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复习指南【P157】1.命题特点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命题规律是以考纲为切入点,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综合运用必修和选修的知识,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拘泥于考纲考点和教材知识。
从命题分布来看,命题者更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就是关注与现实和平直接相关的问题,注重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2.复习方法(1)注意将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作为背景,梳理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线索。
(2)注意通过比较,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突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国际联盟与联合国、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等概念的理解。
(3)注意突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注意总结战争与和平的一般规律与条件。
【重难突破】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
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
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总结
-5-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教育了世界各国人民,如何有效地避免战争,维护
启 示
世界持久和平,是人类最为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各国政 府和人民应该更加理性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求同存异,团结 合作,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真正实现稳定
繁荣、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的人类愿景
专题总结
-2-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 景
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 义体系;形成两大军事侵略 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
爆发前,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 国家并存;德日建立法西斯专 政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法西斯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建
不目 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 立法西斯制度
同 的 世界霸权
虽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但 入人心,从而维护了较长时间 埋下了未来战争的种子 的相对稳定与和平局面
-4-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2)都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 发战争 (3)都存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对抗和战争 (4)都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5)都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推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同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点 (6)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 (7)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8)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9)在和平主义思潮的推动下都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 织 (10)都增强了美国的实力,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中国作为联合国 创始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4·高考 全国卷Ⅱ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 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多 以国外著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原因 原因类、 类、比较类和作用类为主, 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 归纳类 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 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 背景类、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 说明类、 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 作用类 战后国际秩序;从内容看, 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 比较类、 影响。 原因类、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 作用类 三教材中第三单元密切相 关,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 比较类、 的关联;与必修一教材中国 作用(意义) 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 类 系。
2018· 高考 全国卷Ⅰ
比较、背 景类
2018·高 考全国卷 Ⅱ
联合国的 产生
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 通史》
概述、原 因类
命题考情· 探源明向 两年高考· 真理再现 教材梳理· 知识通关 规律总结· 方法突破 模拟集训· 提能演练
大一轮复习· 历史(RM)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材料出处 命题视角
2018·高考 全国卷Ⅲ
命题考情· 探源明向 两年高考· 真理再现 教材梳理· 知识通关 规律总结· 方法突破 模拟集训· 提能演练
大一轮复习· 历史(RM)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材料出处 命题视角 命题特点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 材料为主,材料出处多以国外著 [日]信夫清 作为主。 日本对外侵略 三郎《日本 目的类 (2)从设问方式看,以原因类、比 外交史》 较类和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 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 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 响。 陈兼、赫斯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 伯格《越战 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 初期中美之 越南战争 原因类 秩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 间特殊的 景、战争结果及影响。 “信息传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三教 递”》等 材中第三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 20世纪二三十 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 杨晓明《欣 年代,罗 比较类、 一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 曼·罗兰反战 悦的灵魂: 原因类 定联系。 罗曼·罗兰》 活动的变化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201903112307
-2-
-3-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 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 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对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 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在战争威胁还没有消失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国 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增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 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5-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 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 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促使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 们学会更加谨慎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伴随着冷战的 开始与结束,妥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 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 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 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 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12-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 (1)地区资源及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地区事 务、干涉别国内政。 (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 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20世纪80—90年代初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 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 增多。 (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 局结束,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 态下爆发。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整合与演练(5)课件
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
‘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
理解为( )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解析 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
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题干材料强调
“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式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视角五 国家战略——构筑新型大国关系 [精要点拨]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 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 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中国高调推出这一概念后,成为 各界关注的热点。
[演练5]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
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a76d373e755947da84b4c39dc6416a0a
7.1916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8.(题文)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美日关系·日美争夺亚太地区。
【名师点睛】本题明显高于教材,但是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美日关系。进入20世纪以来,美日日益崛起,双方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美日矛盾的激化正是导致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军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原因。
9.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B选项错在十月革命不是直接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C选项错在后两项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D选项后面两项不是包含关系,没有直接联系;A选项每一环节都是上一环节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D.“V”的意思是最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6.1914年奥匈皇储被刺事件发生后,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这一态度促使美国
A.釆取中立政策借机大发战争
B.超脱战争之外而严格恪守中立
