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第三节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学分:2或3 学时:32或48课程教材:李永,宋健. 工程热力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专业年级:工科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一、目的与任务工程热力学基本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这些定律为基础进行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工程热力学方法、关系与结论,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可行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力学、宇航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等各个领域。

工程热力学目的是研究和讲授热力学系统、热能动力装置中工作介质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各种装置的工作过程以及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决工程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热力学定律合理分析热力学系统的基本能力。

工程热力学任务是研究和传授热力系统能量、能量转换以及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物性间相互关系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分析求解热力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起源于对热机和工质等的研究,热力学定律条理清楚,推理严格。

工程热力学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与方法多,工程热力学广泛联系热力工程和能源工程等领域。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 学时)第一节热力学的发展意义第二节热力学的历史沿革第三节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第四节熵与能源第一章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热能、热力系统、状态及状态参数第二节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第三节热力循环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学时)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第二节热力学能和总储存能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学时)第四节能量方程式第五节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2学时)第六节能量方程的应用第七节循环过程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2学时)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热力学能、比焓及比熵理想气体的混合物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2学时)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法概述热力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2学时)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多变过程(2学时)第四节压气机的理论压缩功(2学时)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学时)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第二节卡诺热机(2学时)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状态参数熵第三节熵增原理(2学时)克劳修斯不等式和不可逆过程的熵变熵的物理意义第四节㶲参数和热量㶲(2学时)㶲参数、能量的品质与能量贬值原理热量㶲、热量有效能及有效能损失第六章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2学时)定压下水蒸气的发生过程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蒸气的热力过程第七章实际空气的性质和过程(2学时)实际空气的状态参数及焓湿图实际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工程应用三、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初级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初级
功和热量是过程量,不仅与初、终状态参数有关, 还与过程有关。
13
2.状态参数分类
强度量 尺度量
压力、温度 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基本参数 导出参数
压力、温度、比容 热力学能(内能) 、焓、熵
(√)状态参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而与变 化途径无关。 (×)功也是状态参数,其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 (×)热量是状态参数,其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
热量多于定容过程吸收热量。
34
第四节 混合气体
工程实际应用的气体通常是混合气体,如空气、 烟气等等。混合气体的性质取决于各组分气体的成 份及热力性质。
混合物的性质与各种混合物的性质以及各组元在整个 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有关。
35
一、混合气体分压力和道尔顿分压力定律
分压力是各组成气体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下单独 占据混合气体的容积时所呈现的压力。
p1v1 p2v2
p1V1 p2V2
2.查理斯定律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比容(或容积)不变时,压
力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p1 p2 T1 T2
3.给•吕萨克定律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比容(或容积)不变时,压
力与绝对温度成反比。V1 V2 或 v1 v2
T1 T2 T1 T2
26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另外一种表示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 与之相互作用的外界可 以抽象为孤立系统。
9
第二节 工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一、工质(working substance; working medium)
1.定义: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或 传递热能的媒介物质
例如:
电站锅炉的水蒸气 燃烧形成的烟气 气缸中的燃气

工程热力学3 热力学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3 热力学第二定律

Q2B- Q2A =WA-WB
T1
wA-wB
A
Q1 wB
Q2A
T2
Q1
B
违反开尔文说法
Q2B
T2 A B 1 T1
证明:(2)
A— 不可逆热机 B—可逆热机
A B 或 A B
A B
T1
wA-wB
A
Q1 wB Q2A
T2
Q1
B
WA=WB Q2A =Q2B
q
irev
(
1a 2
q
T
) irev (
2 b1
q
T
) rev 0
q q 1a 2 T irev 2b1( T ) rev
2
b
v
s 2 s1
1b 2
(
q
T
q q 1a 2 T irev 1b2 ( T ) rev
Q2B
与A为不可逆热机不符
A B
三、提高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
Q2 T2 c 1 1 Q1 T1
1.尽可能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T1
2.尽可能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T2
3.尽可能减少不可逆因素
第四节 克劳修斯不等式
一、两热源间的循环
q2 T2 t 1 1 q1 T1 q2 T2 q1 T1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 而不产生其它的变化。”
三、两种说法的的等价性
1.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 2.违反开尔文说法必 然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Q1 w Q2 Q2
Q w
Q1 Q2
W=Q
W=Q1-Q2

