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语文公开课论文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思考最近,我参与了许多语文公开课的观摩和评课,从这些公开课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出我对语文公开课的思考:教学手段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在减少;课堂气氛活跃了,有效地评价在弱化。
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课件使用的尺度把握不当。
绝大多数公开课,都有多媒体运用,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把大量精力用在了课件制作上。
当然,使用多媒体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以及拓展课堂容量等方面优势很明显,但是如果运用尺度把握不当,其弊端也很突出。
1、固定了课堂模式,妨碍师生鲜活生动的情感互动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是提前预约好了的课堂程序,很难临时变更。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按部就班地‘牵’着学生的思想硬往课件模式里钻,学生如果偏离课件预设的轨迹,教师往往慌了手脚,更谈不上因材施教。
师生之间生动的人性化交流变成了冷漠的人机交往,教师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这种用课件固定了的课堂,阻碍了师生之间本应有的情感互动与碰撞。
2、凝固了师生思维,消弱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多媒体与以往的语言文字教学老方法相比,有它的优势,可无法取代语文教学固有的本质,文字提供给人的想象空间远超过直观的多媒体。
多数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为学生展示出一幅幅图、文、声、色俱全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冲击学生听觉,代替了文本中的文学意境。
学生看屏幕多了,阅读文本少了;感官体验多了,对文本内容体悟少了。
这种采用直观的办法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抑制。
多媒体的运用应把握好最佳时机和简洁实用这个尺度。
找准最佳时机,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巨大功能;简洁实用,方可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课堂评价的分寸把握不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高中语文公开课论文
高中语文公开课论文摘要: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否在那些荣获特等奖或者一等奖的公开课上得到提高了呢?这恐怕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2012年,作为最后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地区,广西终于搭上了这趟末班车。
两年来,为了检验课改成果,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地践行新课改的精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举行了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语文优质课竞赛或观摩活动,赛课老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他们的驾驭之下,课堂精彩纷呈,亮点百出,大大突破了课改前传统课堂模式,众多教学能手应运而生。
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和指导之下,课堂教学的整体进步是业内人士有目共睹并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这些获了奖的公开课,笔者认为还是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商榷之处的,其中公开课作秀现象及公开课的评价标准让我感触很多。
首先,高中语文公开课存在“伪合作,假探究”的现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可见,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多么的重要。
正因如此,所以赛课老师在设计公开课时都少不了一个必要的环节——合作探究,这当然是领会了《课标》精神的,这一环节显得既“时尚流行”又有课堂深度,然而这些所谓的合作探究却有“伪合作”之嫌。
常见的合作无非就是简单的三五个学生一小组讨论,或者前后桌自由讨论,既没有小组内部合作分工,也没有小组探究合作后的结果展示,所以表面上是合作了,而实际上学生最后的回答根本与之无关。
这又怎么能够达到《课标》所提出的“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要求呢。
“假探究”表现在有些探究问题缺乏探究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的设计要么太深,要么太浅,要么脱离文本,要么故弄玄虚。
例如,在《小狗包弟》一文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的课堂上,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小狗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问题的意图指向是根据课文概括小狗包弟的特征。
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深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展现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学热情。
以下是我的具体点评与建议:课堂导入:公开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和短片,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生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文的讲解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还结合了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视野。
课堂互动:课堂上,教师多次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示等,使整个教学过程既丰富又有趣。
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难点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轻松理解。
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热情和严谨的教学态度。
无论是对学生的回答还是对课文的讲解,教师都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更加尊重知识,尊重课堂。
建议:1.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考虑更多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如微视频、在线互动等,使教学方式更加现代化,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
2.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文学概念或历史事件,教师可考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 进一步强化课堂互动,除了小组讨论外,还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学生提问、即兴演讲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成长。
综上所述,这次语文公开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既展现了教师的教学实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文学教学。
首先,语言文字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包括汉字、词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技能。
