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看病有误区
老年人就医四忌
老年人就医四忌作者:王敏清来源:《祝您健康》1986年第05期老年人,在我国足指60岁以上的人。
然而事实上人体组织器官的衰老已在30岁左右或更早的年岁中逐渐发生。
其主要表现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脏器、神经与肌肉组织萎缩及重量下降,各系统出现退行性变化,器官的功能呈进行性下降。
但是,各个组织器官衰老的程度并不一致。
例如呼吸系统功能良好的老年人,可能已患冠心瘸。
此外,老年人易罹患的许多疾病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肺气肿、肿瘤、糖尿病等,一般都起病隐匿,尤其是老年人的感觉较迟钝,疾病表现极不典型。
因此,老年人由于就医不当而发生延误疾病诊疗的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在此,提请老年人在看病就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不服老身体备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衰老,其功能也在不断下降,这是自然规律。
许多老年人却常常认为自己年轻时身强力壮,很少得病,因而怀有过强的自信心,不重视体检,得了病也不认真医治,而且还在和年轻人一样地工作与劳动,这样往往会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应当强调,。
老年人应力争每年做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至少应重点检查心脏、血压和做胸部X光透视。
平日,当出现某些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二忌有病乱投医人得了病,特别是老年人得了病,的确令人心焦。
难怪俗话讲“有病乱投医”,患有不治之症时,则更有“死马当活马治”之说。
但是,不论疾病如何危重,临床上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许多道听途说或感情用事的办法,往往无济于事,它不仅干扰正常的医疗,而且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造成不良结局。
必须明白,由于每个病人的年龄、体质、病种、病程和治疗反应不同,某种甩于张三有效的治疗,不能完全套用于李四。
何况在传闻中常常有误,更有某些江湖骗子借机从中渔利。
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
笔者曾亲眼见到数例危重病人的家属,由于治病心切,四处打听“神医奇药”,当听到某人或某种离奇的医药时,一不问此人的身世来历;二不管该药是否确实有效,至于有无科学依据则更不去考虑。
老年人用药的误区,你知道吗?
老年人用药的误区,你知道吗?发布时间:2022-10-31T07:13:29.69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左敏[导读]老年人用药的误区,你知道吗?左敏(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宜宾644000)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中老年人的占比基数尤为显著,随着目前我国已经踏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单一或者多种合并疾病,且大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使得用药安全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卫生健康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
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一部分老年人在服药的过程中,存在着用药不善和盲目用药,以及对用药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等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作和病情,还会提升其用药安全风险,严重时可导致其出现死亡。
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明确其用药误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那么,常见的老年人用药误区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进行介绍:1 盲目选择药物所谓的盲目选择药物,大都和老人接触的消息媒介存在着比较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广告媒介,由于大部分老人缺乏甄别力,很容易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或者在街道墙面上受到广告宣传的吸引,出现盲目下单购买的情况。
这些广告中,部分厂家为了牟利,纯粹为了销售而销售,在讲解药物时往往夸大其词,给老年人留下一种“吃了这个药我的病就好了”的错觉,甚至在讲解的时候,一味地宣传新药是如何的神奇,以往的药物疗效都不及本次的推荐药物,以此来诱导老年人下单购买。
此外,由于老年人受到疾病的干扰,容易在治疗的过程中持续出现焦虑等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其呈现出求国外药、求贵药的心理认知,而忽视了药物对自身疾病的适合性。
一些老年人在诊所或者医院开药的时候,对于医师所开的价格较低的药物,往往持怀疑态度,认为价值便宜的药物对自己的治疗是“无效的”,而请求医生重新开贵的药物,认为贵的药绝对比便宜的药疗效更好,尽管价格和疗效存有联系,但这两者的关系并不绝对,因为只有只有对症下药,并建立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药物理想的治疗效果。
解读老年人用药的心理误区
解读老年人用药的心理误区作者:张怡红来源:《祝您健康》2007年第02期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些老年人对治疗用药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现简析如下。
点名要药当前,各种药品广告很多,不少广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讲药物治病的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
特别是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
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剂量不易把握不说,有时还可能用反了药,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用错了药,结果会适得其反。
不按医嘱服药有些老年人是老病号,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
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后就减药或停药,而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