工程热力学重点内容框架

工程热力学重点内容框架

内容及研究方法
工程热力学课程内容框架如图所示,即以经典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为主线,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热力学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气体和蒸气的实际热力过程和循环为实际能量传递与转换过程,最终达到寻求和分析有效利用能量的基本途径为最终目的。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理想气体的性质1、理想气体的性质
2、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3、实际气体的热力性质
第三部分:热力学一定律
第四部分:气体主要热力过程的基本计算公式1、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2、气体和蒸气的压缩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七部分:水蒸气
第八部分:湿空气
第九部分: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十部分:动力与制冷循环
第十一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精品)工程热力学(全套467页PPT课件)

(精品)工程热力学(全套467页PPT课件)
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 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 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 占13.5%,天然气占3.0%,水电等占7.9%。
我国能源现状
据预测,目前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 采比分别为约80、15和50,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 速度。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绪论
工程热力学属于应用科学(工程科学) 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工程热力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 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工程热力学所属学科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流体力学 Hydrodynamics
工程热力学是节能的理论基础
能量转化的一般模式

次 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问题:下面哪些是热机,哪些不是?
燃气轮机、蒸气机、汽车发动机、燃料电池、制冷机、 发电机、电动机
能量转化的一般模式
风 能

水 能
化 学 能
料 电 池
风 车
水 轮 机
水 车
燃 烧
核 能
聚裂 变变

生物质
地太 热阳 能能
利 光转 用 热换
大气压(at),毫米汞柱(mmHg),毫米水柱(mmH2O)
1 kPa = 103 Pa
1bar = 105 Pa
换 1 MPa = 106 Pa
算 关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要求
1、弄清基本概念,注意每章后的思考题 弄清基本概念, 弄清基本概念 2、独立完成作业,每周二按时交 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 3、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大作业 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4、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拖至考试 有问题及时解决, 有问题及时解决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1、能量转换的基本定律 能量转换的基本定律 2、工质的基本性质与热力过程 3、热功转换设备、工作原理 、热功转换设备、 4、化学热力学基础 、
工程热力学研究方法
1、宏观方法:连续体,用宏观物理量描述 宏观方法:连续体, 宏观方法 其状态, 其状态,其基本规律是无数经验的总结 特点:可靠 普遍, 可靠, 特点 可靠,普遍,不能任意推广 宏观热力学, 宏观热力学,平衡热力学

2、微观方法: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 微观方法: 微观方法 用角度研究热现象及规律 特点:揭示本质, 特点:揭示本质,模型近似 统计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所属学科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工程热物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流体力学 燃烧学 热物性学参


1、工程热力学 沈维道等 高教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2、工程热力学 曾丹苓等 高教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3、工程热力学 刘桂玉等 高教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4、工程热力学 庞麓鸣等 高教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5、热力学分析 朱明善等 高教出版社 热力学分析 6、工程热力学题型分析 朱明善等 清华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题型分析 7、Fundamentals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Gordon J. et al. Fifth ed 8 、Thermodynamics, Yunus A. Gengel et al. Fourth Edition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课件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课件

