:03-171.目的作用动能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动脉。

加强对工业锅炉、动能网管、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正确地操作使用,科学地管理,使动能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障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2.1 动力车间直接负责对动能设备的管理,由于动能设备属特种设备,其安全要求受到国家劳动部门的监管,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各项政策规定,除了要安排好各动能设备的日常生产外还应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力度。

2.2 公司总师办及设备动力科应高度重视对动力车间生产运行状况的监察控制,抓好基础管理和安全督导,要经常深人车间进行专业技能传授,帮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3.工业锅炉的管理3.1 锅炉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设备之一。

锅炉在使用中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事故。

为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促进生产发展,保障人身安全,必须加强对工业锅炉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3.2 使用锅炉的单位要重视锅炉管理工作,专人负责锅炉设备的技术管理,按照《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搞好锅炉运行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工作,确保锅炉安全、正常运行。

3.3 使用锅炉单位应按照劳动部门颁发的《蒸气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申请锅炉登记,未领到蒸气锅炉使用证的锅炉,不准使用。

3.4 使用锅炉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劳动部门《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司炉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才能独立上岗,否则,不准独立上岗操作,任何人员更不准强迫司炉工人违章作业。

3.5 投人运行的锅炉应建立以下制度:3.5.1 锅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5.2 运行记录制度;3.5.3 交接班制度;3.5.4 水质化验制度;3.5.5 维护保养检修制度;3.5.6 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

3.6 运行中的锅炉值班室必须悬挂以下资料:3.6.1 锅炉总体纵剖面图;3.6.2 蒸气系统图;3.6.3 水系统图;3.6.4 设备清扫、加油线路图;3.6.5 锅炉运行图。

3.7 运行中锅炉必须经常进行下列分析化验:3.7.1 燃料的分析化验;3.7.2 蒸气的品质分析化验;3.7.3 软水的分析。

3.8 使用锅炉单位必须对每台锅炉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建立锅炉设备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资料:3.8.1 锅炉安装技术登记簿;3.8.2 锅炉总体安装图及主要受压部件的剖面图;3.8.3 锅炉受压部分金属材料证明;3.8.4 锅炉制造焊接质量的技术证明;3.8.5 锅炉受压部件的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气量计算资料;3.8.6 锅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书;3.8.7 锅炉安装质量的技术证明资料;3.8.8 水质标准和水处理方法;3.8.9 设备检修改造记录;3.8.10 设备事故分析报告。

3.9 使用锅炉的单位应严格按照《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以下检验工作:3.9.1 压力表每六个月必须校验一次;3.9.2 安全阀每年必须校验一次(弹簧式安全阀每周做一次手提排气试验);3.9.3 运行中锅炉每年进行一次停炉内外检验;3.9.4 结合大修每4~6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水压试验以及焊缝探伤等)。

3.10 锅炉有下列情况之一,也应进行内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3.10.1 新装、移装或停止运行一年及一年以上者,需投人运行时;3.10.2 受压元件经过重大修理或改造后;3.10.3 根据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状态有所怀疑时。

3.11 为了延长锅炉使用寿命,节约燃料,保证蒸气品质,防止水垢水渣腐蚀而引起锅炉部件损坏或发生事故,凡新安装的锅炉没有可靠的处理措施,不得投人运行。

3.12 使用锅炉单位应定期进行效率测定,一般每1~2年进行一次。

新建、大修或改造的设备,在投人运行前应进行效率测定并建立完整记录。

如实测的效率低于额定效率15%或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时,应分期逐台予以改造或更换。

运行中的锅炉因存在重大缺陷不能保证安全运行时,经技术鉴定,使用锅炉单位应提出申请停运或报废鉴定书,经主管部门和主管经理审批后,上报政府劳动部门。

4.动能管网管理4.1 动能管网管理的范围4.1.1 动能管网是企业生产的动脉,由于管道长分支多,一般大多易产生跑、冒、滴、漏的现象,使压力下降,影响正常生产,造成能源的损失。

因此,加强动力管网的维护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4.1.2 动能管网包括:自来水供排水管网、循环水供排水管网、通风管网、压缩空气管网、蒸气管网、燃油输油管网、液压站润滑油供回油管网、煤气管网、氢氧管网等。

4.2 供水管网管理4.2.1 所有供水管网不应超工作压力运行。

发现压力超规定时,要及时调整。

4.2.2 管网沿线要有明显的标志,以免压坏破损,造成供水中断。

4.2.3 管网闸门应灵活易操作,闸门井应露出地面,不被堆压或埋没,井盖完整无损。

4.2.4 地面上的管网每年冬季应做好保温,防止冻裂。

4.2.5 地面上的钢制明管应定期刷油防腐,防止锈蚀,一般每2~3年应做一次。

4.2.6 各水表应保持清洁、准确、灵敏可靠。

4.2.7 各明管、暗管、闸门、水表不应漏水。

4.2.8 管网主管单位,应定期进行巡查,一般应做到每月巡查一次(包括水表、闸门),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

