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设计特色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与传承一、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概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期、先秦时期和汉代之后。
1、原始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期阶段为原始时期,约距今20000-10000年。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为帐篷式、竹屋或洞穴居住。
所以,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不能从这一时期的痕迹信息中得到大量的“建筑学”资讯。
2、先秦时期随着历史进入新世纪,先秦时期(约距今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变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建筑形式,如置门的“三间四柱式”建筑、地积较大的宫殿式建筑和台阶式建筑等。
为此,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指示工匠秦忌,按照“寅吾子法”将碑上的“七块四砖”石块按规定比例切割制作成金字塔式的建筑。
3、汉代之后汉代以后(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和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出现了寺庙,宫殿,园林,城墙等建筑,建筑风格愈加多样化与富于变化。
很多建筑都采用了砖石等材料作为辅助材料,同时还结合巧妙的建筑雕刻技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目的在于探寻古代工匠们如何在受限制的材料及当时水平下获取更好的设计经验。
近年来,很多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等,通过资料,重建古代建筑,这就是一种反向还原实践。
1、基础关键技术如何保证古代建筑的结构安全与稳定,是古代工匠们不断探问的关键问题。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资料,古代工匠们的答案在于基础关键技术。
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相似之处虽然越来越少,但他们的基础关键技术是相似的,如基底砌筑、砖石结构、梁柱、承重墙等。
2、鲜明的区域特色中国境内地域和气候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多样性。
例如,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往往特别注重隐蔽性和整体规划,如紫禁城等。
这些不同的区域特色,体现了古代建筑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传承古代建筑技术的难处古代建筑的传承是不可能只靠技术的,还有很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遗产。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与技术,也呈现了独特的审美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园林景观三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一、建筑结构故宫建筑的结构以"三进式"和"五进式"为主,形式庄重端庄,中轴线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故宫采用的是传统的均贴式榫卯结构,木料选择优质的整根杉木,通过榫卯的嵌合将各根木材牢固地连接起来。
建筑结构稳固耐久,具备抗震能力。
故宫建筑还采用了严格的平衡原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施工技术,实现了建筑主体的重心均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装饰艺术故宫的装饰艺术是其建筑魅力的核心所在。
建筑外观以砖木结构为主,以黄色琉璃瓦为覆盖材料,色泽明亮,质地细腻,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宫殿内部的装饰则以彩绘,雕刻和镶嵌为主要手法,细腻华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彩绘是故宫建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之一。
彩绘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创造出壮丽绚丽的艺术效果。
宫殿内壁上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有景物、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每幅画都精雕细琢,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雕刻是故宫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装饰艺术形式。
雕刻出现在宫殿的门、栏杆、柱子等部位,造型各异,富有立体感,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工艺的精湛和独特。
镶嵌是故宫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
镶嵌使用珍贵的宝石、玛瑙、琥珀等材料,将它们镶嵌在器物表面,形成精美华丽的图案。
镶嵌工艺既考验工匠的技巧,又需要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有深入的了解,制作出的作品具备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园林景观故宫的园林景观也是其建筑艺术与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以"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山水之气"的观念。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风格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素来备受世人称道。
其中,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堪称宫廷建筑的鼻祖。
本文将从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造型特点、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 汉唐时期建筑风格汉唐时期是我国宫廷建筑最为繁荣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多以大型宫殿为主,构造精巧,雕刻华丽。
其特点在于:形制肃穆,线条流畅。
飞檐翘角、斗拱穹庐、雕梁画栋,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征。
另外,汉唐时期的建筑结构较为合理,施工技艺也更加成熟,不仅在中国,也受到了外国建筑师的赞誉。
二. 造型特点汉唐宫廷建筑的造型特点可以概括为:较为严谨,注重细节处理。
这种造型特点极富东方意味,突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审美品位。
例如,宫门大多采用了严格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宫墙上还会嵌入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十分考究。
更有奇妙的是,汉唐时期的宫廷建筑在设计时可以将结构与装饰风格统一起来,形成完美的构造协调。
这一点在西方建筑中并不常见。
三. 材料选用在材料的选用上,汉唐时期的宫廷建筑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首先是砖石的运用。
汉唐时期的建筑师选用了极为坚固、富有装饰性的砖石,用以建造墙壁和建筑结构。
而在其表面则会进行雕塑或刻画,增加美感。
其次是木材的使用。
汉唐时期的建筑师了解如何将木材加工得更适用于建筑,他们挑选了松木、槐木等富有弹性的木材,制作出斗拱、穹庐等曲线优美的建筑构件。
总体来看,汉唐时期的宫廷建筑兼顾了实用与美感的需求,极富讲究的审美品质和技艺水准。
这种风格在接下来的朝代的宫廷建筑之中也得到了延续,发展成各具特色的风格。
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议逛逛博物馆、古镇,感受古建筑韵味。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古代中国的建筑师注重保留和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充分利用地形、水系等自然元素,以及风水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
