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和《春香传》的比较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作者:凌云志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9期摘要:在东亚文化圈中,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的文化都是源自于中国,从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到生活习俗都深受中国影响,尤其是高雅文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和朝鲜半岛文学是源与流的关系,朝鲜半岛文学创作中中国古典文学占有根本性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中国古典文学,就不会有朝鲜半岛的文学。
本文结合朝鲜半岛文学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影响,准确地掌握中朝古典文学上源与流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朝鲜半岛;文学;创作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儒家文化圈,朝鲜半岛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列岛,从王仁将儒家典籍带到日本开始,日本正式使用汉字,后来创建假名,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日本和越南这些国家都是阅读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作为教材,文学作品上也是采用中国文化的教材。
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是矛盾冲突,人物刻画,情节设定,还是抒情叙事,都有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
比如享誉朝鲜的《春香传》和《西厢记》有着一定相似之处,《玉楼梦》有《红楼梦》的影子。
尽管今天韩国民族情绪高涨,在文字和文学上都有“去中国化”的倾向,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其古典文学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作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深刻影响(一)语言的影响早在几千年前,朝鲜半岛就有着高度繁荣的文化和文明,但是直到公元三世纪才正式使用汉字作为文字,在此之前,商人和各种其他团体其实已经将汉字传入朝鲜境内使用。
朝鲜半岛历史上和中原王朝联系紧密,北部地区数次并入中原王朝,今天韩国所在的南部地区的汉化程度也非常深。
创立表音文字之前,朝鲜半岛官方一直是使用汉文的,文学典籍也都是汉文,这种情况直到训民正音的发明,但是因为朝鲜半岛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依赖中原王朝,因此汉文典籍的影响力始终存在。
越剧《春香传》与唱剧《春香传》的比较研究
越剧《春香传》与唱剧《春香传》的比较研究以北朝鲜唱剧演出本为底本改编的越剧《春香传》,为韩国《春香传》在中国的转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越剧具有演出范围广泛、剧种年轻、以说唱艺术为基础、将一定的旋律化为多种板式来演唱等特点,与唱剧极为相似。
另外,越剧作为女性剧团,特别擅长演出爱情故事,因此可以说,越剧具备了演出《春香传》的有利条件。
韩国战争时,中国越剧团慰问北朝鲜,观摩了话剧和唱剧《春香传》的演出,并通过与北朝鲜居民的接触加深了对此剧的理解。
在此背景下,越剧《春香传》在中国好评如潮,得过多种奖励,深受业内外认可,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越剧《春香传》的焦点集中在春香与梦龙的爱情上,而唱剧《春香传》具有更为复杂的艺术主题。
春香与梦龙的爱情固然是重要主题,在此之上还有两人的身份之差异,对两班的讽刺,对封建主义的批判等。
还有越剧《春香传》的演出是现实主义或者再现主义,唱剧《春香传》是空舞台上的叙述的表演。
越剧《春香传》是韩国文化在中国实际传播的代表,也是中韩戏剧交流的榜样。
明代杂剧《桃花扇》的艺术魅力
明代杂剧《桃花扇》的艺术魅力引言《桃花扇》是明代早期著名文人唐寅创作的一部优秀杂剧,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该剧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和评论家的认可。
本文将详细介绍《桃花扇》这部杂剧所具备的艺术魅力。
1. 剧情丰富多样《桃花扇》以明朝兴起时期杨廷和与阮大铖之间斗争为主线,通过众多次要角色的展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中既有贵族官僚、江湖侠士,也有民众百姓,呈现出一个真实而多元化的社会画面。
2. 文学亮点凸显《桃花扇》注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音律节奏,使剧本别具一格。
唐寅通过对话、咏唱、和声等方式,展示了他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造诣。
此外,大量使用典故、时文,并穿插诗词等元素,凸显了杂剧的文学魅力。
3. 角色形象丰满生动《桃花扇》以杨廷和与阮大铖为主角,两个人物性格迥异,在斗智斗勇之中展现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毅力。
除此之外,其他配角如宫女清音、落地灯等也塑造得比较鲜活丰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舞台表演高超《桃花扇》在舞台表演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剧中巧妙运用布景、映像等手法进行场景转换,并融入大量的舞蹈、武打等元素,增添了戏剧性和视觉感受。
5. 思想内涵深刻《桃花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娱乐作品,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内涵。
剧中关于忠诚、义气、人性善恶等主题的探讨,使观众在欣赏剧目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思考和启示。
结论明代杂剧《桃花扇》以其丰富多样的剧情、文学亮点凸显、角色形象丰满生动、舞台表演高超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出了其独特而魅力之处。
这部作品不仅仅在当时收获了巨大成功,也为后来的戏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传统戏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戏曲创作对《桃花扇》借用方式研究、网络与戏曲传播刍议…
传统戏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戏曲创作对《桃花扇》借用方式研究2、网络与戏曲传播刍议3、清代戏曲中的“循吏剧”及文化成因分析4、电视综艺与中国戏曲艺术结合研究5、粗撷戏曲元素在文艺创作中的渗透全文总字数:23893 字篇一:戏曲创作对《桃花扇》借用方式研究戏曲创作对《桃花扇》借用方式研究摘要:明清及民国时期剧作家对《桃花扇》多种层面的模仿,可以根据类型学的分解方法分为三类形态,即:以史料为凭,还原真人真事的“史实还原类型”;借乱世人物的情感悲剧透视明朝哀亡的“主旨认同类型”;借鉴原著文体框架和笔法精髓的“结构模仿类型”。
关键词:《桃花扇》;戏曲创作;借用模仿;类型学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甫一诞生,便风靡于世。
