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楹联知识大全
诗词楹联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词楹联知识点总结归纳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色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韵律美的对联,通常用于展示诗词的风采和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楹联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如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楹联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楹联的定义楹联是指两幅对联,分别镶嵌于门楹上面,以体现诗意的一种门饰。
楹联是门楹上的对联,最早在唐代布置。
楹联由联首、联肩、联题、联议、联语五部分组成。
联首句偶焉相呼应。
联肩两句端逸勾连。
联题以表情旨。
联议略发言。
联语紧提纲要。
楹联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形式,也是古代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与体现。
二、楹联的特点1、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楹联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含蓄、深远,多采用象征性的表达,以达到引人深思、引人入胜的效果。
2、严谨规整、立体感强楹联要求对仗精确,平仄和谐,排比对称,语言优美,蕴涵深远,旨在烘托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3、结构严谨、寓意丰富楹联的语言结构严谨规整,通过对仗、反衬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意境,以达到展示诗意、传达思想的目的。
4、引人思考、启发心灵楹联在表达方式上倾向于含混、委婉,通过引人思考,启发心灵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寓意,使人产生共鸣,启发智慧。
二、楹联的分类按艺术价值与使用目的的不同,楹联可分为:1、书画楹联:即辅以书画的楹联,是楹联与书法、绘画综合艺术。
2、雕刻楹联:即辅以雕刻的楹联,是楹联与雕刻综合艺术。
3、石刻楹联:即刻在石碑上的楹联,是楹联与石刻综合艺术。
4、铁艺楹联:即辅以铁艺的楹联,是楹联与铁艺综合艺术。
5、陶艺楹联:即辅以陶艺的楹联,是楹联与陶艺综合艺术。
三、楹联的鉴赏技巧1、易识别对仗关系:楹联中通常要求对仗关系,要通过比较两个对联的语言,找出其对仗关系。
2、品读文辞内涵:楹联的内涵往往是丰富的,需要仔细品读,逐句解析细节。
3、谐音通神鉴赏:楹联以汉字为主体,但常使用谐音、妙语、对句、对仗等修辞手法,需要通过音韵的协调来体味。
中华楹联大全
中华楹联大全一、什么是楹联?楹联,又称对联、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
楹联一般由上下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寓意丰富,言简意赅。
它常常被用于装饰门楣或墙壁,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寓意。
楹联通常由文化人、书法家等撰写,也是展示华夏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
二、楹联的分类楹联按照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楹联分类:1. 形式分类•对联:由上下两句平行呼应而成。
例如:春风送暖/夏雨润泽•横批:楹联顶部一横的字。
通常与对联形成整体呼应。
例如:春满人间•对子:两个对联放在一起,形成四句话。
例如:步步生莲花/缤纷如画卷2. 内容分类•褒义楹联:表达美好寓意的对联。
例如:雄愿大志/英勇无畏•讽刺楹联:用讽刺、幽默的方式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不满。
例如:灵魂版簿记员/劳逸结合•宣传楹联:用于宣传某种观点、理念或政策。
例如: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三、中华楹联的魅力中华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深入人心的魅力点:1. 简洁明了楹联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往往通过精炼的文字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人们,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2. 寓意深远楹联常常寓意深远,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通过对联,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得一种思想上的启示。
3. 艺术价值高楹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优秀的楹联常常需要精湛的书法技巧和出色的创作才华。
它们不仅美观,还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弘扬传统文化楹联在它们的艺术表达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典故、名句等,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通过楹联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
四、中华楹联的发展与创新中华楹联自古以来就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从最早的传统楹联到现代的创意楹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1. 传统楹联传统楹联通常遵循传统的对仗、平仄规则,常常以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名篇或警句为素材。
这些楹联往往精湛而典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对联
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对联上联:千年文化韵味浓,艺术精神永流传。
下联:古风犹存心不老,传承创新展新颜。
横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上联:文脉千年展风范,传统文化秀神韵。
下联:礼乐诗书传中华,文化自信耀五洲。
横批:中华文化荣耀显上联:传统文化流芳百世,我们的根源精神在。
下联: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沿着现代化之路前行。
横批:传承与践行上联:历经沧桑立身于志,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下联:传统文化底蕴深邃,中华民族崭新文明。
横批:文化传承创新上联:书香门第传久远,文化传承贯穿今昔。
下联:红楼梦里汇精华,文化自信辉映十年。
横批:古今交融更辉煌上联:国粹之美韵悠悠,千年文化韵味浓。
下联:尊重传统创未来,乘风破浪展新貌。
横批:传承与发展上联:雕龙画凤传美誉,传统文化流芳千古。
下联:糖画剪纸愈娇艳,中华艺术展拓新路。
横批:传统文化创意新上联:浪漫古色长河畔,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下联:创新精神翱翔天际,中华文化自信展新颜。
横批:传承有我,创新看未来。
上联:草堂雅集文化盛,传播海内外人心澎。
下联:士大夫风范永传,中华文化让人神往。
横批:文化传承海内外上联:高山流水反征途,中华文明璀璨耀。
下联:琴棋书画传家久,传统文化富民心潮。
横批:传统文化涵养心灵。
上联:传统文化颂国魂,振兴中华延数千。
下联:神州大地壮士志,宏图美好展未来。
横批:文化五千年,国魂传万代。
上联:大好河山情爱在,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下联:立志奋进展宏图,时代使命催人奋。
横批:文化历久弥新。
上联:千百年来昌盛繁,传统文化尤胜人间。
下联:发展变革迭新发,中华文化展新颜。
横批:传承发展共荣。
上联:千古壮志雄心在,传承文化永生不灭。
下联:智慧文明创辉煌,创新精神铸辉煌。
横批:文化传承创新。
楹联内容知识点总结
楹联内容知识点总结一、楹联的传统形式和构成要素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形式独特、富有韵律美感,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在楹联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对仗、韵律与意境三个方面。
