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读专门史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学科专业简介景德镇陶瓷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下设陶瓷考古、古陶瓷鉴定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三个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院依托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的雄厚人文资源和陶瓷文理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景德镇陶瓷考古实践和理论研究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在陶瓷考古方向上,我院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具有一定数量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研究队伍,在景德镇陶瓷考古领域已具有较大的影响。
文物鉴定是研究和揭示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
对中国古代陶瓷文物的鉴定、保护和研究是文物博物馆学的重要内容。
我院具有陶瓷多学科的优势,在古陶瓷研究上可以把工艺学、材料学与历史学、考古学、鉴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同时我院建在景德镇,得以充分利用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古陶瓷历史遗迹和大量仿古瓷作坊的资源优势,使我院古陶瓷鉴定与研究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和鲜明的特色。
近年来我院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欧阳世彬、罗学正、吴水存、熊寥、曹建文、周思中等教授在古陶瓷鉴定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1、总体目标具有广博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的陶瓷考古知识及较高的古陶瓷研究、鉴定的技能,能够胜任高校、文博、科研等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
2、具体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博物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3)掌握古陶瓷考古与鉴定知识和方法,具有从事陶瓷考古实践和古陶瓷鉴定的能力。
(4)具有独立的工作和创新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5)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进行国际交流。
(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学习年限脱产硕士生学习3年,在职硕士生学习3-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毕业实习不少于半个学期。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历史系)
一、专业简介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考古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考古学改称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在全国民族院校中,我校是唯一具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我校的专业特色在于更注重通过田野考古材料与民族志的类比研究,以达到深入探讨和了解古代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成因之目的。同时还侧重于对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及发展联系极为密切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考古学研究。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艺术修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进行考古学和文化遗产方面的深入研究。除此之外,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九、必读书目
序
号 书 名 作 者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01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02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1949-1999)》 宿白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9年 04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文物出版社编 文物出版社 1999年 05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文物出版社编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06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苏秉琦 三联书店 1999年 07 《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苏秉琦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4年 08 《仰韶文化研究》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09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考古学》 严文明 三秦出版社 1997年 10 《史前考古论集》 严文明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11 《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 严文明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12 《夏鼐文集》(上、中、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13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14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 俞伟超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15 《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 俞伟超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16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俞伟超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17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二版) 邹衡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18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 邹衡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19 《中国考古学:实践 理论 方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20 《中国北方考古文集》 张忠培 文物出版社 1990年 21 《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 李伯谦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22 《林云学术文集》 林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 23 《民族考古学论集》 汪宁生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24 《民族考古学论文集》 李仰松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25 《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 童恩正 文物出版社 1990年 26 《民族文物通论》 宋兆麟 紫禁城出版社 2000年 27 《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 凌纯声 (台湾)联经出版社 1979年 28 《考古人类学随笔》 张光直 三联书店 1999年 29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张光直 三联书店 1999年 30 《中国青铜时代》 张光直 三联书店 1999年 31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32 《李济考古学论文集》 张光直、 李光谟 编 文物出版社 1990年 33 《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 宿白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4 《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 宋豫秦等著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35 《考古工作手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36 《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编 三秦出版社 1991年 37 《考古学的历史 理论 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 38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栾丰实等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39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 陈淳 学林出版社 2003年 40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Colin Renfrew & Paul Bahn Thames and Hudson Ltd, London 1996 Second Edition 41 Archaeology: A Brief Introduction Brian M. Faga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New York 1991 Fourth Edition 42 Regional Approaches to Mortuary Analysis Edited by Lane Anderson Beck Plenum Press, New York 1995 43 Patterns in Prehistory Robert J. Wenk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Oxford 1999 fourth Edition 44 《文物鉴赏丛录-玉器》(一)、(二) 刘东瑞等编 文物出版社 1997、1998年 45 《文物鉴赏丛录-青铜器》(一)、(二) 刘东瑞等编 文物出版社 1997、1998年 46 《中国古代陶瓷史》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47 《秦汉考古》 赵化成、高崇文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48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 文物出版社 2004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

附件一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版)一级学科:考古学(代码:0601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1.硕士生培养从事考古学或文博研究的专业人才。
通过深入学习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参加田野考古实习,较系统地掌握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对出土资料进行室内整理的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考古学研究的能力,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初步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2.博士生培养从事考古学或文博研究的高端专业人才。
