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_第二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
(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 各地经济的联系 (2) 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 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相同点: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 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容: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影响: 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 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B.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 C.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 D.东方国家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 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 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 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 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 世界霸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容
珍妮纺纱 机
水力纺纱 机 水力织布 机 骡机
改良蒸气 机 蒸汽机车 汽船
国别
英国
英国 英国
发明人
哈格里夫 斯
(织工) 阿克莱特 (钟表匠) 卡特莱特
英国 英国
克隆普顿 (工人)
瓦特
英国 美国
史蒂芬孙 富尔顿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显著特点?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 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 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 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 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 应用和发明……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 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 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化学工业的建立 钢铁工业
思考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开始部门 主要标志
18C60S—19C70S 棉纺织业 蒸汽机的使用
19C70S—20C初 重工业变革 电力的使用
生产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 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汽车飞机、电 讯、石油化学
经济结构类从农 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 成;英国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最终确立

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5张)

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5张)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内燃机诞生 柴油机创制
石石 油油 开化 采工 业业 发产 展生
1903年,美国 人莱特兄弟把 飞机送上天空。
3.化学工业的建立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哪 些巨大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 哥尔摩。诺贝尔一生未婚, 没有子女。 1896年12月10 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 去世,终年63岁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 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 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 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 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 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各行业垄断组织 形成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 社会关系 成;英国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最终确立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 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 东方从属于西方 的格局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 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 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 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8.评价反馈,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9.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产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4.针对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学生在价值观、国际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及其影响。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法。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影响。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2.表现: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主题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3.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形成了垄断组织。 (1)原因: ①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资本需求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②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 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 织。
引起生产力领域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影响
促使工业生产结构变化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 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 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B )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叉进行的, 这对它们来说( C )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C.为其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3.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 A )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件(共19张PPT)

内燃机 和交通 工具的 创制 化学工 业的建 立
德国
卡尔· 本茨 (工程家)
瑞典
诺贝尔 (化学家)
材料:……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 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工厂制 轻工业为主
拓展: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成就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骡机 改良蒸气机 蒸汽机车
国家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织工) 阿克莱特 (钟表匠)
卡特莱特 克隆普顿 (工人) 瓦特 史蒂芬孙
成就 电力的 广泛应 用
国家 德国 美国
发明人
西门子(物理学 家) 爱迪生(电工学 家)
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三: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钢 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 100多美 元;1892年,卡内基把公司与另两 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 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铁 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
重工业为主导
材料四:工业社会时代, 一国一旦发生经济危机, 往往就会波及它国甚至影 响全世界。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 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从棉花时代进入钢 铁时代,从平面运输时代步入立体运输时代。人类 社会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演化,终于大踏步地跨进了 现代文明的大门。 ---《世界史纲》下册
探究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一位科学家说:电是 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 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材料二:1868年英、美、 法、德钢产量为24万吨 1900年增至 2355万吨 1836年增至3000万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3: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3: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断资本主义阶段,这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
A.发展阶段
B.黄金阶段
C.成熟阶段
D.衰落阶段
15、垄断组织出现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的腐朽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 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 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经济前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资本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殖民地的掠夺 返回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科学技术应用于 工业的成就主要 表现在四个方面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条 件比较积累 来源于资本集中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积累 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
劳动力 有自由的身份
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 技能
市场 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电的广泛应用
1831年:英国: 法拉第 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 西门子 发明 发电机 1876年:美国: 贝尔 发明 电话 1879年:美国: 爱迪生 发明 白炽灯 1888年:德国: 赫兹 发现 电磁波 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 发明 电报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②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 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过程 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 海经济开放区。 ②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 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2.改革开放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过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②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 巨大变化。 (2)对外开放的深入 ①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共121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共121张PPT)
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1)经济基础: (2)技术条件: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3)政治前提: 围广泛确立
(4)资
(5)市
本:
场: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的背景和原因
疯狂的殖民掠夺、 本: 西方各国通过对本国的改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 场: 工业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卡尔· 本茨先生是 世界汽车工业的 先驱者之一(1844 ——1929),是德 国奔驰汽车公司 的创始人,被称 为“汽车鼻祖”。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柴油机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柴油机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的背景和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经济基础: (2)技术条件:
(3)政治前提: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的背景和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经济基础: (2)技术条件:
(3)政治前提: (4)资 本:
建筑业
(4)传统工业的进步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9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9张ppt)

物理学
英国
法拉第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将之翻译成为精确 定量数学方程 式),成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英国 麦克斯韦1873年出版了《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成熟
英国 焦耳1878确立了电热转化的焦耳定律,确立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德国 赫兹1886年证明了电磁波存在的试验
19世纪30年代英国法拉第 电磁感应实验示意图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中心
美国和德国
时间
19C中60'S末—20C初
内容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电的广泛使用:
英国人 法拉第 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导体在 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 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
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
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条件
科学领域 国籍 理论贡献
英国 道尔顿1808发表了原子论
瑞士 亥斯1840提出热化学定律
化学
俄国
门捷列夫1869年提出元素周期律,从本质上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实现了对无机化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挪威 古德贝格和瓦格1879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
瑞典
阿累尼乌斯1887提出了电介质的电离学说,为电化学理论和溶液理论做出了重 要贡献
生物学
德国
施莱登1838发表《论植物发生》,提出了细胞学说, 施旺1839年将施莱登的学说扩展到动物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课件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生 产 社 会 化 趋 势 加 强
企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资 本 的
到一定 程度
垄 断








