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
鱼类增养殖 试题答案
![鱼类增养殖 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bad5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0.png)
鱼类增养殖试题答案鱼类增养殖试题答案1.我国最早的养著作是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介绍了鲤鱼养殖和繁殖方法,指出“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2.我国的七大水系就是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我国最小的淡水湖和咸水湖就是鄱阳湖和青海湖。
3.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技术两大体系。
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4.红毛稚鱼的饵料系列,随其发育市场需求大致为1轮虫――2卤虫无节幼体――3鱼、虾、贝肉糜。
在投过喂食2和3饵料阶段时,必须混合投过喂食桡足类或人工微型协调饲料。
5.鱼类的食性,滤食性鱼类的代表品种为鲢和鳙(举出两个例子);草食性鱼类的代表品种为草鱼和团头鲂(或鳊)(举出两个例子);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种类繁多,鲤、鲫和鲮(或鲻、罗非、鳗鲡、黄鳝)(举出三个例子)等都是常见的杂食性鱼类;而乌鳢、大部分海水鱼和鲟鱼类等(列举三个例子)等则属于常用的肉食性鱼类;6.鱼种的培育就是所指将夏花掉鱼苗培育成一龄(当年)鱼种或二龄(老口)鱼种的过程。
7.目前最常用的3种深水抗炎风浪网箱就是重力式全浮网箱(hdpe框架式网箱)、浮绳式网箱和蝶(碟)形网箱。
8.我国有四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烟台位于黄海海区,常见的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鲅鱼等(列举三个例子)。
9.《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视频中提及,饵料占养殖成本的40%-50%,非常重要。
目前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均为肉食性,饵料分为鲜活饵料、冰冻饵料和配合饵料三大类。
10.9.饵料投过喂食中秉持的“四的定”原则分别就是:定时、定质、定量、和定点。
仔稚鱼从吸收卵黄的内源性营养物质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小型浮游动物或人工微颗粒饲料等外源性营养物质后,由于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极易导致仔稚鱼的大量死亡。
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营养成分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n-3系列。
(此空1.5分)1.与哺乳动物和鸟类较之鱼类的生长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变幅小、生长具备阶段性和生长优势显著。
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https://img.taocdn.com/s3/m/2a99af1810a6f524ccbf8571.png)
! 遗 传 学 报 ! !"#$ %&’&#("$ )(’("$ , "#$%#&’#( )**+ ,,- ( . ) :./0 1 .2)
3""4 *,/. 5 +-/)
( -Z *+,,&-& +. /(.& )"(&’"&0 , 12’’$’ 3’(4&50(#6 ,72’8(’- ! 0:**.- , *9(’$ ; )Z /$:+5$#+56 +. *&,,2,$5 $’; <+,&"2,$5 =4+,2#(+’ , 72’8(’- >’0#(#2#& +. ?++,+-6 , #9& *9(’&0& !"$;&86 +. )"(&’"&0 , 72’8(’- ! 0:*)), , *9(’$ )
*] 鲤 ( !" 4$*’.’. ) 均为洱海特有[ " , 。有 如此 多 同 域 近
种下水平[ % ]。此前, 我们曾用 % 种限制性内切酶对 洱海的 ’ 种鲤鱼— — —洱海鲤、 春鲤、 杞麓鲤和大眼鲤 进行了 ,-./0 的 限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 1234 ) 分 析, 构建 了它们的 ,-./0 限制 性内切 酶图谱, 结果 表明, 这 ’ 种鲤鱼在种内和种间均未被 检出 ,-./0 的限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 ]。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提 示, ,-./0 的分化程度 可 以 作 为 同 域 分 布 物 种 形 成 方 式判别的一个 依 据。 因 此, 本研究拟增加限制性内 切酶作进一步 的 ,-./0 1234 分 析, 同 时, 根据我 们前期 工作对 洱海鲤 属鱼 类 ,-./0 分 化程 度可能 较低的估计, 选择 在 鱼 类 线 粒 体 基 因 组 中 变 化 速 率
看图认识黑龙江其他鱼类(水生生物)
![看图认识黑龙江其他鱼类(水生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8897f17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看图认识黑龙江其他鱼类(水生生物)黑龙江鱼类资源极其丰富,上二篇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特产鱼类三花五罗、边塞三珍和“十八子”,还有几种鱼,并不包含在“三花五罗十八子”里面,但也很有名气。
下边一一道来。
1、鳇鱼,是肉、籽兼食的鱼中珍品。
学名为达氏鳇(river beluga)。
主产于黑龙江水域,故乡为黑龙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
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
现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均有分布。
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
2、重唇鱼,小名重重(虫虫),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元,可见其珍贵。
为鲤科动物鲮䱻Hemibarbuslabeo(Pallas)的全体。
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
具有补气利水,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痛,行动艰难。
3、黄姑子(银鲴),学名银鲴,鲤科,地方名,是黑龙江里的一种小型鱼,体长一般在十五到二十厘米。
4、鳡条(鳡),又名“黄钻”、“竿鱼”,古代称贤鳏鱼,属鱼纲鲤科,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其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鱼类,对淡水养殖有害。
为大型上等食用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
5、胖头鱼,学名鳙鱼,又叫花鲢,是淡水鱼的一种。
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外形似鲢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
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
是中国特有鱼类。
经济价值较高。
能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6、兔子鱼、雅巴沙、白鱼、大眼白(乌苏里白鲑),鲑科白鲑属的一种鲑鱼,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以乌苏里江为主产区,黑龙江、松花江和兴凯湖次之。