1.对仗对仗是楹联的重要构成要素。
对仗是指楹联的前后两句文字能够通过语音或字义的对称和呼应,形成一种结构美感。
对仗可以分为平仗、仄仗、全仗和半仗等。
平仗是指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平仄相对应的,仄仗是指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仄平相对应的,全仗是指对联中每一个字都是平,半仗是指对联中有的字是平,有的字是仄。
2.韵律楹联是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之一,所以楹联的语言也要求富有韵律感。
楹联的韵律指的是对联的音韵、声调和读起来时的韵味。
韵律的要求是使对联在语音上有和谐美感,在读起来时有韵味。
3.意境楹联不仅仅要求文字的对仗和韵律,更重要的是要求对联的语言要富有意境。
对联的意境是指对联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对联所要传达的艺术感染力。
好的对联要求能够通过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震撼。
二、楹联的起源和发展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楹联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
到了宋代,楹联已经成为了一种文人的时尚,广泛流行。
楹联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为数不少的名家大家都曾经留下过不少优秀的楹联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楹联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四字成语对联到后来的六字对联、七言对联等等,楹联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楹联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丰富对联文化,对联在一定的成熟时期里会经历开门七局、园林广场、街巷庭中,进而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领域。
在宋代,楹联已经成为了文人雅士间的时尚,广泛流行,楹联在文学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楹联也融入了民间文化,成为了人们在节日、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楹联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楹联的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也不断更新。
楹联的成语和对仗词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从最初的四字成语对联到后来的六字对联、七言对联等等,楹联的形式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对联的内容知识点总结
一、对联的历史渊源对联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族的宴会习俗,先民在宴会上,往往以竹简、画绢等形式,贴各种文字、图案或符号,以示欢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寄以美好的祝愿,往往以对仗的方法。
后来又发展到用纸笔书写。
至唐代,对联制度尚未完备,新年才用红纸经行联赋。
宋代晚年击毁辽金,货币紊乱,百姓纳闷,“赏诗室”致力破新之道。
快慢格成为时尚,联分上下。
元代后则出现"家金盏映彩悬凤阙"的横批联,称之为顶。
民国年间进入末段,走转型,三联"新沁章第一柳祖兴;照世在咸阳方兴治"自给自足,四联"几世皇钟传万姓;尝闻帝谕铸千秋"等引人入胜催人发想。
新中国末期伐自旧制后,为至4根后惠绑着部他们聚首、彩印、制作、镌刻、临定悬。
文革早期开始在面壁函因所得,正值联联穿,意新知套二门。
二、对联的表现手法对联是一种运用对仗、呼应等手法进行排列组合的艺术形式。
在对联的创作中,艺术家通常会运用以下手法:1、对仗:即对联中的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关联,而且在音韵上也应呼应相成。
2、对比:对联的上下句往往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3、对续:对联的上下句在内容上呼应相续,使得整个对联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意境。
4、对话:对联的上下句通常是在对话中进行对仗,呈现出一种朗朗上口的效果。
5、对趣:对联的上下句通常通过呼应对仗的手法,使得整个对联更加有趣味性。
三、对联的艺术特色对联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炼简约:对联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的意境,因此对联往往表现出精炼、简约的特色。
2、形式规范:对联的形式要求较为规范,通常采用四字、六字或八字的句式,整个对联要求节奏韵律感较强。
3、意境深厚: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通常要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对联在表现意境的深厚上有一定的要求。
4、音律优雅:对联在表达上除了要求意义上的呼应对仗外,还要求在声韵上有一定的优美感,因此对联在音韵上比较注重。
对联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对联的历史来源和发展对联起源于我国秦汉时期,当时以四句诗的形式作对联,又称“四岳贺门”或“四岳庆门”。
后来,随着唐宋时期文学的发展,对联逐渐演变成了以对仗押韵的形式定型。
明清时期,对联在民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对联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二、对联的结构特点1. 对仗:对联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对仗,也是其独特之处。
对仗即为前后句之间的词语要相呼应、相互呼应。
2. 押韵:对联的第二个特征是押韵,即对联中的句子末尾一定要形成韵脚。
3. 形式简洁:对联的形式要求简洁明了,一般以四个字或七个字为主,少量可用六个字。
4. 含义深刻:对联的另一个特点是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情感,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三、对联的分类对联根据其结构和意义可分为很多种类,如:1. 顶联和联:一般对联由两联组成,上联叫“顶联”,下联叫“联子”。
2. 四言对联和七言对联:根据对联的字数可分为四言对联和七言对联。
3. 对仗对联和押韵对联:根据对联的音韵特点可分为对仗对联和押韵对联。
4. 主题对联:根据对联所表达的内容可分为吉祥对联、励志对联、爱情对联等。
5. 形式对联和抽象对联:根据对联所表达的形式和抽象意义可分为形式对联和抽象对联。
四、对联的应用领域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1. 庆祝活动:对联作为一种吉祥之语,常常出现在庆祝活动中,如婚礼、生日、节日等。
2. 装饰艺术:对联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常出现在门楣、廊柱、屏风等处。
3. 文学作品: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散文等。
4. 文化活动:对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中的一部分,如对联比赛、对联展览等。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对联的艺术鉴赏要点包括:1. 对仗:对联的对仗要求前后句之间的字句要相呼应、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称美。
中华诗词楹联知识点总结
中华诗词楹联知识点总结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艺术装饰,常见于楼阁、亭台、门额等建筑物上。
