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反思
2023年《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_1
2023年《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2023年《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1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本节教学,自己感慨万分颇觉身上压力大,任务重,需要我继续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
我必须加大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力度,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
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种状况在我教学中大量存在,我也试图改变,而不能彻底改变。
所以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
因此,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世界都在转变,我为什么不能转变呢?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引入新课时对24节气“小满”做了简单的介绍时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
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
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
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
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
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
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
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设计
5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六、首先把班上的同学分 开八组,每一组有一个小 组长(小组长会有一个花 圈,花圈上面就写着各个 高原和盆地的名字) 。小 组长就负责带领同学一 起探究,把资料收集好, 然后每一位组长 得到答 案后分别上来发言。发言 的内容就是自己当一名 导游,领着全部的同学一 起去参观盆地或者高原 小结高原和盆地的分布 位置,在展示分布的同时 插进提问学生各自的特 点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八、帮助和总结
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和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 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并能清楚地知道复杂自然务件的优势与不足,知道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点。学会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 并能在比较中抓住重点。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与同学的互助合作能力。
PPT 、 视频
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记录视频中 所出现的事物, 并用 纸张记录下来
PPT
讲解四大高原、四 大盆地的内容
学生看图、 填 图、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结
学生判断
PPT、 练习册
总结学生的问 题,并且布置作 业
总结本节内容
结束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由于初中的学生处在比较活跃的阶段, 在涉及重难点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方 面比较欠缺,所以在把控知识内容的主次方面必须区分清楚。因为本教案设计 有一个小活动进行,普遍针对中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在归纳方面有所欠缺中 老师应该做一个互补作,不要远离教学内容,偏离学习知识内容。
方便学生的记忆, 和对已经掌握知 拿出地图册填图 识的总结,方便以 后复习 利用文字和图片 五、同上,确定四大盆地 的结合,方便学生 查看地图册,找 的位置。用 PPT 的图片展 记忆的同时也让 出各大盆地的分 示各大盆地的风光和景 学生充满了想象 布情况 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力和对祖国河山 的赞美之情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精选9篇)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精选9篇)《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1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
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2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
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
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
2.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doc
2.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能根据《中国地形图》概括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各自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识读《中国地形图》。
2.能根据《中国地形图》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形特点。
3.学会用比较法比较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异同。
(三)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广大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还有待开发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为山区建设献计献策的良好思想品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即人地合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特点。
四、活动设计方案1.通过《中国地形图》的阅读,使学生记住四大高原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通过景观图片、录像的直观感知,能够分析各个高原的地形特点。
通过四大高原的比较学习,加深高原特点的记忆,同时学会比较学习法。
五、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六、教学手段《中国地形图》挂图、四大高原的地形示意图、四大高原的景观图片及录像。
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供《中国地形图》及三级阶梯空白图,提出问题:1.在空白图上填注各阶梯的边界山脉。
2.说出各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根据《中国地形图》指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空白图上填注各阶梯的边界山脉。
通过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可知各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第一、二阶梯上主要是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上为平原、丘陵。
指图提出问题:四大高原的名称各是什么?自主学习:一四大高原的位置和特点1青藏高原的位置、边界山脉、特点及环境和发展提供《中国地形示意图》说出青藏高原的位置及边界山脉青藏高原的边界山脉主要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看《青藏高原》景观图片概括出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概括出青藏高原的特点是地高天寒,雪峰连绵,冰川广布,但高原面起伏不大。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四大地理区域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教学反思[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初二地理教师们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上有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地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
最终让学生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的教学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内容点析:1.地球表面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区域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指标,总体来说,区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着的差异性。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为主题,通过分析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高原和盆地的特点及差异。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共计5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3)认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4)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4)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高原和盆地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范围、地貌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原和盆地,分析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性气候、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特点及差异。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导读:《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篇1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
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
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
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
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
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1、导入不具特色。
建议以后用歌曲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2、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地理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地理教学反思(精选22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反思篇1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精品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目标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并说出各自的边界山脉。
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主要特征。
2.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点。
学会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并能在比较中抓住重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并能清楚地知道复杂自然务件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重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及特征。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图”,各高原景观图,各盆地地形示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中国地形图”,请学生回答:①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②请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各阶梯的界限山脉。
③根据“中国地形图”说出第一、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师点题】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我国的高原和盆地。
【板书】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师引导】首先,大家看各个高原在我国所处的位置。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第二,大家再看各个高原的边界山脉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教师引导】看课本上的景观图及课文,还可以给学生看关于四大高原风光录像片,观察四大高原有何特点。
【教师提问】在读“中国地形图”时,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国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概括】海拔较高,顶部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就是高原。
同学们再观察“中国地形图”。
总结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点,要求学生讨论后填写表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板书】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一、四大高原【投影】【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二、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象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反思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反思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本节教学,自己感慨万分颇觉身上压力大,任务重,需要我继续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
我必须加大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力度,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
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种状况在我教学中大量存在,我也试图改变,而不能彻底改变。
所以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
因此,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世界都在转变,我为什么不能转变呢?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引入新课时对24节气“小满”做了简单的介绍时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
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
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
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
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
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
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
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地理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干旱少雨;地表面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
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寒冷,光照强烈;地表面有大面积积雪冰川和高寒草地;动物能够耐寒。
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一、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1\/4。
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2、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
为中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海拔1000~2000米。
多峡谷,多小型山间盆地。
