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2b870eba1aa8114531d904.png)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关键词: 卫星通信措施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干扰,特别是其开放式的系统,使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恶意干扰,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面干扰(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处理好这类干扰需要严格做好设备的入网验证测试,确保杂波功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认真研究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正确设置设备的工作点、调整或更换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匹配组合,消除超标杂波。
严格按照入网测试时标定功率电平工作,定期进行各环节测试。
设备更新时先通电经测试确认指标合格再投入使用。
(2)电磁干扰。
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工业电噪声等,这些干扰源串入用户站,通过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或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
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
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较好的地球站受到的干扰会越来越多,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
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来源点,缩小查找范围。
(3)互调干扰。
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备不足,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互调特性恶化。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87fd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7.png)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问题是卫星通信中常见的一个难题。
干扰可以是因天气、电磁辐射、人为干扰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信噪比减小、误码率增大等问题,影响到用户的正常收听和观看。
1.调整天线的方向和角度:天线的方向和角度的微小调整可以使得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提高,从而减小干扰带来的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天线指示器来辅助调整。
2.增加天线增益:增加天线的增益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强度,使得信号质量更好,同时也能增加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可以通过更换天线或者增加天线的栅增益来实现。
3.使用宽频带滤波器:宽频带滤波器可以帮助滤除掉非目标频率的干扰信号,保留目标频率的信号。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器进行使用。
4.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AGC技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自动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保持信号处于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强或过弱的信号。
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的影响。
5.增加误码纠正技术:在数字广播中,可以通过采用编码、解码和纠错等技术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减小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可以根据具体的编码规范选择合适的纠错技术进行应用。
6.提高接收机的技术参数:通过提高接收机的技术参数,如灵敏度、动态范围等,可以提高接收机对信号的敏感度和抗干扰能力,从而强化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7.加强管理和监测:加强对卫星通信系统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干扰问题。
可以建立干扰监测系统,观测和分析干扰信号,追踪干扰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解决。
通过调整天线、增加天线增益、使用滤波器、采用自动增益控制、增加误码纠正技术、提高接收机的技术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干扰对广播卫星信号接收的影响,提高接收质量和稳定性,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处理干扰问题,也是解决干扰问题的重要一环。
卫星通信在我国海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卫星通信在我国海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43967e5e53a580216fcfe8c.png)
通信世界Satellite Communication卫星通信在我国海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文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邓拥军 陈萍 谢树磊一、引言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km2管辖海域,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
海洋拥有丰富的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我国对海洋资源、安全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海洋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我国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加强对我国的围堵遏制,周边邻国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给我国海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钓鱼岛争端、东海及南海划界等争端不断涌现。
此外,海上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围绕国家海洋战略发展需求,为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开发、权益维护、安全管控、防灾减灾等能力,二、我国海上卫星通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卫星通信资费较高目前我国的卫星通信网络应用基本以本国国土或邻近海域为主,而远航船队只能依赖国外的卫星网络,费用高昂且受制于人。