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
再如,有些人咳嗽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浆一天服完,这样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把药停了,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
不按时服药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而完全地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及最佳治疗效果,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即强调服药的时间性。
实际上,进餐前后服药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降压药一般应在晨间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应在饭后或饭中服用,降血脂药宜在睡前服用。
而有些老年人不遵守这些用药规律,随意性较大,这样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仿效用药有些老年患者一听到别人说哪种药好,自己就要用。
殊不知,症状相似的病的种类很多,比如同是偏瘫患者,有的是由脑出血引起的,也有的是由脑缺血(血栓或栓塞)引起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一个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问题。
再说,人与人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尽一致的,某种药在别人身上效果好,在自己身上却不一定管用。
勿走入中医养生的3个误区
勿走入中医养生的3个误区
见的三个误区。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
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
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
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
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
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
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老人治病“5不要”
家庭医药 2014.0545老人治病“5不要”□ 高 峰人到老年,器官老化,功能减退,疾病容易来袭。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用药的场合更多,对药物的需求也更大。
不过在药物的使用上,不少老人容易走极端,要么终日药不离口,把吃药当成第一需要;相反,也有些人不论患了什么病都既不求医,更不用药,盲目相信、夸大食疗的作用。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老年人需要用药,更要正确用药。
1.不要自行加药笔者曾遇见一位老年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嘱其服消渴丸及复方丹参片治疗。
因其还有头痛、腰痛等症,回家后,除服上述两药外,他又自行加服牛黄降压丸、脑得生、壮腰健肾丸、活心丸、六味地黄丸等,且每次只服3粒消渴丸。
4周后症状不见好转,反有加重。
医生嘱其停服其他药,只服消渴丸,且每次增加到5~7粒,视尿糖情况增减用量。
1周后病情开始好转,1个月后病情稳定。
因为该患者糖尿病是主要矛盾,其服消渴丸量不足,且其他药物多系含糖蜜丸所制,服后体内糖量增加,所以不愈。
由此经历,老人也得知个人乱用药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2.不要小病大治有一老者,10天前出现咳嗽,咳白痰、咽喉痒、周身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开了消炎止咳剂,两天后患者自觉好转不显著。
因为听邻居说静脉点滴好得快,复去医院要求静脉点滴,被医生拒绝后,转而到附近一诊所就诊,立刻用先锋霉素静脉点滴一周,并口服麦迪霉素、去痛片、速效伤风胶囊,一周后咳嗽、咯痰好转,但患者颜面及四肢出现浮肿、活动即气促、周身倦怠无力、尿少,验血检查后得知是白细胞减少。
这是一例典型的小病大治。
老年人由于心肾功能减退,抗生素用量要比一般成年人小,且不宜选用肾毒性强的药物,不仅应该尽量避免输液,输液量也要因人而异,更不要选用大量杀伤粒细胞的药物。
3.不要有病不治一退休老人,每日三餐不断酒,麻将终日不离手,长期头痛却不去医院求治,只是自服去痛片止痛。
一日被其家属强送医院就诊,经检查得知此人患有严重高血压病。
老年人常见的中医养生误区有哪些
老年人常见的中医养生误区有哪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理念源远流长,方法众多,但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在追求养生的过程中,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盲目进补很多老年人认为,养生就是要吃各种补品,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
但事实上,中医讲究的是“虚则补之”,如果身体不虚,盲目进补反而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导致各种不适。
比如,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人,过量食用滋补品可能会使血压、血脂进一步升高。
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补品也不一样。
有的人体质偏热,再吃温热的补品,就容易上火;有的人体质偏寒,吃了寒凉的补品,可能会损伤脾胃。
误区二:过度依赖中药中药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有些老年人把中药当成“万能药”,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腰酸背痛,都自行服用中药。
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比如,长期服用何首乌可能会导致肝损伤。
此外,如果没有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自行用药还可能会用错药,加重病情。
误区三:轻信偏方秘方在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偏方秘方,一些老年人对这些偏方秘方深信不疑。
然而,很多偏方秘方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无法保证。
比如,有些偏方声称可以治愈癌症,但实际上毫无科学依据。
使用这些偏方秘方,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误区四:过度追求“排毒”“排毒”的概念在养生领域很常见,一些老年人认为通过灌肠、辟谷等方式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达到养生的目的。
