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doc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1. 简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的管理程序。
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稳定性。
2. 目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3. 要求为了确保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够有效实施,以下是管理制度的要求:3.1 设备分类和维修计划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有更频繁的维修计划。
3.2 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并维护设备维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3.3 维修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知识水平。
及时将新的设备维修技术传达给维修人员,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和高效地进行设备维修工作。
3.4 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建立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制度,确保维修工具和备件的清晰记录、有效管理和及时更新。
维修工具和备件的合理使用和准备,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至关重要。
3.5 维修方案和流程可行性评估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和流程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维修方案和流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及时修订和更新维修方案和流程,以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
4. 实施步骤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4.1 确定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
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优先进行维修计划的制定。
4.2 制定维修计划根据设备分类,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包括维修周期、维修内容和所需工时。
4.3 建立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记录设备的维修信息和运行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障生产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预防维修范围1. 设备预防维修范围包括所有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等。
2. 设备预防维修内容包括定期保养、清洁、调试、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3. 设备预防维修不包括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更换。
三、设备预防维修责任1.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包括计划制定、实施、监督和考核。
2.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包括设备巡检、清洁、润滑、记录等。
3. 设备使用者负责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如发现设备问题应及时报修。
四、设备预防维修计划1. 设备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厂家要求,制定设备的预防维修计划。
2. 设备预防维修计划应包括设备的定期保养周期、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3. 设备预防维修计划应由设备部门负责制定,经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审核后执行。
五、设备预防维修措施1. 设备预防维修包括定期保养、清洁、润滑等措施,具体内容根据设备的类型和要求确定。
2. 定期保养:设备的定期保养包括检查设备的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异常声音、是否有异味等。
3. 清洁:设备的清洁包括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杂物、油污等。
4. 润滑:设备的润滑包括给设备各部位添加适量的润滑油,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5. 更换易损件:设备的易损件包括传动带、滤芯、密封圈等,应定期更换,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六、设备预防维修记录1. 设备预防维修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包括设备的维修内容、时间、责任人等。
2. 设备预防维修记录应由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备部门审核。
3. 设备预防维修记录应妥善保存,供查阅和追溯。
七、设备预防维修考核1. 设备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
2. 设备预防维修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情况、保养质量、问题处理等方面。
3. 设备预防维修考核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对考核合格者进行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责任追究。
设备预防性维护方案
1.目的为增强设备计划内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项规定。
2.范围适用于公用设施、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的计划性维护。
主要是按规定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维护作业。
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组织和实施产品工艺验证,确定工艺改进方案并加以落实。
3.2 生产部:负责设备运行状态的观察跟踪和维护协助工作。
3.3 质量部:负责维护后设备返回生产的检验和放行。
4.内容4.1设备预防维护工作的日常任务如下:①.设备调整:对设备机械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传动皮带张力调整和机械传动配合调整等。
②.设备保养:按规定添加和更换润滑油、设备清洁和易损件更换等。
③.运行维修:指不影响或对设备影响很小的运行时的维修。
④.定期检修:有计划的设备定期检修,包括设备小修、中修和大修。
4.2 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工作重点在于定期润滑、清洁到位和防止泄漏。
润滑需要按“五定”要求执行(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和定人),按设备清洁操作规程执行到位,定期检查粉碎筛网、陶瓷膜、离心滤袋等部件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4.3 工程部依据设备台账和设备特性,制定年度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确定相应设备备件备品需求。
按时组织实施设备维护,并做好设备维护记录。
及时通知生产部和质量部进行设备清洁和检验放行。
4.3 设备维护主要由工程维修人员负责,凡是需要拆卸后才能加油或换油的部位,由机修人员定时清洗换油,按要求分别采用相应的润滑油(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部位应为食品级),油脂不得浸入非润滑部位。
工程部应确定设备润滑点位表/图。
4.4 加强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维护人员应知晓其维护活动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实施维护活动应确保临近生产线的生产或设备没有污染的风险。
4.5生产车间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实行谁操作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状态标识,协助设备维护和设备清洁工作。
工厂预防性维护制度范本
工厂预防性维护制度范本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工厂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预防性维护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生产线上各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等。
1.3 预防性维护工作应按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进行,实行计划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维护管理。
二、组织与管理2.1 成立预防性维护领导小组,由厂长担任组长,设备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政策和措施,并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2 设备部门负责预防性维护的日常工作,包括编制维护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估等。
2.3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预防性维护内容与要求3.1 日常维护3.1.1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
3.1.2 日常维护应记录在设备维护日志中,内容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
3.2 定期检查3.2.1 设备部门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任务,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周期、内容和责任人。