研究对象: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 转换效率的途径。 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和定律; 2)工质的性质和过程;
3)工程应用;
方法:1)宏观方法;(宏观热力学或经典热力学)
2)微观方法;(微观热力学或统计热力学)
第四节 热能在热机中的转换过程
一、热能动力装置中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
热能动力装置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 第一节 热能及其利用
• 第二节 热力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 第三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第四节
热能在热机中的转化过程
第一节 热能及其利用
• 热能的动力利用
• 热能的直接利用
第二节 热力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热力学的发展简史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1824年 卡诺)
蒸汽动力装置 内燃动力装置
1.内燃动力装置
燃气进 口
排入大气
2.蒸汽动力装置
二、制冷装置中热量从低温处传递到高温处的过程
q1 3 冷凝器 膨 胀 阀 2
压缩机
w
4
q2 蒸发器
1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0年~1851年 迈耶、焦耳)
•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年~1851年 克劳修斯、 汤姆逊)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 热力循环分析
二、热力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Nhomakorabea•热力学理论
• 热力循环 • 火用分析 • 热经济学 • 节能技术 • 低温工程 • 边缘学科
第三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方法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工程热力学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代码:0603552
授课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开课单位: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分/总学时:3/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热工基础知识是工科各类专业人才工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热能的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增压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基础规律,获得相应的分析计算能力的初步训练,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现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坚实的热力学基础。

为解决专业中的热问题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评价
四、课程教学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六、成绩评定方法及要求
工程热力学课程评定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综合成绩60分合格。

综合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50%。

平时成绩构成及比例如下:
(1)平时作业成绩30%
(2)出勤率30%
(3)课堂小测验20%
(4)课堂表现20%
七、参考教材和资料
[1]华自强,张忠进,高青. 工程热力学(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学学,李桂馥.热工基础(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基础。
② 这些转换过程都是借助特定的工质(工作介质)实现的,不同的 工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能量转换条件及结果也有差异,因此必须研究工 质的热力性质。
③ 能量间的转换是通过各种设备(压缩机、合成塔等)实现的,能 量装置的设计过程首先要进行装置的能量衡算,因此对典型过程及循环 进行热力分析与计算是工程热力学的重要内容。
② 广度参数
在给定状态下,与系统内所含物质数量有关的参数称为广度参数, 如容积、能量、质量等。这类参数具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广度参数 等于各子系统同名广度参数之和。无论系统均匀与否,广度参数具有确 定的值。
通常,广度参数以大写字母表示,而由它们转化而来的比参数以相 应的小写字母表示。习惯上常把比体积以外的其他比参数的“比”字省 略。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热力循环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溶液热力学与相平衡基础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热化学与化学平衡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 (1)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资利用的能源,如 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燃料化学能、核能等。这些能量,有 些可以以机械能的形式直接被利用,有些需经过加工转化后才能利用。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后的能源。各种能源及其转 换和利用情况大致如图0-l所示。 由图0-1可见,热能是由一次能源转换成的最主要形式,而后再由 热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被利用。据统计,经热能这个环节而被利 用的能量在世界上占85%以上。
量,压力计的指示值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压力计所处环境绝对压力之差。 一般情况下,压力计处于大气环境中,受到大气压力pb的作用,此时压 力计的示值即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当工质绝对压力大于大 气压力时,压力计的示值称为表压力,以符号pg表示,可见

工程热力学第三章课件

工程热力学第三章课件

四、焓( Enthalpy )及其物理意义
1 2 流动工质传递的总能量为:U mc mgz pV ( J ) 2 1 2 或 u c gz pv (J/kg) 2
焓的定义:h = u + pv H = U + pV
对理想气体:
( J/kg ) (J)
h = u + pv = u + RT=f(T)
表面张力功、膨胀功和轴功等。 1.膨胀功(容积功)
无论是开口系统还是闭口系统,都有膨胀功;
闭口系统膨胀功通过系统界面传递,开口系统的膨胀 功是技术功的一部分,可通过其它形式(如轴)传递。 系统容积变化是做膨胀功的必要条件,但容积变化不 一定有膨胀功的输出。
2.轴功
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第三节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一、闭口系统能量方程表达式 Q = dU + W (J)
Q = U + W (J)
Q W
q = du + w (J/kg)
q = u + w (J/kg)
对闭口系统而言,系统储存 能中的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 均不发生变化,因此系统总 储存能的变化就等于系统内 能的变化。即 ΔE= ΔU=U2-U1
p
3 4
2
1
v
对整个循环:∑∆u=0 或
du 0
因而q12 + q23 + q34 + q41 = w12 + w23 + w34 + w41

q w
三、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变化计算
对于定容过程, w = 0,于是能量方程为:
q v = duv=cvdTv
u cV ( )V T
1 2 1 2 Q (h2 c2 gz 2 )m2 (h1 c1 gz1 )m1 Ws dECV 2 2