例如,在山区地势陡峭的地方,古代建筑师会利用山体和岩石来建造居住空间,形成独特的山间建筑群落;而在平原地区,建筑师会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设计和修建湖泊和水系,使建筑与水体相互呼应,形成水乡景致。
这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古代中国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另一个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人们表达文化和信仰的载体。
因此,古代建筑师注重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的道教、佛教、儒家等宗教符号、龙、麒麟等神话动物等,以及各种文化意象。
这些文化元素赋予建筑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崇尚和尊重。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还包括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古代中国,建筑师注重使用符合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土坯等,以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和适应性。
另外,古代建筑师还通过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将建筑材料制作成各种独特的形状和纹饰,以增加建筑的装饰效果和美感。
例如,在明代的宫殿建筑中,使用了大量木材,并且运用了木构件的技术,在建筑结构上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形式和装饰。
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对细节和工艺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中国的建筑师在建筑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在战国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夯土技术,将土壤夯实后制作墙体,使墙体更加坚固。
这种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师在建筑结构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在唐代,中国建筑师首次使用了檐柱结构,将屋檐从墙面上伸出,增加了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这种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珍品。
本文将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一次调查,探索其历史、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开始建造简单的房屋和祭祀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的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也是人们信仰和娱乐的场所。
二、建筑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具有优秀的耐震性能,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精湛。
2.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通过斗拱的相互支撑,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分担荷载,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3. 园林特色:中国古建筑中的园林设计独具特色。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池塘和花草树木等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4. 艺术装饰: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装饰十分精美,常常运用彩绘、雕刻和瓷砖等技法进行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和欣赏。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和谐与平衡。
这种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借鉴,使得建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装饰和工艺技术也对现代艺术和工艺产业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一、建筑结构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坚实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三大基本构件:梁、柱、榫卯。
梁是连接柱子的横梁,柱是支撑整个建筑的竖立构件,而榫卯则是连接梁柱之间的榫头与榫眼结合的部分。
这种构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为建筑赋予象征性的结构,如角楼、屋脊等,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二、工艺技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也是其艺术精髓的一部分。
其中最为著名的技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搭接与制作工艺。
搭接工艺是指将木材通过榫卯和榫眼等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形成结构稳固的建筑。
这种工艺要求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精确计算尺寸和准确掌握角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精细的工艺技能。
此外,古代建筑工艺还注重细节和饰物的制作,如木雕、砖雕和瓦片等,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装饰效果。
三、文化内涵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设计和布局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古代建筑注重以建筑布局表达对天地宇宙的崇敬和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山水”画面的布局,以山为背景、水为前景,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同时,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特点,通过布置花园、池塘和假山等元素,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浑然一体,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体现在其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工艺技术的精湛和细致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和独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忽视和绕过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价值和美学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一、古代建筑类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涵盖了众多的建筑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壮丽,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典范。
寺庙建筑则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以奢华庄严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林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而民居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形式,各地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在风格上追求天人合一、秩序和谐的美学理念。