通过深入学习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考古学界的发展趋势,初步具备指挥一项田野考古发掘及出土资料整理和发掘报告编写的能力。
能够独立地开展考古学的专题或综合研究,在某一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取得较为显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三、学习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
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注1: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注2:经历史学院保送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本校本科生可在修读本科应修读课程的同时,提前学习硕士生阶段课程。
在其进入我院研究生学习阶段后,相应学分予以认定,学分可同于硕士生课程学分。
注3:硕士研究生如有专业方面的需求,也可修读部分本科生课程,学分按学校规定予以计算。
2.博士生(最低学分:20学分)3. 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低学分:45学分)本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应修读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可免修博士阶段外语课和政治课),并完成硕士综合考试和全部博士必修环节。
社科院考古所博士简章

4. 面试:对通过考试的考生进行面试;
5. 录取:按照考试综合成绩和面试表现择优录取。
五、培养目标
考古所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高校、科研机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以上信息,相信大家对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博士简章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有志于从事考古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同学,能够抓住机会,努力学习,为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科院考古所博士简章
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博士简章
一、考古所概况
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是中国著名的考古研究机构,成立于1972年,是国家一级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考古所的使命是开展科学的考古研究,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博士招生专业
考古所博士招生专业包括中国古代考古学、世界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方向。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考古研究的能力。
三、招生要求
(一)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较扎实的考古学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汉语表达和书写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
(三)有志于从事考古研究与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招生程序
1. 网上报名:登录社会科学院招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和提交申请材料;
2. 考试资格审核:按照规定的条Hale Waihona Puke 进行资格审查;六、师资力量
考古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分工明确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其中,既有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和研究员,也有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导师。他们围绕中国和世界考古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前沿性和引领性的学术研究工作。
考古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年版)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考古学专业代码:0601 一、学科介绍考古学是南京大学传统特色学科,是1972年国家定点建立的长江下游考古人才培养基地,2015 年成立考古文物系。
全系设有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有考古学博士点,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2个硕士点,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 B+级序列,2020年3月发布的QS第十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二。
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有7位教师有国家考古领队资格证书,具有团体领队资质,教学和研究方向涵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考古等方向,是目前国内高校断代考古最齐全的院校之一,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突出的科研特色。
充分利用学科自身优势和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文物局重点文物科研基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南京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实习基地、南京大学博物馆(考古艺术博物馆)等众多科研和教学平台,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和服务地方的大量横向研究项目,既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又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长江中下游史前文化研究、夏商周时期边疆地区和南方青铜文化研究、六朝考古与历史研究、陶瓷考古、建筑考古、明清南京城市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古和科技考古等领域成绩突出,特色鲜明。
二、培养目标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学风优良,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史高层次专业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博物馆学 专业博士

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而言,博物馆学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还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博物馆学属于社会科学,其涉及多个分支,如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等。
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等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
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博物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博物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未来将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博物馆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博物馆学专业博士是指在博物馆学领域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这些学者通过系统学习博物馆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实践,培养独立开展博物馆学研究的能力。
他们通常具有扎实的博物馆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博物馆学领域中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的培养通常包括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和实践训练等多个环节。
在课程学习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博物馆的各个业务领域。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在实践训练方面,学生需要参与博物馆的实际工作,如策展、藏品管理、观众服务等,以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育方案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育方案
(2020版)
(学科名称1:科学技术史,学科代码:0712
学科名称2: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代码:060102)
一、培育目标
本学科属科学技术史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交叉学科,可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学位,和科学技术史硕士与博士学位,培育德、智、体全面进展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其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科技考古和文物爱惜大体理论、知识和方式,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熟练把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把握坚实宽广的科技考古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切的专门知识,把握科学研究的大体技术和方式,具有很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进展动态,至少熟练把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技考古教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制造性的功效。
二、研究方向
一、生物考古;二、农业考古;3、冶金考古;4、陶瓷考古; 5、同位素考古;六、资源考古;7、史前考古;八、环境考古;九、文物爱惜。
三、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应届生或历届生,一样要求理、化、生、地、农、医等理科专业和考古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他人文学科和理科的本科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理科基础或丰硕的史学与文物考古学知识。
四、培育模式及要求。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0 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学术修养,能够掌握考古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并熟悉学科前沿动态,在本专业领域内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并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及广泛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在研究海外考古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考古学方法与理论。
2. 史前考古主要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时空框架、文化谱系、新石器化、文明起源、古代亲族制度等。
在田野考古工作基础上研究史前农业社会至文明社会发展过程。
3. 断代考古(商周、秦汉、六朝、隋唐)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对中国历史时期(商周、秦汉、六朝、隋唐)时期的社会生产、礼制和考古学文化诸方面展开研究。