楹联以对联为主,又有匾额、额匾、横扁、横匾等形式,其内容一般以吉祥寓意或者对景抒怀为主。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楹联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既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品,又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楹联的历史渊源、传统特色、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中华诗词楹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历史渊源楹联的使用始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祭祀仪式上。
周代的祭祀大多在门户上张贴对联,意在表达敬神尊祖、祈求吉祥的心情。
秦汉时期,楹联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宫殿、亭台等建筑上。
唐代以后,楹联的应用更是日益广泛,终于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固定装饰之一。
楹联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宋代的楹联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寓意深远,以及形式上更加讲究工艺和艺术,为中国楹联的传统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楹联的装饰形式更加多样化,且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独特特色。
到了现代,楹联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依然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和传承。
二、传统特色1. 语言文学楹联是一种兼具文学与艺术特色的作品。
从文学角度来看,楹联一般要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对仗工整,意味着上下联要呼应对仗,音律和谐,用字简练精炼。
意境深远,要求楹联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建筑物或景色的抒怀与赞美之情。
语言优美,则要求楹联表达清丽雅致,用词精练得体。
在语言上,楹联所要求的这些特点,也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和文学技巧。
2. 寓意深远楹联以其深刻的寓意著称,一般是通过对句的巧妙组合,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
楹联的寓意不仅是对景的赞美,更多的是通过景物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对命运的把握,或者是寄托对未来的期许。
寓意深远的楹联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沉思,促进人的感悟和实践。
正是因为寓意深远,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赞美。
3. 装饰特色楹联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其装饰特色也是十分突出的。
对联知识精选
对联知识精选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对联知识1、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
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
两部分成双成对。
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
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2、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
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
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
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3、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
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
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4、楹联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①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②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③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夸张法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3、衬托法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4、对比法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5、反对法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6、自对法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7、借对法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8、借代法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9、双关法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10、用数法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3、复字法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4、叠字法例: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5、同字异音法例: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6、同音字法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7、谐音法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8、漏字法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此外还有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1倒句回文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2倒章回文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4、反复法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5、嵌字法: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6、反问法例:不经几番麻炼===怎成一段锋芒7、设问法例: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8、分总法1先总后分式;例: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2先分后总式;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潜意法、歇后语法、婉曲法、层递法、无情法五、对联的禁忌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如: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①按音步调平仄:②按语意调平仄:③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六、对联的基本要素1、字数句数相等: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上联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2、词性相当: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花外子规燕市冷↓↓↓↓↓名词方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柳边精卫浙江潮3、结构相应:指语法结构相称;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水作青罗带↓↓↓主语谓语宾语主谓动宾↑↑↑山为碧玉簪4、节律相协: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不雨山常润↓↓二三↑↑无云水自阴帆运浮云阔↓↓↓二二一↑↑↑江空得月多5、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6、平仄相对: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旧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四声:–′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