以远航时通过海事卫星来保障数据业务传输为例,大流量套餐相对便宜。
如果一艘船每年出远海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那么它不论采用何种流量套餐均不划算,而这些船只在我国远航船队中所占比例不低。
2.通信设备型态各异且安装受限海上船体平台空间有限,且能够安装天线的位置更是有限,而海上卫星终端类型较多,受天线口径约束一般体积较大,且卫星通信要求不论船体姿态如根据远航出访人员反馈,目前对于卫星数模式降低通信资费:利用一艘经常出远海的船只,加装卫星船载终端(购买大流量套餐),在海上网络需求,对于附近船只采用一种合适的价格实现网络就近接入,实现流量“批发和零售”,。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cf66576f5335a8102d220ec.png)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一、日凌现象的发生及干扰日凌现象一般每年发生两次,每次连续至6天,每天最长时间可达10分钟。
北半球的一般发生在春分日前,秋分日后的两三天内。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一旦因日凌信号中断有时会造成死机,一般需要维护人员手工重启。
二、太阳黑子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如果太阳黑子的活动能量大、时间长,会使卫星电视信号立即中断,当太阳黑子活动消失,卫星电视信号的强度将逐渐恢复。
三、卫星接收机无法锁定信号1.卫星接收天线的角度有偏差,及时手动调整卫星天线各方位角度2.高频头损坏,及时更换3.高频头与馈线没有连接好,重新连接4.功分器损坏、功分器与其连接的馈线没有连接好,及时更换已坏备件四、定期进行系统检查五、要定期检查卫星接收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可靠,接地、接电是否良好。
定期检查室外单元,如:天线所有螺钉有无松动;方位、仰角有无偏离;天线接地是否良好;防雷卡子是否连接良好;馈线连接部分防水是否良好、以及防水有无老化;天线任意部分是否有生锈现象等。
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六、定期进行信号检查七、对人线信号质量要求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检查。
可通过频谱仪观察信号参考电平值,并通过接收机查看信号参数,包括电平、信噪比、余量、误码率等。
如果信号质量较差,比如参考电平低达-50dbm、或者余量只有2-3db时,应该及时对天线进行校准。
八、定期进行喷漆和润滑维护九、卫星接收天线最多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喷漆维护,包括天线面、天线立柱、天线基座等,以防锈蚀损坏。
并定期对天线调节部位加油,以防锈蚀卡死十、每次雨雪天气过后,要及时清除天线面及馈源上的积雪十一、每半年应对所有的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数字接收机及所有的卫星相关部件再进行一次巡检。
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1bca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8.png)
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已成为各行各业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的运用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
在卫星通信网络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必不可少。
一、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1. 难以防范的物理攻击与互联网相比,卫星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更为复杂。
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等各类设施分布广泛,被攻击的面非常大。
同时,由于这些设施都是由大量的硬件设备组成,并且许多地方都孤立,因此保护其免受物理攻击是很困难的。
2. 网络监听和数据窃取卫星通信网络中有许多数据非常重要且敏感,比如交通、财务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的确存在众多恶意攻击者会利用这些数据泄露网络信息,从而实施入侵和破坏。
3. 攻击者入侵并利用漏洞攻击卫星通信网络也无法避免遭到黑客的攻击,特别是那些具有攻击技能的攻击者。
物理攻击或网络监听可能会泄露关键信息,而漏洞攻击可能会对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二、卫星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1. 加强数据传输的加密卫星通信网络传输的数据较大,容易被黑客攻击获取信息,因此卫星通信网络安全方案必须采用加密技术确保安全性。
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数据被篡改、窃取和网络监听等问题。
2. 对卫星通信网络进行物理安全加固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仅关乎软件安全,硬件设备安全同样重要。
只有保证卫星通信网络的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才能保证网络整体的安全性。
可以对卫星、终端设备等设备进行物理安全加固,避免因物理攻击造成的永久性损害。
3. 建立防御攻击的安全策略对卫星通信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保护,建立适应的网路安全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网络保护可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查和其他防御机制来保护卫星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三、卫星网络安全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1. 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通信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随着卫星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安全技术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8aa1e7a6f1aff00bfd51e5c.png)
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1.1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转站,同时连接建造在地面上的多个地面站进行传输。
因此,空间和地面构成了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太空是指人造地球通信卫星,地球是指我们著名的地球站。
在卫星信号的整个传输过程中,人造地球卫星主要作为接收和传输信号的转运站。
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实际上是依靠卫星站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信号,然后将其转发到另一个地面站,可以在相距很远的不同地方实现信号传输和通信。
1.2 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通信传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卫星通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通信信号传输的研究,提高日常通信的质量,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