但其实,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代谢和排泄系统,能够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
过度的“排毒”方式可能会打乱身体的正常代谢,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而且,一些所谓的“排毒产品”可能还含有泻药成分,长期使用会损伤肠道功能。
误区五:晨练越早越好不少老年人觉得晨练越早空气越新鲜,对身体越好。
但实际上,早晨的气温较低,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了解医疗常识,避免掉入套路就医的误区
了解医疗常识,避免掉入套路就医的误区2023年,医疗科技迅猛发展,医疗行业的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然而,一些人在看病就诊时仍然容易掉入套路就医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医疗常识,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避免掉入套路就医误区的方法。
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要时刻保持健康的好习惯,如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合理使用药物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身体问题,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率,同时也能够减轻治疗的难度。
二、不要轻信“疗效奇效”等诱人误区现在市面上常常有一些低价或者不合理的医疗产品或“疗法”,声称能够迅速治愈疾病,这并不是可靠的,也很可能是一些骗局。
所以,在选择医疗服务时,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医生,听从他们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三、防范医疗诈骗年幼的儿童和老年人群体是医疗欺诈的主要对象,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
如果您的身体并没有大问题,不要被所谓的“黄牛”推荐医院,也不要轻信网上见到的医疗广告,更加不要按照医生、医药代表或者代销商的意愿医生就医,以免被骗取不必要的治疗费用,或者伤害身体健康。
四、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治疗是治疗疾病时的另一个常见误区。
即使在面临严重疾病时,也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过度使用药物或者使用过度复杂的治疗方法。
有时,过度治疗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五、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使用必须要以医生的处方为准,新药也不要轻易使用。
另外,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用量要求都要严格遵守,特别是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
否则,药品的不当使用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关注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提高自觉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素养,避免轻信不可信的信息和治疗手段。
在遇到问题时,也不要盲目地去网络搜索和医疗咨询,而应该选择可信赖的医疗专业机构,找到噪音中的信息,学会自我保护和治疗。
只有充分了解医疗常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老年人用药的心理误区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88 期2019 Vol.6 No.88197老年人用药的心理误区刘泽斌,张景星(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抚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关键词】老年人;用药;心理误区【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8.197.011 未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由于部分老年人常年性服用药品,故而多数老年人认为自身对病情已经充分了解,于是便经常性的未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或者是在自身认为病情稍有好转时便停药。
譬如:部分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其自身血压刚好达到正常数值后,便将服用的药量减少,甚至还有部分患者会直降停止服药。
然而若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疾病时,此类患者便需要终身进行用药,若是根据自身意愿随便停止服药,便极有可能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是使得病情进展加快,进而容易发生危险事件,故而在临床中大部分药品是不能够根基自身意愿进行减量,亦或者是突然停止服药。
再譬如:临床中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咳嗽较为严重的情况,其便不遵医嘱在一天之内将整瓶咳嗽糖浆服完,而此种情况轻则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可能会发生致死的情况。
另外,还有部分老年人在患有感染性疾病后,在服用了抗生素病情得以改善后,便停止服用药品,而此种情况不仅会使得病情出现复发的情况,还会使得患者产生耐药性,延长病情恢复。
2 未能按时用药若是想要使得药物可以人体中得以完全且快速的被吸收,同时还使得在服药后能够达到相适宜的血药浓度,以及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服药时便应该在相应的时间内进行恒定剂量服用药品(强调服用药物的时间性)。
然而在本质上来讲,在进餐前后进行服药,也会对药物吸收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譬如:大部分的降压药均是在早期晨间进行服用,而多数降血脂药品均是夜间睡前服用,一些对于肠胃有刺激性的药品,便应该在三餐后或者是在饭中进行服用。
老年人就医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老年人就医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就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健康状况的复杂性,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不便和痛苦,也影响了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那么,老年人就医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老年人就医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行动不便。
