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情景默写答案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附答案)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威远中学2020届班姓名错误空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像游人一样,放慢脚步,陶醉在良辰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__ ___,___ _____。
11.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 ___,___ _____。
13.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
《赤壁赋》情景默写及答案
《赤壁赋》情景默写及答案《赤壁赋》情景默写1.在《赤壁赋》的开关,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2.《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
”历来为人称道。
3.苏轼《赤壁赋》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明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
”4.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让小船随意漂荡于浩瀚旷远的江面,享受来去自由的快乐两句是“,。
”6.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7.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夜游赤壁时飘然欲仙的感受的句子是“,。
”8.苏轼《赤壁赋》中,作者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新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的句子是“,。
”9.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用比拟的伎俩借箫声写愁情。
10.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11.苏轼《赤壁赋》中,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的诗是“,。
”12.苏轼《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
”两句描写了赤壁之战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1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14.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作者与朋友在扁舟中举杯共饮。
15.苏轼《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生动形象。
16.面临永无穷尽的浩渺长江,苏轼《赤壁赋》中用“,。
”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17.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但愿与仙人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18.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9.苏轼《赤壁赋》中,从事物变革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句子是“,。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的时间、地点的句子是“壬戌之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两句描写月出之后江上水汽弥漫、水光连着天际的景象,这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清风缓慢吹来、水面波澜不起的风柔水静的美景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描写自己吟诵《诗经》中的诗句。
7.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浩浩淼淼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驻的句子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句描写夜游赤壁时月亮升起的美妙的景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两句描写月下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壮美景象。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客人泛舟江上、任意东西、无拘无束的状态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两句描写自己江上乘舟,打着节拍饮酒放歌的欢乐。
12.苏轼《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两句歌词,沿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的传统。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两句歌词描写出了在泛着月光的水面上用木兰做的桨划船、逆流而上的美景。
1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泛舟江上,饮酒放歌,歌中唱到:“桂棹1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有个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奏的句子是“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
3.秋江风光向来为文人所钟爱,如苏轼《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5.《赤壁赋》中苏轼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
6.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自己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的两句是“,”。
8.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9、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10.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11.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四个句子:12.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2句:1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2句:14.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4句:1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2句:1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2句:1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4句:1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2句:19.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2句:20.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4句:21.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2句:22.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2句:23.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2句:24.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2句:2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2句:26.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2句:。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赤壁赋》中“,”两句交代了时间,而“”一句则包含了地点、人物和事件,用笔可谓简练。
2.《赤壁赋》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
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散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闲笔,而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交代。
3.《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4.《后赤壁赋》的创作时间与《前赤壁赋》只隔三月,但随着风景的不同,作品的气象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前赋句句是秋景,而后赋则句句是冬景,此可谓“随物赋形”,各尽其妙。
“,”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至今被人们奉为描写秋、冬二景的典范。
5.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游赤壁,在“”后,大家一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快乐。
6.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用“,”两句,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赤壁之下时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7.苏轼《赤壁赋》中写面对清风徐来、秋江澄静之景,情不自禁吟诵《诗经·月出》之语,对柔和月色高歌的句子是:“,。
”8.《赤壁赋》中多处用典,其中与《诗经》有关的两句是:“,。
”9.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苏轼《赤壁赋》中“,,”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初上,挂于星空的句子是:“,。
”1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而且似在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12.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
”1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14.在《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中景与眼中景圆满契合,“,”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
15.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赤壁赋》情景默写答案
《赤壁赋》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7、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8、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9、《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10、《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做如蜉蝣一样已逝的感叹,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失去。
11、苏轼《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12、《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渺沧海之一粟”。
1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虽一毫而莫取”;只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与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
赤壁赋情境默写及答案
11.苏轼在《赤壁赋》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 伴的句子是 ,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 的句子是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3. 《赤壁赋》中用 , 写出游 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4.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5.苏轼在《赤壁赋》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 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1.苏轼在《赤壁赋》写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 边的女子的思念 ,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 而下的军容盛状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3.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 幽怨的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禁,用之不竭。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 系 ,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 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 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 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苏轼在《赤壁赋》中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 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 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情境默写及答案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9.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
