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

合集下载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_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 革命岁月 七律·到韶山》课件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 革命岁月 七律·到韶山》课件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整 体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全诗虽然仅有四联八句,却向我们展示作者回
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 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
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
战斗精神,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 解的课外知识,说一说诗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
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一说诗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 · 革命岁月
七律·到韶山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一)学习前两句
在朗读过程中,这份近似痛叹、哀伤的情
感来源于什么? 离别的时间长,时光已不在以及对家乡人 民的思念。 在阔别家乡的这段光阴中或许发生了一些
什么事情,让诗人发出了无限感叹呢?
亲人逝去、时间一去不复返、哀伤32年前 牺牲的那些人们……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动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声势。“红旗”
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 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 斗争的尖锐激烈。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二)学习五六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 历史精神。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 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 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

年语文长春版第十二册《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年语文长春版第十二册《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写作背景
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年后,与 1959年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此时他已是 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 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 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 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 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 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 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译文
1、离别家乡已经太久了,一切都显得有 些恍惚,然而时间不可逆转,三十二 年离乡背井难以弥补诗人恋土怀根的 人之常情,不免由衷地发出感叹。
2、在反动派对革命同志进行血腥镇压的 时候,我们并没有倒下,相反,红色 的旗帜卷起了如火如荼的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
3、因为不怕牺牲,才坚定了信 念,以至于产生了敢于把日月 换成新天,翻身求解放的壮志。
4、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 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 深处走来了无数真正的英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七律 到韶山 第1课时_长春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七律 到韶山 第1课时_长春版 (共21张PPT)
juǎn(卷尺 卷起) 卷
juàn(画卷 卷轴)
理解词语
依稀:模模糊糊。 造句:浓雾弥漫,远山依稀可见。
逝川:逝去的流水。比喻过去了的时间或事物。本文 指三十二年的岁月。
菽:豆类的总称。 造句:农民伯伯的稻菽今年获得了大丰收。
辨析词语 牺牲 捐躯
相同点:都有死去的意思。 不同点:“牺牲”主要指为了国家、集体或人民群众的
因为有了先烈的牺牲才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敢令天地
换一副新颜。令人欢喜的是看见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无数农 民英雄们从黄昏的烟雾中收工归来。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是哪个?这表现出 来诗人怎样的情思?
咒:哀叹。
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是一代人的英勇拼搏,而是 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结果。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 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 未来的红色之旅却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 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 复兴的永久动力。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2021/8/132021/8/1320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32021/8/13August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

到韶山七律诗词鉴赏

到韶山七律诗词鉴赏

《七律·到韶山》赏析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背景】
毛泽东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

"'霸主'指蒋介石。

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这首诗是对32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注释】:
逝川:流逝的时间。

见《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为有:因为有。

菽:豆类。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峥嵘胜昔年”。

英雄:人民群众。

【赏析】
从内容看,刻画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首联引用了《论语》中典故,并用一个“咒”字,鲜明表达对过去旧社会的痛恨;将“故园三十二年前”放在后一句,用倒装句法,顺理成章引出后面的波澜壮阔。

第二联,描绘了32年前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斗争图景以及反革命势
力的疯狂镇压。

第三联,热情讴歌勇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精神气概,既是七律诗题材中固化的点睛之处,也确实成为传诵至今的名言警句。

第四联,则是畅叙新社会下的韶山新貌:一望无际的稻菽恰似海的波浪,昔日也农奴成为今朝的英雄,正在生产一线披着傍晚的烟雾归来。

通观全篇,鲜明的对比引人眼球、动人心魄。

从艺术形式看,工整的对仗比比皆是、巧妙灵动。

如“红旗”对“黑手”,“卷起”对“高悬”,“农奴戟”对“霸主鞭”以及“咒”对“喜”等,加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力表达了革命的辩证法,更是赋予了全诗无与伦比的深厚感染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 到韶山课件(1) 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 到韶山课件(1) 长春版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2、孩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明誓不还。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 以大有作为。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4、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 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 深处走来了无数真正的英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 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水调歌 头·游泳》《浪淘沙·北戴 河》。

春长春版语文六下《七律·到韶山》课件

春长春版语文六下《七律·到韶山》课件
此诗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音无改”同“鬓 毛衰”、“相见”与“不相识”各个进行对照,从而把离 人回乡时的喜悦和所包含的淡淡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 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 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 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 力量。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从这两句中我读出了,祖国河 山的那种气势磅礴。从作者的 文字中我感受到作者对于祖国 山川的热爱。
仞:是一种长度单位。 岳:是指西岳华山
• 遗民泪尽胡尘里,
在金人统治下的宋朝百姓啊, 眼泪Hale Waihona Puke 流干了。• 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是指朝 廷的军队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还是 没有看到朝廷的军队。我从 句读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惆怅。
故 园 三 十 二 年 前