乌苏里白鲑属于冷水性鱼类,夏季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支流中,或在大江深水处,此时几乎停食。
智慧树学问海鲜章节答案
![智慧树学问海鲜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42b61d4b35eefdc8d333ce.png)
2018年智慧树(知到)学问海鲜答案 2018-03-29 创业部落类别:智慧树以下是完整版答案第一章糖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吗?正确答案是:对鱼肝油富含(),常用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等。
正确答案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
正确答案是:鱼鳞#鱼脑()富含俗称“脑黄金”的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鱼脑#鱼肉海鲜中富含哪两种特殊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正确答案是:脑黄金#花生四烯酸海鲜的脂肪含量一般比畜肉类低,而且其脂肪以()为主。
正确答案是:不饱和脂肪酸吃其他食品或营养品可以完全代替海鲜摄取营养物质吗?正确答案是:错以下几种食物,哪种钙含量最高?正确答案是:海鲜下列哪种营养物质,海水鱼的含量要普遍高与淡水鱼? 正确答案是:DHA。
EPA深海鱼是一种()的食品正确答案是:低脂肪高蛋白深海鱼的主要保健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正确答案是:改善皮肤水分下列哪种野生鱼具有很高的毒性?正确答案是:河豚养殖鱼与野生鱼的哪个营养价值更高一些?正确答案是:一样高脑黄金是指哪种营养物质? 正确答案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海鲜中跟美容相关性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什么?正确答案是:多肽类海参含有的营养物质除了活性脂质,胶原蛋白,还有哪些特殊的营养物质?正确答案是:海参多糖和海参皂苷鲍鱼肉中能提取一种被称作()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够提高免疫力,有保护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鲍灵素海参是()类食品?正确答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海参中是否含有皂苷?正确答案是:对“鲍参翅肚”中的“肚”即为鱼胶,营养价值最高的鱼胶是()正确答案是:鳘鱼鳔海鲜平均含有的脂肪含量大约是()正确答案是:少于5%每百克蛤蜊与动物性肉类中的鸡肉、兔肉、牛肉相比较,热量较低的是()正确答案是:蛤蜊以胆固醇含量作比较,有“一口鱿鱼等于四十口肥肉””这样的说法合理吗?正确答案是:不合理胆固醇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占多大比例?正确答案是:80% 海鲜中的胆固醇大多集中在()部位。
池塘养殖柳根鱼试验
![池塘养殖柳根鱼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3362d529360cba1aa911da15.png)
池塘养殖柳根鱼试验作者:韩长云刘振彬罗秋宏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2期池塘养殖柳根鱼试验韩长云刘振彬罗秋宏(七台河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4600)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学名拉氏鱥,现称洛氏鱥,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
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
也有专家称之为最原始的鱼类之一。
分布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为我省特有的冷水性鱼类之一。
2017年,为了推广柳根鱼养殖,发展特色渔业,七台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我市亚龙湾渔场池塘进行养殖柳根鱼试验,计划亩产250公斤试验,体重40克/尾。
经过151天试验养殖过程,通过站场共同努力超计划完成指标,达到亩产共出池商品鱼3089公斤,平均亩产鱼386.1公斤。
柳根鱼产量2144公斤,平均尾重42克,平均亩产268公斤,成活率96%。
花、白鲢产量945公斤,平均尾重2100克,平均亩产118.1公斤。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我市亚龙湾渔场,距离市区3.9公里,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长107米,宽50米,池深2.8米。
砂石底质,有淤泥15厘米,注水深度可达2.3米,不渗水。
1.2水源山间溪流水,水质清澈无污染,自排自灌。
1.3鱼种柳根鱼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鲜亮、无病无伤,体长5厘米的优质鱼种。
并搭配体重250克左右花、白鲢鱼种。
1.3.1鱼种放养密度柳根鱼放养密度为每亩33公斤,6600尾左右,共放柳根鱼种264公斤,52800尾。
花、白鲢鱼种亩放60尾,其中白鲢40尾,花鲢20尾,平均尾重250克,共放花、白鲢120公斤,480尾。
1.3.2放养鱼种时间柳根鱼种易早放,运输成活率高,4月28日入池。
花、白鲢5月5日入池。
5月1日开始投喂饲料。
1.4饲养管理1.4.1池塘消毒池塘消毒要彻底干净,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合剂。
每亩用量生石灰150公斤、漂白粉7公斤,施法全池泼洒。
鱼类学试题库
![鱼类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4bfb8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2.png)
《鱼类学》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尾柄: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颐部: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环片: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角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
10.侧线鳞: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珠星: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14、外骨骼与内骨骼: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16、红肌与白肌: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
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呼吸瓣: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水产动物育种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水产动物育种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540c752d380eb63946d31.png)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水产动物育种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0分)品种是“种”下特有的一个生物分类单元。