2 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及原因分析2.1 自然现象干扰卫星通信的自然干扰主要包括以下形式:雨(雪)衰、日凌、电离层闪烁和卫星蚀。
所谓雨(雪)衰,是指通信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如果遭遇了降雨降雪的天气,就会对电波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会使得电波有所衰减,从而形成雨(雪)衰。
日凌往往出现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当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站天线在面对卫星时也会对准太阳。
由于太阳形成的大量辐射噪声,会影响正常的卫星通信信号接收,这种干涉被称为日凌干涉。
电离层闪烁是指在电波穿越电离层的时候,受电离层结构不均的影响,信号的振幅、相位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从而形成电离层闪烁。
卫星蚀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因为在春季和秋季的一些时间内,卫星是处于地球和太阳所在直线的末端的,这时卫星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阳光被地球遮挡,从而不能进行太阳能电池的供电,只能依靠蓄电池或燃料来对卫星进行供电。
上述几种自然干扰往往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题库版)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406f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6.png)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题库版)1、单选传输卫星电话时通常是采用在链路中加()来克服回波的干扰。
A.DCMEB.回波抑制器C.扰码器D.均衡器正确答案:B2、名词解释频分多址联接正确答案:各地球站使用不同频率的(江南博哥)载波实现多址联接的通信方式。
3、单选星温控制分消极温度控制和积极温度控制,下面消极的温控方法是()A.卫星表现采用涂层B.利用双金属簧电应力的变化来开关隔离册C.利用垫敏元件来开关加垫或制冷器.正确答案:A4、单选国际卫星组织要求的14/11GHz频段标准地球站工作仰角不小于()°。
A.3B.5C.8D.10正确答案:D5、问答题宽带VSAT系统端站具有何种工作方式?正确答案:宽带VSAT系统端站具有S-TDMA和SCPC方式两种工作方式,平时工作于S-TDMA方式,需要传输电视会议、IP电话、大文件传输等需要较宽的带宽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时,系统自动将相关端站的工作方式转换为SCPC。
6、多选宽带VSAT车载站视频会议系统中,常用故障诊断方法为()?A.声音测试B.色条测试C.网络测试D.回环测试正确答案:A, B, C, D7、单选卫星通信TDMA方式中,系统同步信号发自()A.各地球站B.地球基准站C.卫星转发器正确答案:B8、单选CDMA卫星中继应急入网系统应用中,卫星频段资源一般由()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A.卫星公司B.系统主控站端C.系统基站端D.随机正确答案:B9、单选全国公用应急宽带VSAT网在有应急业务传输时,采用()多址方式。
A.STDMA/TDMB.TDM/SCPCC.TDM/STDMAD.FDM/STDMA正确答案:B10、单选进行调制特性测试时,一般用QPSK、FEC=3/4、S/R=8.448MB/s的调制载波,所以频谱仪设置中,RBW=30kHz,SPAN=()。
A.5MB.10MC.20MD.50M正确答案:B11、单选宽带VSAT系统应急业务传输时采用()方式。
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分析及抗扰措施
![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分析及抗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cc80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png)
2020年第08期75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分析及抗扰措施杨贯荣32369部队,北京 100042摘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应用日益凸现其独特的优势。
卫星干扰一方面会给卫星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由于卫星应用往往具有国际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卫星干扰还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影响。
文章归纳梳理了常见的卫星通信干扰类型,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分析;抗扰措施中图分类号:TN927.20 引言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卫星通信有极高的性价比,因此得到了迅速推广与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设备本身客观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各种干扰,影响系统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总结几种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1 常见的干扰类型1.1 地面干扰1.1.1 杂波干扰理想的卫星通信系统是无干扰的载波信号传输,但在实际中,由于设备本身制造原因、器件制造工艺差别,使载波信号中串入一些无用的杂波或谐波,导致杂散指标不达标,影响通信效果;也有的地球站中频设备或射频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频率、功率稳定度等技术指标发生变化,出现频率偏移、功率增大的现象[1]。
1.1.2 电磁干扰目前的电磁干扰主要由于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增多,功率增大,地面上存在雷达、载波等信号,以及陆地微波通信系统同频信号相互干扰。
另外,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检测仪器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高,有些接近卫星通信的载波频率,高压线路、高铁和轻轨电气化等设备在使用中产生干扰信号,这些信号如果存在于卫星地球站周围,就会对卫星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还有的地球站建在飞机的航线上,当飞机飞越地球站天线主波束时,由于要阻挡一部分电磁波,使电磁能量发生散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信产生影响;也有地球站设备接地电阻过高,未达到规定指标,一些中频电缆屏蔽性差导致信号串入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1.1.3 互调干扰当卫星通信链路采用单载波工作状态时,不会产生互调干扰;当通信链路中有2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时,会产生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一些与载波信号相近的组合频率分量就会形成干扰;也有一些上行发射功率过大,把卫星转发器推至非线性工作区,使下行互调特性恶化,造成干扰[2]。
浅析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及处理
