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1节 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1节 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让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三、学情分析:我们华侨中学属于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仪器较缺乏,但学生对实验很热情,好奇心很强,大胆,好讨论,所以把实验设计为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节课结合北海历史文化,唤起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压强的概念,第三部分得出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第四部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压强的概念。

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计算每次实验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关系。

再通过类比法,类比密度、速度得出压强的概念。

五、教学器材:海绵、压力小桌、砝码、铅笔、图钉六、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引入一、自学压力观看北海市一中内的这栋法国大使馆古建筑,思考:建房子时为什么都要把地基做得宽而大?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区别压力与重力预习课本知识与阅读学案第一部分小组相互交流完成学案一引起学生对北海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体验压强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铅笔,两手指同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压铅笔两端,两手指感觉(即效果)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准备】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两幅图片:1.啄木鸟2.鸭子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对比项 名称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5、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图片,学生活动:从课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掌握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2.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压强的定义。

a. 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

b.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a. 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b. 为什么压缩空气的气筒会有刻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海绵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踩气球、挤压海绵等,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压力计实验、海绵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的变化。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计算公式:P = F/S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3)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面积的支撑面上受到的压强相同,那么这两个支撑面受到的力是否相等?2. 作业答案:(1)滑雪运动员穿滑雪板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陷入雪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压强的概念;2.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感知压强的的存在。

2.观察有关压力作用效果的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解读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

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认识物理知识,发现物理规律,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

教学难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压强的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抛出疑问: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

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教学1.认识压力教师首先介绍前面提起过的压力,介绍压力的概念、方向、大小、作用点以及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用字母F 表示。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猜想: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形变显著的物体(如海绵、沙子等)、压力小桌、砝码。

实验方法: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

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采用该法进行。

教师播放相关实验视频。

分析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压强是在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基础上,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前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对整个章节起到引领和铺垫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由“压强”和“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地解决减小和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的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学情分析】一、对学生已具备的实验技能的分析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三、学生的思维障碍学生已经学过重力,但总以为压力就是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产生干扰;对压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更无法分辨;在生活中经常不自觉地在应用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很少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设计“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方案.【教具】多媒体课件、一端削尖的铅笔、压力小桌、海绵、钩码、面粉、硬币、气球、大木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组特技表演图片:躺钉板腹上开石、头顶开砖、银枪刺喉.我们不免感叹他们表演的神奇,同学想不想做个神奇的表演?如图1所示,辅助学生表演“踩气球而不破”.针对气球未被踩破的现象,学生自然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不破”,引入新课.(设计意图:生活中轻压即破的气球,踩在脚下竟然不破,让学生亲身感受“气球的神奇”,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认识压力过渡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木板压在气球上,对气球产生一个什么力?学生思考回答:压力.问题设置.(1)在图2中,请同学们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物体对墙面的压力.(2)思考这三个压力有什么共同点?(3)压力和重力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不是重力,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典型的压力示意图,帮助学生消除压力总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错误认识.)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过渡认识了压力,再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指导学生做“压笔”实验,提出问题:(1)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2)再用大一点的力又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猜想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设计实验观察提供的实验器材(压力小桌、钩码、海绵、气球、面粉、硬币),根据以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1)我们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用什么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如何改变受力面积?(4)如何改变压力?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控制变量法.(2)海绵的凹陷程度、面粉的凹陷程度、气球的凹陷程度.(3)把小桌倒放或正放、将硬币平放或竖放、分别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气球.(4)改变放钩码的个数、改变放硬币的个数、用不同的力压气球.(设计意图:以设置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突破难点.)进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强过渡由实验结论可知,若压力相同时,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比较什么?若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比较什么?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例如: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10 N,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5 m2,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10 N,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3 m2,哪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为什么?这个数值是如何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在物理上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称为压强”.(设计意图: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生自学课本30~3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1)压强用符号来表示.(2)压强的公式为:.(3)压强的单位为,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简称,符号是.(4)1 Pa=N/m2(5)1 Pa的物理意义:.(类比:1 m/s表示物体在1 s内运动了1 m).(设计意图:压强的公式及单位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理解1 Pa的物理意义.)了解常见的压强值:一粒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对手的压强约20 Pa;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 Pa;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典例剖析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本书,书所受到的重力为3 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2,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4.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过渡任何物体承受压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容易被压坏.为了不压坏物体,要设法减小压强.而有些情况就需要增大压强或减小.请看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宽大的书包带、锋利的刀刃、重型卡车装有很多车轮、注射器针尖),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引导学生总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揭示谜底你能发现我们课前“踩气球而不破”的表演的原因吗?小游戏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5.学以致用,体验成功(1)如图3所示,同一块砖怎样放置时压强最大?(2)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A.原处站立不动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C.赶快向岸边跑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3)小丽买了一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6.巩固作业,能力提高(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可利用如图4所示自制的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为1 cm)测量鞋印的面积(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按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不计).(2)查阅资料,揭秘“腹上开石”、“头顶开砖”、“银枪刺喉”、“刀砍不入”等表演.。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 压强》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 压强》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参与实验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带领学生分析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不相同。