创作楹联知识点总结
创作楹联知识点总结一、楹联的意义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作品,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楹联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楹联通过文字的组合,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智慧。
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传统价值的载体。
楹联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义和道德价值观。
二、楹联的历史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楹联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和碑刻上,用来点缀和装饰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历史上,楹联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楹联的技法楹联的书法技法包括对联的构图、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楹联的构图要求上下对仗,整体平衡,字体端庄,气势宏伟。
楹联的结构要求表达内容清晰,逻辑严谨,情感真挚。
楹联的布局要求文字和空间的搭配协调,以呈现出一种谐美的效果。
楹联的书法技法包括字体的笔势、墨色、用笔等方面。
楹联的书法技法要求用笔慎重,字体工整,笔势娴熟,墨色清新,墨迹浓淡、变化有致。
楹联的书法技法也要求符合楹联的气韵,突出楹联的艺术效果。
四、楹联的流派楹联的流派包括宫廷楹联、民间楹联和现代楹联等不同的类型。
宫廷楹联是指宫廷内所撰写的对联,通常体现了帝王的威严和荣耀。
民间楹联是指民间人士所撰写的对联,通常体现了民间的习俗和人文风情。
现代楹联是指现代文人所撰写的对联,通常体现了当代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楹联的流派对于楹联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流派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风貌。
五、楹联的价值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楹联通过对联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楹联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楹联在文化传承、审美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大全
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大全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以平仄、韵律、对仗为特征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具有宣传、教育和传承的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
1.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行流传子孙后代。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以德为先。
4. 德为本,文为源,文化传承,传统弘扬。
5. 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永不熄灭。
6. 春风化雨润心田,传统文化充盈心灵。
7.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弘扬文化责无旁贷。
8. 学文化,弘传统,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
9. 传承文化,传承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10. 文化瑰宝代代传承,中华传统弘扬不息。
以上是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它们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宝贵精神。
这些对联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了德行和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大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对联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更能够引导人们践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通过对联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点,传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活动。
同时,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楹联小知识
楹联小知识楹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楹联的小知识。
一、楹联的定义楹联是指对联的一种形式,是一对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对联。
它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分为上下两联,上联放在门楣上,下联放在门扇上。
楹联常常通过对比、对继、对衬等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思想。
二、楹联的分类楹联按照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对仗式楹联、对联式楹联、兼容式楹联、移字式楹联等。
其中,对仗式楹联是最常见的形式,它通过对仗的方式,使得上下联之间在音韵、词义和结构上产生对应和呼应。
三、楹联的创作要点楹联的创作要点包括对仗、平仄、押韵和意境。
对仗要求上下联在音韵和结构上呼应和对应;平仄要求上下联的平仄声调相对平衡;押韵要求上下联的韵脚相同或相似;意境要求上下联在意义上相互呼应和补充,形成整体的意境。
四、楹联的应用场景楹联广泛应用于建筑、文化活动、节庆等场景。
在建筑上,楹联常常被用于门楣、门扇上,起到装饰、祈福和寓意的作用。
在文化活动和节庆上,楹联也被用于布置场景、展示主题等。
五、楹联的意义和作用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一方面,楹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够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楹联通过对仗和意境的运用,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
六、楹联的保护与传承楹联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楹联被破坏或损毁。
在传承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楹联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楹联创作人才,让楹联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学习和了解楹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文化,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美丽。
让我们一起走进楹联的世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吧!。
对联的108个知识点