在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式布局,注重建筑各部分的对称性和均衡性。
建筑立面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斗拱作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境界的表达,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和景致的设置,营造出宏伟壮丽、幽静雅致的空间氛围。
三、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形式,更关注建筑的内涵和哲学意蕴。
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倡导融合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崇自然、尊重人类需求。
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装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青砖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并以彩绘、雕刻等技艺为建筑增加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它既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又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表达。
传统建筑在审美和功能上都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筑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智慧,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中国古建筑设计特色研究
高, 其次为单檐庑殿 、 单檐歇 山顶 , 再次是悬 山顶 , 硬 山顶 , 攒 尖顶 , 卷棚顶 , 半坡顶 。 各种 屋顶都有与之相适应 的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筑对建筑用料 、构件标准 、彩画等都制定 了相应标 准, 要遵 照礼制 的规定。 宋《 营造法式》 中对各种单体建 筑作 了 概括 的原则的记述。清工部《 工程做法》 对官式建筑列举 了 2 7 种 范例, 对应用上 的等级差 别、 做工用料都作 了具体规定 。这 种定 型化 的建筑方法对汇集工匠经验 、 加快施工进度 、 节省建 筑成本 固然有显著作用 ,但礼制 的存在为 以后建筑的创新产 生了一定阻碍 。
一
托整座房屋 ; 屋身 由木质框架构成 , 砖石做 隔墙, 其问安装 门 窗隔扇 ; 身屋上面是屋顶 由木结构屋架制成 , 屋面做成柔和雅 致的曲线 ,四周均伸展出屋身 以外 ,上面覆盖青灰瓦或琉璃 瓦, 形似冠冕 。单体建筑 的平面 以长方形为主 , 只在有特殊情
况下 , 才用方形 、 八角形 、 圆形等形式 ; 但在园林 中观赏用的建
引言 筑, 则常采用不规则平 面如扇形 、 万字形 、 套环形等 。 屋顶有多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 国之一 。 中国古建筑文化源远 流长 , 是 种形式 , 共分九级 , 其 中以重檐庑殿顶 、 重檐歇 山顶为 级别最
、
我 国灿烂的古代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 建 筑大师 , 营造 了许多流传百世 的宫殿 、 庙宇 、 陵墓 、 园林 、 民 居等。这些建筑的流传 , 不仅是我国古 建筑 文化 的传 承 , 更是 我 国灿烂 的历史文化的延续 。我 国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与演变 , 形成里 自己独特 的建筑 风格 与特色 , 透 视出时代 、 社 会、 国家 和民族的政治 、 哲学 、 宗教、 伦理 、 民俗 等意识形 态的 内涵。下面介绍 了中国古建筑 的六大设计特色。 ■、 中国古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
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一般说来,大致包含下述几个方面:1.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聚居形式,如村寨、坞堡、城邑、都市等;2.各种类型的古建筑单体或组群,如:宫殿、陵墓、寺观、塔幢、园林、宅第、石窟、祠庙等;3.建筑材料及加工和结构技术。
如:土工、木工、砖石工;基础、沟渠、城垣、高台等构筑技术;防火、防洪、防雷、防鼠、防蚁等技术;4.室内设计、装饰、陈设、帘幕、家俱、照明灯具、音响、通风等;5.各种装饰工艺如雕刻(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采画、裱贴、鎏金、镶嵌、油漆粉刷、泥塑等技术;6.著名匠师和建筑文献典籍;7.社会文化背景如宗教、家族观念、伦理制度、审美观、风水思想、封建等级制度、社会习俗对建筑的影响;8.风格特色,即地区特色,民族特色,中国和外国建筑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我们说的古代,是指1840年以前的氏族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而以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作为研究的重点,又分为:1.战国(475B.C-221B.C)至秦汉时期(221B.C-220A.D)。
有人主张自周代开始(1027B.C)到三国时代(220A.D-265A.D)为止。
2.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65A.D-907A.D)0有人主张三国时期列入此期。
3.五代、宋、辽、金、元时期(907A.D-1368A.D)4.明清时期(1368A.D-1840A.D)1840年以后,中国进人近代时期,但古建筑体系的活动仍有延续。
1949年以前,在中国从事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的,除了个别的业余受好者外,唯一的专门组织,便是正式成立於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
创办人和社长是朱启钤,社中主要人物是法式组主任梁思成和文献组主任刘敦桢。
学社的历史不长,抗日战争前在北方诸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作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力量於大木结构方法,特别是围绕宋〈营造法式〉的研究。
战争时期在西南的云南、四川两省调査和研究。
中国古典楼阁建筑的设计特点及传统文化内涵
唐金宝
(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 首先对古代楼阁建筑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楼阁的不同功能类别以及各自的建筑特点,同时对楼
阁的设计特点进行探讨,在与古代文化思想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古代楼阁设计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楼阁建筑,传统文化,设计特点
安的南城楼等。
中国古代传统院落建筑主要是通过群体布局的方式展
2)提示类楼阁。中国古代典型的提示类建筑为钟楼和 开整体空间序列,空间序列之间的层次感依靠院落之间的
鼓楼,在古代城市,寺庙以及宫廷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报时作 合围不断深入推进,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秩序感。而楼阁建
用。钟楼和鼓楼的建筑地点一般位于寺庙,宫廷和城市的 筑由于本身在竖向空间上具有逐层向上的层次感,所以与
将钟鼓楼下层作为佛堂,而上层采用风子脚和四柱构成高 大的梗木,为了避免上部散木掩住钟声,其散木的高度不可 过低。
3)娱乐,休闲类楼阁。楼阁建筑在宋朝开始广泛在民 间流行,由于其建筑体量较大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所以被各阶层人民喜爱和接受。古代常见的娱乐休闲类楼 阁建筑主要包括有观景楼、酒楼和茶楼等。这类建筑主要 是以二三层的楼阁作为主体,屋顶形式采用歇山顶,同时设 置有底座和腰檐等构造,上层空间划分为阁子雅座,周边设 计有地面和栏杆组成的外挑廊,满足客人的观景需求。
使用功能也基本涉及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 包括有古代的城防管理,休憩游玩等。不同使用功能的楼
窄,空间较为封闭,主要用来存储粮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 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差别的原因,所以不同地区
阁建筑及其特点主要如下所述:
的楼阁建筑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色,例如江浙水乡的居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屋脊文化更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屋脊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以其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造型设计,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美学追求。
本文将从屋脊文化的历史渊源、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屋脊,即建筑物的顶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屋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迷信观念。
古代人们认为屋脊有避邪的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常常加入各种吉祥图案和雕刻,以求辟邪驱邪。
在宗教信仰和风水观念的影响下,古代屋脊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宋代诗人苏轼曾言:“瓦当屋脊之上,略见斗拱之势,自古以来,尊为神畚,《易》曰:‘上下绝始,民无不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屋脊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脊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建筑形式,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装饰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造型特点中国古代屋脊的造型设计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植物造型:中国古代建筑屋脊的造型多以动植物为主题,如龙、凤、狮、麒麟、鸟兽等。
这些动植物造型被赋予了神话般的意义,代表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塑雕工艺:中国古代建筑屋脊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技艺高超。
雕刻师们以精湛的手艺和想象力,在瓦当和屋脊上雕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神话动物和花鸟图案,展现了古代建筑屋脊的独特魅力。
3. 色彩斑斓:古代建筑屋脊的颜色斑斓且富有层次感,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装饰,如红、黄、绿、蓝等,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绚丽多姿,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4. 寓意丰富:古代建筑屋脊的造型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还承载了许多寓意,如吉祥、祥瑞、祈福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三、文化内涵古代建筑屋脊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享有盛誉。
它既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又表达了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这一特点在世界上并不常见。
木结构建筑结构简单、灵活,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中国木结构建筑注重对称和谐的比例,以及精美的雕刻装饰。
著名的例子如北京的故宫和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等。
二、宫殿式建筑在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被广泛使用。
这类建筑是独特的,结合了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宫廷式建筑通常具有多个大型建筑物组成,每个建筑都有特定的功能,如议事厅、主殿和后花园等。
这种布局旨在展示中国皇帝的权力和荣耀。
三、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风格之一。
中国的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统一。
这些园林通常由精心设计的景观、建筑、水体和植被组成。
几百年来,中国园林建筑一直在艺术手法和设计理念方面进行创新。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四、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在中国古代也非常常见。
寺庙作为宗教和文化场所,被视为精神寄托的象征。
寺庙式建筑往往具有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结构,它们的设计和装饰常常与佛教和道教的信仰有关。
例如,中国最大的寺庙之一——少林寺就是这种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
五、各地特色建筑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建筑风格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涵盖了各地的特色建筑。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建筑风格受到自然环境、地域特点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水乡建筑、广东的客家土楼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建筑。
总结: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每一种风格都独具特色。
木结构建筑、宫殿式建筑、园林建筑、寺庙式建筑和各地特色建筑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技术,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之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结构都与周围的山水相互协调。
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与花草树木相互映衬,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
这种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还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内部装饰上。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这种布局方式与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关。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之一是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常常出现的屋檐、斗拱、雕花等装饰元素,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些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木材、砖石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还与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有关。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屋檐、斗拱、雕花等装饰元素,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艺术造诣。
这些装饰元素常常以独特的形状和精细的雕刻技术呈现,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些建筑结构和工艺技术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的斗拱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