工程热力学(讲义)

工程热力学(讲义)

1 课程学习1.1 热力学基本定律1.1.1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义第一节热力系热力系:由界面包围着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的总和。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可将热力系分为:闭口系(或闭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为控制质量(c.m.);开口系(或开系)--与外界之间有物质交换,把研究对象规划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称控制容积(c.v.)。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将热力系分为:简单热力系--与外界只交换热量及一种形式的准静功;绝热系--与外界无热交换;孤立系--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按热力系内部状况将热力系分为:单元系--只包含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多元系--包含两种以上化学成分的物质;均匀系--热力系各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均匀系--热力系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

工程热力学中讨论的热力系:简单可压缩系--热力系与外界只有准静功的交换,且由压缩流体构成。

第二节热力系的描述热力系的状态、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系的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

在热力学中我们一般取设备中的流体工质作为研究对象,这时热力系的状态即是指气体所呈现的物理状况。

*平衡状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各处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均匀一致的。

而温差是驱动热流的不平衡势,温差的消失是系统建立平衡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而言,如果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一切不平衡势都不存在,则热力系的一切可见宏观变化均将停止,此时热力系所处的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各种不平衡势的消失是系统建立起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状态参数:用来描述热力系平衡态的物理量。

处于平衡态的热力系其状态参数具有确定的值,而非平衡热力系的状态参数是不确定的。

状态参数的特性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强度量和尺度量(1)强度量与系统中所含物质无关,在热力系中任一点具有确定的数值的物理量。

《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绪论第1章

《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绪论第1章

4 英国
9755 23770
5.7
21217.6 21900
0.2
5 加拿大 5680 12716
5.2
20908.9 24034
0.9
6 俄罗斯 6081
9906
3.1
87827
4487
-17
7 日本 29320 43684
2.5
44591.6 43460 -0.2
8 韩国
2536
8882
8.1
9265
《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
授课60学时 实验4学时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能源概论(绪论) §0-1 自然界的能源及其利用
一、能源及其分类
定义:能源是指可向人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物质 资源。
能源可以根据来源、形态、使用程度和技术、 污染程度以及性质等进行分类: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一)按来源分:
第一节 热力系、状态与状态参数 一、热力系统与工质
1、定义 人为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简称热力系或系统。
11
固定边界
移动边界
系统
系统
边界
22
热力系统
2、分类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按物质 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CM
交换 开口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CV
1850~1851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独立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906~1912年能斯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0-3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以提高能量利 用经济性(节能)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

《工程热力学》电子讲稿-all

《工程热力学》电子讲稿-all

第0章绪论一、相关知识1。

能源与能量的利用能量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源:提供各种有效能量的物质资源。

暖气—热能;风—风能;太阳—太阳能;原子—原子能,汽、柴油-化学能。

能量的利用过程实质是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参看课本图0—1。

大多数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被利用.热能的直接应用——供热、采暖热能的动力应用——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2.热力学热力学:一门研究物质的能量、能量传递和转换以及能量与物质性质之间普遍关系的科学. 工程热力学: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主要为...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及其工程应用,是热力学的工程分支。

3.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1)蒸汽动力装置锅炉(2) 内燃机汽油机/ 柴油机(3)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机车(4) 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冷库、空调四种装置都是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二、课程内容1.基本概念及定律(基础)热力系统、状态参数、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等.U(热力学能)、H(焓)、S(熵Entropy)、Ex(Exergy)、An(Anergy)热力学第0定律: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系统彼此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1定律:热能作为一种能量形态,可以和其它能量形态相互转换,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2定律:一切自发实现的涉及热现象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3定律:当趋于绝对零度时,各种物质的熵都趋于零.2.能量转换过程和循环的分析研究及计算方法(方法)热能 机械能提高热效率大气中的热能能否利用?抽掉中间挡板是否做功?3.能量转换过程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工具)水、氧气、空气、氨(制冷剂)4.化学热力学(第十三章,自学)(补充) 燃料的燃烧基础+方法+工具+(补充)三、研究方法热力学按研究方法分1。