标题:对联的108个知识点:探寻古典文学的瑰宝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两句对仗工整、韵味悠长的诗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寓意和审美。
对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对对联的108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生动的解读,带领大家领略对联的魅力。
1. 对联的起源:对联起源于战国时期,最初是写在布幡上的诗句,用于表达祝愿和喜庆。
至南北朝时期,对联逐渐发展为文人雅士们互相竞技文学才能的形式。
2. 对联的特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词性一致。
同时,对联还需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对联的分类: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喜联、挽联、寿联等;按内容可分为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婉约、清新、高古等。
4. 对联与书法:对联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副好的对联还需配以优美的书法,才能相得益彰。
5. 对联与民间风俗:对联在我国民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春节贴春联、结婚贴喜联等,是民间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对联与文人雅趣:对联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通过创作对联,既能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又能增进友谊。
7. 对联与科举考试: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联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学技能,备受重视。
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出意境深远、对仗工整的对联。
8. 对联与诗词:对联与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联的创作往往需要借鉴诗词的技巧和手法。
9. 对联与成语:对联中常出现成语,这些成语既增加了对联的文学韵味,又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0. 对联与修辞:对联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等,使对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1. 对联与哲理:对联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人生哲理、道德哲理等,对人们具有启示和教化作用。
12. 对联与历史:对联中常出现历史人物、事件和典故,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13. 对联与地理:对联中常出现地理名胜、山川河流等,展现了我国壮美的自然景观。
楹联知识内容
楹联知识内容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寓意丰富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楹联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下面将从楹联的定义、历史、分类和创作四个方面来介绍楹联的知识内容。
一、楹联的定义楹联,是指在楹柱上刻写的对联,又称为对子。
它由上下两句组成,上联放在楹柱的右侧,下联放在楹柱的左侧。
楹联在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字数相等,意义相对应。
它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意境,往往能够通过几个字的对仗达到意蕴深远的效果。
二、楹联的历史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楹宇建筑,最早出现在汉代,而在唐代达到了极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楹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成为了官方和民间的重要文化活动。
如今,楹联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楹联的分类楹联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来说,楹联可以分为吉祥楹联、寓意楹联、赞美楹联等。
吉祥楹联常常用于庆贺喜事,如婚庆、寿诞等场合;寓意楹联则借助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深刻的哲理或人生观;赞美楹联则用于赞美事物或人物的美好品质。
按照形式来说,楹联可以分为对称楹联和破体楹联。
对称楹联是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对应,字数相等;破体楹联则是在字数上不对称,但意义上相互呼应。
四、楹联的创作楹联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华。
创作楹联时,需要注意字数的控制,以及对仗的运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楹联的意义要表达清晰,不出现歧义。
除此之外,创作楹联还可以借鉴历史典故、名句或者古代文化,使楹联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创作楹联的过程既需要注重言简意赅,又需要追求意境的深远。
总结起来,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了解楹联的知识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楹联艺术,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同时,通过创作楹联,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走进传统文化对联
走进传统文化对联:
1、上联:重文化味,打遗产牌,古树逢春西递美;
下联:迎祥和年,织桃源锦,清风扑面画图新。
2、上联:文明溯古,日月当从先辈鉴;
下联:博物思源,春秋还待后人参。
3、上联:藉海风振家风,道脉承传扬善水;
下联:将儒学融商学,春秋续写看今朝。
4、上联:大志竟成,承孔孟遗风,今古贤人从此进;
下联:名城焕彩,听佛儒妙谛,方圆慧境与时新。
5、上联:兄弟情怀,九万里水复山重,百川归大海;
下联:炎黄文化,五千年今来古往,一脉贯中原。
6、上联:引文化源泉,泽润万民,不让心田成赤地;
下联:注精神血液,奔流百代,永教古县焕青春。
7、上联:溯迹数千年,看楼台寺庙庠窑塔,溢彩流光,入中山古国文明画;
下联:兴潮三万丈,承仁善义勤俭孝和,耕云播雨,培盛世新城幸福春。
8、六朝风土常新,黉序并乡帏,博采菁华归实学;
下联:一代人文独盛,秦淮宗泗水,约遵规矩障狂澜。
有关楹联的小知识简短
有关楹联的小知识简短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用对称的文字组合在门楣上或屏风上的装饰性文字,常用于表达美好祝愿或寄托情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楹联的小知识。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起初它是作为庙宇的门楣装饰而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现如今,楹联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园林、墓地以及一些重要的纪念建筑物中。
楹联的组成一般是由上下两句组成,字数相等或相近,意义相对应,形式上对称,内容上互补。
楹联的写作需要注意平衡和谐,通常会通过对仗、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加其艺术性和表现力。
好的楹联应该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引起共鸣。
楹联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涉及生活、道德、人文、自然等各个方面。
例如,有的楹联以表达对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祝愿为主题,如“和谐之家,幸福无边”;有的楹联以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为主题,如“不畏艰难,勇攀高峰”;还有的楹联以讴歌自然美景或寄托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为主题,如“春山如笑,秋水似诗”。
