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专练:赤壁赋 登泰山记(重点练)
第16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B.倚.歌而和之倚:循、依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适”是动词,享有。
故选D。
2.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何为其然也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⑥余所不至也⑦余始循以入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A.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C.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介宾短语后置,正确语序是“月于东山之上出”;②定语后置,正确语序是“凌茫然之万顷”;③定语后置,正确语序是“有吹洞箫之客”;④宾语前置,正确语序是“为何其然也”;⑤定语后置,正确语序是“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当道之崖限”;⑥判断句,以“……也”为标志;⑦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余始循(之)以入”;⑧被动句,以介词“于”为标志;⑨宾语前置,正确语序是“而又羡何乎”。
①介宾短语后置;②③⑤定语后置;④⑨宾语前置;⑥判断句;⑦省略句;⑧被动句。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哀吾生之.须臾③而不知其.所止④方其.破荆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凌万顷之茫然,译为: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哀吾生之须臾,译为:哀叹我们生命短暂。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③而不知其所止,译为: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5)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属.( )客纵一苇之所如.( )羽化( )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 )倚.( )歌而和之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开头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为“泛舟”,时间为“七月既望”,地点为“赤壁之下”,人物为“苏子与客”。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几句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
C.“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
“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远而近。
D.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干支之一。
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
文中为纪年。
B.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后的第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C.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处即为此义。
D.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崖限..当道者(界限) B .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C .越长城之限.(界限) D .僻.不当道者(偏僻) 解析: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答案:A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自.京师乘风雪 ⎩⎪⎨⎪⎧余始循以.入回视日观以.西峰 A .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 .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 .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 .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解析:自:介词,从。
“以入”的“以”是连词;“以西峰”的“以”是助词。
答案:C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日上.,正赤如丹及既上.,苍山负雪 ⎩⎪⎨⎪⎧汶水西.流日观以西.峰 A .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也相同。
B .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相同。
C .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不同。
D .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也不同。
解析:“日上”的“上”是“上升”;“及既上”的“上”是“登上”;“西流”的“西”是“向西”;“西峰”的“西”是“西边”。
答案:D4.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句不一致的是(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 .或曰,此东海也。
解析:A、C、D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B5.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上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解析:A项为拟人,其余为比喻。
答案:A6.下列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1.查找资料,完成填空。
(1) 苏轼(1037—1101),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均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2) 《赤壁赋》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其演变的过程。
赋体以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朝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3) 《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季节)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
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全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说明:【原文】【翻译】【主题思想】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歌词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
(8)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
(9)文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②及既上,苍山负雪③世皆谓之天门云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C.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B.古时登山,循.东谷人循:顺着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烛光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同步测验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测验共14 题一、选择题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司马光、王安石。
宿。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B. 凌万顷之茫然C. 何为其然也D. 其声呜呜然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B. 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安排。
限的。
C. 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D. 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限的。
安排。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回落趋势以及国际B.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大宗能源资源商品价格下行,为进一步完善电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煤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改善发电行业经营状况,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C.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D.作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王洛宾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专练:赤壁赋 登泰山记(重点练)
第七单元16 赤壁赋/登泰山记(重点练)【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虞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④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改动)(注)①巉(chán)岩:高峻的山岩。
②蒙茸:茂密的乱草。
③冯夷:水神名。
④畴昔之夜:在这里指昨夜。
畴昔,往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B.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任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恰巧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顾:只是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B.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C.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D.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3.把此篇文章(后赋)与课文(前赋)相对照阅读时,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后赋是苏轼初游赤壁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登泰山记》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三、问答题
得分
11.《登泰山记》中说“少杂树,多松”,又说“无树”。是否矛盾?为什么?