4.2.9 管网闸门应定期加油,一般应做到每月加油一次。

4.3 排水管网管理4.3.1 排水管网的合理使用、定期维护、延长使用周期、杜绝堵塞、保持畅通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一般应做到每年清理一次。

4.3.2 各车间的两污排水支管应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杂物。

4.3.3 两污排水井应明显易找,井盖完整,不准堆放杂物和埋没。

4.3.4 废酸水不得任意排放,应单独自成系统,经过回收或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方允许排放。

4.4 蒸气、煤气、气(风、压气)管网的管理4.4.1 各种管道无严重腐蚀和跑、冒、滴、漏现象。

4.4.2 蒸气、煤气管道,外表敷设保温层;空气管道冬季要做好保温防冻,一般在每年11月底以前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4.4.3 各种管道应做防锈工作,一般2~3年,刷漆一次,颜色必须符合规定。

4.4.4 管道支架应稳定可靠,不应超重,不应架设电缆、电线,不应兼作其他用途。

4.4.5 蒸气、煤气、空气管道的膨胀器、脱水器、放散阀、开闭器要保持完整良好状态,同一支架上敷设多种管道时要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

4.4.6 各种管理颜色规定: a.中压蒸气管道一红色; b.低压蒸气管道一红色(黄环); c.高压蒸气管道一红色(绿环); d.压气管道一深蓝色; e.工业水管道一黑色; f.明设给水管道一绿色; g.煤气管道一橙色; h.软化水管道一绿色(白环); i.氧气管道一浅蓝色; j.润滑油管道黄色。

4.4.7 色环宽度:100mm以下管径宽50mm;100~300rnm管径宽70mm;300mm以上管径宽100mm。

4.4.8 设备科对各车间在主管WTT接的支点及主管,应定期进行检查,一般应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防止泄漏。

4.4.9 动力管WTT未经设备科批准,各车间不得私自乱接,发现未经批准私自乱接者,按违章处罚。

4.5 动力管网的密封管理4.5.1 动力管网的密封和管外保温层是消除动力产品的跑、冒、滴、漏,减少能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提高文明生产水平和搞好管网维护的重要手段。

4.5.2 设备科要绘制全厂动力管网干线的系统图,建立密封技术档案;各车间必须相应绘制本车间动力管网系统图和建立密封技术档案。

4.5.3 全厂泄漏率控制在0.6以下。

4.5.4 无泄漏区、网、车间、厂的标准: a.管理严格、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定期检查、见漏就堵。

b.管理完善,建立有密封技术档案和动力管网系统图,以及泄漏原始记录,密封点统计完整、准确无误。

c.没有明显的泄漏现象,泄漏率能经常保持在0.5以下。

d.密封点在1000点以上的区域、管网、车间,凡符合上述三条者,可由厂命名为无泄漏区、网、车间,给予奖励。

4.5.5 动静密泄漏检查标准,根据介质不同,分别规定如下:密封点的计算: a.动密封点:管道上运动部位的密封有一处算一个点。

b.静密封点:凡有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密封点。

c.设备除运动部分外,凡有一接合部位,不论其大小,均算一个静密点,管WTT一对法兰,算一个密封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一个阀门算四个密封点(一个动密封点,三个静密封点),若阀体另有一个丝堵,则多标一个密封点。

泄漏点的计算:凡有一个泄漏处,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处或是设备,管道上因焊缝裂纹、沙眼等原因造成的泄漏都算一个泄漏点。

泄漏率的计算公式:4.6 动力管网管理责任的划分规定4.6.1 全厂水、风、气(蒸气、压缩空气、煤气)管网应实行分级、分区域管理,这是保证动力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

4.6.2 全厂内外所有管网不论大小长短,根据划分责任区域应建立检查维护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一般应每月检查一次,不得出现三不管的管路。

4.6.3 动能管网,全厂以设备科动力能源组归口负责管理;主干道管网由机修车间负责维护与管理;进人各车间的支管管网由各车间负责维护与管理(水道暗管及没有管道工的车间,由机修车间负责)。

4.6.4 动力管WTT的计量仪表,器具由计量控制科归口负责管理。

5.压力容器管理5.1 压力容器范围:包括蒸气、压缩空气、煤气贮气罐,氧、氨气瓶和乙炔气体,石油液化气瓶等,均属于压力容器。

5.2 压力容器是动能设备中主要设备之一,在使用中具有高温高压和储存、释放能量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为了确保其使用安全,必须加强管理,使其经常保持在良好的状况下运行。

5.3 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对每台压力容器编号、登记,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应包括: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登记卡片、修理和检验记录。

16 k-gf /crn2以上的反应容器和贮运容器还应有总图和主要受压元件图、强度计算书及运行记录。

5.4 新建压力容器必须有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各项资料,方能投人生产使用。

5.5 使用压力容器单位,不准任意修改原设计容器的工艺条件,并严禁在超温、超压的情况下运行。

5.6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和加固工作。

5.7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投人使用前应作内外部检验,检验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5.7.1 停用两年及两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

5.7.2 由外单位拆卸调人需要安装使用的。

5.8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应摆放稳妥,间隔距离应保持在1.5米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