A.错B.对2【单选题】(20分)关于“品系”与“品种”关系,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品系与品系为同一概念B.部分品系可以发展成为品种C.品系与品种没有联系D.部分品种可以发展成为品系3【判断题】(20分)育种目标中,提高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都可以实现单位产量增加。
A.错B.对4【单选题】(20分)关于罗非鱼雌性与雄性个体的生长速度,下面哪个选项()正确A.雌性>雄性B.不确定C.雌性=雄性D.雄性>雌性5【判断题】(20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转基因鱼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家。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0分)直接将被驯化物种或品种置于家养或栽培环境中,使其直接受到驯化选择的途径为A.激进式驯化B.作为食用养殖对象驯化C.作为观赏对象驯化D.渐进式驯化2【单选题】(20分)驯化过程中,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使受驯生物逐渐提高其适应性的途径为A.作为观赏对象驯化B.作为食用养殖对象驯化C.渐进式驯化D.激进式驯化3【判断题】(20分)引种以增加某区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一定涉及驯化。
A.对B.错4【判断题】(20分)驯化成功可能会形成新的品种或品系。
A.错B.对5【判断题】(20分)驯化往往需要引种,引种也往往需要驯化。
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多选题】(20分)影响选择反应的因素有哪些A.留种率B.群体中的加性遗传方差C.育种值估计准确性D.环境方差2【判断题】(20分)亲缘选配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固定优良基因,加速品种培育速度,但缺点是近交系数上升过快.A.错B.对3【判断题】(20分)个体选择主要适用于保持群体多样性的情况,家系选择主要适用于高遗传力情况,家系内选择对于较低的遗传力仍然适用。
A.对B.错4【判断题】(20分)相对于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而言,blup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剖分出潜在的固定环境效应,还可以直接估计出来育种值(遗传值),达到选择的目的.A.错B.对5【判断题】(20分)BLUP技术的前提是获得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及提供方差组分或遗传力的估计值.A.对B.错第四章测试1【多选题】(20分)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基础是()和()。
东北水生植物区系与周缘地区水生植物区系关系的分析
![东北水生植物区系与周缘地区水生植物区系关系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c2e43367ec102de2bd89a0.png)
是 在 南 面 以 辽 河 传播 的
,
,
如 辽 宁 南 部 产 水 筛 ( B I歹 a . X
,
。
j夕 o n P i
a c )和 泽 苔 草 ( C l e s a a d i
、
a f a n s l li ) 而 日本南 部也 有 此二 种 植物 o 许多 喜 温性种 类 是 靠此 通路 传 人 的
,
,
,
o I Pa ’ x n c) 似 但 东北产 的 一 些喜 暖性种类 如 水 筛和 虾 海 藻 (尸勺才 s d l j即 o i a 等 在 远 东地 区 无 分 布 纪 录 但 是 一 些 第 三 纪 了 遗 种 却 存 活 在 远 东 地 区 如 药 菜 水 车 前 ( o t li t e a s r e l s f e) a i 用o d s a n ’ c b i a 槐 叶苹 和 泽 苔 草等 下 面 以药 菜 (B r e l s h e r 为例 来讨 论 东北 与远 )
,
,
.
。
是 沿 陆 峡 中的 河流 分 布 到 北美 的
.
澳 大利 亚 与 欧亚大 陆 分 开 虽 较 晚
,
.
,
,
,
。
日本的 本 洲
、
九洲
、
四 国和 北海 道在 晚 第 三 纪 时是 连 在 一 起 的
,
其东南 部与 朝 鲜 半岛
4
期
于
,
丹 : 东北 水 生 植 物 区 系 与 周缘 地 区 水 生 植 物 区 系 关 系 的分 析
欧洲
7l 64
49 43
51
.
华东
西南
39 6 8
鲤形总目概述
![鲤形总目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68ccd8b9f3f90f76c61b70.png)
鲢亚科
具咽上器官。仅2属3种: 鲢:腹棱完全,至臀鳍前方。浮游植物食性。 鳙:腹棱不完全,只至腹鳍。浮游动物食性。 鲢、鳙为四大家鱼。
19
鳅科
口下位,须3对以上。以底栖生物为食,产沉性 卵。种类多,常见种类: 泥鳅:广泛分布于各淡水水域,有经济价值, 已开展养殖。 长薄鳅:凶猛底层鱼类,体重可达1.5-3kg,为鳅 科个体最大者。
体侧扁而高,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咽齿1行, 数多。背鳍基长。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我国仅产一种:
胭脂鱼:为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国家保护动 物。最大个体可达30kg。近年来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
5
2.双孔鱼科 Gyrinocheilidae
无下咽齿,头侧具2对鳃孔。我国仅产1种:
双孔鱼: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珍稀保护鱼类。
为热带及亚热带小型淡水鱼类,有不少种类为 名贵的观赏鱼类。我国仅产鳉亚目,分二科: 1.青鳉科:头平扁。多为卵生,无交配器。
青鳉:个体小,4cm以下。 2.食蚊鱼科:多为卵胎
生,雄鱼具交配器。
食蚊鱼:由国外引进。
30
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
鳍无棘,背鳍一个,位于臀鳍上方。体被圆鳞。 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左右下咽骨完全愈合。主 要为海洋鱼类。分2亚目4科:
特征:下咽骨特别扩大呈镰刀形,无颌齿。
淡水鱼主要类群。分为6科。我国产5科近600种。
双孔鱼科:头侧具2对鳃孔。 胭脂鱼科:背部隆起,背鳍基长。 鲤科:吻部无须或仅有一对吻须,背鳍分支
鳍条30以下。
鳅科:口下位,须3对以上。
平鳍鳅科:鱼体前部扁平。
重点是鲤科。
4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分为3个亚目:
(完整版)鱼类生态学试卷
![(完整版)鱼类生态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f29f0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8.png)