撰写楹联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才华,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意象。
楹联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字句的押韵、平仄的搭配以及整体的节奏感。
一句好的楹联应该字字珠玑,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楹联的阅读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欣赏楹联来领略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通过理解楹联的内涵和寓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同时,楹联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创作和传播楹联,可以使人们更加熟悉和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性。
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楹联,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楹联的魅力传扬下去。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大全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大全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传统文化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传统对联1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上联:共享锦绣年华下联: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省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上联:喜滋滋迎新年下联: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上联:千年迎新春下联: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省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省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上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中国传统对联2上联:张良墓,销留侯谜,因得一岛之异禀下联:伏羲陵,列人文始,故显两城之地灵上联: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家是最小国责在其中下联:学党规、学党章、学党纪,党系千万家心怀群众上联:伏羲演八卦,大地蓄江河,微湖浩淼藏文脉下联:三贤居一岛,人杰映地灵,俊贤辈出耀千秋上联: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家是最小国责在其中下联:壮国风、壮国威、壮国魂,国是最大家爱蕴心内上联:铁道杀敌、芦荡御寇传承红色基因下联:三绝勒碑、运河荡波流淌墨韵岁月上联:伏羲演八卦,大地蓄江河,微湖浩淼藏文脉下联:运河泽九衢,远帆铭日月,山水灵奇显德名上联:铁道杀敌、芦荡御寇传承红色基因下联:微湖扬帆,运河启航发扬革命传统上联:大美微山湖,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处处风景何妨选胜登临下联:闻名乌鳢乡,城泽出名士,京杭接芳邻,浩浩文脉怎不驰目怀古上联:铁道杀敌、芦荡御寇传承红色基因下联:运河扬帆,荷都迎客展示魅力湿地上联:大美微山湖,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处处风景何妨选胜登临下联:魅力运河城,灵地揽俊杰,新政谱华章,济济人才立心择居创业中国传统对联3玉树暖迎沧海日;珠帘光动锦城春。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文化
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 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 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 脚)应平仄相反。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 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四)、按联语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 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 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 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 作出来的对联。
(五)、按内容分
1、节令联 2、喜庆联 3、哀挽联 4、名胜联 5、行业联 6、题赠联 7、杂感联 8、学术联 9、趣巧联
三、对联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 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 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 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 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 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对联的平仄规律, 与诗基本相同, 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的基本 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
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 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 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 落。
传统文化对联大全集(弘扬传统的对联)
传统文化对联大全集(弘扬传统的对联)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对联大全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弘扬传统的对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2、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3、中国传统文化对联4、展现传统文化的对联有哪些?5、传统文化对联6、关于赞美传统文化的对联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1、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下联:眼中人是中国人。
2、上联:三代夏商周;下联:四诗风雅颂。
3、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5、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6、上联: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下联: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九万里风鹏正举,五千年云鹤长鸣鸡肋宦情,直欲衣冠同古朴;羊肠世路,肯教踪迹溷尘嚣。
寄语北山,不闻出世成高隐;垂纶东海,非是逢人说好休。
官畏折腰思避世;门嫌近市卜深林。
万里江湖归致政;百年菽水付终天。
一丘自适抽身易;四海为名致政难。
仕路多艰,逢人不必识颜面;东蓠可醉,送酒何须问姓名。
忧时白发盈梳短;梦里青山引路长。
勾漏宜从,好辞爵位免尘累;迷津可渡,莫逐轮蹄负岁华。
行需坞杖坐蒲团,逍遥岁月;渔不垂竿樵谢斧,笑傲乾坤。
种树书成,门栽多柳希元亮;传家经在,身卧东山慕谢安。
散步东园,开卷漫吟新赋草;挂冠神武,焚封不齿旧弹章。
