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A.盈利
B.投放基础货币
C.回笼基础货币
D.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2、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迫使企业增加贷款
D.迫使企业增加存款
3、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央行()的职能的体现。
A.银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监管的银行
D.发行的银行
4、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
B.资产功能
C.避险功能
D.价格发现功能
5、凯恩斯把用于保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货币与债券
B.股票与债券
C.现金与存款
D.储蓄与投资
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
B.不确定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恒久收入的影响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作用
9、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一定
10、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11、商业银行的提现率与存款扩张倍数的变化是()。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比例
D.不相关
12、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
A.准备——存款比率
B.通货——存款比率
C.法定准备率
D.超额准备率
13、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是()。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清算业务
D.国库业务
14、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GDP平减指数
C.批发物价指数
D.GNP平减指数
15、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于()。
A.需求与成本
B.供给与成本
C.需求与供给
D.供给与结构
16、治理通货膨胀中可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政策是()。
A.限价政策
B.指数化政策
C.减税政策
D.增加供给的政策
17、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A.利小于弊
B.利弊均衡
C.有利无弊
D.利大于弊
18、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与货币作用效率呈()
A.反比
B.不可比
C.正比
D.不确定关系
19、当代金融创新的()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的供给热情。
A.高收益低成本
B.安全性
C.投机性
D.灵活性
20、“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二、多选题
1、中央银行是()。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监管的银行
E.自负盈亏的银行
2、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体现在()。
A.代理国库
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C.为政府筹集资金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集中存款准备金
3、根据“平方根法则”,交易性货币需求()。
A.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B.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C.与交易量同方向变化
D.与交易量反方向变化
E.与手续费同方向变化
4、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B.基础货币的提供
C.存款货币的创造
D.货币乘数的扩大
E.再贴现率的提高
5、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
A.商业银行资本金
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C.商业银行准备金
D.流通中现金
E.流通中商业票据
6、影响准备——存款比例的因素有()。
A.个人持币行为
B.企业持币行为
C.中央银行的调控
D.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
E.政府采购
7、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
A.利率机制
B.央行的敢于和调控
C.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8、治理通货膨胀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
A.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再贴现率
C.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E.降低再贴现率
9、货币均衡的基本标志是()。
A.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
B.商品市场上供给稳定
C.商品市场上需求稳定
D.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
E.金融市场上价格稳定
10、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
A.被动性强
B.主动性强
C.灵活性强
D.影响范围广
E.调控效果猛烈
11、在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更多表现为矛盾与冲突的有()。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C.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E.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