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台阶()
人教部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11课《台阶》教案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课文内容:
-了解台阶的历史、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最后,关于教学反思,我认为还应包括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一些环节显得有些匆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台阶在生活中的意义及其象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绘,展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生活中事物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难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父亲》的音乐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父亲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台阶》教案
e.课堂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台阶”在人生道路上的象征意义。
f.课后作业:围绕“台阶”主题,进行小练笔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台阶》,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台阶》课文的主旨,把握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台阶”在文中所象征的人生阶段和成长过程。
-强调作者如何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反映出人生的哲理。
b.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讲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苔藓像是老人的皱纹”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掌握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攀登人生的高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台阶》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逐渐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通过设置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台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1《台阶》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3)
体会台阶的含义 把握小说的主题
• 2“高高的台阶”是父亲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进一 步体会“台阶”的含义。
• 有了生活目标,父亲的日子过得既辛苦又简单,全 部生活可以浓缩为:种田、砍柴、捡屋基卵石、过 年、编草鞋、攒钱。而“高高的台阶”就是血肉之 躯的父亲战胜严寒酷暑、疲惫困苦的精神动力。小 说巧妙利用俗语的联想义,着重刻画了父亲在酷暑 中“磨刀”(就是过烟瘾、稍事休息的意思),在 严寒中“砍柴”的两组画面,一静一动,生动体现 了“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对父亲的诱惑和激励。 “高高的台阶”成为父亲“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 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的精神动力, 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体会台阶的含义
把握小说的主题
• 4.“九级台阶”又让父亲从幸福的云端回 到凡间----深刻体会“台阶”的含义
• “九级台阶”证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 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但父亲却感到既困 惑又难过。父亲的失落感不仅来自身体的 衰老,更来自人生失去了方向,他发现自 已没有精力和勇气再次出发了。
会台阶的含义
把握小说的主题
• 3.“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深入体 会“台阶”的含义。
• 一个普通农民,省吃俭用、辛苦劳碌半生,终 于建起一栋中意的房屋,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九级台阶” 可以说是父亲人生的杰作,是 父亲对自己半生辛苦的肯定和奖励,是人生价 值最大的体现。于是,在搬进新居后,父亲不 让儿子在新台阶上跳,而“自己却熬不住,当 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 上”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坐,恰是父亲半生 的渴望.此刻,他坐在了幸福的云端。
11 台阶
李森祥
体会台阶的含义
体会台阶的含义
把握小说的主题
• 1.父亲的理想从“三层台阶”起步----初步体 会“台阶”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台阶》教学设计
11.《台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文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均与“小人物”相关。
文中的父亲即为这样的小人物,父亲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台阶。
生活很艰辛,但他却用毅力达成了心愿。
2.本单元语文学习的要求是注重熟读精思;抓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品味细节;3.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三、考情分析:1.文中对人物多种描写、细节刻画都比较成功,作为阅读的一大技法,这也是考试的常考点。
2. 散文关注父亲,关注农民生活,这样的话题在考试中也是热门题材。
四、重点、难点突破1.重点: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2. 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五、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人物分析法、细节鉴赏法、语言赏析法等2.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父爱如山。
”那是因为父亲像山一样是一家人最坚实的依靠;父亲给予孩子们的爱虽然无言,但更加深沉、厚重。
小说里的父亲也如此,让我们走进《台阶》去读读一个农民父亲的夙愿。
(二)积累新字词:1.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齐读三遍。
2.运用其中三个以上的词,连词成句。
(三)检查预习效果,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属自读课文,相信预习后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就结合课文,体会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的。
1.“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
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明确:为了表现父亲。
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2.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明确:三级青石板台阶(板书)认为台阶低。
3.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台阶》教案
本文凡是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写得都很详细,与台阶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作者则略写,有的甚至点到为止。如上山砍柴的艰辛、捡卵石的劳累、塞角票的节俭情景,都没有细描精写,而只是一笔带过。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出生,当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台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11*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高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台阶》字词拼音解词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人教版)
积累词语
涎xián水:口水。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人数 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事物细小而 轻微,不足挂齿。
课堂练习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凹凼(dàng) 涎水(yán) 嵌入(qiàn) B.揩汗(kāi) 着落(zháo) 摔跤(jiāo) C.黏性(nián) 烟瘾(yǐng) 扁担(dān) D.尴尬(gān) 嘎叽(gā) 淌汗(tǎng)
易错辨析三
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微不足道wēi bùzúdào 大庭广众dàtíng guǎng zhòng 延安
积累词语
凹āo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fán躁zào:烦闷焦躁。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 容心神不定。
补充字词
茬chá硌gè 扫把sào 涎水xián 筹划chóu 尴尬gāngà 倔(1)倔脾气juè (2)倔强juè
易错辨析一
啃kěn 蹦bèng 撬qiào 磕kē 门槛mén kǎn 厚道hòu dao 糟糕zāo gāo 醒悟xǐng wù
阖家hé 监视
遭遇
易错辨析二
晌午shǎng wu 响亮 烦躁fán zào干燥zào 头颅tóu lú 自言自语zìyán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
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课堂练习六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 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 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件
说说文中流露出“我” 对父亲的感情。
流露出对父亲的热爱,敬仰 而又同情的感情。
这是我理想当中的父亲,不是我 生活当中的一个真实的父 亲。 ——李森祥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砖的 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事
台阶高 受人尊重
踏黄泥
编草鞋 砍柴
种田 存角票 捡石头 捡瓦 捡砖
人
台阶低 地位低
踏上台阶,理解父亲
➢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 望受人尊重。
明确小说的情节