宏观热力学(经典)宏观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简化模型,推导公式得出结论,结果可靠。

不足:未考虑分析原子结构,无法说明热现象本质及其内在原因。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核心内容就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换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人类对长期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

将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应用于热力学所研究的与热能相关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得到的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有许多种表述方法。

历史上,最早的表述为:“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

消失一定量的热时,必产生数量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亦必出现相应数量的热”。

当初所以这样表述,是因为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对于热的认识还很模糊,热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也不统一,导致表述比较繁杂。

最早的另外一种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所谓第一类永动机是一种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动力的机器。

历史上,有人曾幻想要制造这种机器,但由于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则,结果总是失败。

这种表述是从反面说明要得到机械能必须花费热能或其它能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互相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热力过程能量传递与转换分析计算的基本依据。

它普遍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一个发生能量传递与转换的热力过程时,首先需要分析列出参与过程的各种能量,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则,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式。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热力系所经历的任何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平衡方程式都可以一般地表示为:进入系统的能量一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的变化(3-1)(3-1)式是一种以热力系为对象,用方程式的形式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它的成立,并不依赖系统某种工质或某个热力过程的个别属性,所依据的仅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则。

工程热力学(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工程热力学(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mi , m
wi
mi m
;
wi 1;
xi
ni n
;
i
Vi V
换 算 关 系 :i xi ;
wi
xi M i ; xi M i
xi
wi / M i wi / M i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2、折合摩尔质量和折合气体常数 :
M eq
m n
xi M i
Rg,eq
R M eq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第一节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式 一、概述 二、状态方程:
pv RgT 称为克拉珀龙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定义:凡是遵循克拉贝珀状态方程的气体
称为理想气体。
从微观上讲,凡符合下述假设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1. 气体分子是不占据体积的弹性质点; 2. 气体分子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力。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1、真实比热容
c
c c(t) c c(T )
c a0 a1T a2T 2 a3T 3
c b0 b1t b2t2 b3t3
1
2、平均比热容(表)
o
t1
定义式:
c t2
q
t2 cdt t1
t1 t2 t1 t2 t1
计算:
c t2
三 理想气体比热容
理想气体 :
u u(T )
cV
du dT
f (T )
cV
u T
v
cp
h T
p
h u pv u(T ) RgT h(T )
cp
dh dT
(T )
迈耶尔公式:

工程热力学03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03第一定律
dv 0 有 w 0
v 图 上 的 表 示
可 逆 过 程 中 容 积 功 在
w 称为压缩功
工程热力学 16
dv 0 有 w 0
2、热量(heat)
(1) 定义:仅仅由于温差而 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 符号约定:系统吸热“+”;
放热“-”
(3) 单位:
J
kJ
(4) 计算式及状态参数图
工程热力学 13
w 0 系统对外作功
w 0 外界对系统作功
功是过程量 单位:J、kJ (2) 体积功:工质体积改变时所做的功。
工程热力学
14
Ff
Pout A,
w Pout Adx
p pout
PA Pout A F f 或 Pout A PA F f
w PA F f ) dx (
A
试判断沿过程1A2 工质是膨胀还是压缩, 并且求工质沿1A2B1 回到初态时的净吸热 量和净功。
B 2 v
工程热力学
23
Q1 A 2 50 kJ
U 2 U 1 10 kJ
W2 B1 5kJ
解:
W1 A 2 Q1 A 2 (U 2 U 1 ) 50 10 40 kJ
2 g1
1 2
2 w g 2 gz 2 P2 v 2 w s ) 0
q [( u 2 p 2 v 2 ) (u1 p1 v1 )]
1 2
2 2 ( w g 2 w g1 ) g ( z 2 z 1 ) w s
1.技术功wt —工程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机械能
工程热力学
3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 能量。能量既不可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 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 种形式。而在转换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 变”。这一真理可以说:“颠扑不破”、 “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至今为止,没有 一个人提出一个事实不符合这条自然规 律, 相反,在各个领域:天文、地理、生物、 化学、电磁光、宏观、微观各领域都遵循这 条规律。当然我们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及其 特性的科学,它必然要遵循这条规律。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e u 1 c2 gz 2
三、闭口系的能量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
Q U W
q u w
可逆: 微元:
2
Q U pdV 1