其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时,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再次,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文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堂语文公开课反思论文
一堂语文公开课反思一、教案设计反思导语设计,应该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着眼点。
我的导语设计力求做到这一点,由一个点发散开来,推开整个课堂教学的面。
我以亲情导入,因为亲情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以亲情开始,再以亲情结尾,做到教学设计的首尾呼应,这是我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追求。
教学设计,导语是非常重要的,“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教学流程遵循环环相扣。
析题——读课文——整体把握——分析人物——明确主题——品析语言——比较阅读——拓展练习,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落到实处,而落到实处的度不是很好把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我的品析语言环节,做到了品析的面面俱到,但是缺少个别地方的精雕细刻,所以语言环节的教学时平面的,虽完成了目标,但没有深度的挖掘一下,使得分析不够深透。
拓展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实效。
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在讲授每篇课文时,如果有写作可以借鉴的东西,我是一定要让学生练练笔的。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个写法是非常适合学生来借鉴的。
所以我就在作业环节设计了一个片段写作。
想法是好的,但是因为是公开课,只注意了环节的设计,遗憾的是,课上完了,作业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这应该是我这次公开课的疏忽。
所以我想,下次再上这个课,我一定要把这节课真正的完成。
事实上学后的巩固更加重要,这个练笔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验。
上课时我认为下课铃响了,这堂课就结束了。
但课后我反思一下,这堂课的结束应该延伸至完成作业。
如果能对学生的片段写作进行讲评,尤其是能让学生互相评价就更好了。
所以,我反思的结果是,一堂课的导语并不是真正的开始;一堂课的拓展也不是真正的结束。
二、教学方式反思在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读课文的方式,做到全员参与,没有死角,然后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评出优胜组。
小组互评时,采用的是组内组员表决,认为先读组胜举石头,认为后读组胜举布,如果各占一半,组长在出示表决结果时举布。
语文公开课课后反思
语文公开课课后反思1. 引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公开课展示,通过展示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我参与的一场语文公开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课堂设计与准备在公开课前,我认真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准备。
我选择了一篇寓言故事作为教学材料,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实施过程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等。
首先,我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然后,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故事的品读和理解。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词语解释,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组织了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学反思4.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态度消极,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
下次在课堂设计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2 教学节奏掌握不准确在本次公开课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节奏掌握不准确,有时候进度过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有时候又进度过慢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把握好时间分配。
下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合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
4.3 评价方式不全面在本次公开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没有进行书面评价。
这可能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反馈。
下次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包括口头评价,也包括书面评价,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反馈,促进他们的进步。
5. 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公开课的教学质量,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高三语文复习公开课议论文如何叙例
议论文如何叙例导入:比较两段同题作文《崇尚俭朴》的片段,试分析它们语言风格的不同。
(片段一) 我妈要去香港出差,临行前兴高采烈地列着购物单,我瞄了一眼,伸手去摸她的额头:“妈,你疯了?买那么多奢侈品干嘛?”“哎呀,不是我要买,你刘阿姨和王阿姨听说我要去香港,让我帮忙带的。
”我斜眼看她:“你自己真的不要?”“有合算的包也买一两只好了。
”母亲大人春光满面,我默默退出房间,帮她把门带上了。
打开储物柜,里面有些杂乱,十来只女式品牌包挤在角落。
还要买包吗?母亲大人你想开个女式包博物馆吗?果然现代女性的宿命就是赚钱和买奢侈品的无限循环吗?(片段二)有的人不能始终如一地崇尚简朴,挥霍无度后是身败名裂的恶果。
《悯农》的作者李绅本是体恤民情,感喟民生疾苦的读书人,本来生活简朴,但在他科举高中并如愿做官后,却摒弃了原先简朴的生活方式,奢靡至极,最终被削官,家财亦耗尽。
正如一朵朴素的花能常开不衰,而被纷华侵染了的生命,只能逐渐凋零。
简朴如果不能作为原则常住心中,人最终还是会沦为物欲的奴隶。
1.这两段文字各属于什么文体的作文?片段一:________________片断二:________________2.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试分析。
【答案示例】1.片段一记叙文,片段二议论文。
2.片段一以记叙为主,记叙详细具体,并使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手法,叙事生动形象,在不动声色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片段二以议论为主,虽有记叙,但记叙简明扼要,并且有所侧重,比如引用李绅事例,仅侧重于对他生活的简朴与否的记叙,并且记叙是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
语言简洁用力,直白明确,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
议论文如何叙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剪裁舍弃、挖掘增补、概括排比等常用的议论文叙例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观点论述的准确、简练、有针对性,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并运用议论文“叙例”的三种常用方法:剪裁舍弃法、挖掘增补法、概括排比法评价本班同学习作片段:论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见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老人,身穿着朴素的衣服,左手提着一个看起来很有重量的蛇皮袋,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