从康熙四十七年首次刊印的介安堂刻本算起,直到清末共发行了包括西园刻本(雍正)、沈氏刻本(乾隆)、嘉庆刻本、兰雪堂刻本(光绪)及暖红室刻本在内的多个版本,并在题评、序跋、眉批、尾评等环节不断完善。
民国时期的《桃花扇》从文本转向舞台剧本,其中尤以陶乐勤创作的新式标点本(民国十二年)和梁启超所编的批注本(民国二十五年)最为著名。
《桃花扇》在各种文体中留下的深刻烙印,对中国最近三个世纪的小说、诗词、戏曲等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对于《桃花扇》的接受包括了:作为普通读者的审美感知;作为评论者的理性批评与思考;作为创作者的描摹与改编。
《桃花扇》大放异彩的年代恰逢戏曲艺术萌芽与成长之时,这部作品所提供的戏剧素材对新剧目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然,不同的戏曲创作者对《桃花扇》的考据与审美偏爱不尽相同,在借鉴层面可谓见仁见智。
根据类型学的分类标准,以剧本成果的史料证物和其中潜藏的个人审美思想、艺术质感进行微观比照,可将三百年来戏曲领域中许多优秀剧本创作中对《桃花扇》的改创和借用方式形成一种分门别类的综述性研究观察。
此过程也可作为一个旁证,思考《桃花扇》的主题精神是如何在戏曲艺术领域为创作者和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
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凌云志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摘要:在东亚文化圈中,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的文化都是源自于中国,从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到生活习俗都深受中国影响,尤其是高雅文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和朝鲜半岛文学是源与流的关系,朝鲜半岛文学创作中中国古典文学占有根本性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中国古典文学,就不会有朝鲜半岛的文学。
本文结合朝鲜半岛文学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创作的影响,准确地掌握中朝古典文学上源与流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朝鲜半岛;文学;创作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儒家文化圈,朝鲜半岛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列岛,从王仁将儒家典籍带到日本开始,日本正式使用汉字,后来创建假名,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日本和越南这些国家都是阅读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作为教材,文学作品上也是采用中国文化的教材。
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是矛盾冲突,人物刻画,情节设定,还是抒情叙事,都有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
比如享誉朝鲜的《春香传》和《西厢记》有着一定相似之处,《玉楼梦》有《红楼梦》的影子。
尽管今天韩国民族情绪高涨,在文字和文学上都有“去中国化”的倾向,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其古典文学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作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深刻影响(一)语言的影响早在几千年前,朝鲜半岛就有着高度繁荣的文化和文明,但是直到公元三世纪才正式使用汉字作为文字,在此之前,商人和各种其他团体其实已经将汉字传入朝鲜境内使用。
朝鲜半岛历史上和中原王朝联系紧密,北部地区数次并入中原王朝,今天韩国所在的南部地区的汉化程度也非常深。
创立表音文字之前,朝鲜半岛官方一直是使用汉文的,文学典籍也都是汉文,这种情况直到训民正音的发明,但是因为朝鲜半岛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依赖中原王朝,因此汉文典籍的影响力始终存在。
第四讲 韩国与中国戏剧比较一例
5.她们都有与心上人的生离之痛。 6、她们身边都有一件爱的信物。 7、她们都有一颗贞心,一腔烈性,一个受杖, 一个破额;一个坐牢,一个入宫,受尽磨难 而初心不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屈,贫贱 不移。 8、她们都在离别与迫害双重痛苦中,给爱人 托寄信息。
第四讲
韩国与中 国戏剧比较一例 ——从《春香传》 与《桃花扇》说起
一、《春香传》、《桃花扇》内容简介
《春香传》:讲述了南原府使之子李梦
龙和退职妓女家的女儿春香超越阶级门 户和封建礼节 的纯真爱情。 《桃花扇》:讲述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 方域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香君和侯方域
二、成春香与李香君
不同之处:
1、两人虽同出娼门,但情形不一样。
2、她们的才气类别也有不同。
3、在爱情方面,李成之爱是无理由
的,侯李之爱则有理由。
三、悲与喜、男与女
1、孔尚任的创作立场是男性
主义的。 2、《春香传》的写作立场是 女性主义的。
《桃花扇》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
《桃花扇》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桃花扇》可谓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创造性。
《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最突出的是青楼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
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他们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
李香君毅然却奁,使阮大铖卑劣的用心落空,孤身处在昏君、权奸的淫威下,誓不屈节,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
柳敬亭任侠好义,奋勇投辕下书。
使手握重兵又性情暴戾的左良玉折服。
在《桃花扇》稍前演忠奸斗争的戏曲中出现过市井细民的正面形象,但多是忠于主人的义仆,如《一捧雪》中的莫诚,或者是支持忠良的义士,如《清忠谱》中的颜佩韦五人,都还是处在配角的位置上。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柳敬亭等,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物。
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处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
尽管孔尚任对人物的褒贬还是使用传统的道德术语,如“孝子忠臣”之类.但其褒贬标准却扩大了“忠”的内涵。
由以朝廷、皇帝为本变为以国家为根本。
例如最后《人道》一出,让张瑶星道土呵斥了在国破家亡之后重聚的男女主人公,孔尚任借张道士之口说的这番话,实际上也就是孔尚任观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这对晚明崇尚情欲的思潮是一个反拨、修正,但也不是回归到以君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