C.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雪茄”代表丘吉尔,“长烟嘴”代表罗斯福,“烟斗”喻指斯大林,相加形象地表明他们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排除A。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B不包括苏联,故选B;由胜利的标志“V”强调二战三巨头为反法西斯联盟领袖对二战所作的贡献,排除CD。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2016·全国2,47,15分,难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 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 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 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 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3.(2016·全国3,47,15分,难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 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 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 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 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 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 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参考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 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 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 献。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区的设立。题干材料包 括两层信息,第一层信息为中国战区设立的背景和经过,第二层信 息为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题干设问围绕中国战区设立的背景和 意义,所以逐项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时代特征回答即可。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综合提升
线索1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线索2 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1)国际联盟的成立及确立的集体安全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1928年的《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了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制止战争的努力。
(如政治上:发表《大西洋宪章》、召开开罗会议及发表《开罗宣言》、召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及发表《波茨坦公告》等;军事上协调作战等等。
)
(4)1945年到1946年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对法西斯战争要犯及组织进行了正义的审判。
(5)1945年联合国成立,对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四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2.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 点”计划中提出了建立_国_际__联_盟_____的计划。 (2)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1920 年 1 月 10 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 联会址设在日内瓦。 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①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主 张促成法、德和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 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未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 面战争。
(4)英、法、美等大国推行_绥__靖_政__策____,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 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 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作用 (1)积极性:①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在 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③在裁军和防 止核扩散领域,做出积极贡献。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 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2)局限性: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 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2)创立:1945 年 10 月 24 日正式成立。 (3)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 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2.宗旨与主要机构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 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 (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__安__理_会_____、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板块四第十四单元阶段贯通14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十 四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
元
பைடு நூலகம்
阶段贯通14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内
一 构建知识网络
容
导
二 线索纵跨横联
航 三 解题规范指导
构建知识网络
返回
线索纵跨横联
微专题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背景 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二、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要求:重点阅读题目设问;具体研究要求,分析 限定语;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立意。 第二步:提取信息,拟论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来拟定 论题。 第三步:搜寻史实,组答案。
三、注意事项
典例分析
(2023·苏州一模)温斯顿·丘吉尔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他的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学者描述的是雅尔塔体系,该体系建立在美苏实 力均势之上,双方轻易不敢越过对方的红线,从而在战后半个多世纪 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项正确; 雅尔塔体系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 冷战期间,世界局部战争不断,排除C项; 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排除D项。
微专题2 两次世界大战对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返回
解
题
规 范
“评析评述”类
指
导
方法指导
一、设问类型 1.提供一段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论、评析或评述。 2.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评析或评述。 3.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 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评论、评析或评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用书 人
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日益临近。
(3)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经过(1)1914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2)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没有达到。
(3)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生了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战争态势的发展愈来愈有利于协约国。
(4)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5)1918年,战争引起了革命。
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最终结束。
3.影响(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摧毁了四个大帝国,在战争期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俄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战争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专题纵横拓展
三、20世纪世界上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
背 粉碎,“战时共产主义” 经
不 景 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 矛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
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点 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不
国家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由“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 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此讲话一定发生在十月革命前,但工人阶级已经掌 握了部分力量,和二月革命后的情形符合,列宁希望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转 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发表“四月提纲”,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之后的 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罗斯福新政要医治的“资本 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A项是罗斯 福新政医治该疾病的方式,故A项错 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通货 紧缩,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 确;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之前长期实
A.国家干预
B. 通 货 膨 胀 行的经济政策,而非“暂时疾病”,故D
单元整合(十四)
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通史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 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同步:选考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但发展不平衡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军事因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
(4)科技因素: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5)思想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6)直接原因: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过程3.性质(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4.影响(1)国际格局: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2)社会主义运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
(3)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职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高涨。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先后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
图说两次世界大战史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波
索 姆 河
英
罗
日德兰半岛
海的
国
比荷利 兰 时
德国
德
比
法 国利
时
意
奥匈帝国
塞巴黎 马 恩
纳
河凡尔登
河
国
大 利
塞尔 维亚
俄国
黑海
名称
马恩河 战役
凡尔登 战役
索姆河 战役
时间
1914.9.5— 1914. 9.12
1916.2— 1916.12
1916.6— 1916.11
战线及主 要参战国
4、这场战役有何特点?
(2)索姆河战役(1916.6—11) 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巨大的消耗战;未分胜负
1、英法为什么发动索姆河战役? 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2、战役中英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 坦克
3、战役结果如何? 未分胜负
4、这场战役有何特点?