3.2.2 定期检查应包括设备性能、安全防护、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
3.2.3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上报设备部门。
3.3 预防性维修3.3.1 设备部门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任务,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维修周期、内容和责任人。
3.3.2 预防性维修应包括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检修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
3.3.3 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3.4 状态监测3.4.1 设备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包括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的检测。
3.4.2 监测数据应记录在设备维护日志中,用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和预测故障。
四、培训与考核4.1 设备部门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知识的培训,提高维护技能。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安全规定
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检修过程符合安全规定
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避免设备损坏
遵循停电、验电、挂地线等操作步骤,确保作业安全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等
06
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应急处理措施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培训和教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价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全面覆盖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学员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是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在设备故障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故障诊断:通过专业设备或经验判断故障原因,为排除故障提供依据
维护记录的保存和分析
记录内容: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设备、维护结果等
保存方式:采用电子或纸质方式,确保记录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
分析方法:对维护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规律和趋势,为预防性维护提供依据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流程和规范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流程和规范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PMMS)是一种有效的维护管理方案,旨在预防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本文将探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步骤以及优点和挑战。
一、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设备故障对生产线和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不仅导致停工时间和损失产能,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停工时间,保障生产线的连续运行。
2. 延长设备寿命:合理的维修和保养措施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更换设备的成本。
3.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减少维修成本: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紧急维修和更换部件的成本,降低维修队伍和库存的需求。
5. 保障安全和环境:维修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二、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一系列步骤和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和分类:建立一份详尽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和维护周期等信息。
根据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设备的维护频率。
2. 维护计划制定:根据设备清单,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确定每个设备的具体的检查和维护项目,并规定维护周期和频率。
3. 维护人员培训:对维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维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和维护方法等。
4. 维护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每次维护的细节和结果。
通过对维护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5. 过程改进和优化:定期评估维护计划的效果和维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优化维护管理制度。
07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预防性检修维护管理程序,确保设备设施得到适宜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相关设备。
3 定义
预防性维护:为了降低设备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的维护。
4 相关职责
4.1.生技部负责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
4.2.生产车间负责按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预防性维护,车间主任与操作工配合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4.3.生产负责人负责“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
5 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 维修人员负责按照“设备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预防性维护,车间主任与操作工配合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5.1.2 维护保养的频率可根据风险分析的原则确定。
5.1.3 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设备运行检查(包括设备运行参数、转动、杂音、振动)、泄漏渗漏检查与保养、易损件更换、设备润滑(包括减速机换油及清洁)、紧固件检查与紧固、设备防腐保温检查与保养、电气部件检查与清洁等。
5.1.5 维护保养后,机电仪人员应当做好“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记录”。
医院设备预防性维护制度
医院设备防备性维护制度1. 背景为了保障医院设备的正常运转,供应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订立本《医院设备防备性维护制度》。
2. 目的确保医院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设备的防备性维护工作,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
4. 定义•防备性维护:指对医院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养和调整,以防备潜在故障的发生,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设备管理人员:指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采购、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
•设备操作人员:指医护人员中与设备操作相关的工作人员。
•维护记录:指对设备维护过程中所做的检测、保养和调整等工作的认真记录。
5. 维护责任5.1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订立设备的维护计划,保证设备依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维护。
5.2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5.3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设备的维护工作,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
6. 维护计划6.1 设备管理人员依据设备的类型、功能和使用频率,订立设备的维护计划。
维护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名称、型号和编号;•维护周期和频率;•维护内容和方法;•维护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维护记录要求。
6.2 维护计划要定期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保持全都。
6.3 维护计划应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
7. 维护工作7.1 维护工作应由设备操作人员依照维护计划进行,具体包含以下内容:•设备的定期检测、清洁和消毒;•设备的零部件更换和调整;•设备的软硬件升级和更新。