因此,《桃花扇》的艺术世界所展示出的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由张瑶星说出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其意义也就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桃花扇》在艺术构思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女主角李香君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
《桃花扇》把李香君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虽说不免夸张,但她的聪慧、勇毅的个性,还是显得颇有光彩。
中国古代戏剧写到政治斗争时,正反两面人物的品格常呈现为相反的极端,《桃花扇》虽不能完全摆脱陈套,但已有较明显的改进。
中国戏剧对朝鲜唱剧《春香传》的接受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剧、潮剧、黄梅戏《春香传》内部也发生了 演变。这些演变呈现出以下特点:剧本语言更加通俗,带有朝鲜 特色的表达方式都被中国化;作品的主题旨在凸显才子佳人的爱 情故事,因此与爱情无关的内容被大量删减;次要人物的人物形 象较第一次改编时更加弱化。
可以说《春香传》中国戏剧改编本阐释了戏剧的艺术魅力及文 学价值,也体现了《春香传》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中朝两国有着 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这种文化交流不是单向输出索里发展到戏曲的过程中受到 中国戏曲形式的影响,而后《春香传》又被中国各种戏曲形式所 接受,成为中国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可以说《春香传》 的这种发展正是中朝双向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也是本论文的意 义所在。
中国戏剧对朝鲜唱剧《春香传》的接 受研究
《春香传》是朝鲜半岛古典文学最杰出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被文 字记录以来至今的300多年间不断被国内外接受、改编。1954年 上海越剧二团根据朝鲜唱剧《春香传》演出本将其改编成越剧, 此后许多越剧团相继上演此剧,潮剧、评剧、黄梅戏、豫剧、粤 剧、桂剧等十几种戏剧也分别对该剧进行移植演出,在中国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本论文梳理了朝鲜唱剧《春香传》的历史脉络。《春香传》 起源于朝鲜半岛民间口传文学。
18世纪中后期,由申在孝整理成完整的盘索里剧本。近代之后, 由于受到清朝京剧、日本新派剧的影响,同时由于剧场、剧团的 出现,一人分饰多角的盘索里表演方式逐渐遇冷,作为综合艺术 形式的唱剧日益受到民众的追捧,因此20世纪前半期《春香传》 几乎以唱剧的表演方式被固定下来。
最后,本文阐述了中国戏剧对朝鲜唱剧《春香传》的接受情况。 中国戏剧接受朝鲜唱剧《春香传》的主要时间为上世纪五十年 代,中国戏剧剧本与唱剧剧本的主题及内容比较接近,但由于中 朝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改编者对作品理解的偏差以及当时社 会现实及政治背景的影响,二者也呈现出一些差异。
摭谈银幕中《春香传》和《玉堂春》之异同
摭谈银幕中《春香传》和《玉堂春》之异同《春香传》和《玉堂春》是两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以描写女性为主题,但在题材和角度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就两部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春香传》,这是清代性爱小说家李渔所著的一部性爱小说,它以三位女性为中心,分别是春香、玉兰和金桂。
这三位女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境遇。
春香是一个女子,在政治上持有保守态度;玉兰则是一个女子,她表现出了自我追求的一面;金桂则是一个充满了对权利的追求。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春香与赵四老爷之间的恋情,玉兰与柳飘红之间的姊妹情谊,金桂的权谋,以及弓山、韩湘子的命运,都描绘出了大清社会下层妓女的生活、爱情等。
整个故事涉及到情感、欲望、权力等多种元素,将男女关系、性爱、权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春香传》和《玉堂春》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包括主题、情节、角色性格以及背景设定等。
在主题上,《春香传》突出了清代社会下层妓女生活、爱情、权力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刻画了性爱、权谋等元素;而《玉堂春》则突出了南宋时期文人与妇女的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刻画了人情世故、忠诚、爱情等元素。
在情节上,《春香传》通过描写春香、玉兰、金桂等女性的生活经历,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和境遇,着重表现了她们在权力、爱情等方面的追求;而《玉堂春》则通过贾纯、十才李邕、刘氏等角色之间的爱情、友情、命运等联系,展现了他们在南宋时期文人与妇女爱情和友情方面的经历。
在角色性格上,《春香传》中的春香、玉兰和金桂等女性角色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追求,她们在社会底层妓院中斗争、谋求权力,体现了她们的坚韧、智慧和勇敢;而《玉堂春》中的贾纯、十才李邕、刘氏等角色也各自斗志昂扬,这些男女角色都在南宋时期的社会中以勇气、忠诚、爱情等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背景设定上,《春香传》以清代社会下层妓女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女性儿女爱情的描写将权谋、爱情等元素融入其中;而《玉堂春》将南宋时期的文人与妇女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对文人爱情、友情的描写将人情世故、忠诚等元素融入其中。
国内《春香传》研究述略
国内《春香传》研究述略
王冠桥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3()5
【摘要】1954年,越剧《春香传》在上海成功演出。
自此,韩国古典文学名著《春香传》在国内开始为人所知。
1979年,《春香传》首次进入国内研究者的视野。
四十多年来,学界对《春香传》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依托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春香传》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并从作品论、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翻译和春香艺术等方面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检讨。
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春香传》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总页数】6页(P41-46)
【作者】王冠桥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2
【相关文献】
1.近四十年来国内缅甸语研究述略
2.国内萨满文献研究述略
3.国内大生产运动研究述略
4.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习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论述研究述略