发生在 法国境内
记忆口诀 爸巴黎 妈马恩河 繁凡尔登 琐 索姆河
波罗的海南岸 至罗马尼亚
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俄PK德奥匈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西线 比利时、西法线国北部、 德法边境
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 马尼亚
俄南-线---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奥匈
(一)1914:速决战——持久战
西线:马恩河战役(1914.9.5-9.12;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1917—1918(美中参战;苏 俄退战;德奥败降)
时空解读:
二十世纪初期的世界
联系的世界 发展的世界
矛盾的世界 动荡的世界
意
突尼斯问题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学案2 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1.(2024·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材料:从一起先,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与希特勒为敌,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插手斗争初期事态的发展……1940年,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接着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
巴黎的高层信念十足,他们根本不认为希特勒的军队会占据法国的土地,法国的大多数领导人认为,此次斗争将是一战的重演,打的是防守和封锁,他们寄希望于面对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卫工事……由于英国迟迟没有派兵支援,法国一起先只得孤军作战……1940年6月14日,正是撤离敦刻尔克的十天后,第一批德国士兵已经打算好挺进法国,法国的政府高层,不等他们驱车离开巴黎,他们的心便早已飞走。
倘如法国擅长利用对地形的熟识,抓住德国供应线漫长薄弱的软肋,再调动起爱国精神,法国便可以在坎坷的山脉里重整旗鼓,接着作战。
然而,失败的心情还是占了上风。
6月17日,一位美国记者到达被德军占据的巴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氛围:“我感到,眼前的法国社会陷入了彻底的崩溃。
”五天之后,法国已经打算正式签署倒戈书。
6月22日下午稍晚时分,在法国的一片森林里,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了斗争中第一个崩溃的民主国家……信念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确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折服苏联……东京的日本事袖意识到,他们有了战胜宿敌的大好机会,寒冬将近,打消了日本攻击苏联的念头……英美对日本的敌意越来越浓,这些都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旁边地区的确定。
——杰弗里·布莱内《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的缘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后给二战带来的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接着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可知德军精良的装备和细心的作战安排;依据材料“他们寄希望于面对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卫工事”可知法国军事思想的保守;依据所学可知国际上绥靖主义盛行以及法国国防观念的淡薄等。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第45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
目标解读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 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史料 2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 ,去打苏联人民的脚 ,但 ——毛泽东 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2)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 ,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 后德日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完全排斥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凡尔赛体系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建立的 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
考点深化探究
(5)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欺压和剥削基础之上,所以从 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
【知识拓展】 绥靖政策
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 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主干知识梳理
④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
(2)过程
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 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1940年6月,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②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面对法西斯的侵略 ,1942 年 26 个国家正式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课时作业四十五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
课时作业四十五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时刻/ 20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英国作战目的之一确实是“咱们必需通过成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
美国总统威尔逊那么在3天后说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那么”中专门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彼此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需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到战争终止时,不仅所有交战国都把“十四点原那么”作为媾和的基础,而且英、法、美等国都已研究并制订了组织国际联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组成起草盟约委员会。
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全部会议通过了最高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法国要求在国联成立一支国际军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指挥这支军队,监督各国军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要求把种族平等列入盟约。
但法、日等国的要求并未全数取得知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成立国际联盟的缘故。
(2)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日等国的要求在国联盟约中并未全数取得知足的缘故。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评论家雷达直言,对中国抗战文学,咱们还缺乏客观的熟悉。
既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中国抗战文学自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中不可轻忽的一部份。
在他眼里,关于抗战文学,咱们一度过于强调政治性和党派分野,有必然的片面性。
而相较世界上经典的战争文学作品,咱们又妄自菲薄。
《文艺报》原总编辑、评论家范咏戈表示,关于抗战文学而言,不管是以娱乐化的消费体会来处置抗战题材,仍是以廉价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去博取读者或观众一时的知足和愉悦,本质上都是在欺骗历史。
抗战题材作品要走向经典,作为创作者,第一仍是要敬畏历史,从而以严肃的态度、理性的创作、客观的表达、多元的视角去构建新的抗战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4)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
(5)同盟国失败原因①经济实力: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③内部矛盾:同盟国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
④力量对比: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日本参战,使德国失去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重要盟友;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6)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注: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进行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7)影响①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④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经济受到重创;美日崛起;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①巴黎和会: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②国际联盟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总部设在日内瓦。
【问题思索】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③华盛顿会议: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2)火山口上的短暂稳定①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
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②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1925年,国联行政院成立裁军会议筹委会,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③《非战公约》: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知识拓展】绥靖政策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④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过程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1940年6月,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②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26个国家正式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显著增强。
③转折: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和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④结束: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3)影响①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民主、人权和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
③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帝国主义战争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非正义战争①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从战争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史论结合】史料1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且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永远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奇迹》(1911年)史料2德国要求法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来……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上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隔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1911年7月《泰晤士报》解读(1)史料1充分暴露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即夺取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
(2)史料2表明英国表面上是要维护法国的殖民地,但主要是为了勾结法国,抑制德国的扩张野心,以维护自身既得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英国和法国参加一战的目的。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分别确立了帝国主义的新秩序。
(2)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日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完全排斥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凡尔赛体系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
(5)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欺压和剥削基础之上,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缺乏公正、民主,决定了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史论结合】史料1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联,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史料2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指定德国为侵略国,法国都可以进行干涉。
……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解读(1)史料1反映了英国努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主张德国应加入国联,以保证自身的地位。
(2)史料2反映了法国要求削弱德国,及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
问题(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对德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的主要影响。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想。
③英法等国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敌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蔑视弱小国家。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史论结合】史料1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史料2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解读(1)史料1说明在德国的侵略面前,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
(2)史料2说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纵容德国向东侵略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但最终结果却适得其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
2.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史论结合】史料珍珠港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决策者的玩忽职守和罗斯福总统有意使美国卷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