本文将以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其特色及其文化意义为主题展开讨论。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尊崇自然中国古代建筑尊重自然,并致力于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这种尊崇自然的观念可以从古代建筑的布局、材料选择以及建筑形式中窥见一斑。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湖泊、山峦作为背景,建筑物的形状和风格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2. 注重空间布局与结构平衡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结构平衡,强调整体和谐。
建筑内外空间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使得建筑物内部功能井然有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3. 丰富的彩绘和装饰古代中国建筑的彩绘和装饰技术独具匠心,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绚丽。
通过绘制壁画或雕刻花纹,建筑师为建筑物增添了艺术气息和视觉效果。
这些装饰不仅是对细节的注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4. 具有宗教和精神意义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与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紧密相关。
例如,古代寺庙、道观和皇宫等建筑,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神灵、宇宙和人的关系的理解。
它们不仅是信仰场所,也是人们寻求心灵安宁和智慧的场所。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 传承中华文明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保留和传承古代建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体现社会等级和秩序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秩序的观念。
例如,皇宫、寺庙等建筑常常具有宏伟壮丽的规模和独特的结构,体现了社会阶层和权力的差异。
这种社会等级观念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得以体现,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秩序和组织结构。
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风格研究
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风格研究摘要:笔者通过以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特点为出发点,研究了园林建筑古建筑的主要功能,诸如:服务性建筑、建筑小品、游憩性建筑等,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探讨了园林建筑古建筑的设计技巧与方法,从而为完善我国园林古建筑现状,延长其观赏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风格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园林古建筑以山水风景为主,力求人工与自然的完美、巧妙的结合,且园林古建筑的基本特色为“虽为人作,犹如天开”。
同时,尽管每座园林的内容与规模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园林建筑古建筑必需包含四大基本要素,即:建筑、植物、水体与土地。
1 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特点与功能分类1.1园林建筑古建筑设计特点园林建筑古建筑为造园的主要元素之一,属于一种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建筑,因此,园林建筑古建筑是园林的核心部分。
一般情况下,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的设计特色主要有:(1)布局。
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在设计布局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在选择建筑地址时,应在考虑古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善于结合园林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利用地形特征,使之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2)情景交融。
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需结合当地情景,为游人抒发情趣提供前提,尤其是在古典园林中,古建筑与诗画相结合,从而使古建筑增强感染力,并达到情景合一的境界[1]。
(3)空间处理。
在处理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空间的问题上,设计方案应避免线轴对称,注重参差错落、曲折变化与整形布局,同时,空间布置应通过空间变化,形成空间的对比,从而增强古建筑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1.2园林建筑古建筑功能分类目前,我国园林建筑古建筑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1)服务性建筑:服务性建筑是指能够给游客提供普通服务的建筑,诸如:厕所、小型旅馆、餐厅、小吃部、茶室、小卖部等。
(2)建筑小品:此种古建筑以装饰园林为背景,注重古建筑的外观形象效果,并使其兼备一定的使用功能,诸如:栏杆、景墙、展览牌、园椅、园灯等。
西方文化视角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
西方文化视角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西方文化视角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互补,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及评价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中,著名法国考古学家杜拉斯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历程做出了阐述。
随后,一批西方学者开始致力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美国建筑学者富克斯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建筑与规制》中提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观点和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表现”这一观点。
他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和对生命、自然的尊重。
同时,富克斯也指出中国独特的屋檐、硬山、重檐廊亭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英国汉学家高斯丁格在其《中国建筑史》中结合考古、史料资料对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提出了“中国古代民居空间布局精妙”这一论点。
他认为中国古代民居在设计上注重居住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它们的空间布局非常精妙,尤其是院落和抱厦的建筑设计形式更是独具匠心。
第三章西方学者的评价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评价普遍较高。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解析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趋之若鹜。
英国建筑师柯林斯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非常精致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世界上许多建筑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屋檐、斗拱和建筑装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美国历史学家梅隆则在《中国新月》杂志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古代建筑中蕴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建筑风格、屋顶形式和装饰艺术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空间、时间和人类生存的理解。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存在。