鱼类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称解释0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 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 02.夏轮: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在鳞片上形成的环节就宽,环片之间的距离也较稀疏,形成较宽的轮带,也称“宽带”.03.生长比速:用增长值和鱼在年初时的长度两者之间的百分率来表示04.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就得到生长常数. 05.饵料系数:指鱼吃饵料与增重量的比值,它是鱼类对食物吸收率的基本指标. 06.产卵温度:一般说来鱼类在整个胚胎发育期间温度的变动,不能超出该种鱼类产卵期的水温范围.07.仔鱼期:从孵出直到奇鳍褶开始退化消失,鳍条形成至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08.繁殖力:1 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09.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10.产卵场: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地群集进行繁殖形成产卵场.11.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12.索饵系数:又称肥育洄游, 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13.剩余群体:在鱼类生殖群体中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14.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选择系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16.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17.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8.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19.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20.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21.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22.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育种概要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育种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397983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9.png)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育种概要石连玉;李池陶;葛彦龙;胡雪松【摘要】本文主要概述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Cyprinus carpio育种工作历史,介绍杂交选育亲本的来源与生物学特点以及育成品种的选育方法、技术路线和优良性状.通过引入国内外名优鲤,采用常规杂交选育、多性状遗传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法,本土化培育出多个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鲤新品种.采用的亲本包括黑龙江鲤C.C.amurensis、荷包红鲤C.C.var.wu yuane ns is、散鳞镜鲤C.C.vat.specularis amurensis、德国镜鲤C.C.var.S.germanensis和大头鲤C.pellegrini.育成品种包括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松浦鲤C.C.‘Songpu’、松荷鲤C.C.'Songhe、松浦红镜鲤C.C.‘Songpu red mirror’、德国镜鲤选育系F4、松浦镜鲤C.C.var.S.‘Songpu’和易捕鲤.这些品种都具有抗寒、抗逆、易捕和快速生长等特性,适合北方以及全国各地养殖,其中松荷鲤、松浦镜鲤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国的渔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鲤;育种;荷包红鲤;松浦镜鲤;易捕鲤【作者】石连玉;李池陶;葛彦龙;胡雪松【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鲤Cyprinus carpio是世界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世界鱼类育种工作最有成效的种类。
全世界鱼类育种专家为培育适合本地养殖的鲤选育种或杂交种进行了上百年的努力。
我国和苏联是鲤育种工作开展最早、取得效果最显著的国家[1-4]。
中国东部新近纪鲤形目鱼类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部新近纪鲤形目鱼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bb26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c.png)
中国东部新近纪鲤形目鱼类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东部新近纪鲤形目鱼类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的系统分类学、地理分布、生态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该类群鱼类的分类演化和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关键词:鱤形目;新近纪;系统分类学;地理分布;生态学前言: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其分类演化和地理分布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该类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对该类群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
一、鱤形目的概述及分类演化鱤形目是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中的一个大型目,全球约有240个物种,主要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
该目鱼类形态多样,体形通常长而侧扁,尾柄较窄,尾鳍叉形或圆形,背鳍起点前移。
分类学上,该目鱼类按照不同的特征被分为多个科,包括但不限于鲤科、脂鲤科、鲮科、鲇科等。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鱤形目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态适应性和地理分布都有着明显变化和演变,这一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物种分化、种群演化、生态适应性调整等方面。
在本研究中,将重点探讨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的系统分类学以及分类演化。
二、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是本研究的重要对象,该类群的地理分布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珠江、闽江等水系,其中胡子鲃、花鲢等品种数量较多。
地理分布的研究是了解其物种形成和演化,以及生态适应性的演变过程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将对该类群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发育演化历程进行详细探讨。
三、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的生态适应性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主要以草食性为主,且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研究中,将对该类群鱼类的食性、繁殖方式、栖息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结论:本研究对中国东部新近纪鱤形目鱼类的分类演化、地理分布和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未来将会在分子生物学、生态环境等多个方向上推动该类群鱼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鱼类学-鲤形总目..