12.阅读下列节选自《登泰山记》中的文句,思考所给文句写了什么内容,它的妙处何在?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难。
(3)《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名词)
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居: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8.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画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级:石级。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赤壁赋、登泰山记检测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
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六课《赤壁赋》《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赤壁赋》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精心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析类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题、理解赏析类简答题,后附有答案。
【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ái 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C.嫠妇lí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新教材】2021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含解析)
课时作业16赤壁赋登泰山记赤壁赋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苏子愀然..愀然:忧伤的样子B.寄蜉蝣..于天地蜉蝣:空中浮动的蝣虫C.挟.飞仙以遨游挟:挟持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解析:A项,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项,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C项,挟:偕同。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解析:属—嘱,冯—凭,缪—缭,籍—藉。
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B)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C .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 .驾一叶之扁舟 白露横江解析:A 项中“斗牛”古义是星宿名,“虽”古义为即使;C 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知”古义为了解;D 项中“白露”古义是白茫茫的水汽。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 B .白露横.江(笼罩) 举酒属.客(同“嘱”,劝请) C .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目遇之而成色.(美景) 解析:“纵”意为“放任”。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 吾与子之所共适.始适.还家门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举匏樽以相属.C.⎩⎪⎨⎪⎧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B 项,“属”同“嘱”,劝人饮酒。
A 项,两个“适”第一个是“享有”之意,第二个指“女子出嫁”。
C项,两个“歌”分别为“歌唱”“歌曲”。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劝.学劝:鼓励①驽马十驾.驾:驾车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①圣人无常.师常:平常、普通①击空明..临江酾酒:斟酒..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①酾酒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表假设①洗盏更.酌更:再①而皆若偻.偻:佝偻①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罅隙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其次关.木索同“贯”,这里指戴上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越长城之限.门槛,这里指城墙而皆若偻.迅速B.则仆偿前辱之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厥.有《国语》才举酒属.客同“嘱” 嘱托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C.请略陈固陋固执鄙陋的意见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抒发其远古刻皆漫.失弥漫道皆砌石为磴.石级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法度、法规婴.金铁受辱缠绕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山川相缪.盘绕、围绕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凌.万顷之茫然(越过)①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①纵一苇之所如.(往)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汶水西( )流阳谷(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乘( )风雪越长城之限( )磴( )循( )以入世皆谓之天门云( )负( )雪明烛( )天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社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5.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16.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
17.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文章略有改动)
结合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7.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8.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9.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í) 汶水(wèn) 姚鼐(nài) 循规蹈矩(xún)B.济水(jǐ) 石罅(xià) 石磴(dènɡ) 雕栏玉砌(qiè)C.南麓(lù) 徂徕(lán) 樗蒱(chū) 绛皓驳色(hào)D.偏僻(pì) 佝偻(lǚ) 少圜(yuán) 皇帝行宫(x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住)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稍:逐渐)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限:限制)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磨灭或缺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半山居雾若带然B.多平方,少圜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须臾成五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B.①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①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②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②陈涉者,阳城人也7.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A.崖限当道者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徘徊于斗牛之间8.根据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课文名句。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 , ____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9登泰山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训练29 *登泰山记[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2)道皆砌石为磴.(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4)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山之南) 泰山之阴.(山之北)B.南麓.(山坡) 石罅.(缝隙)C.复循.西谷(沿着行走) 绛皓驳.色(错杂)D.明烛.天南(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E.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4.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②其远古刻尽漫.失③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A.两个“漫”相同,两个“坐”不同B.两个“漫”相同,两个“坐”相同C.两个“漫”不同,两上“坐”相同D.两个“漫”不同,两个“坐”不同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登泰山记》中“,”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7~11题。
7.选出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不同的一项(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C.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8.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古今一.也B.六王毕,四海一.C.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用心一.也9.选出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0.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11.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16 赤壁赋/登泰山记(重点练)【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虞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④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改动)(注)①巉(chán)岩:高峻的山岩。
②蒙茸:茂密的乱草。
③冯夷:水神名。
④畴昔之夜:在这里指昨夜。
畴昔,往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B.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任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恰巧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顾:只是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B.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C.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D.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3.把此篇文章(后赋)与课文(前赋)相对照阅读时,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后赋是苏轼初游赤壁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以议论为主,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从文中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履巉岩,披蒙茸,踞虏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
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
一青又先返。
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
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
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
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
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
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蚤匿于岩窔,从古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
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
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甖,瀑坠甖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
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
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淝黄甫升。
绍圣丙子正月甲寅。
”凡三十六字。
“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
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
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
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
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
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巳,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文端,是清朝大学兼礼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
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所以春秋战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做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
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
C.作者将披雪瀑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
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
D.观披雪瀑布的所记所感的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读者欣赏景物的同时,给人以深刻有益的启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2)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
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
9.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凌云图记刘大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①,而愿得出守汉嘉②,以为凌云③之游。
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
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
于时极乐。
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
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
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注)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
②汉嘉:蜀地名。
③凌云:指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山水之能娱.人娱:_________________(2)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寓:_________________(3)延请工.画事者工:_________________(4)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其:_________________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2)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
12.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评析。
二、语言综合运用13.下面是《赤壁赋》中的一段话,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话把它改写成一段描写秋江月夜的文字。
注意展现作者内心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宛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4.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被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
“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
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
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
”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此类试题要结合文章及句子的含义作答。
D项,“道士顾笑,予亦惊寤”的意思是: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首先比较四个选项,只有第三处断句不同,可从第三处加以排除,“畴昔之夜”是完整的偏正结构,做时间状语。
此外,“飞鸣”修饰“过”,“而”表示修饰关系,所以应在“夜”后断句,排除A、C、D三项。
译文: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比较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语境、情感主旨,将各项内容分别回归文本分析作答。
D项,“后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错误,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
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
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
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