许多老年人身体虚弱,甚至患有残疾,独自前往医院就诊存在困难。
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交通就是一个大难题。
有的老人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又没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打车也不方便。
即便到了医院,复杂的科室布局和冗长的就诊流程也让他们感到迷茫和疲惫。
另外,老年人在理解和沟通医疗信息方面也常常存在障碍。
医生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而且,部分老年人听力、视力不好,或者表达能力有所下降,这都可能导致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畅,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看多个科室的医生,这就涉及到不同科室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如果协调不好,容易出现重复检查、用药冲突等问题,不仅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还可能延误病情。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社会和家庭应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接送服务。
医院也可以优化就诊流程,设置专门的老年人通道,提供轮椅、担架等便利设施。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长期需要就医的老年人,家庭可以考虑雇佣护工陪同就诊。
其次,医护人员在与老年人沟通时要有耐心和爱心,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可以多借助图片、模型等辅助工具,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
同时,要仔细倾听老年人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为了解决老年人多科室就诊的协调问题,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综合门诊,由多位专家共同会诊,为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方便不同科室的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情况,避免重复检查和用药。
老年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老年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到医院就诊。
然而,老年人在就诊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 沟通困难:由于老年人的听力、视力和语言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受到困难。
医生和护士应该尽力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确保老年人理解他们的话。
2. 移动不便: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不适或行动不便,无法独立进出医院。
因此,医院应该提供足够的轮椅和护送服务,以方便他们的就诊过程。
3. 容易混淆:老年人可能会忘记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或者他们可能会被多个医生和护士诊断和治疗。
这可能导致混淆和不必要的重复诊断和治疗。
4. 社交隔离: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缺乏家人或朋友的陪伴而感到孤独和不安。
医院应该提供充足的社交支持和娱乐活动,以帮助老年人克服这些问题。
5. 费用问题:老年人可能会因为医疗费用过高而不愿意就诊。
医院应该提供合理的价格和财务支持,以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院应该注意老年人在就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以确保他们得到优质的医疗照顾。
- 1 -。
老年人就医别走弯路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窑10康健康新知窑大讲堂齿数嗑:牙齿相互嗑一嗑,有助于保持牙齿健康,消除疲劳。
老年人就医别走弯路□文/刘姿含滥用保健品现象严重周老太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当医生问她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时,周老太说有蜂胶胶囊、鱼油胶囊、降压茶等,医生明确告诉她这些都不是药,都不能治病。
在门诊接诊中,医生经常遇到这样依赖保健品的患者。
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干脆不吃药只吃保健品。
其实,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
还有很多人认为有病没病吃点保健品没坏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老年人肾脏功能不好,如果过量食用蛋白质粉,就会加重肾脏负担;有高血压的人不宜吃含有人参的保健品。
因此,治病还得按医生处方吃药,如果有慢性病的患者想服用保健品,应先咨询医生,看自己是否适合服用保健品。
对自身健康盲目乐观有位退休老干部,一进诊室门就拍着胸脯说:“咱这身体肯定没问题,家里人老让再查查,其实根本没毛病!”结果,经检查,老先生已是胃癌晚期。
这样的老年人一般来说平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再加上有些疾病仅通过常规的体检还不能查出来,所以,老年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误以为自己身体还是不错的。
其实,因老年人反应迟钝,即使有症状存在,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有些病就悄悄生长、发展,一旦有了迹象,往往就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因此,老年人平时应多留意身体出现的疾病信号,有了不适及时看医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要定期体检,并根据个人情况增加肠镜、胃镜等检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健康不留死角。
爱“对号入座”一成多老人有疑病心理,总怀疑自己有病,有的总觉得自己肚子里长东西了,有的心慌胸闷,就认为得了心脏病,强烈要求医生给做各种检查,可到头来查不出什么病。
这些老人平时较注重收集医疗信息,对医学常识有点了解,但往往一知半解,看到某些疾病的症状就习惯“对号入座”,乱给自己贴标签,最后越琢磨越像,睡不着,吃不香,整日心神不宁。
中老年人看病有误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老年人看病有误区
