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与接口技术综合设计课程讲义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汇编语言的优点
汇编语言具有高效、可移植性、 可维护性等优点,适用于编写操 作系统、编译器等关键软件。
汇编语言的缺点
汇编语言编写复杂,容易出错, 且可移植性较差,需要针对不同 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修改。
高级语言
01
高级语言的定义
高级语言是一种抽象程度更高的 编程语言,它使用更接近自然语 言的语法和语义。
实验提供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串行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并行 接口慢,但只需要一根数据线, 因此成本较低。
03
串行接口的常见标准包括RS-232 、RS-422和USB。
04
中断控制器
中断控制器是微机中的一 种重要组件,它负责管理 计算机系统中断的处理。
中断控制器可以管理硬件 设备的中断请求,例如键 盘、鼠标和计时器等。
ABCD
并行接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高速设备, 因为这些设备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并行接口的常见标准包括ECP、EPP和USB。
串行接口
01
串行接口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它通过单个数据线逐位传输数据 。
02
串行接口通常用于连接鼠标、调 制解调器等低速设备,因为这些 设备不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
利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以实现语音识 别和图像处理等功能,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
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1 2 3
智能家居控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家居控制,实 现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电视和音响设备控制
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以实现电视和音响 设备的智能控制,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娱乐体 验。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以Z80单片机为硬件平台,使用C 语言进行软件编程的课程设计。

该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掌握软硬件协作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要求硬件要求1.使用Z80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2.至少连接三个以上的外设,如LCD显示屏、按键、LED灯等;3.采用最小系统方式,使用外挂晶振。

软件要求1.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2.实现外设的控制和驱动;3.实现需求部分功能。

设计内容系统框架系统采用Z80单片机作为核心,通过软件驱动外设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系统框图如下所示:st=>start: STARTlcd=>operation: 连接LCD显示屏keyboard=>operation: 连接按键led=>operation: 连接LED灯ctrl=>operation: 系统控制e=>end: ENDst->lcd->keyboard->led->ctrl->e功能需求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如下:1.通过LED灯显示系统启动后的信息;2.通过按键输入用户数据,并且通过LCD显示屏输出给用户;3.通过LCD显示屏反馈用户数据的计算结果。

实现细节1.LED灯显示:在系统启动过程中,LED灯需要进行连接和初始化,以便LED灯可以被控制显示。

在关键的启动阶段,LED灯需要显示系统启动成功的信息,以便用户可以得到正确的反馈。

2.按键输入:按键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向系统输入数据。

系统需要支持多个按键同时输入,以便用户可以进行复杂操作。

3.LCD显示屏输出:在用户输入数据后,系统要及时地反馈给用户输入数据,并显示结果。

系统需要实现LCD显示屏控制功能,在屏幕上正确显示数据。

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概述、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设计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
外存储器是微机系统中的低速存储器, 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 行程序中的指令。
内存储器是微机系统中的高速存储器, 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微机系统的软件结构
微机系统的软件结构包括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根据特定需求开发的软件 ,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通过微机接口实验,使 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 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综 合分析和设计能力。
微机接口实验通常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验箱或实验板等 硬件设备,让学生了解 并掌握各种硬件接口的 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编写软件程序,让 学生掌握各种输入/输出 控制方式、中断处理、 DMA传输等软件接口的 控制原理和编程方法。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包括运算器、控制 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设备。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 指挥中心,负责控 制和协调计算机的 各个部件。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 与外部进行信息交 流,如键盘、鼠标 和显示器等。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 ,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
接口技术
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技术 ,实现微机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C/C语言
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微机应用系 统的开发。
中断技术
实现微机应用系统中断处理和任务调度的重 要技术。
06
CATALOGUE
微机接口实验及课程设计
微机接口实验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内容
硬件接口实验
软件编程实验
综合实验