语文教学论文: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自去年10月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管建刚老师的教学理论,开展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积极进行作文教改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改革如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我校领导认真研究,仔细琢磨。
“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应运而生,课题组人员在教办、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到苏州向专家请教,课题于10月正式启动。
2.作文改革的步骤让学生每天写自己身边的事,周六、周日把这一星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写到生活作文稿纸上,周一小组互相批阅,阅读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写出自己的推荐语:这篇文章好在哪?为什么要推荐它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上。
语文老师拿到学生的习作后,采用“五星制”进行批阅,初选出比较好的或进步比较快的学生的作文,再让这些学生回去用红笔修改。
老师根据学生修改的质量和修改的态度再删去几篇,确定出用稿并签发“用稿通知单”。
拿到“用稿通知单”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输入电脑,然后发送到老师的电子邮箱。
老师将输入电脑的文字进行简单编辑、排版,打出一份样板,将样板裁剪下来,发给每位小作者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力求把自己最高水平展现给读者。
周五放学前把《周报》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看班级作文周报及修改,并选出本期周报上的5篇佳作。
周一作文课上,发刊用纪念卡、作文新苗卡、作文能手卡等,以此来激励学生。
3.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自本课题开题以来,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工作。
学校经常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研讨,并请教办的领导指导教学,还特地把管建刚老师从苏州请来,观看管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指导。
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还进一步知道了作文教学的路子,明确了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4.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发展学生的生活作文”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首先,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其次,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运用能力。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方面,应该注重选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再次,语文教学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语文教学的方法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笔记,还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阅读、写作指导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最后,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的。
语文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作业评定、课堂表现、课外阅读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材二次呈现 营造思维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材二次呈现营造思维空间某次研讨会邀请我去执教公开课,于是我找来多本教材,准备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教学设计的创造——虽然我执教过的公开课已有百余节次,而且被老师们公认的经典设计也不下20余篇,如:《第一场雪》、《庐山云雾》、《白杨》、《詹天佑》、《景阳冈》、《小镇的早晨》等等。
但是,我不想也不喜欢只吃这些老本——我始终坚信:只是躺在已经成为历史的成绩上,沾沾自喜,结局只能是承受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翻开《现代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我就深深地被《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所感动了。
因为读罢这篇文章,我已经泪眼婆娑了。
这是一篇值得精心阅读的经典,也是一篇需要用心去读的故事。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在每年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但是那个神秘的送花人一直没有出现。
因此,女孩天天揣摩送花人的身份,连她的母亲也为她的想象推波助澜——是不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不会有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就这样,女孩无比欣悦地生活着、遐想着、幸福着。
如果故事仅仅是这样,我想也没什么特别的——这无非说明了小女孩懂得助人,懂得关爱,而那个被她帮助过的人就用匿名送花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激。
这样的事例还是数不胜数的,不足为奇。
正当我也在推测究竟是谁匿名送花的时候,文章的结尾非常含蓄地传递了信息: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样的结尾,我始终觉得这样的结尾似凄婉的秋风——吹皱我的心湖,像轻柔的绵针——拨动我的心弦。
它刻画的是最最深厚的母爱,但是又不仅仅是母爱。
多么震撼人心的结尾!我震撼在别样的母爱中,更震撼于这般的情感表达之中。
课堂是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议论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议论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议论文阅读专题课题实验课设计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哈尔滨市“十一五”课题)2、课题介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推广普通,传播和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阅读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历经、人生智慧、领略写作技巧、继承民族精神、在阅读中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本人于2005年开始参与本课题研究工作,承担了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一面通过不断的研究完善,一面进行方法总结,充分实施。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的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读带思,促进理解,表达等综合运用的能力。
探索一种达到培养目标的途径方法,串起语文课堂教学,根据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阅读的基本途径。
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条能以阅读代理解,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途径。
三.实验研究过程一)、学情分析以前曾经进行过说明文专项阅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安排了议论文的阅读,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阅读议论文的基础,因此在专题阅读方面难度不大。