![鱼类学-鲤形总目..](https://img.taocdn.com/s3/m/f753357158fafab069dc0269.png)
海鲂:我国沿海均有
分布。
41
月鱼目 Lampridiformes
体延长呈带状,侧扁。头部无棘及锯齿。口小。 勒氏皇带鱼:
42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特征:吻多数呈管状,许多种类
被骨板。 分为3个亚目:
刺鱼亚目 海龙亚目 管口鱼亚目
43
刺鱼亚目
为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的小型鱼类。 中华多刺鱼
31
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
鳍无棘,背鳍一个,位于臀鳍上方。体被圆鳞。 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左右下咽骨完全愈合。主 要为海洋鱼类。分2亚目4科:
1.颌针鱼科
两颌向前突出很长,口大。无小鳍。 为海洋中常见肉食性鱼类。 尖嘴扁颌针鱼:我国沿海南北均有产。
32
2.竹刀鱼科
两颌向前突出不很长,背鳍和臀鳍后有小鳍。 仅1种:竹刀鱼(秋刀鱼)
15
裂腹鱼亚科
臀鳍基部和肛门两侧各有一系列较大的臀鳞,犹 如腹部裂开。 为亚洲高原地区特产鱼类,种类甚多。我国有60 个种和亚种。
16
鳅鮀亚科
口须4对;小型鱼。 裸胸鳅鮀:分布于富春江。
17
鲤亚科
背鳍、臀鳍均有带锯齿的假棘。 为常见中小型鱼类,我国产25 种和亚种。 鲤:底层鱼类,杂食性。有17 种和亚种。 鲫:杂食性,个体较小。金鱼 为鲫鱼的变种。 银鲫:分布于黑龙江和额尔齐 斯河,鲫的一个亚种,生长速度快, 可达3kg左右,优良养殖种类。
44
管口鱼亚目
管口鱼:管口鱼科。 鳞烟管鱼:烟管鱼科。 玻甲鱼:玻甲鱼科,体外被透明骨质甲。
45
海龙亚目
无腹鳍,鳃孔小,鳃退化成球形。产2科: 1.剃刀鱼科:鼻孔每侧1个,2个背鳍。 2.海龙科:每侧鼻孔2个,背鳍通常1个,体被环 状骨片。 本科种类大都生活于沿海多海藻水域,作垂直 游泳。雄鱼带有育儿囊或育儿袋,卵在其中孵化。 为重要药用鱼类。 常见种类: 克氏海马、斑海马、 尖海龙、刀海龙等。
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增养殖种类及前景
![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增养殖种类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5a52ec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9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开放实验室,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实验,成为实验的主人,鼓励学生的研发创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机制。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实验项目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也可以针对已进行的实验项目进行拓展实验,还可以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
针对对鱼类学学习兴趣高的同学,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具备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项目的设计。
近几年,鱼类学实验室、观赏鱼实验室和大宗淡水鱼类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在拉氏大吻鱥的生物学研究,温度、盐度、pH 值和溶氧等外界因子对拉氏大吻鱥的影响以及大型鱼类剥制标本的制作等研究内容方面,开展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有的学生通过长期对水族箱中鹦鹉鱼的养殖管理和观察,掌握了鹦鹉鱼的摄食规律,摸索出了如何养出外观优美的鹦鹉鱼的方法。
实验室开放还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加强实验教学后备力量。
学生在参与实验室管理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新知识、不断加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略)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增养殖种类及前景程志勇(尚志市黑龙宫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尚志150605)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冷水及冷水性鱼类资源丰富,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资源潜力较大。
近些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冷水性鱼类日益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冷水性鱼类增养殖,最初主要是虹鳟,以后养殖种类日益丰富,并且长期保持较好的养殖效益,其效益远高于鲤鱼、鲫鱼、草鱼等温水性常规养殖鱼类。
一、冷水性鱼类主要增养殖种类1、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主要在宁安、五常、尚志、萝北等县(市)的山涧溪流水养殖,且多为季节性短期养殖,也就是明水期养殖,冰封期不进行养殖。
1000949814
![1000949814](https://img.taocdn.com/s3/m/8ecee329482fb4daa58d4b9b.png)
黑龙江胜山自 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西 北极淡水鱼类区系 起源于寒带北冰洋沿 有乌苏里白 卡达 蛙、 北坡, 毗邻大兴安 岭林区, 保护区内河流属黑 岸耐严寒的冷水性鱼类, 白 鲤和江鳄等。 龙江水系, 境内有黑龙江的一级源头支流一 一 .逊别拉河, 由西向东注人黑龙江。 保护区内 北方平原鱼类区系 起源于北半球北部亚 有黑斑狗鱼、 雅罗鱼、 水资源丰富, 河流密布, 支流纵横, 有南河、 寒带平原地区的鱼类, 小红河、 烟火硷子沟、 黑瞎沟、 果松沟等逊别 花鳅和池沼公鱼等。 拉河的源头支流。 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北方山麓鱼类区系起源于北半球北部亚 寒山区的鱼类, 它与北方平原鱼类相比较, 更 喜水清、 高氧、 流大、 低温的水域环境。 其中 ,生态地理学条件 有哲罗鱼、 细鳞鱼、 黑龙江苗鱼、 杂色杜父鱼 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 河市暖浑区西南部, 保护区中心距黑河市区 和条鳅等。 江河平原鱼类系第三纪形成于长江平 110km。 地理坐标为49025‘ 49' 40'N , 126 一 适 气 鱼类。 蟋鱼。 如 0 一1270 27’ 02'E。 为大、 小兴安岭生态交错 原, 应于季风 候的 热带平原鱼类区系 起源于南岭以南的亚 过渡地带, 属森林生态系统 类型自 然保护区。 如黄颗鱼、 葛氏妒塘蝗、 圆 区内山体浑圆, 河流纵横, 森林类型齐全, 生 热带地区的鱼类, 乌嫂等。 物物种丰富, 动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尾斗鱼、 特征。 