2
q u pdv 1
Q dU W 或 q du w
可逆: Q dU pdV 或 q du pdv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五、 焓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定义式 H U pV
比焓 h H u pv
m
物理意义: 焓是开口系统中流入(或流出)系统工质所携带
的取决于热力学状态的总能量。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第六节 能量方程的应用
一 叶轮式机械 1、动力机(汽轮机,燃气轮机)
气,带动此压气机要用多大功率的电动机?
解(1)系统为闭口系,能量方程为:
q u w

w q u 50 150 200 kJ kg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2)系统 可视为稳定流动系统(如图所示)则能量方程为:
q
h
1 2
c
2
g
z
wsh
由: c2 0, gz 0
得: wsh q h q [u ( pv)] (q u) ( pv)
—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
一、能量方程:
QQ
Esy U
(e2 m2 e1 m1) 0
Q U W 或
Wtot W
q u w
Q Esy (e2m2 e1m1) Wtot
二、分析 :
Q U W
外热能
内热能
热能
体积变化功
机械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压缩
在飞轮的带动下,活塞上移。压缩气缸 内的气体。对气缸而言,无物质的进出,此 时,气缸体积减小,压力大大增加,温度急 剧升高。当到达接近上死点2;
(3)燃烧
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高温高压的燃气。 燃烧迅速,活塞位移很小,气缸内温度、压 力急剧升高。接近定容过程,到点3时,燃烧 完毕 ;
(4)膨胀
0 1 2 3 4 5
1 2 3 4 5 0
吸气 压缩 喷油、燃烧 燃烧 膨胀作功 排气
简化:引用空气进行假设 燃烧 2-3等容吸热 排气 5-1等容放热 压缩、膨胀 1-2及4-5等熵过程 吸、排气线 重合、忽略 燃油质量 忽略 燃气成分改变 忽略
(3)理论循环
基于以上分析,对上述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可认 为循环为气缸内质量不变化学成份不变的工质,连续 不断地进行如下过程,如图所示:01为大气压 12——绝热压缩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 23——定容加热过程(外界向系统传热) 34———绝热膨胀过程(系统对界外作功) 41———定容放热过程(系统向外界传热) 不考虑摩擦,可逆过程Q=Tds。由于燃气的性质 与空气接近,可假定为理想气体。 注意:经简化此时已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气缸内固定质量 的工作物质(气体),从某一初始点出发,状态发生 连续变化,最终又返回初始点,从而形成循环。循环 反复进行,连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显然,工 作物质的状态变化是由于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能量转换。 净功W0=q1-q2
C:讨论: 就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研究热 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规律与方法是非常困难 的。这是内外因素、主次因素交织在一起 的缘故。因此,紧紧抓住与实现能量转换 有关的工质及状态的变化,忽略次要问 题,从而对问题简化是非常必要的。
(2)简化分析
A:以性质与燃气相似的空气为介质,压力不 高,工质视为理想气体。 B:将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使气缸内气体温度升 高的物理、化学过程,理想化为气缸内气体直接 从外界吸收热量的过程。所吸收的热量来源于一 个热源。 燃烧过程——从外界吸热(热量来源于一个 热源) C:实际的燃烧过程进行得很快,活塞在上死 点附近,位移很小,V变化很小,简化为 V=Const,为等容吸热过程。体积变化很小—— ——体积不变,定容过程
(一)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特点:
燃料的燃烧和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发 生在同一设备中 。
能量的 转换 化学能转 变为热能 热能转变 为机械能
活塞式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简介
分类:
按燃料: 煤气机(gas engine)、汽油机(gasoline engine; petrol engine)、柴油机(diesel engine) 按点火方式: 点燃式(spark ignition engine)、压燃式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按冲程: 二冲程(two-stroke )、四冲程(four-stroke )
3、讨论(总结)
(1)将气缸内成分与数量均变化的气体简化 成为成份和数量都不变化的气体,且在压力不太 高的情况下,进一步认为该气体为理想气体; (2)将实际上很复杂的过程,简化成为气缸 内的气体在一系列的热力过程中,不断发生变 化,并最终返回原状态,完成一个循环。在该循 环中,气缸内的气体从热源吸热,并对外做功, 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第二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宏观研究法和微观研究法
宏观热力学 (经典热力学) 出发 角度 将大量粒子视为一个 整体 以总结经验而来的热 力学第一、二、三基 本定律为依据推演而 得 微观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 将物质视为由许许 多多的粒子组成 以粒子运动遵守的 经典力学或量子力 学原理为依据
依据
宏观热力学 (经典热力学) 研究方法简单,依据 的基本定律可靠、普 通,因此推演的结论 也正确。 但因未涉及物质的内 部结构,因而不能解 释现象的微观本质, 同时也不能用以得出 具体的物性。
该图中两块面积的代数和,即为汽油机完成上 述五个过程后,对外所做的净功量,故称示功图。
B:实际过程特点
该示功图看来是一个简单的压力与容积的变化关系,但实 际上,它反应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例如: a. 在吸气和排气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成分(燃烧时的化学反应) 和数量(物质的进出)在不断变化,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 合物,燃烧后为燃气,排出的是作了功的废气; b .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c. 气缸内气体与外界进行着复杂的能量交换。例如,压缩过程之 初,气缸内的气体从外界吸热,而后期则是气体向外界放热; 随着过程的进行,活塞移动,有时是外界对气缸内气体做功, 有时是气缸内的气体对外界做功。
2、理论循环
34——水在泵内的升压过程(绝热升压,定熵过 程) 41——水在锅炉内的等压汽化过程(等压汽化) 12——高温高压蒸汽在汽轮机内的膨胀(绝热膨 胀) 23——乏汽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定压冷凝)
3、讨论
(1)将锅炉内燃料燃烧、燃烧后的烟 气与水之间的传热、水吸收热量变为水蒸 汽的复杂过程,提炼为一个工作物质在等 压条件下从热源吸热的过程。
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移,向外输出功。 对汽缸而言,无物质的进出。体积增 加,压力下降,温度变低。到点4时膨胀 过程结束。
(5)排气
在飞轮带动下,活塞上移。将气缸内 燃烧后的废气推出气缸,对气缸而言,有 物质的排除。体积增加,压力略大于大气 压力,并基本保持常数。 总共4个冲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通过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 气的连续工程,实现了燃料化学能向热 能的转换进而转换为机械能。 两冲程:进气和压缩用一个冲程, 燃烧、膨胀和排气用一个冲程,完成一 个循环只用两个冲程。
在蒸汽动力设备中,这两个阶段分别在锅 炉和汽轮机中进行,这种工作循环称为外燃循 环。如果两种能量的转换都在气缸内进行,则 称为内燃循环,动力机被称为内燃机。 内燃机主要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以汽油 机为例进行讨论。 1、组成与工作过程 组成:气缸、活塞、进排气阀、火花塞、 曲柄连杆机构 这是一个四冲程内燃机。