与压力作用面积、压力大小有关。

聆听进一步展示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学生思考,并回答:压力的大小;压力作用面积大小。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

教案: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1N/m²。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5. 压强与生活: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胎压、水坝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2. 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2. 重点: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自行车胎压的作用,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受力面积和压力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压强:1.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2. 计算: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单位:帕斯卡(Pa),1Pa=1N/m²。

4.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5.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为20N,受力面积为0.01m²,求压强。

答案:压强 = 20N / 0.01m² = 2000Pa。

2. 应用题:一瓶饮料的瓶盖上有一个面积为2cm²的圆孔,饮料瓶内压强为1.0×10⁵Pa,求饮料瓶盖上每秒流过的饮料体积。

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压强—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导出问题,从而简单地介绍压力。

进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

★教材分析★“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利用教材图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小的蚊子可以把口器插入皮肤,而骆驼不会陷人沙漠中,是不是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压面积有关系?猜想得对不对,要用实验来检验。

这里渗透了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使学生认识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就比较顺当了。

理解了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就不难找出途径了。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情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知其所有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一定认识,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

★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和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

具体内容涉及: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 p = \frac{F}{A} \],其中\[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 F \]表示力,单位牛顿(N);\[ A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3.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不同形状的容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踩气球、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分析生活中实际的压强例子,如水坝、气垫船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压强计探究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现场出题,让学生即时解答,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

2. 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压强的实际应用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压强现象。

3. 根据压强公式,分析一个受力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时,压强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9.1压强授课类型习题课标依据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5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2、压强的计算。

教学难点1、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含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学习目标媒体教学使用所得结论占用媒体来源点类型作用方式时间无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5.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海绵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桶提水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并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讲解。

3.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 = F/S单位:帕斯卡(Pa)换算关系:1 atm = 1.013 × 10^5 Pa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压力: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m,宽0.5m,厚0.2m,放在水平地面上,求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为什么我们在行走时要穿鞋子?(2)分析:鞋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脚底疼痛。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2)讲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分析:已知受力F=20N,受力面积S=1m²,代入公式p = F/S,计算得到压强p=20N/1m²=20Pa。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一个重为15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压强:p = F/S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 压力的大小2. 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3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2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水杯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压强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介质密度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压强6、 教师明确: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点 二、压强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师: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教师讲授:压强的计算公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 S自己动手学生探究、猜想验证试验: 1、 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观察压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方2个砝码和放5个砝码 2、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观察力的效果压力小桌的四只小腿放在海绵上和桌面放在海绵上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无关的,压力不是重力。

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压强压强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压强单位:1KPa=103Pa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2020-12-11 全面系统的WORD范文样板,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科物理年级八授课教师时间 3.26 课题压强计划学时1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课标要求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时目标1.知道压力概念,会画压力的示意图和会求压力大小。

2.知道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和单位,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学法自学法、讨论法、列举实例法教学内容及过程观察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在什么条件下压力等于重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

练习:基训P32—课堂练习1、2如图做一做,试一试: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装置:小桌、海绵、砝码实验过程:演示实验甲乙两图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有关。

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两图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有关。

压力一定时,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练习:基训P32—课堂练习3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压强二、压强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压强
6、 教师明确: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点 二、压强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师: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
证,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教师讲授: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
F-----压力------牛顿(N ) S
自己动手
学生探究、猜想
验证试验: 1、 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观察压
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放在海
绵上,在小桌上方2
个砝码和放5个砝码 2、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观察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的四只
小腿放在海绵上和桌面放在海绵上
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无关的,压力不是重力。

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
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压强
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压强单位:1KPa=103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