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文化底蕴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风格、工艺等方面来研究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与底蕴。
一、建筑材料在古代中国,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土、石和砖。
其中,木材是最主要的建材。
由于地广人稀,物产资源相对稀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就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出适应当地气候、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建筑形式。
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潮等功能,而且能够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古代中国建筑师们还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因素。
二、建筑风格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主要分为三种:殷商、周、汉,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特色。
殷商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大部分建筑都是矩形、方形或圆形,屋面为单坡或双坡,墙壁多以土坯夯实而成。
周朝的建筑风格以青铜器为主要表现盛典,大型宫殿、祭祀建筑,通常使用灰瓦屋面和雕龙雕鹰等建筑装饰。
汉朝时期,建筑风格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
屋顶形状主要分为单坡或双坡式,满足了不同区域和气候的建筑需求。
同时建筑的装饰越来越讲究,以彩画、壁画、雕刻等方式表现建筑内涵。
三、建筑工艺古代中国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
从设计到施工,都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工艺和流程。
传统的中国建筑工艺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砖雕、木雕、砖瓦、装修、彩画等,在古代,这些技术被认为是非常珍贵而且高难度的。
在工艺方面,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享誉世界。
中国园林一般都包括亭、庑、塔、桥等建筑以及池塘、假山等园林构架。
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传承下来的,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善于使用空间,重视豪华的装饰和细节,同时又能体现出一种淡雅、素净的文化特质。
综合来看,在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中,总体而言,是以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作为支撑。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内容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本文以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视角,对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古建筑文化;中式建筑;民族建筑;特点;风格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
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载体。
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
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
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关于我国古建筑的特征表述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精华。
在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地域特色两个方面谈谈古建筑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丰富多样,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到南方的砖木结构建筑,每种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式建筑风格,倡导“居中思想”,即有组织地排列大量建筑物,形成了宫廷文化风范。
同时,故宫的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
在江南水乡,因地制宜的砖木结构造型则成为了流行的建筑风格。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鄱阳湖,其风格兼具了明清两朝的元素,采用了广泛建筑排列、错落有致等江南特色风格。
在杭州灵隐寺中,建筑家们根据山体地貌的特点,设计了以天然岩石为骨架,以木结构和砖石杂合为外墙的建筑形式,造就了雄奇壮美的建筑风格。
二、地域特色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古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也影响了其风格等各方面元素。
中国北方地域特色鲜明,其土地广阔,一年四季气候、风土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建筑风格。
北方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其风格比较朴素大方,以木材和琉璃瓦为主要建材,色调偏暗,符合当地气候特点。
例如,位于山西的乔家大院,其朴素大方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外文化爱好者的赞誉。
南方地域环境的多变性,又形成了独特、多样的建筑文化。
这种文化特性也体现在古建筑的雕刻和装饰中,南方古建筑的建材多以青砖为主,而且建筑的色彩往往比北方明亮、鲜艳。
例如,福建土楼是华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在色彩、构造、细节等方面展现了华南的文化特色。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装饰精美、风格独特,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感受到了强烈的本土文化影响。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继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构思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设计特色研究
作者:杨晓东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材料、构架与结构形式、建筑标准化、平面布置、空间布局、色彩装饰六大特点,较全面的展示了我国古建筑的设计特色。
关键词:建筑材料构架与结构形式建筑标准化平面布置空间布局色彩装饰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营造了许多流传百世的宫殿、庙宇、陵墓、园林、民居等。
这些建筑的流传,不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延续。
我国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里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特色,透视出时代、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民俗等意识形态的内涵。
下面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六大设计特色。
二、中国古建筑设计特点
1、建筑材料
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其中以木构主梁为承重骨架,砖瓦为围护物,之所以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取材方便,施工技术简单。
1.2、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1.3、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1.4、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1.5、施工速度快。