解组投林,不道山河百二;驾车出境,遍观世界三千。
茅屋半开,了无尘俗缄情远;轩窗洞启,漫有清风引兴长。
缄情非为风前竹;得趣方知物外心。
万木阴森,且喜地偏人迹少;千峰突兀,方知林静鸟声多。
家本渔樵,种竹风吟三径晓;心同麋鹿,掷书云卧一窗间。
花映草堂,行处渔樵不见;鸟啼林径,坐中鹿豕相呼。
居世出尘,依稀彭泽陶元亮;安贫乐道,仿佛稽山贺李真。
雨歇竹清,闭户不干俗虑;日停花艳,杖藜时到禅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楹联知识大全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对联格律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联系。
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
具体内容参见有关文献。
内容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有关“无情对”的更多知识,另见《关于无情对》,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纵”“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休”“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
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同观日月异想天开因春倦鸟独啼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可见,“无情对”几乎完全在内容相关的范围之外,因其诙谐有趣,且自古有之,早为大众喜闻乐见,姑且纳入“特例”。
内容相关特例之二:分咏格诗钟分咏格诗钟的基本规则: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
有关诗钟的专门知识另见《闲话诗钟》和《诗钟与对联》。
本文仅举数例:杨贵妃?近视眼:面前但觉乾坤小掌上犹嫌体态肥杨贵妃?煤:秋宵牛女长生殿故国君王万岁山感冒?排队:但有后先无少长最难调理是炎凉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内容相关禁忌:同义相对(合掌)同义相对又称“合掌”。
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
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某些情况下,使用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如:心色皆空成正道根尘俱彻证圆通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词性相当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二、词性相当的规则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以下规则宽严有别,对联写作及评选中应以联意为主活用规则。
(一)“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二)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
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三)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四)邻类对应规则邻类对应,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如:1.天文与时令2.天文与地理3.地理与宫室4.宫室与器物5.器物与文具6.器物与衣饰7.衣饰与饮食8.文具与文学9.植物与动物10.形体与人事11.人伦与代名12.疑问代词与副词13.方位与数目14.数目与颜色15.人名与地名16.同义与反义17.同义与连绵18.反义与连绵19.副词与介词20.连词与助词21.介词与助词22.叹词与助词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
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又如:软首妙光,威名显赫雄狮利剑,宝相庄严“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对“利剑”、“威名”对“宝相”,皆为偏正结构;“显赫”对“庄严”皆为并列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例如,“还我山”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
又如:观美女华瓶盛粪叹凡夫甘愿投泥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
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根据联意需要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
词性及结构规则特例:当句对“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因和以上规则似有冲突,故可作为对联格律的特例。
这是初为联者也应该知晓的规则。
先看一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喜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谁在“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
须知这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联锦词自对:空对阔,英对雄。
上联“空阔”与下联“英雄”形成联锦词对应,属于对联格律之当然。
联锦词当句对再例(1991年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之冠军联):建始楼台,经营有道;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
(说明:此两例摘自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例中所说“虚实”乃不同词类相对而言,如形容词相对名词为虚,并非词性大类之“虚实”。
)“当句对”除联锦词外,还有词组当句对及各分句之间的当句对。
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
杨度挽梁启超联: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联中“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
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
词性及结构规则禁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若将下联的“不”改为“无”,就与上联的“无”同位重字,即属犯忌。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如: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即属犯忌。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又如: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
又如: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门生天子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词性及结构规则的例外: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每有出格之作,这往往是在精通创作规则的基础上升华而成。
楹联艺术同样如此。
以下两例出格之作,实乃九牛一毛。
我们并不提倡依样画葫芦,初为联者,学好“正格”是当然。
例1,郑板桥联:二三星斗胸前落;万花飞舞圣人书。
这是所谓的“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
“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例2,彭元瑞题北固山联: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楹联艺术达到如此境界,实非一般人所能效仿!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密不可分,以下主要从平仄相谐规则的角度进行说明,平仄相谐规则中即包含了节奏相应的概念。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中,常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