该保护区不仅面积较大, 而且保存了完 整的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且毗邻黑龙江, 与 4 渔业资源概况及增殖保护对策 俄罗斯隔江相望, 地理位置特殊, 为黑龙江省 保护区内主要经济鱼类包括哲罗鱼、 细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极具潜力和最有价值的 鳞鱼、 乌苏里白 黑龙江 鲤、 茵鱼、 黑斑狗鱼、 地区之一。该保护区南邻孙吴县,西接嫩江 东北雅罗鱼、 江鳍、 鳃鱼等。 保护区水系内的 县, 东北部与孙吴县平山林场接壤。 行政区划 冷水性鱼类、 溯河性徊游鱼类种群数量较多, 隶属黑河市理浑区二站乡. 保护区总面积为 资源比较丰富。鱼类资源虽属能再生的生物 60 OO h mz, 范围包括理浑区胜山管护站 资源, O 但对自 然鱼类尤其珍稀名贵冷水性鱼 (原胜山 施业区)、 三站管护站(原合阳施业 区) 类必须重视保护, 防止资源衰竭, 如东北雅罗 和大岭管护站 (原孔雀山施业区的 102 个林 鱼在4 月一7 月间 溯河徊游, 渔获量在历史上 班)。 曾达6 - 10万尾。自 有捕捞记述以来, 该种鱼 构成该水系的主要经济鱼类, 渔获量很大。 但 不合理的渔业经营, 长期掠夺式渔业方式, 酷 2 鱼类组成 捕滥获致使其渔业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保护区内采集的鱼类标本进行鉴定[5 ) 渔业 现知5 7 种, 鱼类组成中以鲤科所占比例最 现在东北雅罗鱼渔获量仅为2万尾左右, 巫待加强繁殖保护。 合理 大, 共有36 种, 占63.2%。 七鳃鳗科2 种占 资源处于衰退状态, 的渔业必须建立在鱼类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3. 5% , 鱿科4 种占7.0%, 茵鱼科 1种占1. 是保护资源, 保证鱼群较大生产力的关键, 应 8% , 狗鱼科 1种占1. 8% , 鳅科4种占7. 0% , 鱿科1种占1.8%,始科2种占3. 5%,鳍科1 迅速采取繁殖保护的对策。针对保护区目前 提出加强自 然保护区鱼类资源 种占1.8% ,脂科1种占1. 8% , 塘峻科 1种占 的基本情况, 1. 8% , 斗鱼科 1种占 1.8%,鲤科 1种占1.8 保护管理的建议: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抬区。 开展自 大力 %, 杜父鱼科1种占1.8%。 分别隶属7 目14 然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群众懂得自 科。 然保护的法律规定。深入宣传贯彻国家颁布 的《 森林法》 《 、 渔业法》 《 、 环境保护法》 《 、野 3 鱼类区系特征 生动物保护法》 认真执行 《 , 水产资源繁殖保 由于各水系的自 然条件不同, 鱼类区系特 、渔业水质标准》 等文件, 切实管好 征也产生差异, 黑龙江胜山自 然保护区属干黑 护条例》《 自 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 龙江水系, 水域中的鱼类区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制定保护管理发展规划, 加强保护管理 以北方山麓鱼类、 北方平原鱼类、 北极淡水鱼 的自 身建设。 针对目 前保护管理不善的实际 类等北方鱼类为主。 在鱼类起源上, 个区 由6 情况,根据林业部 《 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标 自 系复合体组成。 制定经营管理发展规划。 上第三纪鱼类区系为第三纪早期在北半 准》 开展科学研究, 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积 球北部温热带地区形成, 并在第四纪冰川期 极开展鱼类资源增殖工作。保护区是科研基 后残留下来的鱼类, 计有日 本七鳃鳗, 黑龙江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提供科学依 鲤鱼、 麦穗鱼、 拟赤稍鱼、 黑龙江鳍皱、 黑 地, 。应根 本区自 然条件有计划有重点的开 龙 江鲤 、银卿 、泥鳅等。
中国最原始的鱼--柳根鱼
![中国最原始的鱼--柳根鱼](https://img.taocdn.com/s3/m/37104c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9.png)
中国最原始的鱼--柳根鱼
柳根鱼
•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
也有专家称之为最原始的鱼类之一。
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
•
形态特征
柳根鱼体型修长,侧扁,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正中有隐约黑条纹,有的种类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尾鳍基有一黑色斑点;口小,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颌;吻钝圆;头部较长,头长较体高为大;眼中等;鳞片很小,排列紧密,胸、腹部无鳞;侧线不完全,在腹鳍之前有弯曲;背鳍较短小,胸鳍椭圆形,尾鳍内凹,尾柄细长。
成鱼体长为12-18cm。
为冷水性鱼类,喜集群活动,适宜温度10~25℃,多栖息于水温
较低、水质清澈的小河和山涧溪流中。
小溪边儿的柳树根部往往被水冲刷成空洞,须根则成蓑衣状,随着水流轻舞慢摆,是柳根子最喜爱的藏身之地,柳根鱼之所以叫柳根子应该就是源于此。
柳根鱼为杂食性鱼类,在野生环境下多以飞虫、水生生物和水藻为食,驯化后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冬季钻入江水支流或大江的石缝或乱石堆里越冬,初春江河解冻后由河川中游溯河到上游进行产卵繁殖,秋季结冰前则从上游溪流顺水向大江或河川迁移。
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们江和辽河上游等地,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浙江等地也有分布。
在国外,还见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的河
流之中。
你们那里有柳根鱼吗?你们那叫柳根鱼怎么叫呢?在屏幕下方留言哦!。
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
![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26d33b69eae009581beca2.png)
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包括雅罗鱼族Leuciscin与鱥族Phoxinin两大类群,分布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
其中,鳞族包括北美洲除美鳊属Notemigonus外的所有雅罗鱼亚科鱼类和欧亚分布的鱥属Phoxinus以及主要分布在东亚的大吻鱥属Rhynchocypris、拟赤梢鱼属Pseudaspius、三块鱼属Tribolodon与山雅罗鱼属Oreoleuciscus。
大吻鱥属鱼类的系统位置与系统发育关系是雅罗鱼亚科鱼类系统学中长期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
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分子证据,本论文重建鲤科大吻鱥属鱼类及其近亲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聚焦于解决三个问题:(1)前人研究中定义的大吻鱥属鱼类是否形成单系群;(2)确定大吻鱥属的系统位置;(3)明确大吻鱥属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另外,本论文亦开展了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研究。