导语:误区一: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自己点名要药。
这类多为一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
他们自认为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出根据病情需作必
误区一:
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自己点名要药。
这类多为一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
他们自认为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出根据病情需作必要的检查时,他们常常觉得麻烦,没有必要。
哪里不舒服,拿点药吃,症状减轻了也就算了。
比如,有的高血压患者甚至连测血压也认为多余,以至于长期作一般性头痛治疗。
误区二:
略懂一点医学知识,盲目地给自己下结论,跟着广告走。
这类人多为一些有文化、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中老年患者。
他们比较注重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往往会因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异常或是长了什么东西而整日不思茶饭。
还有一些中老年患者,把药品广告中的适应症硬往自己身上套,一味跟着广告走,千方百计要求医生多用“好药”、“贵药”、“新药”。
有的患者更是一种药还没用完一个疗程,就要求医生另换新药。
误区三:
依赖和滥用保健品。
众所周知,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
而有些中老年患者明明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却不遵医嘱,一味依赖和滥用保健药品。
误区四:
很少关注自己。
他们即使有病去看医生,也不愿详细述说病情。
有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常见疾病误区评价内容中医目的
老年常见疾病误区导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常见疾病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常见疾病的误区进行评价,探讨中医的目的和疗效。
误区一:老年人的疾病不需要重视1.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虽然这些疾病可能是老年人正常衰老的一部分,但也需要重视治疗和管理。
2.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因此,各类感染性疾病对老年人来说同样需要及时治疗和预防。
针对上述误区,中医的目的是通过调理身体,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人患病。
误区二:年龄大了就不能治疗了1.年龄增长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衰退,但并非意味着老年人不能接受治疗。
相反,对老年人的治疗,更应以中医的方法为主,注重调理和养生,避免过度使用药物。
2.中医强调通络活血、理气和调理脾胃等,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等方法来激发和调整老年人的自愈能力。
中医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治疗手段,避免老年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误区三:老年人只能依赖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在老年人身体出现急性病症时必不可少,但长期依赖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安全性问题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副作用。
2.中医注重通过调理祛邪和调整气血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的目的在于通过调理身体,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提高老年人身体的自愈能力。
误区四:老年人的病症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改善1.老年人的病症往往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症状,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2.中医注重以整体观念对待疾病,通过治疗全身调理,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调理脾胃,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来改善老年人的病症。
结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误区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也影响了老年人对治疗的态度和信心。
中医通过调理身体、提高抵抗力和治疗病症,可以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有效支持。
因此,在对待老年常见疾病时,应充分认识中医的目的和疗效,避免常见的误区,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老年人的用药误区和对策
农村老年人的用药误区和对策
用药误区:
1、滥用药物——有的农村老年人往往不重视用药的重要性,习惯性地盲目吃药,炒药、泡药,甚至买当地不知名的、贵贱不一的药品来服用,有些老年人还喜欢把药合用起来,相互搭配,用量多了容易造成毒性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
2、滥用中草药——农村老年人习惯性地使用中草药治病。
他们缺乏对中草药安全使
用的知识,没有正确调整用药量和科学结合,从而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可能直接危
害到健康。
3、不配合诊疗——有的老年人往往不重视医生的诊疗意见,拒绝医院治疗,甚至自
行投入药物,多数老年人采用廉价普及药物或拒绝服用药物,这种行为容易对治疗效果造
成损害。
对策:
1、健全农村药品生产和使用的管理体系,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坚持“药物以安全、
有效为先”的原则,加强对贩卖假药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2、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村老年人真正认识用药的重要性,特别关注
药物的价值、食用方法、食用禁忌等,引导其合理用药。
3、强化农民社会医疗服务,定期组织老年人接受体检,注意发现病变症状及时就医,避免采用自行投药,以及不敢就医等行为。
4、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帮助农村老年人克服用药的条件。
中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有哪些误区?