明确小说的结构
开端: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
阶的新屋。
发展: 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思考: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什么 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台阶
2.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文眼: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 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同时最能显示作者写作 意图的词语或句子。 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 章的中心。
油画Βιβλιοθήκη ——《父罗 中
亲
立》
李 森 祥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 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 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 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 的艺术感受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精品课件
词语解释
【凼】方言,水坑。 【低眉顺眼】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 32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
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 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 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 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 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本文叙述了父亲为造新屋、砌台阶而拼命苦干的 一生,侧面表现了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讴 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表达了 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结构梳理
新台阶高(地位高)
台阶
腰闪抬板 早起踏泥 草鞋成堆 坚韧不拔 积累角票 执着追求 捡砖捡瓦
旧台阶低(地位低)
追希
父 亲
求望 社受 会人
文体知识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台阶高:受人尊重
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父 亲:人老体衰 踏黄泥
编草鞋
捡石头 砍柴 种田
存角票 捡瓦 捡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播放MTV《父亲》(刘和刚),学生欣赏画面。谈话中引导
二、整体把握,读懂父亲。1、浏览感知,体验细节,读懂父亲的愿望。
浏览课文1—9段,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父亲的愿望是什么?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生活中懂得倾听父亲的话语,留意父亲的行动,观察父亲的神态,从而在生活细节中了解了父亲内心的愿望
2、精读品味,感悟细节,读懂父亲的形象。师:多媒体显示有高台阶新屋的画面。要求学生浏览10—25段,思考:父亲的愿望是如何实现的?父亲实现愿望分了几个阶段?(提示:勾画文中的词语进行简洁的概括)
二、教材分析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一个父亲的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爱的父亲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透过细节的描写,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作品以长长的高高的台阶隐喻父亲艰难的一生,也阐明了父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感情委婉含蓄,语言优美。
三、学情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而基础较差的必须要提前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最大难题把握细节描写
3.学生遇到难题时采用引导、合作、讨论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2.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课题名称
《台阶》
姓名
工作单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台阶》阅读理解
《台阶》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下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
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
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
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
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乡邻们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1.选文第1段中写母亲回忆“我”小时候跳台阶的事,其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教师进修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如“苔藓”、“门槛”、“斑驳”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分析“台阶”在文中的象征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生哲理。
-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叙述角度来展开主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字词时,通过上下文分析,让学生理解“苔藓”不仅仅是青苔,它还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探讨课文象征意义时,引导学生从“台阶”这个物象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它所蕴含的人生阶梯和努力攀登的寓意。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表达自己对“台阶”的感悟。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多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精品教案
11.《台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这篇小说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而所有这些描写都围绕表现人物和主题。
“父亲洗脚”“父亲踩黄泥”“敲烟袋”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的辛劳,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细腻的文笔,常见的事物,质朴的叙述,浓浓的深情,一个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人物的刻画,深深打动了读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去体会普通父亲身上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更要让学生感悟到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他们能自主挖掘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逐步提一些简单问题;极少数学生缺乏对教材最起码的分析能力。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坚持教文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小学教师》《荷花》等。
现专业从事影视创作,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1975年入伍,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
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
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知识积累1.凼(dàng):(方言)水坑。
2.晌午(shǎng·wu):中午。
3.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4.烦躁(zào):烦闷焦躁。
5.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6.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7.揩(kāi):擦、抹。
8.疲倦:疲乏,困倦。
9.黏(nián)10.硌(gè)考题例析1.(2015·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2015·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案
第11课《台阶》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小说的三要素阅读文本。
2.分析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研讨作者的创作的意图。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问题:父亲的愿望是什么?……(生回答)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他想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森祥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正课(一)第一台阶:读懂情节设置问题:1.《台阶》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首先让我们读懂情节——请你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这篇小说讲的是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希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准备了大半辈子,最终如愿以偿的盖好了有九阶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不仅变老了,而且变得若有所失。
3.父亲为什么要砌高家里的台阶呢?4.父亲原来的地位怎样呢?5.九级台阶砌好了,父亲有地位了吗?6.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踏上第二节台阶——读懂父亲。