二).学习内容分析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在议论文复习中,有时问同学们,回答往往是瞎蒙的,那么,是不是考运气瞎猜的呢,其实不然,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要进行这方面的阅读训练三)(学习方法分析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更加形象、系统的掌握有关议论文的规律,。
让思维走向深处--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议论文写作序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让思维走向深处--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议论文写作序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让思维走向深处--初中语文九年级议论文写作序列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九年级上开始学写议论文。
教材中的议论文写作序列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
这一序列的写作教学内容从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
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分点指导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来说写议论文还是很困难,没有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本学期根据2022版课标中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表述设计了议论文写作序列。
关于思辨性表达,新课标要求:“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运用文艺评论中的观点评析作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其形式包括讨论、评点、演讲、写作等,涵盖书面表达与口头交流。
思辨性任务群对接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逻辑思维”,其阅读与表达的目标指向方法、能力、习惯、精神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二是思辨能力,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思考习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等;四是理性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
第一课时:让思维走向深处——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设计【写作目标】1.通过借鉴和模仿,明确论点的逻辑思维链条,恰当截取素材,围绕论点进行叙述,呈现应有的逻辑性。
2.通过构建主体段落的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段落表述。
3.通过板演修改文段感受议论文的写作展现出语言的逻辑美感。
【写作活动】一、明确思维点主体段又叫论证段,每段200--250字左右(主体段过短,可能难以深入论证,主体段过长,会有臃肿冗长之感),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二、范例引领标准主体段范例一:①欲依翅飞翔,还需脚踏实地。
( 观点句)②成功并无捷径,名的背后是实。
上好语文公开课几点体会论文
上好语文公开课的几点体会公开课之所以称之为公开课,究其含义来说,它包含着“示范”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具有示范性,它是大家学习借鉴的典范。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集自己的和别人的智慧于一体,将所有的亮点在这一节公开课上集中体现。
也恰恰因为这一节课堂所体现的智慧和亮点远胜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所以便给了人们“作秀”的感觉,让听课的老师感到不真实。
其实,我们平时上课肯定也没有公开课上得那么辛苦,也不会那样上。
但是,我认为,如果一节课能体现出一节公开课上的一个亮点,也就有效果了。
因而,我们说,公开课的意义并不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上课也这么煞费苦心,这么处心积虑地备好再上,而是告诉大家一节课可以体现哪些智慧和技巧。
所以我认为,上好一节公开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必须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任教多年,我也曾观摩过不少语文公开课,也亲眼目睹了那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的挥洒自如、得心应手、风流倜傥。
而这些风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源于他们自身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首先,这些综合素质包含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他们会设计教案,注重三维目标,注重教案的高效,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反思,因而形成了扎实的基本功。
其次,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他们涉猎了人类的各个层面,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再次,包含了积极的心态。
而他们总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总是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不是“公开”上,把功夫做足在“课”的文章上。
最后,包含了良好的沟通艺术。
因为这良好的沟通艺术直接决定着这公开课的成败。
他们深深懂得,教与学过程的本身就一种相互作用的沟通,这种沟通包括课前沟通、课中沟通、课后沟通。
而这种沟通是需要讲究艺术的,沟通从“心”开始,可以侃侃而谈,可以幽默风趣,但一定要根据个人风格,不失个人风度。
以上这些素质,只有注重平时积累,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堂语文公开课的课堂无效教学行为观察
为进 行 了梳 理 , 并作 出相 关分析 , 出教 师 的无 效教 学行 为是 导致课 堂教 学 效果低 下或 无 效的直 接原 因。 指
关 键 词 : 文 ; 开课 ; 堂观 察 ; 效 教 学行 为 语 公 课 无
中图 分 类 号 : 6 21 G4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2 (0 10 — 0 — 4 10 — 0 02 1 )3 18 0 进 行 了归类 和分 析 , 要 有如 下 七 方 面 : 主 ( ) 学 目标 的 达成 度模 糊 一 教
低下的直接原因。我们 知道 , 任何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果 除了
有预期性的 ( 即达 到教 师预 定 的教 学 目标 ) ,还有 非 预 期 性 的 。由于 这 种非 预 期 性 的 教学 结 果 可 分 为 积极 的结 果 和 消极
中 出现 的生字哪些是要求 “ 会认 ” 哪些是 重点要求 “ , 学会 ” , 必须有实在 、 具体 的说 明; 再次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做 什么 ( 目标 ) 。总之 , 教学 中对教学 目标要求质定量 , 具体落实 , 这 样 , 高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 提 体现教师教学 的主体精神才有
的结果 , 就这堂课 而言 , 尽管教师基本达 到了预定的教学 目 标 ( 学生字环 节 中“ 字” 学 的 目标达成度 显得有 些模 教 认 教 糊 )但却 出现 了大量的非预期性的消极的教学结果 , , 这样的
课 堂 教 学 也 算不 上 是 一 堂 好课 。下 面将 具 体 分 析直 接 导 致 这 些 非 预 期 性 的 消极 的教 学 结 果 出现 的课 堂 无 效教 学 行 为 。 二、 对课 堂无 效 教 学 行 为 的分 析 与 思 考 在 课 堂 观 察 的 基 础 上 , 者 对 授 课 教 师 的 无 效 教 学 行 为 笔 收 稿 日期 :0 1 0 — 9 2 1- 3 1
一堂值得反思语文公开课论文
一堂值得反思的语文公开课摘要:新课标要求变传统的封闭型课堂为现代的开放式课堂,变老师为主体的课堂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课堂要秉承新课程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反思县教育局组织我们学区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我校举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调研活动。