5.40年来国内关于古代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研究述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摭谈银幕中《春香传》和《玉堂春》之异同
摭谈银幕中《春香传》和《玉堂春》之异同《春香传》和《玉堂春》是两部都描写了清朝时期的妓院生活的电影。
虽然它们都是涉及同一个题材,但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情节、主题、角色、风格等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和探讨。
首先,两部电影的情节主要围绕妓院中的女子展开。
《春香传》讲述的是一个从乡下来到城市的女孩春香,在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通过努力晋升为妓女,并与富商相恋并最终成为夫妻。
与之不同,《玉堂春》描绘的是一位名叫玉堂春的知名妓女,她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男人不断地出现又消失的情节展开,最终玉堂春与他落得悲惨的结局。
其次,两部电影所关注的主题和情感也有明显差异。
《春香传》呈现了一种妓女逐渐升高地位并走向平等结婚的成功案例,并强调了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同时也展现出家庭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力量。
而《玉堂春》主题更偏向对社会和爱情的批判,展现了一个女子因爱情而被世俗的歧视和压迫所压倒的悲剧。
再者,两部电影中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春香传》主角春香年轻可爱,充满朝气,但也有天真幼稚之处,经过努力逐渐成为了自信而独立的女人。
而《玉堂春》中的玉堂春则是一位年纪不轻的妓女,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并敢于面对爱情甚至彻底扮演自己,拒绝虚假的生活与妥协。
最后,两部电影在风格上也有较大差异。
《春香传》以它温馨感人的情感取得了很高的票房,而这部影片的风格偏向于温情和家庭伦理情感的表现。
影片片段中,也贯穿了柔美的配乐,在人物情感的处理上尤为紧凑。
而《玉堂春》则采用了更多的暴力和色情场面,从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探究社会只言片语的意识,并对传统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综上所述,《春香传》和《玉堂春》两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两部影片的不同意图和创作风格。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在欣赏它们的同时,思考两部影片的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审美和人生观。
宋元戏曲鉴赏:《汉宫秋》和《桃花扇》的比较分析
宋元戏曲鉴赏:《汉宫秋》和《桃花扇》的比较分析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两个非常重要的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品,《汉宫秋》和《桃花扇》。
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戏曲史上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
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部戏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元戏曲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I. 《汉宫秋》我们先来看《汉宫秋》这部作品。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剧作家郑光祖所创作的一部戏曲。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西汉宫廷内部权谋斗争的故事。
这部戏曲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王莽篡位后汉宫的政治黑暗和宫廷世界的虚伪。
首先,该剧的情节扣人心弦,紧凑有趣。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且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
其中,王莽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尤为突出,他通过权谋手段篡夺了皇位,但最终失败了。
这个形象塑造很好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宫廷人物的复杂性。
其次,该剧的对白和唱词都非常精彩。
剧中的对白平实而有力,既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又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唱词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发展唱、断句唱等,使得剧中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该剧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也非常独特。
音乐采用了西汉时期的曲调,配合剧情的发展,使得整个戏曲更加贴合历史背景。
表演形式采用了宋元戏曲的传统风格,注重形体表演和舞蹈技巧,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II. 《桃花扇》接下来,我们来看《桃花扇》这部作品。
《桃花扇》是明代杂剧大师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戏曲,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南宋年间一位才子与一位美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为了保护家园而奋力抵抗外敌的故事。
首先,该剧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主要人物况周颐和谢景莲之间的爱情故事被设置在了南宋面临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这样的设置让整个故事更加紧张刺激。
同时,剧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丰富了剧情的层次。
除了剧情,该剧的艺术表现也非常出色。
剧中的对白和唱词韵味无穷,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和爱情的甜蜜。
中古朝鲜文学名著——《春香传》
高丽: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亡国250多年 )的继承者,半岛南部土著“三韩”民族建 立的古国 韩国人:经历王建高丽与李氏朝鲜时期而发 展成为现代韩国的。