4. 楚文化考古研究楚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楚国的历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5.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结合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保护与展示的实际案例,探索相关领域的管理与组织机制。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3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习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个学分,其他学位课4个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六、学位论文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攻读博土学位研究生,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热爱祖国,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坚守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状况,在广博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在选定的专题上独立从事研究,并能够有所发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与敦煌学;明清社会经济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在导师指导下,以个人自学、独立研究为主。
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学术兴趣与资质,实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授课、面谈、报告研究、心得、参加学术讲座和各类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思考、辨疑、考据和综合表达能力。
其它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课程考试外,导师经常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要求学生经常报告研究成果。
同时也考察学生在各种学术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学生撰写的论文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及水准。
要求每一位研究生在第一学年提出选题及开题报告,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就学位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基本构想和论文结构等提出中期报告,经过由导师召集的考核小组考核其是否具备继续完成学位论文的能力后,确认其继续学业的资格。
如经考核认为不具备继续撰写论文资格者,可要求其在一个学期内提出新的论文报告,仍不能通过考核者,中止其研究生资格。
其它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每个学生自己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保证有2/3以上的时间,围绕着学位论文的选题开展研究。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民族学系)、专业简介本专业方向于1996年恢复招生。
博物馆学形成于西方,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 有很强的应用性。
注重调查实践,人文色彩浓厚,在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随着 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博物馆学将更加关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和博物馆社会功 能的完善。
博物馆学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勤奋踏实、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
熟 悉并掌握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本 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它相关工作的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身 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就业目标:培养从事博物馆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并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博物馆专家提供后备资源。
三、 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 四、 研究方向 1. 博物馆管理 3. 文物鉴定与保护 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 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 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 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2. 遗产保护 ________ 4. 原始艺术与岩画六、培养方式多数课程将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由主讲教师主持,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及导师的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培养计划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培养计划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考古学及博物馆专业各研究方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旧石器考古主要内容:研究更新世地层中出土的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当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以及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带头人:陈全家、陈胜前2、研究方向:新石器考古主要内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与谱系研究,区系类型理论及史前考古方法研究,文化起源与文明起源研究,农业起源与畜牧业起源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原始宗教与艺术研究,聚落与城的研究,区域性史前考古专题研究。
带头人:赵宾福、陈国庆、李伊萍3、研究方向:商周考古主要内容:中原地区与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区及发展过程与动因的研究;各地区重要遗迹和遗物的研究。
带头人:林沄、王立新4、研究方向:战国秦汉考古主要内容:中原地区东周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区、源流、与其他地区古代文化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过程的研究。
带头人:滕铭予5、研究方向:魏晋-隋唐考古及高句丽考古主要内容:魏晋-隋唐时期考古及高句丽渤海考古的最新发现与研究;城址研究;墓葬研究;其他重要遗迹和遗物研究。
带头人:魏存成、王培新6、研究方向:宋元明考古主要内容:宋辽金元明时期城址研究、墓葬研究、瓷器研究、金属器研究、宗教遗迹遗物研究等。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06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纪,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具有严谨科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考古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应系统掌握考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本技能,了解考古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要与硕士生相适应。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同行有关本学科研究能力。
学位论文在选题方面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观点、材料和方法上有创新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方向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文化遗存及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生除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在考古学科领域深入研究一、二个专业分支。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A:(1)史前考古(2)商周考古(3)秦汉考古(4)六朝考古(5)隋唐考古(6)宋元明考古(7)环境考古(8)建筑考古学(9)文化遗产研究(10)美术考古与艺术史(11)科技考古(12)早期中西交流考古(13)古文字学。
B:文物鉴定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一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
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优秀,并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者,本人申请经校研究生院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者、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攻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我校公布的国内核心期刊B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2篇或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我校公布的国内核心期刊A类和特类)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博士生导师 考试 4 D017034 考古学理论 1 54 3 栾丰实、方辉 考试 5 D017035 田野发掘 2 54 3 本专业各导师 考试 6 D017002 专业外语 2 36 1 本专业各导师 考试 7 D017001 前沿讲座 2-5 5 本专业各导师 考试 选修课 1 DP91021 第二外语(英语……)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查 2 D017036 新石器考古专题 2 36 2 栾丰实、王青 考查 3 D017037 文化人类学 2 36 2 栾丰实 考查 4 D017038 先秦礼制研究 2 36 2 于海广 考查 5 D017039 夏商周考古专题 2 36 2 任相宏、于海广、方 辉 考查 6 D017040 夏商周考古动态专题 2 36 2 方 辉 考查 7 D017041 秦汉考古专题 2 36 2 崔大庸、任相宏 考查 8 D017042 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专题 2 36 2 刘凤君、崔大庸 考查 9 D017043 美术考古专题 2 36 2 刘凤君、崔大庸 考查 10 D017044 美术史研究 2 36 2 刘凤君、崔大庸 考查 11 D017045 环境考古专题 2 36 2 王青、靳桂云 考查 12 D017046 博物馆学专题 2 36 2 于海广 考查 本页不够可加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6)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中国古代史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先秦秦汉史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形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先秦礼制、先秦诸子学说、汉代社会演变等重要课题作深入探讨。
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深入探讨当时的士族形态、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民族融合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以及魏晋玄学、唐代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
3、宋元明清史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演变,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规律。