串行接口的实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微型计算机基本技术与接口技术 课件

微型计算机基本技术与接口技术 课件

6.1.1 I/O接口的定义 接口的定义
1. 常见的外设 微机系统中常见的外设:键盘、鼠标、扫描仪、 微机系统中常见的外设:键盘、鼠标、扫描仪、液晶显 示器、打印机、影像输出设备、硬盘、可移动硬盘、 盘 示器、打印机、影像输出设备、硬盘、可移动硬盘、U盘、 数码管、指示灯、按钮、开关、 转换器、 转换器、 数码管、指示灯、按钮、开关、A/D转换器、D/A转换器、 转换器 转换器 电动马达等。 电动马达等。
(7)可编程功能 现代微机的I/O接口多数是可编程接口 接口多数是可编程接口。 现代微机的 接口多数是可编程接口 。 可以在不改变任 何硬件连接的情况下, 何硬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改变接口的工 作方式,使接口执行不同的操作命令。 作方式,使接口执行不同的操作命令。 (8)具备时序控制 ) 有的接口电路具有自己的时钟发生器,以满足微型计算机 有的接口电路具有自己的时钟发生器, 和外设在时序方面的要求。 和外设在时序方面的要求。
6.1.3 I/O端口的编址方式 端口的编址方式 常用有两种编址方法: 常用有两种编址方法: (1)和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也称存储器映像方式; 和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也称存储器映像方式; 存储器映像方式 和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 (2)和存储器分开,单独编址,也称I/O映像方式。 和存储器分开,单独编址,也称 映像方式 映像方式。 和存储器分开
6.1 输入 输出接口的基本知识 输入/输出 输出接口的基本知识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微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工程中,都占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微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工程中,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输入/输出接口 简称I/O接口 输出接口(简称 接口)是连接微型计算机与外设之 输入 输出接口 简称 接口 是连接微型计算机与外设之 间的纽带,是微型计算机与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通路。外 间的纽带,是微型计算机与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通路。 设只能通过I/O接口才能与 接口才能与CPU的总线相连, 实现与微机 的总线相连, 设只能通过 接口才能与 的总线相连 之间的信息交换。 之间的信息交换。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2. 掌握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3. 学会分析微机接口电路的原理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与调试;4. 了解微机接口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微机接口芯片进行电路设计与连接;2. 熟练运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进行微机接口编程;3. 能够对微机接口电路进行故障分析与调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接口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关注我国微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情感态度,使其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教学要求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微机接口技术:1. 基础理论:- 微机接口技术概述:接口功能、分类及发展趋势;- 常用接口芯片原理:如8255、8251、8259等;- 接口编程基础:汇编语言与C语言接口编程。

2. 接口电路设计与分析:- 接口电路设计方法:原理图绘制、器件选型与连接;- 常用接口电路实例分析:并行接口、串行接口、中断接口等;- 接口电路故障分析与调试技巧。

3. 实践操作:- 软件模拟: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接口电路模拟;- 硬件实验:搭建实际接口电路,进行编程与调试;- 综合设计:结合实际需求,完成微机接口技术应用项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利用图形和示意图,讲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表格和图表,介绍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机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结构。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2 教学内容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组成。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

利用仿真软件,讲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仿真软件:汇编语言编程工具。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和发展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扩展方式。

掌握存储器的接口技术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介绍微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掌握通过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功能;3.熟悉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4.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5.学会使用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6.能够进行简单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微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常用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和特点-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线控制技术3.存储器和I/O设备的接口-存储器接口技术-I/O设备接口技术4.中断和DMA技术-中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断处理过程-DMA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接口技术概述-接口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常见的接口标准和应用场景6.常用接口技术实例分析-RS-232接口-USB接口-SPI接口-I2C接口7.接口设计与调试-接口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接口调试和故障处理技巧8.实验与实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接口电路,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意图等方式,介绍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

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接口技术》六、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成果等。

2.期末考试:涉及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教学保障措施1.配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场所和工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接口技术的应用,学会使用接口电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3. 能够分析微机系统中的信号转换、中断处理、定时与控制等问题,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接口技术:接口电路的分类、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信号转换: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4. 中断处理:中断的概念、中断源、中断响应过程和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

5. 定时与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微机原理概述第9-16课时:接口技术第17-24课时:信号转换第25-32课时:中断处理与定时控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期末考试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补考不合格则需重修。

4.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材。

2. 实验设备:微机原理实验箱、接口电路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在线课程等资源。