![浅析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aac93ee009581b6ad9ebc7.png)
浅析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及处理卫星通讯作为当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重要手段,随着卫星通讯在广播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要想确保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画面质量、清晰度及连续性,则需要在卫星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进行处理,确保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
标签:卫星通讯;传输;干扰;处理1 地面干扰及处理1.1 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地球站中的各种设备,由于其达不到规定的杂散指标要求,在工作中会有杂波和谐波产生。
同时调制器及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没有科学对功放工作点进行设置,从而导致载波存在噪声。
在对地球站设备杂波处理时,需要对设备入网验证测试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实现对杂波功率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对设备工作点进行科学设置,对于需要调整和更换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于能够及时消除超标的杂波。
另外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于更新的设备,需要在测试后各项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投入使用。
1.2 电磁地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及工业电噪声等会对用户站中的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造成一定的干扰。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原来一些电磁环境较好的地球站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受到的电磁干扰越来越多,再加之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电缆屏蔽性能差不及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等,都导致用户站内电磁干扰的加剧。
针对于电磁干扰问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对设备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查,使设备能够可靠接地。
同时还需要根据设备的要求来对机房内的总接地电阻进行设置。
另外,站内的内外设备需要通过电缆进行连接,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电缆,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双屏蔽电缆。
一旦发生干扰存在,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查找干扰源并处理。
1.3 互调互调干扰多发生在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的上行站,当互调干扰产生时,不仅功放容量达不到标准的储量要求,同时上行发射功率也存在超标问题,因此会导致卫星转换器会从线性工作区内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内,致使下行互调特性出现恶化。
关于卫星广播通信中常见干扰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于卫星广播通信中常见干扰问题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b6c5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e.png)
Nov2012关于卫星广播通信中常见干扰问题的分析研究+ 张荣建 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摘要:通过对卫星广播通信中常见干扰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应对方法,以期对从业人员在地球站建设运行维护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卫星 通信 干扰 分析一、前言卫星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干扰。
特别是常见通信卫星采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干扰。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卫星信号传输路径上的干扰将越来越多,干扰类型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以便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和克服。
二、干扰的种类和原因及危害程度根据干扰的来源和危害程度,干扰的种类主要可分为地面干扰、空间段各类自然噪声干扰、空间不明无意干扰、空间恶意干扰等。
1.地面干扰 (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对于上行系统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携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高功放”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出现频谱扩散;上变频器、高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抬高;上变频器频率漂移等等都会引起干扰,严重影响上行信号传输质量。
典型事例1:某地球站数字电视节目因不明原因最大功率上行时,造成临近卫星转发器节目载波信号质量下降从而提升功率,经查,该地球站大功率上行时,其带外杂散严重超标,更换高功放速调管通道后杂散消失,确认为速调管该通道指标下降引起。
(2)电磁干扰对于卫星通信,特别是C频段,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寻呼业务、工业电磁噪声等干扰。
这些干扰源很容易串入地球站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
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
地球站播出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串入交流噪声;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引起某些设备产生自激等等,都可能在有用频带内串入调频信号产生杂波干扰,这种现象在调频电台附近的地球站会经常会遇到。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6ad620c59eef8c75fbfb3da.png)
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一、日凌现象的发生及干扰;日凌现象一般每年发生两次,每次连续至6天,每天最;二、太阳黑子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如果太阳黑子的活动能量大、时间长,会使卫星电视信;三、卫星接收机无法锁定信号;1.卫星接收天线的角度有偏差,及时手动调整卫星天;2.高频头损坏,及时更换;3.高频头与馈线没有连接好,重新连接;4.功分器损坏、功分器与其连卫星通信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内容一、日凌现象的发生及干扰日凌现象一般每年发生两次,每次连续至6天,每天最长时间可达10分钟。