4、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流派和人物,揭求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发展规律和现代意义。
5.道教科技史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6)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中国古代史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先秦秦汉史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形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先秦礼制、先秦诸子学说、汉代社会演变等重要课题作深入探讨。
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深入探讨当时的士族形态、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民族融合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以及魏晋玄学、唐代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
3、宋元明清史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演变,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规律。
4、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流派和人物,揭求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发展规律和现代意义。
5.道教科技史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博物馆学博士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物馆学博士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博物馆学博士点的设立对于博物馆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扮演着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资产的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学博士点的设立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博物馆学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将具备系统的博物馆学知识和深入的研究能力,能够在博物馆事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领导和创新的作用。
通过博士学位的学习和研究,博物馆学领域将得到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并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博物馆学博士点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旨在提供全面的博物馆学教育和培养。
学生将学习博物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同时还将深入研究博物馆的管理、展览设计、文物保护等相关领域。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具备博物馆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博物馆学博士点的价值和作用也越发显著。
博物馆学博士毕业生将担负起传承和创新博物馆事业的重要使命,为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博物馆学博士点的发展前景也是广阔的,可以为博物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支持。
总之,博物馆学博士点的设立为博物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博物馆学人才,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物馆学博士点的价值和作用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实践。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对博物馆学博士点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和基本概念。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阐述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为读者提供读文指南,使其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指明研究方向和预期结果。
正文部分将包括博物馆学的定义和发展、博物馆学博士点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博物馆学博士点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三个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研究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艺术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美术考古
研究和探讨古代美术的重要课题,主要从文化艺术史的角度,探讨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
提前毕业需满足如下条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至少三名本学科专家匿名审阅;作为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上发表至少4篇高水平论文。
要求提前毕业的学生需经本人导师同意,并提交有导师签字的书面申请,经本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按正常毕业程序进行。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
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2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专业外语要着力培养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位论文的外语写作能力。
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
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学位专业课1门,2学分
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主要研讨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从而
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本学科前
沿问题和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
形式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讲座为主,由导师或有关
教师主讲,或外请相关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前沿讲座亦包括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参加著名学者的学术报
告等形式。
前沿讲座为必修课。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讲座及学术报告次数不少
于10次,主讲不少于5次。
每次讲座应写出学术报告,由参加讲座的本专业教
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参加国内国际相关学术会议要写
出学术报告,由本专业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
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分。
2、选修课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3、补修课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课程,成绩
计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
第三学期初,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博士生进
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
外国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衡量,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中期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博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必须以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被CSSCI收录的杂志(不包括增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2、学位论文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系统的学术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造性成果。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生一般至少用二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中外各种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
第三学期中期考核时,向不少于5名同行专家做开题报告,由专家严格把关。
开题报告通过者,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之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和写作质量。
(中期进展检查)
每隔3-5个月,博士生要向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和相关专家应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审查工作,进行论文预答辩。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导师由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论文预答辩,广泛征求意见,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所授学位的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附:阅读文献与书目
《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国语》,《战国策》,《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山海经注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等。
《周易》:《周易通义》,李镜池
《诗经》:《诗集传》,朱幕集注
《老子》:《老子校译》,朱谦之
《中国考古学》(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宿白
《美术考古学导论》,《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刘凤君
《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丹尼尔
《艺术学》,宗白华
《美学散步》,宗白华
《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
《张道一文集》,张道一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谈艺录》,钱钟书
《美学》,黑格尔
《艺术哲学》,丹纳
《艺术的起源》,格罗塞
《艺术史的哲学》,阿诺德·豪塞尔
《艺术论》,托尔斯泰
《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普列汉诺夫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
《石涛话语录》,石涛
《园冶注释》,计成
《林泉高致》,郭熙
《乐记》,公孙尼子
《语言与音乐》
《民族器乐》,袁静芳
《语石》,叶昌炽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中国书法简论》,潘伯鹰
《中国书法理论史》,中田勇次郎《中国古代石刻概论》,赵超
《中国书法全集》,刘正成
《中国法帖全集》,启功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