石灰岩分布广,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4、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植被覆盖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二、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属于暖温带气候,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2、准噶尔盆地: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
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魔鬼城”。
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
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石油、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
这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国最富饶的盆地。
主要特征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长江干流穿过,支流众多,水热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
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盆地。
三、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位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个小平原组成,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地势略为起伏,三江平原地势低洼。
四大地理区域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教学反思记得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在新课程课改的强调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基于这一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活动教学,使用大量的的图文资料,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体现在活动当中,把重点、难点消化掉。
通过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为下步的学习做好铺垫,知识点、信息点等不适很多、而且很多内容都与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密切,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多采用了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回顾知识,获得新知识。
在区域划分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四大地理区域部分的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质疑、然后引发学生通过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主要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能够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形成原因及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别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2)运用比较法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的认识;(3)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主要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形成原因及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形成原因;(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特征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白板等;3. 教学资源: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概念;(2)引导学生关注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3)讲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形成原因及地理意义;(4)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主要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1)选取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典型地区;(2)分析典型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异同;(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特征;(2)反思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影响。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认知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3. 各高原和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难点:各高原和盆地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识别、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 讲解四大高原:分别介绍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 讲解四大盆地:分别介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原和盆地,分析其地理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实地考察,增强对地理环境的直观感受。
9.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建议。
10.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探究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让学生先总结,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衔接过渡探究新知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是我国地势的特点之一:西高东低。
除此之外,我国地势还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读图分析1、指导学生读课本P22图2—1—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总结分析我国地势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2、组织学生读P24图2—1—2中国地形填表通过读图,思考读图题。
小组间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读图填写下列表格,明确我国三个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差异。
地形构成海拔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通过读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读图、探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降水、交通和水电事业的影响学生读幻灯片中图的提示,总结: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并且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2、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但是,阶梯交界处的巨大山脉往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体现学科特点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收获如何。
找学生根据“知识梳理”谈谈自己的收获。
知识 梳理【当堂达标】1、我国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2、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 ) A.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天山—阴山—燕山 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5、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 6、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 、平原和高原B 、山地和高原C 、盆地和高原D 、平原和丘陵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A B C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F G H 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地形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地形: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青藏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有利:交通、水电、降水不利:阶梯交界处的航运有利 不利J__________ K___________(2)、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是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是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是(3)、在图中填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理教案的教学反思十
地理教案的教学反思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形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
2.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地形,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区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我国地形的了解。
2.讲解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1)讲解四大高原的特点及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讲解三大盆地的特点及分布: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3)讲解三大平原的特点及分布: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
(4)讲解三大丘陵的特点及分布: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运用地图分析地形(1)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区的分布。
(2)邀请学生分析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地形对人类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讲解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地图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环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地图分析地形,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教学不足(1)在讲解地形区特点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6.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与图5.1移到展示图5.1之前效果会更好。
其次丰富课堂语言,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链接语言多加推敲与锤炼。
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
反思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中国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是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结合本人本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如下:一、反思教学过程:引入自然,承转过渡连贯,层层推进。
创设的情境、问题都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如:1、从复习上学期的章节目录开始,到打开新课本浏览目录,既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又启迪学生目录说明与上学期有何不同?让学生清晰认识:上学期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今个学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
而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在认识不同的区域教学中,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尝试划分区域、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
如设计有以下问题情境: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区域的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
如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2)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让我们更多感受行政区域的划分,其实区域的划分有许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内外流区域的划分)。
同学们会划分地理区域吗?3)让学生完成第三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体会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三
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三
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
思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
最终让学生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把界线A 说成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C是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位置分布更加明了清晰。
活动2提供界线B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其位置相对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分别是1月0。
C导温线和800毫米的等降水线,从而确定界线B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然后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这条重要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看似绕了一个大弯儿,浪费很多课堂上的时间,但是,教材活动的设计,恰恰给了学生主动探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反思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将自印的绘有省界线的中国空白图发给每一位学生。
二、引入新课。
复习中国的主要山脉:首先教师板绘中国轮廓图(或用小黑板事先画好),其次,按山脉走向(东西、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南北、弧形)一边画主要山脉(用蓝色的粗线条表示山脉),一边引导学生回忆山脉名称,板绘结束后让学生在中国空白图上画出主要山脉,进一步建立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
最后引导学生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我国西部主要的地形类型:以高山、高原和盆地为主。
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三、讲授新课。
1、读图。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中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2、板书、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在板图上方板书)
(1)四大高原:
①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a、读出四大高原周围的山脉名称;
b、判断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哪一级地势阶梯上;
c、对比四大高原的海拔高度;
d、找出四大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②通过提问检查读图情况并纠错。
a、练习。
学生在填充图上填出四大高原及其周围主要山脉的名称。
b、提问。
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觉得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形区的特点呢?
c、汇报。
我想起了一个地理名词——地貌,我们可以类似从身高、体形、肤色等方面来描述一个人的方法,所以我想描述地形和这个应该很相似,大概有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等等吧。
d、小结。
你很聪明,教给大家一个很有创意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