北半球的一般发生在春分日前,秋分日后的两三天内。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一旦因日凌信号中断有时会造成死机,一般需要维护人员手工重启。
二、太阳黑子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如果太阳黑子的活动能量大、时间长,会使卫星电视信号立即中断,当太阳黑子活动消失,卫星电视信号的强度将逐渐恢复。
三、卫星接收机无法锁定信号1.卫星接收天线的角度有偏差,及时手动调整卫星天线各方位角度2.高频头损坏,及时更换3.高频头与馈线没有连接好,重新连接4.功分器损坏、功分器与其连接的馈线没有连接好,及时更换已坏备件四、定期进行系统检查五、要定期检查卫星接收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可靠,接地、接电是否良好。
定期检查室外单元,如:天线所有螺钉有无松动;方位、仰角有无偏离;天线接地是否良好;防雷卡子是否连接良好;馈线连接部分防水是否良好、以及防水有无老化;天线任意部分是否有生锈现象等。
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六、定期进行信号检查七、对人线信号质量要求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检查。
可通过频谱仪观察信号参考电平值,并通过接收机查看信号参数,包括电平、信噪比、余量、误码率等。
如果信号质量较差,比如参考电平低达-50dbm、或者余量只有2-3db时,应该及时对天线进行校准。
八、定期进行喷漆和润滑维护九、卫星接收天线最多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喷漆维护,包括天线面、天线立柱、天线基座等,以防锈蚀损坏。
并定期对天线调节部位加油,以防锈蚀卡死十、每次雨雪天气过后,要及时清除天线面及馈源上的积雪十一、每半年应对所有的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数字接收机及所有的卫星相关部件再进行一次巡检。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跟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跟其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3db954f242336c1eb95e38.png)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2007-2-6)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干扰,特别是其开放式的系统,使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恶意干扰,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面干扰(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处理好这类干扰需要严格做好设备的入网验证测试,确保杂波功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认真研究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正确设置设备的工作点、调整或更换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匹配组合,消除超标杂波。
严格按照入网测试时标定功率电平工作,定期进行各环节测试。
设备更新时先通电经测试确认指标合格再投入使用。
(2)电磁干扰。
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工业电噪声等,这些干扰源串入用户站,通过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或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
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
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较好的地球站受到的干扰会越来越多,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
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来源点,缩小查找范围。
(3)互调干扰。
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备不足,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互调特性恶化。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de168b4028915f814dc22b.png)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问题: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6、饱和通量密度7、转发器的增益8、连路计算9、系统容量估算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dB)。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②链路可用度:定义:在一年中%p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p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
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b年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b p 的时间百分比。
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C/N []th 和余量[M],余量[M]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M](dB)[]C C NN th =+。
6、饱和通量密度: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 )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 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s ψ表示。
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EIRP S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24[][][]10lg()s s s LOSS EIRP πψλ=-+显然,24[][][]10lg()s s s LOSS EIRP πψλ=+-,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的设计参数s ψ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EIRP S 。
卫星传输中常见干扰和处置措施
![卫星传输中常见干扰和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c7d5e6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8.png)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地球站、空间链路和接收站构成,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各地球站上行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如邻星干扰、相邻信道干扰、交叉极化干扰等;二是空间链路的异常,如日凌、雨雪衰、飞机雷达散射、地球站电磁环境等;三是地球站设备异常如高功放高压异常影响上行功率稳定、编码器输出码流异常导致画面出现黑场、地球站值机员误操作等;四是非法信号的恶意干扰,如非法盗用、恶意攻击干扰等。