• 1388年5月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背元 投明,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改国号朝鲜。 • 最初,定都于高丽故都开京(今开城)。1395年, 迁都于汉阳。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 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阳( 后改称汉城,今首尔)。 • 由于朝鲜是中国明清两朝的附属(接受中国册封) 国,所以在1896年终止册封关系之前,其君主不能 称皇帝而只能称王,王的正室只能称为王妃。法定 继承人称为世子,先王妃称王大妃或大妃,再前任 王妃称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依次分嫔、贵人 、昭仪、淑仪、昭容、淑容、昭媛、淑媛。
•
春香传》情节
• • • • • • • 一 仙娥幻生 二 春色醉人 三 飘荡秋千 四 青鸟传信 五 含羞初恋 六 书房朗读 七 才慰椿庭 • • • • • • • • 八 含情无语 九 交饮喜酒 十 洞房春情 十一 青娥惜别 十二 新官威仪 十三 衙役骚动 十四 拒不从命 十五 打入死牢
贱子随母
严格地实行同阶层内通婚。两班男子必须以两班 女性为正妻,而中人阶层或奴婢阶层的女性,只 能为两班作妾而不能为正妻。两班女性与其他阶 层男性通婚则是完全不被允许的。同时,在两班 阶层内部,也实行各种差别待遇,比如说,两班 的妾生的孩子,便不能随父成为两班,只能是中 人;而贱妾所生的孩子,其身份只能随母亲而为贱 民。
• 在高宗李熙称帝以前,历任新罗、百济、高丽、 朝鲜等所有君主均为由中国皇帝册立的国王。作 为藩属国,它的君主从来就不敢称帝。作为宗主 国,按“天无二日”的原则,中国政府也决不允 许藩属国君主称帝。高丽、朝鲜等一直使用中国 年号,以表示奉中国正朔,臣服中原王朝。 • 朝鲜(韩国)历史上称皇帝的,也仅两人:高宗 李熙,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至韩国光武十一 年(1907年)在位;纯宗李坧,韩国隆熙元年( 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两人 称帝合计十四年。高宗李熙和纯宗李坧,仅仅是 由明治天皇睦仁操纵的傀儡。
《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桃花扇》的结局及其原因探析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64代孙。
作者字聘之,又字季重,他出生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这正是明清之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明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剥削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贫困潦倒,逼迫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明政权的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和明朝汉奸与清兵的南下,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作者以史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并接自己南下亲自感受当时的历史风貌,三易其稿创作了《桃花扇》。
各个时期的学术界对于《桃花扇》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
最早对《桃花扇》进行研究的就要数王国维先生了,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
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世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且《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
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7]这里,王国维论述的重点是通过《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比较说明《红楼梦》的价值。
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桃花扇》内涵的把握及悲剧特点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在后来的《桃花扇》研究中亦有较大的影响。
吴梅认为《桃花扇》的词曲科白俱佳俱美。
到了梁启超,他对《桃花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界对《桃花扇》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1956年王季思先生等据诸本择善互校,出版了较为权威性的校注本。
到了1962 年山东人民文学才出版社出版了袁世硕著《孔尚任年谱》,这是《桃花扇》及其作者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标志。
浅谈《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大学论文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戏剧线索的多重性 (6)二、全知叙事代言人老赞礼 (7)三、角色用墨的处理 (11)总结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浅谈《桃花扇》的艺术特色【摘要】:正《桃花扇》是一部长达四十余出的优秀历史剧。
它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几乎概括了崇祯灭亡前夕的1643年至弘光覆亡的1645年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那个动荡的社会风貌,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使它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成为有着强烈战斗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最近几年,《桃花扇》相关的研究论文及专著,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较少专门谈到艺术特色。
本文选取戏剧线索的多重性、全知叙事代言人的安排、角色用墨的分配处理三个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批评性鉴赏。
【关键词】:李香君侯方域桃花扇艺术成就孔尚任杨龙友历史剧史可法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思想性《桃花扇》采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达到高度统一。
作者《桃花扇小引》云:“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然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就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真实感人。
如李香君爱憎分明,忠贞坚强,头脑清醒,敢于斗争,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
剧作描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这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
在《桃花扇》中,侯朝宗政治上进步,有爱国热情,又有沉迷声色,儿女情长,软弱动摇的一面,显得血肉丰满。
柳敬亭豪爽侠义、机智果敢、幽默诙谐,表现了民间艺人的本色。
杨龙友正义善良,委曲求全只重友谊才情,政治上比较糊涂。