选择我国东部地区尖头大吻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和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三种典型冷水性淡水鱼类作为代表,使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作为分子证据,通过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分子钟估算,结合地质学证据以及古气候信息,聚焦于:1)描述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2)揭示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基于线粒体16S与Cytb基因以及核基因位点Rag1与Rag2基因数据,通过整个东亚取样策略,本研究重建了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表明:1)大吻鱥属是多系群,重新定义的大吻鱥属鱼类包括尖头大吻鱥、拉氏大吻鱥、拉氏大吻鱥相似种Rhynchocypris cf. lagowskii、湖大吻鱥Rhynchocypris percnurus 与花江大吻鱥Rhynchocypris czekanowskii;2)重新定义的大吻鳞属与山雅罗鱼属鱼类形成姊妹群;3)黑星大吻鱥Rhynchocypris semotilus是山雅罗鱼属+重新定义的大吻鱥属的姊妹群,而斑鳍大吻(?)Rhynchocypris kumgangensis是三块鱼属+拟赤梢鱼属的姊妹群。
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2d55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3.png)
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系统地理学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鲤科鱼类是淡水性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被广泛食用和养殖。
云南省西南地区处于两个地理区的交汇处,具有物种丰富的地理环境,其中鲤科鱼类的物种数量和分类还不够明确和完整。
因此,对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系统地理学进行研究,对于鱼类分类、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形态、生态、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分析它们的分类学地位、亲缘关系,探明它们的演化历程和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以及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测量。
(2)对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生境进行勘测,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观察和比较。
(3)采集DNA和rRNA等分子遗传学研究所需的样本,并进行PCR 扩增和基因测序,利用分子系统发育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2.研究方法(1)形态学方法:采集标本,进行形态特征的描述和测量分析,研究鱼类外部形态、颜色、形态比例、鳞片等形态特征。
(2)生态学方法:实地考察采集材料,调查鱼类的生活环境,研究鱼类的分布、生态和生活习性等。
(3)分子遗传学方法:采集相应样品,提取DNA和rRNA等分子材料,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云南西南地区两种鲤科鱼类的形态、生态、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将对它们的分类和鱼类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在保护和利用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五、研究进度计划1.前期工作(1个月):进行相关文献调研,获取相关鲤科鱼类的背景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研究地点并开展调查采集工作。
2.中期工作(4个月):进行实地采样工作,分离提取标本DNA和rRNA,开展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等实验;采集生态资料,进行其生态学分析;研究鱼类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
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
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包括雅罗鱼族Leuciscin与鱥族Phoxinin两大类群,分布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
其中,鳞族包括北美洲除美鳊属Notemigonus外的所有雅罗鱼亚科鱼类和欧亚分布的鱥属Phoxinus以及主要分布在东亚的大吻鱥属Rhynchocypris、拟赤梢鱼属Pseudaspius、三块鱼属Tribolodon与山雅罗鱼属Oreoleuciscus。
大吻鱥属鱼类的系统位置与系统发育关系是雅罗鱼亚科鱼类系统学中长期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
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分子证据,本论文重建鲤科大吻鱥属鱼类及其近亲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聚焦于解决三个问题:(1)前人研究中定义的大吻鱥属鱼类是否形成单系群;(2)确定大吻鱥属的系统位置;(3)明确大吻鱥属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另外,本论文亦开展了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研究。
选择我国东部地区尖头大吻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和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三种典型冷水性淡水鱼类作为代表,使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作为分子证据,通过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分子钟估算,结合地质学证据以及古气候信息,聚焦于:1)描述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2)揭示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基于线粒体16S与Cytb基因以及核基因位点Rag1与Rag2基因数据,通过整个东亚取样策略,本研究重建了鲤科大吻鱥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表明:1)大吻