中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有哪些误区?发表时间:2020-09-09T15:37:26.0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作者:景海蓉[导读] 中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有哪些误区?景海蓉(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摘要:中国有句成语叫“生老病死”,在民间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叫做“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谁也抗拒不了,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穷困潦倒,都是如此。
将「病」与「生与死」合二为一,已成为病患无法避免的自然法则,病患就算得病也会心安理得,生病生得有理有据,生病生得麻木不仁,这是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最大误区,是人的健康水平下降,是各种慢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居民的死亡和疾病谱不断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病?怎样走出防治的误区?以下将作出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中老年;慢性病;防治误区1何谓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潜伏期长,发病隐蔽性强,治疗难度大。
目前我国慢性病人达两亿多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且人均患病2-3种疾病。
因慢性疾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均为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
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5%,高血脂者40%,约10%的糖尿病,20%~30%的脂肪肝,患病率均较高,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家庭中,往往有一个以上的慢性病人。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其中二人中便有一个患有高血压。
从上面提到的几种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因为存在交叉得病(一人多病),那么所有这些疾病加起来都超过100%了,没有健康的人!实际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因为这些慢性疾病可能有共同的原因,如遗传,胰岛素抵抗,不良生活方式等等。
2中老年慢性疾病的特点近几年来,我国中老年慢性病表现出以下特点:(1)脂肪肝、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等发病率上升,与中老年人体重增加,生活条件改善,代谢能力下降,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老年糖尿病诊疗常见误区及瑞格列奈(诺和龙)临床应用
老年糖尿病诊疗常见误区及瑞格列奈(诺和龙)临床应用最近,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国内第一次专门针对老年糖尿病的学术研讨会。
解放军总医院田慧教授和李春霖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凭教授分别就老年糖尿病治疗和瑞格列奈(诺和龙)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精彩演讲,10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科、高干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就老年糖尿病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主持会议并回答了与会医生的众多疑问。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超过6千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约占40%。
老年人患病率远高于非老年人群,已达10%~20%,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老年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栓等疾病,一旦合并糖尿病,其致残和致死率都会明显增加。
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的缺失和后移,反复发生餐后高血糖及低血糖。
患者年龄越大,脏器功能越差,对低血糖的感知和耐受性也越差,低血糖的后果也越严重。
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合并症多等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中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并没有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诊疗中存在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仅靠空腹血糖诊断诺和龙有效控制餐后及空腹血糖糖尿病诊断标准在糖尿病筛查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通用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中血糖目标值包括2个方面: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由于老年人单一性负荷后高血糖患者比例比成年人高,所以该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的诊断。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群使用ADA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的特异度达99.2%,诊断的灵敏度却只有15.3%。
即使将空腹血糖切点调整为≥5.5 mmol/L,老年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也只有59.2%。