这些人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概括了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现实社会的各种角色。
《桃花扇》具有卓绝精巧的艺术构思,“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媚座》总批),以桃花扇这一特定道具贯穿始终,以男女主角爱情的悲欢离合来反映一代兴亡的历史事件,把爱情与历史形势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
国内《春香传》研究述略
国内《春香传》研究述略国内《春香传》研究述略《春香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耽情小说,其作者是清代作家李渔。
这部小说以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为蓝本,描绘了一个以爱情为主线,以女性形象为核心的故事。
自问世以来,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国内《春香传》的研究进行概述,概括其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要了解《春香传》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春香传》以女主角春香为中心,讲述她的爱情经历和生活遭遇。
小说从春香成长的过程开始,通过描写她与不同男子之间的爱恋和磨难,展现了女性在情爱、婚姻和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
小说以唐代为背景,为读者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伦理观念。
在《春香传》的研究中,学者们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春香传》的文学性质和写作风格的分析。
学者们注意到,《春香传》作为李渔的代表作品,其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唐诗意韵。
同时,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刻画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学者们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李渔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爱情的思考。
其次,研究者们对于《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问题的关注。
由于《春香传》以女性为主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艺术形象,更是社会形象。
研究者们通过对小说中不同女性角色的分析,提出了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的批判,并展开了对女性自主、爱情和婚姻观念的探讨。
另外,关于《春香传》中的爱情观念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学者们指出,《春香传》中的爱情观念展现了李渔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虚伪爱情的批判。
小说中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交融,更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爱情伦理的探索。
研究者们通过李渔在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和男女关系的展示,深入探讨了地位、贞操和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对于《春香传》与李渔其他作品的关系与比较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者们发现,李渔在《春香传》中所提出的爱情观念与其其他作品中的爱情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桃花扇》与《春香传》比较研究
三是人物形象不同。主要包括女主人公李香君与成春香的不同 和男主人公侯方域与李梦龙的不同。
第四章为《桃花扇》与《春香传》形式上的异同。两部作品在 形式上的相同点:一是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相同。
二是故事情节的结构设置相同。不同点包括:一是体裁不同。
《桃花扇》为传奇体裁,《春香传》是汉文小说体裁。二是创作 手法不同。
第三章为《桃花扇》与《春香传》思想内容上的异同。两部作 品的相同点主要包括:爱情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追求爱情的过 程与遭遇和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与叛逆性格相同。
不同点主要包括:一是创作意图不同。《桃花扇》是借离合之 情,写兴亡之感,而《春香传》则主要是以反对封建制度,追求婚 姻平等为主题。
二是故事结局不同。《桃花扇》是悲剧性结局,而《春香传》则 是喜剧性结局。
《桃花扇》长于融情于景,善于侧面描写,而《春香传》则长于 工笔叙事,善于引经据典。三是语言特点不同。
《桃花扇》词语古朴自然,唱词韵律优美,《春香传》语言细腻 文雅,句式骈散结合。将《桃花扇》和《春香传》两部作品进行 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在比较中发现二者在诸多方面的同与不同, 发现二者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特点,同时也可以扩大比较文学的研 究对象,丰富中韩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
《桃花扇》与《春香传》比较研究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历经10余载苦心创作而成的传奇 剧本,《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桃花扇》 和《春香传》均以青年男女爱情为主线,分别描写了中朝两国青 年人的不同爱情故事。
由于中朝两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虽然两部作品的结局不同,但 其反封建的主题却是相同的,因此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 由于《春香传》在民间流传的时间早于《桃花扇》,因此鲜有将 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者。
这也正是本论文的价值所在。
浅析《春香传》中春香的封建叛逆性
浅析《春香传》中春香的封建叛逆性《春香传》是一部以明代女词人冯小青为原型改编的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春香在封建时代中因为自身的才华和个性以及国家政治的变革逐渐走向叛逆,最终被世人所钦佩和敬重的故事。
本文主要从春香的人物形象和小说情节出发,探讨春香的封建叛逆性。
春香的人物形象春香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子,热爱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
小说开篇便有极佳的描写:“那女子脸上,双目朗润,英姿逼人,飞逸超尘。
在她身形玲珑的一线上,展着一手写满诗词的隶书美章,左右都是传世的佳作,尤以牛舌迹的题跋搭配得异常相得益彰。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第一眼就对春香产生了深深的好感。
但是,这样一个女子从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定是要“安分守己”的。