4. 教学软件:选用适合教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相关软件,如模拟器、编程工具等。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1-讲义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1-讲义
• 控制逻辑部件 从内存取指、译码,发控制信息和时序 协调CPU内部和外部的工作
• 内部总线 CPU内部各部件之间的公共通道 注:CPU只有配上存储器、外部输入/输 出接口构成一台微型计算机才能工作
CPU的功能: • 完成算术、逻辑运算
• 保存少量数据 • 对指令译码、完成规定的操作 • 能和外设及内存之间交换数据 • 提供控制信号和时序 • 响应中断请求
(1)机器数
为表示带符号数,通常规定数的最高位为符 号位。符号位通常用“0”表示正数,用“1”表示 负数。如在8位机中,+12表示为00001100B, −12表示为10001100B。这种能被计算机识别的 带符号位的二进制数就称为机器数,而它所代表 的真实值被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2)带符号数的表示
• 第四代微处理器(1983以后) 代表机型:Intel 80386、80486 Motorola 68040
Zilog Z80000 字长:32位 工艺:CHMOS工艺 集成度: 15万~120万晶体管/芯片 时钟频率:16~60MHZ 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代表机型:Pentium 586
• 小型计算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维护和使用。其规 模和设置可以满足一个中小型部门的工作需要。
• 中型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介于 小型机和大型机之间,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 处理。
• 巨型计算机:也称为超级计算机。具有极高的性能和极大 的规模,价格昂贵,多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如航天和军事领 域。
1.2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1 微处理器(CPU)
集成在LSI、VLSI集成电路芯片上的中央处 理单元,是微型机中运算和控制的核心部件
微处理器组成:
• 算术逻辑部件 算术运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1. 前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微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中断与异常处理、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训课程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以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2. 微机原理2.1 微机硬件组成微机硬件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组成,其中CPU是微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内部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基本模块。

内存是指微机中的存储器,在CPU执行程序时需要不断地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它们通过总线与CPU和内存相连通。

2.2 微机指令系统微机的指令系统包括一系列机器指令,它们是CPU执行程序的基本指令。

机器指令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条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等。

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微机性能密切相关,一般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或RISC(精简指令集)两种设计方式。

2.3 微机中断与异常处理微机中断是指CPU在执行程序时遇到外部事件(如键盘输入、硬件故障等)时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去执行相应的中断程序,处理完成后再回到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异常处理是指CPU在执行指令时发现指令有误、数据异常、访问越界等情况时,会根据异常类别跳转到相应的异常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4 微机接口技术微机接口技术是指将微机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机器人、仪器等)通过接口进行联通。

接口技术主要包括并口、串口、USB接口等。

其中并口是指能够并行传输数据的接口,串口是指能够串行传输数据的接口,USB接口是一种通用的高速串行总线,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间的连接。

3. 实训课程设计3.1 实训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微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中断与异常处理、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实现具体接口应用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1 统一编址方式
从存储器空间划出一部分地址空间给I/O设备,把I/O 接口中的端口当作存储器单元一样进行访问,不设置 专门的I/O指令 优点: 访问I/O端口可实现输入/输出操作,还可以对端口内 容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移位等等; 能给端口有较大的编址空间,这对大型控制系统和 数据通信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2.状态信息
CPU 在传送数据信息之前,经常需要先了解外 设当前的状态。如输入设备的数据是否准备好 、输出设备是否忙等。
用于表征外设工作状态的信息就叫做状态信息, 它总是由外设通过接口输入给CPU的。 状态信息的长度不定,可以是1个二进制位或 多个,含义也随外1 为什么要设置接口电路
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线不兼容,在信号线功能定义、逻 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 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兼容,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 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 效率 若外部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 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用来发布控制命令、控制外设工作的 信息,例如A/D转换器的启停信号。
控制信息总是CPU通过接口发出的。
返 回
5.1.3 接口的基本功能
1 . 2. 3. 4. 5. 6 . 7. 8. 数据缓冲功能 端口选择功能 信号转换功能 接收和执行CPU命令的功能 中断管理功能 可编程功能 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 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
I/O端口地址选用的原则
凡是被系统配置所占用了的地址一律不能使用 原则上讲,未被占用的地址,用户可以选用,但 对计算机厂家申明保留的地址,不要使用,否则 会发生I/O地址重叠和冲突,造成用户开发的产品 与系统不兼容而失去使用价值 一般,用户可使用300~31FH地址