11.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
“,”。
1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慨的句子是“,”。
1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1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的句子是
“,”。
15.苏轼在《赤壁赋》中“,”生动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的潇洒惬意。
【参考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完整版)赤壁赋情境默写含答案
《赤壁赋》情境默写含答案1、《赤壁赋》苏轼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语句是: ,.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语句是:,。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11、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12、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13、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5《赤壁赋》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默写(带答案)
《赤壁赋》情境默写整理人:陈思佳审核人:王晓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洞箫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 直接描写客人箫声具有悲伤与幽怨特点的句子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 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情景默写答案
《赤壁赋》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7、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8、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9、《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10、《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做如蜉蝣一样已逝的感叹,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失去。
11、苏轼《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12、《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渺沧海之一粟”。
1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虽一毫而莫取”;只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与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
《赤壁赋》情境默写参考答案
《赤壁赋》情境默写参考答案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018年全国Ⅱ卷)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16年全国卷Ⅲ)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4、《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有何可羡慕!5、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卷起千堆雪”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6、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7、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受着江上微拂的清风,看着眼前平静的江面,不由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三句写出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
8、苏轼《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9、苏轼在《赤壁赋》中“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从侧面描绘出其友人箫声的凄婉。
10、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徘徊于斗牛之间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13、《赤壁赋》中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
赤壁赋》情景默写及答案
赤壁赋》情景默写及答案1.《赤壁赋》开篇,XXX描写了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的情景。
2.XXX以精练的笔墨写下了游赤壁时的风平浪静,被历代称道。
3.在《赤壁赋》开头,XXX写下了夜游赤壁时月明升起的美妙景色。
4.XXX描写江面美景时,用了与XXX《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异曲同工的两句。
5.在描写“XXX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情景时,XXX 让小船随意漂荡于浩瀚旷远的江面,享受来去自由的快乐。
6.XXX用“。
”两句表达了自己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感受。
7.XXX描写了自己夜游赤壁时飘然欲仙的感受。
8.在《赤壁赋》中,XXX扣舷而歌,抒发了向往美好新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
9.XXX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出了愁情。
10.XXX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
11.XXX与“此非XXX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XXX的诗是什么。
12.XXX用“客”的口吻,描写了赤壁之战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13.XXX用“。
”两句概括了XXX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14.XXX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
15.XXX借“客”之口,以“。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16.XXX用“。
”抒发了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人生短暂的感慨。
17.XXX写下了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18.XXX以月亮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
19.XXX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
20.XXX用“。
”两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1.XXX用“。
”两句阐述了人与万物的关系从不变的角度。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情景默写
1.《赤壁赋》中描绘出赤壁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历来为人称道。
4.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的两句诗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7.《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句是: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8.《赤壁赋》中苏轼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三句写出了作者与朋友饮酒咏诗兴致飞扬的情景。
9.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2.作者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来描写月出美景;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来写月下江面的景象。
13.《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4.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5.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情境默写参考答案
《赤壁赋》情境默写参考答案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018年全国Ⅱ卷)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16年全国卷Ⅲ)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4、《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有何可羡慕!5、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卷起千堆雪”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6、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7、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受着江上微拂的清风,看着眼前平静的江面,不由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三句写出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
8、苏轼《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9、苏轼在《赤壁赋》中“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从侧面描绘出其友人箫声的凄婉。
10、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徘徊于斗牛之间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13、《赤壁赋》中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
《赤壁赋》情境默写学案及参考答案
《赤壁赋》情境默写学案及参考答案1.古人喜欢用水光天色来描写壮阔宽广的生动意境。
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精练的文字描绘月亮升起后江面那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辽阔画卷的句子是“,”。
2.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3.在苏轼笔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的景象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却是“,”。
4.《赤壁赋》中用“,”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缓慢移动的状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逼真传神,妙不可言。
表面上写月亮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实则写游人对明月的喜爱。
5.《赤壁赋》中“,”两句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6.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盛大军容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中,两句,苏轼回想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
8.《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飞虫和米粒的比喻慨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客人表达自己人生理想时,希望与神仙与明月同在的诗句是,。
10.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勾勒了一幅“泛舟举酒图”,表现了诗人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的乐观与旷达。
11.古诗文中多有慨叹时光易逝,当珍惜人生的名句,如《赤壁赋》中的,两句,苏轼与客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了万物时刻变动、永无停止的哲理思考。
12.古人描摹音乐有正面描写,也可通过侧面来烘托。
苏轼《赤壁赋》中的,,化无形为有形,从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凄切婉转、悲凉幽怨。
13.《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写出了作者与朋友咏诗赤壁,兴致飞扬的情景。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练习和答案汇总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练习一1、“,”二句描绘出秋风的清爽和江水的明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写作者与客人一起吟诵诗歌的诗句是,。
3、“,”写出了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水光一色的景象。
4、“,”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
5、写作者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的两句是:,。
6、侧面描写箫声的哀婉动人的句子是,。
7、写曹操破荆州后率军沿江而下盛况的句子是:,。
8、描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英雄豪情的句子是:,。
9、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10、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句子是:,。
11、“,”两句写出客人希望与仙人交往、与月亮同在。
