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详案)
————————————————————————————————作者:————————————————————————————————日期: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③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学浅显事理说明文的能力,能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3.情感体验: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分析说明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2.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
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师讲授:2011年11月,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交会对接,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
(出示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板书课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课前热身,掌握字词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
tuǒ zhè gū chún hǔ tái pìlín
妥善鹧鸪石莼浒苔开辟鳞虾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文章开头列出了人类将来要面临怎样的危机?
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3、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小组交流时,注意交流的质量,教师巡回督查和指导)3—5分钟后,请学生当堂交流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师生共同归纳: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
2、开发海洋资源,使大海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3、①海藻数量多②浮游生物丰富③海洋鱼虾众多④未被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讨:设计意图:结合文本,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1、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之一”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众多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中的一个。
(2)、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了极限,如此表述准确客观。
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那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
4、请你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列数字)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举例子)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
虹”“飞虹”等。
(打比方)
5、学以致用:一篇好的文章,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
这篇文章便深得其妙。
你能举例说说吗?
明确:
本文几乎每一段与上文的衔接都非常自然。
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与这样的考虑……”,“这样”代首句,就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教师引导:因此我们在学写说明文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使得习作更加顺畅,读者更易把握。
五、拓展延伸,我来说说(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放飞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量。
1、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
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2、海洋曾是生命的起源,那么现在人们应该如何更好合理的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呢?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用“海洋是人类未来的______(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栖息地)”格式向大家说明,并稍作解释。
3、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本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的原因。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振兴海业,繁荣经济”的号召。
六、课堂作业:(见资料)
板书设计: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逻辑顺序)
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海洋可能成为粮仓
海藻;浮游生物
分:海洋粮仓阐释原因
鱼虾;尚未开发
总:总结全文再次强调
七、教学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
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
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
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
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
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
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
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
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
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
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
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
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
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
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危害有:(1)容易发生癌变;(2)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3)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途径: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3、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①举例子。
如:第三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举我国一些地区人们喜欢饮用
热奶茶、喝“功夫茶”、喝大碗热粥,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的例子,突出地说明热食热饮容易发生癌变的危害。
②列数字。
如:第四段中,运用数字进行说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热食热饮容易发生癌变的危害原因。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
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