最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教学讲义PPT

最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教学讲义PP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六章
6.1 并行接口的概念
通信:是指计算机中主机与主机、主机与 外设之间信息的传送。一般分别分为并行 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传输的线路的多条(四条、 八条),一次可并行进行多位二进制位的 传送。
串行通信:是指传输线路只有一条,一次 只进行一位二进制位的传送。
六、8255A的工作方式
8255A的工作方式与端口有关,PA口有3种 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PB口和 PC口只有2种工作方式(0方式、1方式)。
基本I/O方式(方式0) (PA、PB、PC) 不需握手联络线的简单输入/输出单向方式;
适用于无条件传送和查询方式(一般PA或PB数据口, 而PC做成状态口 )的接口电路
D0~D7 PA口
WR RD PC口 A1 A0
PB口 CS
外设
五. 方式命令字:命令字格式
例1. 写入方式控制字
要求:
A端口:方式1输入 C端口上半部:输出,C口下半部:输入 B端口:方式0输出
方式控制字:10110001B或B1H 初始化的程序段:
mov dx,303h ;假设控制端口为303H mov al,0b1h ;方式控制字 out dx,al ;送到控制端口
;送数到PA口
MOV OUT
NOP NOP INC OUT
INC DEC JNZ
HLT
AL , 00001100B ;将PC6置0(STB为低)
D6H , AL
;AL 0000 1100 B
AL 0D6H , AL
SI CX LPST
; 延时 ;AL0000 1101 B ;再使STB(PC6)为1
001 0 011 0 111 0 111 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课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课件

存储器 RAM/ ROM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8个
PC/XT 总线 扩展槽
8级中断 控制器
8259
4通道 DMA 8237
3通道 计数器
8253
键盘 喇叭
配置接口
8255
80x86微处理器技术指标
引脚数 主频 字长 外数据线 外地址线 物理空间 虚拟空间 高速缓存
8086 40 5/8 16 16 20
16
ALU数据总线
ALU 状态标志寄存器
EU 控制器
20
地址加法器 16
CS DS ES SS IP 内部通信寄存器
8 指令队列
外部总线 总线控制
逻辑
执行部件(EU)
总线接口部件(BIU)
8086/8088的寄存器
15 8 7 0
AX AH AL BX BH BL CX CH CL DX DH DL
8088最小模式的引脚
CLK :系统时钟(T)信号,输入。 RESET:系统复位信号,输入。 AD7~AD0 :地址/数据复用线,双向,三态。(8086是AD15~AD0 ) A19~A8 :地址线,输出,三态。 (8086是A19~A16 ) ALE :地址锁存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 ( T1有效) RD、WR :读、写选通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互斥) IO/M :存储器或I/O选通信号,输出。 (8086是M/IO ) DEN、DT/R:数据允许、数据收/发信号,输出。 ( T2 ~ T4有效) READY,TEST :系统控制信号,输入。 NMI,INTR,INTA :中断请求和中断响应信号,输入/出。 HOLD,HLDA:总线请求、总线允许信号,输入/出。 (DMA方式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资料讲解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资料讲解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显示系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4班一.设计任务利用唐都实验箱,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显示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一:东西与南北的交通灯定时30秒交换红绿灯一次。

二:每次红绿灯交换之间要求黄色灯闪烁3秒。

三:在紧急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通过时,四边街道均显示红灯,以便紧急车辆顺利通过,而其它车辆暂停行驶。

紧急车辆通过后,交通灯自动恢复原来的颜色标志。

四:当一个方向绿灯亮后6秒无车通过则切换到另一路绿灯亮。

五:在数码管上显示已计时多少时间。

二.方案设计本实验用到的芯片有8253、8255A、8259A,其中8253利用计数器2来计时,8255A的A、B口作输出与七段显示数码管和发光二极管连接,8259A 用来中断控制及紧急情况。