7.2 维护人员应严格依照设备操作手册和规范操作设备,确保操作正确、稳定和安全。
8. 维护记录8.1 维护工作应进行细致的记录,并及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8.2 维护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维护内容;•维护时间和维护人员;•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设备维护后的运行情况和效果。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1. 概述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用于确保设备、设施和其他物品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该管理标准旨在建立一套系统化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流程,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识别、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流程。
2. 标准与规范2.1 设备检查和测试•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性能。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检查设备的外观,包括是否有损坏、腐蚀或其他异常情况。
•检查设备的功能性能,例如运行、启动、停止和调节能力。
•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例如是否存在电击、火灾和其他安全隐患。
•测试设备的关键参数,例如温度、压力、电流等,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2.2 故障诊断和排除•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排除,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建立适当的故障诊断流程,并培训相关人员熟练掌握。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故障诊断,例如仪表、传感器、故障码读取器等。
•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更换零件、调整参数、修复电路等。
•将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记录进行归档和分析,以便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2.3 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包括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负责人等。
•根据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环境特点,合理安排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
•确保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
•记录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2.4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培训•为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知识、维护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等。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模拟维护等。
•建立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和考核机制,以评估培训效果。
设备安全与预防性维护制度
设备安全与防备性维护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设备安全,保障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命周期,适用于公司全部设备的安全管理和防备性维护。
2. 设备安全管理2.1 设备保管责任2.1.1 全部设备的保管责任由各部门的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管理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本领和责任心。
2.1.2 设备管理员必需及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和修理记录等信息,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
2.1.3 设备管理员必需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定期报告设备情况。
2.2 设备存放2.2.1 设备必需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地方,并依照设备类型、规格、特性进行分类存放。
2.2.2 存放的设备必需进行防尘、防潮、防震等保护措施,防止设备损坏。
2.2.3 存放设备时,必需确保通道畅通,方便日常操作和应急处理。
2.3 设备使用2.3.1 设备使用前,必需认真阅读并遵守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
2.3.2 使用设备的员工必需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依照要求进行操作。
2.3.3 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需及时关机、切断电源,并进行必需的清洁和维护。
2.4 设备维护和修理与保养2.4.1 设备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必需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拆卸维护和修理设备。
2.4.2 设备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必需依照设备制造商的规定进行,并记录维护和修理和保养的情况。
2.4.3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包含清洁、润滑、检查电源线、传感器等,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2.5 设备更新和报废2.5.1 设备实现使用寿命或显现严重故障无法修复时,必需及时报废并进行规范的处理。
2.5.2 设备更新必需经过合理的评估和决策,确保新设备符合工作需求和安全要求。
2.5.3 报废的设备必需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私自出售或转移设备。
3. 设备安全意识培训和应急预案3.1 安全意识培训3.1.1 公司对全部员工必需进行设备安全意识培训,包含设备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故障处理等内容。
设备预防性保养
设备预防性保养背景设备预防性保养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可以预防故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份设备预防性保养计划,以确保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故障次数。
计划内容1. 设备清单:列出所有需要进行预防性保养的设备,并包括设备的详细信息,如设备型号、生产商等。
2. 预防性保养周期:确定每个设备的预防性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来确定。
周期可以是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等。
3. 预防性保养任务:根据设备的要求,列出需要进行的具体保养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包括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等。
4. 负责人:指定对每个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的负责人,确保任务的执行和记录。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 记录与报告:建立设备预防性保养的记录与报告系统,记录每次保养活动的日期、维护内容和负责人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用于追踪设备的维护历史和评估保养效果。
实施步骤1. 设计设备预防性保养计划。
2. 培训负责人,确保其理解保养任务和工作要求。
3. 开始设备预防性保养,按计划进行定期的保养任务。
4. 记录保养活动,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或发现的问题。
5. 定期评估设备保养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管理在实施设备预防性保养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风险:- 保养任务未按时完成,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生产中断。
因此,及时通知负责人和监督保养进度至关重要。
- 保养任务执行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操作不稳定。
因此,培训负责人并确保其正确执行保养任务非常重要。
- 忽略设备异常情况,可能导致潜在问题的演变和事故发生。
因此,负责人应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结论设备预防性保养是确保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我们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生产故障的发生次数。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故障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第三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第五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保持设备清洁,防止因灰尘、污垢等引起的设备故障。
2. 润滑:定期给设备润滑点加油,保证设备运行顺畅。
3. 紧固: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紧固情况,防止因松动引起的设备故障。