可是,春香并没有,她始终对封建礼教保持了一种反感和抵触,比如说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春香一心念着做大事,所以心累了些,他倒好,只管每日扯着深闺的纸牌,又拿红丝画线绣人像,又在香闺里喝茶,洋洋自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春香不甘于传统女性被困在闺中织女红的命运,而是想做一些大事,掌控自己的命运。
此外,春香的口才也十分出众,拥有倾倒众人的能力。
小说中,她能够用讽刺、嘲讽等方法批评世俗社会的不良风气,这种反叛的精神也印证了她的叛逆性。
总的来说,春香是一个充满才华和个性的女子,对封建礼教保持了一种反感和抵触,这种反叛的精神让她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明。
小说情节小说中讲述春香和李卓吾的恋爱故事,李卓吾是春香在男子中的知己、表哥,也是她的情人。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姻亲关系是限制恋爱、婚姻的重要因素。
春香和李卓吾的恋情是一种挑战封建婚姻制度的行为,是春香叛逆性的一个表现。
在小说最后,春香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农民起义的事业之中。
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枪声,剑影,血花,人头飞奔。
她春香就在其中,手持剑,跟随赤斧斗剑手的队伍,前赴后继地作战着。
一些男子不小心挨上她的身子,她忙掏出小匣子,将他勉强止血,然后又义不容辞地赶往前方,为了无产阶级的胜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春香拼尽全力。
《春香传》之叙事结构研究
《春香传》的深层结构分为表演性结构和英雄传记型结构。表 演性结构可分为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保留《春香传》叙事基本脉络的静态结构和能够随着时代和听 众的变化而对故事叙事加以灵活变化的动态结构的结合,这种叙 事构成无疑是古代朝鲜说唱艺术表演模式在小说创作上的巧妙 利用。英雄传记型结构则显示了《春香传》的叙事结构与古代 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传记”叙事原型有着关联,即《春香传》里 隐含着从远古的神话传说传承下来的艺术传统的积淀。
这种叙事结构非常单纯而又朴素。前半部分讲述的是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而后半部分是超现实的冥婚或灵 物的故事。
这样单纯、朴素的结构,在《春香传》作为其基本的叙事结构, 再把古代人物故事中的“五分结构”和古代艳情故事中的“七 分结构”也收容过来。这样《春香传》在合理地继承古朝鲜古 代说话的同时,又把它们进行再加工,使作品的叙事结构得以建 构精致超然的艺术境界。
值得注目的是,《春香传》的叙事结构继承了朝鲜半岛古代民间 故事的传统叙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大、交替、添加等再加 工而演变成现有的叙事结构。它的基本结构是父母子女之间的 矛盾型模式。
这主要是年轻男女的自由恋爱因双方父母的反对而产生父母与 子女之间的矛盾的故事。这样的叙事模式多见于朝鲜半岛封建 初期的民间故事中。
《春香传》之叙事结构研究
本文旨在探究朝鲜古代小说《春香传》的叙事结构,把《春香传》 叙事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阐 明《春香传》艺术魅力与其叙事结构的关联。《春香传》的表 层结构有以下三种。
一是从古代世态故事中继承的“二分结构”;二是从古代人物 故事中继承的“五分结构”;三是从古代艳情故事中继承的 “七分结构”。这样《春香传》在合理地继承古代民间故事的 多个传统结构的同时,又灵活地加以再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敬容内容摘要:中国清末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是世界文学史坛上的两株馥郁的奇葩,这两部作品均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却有不同的结局。
本文将从情节结构和女主人公的理想艺术形象两点来比较分析,着重分析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相同之处以及结局安排的迥异。
关键词:《桃花扇》《春香传》理想女性形象《桃花扇》和《春香传》是两部非常优秀的戏剧,分别代表了中韩两个亚洲国家亦同亦异的民族文化心态。
《桃花扇》是创作于清初,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
《春香传》在朝鲜也流传久远,是朝鲜三大古典剧中最受欢迎的一部,表现的是古代朝鲜李朝时代南原府使之子李梦龙与退职妓女的女儿成春香之间超越门户礼教的纯真爱情故事。
从作品创作年代看,中国的《桃花扇》比朝鲜的《春香传》大约早246 年问世,都处于中韩两国的封建社会,门阀观念、等级制度制约着许多人本与天性,我们看到了这两部作品都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反抗门第观念,敢于冲破封建等级制度,追求自由。
而且在人物的身份、形象设置和性格方面也诸多类似。
此外在情节安排上有许多相仿,只是最后结局不同。
一.情节结构———“相遇———相爱———分离———考验———再次相见”《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把侯李离合之情,作为传奇的中心线索,来展开南明一代兴亡的场景。
全剧通过侯李二人以诗扇定情的结合,他们与阮大铖的冲突,反映了明末社会士大夫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和派系斗争的混乱局面。
从侯方域被迫流亡江北,参谋军事,到由离而合,但国破家亡,桃花扇被撕破,终归于花月缘断,而双双出家入道。
《春香传》中贵族公子李梦龙到广寒楼游春,偶遇春香一见钟情,当晚即前往成家拜访,在成母的同意下二人方定终身。
按当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的恋爱和婚姻不被接受和认同。
一年后,府使任期已满,李只得随父返京,李写下了一首《不忘记》的诗送给春香以表心迹,并且与春香相约再见。
春香在等待期间,新来的守令卞学道看中春香的美貌,强迫她侍寝做“守厅”遭到拒绝后,守令怀恨在心,利用权势将春香投入监狱。
春香在牢里受尽鞭笞,不屈不挠,至死不从。
李返京三年后状元及第,到南原府微服私访,先到监狱看望春香。
翌日,守令做寿,春香将被处刑。
梦龙扮成乞丐进入府署探明实情,便以钦差大人身份罢免府使,带春香返回京城,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理想的女性艺术形象(一)女主人公———妓女加烈女加才女的典型《桃花扇》和《春香传》都有歌颂青春男女的爱情婚姻,都塑造了一个妓女加烈女加才女的形象,都一定程度体现了反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题。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平康第一”名妓,美貌智慧,有乐歌之才,有政治见识,坚强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
《李姬传》写到李香君说她“名香”,性格颇像其假母李贞丽,“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剧中为苏昆生)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清发也”。
后来李香君血溅诗扇成桃花,桃花是美的化身,美的符号。
作者选择桃花,作为他最爱怜的女主角形象,同时也作为作者最敬重的“守贞”精神象征。
《春香传》中成春香是退妓之女,但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百折不挠,也是人们最为感佩、最为赞扬的。
她“知书达礼”“谙晓音律”“容颜出众”“仪态大方”,但因为母亲是退妓,而受到贵族官僚社会的歧视。