(二)蒸汽动力装置
1、组成与工作过程 组成:锅炉、汽轮机、冷凝器、水泵 工作过程: 实现燃料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的转变 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汽; 高温高压水蒸汽进入汽轮机,在喷嘴中变为高 速气流; 冲击叶轮,叶轮旋转带动汽轮机轴旋转,同 时带动发电机旋转,对外输出电能; 流出汽轮机的乏汽,经冷凝器凝为水,再由 水泵压入锅炉。
内燃机装置(空气、油)
废气பைடு நூலகம்
进气
压缩
点火
膨胀
排气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特点: 开式循环(open cycle); 燃烧、传热、排气、膨胀、压缩均为不可逆; 各环节中工质质量、成分稍有变化。
工作过程 (1)进气
在飞轮带动下,从上止点开始运 动,活塞下移。
气缸:体积增加,缸内压力略低于大气压 力,且保持为常数。一直到下止点,进气阀 关闭。
(2)将乏汽在冷凝器中的凝结过 程,提炼为工作物质在等压条件下,向 外界放热的过程。 (3)水在泵内的升压过程和高温高 压蒸汽在汽轮机内的膨胀过程均为绝热 过程。
(三)由热力装置中实现热能到机械能转换过 程中提炼出的认识
(1)热力设备对外做功,是依靠某种物质 (燃气、水蒸汽)的体积膨胀(燃气膨胀、蒸汽 膨胀)来实现的,膨胀过程中工作状态不断变 化 ,工质状态的变化与外界进行的能量交换密不 可分。能量变化是工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工质状 态变化又引起了新的能量交换,如此连续不断的 进行。
(2)热力装置通过加热,使工作物质达到 具有做功能力的“高能”状态,实现热能 向机械能的转换。但工作物质不可能将 所吸收热量全部转换为机械能,而是必 须将其中的一部分传递给外界(排气、 冷凝器中的换热)。
(3)工质的吸、放热是在物质和热源之 间进行的。 (4)热力装置欲实现热能与机械能之间 的连续转换,必须使工质的循环连续地 发生状态变化,完成热力循环。而热力 循环由热力过程组成。
单缸汽油发动机构造(内燃机)
(1)实际示功图
A、将上述过程中,任一时刻气缸内气体的压力、体 积测量出来,并表示在 PV 坐标图上,则有如图所示 的示功图。它反映汽油机中热能向机械能转换时, 气缸中气体压力随容积变化的规律。
01 —进气,汽缸中压力略低于大气压力p0 12—压缩,P ↑, V ↓, T ↑ 23 — 燃烧, V ≈ Const , P ↑↑ , T ↑↑ 345 − 膨胀,V ↑, P ↓, T ↓ 50 − 排气
D:实际的排气过程,从4点开始到0点的 过程中,废气携带热量排至大气。此热量的传 递简化为一个定容放热过程来取代。此热量放 给一低温热源。(内外与主次) 膨胀终点到排气门打开—定容放热过程 E:取消进排气过程,它的合理性在于: 忽略进、排气阻力损失时,过程下的面积(功 量)抵消。(主次) F:忽略压缩、膨胀过程中的热量(与燃 烧、排气过程的吸、放热量相比)传递,为绝 热过程。(主次) 压缩、膨胀过程—绝热过程(过程进行非常 快,与外界的换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微观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 基于物质的内部结构, 不但可以解释宏观现象 的本质,而且当对物质 的结构作出一些合理的 假设后,甚至还可以得 出具体的物性。 但需用统计方法,计算 麻烦,而且结论依赖于 对物质结构所作的假 设,因此所得结论的可 靠性也较差。
优点
缺点
举例:
1、宏观,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推出 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过程功。 2、微观,根据分子运动学说,推出温度的 微观本质,并找出物质的温度与分子平均 动能的关系。即分子的平均动能正比于温 度。
三、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的简化
0 1 2 3 4 5
1 2 3 4 5 0
吸气 压缩 喷油、燃烧 燃烧 膨胀作功 排气
简化:引用空气标准假设 燃烧 2-3等容吸热 排气 5-1等容放热 压缩、膨胀 1-2及4-5等熵过程 吸、排气线 重合、忽略 燃油质量 忽略 燃气成分改变 忽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