4. 调整: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保证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
5. 防腐:对设备进行防腐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方法等。
三、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第七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设备保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3. 设备维修:对设备进行维修,修复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改造: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四、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包括:1.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程:明确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工作内容、方法、周期等。
2.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3. 设备故障分析处理制度: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4. 设备维修人员培训制度: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质量。
五、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与监督第九条企业应加强对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实施与监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防备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保障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订立本《防备性维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维护的防备性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设备的防备性维护管理,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仓储设备等。
三、责任与义务1.管理层负责订立设备的防备性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维护人员负责依照防备性维护计划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并做好相关记录。
3.操作人员负责依照维护人员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并及时报告设备异常情况。
4.各部门负责搭配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供应必需的支持和帮助。
四、防备性维护计划1.管理层应依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订立合理的防备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周期和内容。
2.防备性维护计划应包含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内容、维护周期、维护责任人等要素,并定期更新和调整。
3.管理层应下发防备性维护计划,并确保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收到并理解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五、维护人员的职责1.维护人员应依据防备性维护计划,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2.维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包含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并及时上报给管理层。
3.维护人员应及时反馈设备的故障情况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管理层解决设备问题。
六、操作人员的职责1.操作人员应依照防备性维护计划要求正确操作设备,注意设备运行的规范和安全。
2.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设备的异常情况,如噪音、震动、异味等,以便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3.操作人员应参加维护人员的培训,并做好设备的日常保护工作。
七、设备维护记录1.维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记录维护的日期、维护的内容、维护的结果等认真信息。
2.维护记录应真实、准确地反映设备的维护情况,不得随便窜改或删除。
3.维护记录应保管在指定的位置,并确保可供查阅和审查。
八、设备故障处理1.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并由管理层决议是否进行紧急维护和修理。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维护
1
预测性维护技术是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 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性能下降趋势,提前进行 维修和更换。
2
预测性维护技术可以减少设备意外停机时间,提 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3
预测性维护技术还可以帮助设备制造商改进产品 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定期检查包括对设备的外观、性能、运行参数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磨 损、老化等方面的检测。
定期检查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预防性维修计划
预防性维修计划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历史,制定的一种维修计划,旨在预防设备出现故障和 减少维修成本。
预防性维修计划包括维修周期、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维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 操作规程。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维护
目
CONTENCT
录
• 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 预防性维护的策略 • 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 预防性维护的案例分析 • 预防性维护的未来发展
01
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预防性维护可以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发生,避免生 产中断和效率降低。
80%
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 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
维护工具与设备
工具清单
列出所需的维护工具和设备, 确保其齐全、完好、适用。
工具管理
建立工具管理制度,明确工具 的保管、使用、维修和报废等 规定。
设备采购
根据实际需要,采购性能稳定 、质量可靠的维护设备和工具 。
设备维护与预防性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维护与防备性保养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耽搁和额外费用,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设备维护和防备性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部门、员工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 责任与义务3.1 设备支持团队设备支持团队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订立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方案;—依据维护计划和保养方案,组织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实施;—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监督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的完善和准确性;—供应设备维护保养的培训和引导。
3.2 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支持设备支持团队的工作,搭配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实施;—布置人员参加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维护和修理;—供应设备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和物资;—督促本部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和归档。
3.3 员工全部员工都有义务参加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遵守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搭配设备支持团队进行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参加设备巡检和日常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如设备故障报告、保养记录单等。
4.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流程4.1 设备维护计划订立设备支持团队每年订立设备维护计划,依据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记录和厂家要求等因素,确定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和工作内容。