本文就如何正确判断和处置这些干扰,确保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优质安全的传输做一点探讨。
一、各地球站上行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
由于各地球站没有严格的遵照标定参数进行发射,从而使上行载波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了下行接收。
处置措施:各地球站应该严格遵照卫星公司入网测试时标定的各项参数(如极化、上行功率、天线指向等)规范的发射信号,特别是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后,一定要恢复原先的各项发射参数。
如果发现受到相邻载波的干扰,应及时与卫星公司联系,协调解决。
二、空间链路的异常。
(一)日凌干扰。
日凌干扰是由于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太阳与卫星、地球站在一条直线上,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太阳的热噪声淹没了卫星信号,使接收噪声抬高,造成下行接收载噪比降低,接收机无法接收卫星信号而产生黑场。
处置措施:日凌属于自然现象不可克服,在日凌前根据卫星公司的日凌预告做好设备保护工作,同时可以启用地面的备份传输手段如光缆、微波等替代。
(二)雨、雪衰。
降雨对卫星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雨滴吸收了上、下行电磁波的能量;二是雨滴的退极化作用使天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下降;三是雨滴吸收电磁波能量的同时又发出噪声,使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升高。
雪衰主要体现在化雪的过程中,主要原因是在化雪的时候天线锅面上的积雪不均匀,对电磁波产生了强弱不同的散射和吸收,降低了天线增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天线的噪声温度。
处置措施:及时提高上行功率,保持正常接收所需的有效载噪比,同时下行接收站在设计时应留有3-5dB的接收余量。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8fcbefbd64783e09122bf6.png)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导言:在卫星通信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号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信息的有效性。
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卫星通信造成的干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只有找出问题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降低卫星通信故障频率,提高卫星通信信号的可靠性。
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卫星通信的共同干扰,探讨有效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 卫星传输系统相关概述1.1卫星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在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转站,同时连接在地面上建造的多个地面站进行传输。
因此,空间和地面构成了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太空是指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地球是指我们著名的地球站。
在卫星信号的整个传输过程中,这部分空间主要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的转运站。
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实际上是依靠卫星站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信号,然后将其转发到另一个地面站。
它们可以在相距很远的不同地方实现信号传输和通信。
这对我们的生活是个很大的方便。
1.2 卫星传输通讯系统的研究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卫星传输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然而,我们的信号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我们的通信传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卫星通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通信信号传输的研究,提高日常通信的质量,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
2 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原因分析2.1 自然现象干扰从实际分析来看,自然现象干扰是卫星通讯在日常运行中受到的主要干扰类型。
此种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① 日凌干扰。
就目前的分析而言,卫星将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运行于太阳河和地球之间。
此时,地球站天线会在面对卫星时朝向太阳。
由于太阳形成的大量辐射噪声,产生了正常的卫星信号接收问题。
这种干涉被称为日本的干涉。
② 电离层闪烁干扰。
在大气层中存在着电离层,当无线电波在穿过电离层的时候,受电离层结构不均的影响,信号的振幅、相位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这种干扰就被称之为电离层干扰。
卫星通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卫星通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00724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e.png)
1 卫星通讯中常见的干扰因素1.1 地面干扰地面干扰可以分为4个方面: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电磁干扰;三是互调干扰;交叉极化干扰。
(1)地球站设备杂波产生的干扰,设备本身的杂散指标不合格,使工作载体与杂波和谐波干扰了通信卫星信号传输;调制器或逆变器输出电平太高,出现光谱扩散的现象,使卫星通信传输信号干扰;三,设置错误的时间工作点的转换器、放大器,导致载波噪声;第四,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导致扩频,导致卫星通过一个发射信号的听力受到干扰。
(2)对通信卫星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原因是:在地面上有许多收音机或调频收音机、微波、雷达、工业电噪声等干扰源,它们会导致上行传输信息受到干扰,也会导致接受的接收点。
另外,接收站设备接地不良,接上电阻太高,造成干扰的接收信息;(3)互调干扰屏蔽性能的电缆,电缆插头与接地侧接触;导致接收到的信号不安;卫星通信链路级配置不合理,导致信号传播不安或发生了错误。
互调干扰存在上行传输信息,理由是:在备用电源容量不够,信息空间没有回滚,或第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卫星通信的干扰造成的;或者是上行发射功率超出标准,卫星转发器非线性工作区,造成下行互调性能恶化,并造成干扰卫星通信。