学校要我上一堂公开课,课文是九年级上册的《心声》。
它讲述了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主动向程老师提出要在他上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
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然而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说实话,《心声》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几遍了,但课堂始终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活动少;老师给出现成答案多,学生探讨问题少。
这次要我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开课,着实把我忙活了一阵子。
我开始作准备,在班上试讲,讲完后教研组全体老师又帮我进一步雕琢打磨,现在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并写进了教案;学生早已在几天前就作了充分的预习,差不多每一道课后练习的答案都已烂熟于心了;为了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我还事先安排了几个学生重点准备。
为了“万无一失”我在上课的前一天,仍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预习”。
我还特意告诫学生:“明天上课大家不要紧张,一定要展示我们学校我们班的风采,老师提问时大家一定要都举手,反正我抽谁已经是确定了的。
”第二天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面对坐得端端正正的学生和后面黑压压的听课者,我稍一定神,便开始导入课文: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
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有的同学说: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要学会感恩。
还有的说:现在,我觉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有许多同学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别人,我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些人。
语文教研公开课点评
一、背景介绍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举行了一堂语文教研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主题为《背影》。
以下是本次公开课的点评。
二、课堂概况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课前对《背影》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教学目标。
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教学内容丰富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了《背影》这一课的教学资源,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她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解了背影的含义、背影的描写手法以及背影对作者情感的影响。
3.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她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学过程流畅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她通过提问、解答、总结等环节,使教学过程流畅,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三、优点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张老师对《背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
同时,她将背影这一主题贯穿整个课堂,使教学重点突出。
2. 教学内容丰富,拓展性强张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讲解了课文内容,还结合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此外,她还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背影的文学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教学方法多样,富有创意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她还结合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 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总结等环节,使教学过程流畅。
她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关爱。
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田野研究——以公开课《枣核》为例
节课 下 来 ,似 乎 总又 感 觉 少 了点 什 么 。 者很 欣 赏她 在 反 思性 实 践过 程 中所形 成 的 教学 设 计 。
判 断 客观 准 确 地 分析 出初 二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和 状态 ,充 分表
再 次 拿起 了王老 师 的 教案 初 稿和 修 改稿 。坦率 地 说 ,笔 现 了教师 对 学 生 的尊 重和 理 解 每 个 学 生都 有 自己的 生活 经 历 和 情感 体 验 ,把 学 生 的生 活 体验 和 知识 经 验 变为 有 效 的语 里 ,进而 从 根本 上 调 动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积 极 性 ,促 使他 仃 在 J
涵 ,王 老 师进 行 了如 下 学情 分 析 : 《 核 》是 一篇 表 现海 外 枣
革 做法 是 新课 程 背 景 下的 语文 教 学所 极力 追求 的。 “ 读课 初
文 ,分 析 关键 词 句 ” 中让 学生 主 动地 说 , “ 读 课文 ,品读 再
将 自己的经 历 和感 受 写 下来 ,与大 家 交流 。学 生在 活 动 中体 验 到残 疾人 的艰辛 ,都 站在 残疾 人 的 角度 谈 感 受 ,对 残疾 人 能够 积 极面 对 生活 的 艰 辛表 示 了敬 佩 , 同时 也 为 自 己是 一 个 正常 人 而高 兴 ,都 认 为应 该 珍 爱生 命 ,过 好 每~ 天 ,对 生 活 中 需要 帮助 的人做 出 自 己力所 能 及 的事 情 。 此 外 , 阅读 教学 不 仪仪 是 在课 堂 上操 作 , 而更 多 的是 在
原有 的生 活体 验 和情 感 体验 ,进而 联 系 课 — — 小结— — 作 业 ”,清 晰 的教 学 理活 动 和表 达 思 乡心 切 的独 特 方式 来 体 会海 外 游子 的心境 , 导
九上《怀疑与学问》议论文公开课
九上《怀疑与学问》议论文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怀疑与学问》。
本文主要论述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阐述怀疑的内涵、作用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怀疑是学问进步的源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要观点,掌握怀疑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怀疑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和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怀疑方法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精神的思考,如“伽利略推翻地心说”的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观点,并结合课后注释,疏通字词句。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和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怀疑方法分析问题,并举例说明。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怀疑精神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怀疑精神的内涵2. 怀疑精神的作用3. 怀疑方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2. 作业要求:(1) 明确观点,论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3) 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如何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怀疑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怀疑与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语文公开课论文