她地位卑下,但人品高尚,希望觅到佳偶,却不愿意阿谀奉承权贵们。
香君与春香,两人身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人都是妓家出身的少女,都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之貌。
其次,两人都正值“破瓜”(即十六岁)的花样年华。
其三,她们身边都有一位母亲,母亲都是妓女(贞丽)或当时仍是妓女(月梅),母女心心相印,感情颇深。
其四,她们都有爱她们、并为她们所爱的男子。
其五,她们都有与心上人的生离之痛。
其六,她们都得到了一件爱的信物,香君得到一把宫扇,春香得到一面铁镜。
其七,她们都有一颗贞心,一腔烈性。
一个破额,一个受杖;一个入宫,一个坐牢。
受尽磨难而初衷不改,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
其八,她们都在离别与迫害双重痛苦中,给爱人托寄信息。
春香的信,字字血,声声泪;香君的信,是用血书写的:那溅满扇面、已经被勾画点染为桃花的血迹,已然表明一切,任何文字都显得多余。
只是,她们的结局颇为不同。
这是后话。
(二)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桃花扇》中李香君虽然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但她身在旧院,摆脱不了妓女的身份,在经历爱情考验时,她处变不惊,誓死抵抗,侯方域走后,一心立志守节。
她对待丁继之、卞玉京再次提亲的试探,态度坚决。
“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
面对着杨龙友、李贞丽的妥协退让,义正词严,“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
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
她坚决表示,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其气性,又像“却奁一时,摘翠脱衣怒斥阮大铖的光景”。
李香君面对李贞丽、杨龙友的抢亲开始还心存幻想,将他们当作素日亲友,只是言语上的反抗。
随着他们所采取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李香君血溅诗扇,绝不辱于权奸,表现出忠贞不渝、刚强自尊的高贵品质。
如果说在《却奁》一出看到的是“富贵不能淫”的香君,那么在《拒媒明志》这一出看到的就是“威武不能屈”的香君。
原评在此评论道:“他人艳羡而不得,香君弃之不顾,所谓人各有志也。
”她的主意已定,她的意志坚强,她维护的是她的神圣爱情,是她做人的尊严。
她仇恨的,是那些以权压人、随意践踏她的意志和人权的所谓的“人”。
她守的,不仅仅是作为侯方域妻子的“节”,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的“节”。
最终,她还要守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这种贞烈在妓女身上是少有的。
故李香君在中国文艺女性形象长廊里是“这一个”,无人可与类比。
然这样坚毅刚贞的女子,在强权面前如此决绝无畏,也只有在朝鲜的《春香传》中的春香堪与之比类。
当使道官卞学道强行把春香弄到手,抢作自己的“守厅”时,春香严正地回答:“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此五伦之大纲,万世之正论也。
若使小人不得为烈女,则窃恐使道不欲作忠臣欤?假令国家多事,敌尘压境,则使道之降幡必将不待城陷而先竖矣?”说得卞恼羞成怒。
“忠臣”、“烈女”成了春香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与李郎之爱的武器。
春香和香君,都把出卖自己爱情、出卖自己肉体和灵魂,看得和卖国求荣一样无耻下流。
(三)结局安排却不同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桃花扇》中的香君却选择了入道,这是她精神境界上的提升。
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在体验爱情时,她因种种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
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在《入道》这出戏,张道士怒斥“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香君恍然大悟,从爱情的梦中醒来,在一霎那便直接摆脱了尘世的虚妄,入山修道。
李香君在情场转了一回,在完成爱情大业的同时有所顿悟而放弃,遁入空门。
这是她对现实的失望,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
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世态炎凉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以致爱情也已幻灭,便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生命的根无所固著,只有远离红尘,才是人间乐土,才能将生命的根安顿下来。
综上所述,李香君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迥异于那些重情的风尘女子。
以往的一般传奇都是以生旦在经过悲欢离合之后,而最终团圆作为结局。
但在桃花扇中却不落俗套,生旦经过悲欢离合之后,双双出家入道。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也是作者在传奇剧中一个创造性的突破。
因为,只有国在家在,爱情才会有附丽。
但既已家破国亡,天翻地覆,所以侯李的爱情不可能有喜剧性的结局。
在亡国之痛时,又怎能不割断个人的花月情根呢?于是最终二人双双出家入道,这就更加强了传奇的悲剧性。
把个人爱情悲剧与时代悲剧国家民族悲剧紧密联系,这是服从于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总体艺术结构下最合理的结局安排。
《春香传》中春香在熬过了牢狱之灾后终于与李梦龙结合,成了御使夫人。
这种结局是有其现实基础的。
在李朝后期原来的身份秩序遭到破坏,民众提高身份欲望急剧增强。
产生于这样社会背景的民众艺术作品《春香传》十分明显地打下了当时社会状况的烙印。
春香本是贱妓的女儿。
在朝鲜王朝时期,妓女同奴婢等同贱民,社会地位很低。
春香虽然色艺兼备,心地美好,竭尽孝道,却因为是老妓的女儿,在与李梦龙相爱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考验。
由于身份相差悬殊,不得不与李梦龙离别之时,曾说:“尊卑贵贱害得我只有自饮泣;郎君啊,你可别以为我出身低贱便可随意遗弃我!”她的愤愤不平,是对当时社会身份不平等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她的平等意识,是18世纪朝鲜的庶民阶层对身份平等的一个社会时代性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蕴藏在朝鲜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的提高身份与求和意识的集中体现。
《桃花扇》与《春香传》,均产生于亚洲黄种人的国度,近似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似的文化生活土城和民族心理,作品描写的青年男女爱情历程相似,都经历了“一见钟情私定亲—历尽波折痛离别—最后双双入道或幸福结合”的不同结局,都具有古典东方式的浪漫特色。
两者都写出来了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坚贞和刚毅,无论是大团圆还是悲剧性结局都实现了对封建制度强有力的控诉,揭示了近似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规律,只是前者重在寄托历史兴亡之感。
这也正是两部作品得以长久流传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