(4)交叉极化干扰的原因是,地面站天线系统的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没有得到很好的精度调整;引起的上行交叉极化分量超过标准;天线系统的天线馈电膜的磨损或损坏,不及时修理或更换,导致其他材料落入进料的交叉极化干扰。
1.2 空间干扰空间干扰可分为3个方面:相邻卫星的干扰;相邻信道干扰;单个接收机不遵循标准操作导致误操作所造成的信号干扰。
(1)对邻近卫星的干扰,因为越来越多的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导致卫星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卫星和卫星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
(2)邻道干扰的原因:首先,接收端的载波频率和相邻的信号频率分布出现重叠部分,有不够的保护宽带。
其次,接收端的载波频谱特性和指定不匹配,背景噪声太高或旁瓣。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41ae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2.png)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卫星通信是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干扰也是常见的问题。
干扰会妨碍通信信号的传输,甚至会导致整个通信系统的故障。
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一、常见干扰分析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自然干扰:如闪电、大气电暴等导致的电磁干扰、太阳风暴等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等。
2. 人为干扰:包括恶意干扰和无意中的干扰。
恶意干扰包括干扰源的人为恶意和恐怖主义行为;无意中的干扰包括各种电子设备、无线电、雷达等设备造成的干扰。
3. 天线干扰:当卫星通信信号经过天线时,会受到天线本身或周围环境中的反射物对信号的影响,导致信号损失或失真。
二、常见处理措施为了解决干扰问题,卫星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去除干扰等处理,从而使信号质量得到改善。
2. 使用天线阵列系统:天线阵列可以提供更好的方向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减少来自周围环境和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3. 设计高效的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调制解调器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 提高发射功率:增加发射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干扰的影响。
但是,这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
5. 统一卫星频段分配:在频段分配方面,应该采用国际统一的频段分配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6. 加强干扰监测和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卫星通信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干扰问题。
综上所述,干扰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来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卫星通信系统会越来越成熟、可靠。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a2c36bc77da26924c5b03f.png)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摘要卫星通信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技术水平,对其研究不可间断。
本文先对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积极应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因素;应对策略;研究卫星通信过程中,如何保证一方能够安全、准确的传输与获取信息至今仍是研究的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卫星通信时存在着很多恶意阻止、破坏数据信息传输的现象和因素,因此需要加强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1 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因素1.1 地面与空间干扰卫星通信过程中的地面干扰是最为普遍的干扰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电磁干扰。
因地面有大量的雷达、微波以及调频广播和无线电视等诸多类型的干扰源,当前串入到用户站以后,经上行链路发射导致上行干扰或接收干扰;二是互调干扰。
通常情况下,在卫星通信多载波状态下其功放容量总量受到限制,信号往返传递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对数据信息进行传递。
信号传递过程中会有三阶互调分量超额现象发生,发射率不达标等。
同时,空间干扰也是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形式,其包括了相邻信道以及邻星干扰两种形式。
随着我国卫星通信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同步轨道卫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间隔从最初的5度降低至目前的2.5度,以致邻近卫星相互之间的干扰现象不可避免。
对于相邻信道的干扰而言,其主要是载波频率分配、相邻信号频带之间除了重叠现象,保护带宽不足。
1.2 自然干扰降雨时雨滴会对卫星通信产生干扰,其中雨滴根据风向以及卫星信号传递方向产生不同的信号吸收和散射干扰现象。
每年的春分以及秋分时节,卫星地球站中午时分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之上,此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同时对准卫星和太阳,以致太阳的电磁波形成非常大的噪声源,并且严重影响所接收的信号,接收链路也因此而严重的恶化或者中断,即为“日凌现象”。
当电波穿过电离层时,因电离层结构具有随机时变性以及不均匀性,导致信号振幅以及相位和到达角等短周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产生电离层闪烁现象。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bec302b0717fd5360cdce1.png)
问题: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6、饱和通量密度7、转发器的增益8、连路计算9、系统容量估算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dB)。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②链路可用度:定义:在一年中%p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p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
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年b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b p 的时间百分比。