12、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3、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4、从变化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关系的句子是:,。
15、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关系的句子是:,。
《赤壁赋》情景式默写练习二1.在《赤壁赋》中,苏轼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两句写出了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咏明月之诗。
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端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4.《赤壁赋》中写月出之后,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5.《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任一叶扁舟飘荡在广阔水面的两句话是“,”。
6.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夜游赤壁,江水浩渺无边,作者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宛如乘风的语句是“,”。
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8.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
其中写船桨之美和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划过的句子是“,”。
《赤壁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15.运用比喻写大小弦合奏时的诗句: 16.表现乐曲暂歇后突然激越雄壮的句子是: 17.曲终依然有很强的爆发力,却又戛然而止 18.通过环境侧面描写表现出琵琶曲让人回味无穷 19.运用比喻分别写乐曲粗重和轻细的句子是: 20.写音乐声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幽咽的诗句是 21.写音乐无声胜过有声、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22.描写音乐缓缓凝结以至于停住的两句。
2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3.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4.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2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6.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7.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8.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9.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0.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3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2.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2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2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5.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6.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0.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全篇理解性默写
1.交代人物,地点,事件的两句 2.作者夜游赤壁并不刻意为之,而是任凭小船飘荡 3.作者沉浸于美景中,仿佛脱离人世化为神仙遨游太空。 4.从自然景观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夜游赤壁 5.作者和客喝酒吟诗,交代他们吟诵是《诗经》中的诗句 6.作者任凭小船飘荡,仿佛进入太空御风飞行一样。 7.夜晚的赤壁美景,首先让作者感受到自然的柔和静谧 8.交代作者游览赤壁的时间是初秋的两句 9.江面水汽弥漫,江水与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7、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8、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9、《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10、《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做如蜉蝣一样已逝的感叹,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失去。
11、苏轼《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12、《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渺沧海之一粟”。
1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虽一毫而莫取”;只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与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
14、苏轼《赤壁赋》中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描绘曹操当年英武豪迈、赋诗豪饮的形象,然后赞叹他是当世的英雄豪杰。
15、苏轼《赤壁赋》中,客人向往与神仙同游、与明月永存的境界,但也知道这不能轻易得到,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16、《赤壁赋》中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7、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两个例子来说明“小年”之小,生命之短;与之相反,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用“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表达了人生无穷的哲学思想。
18、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9、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眼前山川,感慨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已了无陈迹,而自己与朋友只是江边的渔夫、樵夫之类,只能“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20、《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21、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22、《赤壁赋》中苏轼举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辩证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观点,其中从不变的角度谈论万物的句子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23、苏轼《赤壁赋》中,“羡长江之无穷”句与感叹生命的短暂形成对照,引出了下文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描写。
24、《赤壁赋》中,客人对箫声凄凉的原因做了大段陈述,苏轼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作了简要承接之后,发表自己达观的见解。
25、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6、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哀吾生之须臾”来慨叹人生的短促,接着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27、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小船在江中漂流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写出感觉就如乘风飞行。
28、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29、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相与枕藉乎舟中”忘记了空间;“不知东方之既白”忘记了时间。
主客皆进入了“(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不变者而得出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30、苏轼《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髓同工之妙的两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个字描摹出曹操当年创作《短歌行》时的情景。
33、《赤壁赋》中苏轼仿用《离骚》的句子格式进行歌唱,借“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来表现自己在月下泛舟赤壁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后面写政治失意做铺垫。
34、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5、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进而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即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
36、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又通过“羡长江之无穷”一句表达了对永恒的羡慕。
37、《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以此来表达自己顺应自然,随缘自通,不妄求,不强取,纵情山水,寻求寄托的思想。
38、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大江无穷的名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39、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和旌旗概括了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紧接着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4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从东山之上升起后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4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42、苏轼《赤壁赋》中正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44、《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45、在《赤壁赋》中,苏子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4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被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以至于“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最后互相枕靠着睡一直到天亮。
47、《赤壁赋》中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48、苏轼《赤壁赋》中,客由眼前山水环绕、林木苍翠的自然美景发问,追思三国时代英雄人物曹操的句子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49、《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如果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以不必羡慕江水明月。
51、50、苏轼《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接着抒发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认为此次赏游长江之景“知不可乎骤得”,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5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
52、《赤壁赋》中作者泛舟夜游赤壁之下,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表达自己脱离尘世、飞升仙界的惬意感受。
53、《赤壁赋》中苏轼用“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又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4、《赤壁赋》中苏轼面对客人的悲叹,苏轼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两句从自然不变的角度来阐释万物与人永恒的道理,尽显豁达的人生观。
55、《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能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托遗响于悲风。
56、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7、《赤壁赋》中,写作者隐逸江畔,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5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心情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9、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写划着一只小船,在船上相互劝酒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60、苏轼《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三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
61、苏轼在《赤壁赋》中指出,“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从“变”的一面来看,整个宇宙时刻都在变化之中;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