据调查,仅通过空腹血糖值来诊断老年糖尿病,漏诊风险高达50%。
老年性膝关节炎治疗常见3误区
老年性膝关节炎治疗常见3误区*导读:老年性膝关节炎医学上一般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骨关节炎患者已超过1亿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另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关节炎。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过程中,大多数膝关节炎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老年性膝关节炎医学上一般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骨关节炎患者已超过1亿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另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关节炎。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过程中,大多数膝关节炎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老年性膝关节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很多患者一听到“炎症”、“发炎”等字眼,想当然地就跟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
其实,医学里所说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种。
感染性关节炎除了关节疼痛、肿胀之外,往往合并有身体发热、关节周围发红、发热等症状,血常规等血液指标也会有所变化。
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炎属于退变性或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只需要服用消炎镇痛药和一些营养软骨药就能缓解症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长期用药还会引起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等。
误区二:软骨保护药能保护软骨骨关节炎是由于寒潮、劳累、外伤等造成炎症,使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异常而呈现退行性病变的结果。
只有消炎活血,改善了膝关节的代谢环境,才能使软骨的代谢恢复正常,单纯保护软骨是不可能的,只有根本改善代谢环境才是治本之法。
误区三:镇痛药服用越多效果越好药物在体内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与药物作用的时间有关系,所以有的药一天要吃3次,有的药只吃1次就行。
镇痛药到达体内后,其镇痛效果并非与用量成正比,当达到一定剂量水平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镇痛效果,反而会因为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老年人在看病方面的误区
老年人在看病方面的误区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占到全国人口的10%,此类群体大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且日常生活中用药费用比例相对较高,由于老年人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其很容易发生错误用药心态,不正确用药因素影响下,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且可能会引起严重性并发症或者是造成其病情的加重。
目前,社会较为提倡关爱老年健康,应积极响应此政策,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就医观以及用药观,纠正其错误的抗病误区。
误区1:对自身健康盲目乐观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身体状态很好,因此在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会误以为自己身体相对较好,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
实际上,老年人存在有反应迟钝的情况,一些疾病初期发作迹象相对较轻,并不会呈现出明显的不良症状,往往症状表现严重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例如胃癌病症的初期症状与胃炎等胃肠道疾病表现一致,致使很容易被忽略,或者是错误进行治疗。
为此,老年人应在平日生活里多关注身体不适疾病信号,出现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
同时,还应定期体检,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例如接受胃镜检查以及肠镜检查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误区2:存在疑病心理有对自身健康盲目乐观的老人,自然也有对自身健康存在疑心病的老人,针对于此类老年群体而言,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怀疑自己有病,有时觉得心慌胸闷,就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有时觉得自己肚子不舒服,就认为自己肚子里长了东西。
这一群体的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通常较为关注,且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听取各种医疗信息,同时可能会经常读一些有保健功能的书籍及杂志,实际上却对医学常识一知半解,面对一些疾病症状时,容易出现对号入座的情况,且会给自己乱贴标签,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吃不香及睡不着的情况。
应告知此类老年群体,很多躯体不适疾病均来自于心理问题,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放松精神,才会逐渐消除躯体症状。
误区3:跟着广告乱吃药听信广告宣传而乱吃药的老年人数量相对较多,特别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群体而言,更是容易发生轻信谣言治疗疾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影响下不仅会耽误患者正常治疗,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