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C/N []th 和余量[M],余量[M]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M](dB)[]CC NN th=+。
6、饱和通量密度: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 )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 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s ψ表示。
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EIRP S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24[][][]10lg()s s s LOSS EIRP πψλ=-+显然,24[][][]10lg()s s s LOSS EIRP πψλ=+-,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的设计参数s ψ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EIRP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行链路:
A、 的计算公式:一条卫星链路的上行链路是由地球站向卫星传输信号的链路,即地球站发送信号卫星接收信号。端到端的载噪比计算公式可以用于上行链路的计算,通常用下表U表示这是上行链路,因此有:
、卫星接收的功率通量密度:在计算 时,经常采用卫星接收到的通量密度而不是地球站的 ,这样就需要对上式进行修改;仅考虑自由空间传输时,距离发送天线 处的通量密度为: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 作者:
———————————————————————————————— 日期:
问题: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6、饱和通量密度
7、转发器的增益
8、连路计算
9、系统容量估算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6、饱和通量密度:
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 表示。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
显然, ,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的设计参数 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 。
②下行链路:
、Hale Waihona Puke 的计算公式:卫星下行链路是卫星向地球站方向传输信号的链路。端到端的载噪比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是地球站接收机入口的载波与噪声谱密度之比。如果要计算载波噪声功率比而不是载波与噪声谱密度之比时,就要用到等效噪声带宽。假设信号带宽 等于噪声带宽 ,则上式变为:
,
已知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为: ,因此,
。如果考虑其他损耗传输损耗:
。增上所述可得:卫星接收到的通量密度等于地球站发送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减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不含馈线损耗)再加上接收天线单位面积的增益。
、饱和通量密度
、输入补偿:当TWTA中只有单载波时可以选择工作在饱和点,但是TWTA中有多个载波同时通过时,为了减小互调失真的影响,工作点必须从饱和点推到TWTA传输特性的线性区,将饱和点所需的输入功率与工作点所需的输入功率之差称为输入补偿,用 表示。假设单载波工作时的饱和通量密度已知,那么根据单载波的饱和电平可以确定多载波工作时的输入补偿值。这时所有地球站的上行 的和等于使转发器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时所需的 值减去补偿值 ,即: 。可以用饱和通量密度计算载波与噪声谱密度之比:
7、转发器的增益:
卫星转发器的三个主要参数为 、 与 。 和 (饱和通量密度)反映卫星接收系统在其服务区内的性能,它们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 反映转发器的下行功率,它与卫星发送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
卫星天线增益随天线指向与工作频率而变。因此,转发器参数随服务区内的不同地点而变,同一地点的不同转发器参数也有差异。特定地点的转发器参数可从城市参数列表或等值线分布图中查到。
②链路可用度:
定义:在一年中 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 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年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 的时间百分比。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 和余量 ,余量 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 。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 )。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式中的 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为功放输出端与天线馈源之间的馈线损耗, 为卫星天线的发送增益。
由对比同一颗通信卫星的C频段 分布图和Ku频段 分布图可知,C频段转发器的服务区大,通常覆盖几乎所有的可见陆地,适用于远距离的国际或洲际业务;Ku频段转发器的服务区小,通常只覆盖一个大国或数个小国,只适用于国内业务。C频段转发器的 通常为36到42 , 通常为-5到+1 ,地面天线的口径一般不小于1.8米;Ku频段转发器的 通常为44到56 , 通常为-2到+8 ,地面天线口径有可能小于1米。另一方面,C频段因为电波传播通常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业务;Ku频段转发器则因电波传播可能遭受降雨衰耗的影响,只适用于建网条件较差、天线尺寸和成本受限的业务。
、地球站高功放HPA:地球站高功放的发送功率中应该包括传输馈线损耗。传输馈线损耗记为TEL。TEL中包括HPA输出端与发射天线之间的波导、滤波器和耦合损耗。HPA的输出功率由下式计算: ,该式包括了卫星所需的输入补偿。此外,地球站本身也可能会发送多个载波,它的输出需要对应的补偿,记为 ,这样地球站的额定饱和输出功率就由下式给出: 。
式中的 为反映转发器增益的计算常数,其数值多在-100与-90之间, 越小,转发器的增益就越高; 为转发器的增益调整量,它可由地面遥控改变,用于调整 的灵敏度。用户在作链路计算时,应向卫星公司了解相关转发器 的当前设置值,并且据此对从图表查到的 数据作修正。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为卫星转发器在指定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它为天线增益与功放输出功率之对数和,单位为 。 的计算公式为:
为接收系统的品质因数(figureof merit)。它是接收天线增益 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 之比值,单位为 。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 为卫星天线的接收增益, 为卫星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
饱和通量密度 为,当转发器被推到饱和工作点时,上行载波在接收天线口面所达到的通量密度。它反映卫星转发器对上行功率的需求量,单位为 。 与 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