-
直接原因
托拉斯:
生产、商业和法律上完全组成一体
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 断的趋势。”
1.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 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政治)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3.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政体,如君主立 宪、民主共和。(思想)
深层探秘-----工业革命
从历史角度: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实现了传统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新 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 境污染等弊端
从现实角度:形成了现代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 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 开拓创新精神。符合近几年高考的新动向,值得重点关 注
从历史角度:内燃机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问 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比较健 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的资本主义 政治模式逐渐形成
初步形成 19C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途径
开辟新航路
早期的殖民 扩张和掠夺 以炮舰开路, 商品输出

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17张)

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17张)
速度快 范围广 规模大
点 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交叉 进行
时代重要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标志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经济 结构
1.中西近代化道路对比
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 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 却是正好相反的。
控制生产F 、市场 垄断组织产生
请思考: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

①⑥
四、垄断组织
5.垄断组织的影响: 对内
有利: 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
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政治: 19C末20C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扩张国家领土、同化其他民族)
4、市场:美、德、日、意等国家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
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5、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细胞学说、进化论、电磁学、元素周期律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表现: 1、工业部门: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主导,基本实现工业化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19c中后期(19c70s)—19c末20c初
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 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 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及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接连不断。英国的议会改革,法国的二月革 命,美国的南北战争,德意志的统一,俄国的农奴制 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使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在世界范围内基本 确立。

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于16世纪。1543年,哥白尼发 表《天体运行论》,创立“太阳中心论”,标志着近 代自然科学诞生。17—18世纪,自然科学不断地取得 进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687年牛顿创立的经典力 学。
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1)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2)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7至18世纪 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3)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4)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多元史观理解两次工业革命
(1)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来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 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科学最大的发展是在19世纪,19世纪也被誉为 “科学时代”。生物学的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化学 的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及转 化定律、电流磁效应及电磁感应,等等,自然科学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促使科学家有意识地将自然 科学的重大进展转换为生产技术并运用于工业生产。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1874--1937)制造了第 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 他成功地横越大西洋发报 成功。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创制
1885年卡尔•本茨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 把飞机送上天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解析】 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个 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必要性:机器大工业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更多原料 可能性:
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②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是交流所不可或缺的
基本技术条件。
③经济前提——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 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但资本主 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 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 业比率变化。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 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生 产 社 会 化 趋 势 加 强
企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生 产 和 资 到一定 本 程度 的 高 度 集 中
垄 断 组 织 产 生
垄 19 断世 资纪 本末 主 20 义世 产纪 生初 )

形式:卡特尔、
直接原因
辛迪加;托拉斯
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竟争的原则,采取兼并或相互联合等 垄断组织的出现( 19C 末 20C 初) 各种方式,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1、概念 形成垄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3、特点
第一次
科技含量不高
侧重于轻工业领域 英国独占鳌头,一花独放 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
科技含量高 侧重于重工业领域 德日俄等国两次交叉进行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同时进行,美、德主角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4、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2、形成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生产力发展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程 度提高,企业 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高 度集中(直接 原因) 垄断 组织 产生
3、目的:追求利润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评价
积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消极: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终形成。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4、影响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4)、国际关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环境污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2、成就 3、特点 4、影响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 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 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 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 达成协定;另一方面,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 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 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 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 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 (4)国际关系: 世界市场 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显。” ——《历史.必修2》
知识链接:
19C末20Cc初 自由主义 经济思 潮
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
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总结
1、形成过程:
A、出现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B、进一步拓展:殖民扩张后 C、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D、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的发 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 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 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 成后,帝国主义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中国人救 亡图存运动高涨 (或答维新变法运 动、义和团运动和 辛亥革命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 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 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其 含义是 A.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 有计划生产 C.垄断的出现,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D.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 限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不甘心落后的中国人,展开 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呢? 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 变为制度的学习。
对 中 国 影 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 成后,欧美列强发 动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或 洋务企业和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或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 先进中国人开始向 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资本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的掠夺
科技条件: 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就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经济 联系的加强,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过程 3、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总结
1、形成过程:
4、影响:
①国际贸易额增大,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西欧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③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质:
3、主要途径: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0世纪初)
看图说史
鸦 片 战 争 洋 务 运 动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后, 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开展了洋务运 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艰难地起步。
看图说史
垄断——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19C末20S初 形成。 含义: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为了独占生产和
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 垄断经济同盟,是一种新的经济联合 体。
垄断资本主义—— 时间;19C末20S初。 含义:资本主义发展的第3个阶段; 私人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市场的资本 主义。 分类: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请归纳第二次工业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成就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电力的广泛使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传统工业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领 域 重 大 成 就
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有线电报、电灯、 电力应用 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无线电报出现
内燃机 化学工业 传统工业
①内燃机、柴油机的诞生 ②发明汽车、飞机;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发展 ①从煤、石油中提取各种物质作为化工原料 ②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使用 炼钢技术的进步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
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
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
的。
兼并或相互联合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价格和市场
追求更多的利润
形成 方式
目的
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