(二)第二台阶:读懂父亲1.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1)老师示范:关于第5段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2)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其它细节“为父亲拍照”(3)刚才主要找的是新屋建成之前对父亲的一些细节描写,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新屋建成之后父亲的细节描写。
我们来分配一下任务:开始建新屋到新台阶砌成之前的语段交给1组,新台阶砌成之后的语段交给2组。
小组讨论,组内求全。
可能涉及到的段落17、19、21、27、28、30,概括出并快乐着的父亲、失落的父亲、谦卑的父亲、倔强的父亲等。
2.回顾父亲的一生,看看因为台阶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男生读以前的父亲,女生读现在的父亲,要求读出感情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精品教案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五、展(父亲的形象,全班展示)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评价方式
积分
教具准备
五、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从如下方面加以引导: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反思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练习题答案
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C
3.D
4.C
5. D
6. B
7. A 8. C 9. D
二、美文品读
(1)本文写了继父对女儿严格要求,别人不理解,但在女儿生病后,毅然想法卖自己的眼角膜,为女儿治病的故事。
(2)继父是一个对子女要求严格,又深深地爱着子女,不偏爱,深沉善良的伟大的父亲。
(3)环境描写。
反衬秀心情的沉重。
(4)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用这种方法,使小说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继父顺利地卖了眼角膜,得到十三万,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纷纷捐款,终于凑够了秀的医疗费。
(言之成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选择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叽(gā)扁担(dan)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门槛自言自语老实厚道人踩牛踏B.摔矫低眉顺眼微不足道精力旺盛C.楷汗破土动工一起一伏大庭广众D.泥桨高低不齐若有所失宽敞阴凉3. 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B.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说)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非常大的庭院内有很多人)D.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3.全文围绕“台阶”写了哪几件事?
踏黄泥 编草鞋 捡石头 砍柴 种田 存角票 捡瓦 捡砖 台阶低 地位低
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台阶高:受人尊重 父 亲:人老体衰
品评人物
1.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 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议一议。
以“我从________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的农民”
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专注的目光”表现出父亲对 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
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摇来摇去”“摇不散”极为传神,
写出了父亲对追求目标的执着。
2.第29段中父亲为什么会“若有所失”?表现了父亲
怎样的心理?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 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才有收获,劳动才能体现自己的 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 失。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以劳动为天职的农民,对失去
为话题品评人物。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农民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农民
老实厚道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 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 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低眉顺眼”体现了父亲的老实厚道。“日夜盼着”说
明父亲要自立于受人尊重之列的强烈愿望,用诚实的劳动兴 家立业。
面造新屋时闪了腰形成对比。
② 写石板的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造屋艰难。
③ 写年幼的“我”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可知台阶确实
很低。新屋造好时“我”已是大人了,可见准备盖房
前后时间之长。
④ 写父亲在青石台阶上的坐姿,可见台阶之低。
⑤ 写父亲在青石板上洗脚,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
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唿嗒(hū dɑ) 黏性( nián ) 嵌着( qiàn ) 烟瘾( yǐn ) 舀( yǎo ) 大庭广众( tínɡ) 硌( ɡè ) 庄稼茬( chá ) 微不足道( wēi )
词语解释
【凼】方言,水坑。 【低眉顺眼】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11*
台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作者名片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
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小说以农村、军营
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 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 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劳动能力的不甘心。
3.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 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深入探究
1.本文的主体是父亲造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作者在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① 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知当年的父亲力气很大,与后
说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志气、非常要强的农民,不甘心低人 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不知说了多少遍”表现他这种愿望很 强烈。
2.父亲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父亲形象
勤劳、顽强、倔强
淳朴、善良、谦卑
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不怕千辛万苦、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典型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1.父亲坐在绿荫里,……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字词学习
凹( āo ) 砌( qì ) 凼( dànɡ ) 揩( kāi ) 筹划( chóu ) 烦躁( zào ) 撬( qiào ) 涎水( xián ) 门槛( kǎn ) 嘎叽( ɡā jī ) 尴尬(ɡān ɡà) 晌午( shǎnɡ )
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
他一辈子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 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折 射出父亲的内向与厚道。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 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要强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 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谦卑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 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 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
谦卑。
怎样理解父亲在放鞭炮时候的神情?
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
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结构梳理
新台阶高(地位高)
2.文中的父亲不甘心自家的台阶低,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
终于造成了一栋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
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你认为这主旨内容。
本文叙述了父亲为造新屋、砌台阶而拼命苦干的
一生,侧面表现了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讴
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表达了
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
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
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
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
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文体知识
小 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课文共有 主要讲了什么?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课文解读
父亲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原因:想借高台阶提高 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被 人认同,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