看病十大误区
不要 掉 以轻 心 ,及 时 助 作 用 ,况 且 有 的 保 健 品 只 是
弄 清病 情 ,防微 杜 渐 “ 字号 : 食”
才 能保 证 拥有 一 个健
滥 用保 健 品 危 害也很 大 。 例
康 的 身体 。
一
如 , 究表 明 , 研 当每 日钙摄入 量 达
个合 适 的枕 头要具备 三个 条件 ,那就是 支撑 颈部 的基 本 构造 、合 适 的高
错误 1 只信赖 专家 0:
的 紊乱 , 产 生或 加 重 肾结石 。 并 保
健 品 ,还应 在 医生 的指 导之 下服
用。
错误 8开 方治 病 , 贵则 灵 : 药 在 医院 ,经常 会遇 到 一些 病 些人 千方 百计 要 求医 生 多 人 或家属 提 出找一 个 “ 大夫 ” 好 的 用 “ 药 ” “ 药 ” “ 药 ” 有 的 要 求 ,甚至 宁愿花 上很 长 的时 间 好 、贵 、新 。
他 护肤 品。
忌医 。
可 以让 医生诊脉。 此外 , 饱食 、 饮酒
或情绪过于 激动 , 些因素即可使 这 不要做 剧烈运 动 脉 诊 是 中 医 诊 病 的 重 要 手 脉 象快而有力 ,掩盖真 实的脉 象。 所 资料 的重要 方法 ,所 以患 者一定 段 , 以在看 中医前不可做剧烈运 所 以 ,情绪 波动之后或刚吃完 饭、 要实事 求是 ,详 细认 真地 回答 医 动 ,若 刚长途步行 或爬楼梯后 , 则 喝完酒 , 不可立 即去就诊 。
压 、 尿病 , 果 长期服 药且 对 自 糖 如
通过 医学参考书及 医学科普
有什么 不适感 觉 ,思想 上放松 了 读 物 了解 医学 常识 、疾病 的发 生
己 情较 清 楚 , 在 复诊 时向 医 警 惕 , 少关注 身体 的细微 变化 ; 发展 规律 、 病 要 很 治疗护 理 方法 、 保健 养 生介 绍 自己的 用 药情 况及 治疗效 有些人 甚至 在初诊 中 已发现 有点 生 知 识 是 可 以 的 ,但 千 万 不 可 自 果 ,以便 医生根 据病 情选择 最佳 疑 问, 需做 复查确 诊 , 是怕麻 烦 行 处理病 情 。 但 因为 , 医学毕竟是 一 不愿做 特殊检 查 , 如 门 系统 的知 识 ,人体 是 一个 复杂
吃药讲究多 吃得不对害死人
吃药讲究多吃得不对害死人
老年人吃药的误区老年人看病常常会是这样的方式:去了一家医院,开了点药,效果不理想。
于是换一家,由于殊途同归,尽管看的是同一个病,但医生开的方子往往不怎么相同,甚至有可能大相径庭。
这样,老人又吃了这家开的药,一旦不理想又换了一家,如此辗转反侧,各个医生开出了很多药方,怎么办?怎么吃?于是只要凭着感觉吃,感觉那个有用吃哪个?真是大谬,且不说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这么多药混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药性相克的情况,还会有吃药重复的情况,如此这般胡乱地根据自己的判断,不吃出问题反倒怪了。
如何吃药?有些药不能断药物有起主要作用的药和起辅助作用的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不能随便停,否则影响药性的发挥。
有些药要间断性吃有些药物基于其特殊性,需要隔几天吃一次,不能天天吃,倘若自己不能判断,就要遵行医嘱。
遵医嘱吃药切忌盲目自大,毕竟术业有专攻,听医生的好过听自己的。
感冒吃药的禁忌感冒清热冲剂和板蓝根不可同吃有些朋友一感冒就拿板蓝根和感冒清热冲剂来伺候,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板蓝根属于寒性药物,针对的是风热感冒,而感冒清热冲剂针对的是风寒感冒,属热性。
如果这两者掺和饮用,就会造成药性相克,引发病情的加重。
另外,板蓝根不可过量食用,基于其寒性,会引发肠胃伤害。
中药不能乱喝虽说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比较小,但如果乱喝,也会有危险,尤其是对肾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伤害,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肾移植。
以上就是本文对吃药注意事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老年人看病有误区
关于《中老年人看病有误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
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自己点名要药。
这类多为一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
他们自认为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出根据病情需作必要的检查时,他们常常觉得麻烦,没有必要。
哪里不舒服,拿点药吃,症状减轻了也就算了。
比如,有的高血压患者甚至连测血压也认为多余,以至于长期作一般性头痛治疗。
误区二:
略懂一点医学知识,盲目地给自己下结论,跟着广告走。
这类人多为一些有文化、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中老年患者。
他们比较注重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往往会因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异常或是长了什么东西而整日不思茶饭。
还有一些中老年患者,把药品广告中的适应症硬往自己身上套,一味跟着广告走,千方百计要求医生多用“好药”、“贵药”、“新药”。
有的患者
更是一种药还没用完一个疗程,就要求医生另换新药。
误区三:
依赖和滥用保健品。
众所周知,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
而有些中老年患者明明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却不遵医嘱,一味依赖和滥用保健药品。
误区四:
很少关注自己。
他们即使有病去看医生,也不愿详细述说病情。
有的患者甚至在初诊中已发现有点疑问,需作复查确诊的,也视作儿戏。
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好,没有什么不适感觉,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其结果是小疾酿成大病。
误区五:
习惯经常看医生,有疑病倾向,这类人约占内科门诊病人的10%。
他们总觉得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但经常去看病,说自己想象中的不舒服症状,但经医生检查,一般又没有器质性病变。
因此,他们往往对检查结果不满意,频繁往返医院。
其实,现在
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心理科,这类中老年病人不妨去看心理医生,对症治疗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