摘要: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让语文学习成为最有生气、最有魅力、最让学生终生发展而受益的活动。
最近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都是学校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看得出来也都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所以课上得很周正,找不到什么漏洞,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好。
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喝了一碗温吞水,不解渴,不爽气,课堂上沉闷得很,学生的反映可以叫做冷漠,我作为听课老师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的,想来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收获。
我边听课边仔细分析,从设计上来说,该有的都有了,有多媒体,有设问,有板书,有背景材料,有课外延伸,老师着实是想了一些办法的;从技术上来说,各个环节的把握,各种手段的运用,也都还熟练,有些地方还颇见匠心,整个课堂的起承转合也都还自然,从这些方面来说还是一堂比较好的课。
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什么地方没到火候呢?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成功的一节课,这个问题恐怕更多的是众说纷纭,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但有一点估计大多数教师都能认同,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课,绝不应该是“一言堂”,也不应该是众口一词,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种看法,一种理解,也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质
我们经常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
教师知道的多,上课才有底气。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各种看法,教师才能应付自如。
如果自己上课缺乏底气,没有信心,当然只能按提前“背”好的课上了,自然也不敢让学生“百家争鸣”了。
那么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较高的语文素质呢?
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
对教师而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不仅仅停留在解答几个思考题的层面上,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教师这样去指导学生的阅读也肯定是机械呆板的、索然无味的。
教师的阅读能力,在于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在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美。
而真正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和思路,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辩证地汲取个人所需、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
否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很难实现。
其次要有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
研读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一册教材,诸多课文,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又要理解考纲的要求。
如此,才能整合出应试所需的知识。
但教师做到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应该表现为: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用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这种对教材的把握才算是真正的把握、完整的把握、准确的把握。
再次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主要是
由教师来调动的。
语文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燃烧起每个学生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就像是一曲动人的歌,可以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教师的激情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可以让每个学生沉醉不已。
无法想像缺少了激情的语文课会如何,但至少有一点,课堂的“水面”上会少了很多涟漪、多了几许平静;少了很多智慧的火花,多了几许思维的沉寂。
教师的语言应该像一首诗,有情感的起起伏伏;应该像一部小说,有情节的曲曲折折;应该像一部戏剧,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结局。
总之,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
只有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了、充满魅力了,才能带动学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教师要进行探究式教学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从教育目标来看,他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教育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方法看,他以探究为主,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这样就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的地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使课堂成为教师精心设计的“一言堂”。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就可以与朱自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进行比较阅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仔细的阅读这两篇文章,先探究他们是如何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
河水,从声音、色彩、表现手法、情感渗透等方面去分析,然后,探究这两篇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在那些方面是相同的,哪些方面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朱自清先生在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也运用了动静相衬等表现手法,语言都比较优美,都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出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真正感觉到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让语文学习成为最有生气、最有魅力、最让学生终生发展而受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