鱥属是多系群,重新定义的大吻鱥属鱼类包括尖头大吻鱥、拉氏大吻鱥、拉氏大吻鱥相似种Rhynchocypris cf. lagowskii、湖大吻鱥Rhynchocypris percnurus 与花江大吻鱥Rhynchocypris czekanowskii;2)重新定义的大吻鳞属与山雅罗鱼属鱼类形成姊妹群;3)黑星大吻鱥Rhynchocypris semotilus是山雅罗鱼属+重新定义的大吻鱥属的姊妹群,而斑鳍大吻(?)Rhynchocypris kumgangensis是三块鱼属+拟赤梢鱼属的姊妹群。
黑星大吻鱥与斑鳍大吻鱥的分类地位需要重新校订;4)在重新定义的大吻鱥属内部,湖大吻鱥与花江大吻鱥是姊妹群,它们一起和尖头大吻鱥形成姊妹群。
拉氏大吻鱥相似种占据重新定义的大吻鳞属的基部位置,而拉氏大吻鱥与湖大吻鱥+花江大吻鳞+尖头大吻鱥形成姊妹群;5)尖头大吻鱥是物种复合体,应进一步分为尖头大吻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 sensu stricto与焦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jouyi (=Phoxinus oxycephalus jouyi)两物种。
2、图们鱥和拉氏大吻鱥相似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本研究首次测定了图们鱥(Phoxinus tumensis)与拉氏大吻鱥相似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拉氏大吻鱥相似种与拉氏大吻鱥已发表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比较。
这一分子数据将为基于线粒体基因组证据重建鱥属和大吻鱥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做出贡献。
图们鱥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17050bp,包含了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段控制区。
除了ND6和8个转运RNA 基因以外所有的基因都编码在重链上。
总的碱基组成为27.9%的A、25.5%的C、28.4%的T和18.2%的G。
控制区中存在串联重复序列。
拉氏大吻鱥相似种与拉氏大吻鱥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并同样具有重链A+T含量大于G+C含量的现象,两物种间线粒体全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1.8%,COI基因p距离为6.9%。
3、黑龙江与辽河流域葛氏鲈塘鳢的亲缘生物地理学研究葛氏鲈塘鳢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沙塘鳢科Odontobutidae,是欧洲东部与中部河流系统主要的入侵物种之一,然而该物种自然分布地东北亚种群遗传学背景至今不清楚。
本研究在辽河与黑龙江流域取样19个种群,使用线粒体Cyt b基因作为分子证据,推测葛氏鲈塘鳢的进化历史。
结果表明:1)葛氏鲈塘鳢分为三个主要谱系,谱系A与谱系B共同分布于辽河与黑龙江流域,谱系C仅分布于黑龙江流域;2)谱系A、B、C的谱系分化发生于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各谱系最近共同祖先时间出现于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早期;3)不同种群间具有明显的遗传结构差异(ΦST=0.801),可能与其扩散能力低的生活史特点有关;4)部分种群个体分布于不同谱系中,可能反映了冰期后种群扩散导致不同种群的二次联系;5)更新世气候振荡与河流袭夺事件在葛氏鲈塘鳢遗传分化与进化历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拉氏大吻鱥亲缘地理格局:地质事件与更新世气候振荡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取样拉氏大吻鱥18个种群,使用线粒体Cyt b基因与核基因位点Ragl作为分子证据,描述拉氏大吻鱥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并探讨其成因。
结果表明:1)拉氏大吻鱥分为三个谱系A、B与C,谱系A又分为3个亚谱系A1、A2与A3;2)谱系A1分布在黄河流域、谱系A2分布在海河和辽河流域、谱系A3分布在黑龙江流域、谱系B分布在鸭绿江流域、谱系C分布在日本群岛;3)3)谱系间的分化发生在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中期,谱系A进一步在中更新世分化成3个亚谱系;4)不
同种群间遗传结构差异显著(ΦST=0.794,P<0.001),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86.2%的分子遗传变异来自于不同的流域种群间(ΦCT=0.862,P<0.001);
5)地质事件与更新世气候振荡在拉氏大吻鱥亲缘生物地理格局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5、河流演化与第四纪气候振荡对尖头大吻鱥遗传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取样尖头大吻鱥32个种群,使用线粒体16S与Cyt b基因以及核基因位点Rag1与Rag2基因作为分子证据,描述尖头大吻鱥的亲缘生物地理格局并探讨其成因。
结果表明:1)尖头大吻鱥可分为四个谱系A、B、C与D,谱系A分布在瓯江、钱塘江、长江和淮河流域,谱系B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东侧以及海河、滦河、大洋河、鸭绿江和辽河流域,谱系C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西侧,谱系D则分布在黑龙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2)谱系间的分化时间发生在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3)不同种群间遗传结构差异显著(ΦST=0.938,P<0.001),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56.0%的分子遗传变异来自于不同的流域种群间(ΦCT=0.560,P<0.001);4)来自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图们江流域的尖头大吻鱥谱系D的线粒体被拉氏大吻鱥线粒体置换,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线粒体DNA的适应性渗入;5)河流演化与第四纪气候振荡在尖头大吻鱥亲缘生物地理格局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论文明确了大吻鱥属的系统位置并提出了大吻鱥属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新观点。
另外,本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冷水性淡水鱼类具有强的亲缘地理结构,地质事件、河流演化与更新世气候振荡在亲缘生物地理格局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尖头大吻鱥与拉氏大吻鱥地理分布区内的每一个流域代表独立的进化遗传单位,应以流域作为保护单位对它们加以管理。
本研究关于葛氏鲈塘鳢亲缘生物
地理学研究结果为欧洲东部与中部河流系统入侵物种葛氏鲈塘鳢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遗传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