1.6、便于修缮、搬迁。
2、构架与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构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框架,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建筑上部荷载均匀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随着木结构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抬梁式(a)、穿斗式(b)、井干式(c)。
所谓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主梁,主梁上架次梁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
穿斗式就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形成排架,然后用枋聯接而成。
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一些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将木材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而成的,因形成的框架空间似井,故称为井干式。
井干式的结构比较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许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框架来承担,外墙起围护、分隔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就使建筑布置更具灵活性。
其次,木框架类似于现在的框架结构,利于防震、抗震。
木框架所用的斗拱和卯在连接时有部分伸缩余地,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于地震对框架的作用。
3、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都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
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组成都是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即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整座房屋;屋身由木质框架构成,砖石做围墙,其间安装门窗隔扇;身屋上面是屋顶由木结构屋架制成,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青灰瓦或琉璃瓦,形似冠冕。
单体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主,只在有特殊情况下,才用方形、八角形、圆形等形式;但在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常采用不规则平面如扇形、万字形、套环形等。
屋顶有多种形式,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各种屋顶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筑对建筑用料、构件标准、彩画等都制定了相应标准,要遵照礼制的规定。
宋《营造法式》中对各种单体建筑作了概括的原则的记述。
清工部《工程做法》对官式建筑列举了27种范例,对应用上的等级差别、做工用料都作了具体规定。
这种定型化的建筑方法对汇集工匠经验、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建筑成本固然有显著作用,但礼制的存在为以后建筑的创新产生了一定阻碍。
4、平面布置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庄严对称式主要用于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布置在轴线两边。
这种布局庄严雄伟、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完全体现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北京故宫就是这种布局的完美体现。
另一种布局则与之相反,以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为主,不求对称。
这种布局多用于风景园林、民居以及山村水镇等。
建筑师根据山川
形势、河流水网、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布置,这样不仅突出了自然风景的自然美,其中亭廊楼阁的错落布置,更突出了建筑的美感。
苏州园林(拙政园),周庄等都是这种布局的典型代表。
苏州园林在建造布局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了“借景”这一造园技巧,并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
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
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
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还有些园林建筑是以消闲、休息、观赏、游览以及登高望远为目的的,所以设计要结合地势,建筑要和游廊,矮墙,曲桥以及花木竹石,水面等形成有主有次、大小不一、曲折变化、意境各异瓦为因借的空间景点。
5、空间布局
中国古建筑的室内结构除了砖墙外,用到了各种隔扇、门、罩、屏等来作为室内间隔,这样不仅便于安装、拆卸,而且能任意划分室内空间,为房屋使用者提供了充足的布置自由。
庭院,作为室外空间,是与室内空间相互统一的。
通过在庭院中栽种花草树木,建造假山,修建池塘,为房屋使用者提供了小的自然环境。
在单体建筑物之间修建走廊,不仅将建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建筑群,而且作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建筑环境。
6、色彩装饰
建筑外形方正、轮廓简单、缺乏生气,而多样的色彩装饰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首先,中国古建筑以木框架结构为主,木材在质感上略显粗糙,故用色彩装饰;其次是通过在色彩中掺入各种胶和漆,可以起到防腐防蛀的作用,这也是我国许多古建筑能流传至今的关键。
古建筑装饰色彩的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在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建筑色彩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中国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与这五行相应的颜色是青、赤、黄、白、黑。
其中黄色是帝王之色,庶民不可滥用。
黄色是帝王之色,庶民不能滥用,白色除了用作江南民居建筑的墙体颜色外,一般不常用,黑色在建筑中仅用以描绘轮廓,此外不多用。
为了增加建筑的美观,除了彩绘,还在梁、柱、门、窗等构件上加入了浮雕、饰纹等装饰。
民居饰纹多以吉庆、祥瑞、花草、佛道、故事、风俗等为主要题材。
在传统民居装饰中盛行“八宝图”。
所谓建筑中的“八宝图”,是指松、磐、鹤、玉鱼、鼓板、龙门、和盒、灵芝八种吉祥物。
它们多出现在古建筑的门嵋砖雕、门扇裙板、堂内挂落、隔间屏风等处。
而龙凤等高贵的图案只能出現在皇宫中。
总结
中国古建筑规模宏大、数量惊人、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缩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建筑体系深受农耕意识、宗教文化等的影响。
保护古建筑,传承古建筑建造技法,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更是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祝圣洲.中国古建筑艺术[J]. 中国建设信息. 2007 (04).
[2] 徐冰.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布局和构件的简述[J].大众文艺2009,5,43-44.
[3] 周之懋.中国古建筑的八个特征[J]. 建筑工人. 2005 (12).
[4] 秦云,肖君.浅议中国古建筑的装饰[J]. 江西建材. 2006 (02).
[5] 李彦泽.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及其主要特点?[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1).
作者简介:杨晓东,男,1978年7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