三.电路原理图、接线图1.实物接线图2.硬件接线图四.程序流程图延时子程序:五.源代码STACK SEGMENT STACKDB 64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MSG1 DB 'START', 0AH, 0DH, 00HMSG2 DB 'STOP', 0AH, 0DH, 00HMSG3 DB 'NO CAR', 0AH, 0DH, 00HMSG4 DB 'RESTART', 0AH, 0DH, 00HTABLE DB 3FH, 06H, 5BH, 4FH, 66H, 6DH, 7DH, 07H, 7FH, 6FH LED DB 4 DUP(0)COUNT DB 0FLAG1 DB 1FLAG2 DB 0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RUN MACRO ADDR ;宏调用,数码管两位显示LEA DI, ADDRMOV AX,[DI]AAD ;除法非压缩指令(AH)<-(AH)*10+(AL),(AH)<-0DEC ALCMP AL, 0AAM ;乘法非压缩指令,将(AL)/0AH,(AH)<-商,(AL)<-余数MOV [DI], AXENDMINF MACRO MSGMOV AH, 06HLEA BX, MSGINT 10HENDMSTART: MOV AX, DATAMOV DS, AXPUSH DSMOV AX, 0000HMOV DS, AXLEA AX, IRQ7 ;取中断程序入口地址ADD AX, 2000H ;IP=2000HMOV SI, 003CH ;中断7的中断向量MOV [SI], AX ;填偏移量矢量MOV AX, 0000H ;段地址CS=0000MOV SI, 003EHMOV [SI], AX ;填段地址矢量LEA AX, IRQ6ADD AX, 2000HMOV SI, 0038H MOV [SI], AX MOV AX, 0000H MOV SI, 003AH MOV [SI], AXLEA AX, IRQ2 ADD AX, 2000H MOV SI, 0028H MOV [SI], AX MOV AX, 0000H MOV SI, 002AH MOV [SI], AXLEA AX, IRQ1 ADD AX, 2000H MOV SI, 0024H MOV [SI], AX MOV AX, 0000H MOV SI, 0026H MOV [SI], AXCLIPOP DSIN AL, 21H AND AL, 39H OUT 21H, ALINF MSG1MOV AL, 80H ;A、B输出,方式0OUT 63H, AL ;8255A控制寄存器MOV AL, 0B6H ;计数器2,方式3,二进制OUT 43H, AL ;8253控制寄存器MOV AX, 0000HOUT 42H, ALMOV AL, AHOUT 42H, ALSTIA0: CALL GO1CALL GO2CALL GO3CALL GO4JMP A0GO1 PROC NEAR LEA DI, LEDMOV AX, 0207HMOV [DI], AXMOV AX, 0300HMOV [DI+2], AXA1: CMP FLAG1, 0JZ A2MOV AL, 10111101B ;红灯2:27秒绿灯1:30秒OUT 61H, ALCALL DISPCMP COUNT, 15JL A1MOV COUNT, 0RUN LEDCMP AX, 0JZ A2RUN LED+2CMP AX, 0JZ A2JMP A1A2: MOV FLAG1, 0RETGO1 ENDPGO2 PROC NEARLEA DI, LEDMOV AX, 0003HMOV [DI], AXMOV AX, 0003HMOV [DI+2], AXA3: CALL DISPCMP COUNT, 15JL A3MOV COUNT, 0MOV AL, 11111001B ;黄灯2:3秒绿灯1:3秒OUT 61H, ALCALL DELLYMOV AL, 11111101BOUT 61H, ALRUN LEDCMP AX, 0JZ A4RUN LED+2JMP A3A4: RETGO2 ENDPGO3 PROC NEARLEA DI, LEDMOV AX, 0300HMOV [DI], AXMOV AX, 0207HMOV [DI+2], AXA5: CMP FLAG1, 1JZ A6MOV AL, 01111110B ;绿灯2:30秒红灯1:27秒OUT 61H, ALCALL DISPCMP COUNT, 15JL A5MOV COUNT, 0RUN LEDCMP AX, 0JZ A6RUN LED+2CMP AX, 0JZ A6JMP A5RETGO3 ENDPGO4 PROC NEARLEA DI, LEDMOV AX, 0003HMOV [DI], AXMOV AX, 0003HMOV [DI+2], AXA7: CALL DISPCMP COUNT, 15JL A7MOV COUNT, 0MOV AL, 11101110B ;绿灯2:3秒黄灯1:3秒OUT 61H, ALCALL DELLYMOV AL, 11111110BOUT 61H, ALRUN LEDCMP AX, 0JZ A8RUN LED+2JMP A7A8: RETGO4 ENDPIRQ1: MOV FLAG2, 1 ;重新开始OUT 20H, ALIRETIRQ2: MOV AL, 00111111B ;暂停OUT 61H, ALINF MSG2STIMOV FLAG2, 0I3: CALL DISPCMP FLAG2, 0JZ I3INF MSG4MOV AL, 20HOUT 20H, ALIRETIRQ6: INF MSG3 ;在LED显示到计时24秒以下(6秒内某一方向无车STI 辆通过),按动K0切换到另一方向绿灯车辆通过LEA DI, LEDMOV AX, 0205HCMP FLAG1,0JZ I4CMP [DI+2], AXJG I5MOV FLAG1, 0JMP I5I4: CMP [DI], AXJG I5MOV FLAG1, 1I5: MOV AL, 20HOUT 20H, ALIRETIRQ7: INC COUNTMOV AL, 20HOUT 20H, ALIRETDISP PROC NEARLEA DI,LEDMOV CL, 0FEHD1: MOV AL, CLTEST AL, 10H ;测试指令,最高位为1则转移,否则顺序执行JZ D2OUT 62H, ALROL AL, 01HMOV CL, ALMOV AL, [DI]LEA BX, TABLEXLAT ;换码指令,将TABLE中的数显示到数码管上OUT 60H, ALCALL DELLYINC DIJMP D1D2: RETDISP ENDPDELLY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PUSH CXMOV CX, 1000D3: LOOP D3POP CXRETDELLY ENDPCODE ENDSEND START六.实验结果分析在8259A芯片中,所用的中断有IRQ1、IRQ2、IRQ6、IRQ7,其中IRQ1与KK1+连接来控制继续,IRQ2与KK2+连接控制暂停,IRQ6与K0连接控制紧急情况时的切换,IRQ7与8253的OUT2相连来控制延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型机系统的串行通信技术4.1 串行通信概论在微型机系统中,CPU与外部设备传送数据(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1)并行通讯: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2)串行通讯:数据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