别 梦 依 稀 咒 逝 川 ,
故 园 三 十 二 年 前

别 梦 依 稀 咒 逝 川 ,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遍 地 英 雄 下 夕 烟 。
喜 看 稻 菽 千 重 浪 ,
遍 地 英 雄 下 夕 烟 。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收集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对,他就是毛主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3.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七律.到韶山》七律是诗的一种体裁,到韶山是诗名。

4.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 七律.到韶山课件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 七律.到韶山课件

毛泽东
七 律
文学常识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 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 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 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 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韶山简介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3、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
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
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
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 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 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国人 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有 《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 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 首)。
总结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习这首诗,体会到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感受。
毛主席诗词欣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到韶山古诗全文

七律到韶山古诗全文

七律到韶山古诗全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咱就说,这首诗开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不是
就像我们有时候回忆起很久之前的家乡,那种又怀念又感慨的心情吗?就好比你多年后回到小时候玩耍的老地方,心里那五味杂陈的劲儿!
再看“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这场景多激烈,多震撼!这不就跟战场上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抗一样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就好像一个人坚定地要攀登一座看似不可能征服的高峰,无所畏惧!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多美的画面啊!这难道不像
丰收时节,大家欢欢喜喜庆祝的场景吗?
我觉得啊,整首诗充满了力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对过去的
追忆,对牺牲的敬意,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
诗篇,永远激励着我们!。

长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2)

长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2)

七 律 到 韶 山
3
,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有是老大 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 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 共歌 ·艺 术
2019/5/21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 律 到韶山 毛泽东 1959年
2019/5/21
1

•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
写 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 作 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 背 山。”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 景• 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

长春版1-3、七律到韶山

长春版1-3、七律到韶山

5、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6、农奴:此处指旧中国贫苦农民。 7、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8、黑手:喻反动派。 9、高悬:高高举起。 10、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 武装。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 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 皮鞭。
解析
概括32年前革命与反革命殊死搏斗的历史。
1、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 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2、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3、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4、故园:故乡,指韶山。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痛恨岁月的 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 过了三十二年。
32年前的故乡是怎样的一个故乡呢?
当时的韶山异常贫困,百分之八十的土 地山林,被地主豪绅霸占。百分之六十的 农户靠乞讨度日。当地民谣称:“韶山冲 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 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一个“卷”字状写了农民运动波澜壮阔、迅猛发
展的声势。但是,农民运动却引起了地主豪绅极
度的恐慌和无比的仇恨,他们和各派反革命黑暗
势力勾结串通,用他们罪恶的黑手,用反革命的
武装力量来镇压和杀害革命者,所以称之为“黑
手高悬霸主鞭”。
11、为有:因为有。 12、多:增强激励。 13、敢教:能令、能使。 14、日月换新天: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变 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在这里,作者具体描绘了以稻菽(这里指庄稼。
菽,豆类的总称)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
在6月农村的农忙时节,韶山一带那一望无际、葱
茏茂密的庄稼像大海里的波浪一般,随风摇曳,
涌起千重万迭的绿波,昔日过着牛马生活的广大
农民,如今在生产斗争中,个个都是战天斗地的 英雄,傍晚收工时,他们迎着黄昏缭绕的烟雾, 高高兴兴地从田野上归来了!真是诗中有画。这 是一幅当代农村新生活的风俗画。

《七律 到韶山》课件1-优质公开课-长春版六下精品

《七律 到韶山》课件1-优质公开课-长春版六下精品

遍 地 英 雄 下 夕 烟 。
喜 看 稻 菽 千 重 浪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写作背景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
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
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
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河:指黄 河
从这两句中我 读出了,祖国河山 的那种气势磅礴。 从作者的文字中我
七律·到韶山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首联)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颔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尾联)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写作背景
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1927年1月 ,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三个月 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 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 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 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作者在1959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1.3 七律·到韶山