4.2 设备巡检依据设备维护计划,部门负责人指定巡检员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
巡检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的结构、电气、润滑、冷却、气动、传动等方面的状态和工作情况。
巡检结果记录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中,并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设备支持团队。
4.3 设备保养设备支持团队依据设备维护计划订立设备保养方案,确定保养工作的内容和周期。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石,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事故和延误。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
三、制度内容1.设备预防性检修a.建立设备维护计划,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
b.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经设备使用部门审核和确认。
c.检修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传动装置的调整、故障排除等。
d.设备使用部门按照维护计划的要求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护记录进行审核,对未按计划维护的设备进行整改和追责。
2.设备故障维修a.设备故障由设备使用部门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进行维修。
b.设备故障维修由具备相应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和取得相应证书。
c.维修人员按照设备故障维修流程进行维修,进行故障排除、更换损坏零件、调整设备等。
d.维修人员必须填写维修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措施和维修时间等。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设备预防性检修和维修提供调整和改进方案。
3.设备备件管理a.设备备件的采购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采购前需进行备件需求计划编制,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
b.设备备件采购要具备合格供应商,确保备件的质量和适用性。
c.设备备件采购入库前,需进行备件验收和分类存放。
d.设备备件的领用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进行备件发放,并记录备件流向。
e.设备备件库存量的管理和盘点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备件库存的准确性和充足性。
四、执行与监督1.执行a.所有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须严格按照该制度进行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不得擅自调整或忽略维护任务。
预防预知性维修管理规定
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规范设备设施预防预知性维修(PPM)任务计划制定与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定义及范围(一)预防性维修(PM)为了降低或消除设备失效故障,基于固定的时间计划开展检查和修理的维修方式。
例如基于日历时间或设备运行时间/次数而开展的维护维修。
举例:定期更换机械密封;2年1次压缩机解体检修。
(二)预知性维修(PDM)通常所说的基于状态的维修方式,即通过检测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来确定什么时候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纠正维修的管理程序。
预知性维修是定期地执行检验或测试去“预知”故障在未来什么时候发生;预知性维修将触发一个基于状态上的维修任务如解体检修或更换。
(三)预防预知性维修(PPM)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综合了预防性维修(PM)和预知性维修(PDM),通盘考虑整个维修过程,直至得出与维修活动相关的内容而进行的事先维修活动(详见附件1)。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全资、控股子公司设备设施预防预知性维修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三、职责分工(一)设备部职责1、负责结合公司实际设备运行情况组织设备PPM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管理规定》并组织宣贯培训、执行和审核工作。
3、负责组织制定PPM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开展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及考核工作。
4、负责提供检查、检测、PM、潜在失效模式和维修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培训和专业审核工作。
5、负责组织审核批准相关延期申请和变更申请管理工作。
(二)生产部职责1、负责监督指导生产系统PPM执行结果(如检出设备缺陷)和建议措施(如适用性评估建议继续使用的)的工艺危害分析、变更管理以及操作方法优化等工作。
2、负责向各车间提供PPM计划涉及到工艺操作要求以及建议操作方法等相关协助信息。
(三)技术部职责1、负责监督指导生产系统PPM执行结果(如检出设备缺陷)和建议措施(如适用性评估建议继续使用的)的工艺危害分析、变更管理以及工艺技术指标优化等工作。
设备维修及预防性预见性维护指导书(含表格)
设备维修及预防、预见性维护指导书(ISO/TS16949:2016)1.0目的规范公司设备管理的各个过程、识别关键设备,为机器/设备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公司的OEE,并通过预防系统来大幅度减少维护成本。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
3.0责任3.1设备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的验收、维修、调校及常用备件、易损件和关键零件的识别;3.2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点检表、设备预防性、预见性维护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及更新;3.3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改善及OEE的计算;3.4机修主管负责关键设备的识别及年度设备预防维护计划的制定;3.5各操作员工负责设备的使用、点检、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3.6机修工负责设备故障维修、设备预防性维护及预见性维护的实施;3.7配件仓库负责备件的申购、管理及发放。
4.0定义4.1点检:按照《设备日点检记录》要求,对设备的某些指定部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的故障。
4.2预防性维修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的生产中断而策划的活动,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输出。
4.3预见性维护:根据过程数据,针对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来避免维护性问题,以防止生产中断所进行的活动5.0过程5.1设备点检、预防性维护、预见性维护及故障等活动都应充分参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参见《设备验收指导书》。
5.2设备操作者的要求5.2.1设备操作者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先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操作证上岗。
5.2.2 操作员工必须严格按设备操作指导书去操作,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对设备作不当的调整;5.2.3 生产过程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开灯报修,必要时报告班长或主管;5.2.4设备由操作者进行使用、点检(当日)、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修订修订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日期单号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4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1.目的:
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 / 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工作程序:
4.1生产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
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
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
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
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
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
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
交于生产部部长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交于供应部。
4.11当生产部领用备件后,供应部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4.12每年年底,生产部应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对非计划停车时间进行评价分析,并提交管
理评审。
5相关 / 支持性文件
5.1《过程控制程序》
5.2《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
5.3《生产操作规程》
6.质量记录
6.1《备件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