图4.1表示这两种传送方式的示意图。

(a)并行通讯(b)串行通讯图4.1 并行通讯与串行通讯从图4.1中可以看出,在并行通讯中,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总线,而串行通讯只需要一对传送线。

因此,串行通讯在距离和位数比较多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但它的主要缺点是传送数据的速度比较慢。

在这一节里,主要介绍有关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

4.1.1 数据传送方式在串行通讯中,数据传送有三种方式: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和全双工方式。

1.单工方式(Simplex Mode)在这种方式中,只允许数据按一个固定的方向传送,如图4.2(a)所示。

图中A只能发送,称为发送器(Transfer),B只能接受,叫做接收器(Receiver)。

而不能从B传向A。

2.半双工方式(Half-Dupiex Mode)半双工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2(b)所示。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既可以从A传向B,也可以从B传向A。

因此,A方、B方既可作为发送器,又可作为接收器,通常称为收发器(Transceiver)。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方式似乎为全向工作方式,但是,由于A、B之间只有一根传输线,所以信号只能分时传送。

即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一种传送,不能同时双向传输。

因此,将其称为“半双工”方式。

在这种工作方式下,要么A发送,B接收;要么B 发送,A接收。

当不工作时,令A、B均处于接收方式,以便随时响应对方的呼叫。

图中的收发开关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开关,而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通讯线二端通过半双工通讯协议进行功能切换。

3.全双工方式(Full-Duplex-Mode)虽然半双工方式比单工方式灵活,但它的效率依然比较低,主要原因是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数毫秒。

