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对话

作者:安徽刘芹编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0年第7期

安徽刘芹编写

【阅读导航】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上表现为同质化,在文化上

却表现为异质化,文化多元性已经导致了诸多冲突。因此对话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手段和

方法。对话是文明的前提,是人类作为群体存在的本性,是人内在的渴望和生命的需要,它维

系着人的文化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文明!

【美文一】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有删改)——在开罗阿拉伯同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温家宝

尊敬的阿姆鲁·穆萨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使节,

女士们,先生们:

萨拉姆一阿莱控!(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同各位使节和埃及各界朋友们交流。阿盟

是阿拉伯国家团结、联合、自强的象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阿拉伯国家

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

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

贡献。

中华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就

是生动有力的见证。2000多年前,通过丝绸古道传入中国的胡桃、胡椒、胡萝卜等,早已成为

中国人喜爱的食物。阿拉伯鼎盛时期的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家喻户晓。伊斯兰风

格的音乐、舞蹈和服饰、建筑,在中国深受欢迎。同样,中国古代文化和技术,也传到了阿拉

伯国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造纸术,就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600年前,中

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到达阿拉伯地区,成为传播友谊和知识的使者。中国与阿拉伯世

界的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不仅有力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还推动了东西方文明

的交流。

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着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中华文明中,早就有“和为责” “和而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涵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古兰经》就有100多处讲到和平。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谈到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必须看到各个民族、各种宗教都是多样性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本土的道教与相继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长期和谐共处。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友谊、讲感情、恪守承诺的民族。中国同阿拉伯世界,过去是朋友,今天是朋友,将来还是朋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永远是阿拉伯各国人民值得信赖的好兄弟!让我们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谢谢大家!

舒克兰!(谢谢)

(选自2009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赏读】

是啊,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样人类的文明才更丰富;文明存在差异,这样人类文明才更精彩。正是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才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美文二】

对话:智者的交流与反思

——读赵启正与帕罗的《江边对话》

陈洪丁峰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将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就是——用话语呈现出来的对话关系。可以说,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对话性的,而人类的文明,也正是在持续不断的理解性对话与交流中推进发展的。

房龙曾说,“世间万物,唯有真理离我们最远”。真理越辩越明,也许唯一可以辩明的真理就是,作为对话方式的一种,有效的辩论能使辩者对话题的理解更为深入、更加明晰。现实中的很多辩论,尽管比战争和武力进步了许多,但离真正的“文明”尚有一段距离。单纯以说服为目的的辩论,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强烈的征服欲望支配下,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由此产生的盲目和偏见往往会导致暴力和纷争。

显然,这样的辩论并非“好的对话”。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对话才是好的对话?

《江边对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本书两位智者的对话,堪称成功对话的典范,对话双方不仅完成了一次和谐的人际交往,还向世界示范了立场迥异甚至许多观念完全对立的两个

国家和两种文明之间的和谐交流。正如本书扉页中标明的那样:“这是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个有神论者的对话;这是一个科学家和布道家的对话;这是一个东方人和一个西方人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深刻的,而他们之间的成功对话,其示范意义同样广泛而深刻。”

对话的可能就存在于差异之中,没有差异,对话就没有必要。文明的对话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使对话显示出必要和价值。然而差异也使对话成为一个艰苦的过程,甚至常常是冒险。正如本书的译者林戊荪先生指出的那样:“真正有效的交流并非易事,既要有尊重对方和容纳百川的气量,又要有优异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就《江边对话》的两位主人公而言,思想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尖锐的对立和根本的差异并没有使两位主人公的交流走向冲突和隔阂,反而使对话精彩纷呈。

《江边对话》的双方显然已经超越了征服和说服的目的,他们保留各自立场,互相尊重信仰,进行平等对话。房龙警告人们:“信念一旦被赋予正义的外衣,就容易走向偏见与盲目。”以自我为中心而形成的种种偏见,会遮蔽人的智慧。而这两位智者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寻求答案,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选自《天津日报》)

【赏读】

对话虽然有很大作用,但如果对话不当,也会“导致暴力和纷争”。本文从读书的感悟出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对话。文明对话首先预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平等意味着彼此信任,差别意味着互相尊重。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分享真知灼见,所以,对话乃是扩展视野、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只有本着这个原则,对话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