六年级下册语文1.3 七律·到韶山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美丽的韶山孕育了一代伟人,韶山也因这位
伟人而充满活力。我相信韶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七律·到韶山
板书设计
别梦 故园
概述回忆
红旗 黑手 具体追溯 壮志 新天
喜看 遍地——现实
回忆过去 讴歌现实
七律·到韶山
拓展延伸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 太久,只争朝夕。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 为的。
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思考与交流。
1.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 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 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四句诗是 对1927年大革命时的历史情境的回忆。 “遍地 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 他们继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 韶山的丰收景象。
天渐渐黑了。我们游趣未尽地下了山。 韶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一 代伟人。同时,这里也因为一代伟人的出生而充满 了灵气与活力。我爱韶山!
七律·到韶山
1.用“____”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短文是按照___参__观_____ 的顺序来写的。
3.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写自己在参观毛主席的铜像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韶山 暑假里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同学们一 同游览了韶山。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毛主席故居。这里风景优 美,空气宜人。故居的三面被青翠碧绿的群山环抱。
七律·到韶山
前面是一个湖,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层层细浪,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满天的星斗。房 子的前面和左右两边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守屋的人 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我 们逐一参观了故居里每一个房间。这里虽然很简陋, 但摆设非常整齐。我边看边想:这张床应该是我们 伟大领袖毛主席睡过的吧?那样东西应该是毛主席 用过的吧……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3.七律到韶山【第2课时】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3.七律到韶山【第2课时】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敢”是胆量,是勇气,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 现。此处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精神。这两行诗饱含着 作者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这两行诗还教育和启迪 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 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比喻、对比
这是诗人在故乡看到的可喜的景象。此处使用比喻和对比
品析比喻的修辞手法
概念
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 说的某一事物。 表达效果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
显易懂。
积累: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化用
此处化用的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
达对时间流逝的怅恨之情。“故园”一词饱含着作 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对比
这里是诗人回到故乡后回忆故乡当年的战斗情
景。此处把 “红旗”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 色彩上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 锐、激烈。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本诗的作者毛泽东用凝练的诗句将中国工
农红军在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
的艰难险阻进行了高度概括,主题鲜明,生动形
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课文,写句子。
(1)读课文。
点拨:这首诗语言生动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 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语速的快慢,要富有节奏感,体现出对秋 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们在秋天到来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如,读第1 小节“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时,要带着欣喜激

七律·到韶山的意思

七律·到韶山的意思

七律·到韶山的意思
《七律·到韶山》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

首联和颔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写作者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看到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颈联和尾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写高举革命红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使韶山换了新天,人民获得了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年后,与1959年 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 了。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 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 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 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 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首七律诗就鲜明 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随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英雄:_人__民__群__众__ 黑手:反_革__命__的_血__腥_ 魔掌 稻菽:_大__米__、_豆__类_ 依稀:_隐__约_;__不__清_ 晰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 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 不相待。”
2020/6/22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 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 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 武装。
2020/6/22
2020/6/22
字词乐园
1、读下列词语
zhòu x咒ī 语
bà 恶霸
2、多音字
bié 性别

biè 别扭
sháo 韶山
牺牲
juǎn卷尺

juàn 画卷
预习检查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首联)
红旗卷起农,奴黑戟手高悬霸主鞭。
(颔联)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
喜看稻菽千,重遍浪地英雄下夕烟。
(尾联)
课文解析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 人常出现在梦中。五代·张泌《寄人》诗: “别梦依稀到谢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 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 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 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20/6/22
心灵感悟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首词的 意境和心胸真的是让人气血沸腾;这首词的奋争、怀念、 希望都是一个高度;可以想像到当时的景象!
2020/6/22
关于韶山
韶山旅游区
2020/6/22
2020/6/22
文学常识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 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一般逢偶句押平 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 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020/6/22
2020/6/22
2020/6/22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日月换新天: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 中国。
2020/6/22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稻菽:泛指农作物。菽,豆类作物的总 称. 夕烟:暮色。
2020/6/22
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 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 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 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 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 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 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在阔别 三十二 年后又回到故乡,感叹时间流逝 如此之快。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故园三十二年前 。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运用了对偶
的修辞手法。“红旗”黑对手

2020/6/22
写法点拨
诗风:豪迈、磅礴
五十六个字,字字珠玑。既是抒情,又是叙事; 既是历史情怀,也是革命情怀,更是人民情怀。
拓展提升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音无改”同“鬓 毛衰”、“相见”与“不相识”各个进行对照,从而把离 人回乡时的喜悦和所包含的淡淡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3
七律·到韶山
关于作者
资料宝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 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代表作品有《沁园 春·雪》《七律·长征》 《水调歌头·游泳》《浪淘 沙·北戴河》。
关于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