重复线路切换所引起的延迟积累,是相当可观的。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在同一时刻只能工作在一种方式下,这是半双工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解决的方法是增加一条线,使A、B两端均可同时工作在收发方式,如图4.2(c)所示。

将图(c)与图(b)相比,虽然对每个站来讲,都有发送器和接收器,但由于图(c)中有两条传送线,用不着收发切换,因而传送速率可成倍增长。

图4.2 数据传送方式示意图值得说明的是,全双工与半双工方式比较,虽然信号传送速度大增,但它的线路也要增加一条,因此系统成本将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异步通讯中,大多数都采用半双工方式。

这样,虽然发送效率较低,但线路简单、实用,而且一般系统也基本够用。

4.1.2 波特率和接收/发送时钟1. 波特率在数据传送方式确定后,到底以多大的速率发送/接收数据,这也是串行通信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不但取决于计算机本身的速率,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串行通信接口芯片的速率。

如前所述,串行通信是一位一位传送的。

衡量传送数据快慢的单位叫波特率。

所谓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单位是波特/秒(bit/s)。

1波特=1位/秒(1bps)在实际应用中,波特率是可以选择的。

常用的波特率用19200、9600、4800、2400、1200、600、300、150、100、50,一般来讲波特率越大,传送数据的速率越快。

在某些应用中,波特率有时可达10Mbps或100Mbps。

有时也用“位周期”来表示传送速度,位周期是波特率的倒数。

2. 收/发时钟在串行通信中,无论发送或接收,都必须有时钟脉冲信号对数据进行定位和同步控制。

通常它在发送端是由发送时钟的下降沿,使输入移位寄存器的数据串行一位输出。

而接收端则是在接收时钟的上升沿作用下将传输线上的数据逐位移入移位寄存器。

收/发时钟与二进制数据的关系如图4.3所示。

图4.3 收/发时钟与收/发数据的关系从图4.3可以看出,收/发时钟不仅直接决定了数据线上传送数据的速度,而且直接关系到收/发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同步问题。

为此,一般采用倍频采样方法,即提高采样频率:收/发时钟频率=n×波特率一般n取1、16、32、64等等。

对于异步通信,常采用n=16;对于同步通信,则必须取n=1。

4.1.3 异步和同步通信根据在串行通信中数据定时、同步的不同,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异步通信(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和同步通信(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1. 异步通信异步通信方式是字符的同步传输技术。

在异步通信中,传输的数据以字符(Character)为单位。

当发送一个字符代码时,字符前面要加一个“起始”信号,其长度为一位,极性为“0”,即空号(Space)状态。

规定在线路不传送数据时全部为“1”,即传号(Mark)状态。

字符后边要加一个“停止”信号,其长度为1、1.5或2位,极性为“1”。

字符本身的长度为5~8位数据,视传输的数据格式而定。

例如,当传送的数字(或字符)用ASCII码表示时,其长度为7位。

在某些传输中,为了减少误码率,经常在数据之后还加一位“检验位”。

由此可见,一个字符由起始位(0)开始,到停止位(1)结束,其长度为7~12位。

起始位和停止位用来区分字符。

传送时,字符可以连续发送,也可以断续发射,不发送字符时线路保持“1”状态。

字符发送的顺序为先低位后高位。

综上所述,异步串行通信的格式如图4.4所示。

图4.4 异步串行通信格式异步串行通信的优点是收/发双方不需要严格的位同步。

也就是说,在这种通信方式下,每个字符作为独立的信息单元,可以随机地出现在数据流中,而每个字符出现在数据流中的相对时间是随机的。

然而一个字符一旦发射开始,就必须连着出去。

由此可见,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所谓“异步”是指字符与字符之间的异步,而在字符内部,仍然是同步发出。

因此,这种通信的效率比较低。

尽管如此,由于异步通信电路比较简单,其链路协议也不难实现,所以,异步通信在串行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后边讲的各种串行标准总线以及PC机中均采用这种通信方式。

现在采用的异步通信的速率通常在9600bit/s以上。

2. 同步通信同步通信的特点是不仅字符内部保持“同步”,而且字符与字符之间也是同步的。

在这种通信方式下,收/发双方必须建立准确的定时信号。

也就是收/发时钟的频率必须严格地一致。

同步通信在数据格式上也与异步通信不同,每个字符不增加任何附加位,而是连续发送。

但是在传送中,数据要分成组(帧),一组含多少个独立的码元。

为使收/发双方建立和保持同步,在每组的开始和结束需加上规定的码元序列,作为标志序列。

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发送此标志序列,接收端通过检测该标志性序列实现同步。

标志序列的格式因传输规程不同而异。

例如,在基本型传输规程中,利用国际No.5代码中的“SYN”控制系统,可实现收/发双方的同步。

又如在高级数据联络规程(HDLC)中,是按帧格式传送,利用帧标志符“01111110”来实现收发双方的同步。

同步通信方式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输。

由于不需要起始和停止符,因此传送效率比较高,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4.1.4 信号调制和解调在串行通信中,通常都是指数字通信。

即传输的数据都是“0”、“1”序列组成的数字信号。

这种数字信号包括从低频到高频极其丰富的谐波信号,因此要求传输线的频率很高。

但在远距离通信时,为了降低成本,通常大都采用普通电话线(双绞线)进行传输,而这种电话线的频率有限,通常不超过3000Hz。

若要通过电话线传输数字信号,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其方法就是调制解调技术。

具体地说,就是在发送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电话线传输地模拟信号,此过程称为调制,能够完成调制任务的设备叫调制器(Modulator);在接收端再把调制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称为解调,完成解调的设备叫解调器(Demodulator)。

调制和解调是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而在一个终端设备上往往既要调制,又要解调(以便完成收/发任务),因此,二者缺一不可。

通常是把上述两种功能做在一个设备中,称为调制解调器(Modulator-Demodulator,缩写为MODEM)。

图4.5表示出了两台计算机利用MODEM进行通信的原理电路。

图4.5 计算机远程通信示意图在图4.5中,MODEM为调制解调器,具有发送和接收两种功能,当计算机(1)想发送数据,首先通过异步通信适配器,把并行数据变成串行数据。

然后由串行接口(例如RS -232-C)将数据送到MODEM,由MODEM把此串行数据调制成模拟量(称为调制),然后送到公共电话线传到远方终端。

远方的MODEM将模拟量再还原(解调)成串行数据,并经串行接口送入计算机,反之亦然。

调制的方法很多,按照调制技术的不同,不外乎有调频(FM)、调幅(AM)和调相(PM)三种。

它们分别按传输数字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即音频模拟信号Asin(2лf t+ф)的频率f、幅值A和相位ф,使之随数字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按调制技术的分类,调制解调器的方法可分为:(1)频移键控法(FSK);(2)相移键控法;(3)相移幅度调制(PAM)。

目前计算机通信中应用最多的是频移键控法(FSK)。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数字信号的“1”和“0”调制成不同频率的f1和f2。

4.1.5 差错控制技术在串行通信中,由于系统本身硬件、软件故障,或者外界电磁干扰等原因,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是难免的,所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使误码减少,是串行通信中重要内容之一。

其方法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改善传输信号的电气特性,使误码率达到要求;第二,改善传输线路,使其干扰减到最小;第三,采取检错纠错技术,即所谓差错控制。

所谓差错控制技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信息数据进行可靠有效的编码,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现信息传输错误,如何补救。

1. 差错控制方法(1)自动请求重发自动请求重发ARQ(Automatic Request Repeat)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发送端对发送序列进行纠错编码,可以检测出错误的检验序列,接收端根据检验序列的编码规则判决是否出错,并把判决结果通过反馈信号传回给发送端。

若无错,接收端确认接收,同时发送端缓冲器清除该序列;若有误,接收端拒收,同时通知发送端重新发送该序列,直到接收端收到正确的信息为止,如图4.6所示。

在微机通信中,自动请求重发纠错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工作。

一种是采用半双工方式的系统,该系统中发送端只有在接收到反馈应答的判决信号后,才能决定是否继续发下一组数据。

因此,这种系统也称为发送等待系统,一般应用于面向字符的传送控制规程中。

另一种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的系统,该系统中把需要应答的判决信号插到双方发送的信息帧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