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基础知识
5.5“基本”粒子(原卷版)

5.5“基本”粒子基础导学要点一、基本粒子与粒子的分类一、“基本”粒子1.人们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把它们叫作“基本粒子”。
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很多新粒子不能看作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
二、发现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π介子,后来发现了超子等。
三、粒子的分类1.强子:是参与(填“参与”或“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强子。
2.轻子:不参与(填“参与”或“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以及τ子和τ子中微子都是已发现的轻子。
3.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中间玻色子(W和Z玻色子)、胶子。
4.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
要点二、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夸克、夸克模型: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作夸克。
2.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一整套关于粒子的理论.其中,夸克、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是组成物质的几类最基本的粒子。
要点突破突破一:基本粒子与粒子的分类1.新粒子的发现突破二: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夸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夸克的种类: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和顶夸克(t)。
3.夸克所带电荷:夸克所带的电荷是元电荷的+23或-13。
4.意义: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
新粒子的发现及特点 发现时间 1932年 1937年1947年20世纪60年代后新粒子正电子 μ子K 介子与π介子超子基本特点 质量与相对应的粒子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相反 比质子的质量小质量介于电子与核子之间其质量比质子的质量大很多粒子的分类 分类参与的相互作用发现的粒子 备注 强子 参与强相互作用质子、中子强子有内部结构,由“夸克”构成;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两类 轻子 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未发现内部结构规范玻色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 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
辐射安全基础知识

量纲为:[t]-1,如1/s,1/h,1/d,1/a
a. 衰变率:
J t d(tN ) d [N (0 )e t]N (t)
dt
dt
b. 当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
i
i
定义分支比: Ri i /
(2) 放射性半衰期 T1/2
放射性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 需的时间,记为 T1/2 。
1Bq1次核衰/秒 变
常用单位居里(Ci):1 C i 3 .7 1 0 1 0 次 核 衰 变 /秒
较小的单位还有毫居(mCi)和微居(Ci)
1Ci3.71010Bq
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 线、射线等,本质都是辐射粒子,又称
辐射。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是辐射探测的
基础,也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手段。
衰变
ZAX Z A 42Y24He
衰变
衰变(丰中子核发生) Z A X Z A 1 Ye~
衰变(欠中子核)
Z AX Z A 1Ye
轨道电子俘获(欠 中子核)
Z A Xe Z A 1 Y~
跃迁:高激发态到低激发态或基态的跃迁。
(1) 衰变 Alpha decay Z AX A Z - - 4 2YH2 4 eQ
本课程讨论对象为致电离辐射,辐射 能量大于10eV。即可使探测介质的原子发
生电离的能量。
3 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类
带电粒子辐射
重带电粒子
,p,d,T, f
快电子
e
不带电辐射 中子
X-射线 和 -射线
3.1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1) 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一---电离损失
我们可以把核素排 在一张所谓核素图上。
基础天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绪论】1. 什么是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 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2. 天文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文物理学3. 天文和气象的区别:大气层外 vs 大气层内4. 天文学观测波段:光学波段;射电波段;X 射线、丫射线波段;紫外线、红外线波段5. 20世纪天体物理学成就:① 两大基本理论:恒星演化和宇宙大爆炸模型 ② 全波段天文学、中微子天文学③ 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发现:脉冲星、类天体、微波背景辐射、星际分子【星空划分与运转】1. 星座的概念:一种具有特征并容易记忆的恒星在天空投影的图案所在天区2. 星座与星官的区别:星座有边界,恒星数目不确定;星官无边界,恒星数目确定① 三垣: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② 四象:北方玄武、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苍龙 ③ 二十八宿:月亮每晚停留在一宿全天88个星座,北天 29,黄道12,南天47 寻找北极星的两种方法① 北斗七星勺头两颗星延长五倍即为北极星② 仙后座勺口开口方向延长开口宽度的两倍即为北极星6. 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与四季关系春夏秋冬-东南西北7. 四季星空典型的代表星座:春夜大熊追小熊:狮子座、牧夫座、天文学概论复习3. 中国古代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4. 5. 夏夜牛郎会织女:天鹅座(天津四) 、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秋夜仙女拜仙后:飞马座、仙女座、英仙座 冬夜猎户会金牛:猎户座【天球与天球坐标系】1.天球的概念与特点:⑴概念:以任意点为球心,任意长为半径,为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 的一个与人们直观感觉相符的假想圆球。
⑵特点:① 天球中心任意选取;②天球半径任意选取;③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只反映 天体视方向上的投影;④天球上任意两天体的距离用角距表示;⑤地面上不 同点看同一天体视线方向是相互平行的天球上的基本点、圈:天极与天赤道、天顶天底真地平、天子午圈、卯酉圈、四方点、黄道和黄极、二分点二至点、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四个天球坐标系:基本点、圈,两个坐标,如何度量5. 不同纬度处的天体周日视运动:都是等于或平行于天赤道的小圆永不上升和永不下落天体:S =( 90° -①)vs - (90° - © ) 天体的中天:天极以南(北)过天子午圈6. 天体上、下中天时天顶距或地平高度的计算上中天:z=w - S |下中天:Z= (90° - ©) + (90° - S ) 太阳中天时的高度:Z 珂-S7.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时间和历法】1.什么是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标记,它建立在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上2.时间计量系统建立的基础和要求:⑴基础:观测物体的运动2. 北天极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3. 4. 春分点 夏至点 秋分点冬至点 a =0 S =0 a =6h S =23.5° a =12h S =0°a =18h S =-23.5°⑵要求:作为时间计量标准的物体运动要求要具有周期性、复观性和可测性真太阳时比恒星时每日约长分钟5. 真太阳时的缺陷: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不均匀;黄赤交角存在使得投影在赤道上的太阳时角变化也不均匀。
中微子概念

中微子概念中微子概念概念介绍•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属于标准模型中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无电荷、质量极小的粒子,几乎没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中微子分为三种类型: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胶中微子。
特点•中微子几乎没有质量,所以其传播速度接近光速。
•中微子在物质中传播时,非常容易发生振荡现象,即不同类型的中微子之间会相互转换。
•中微子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碰撞或散射,所以它们很难被探测到。
发现历程•中微子的概念最早由保罗·迈尔斯顿在1930年提出,他研究了贝他衰变中的能量守恒问题。
•1956年,小岛正博首次建议了中微子振荡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中微子探测实验的方案。
•1956年,雷·戴维斯首次成功探测到中微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8年,日本物理学家益川敏英和加速器实验室首次证实了中微子的振荡现象,为中微子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应用和意义•中微子在宇宙学、天体物理学、核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通过研究中微子的振荡现象,可以了解宇宙中物质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中微子是探测超新星爆发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星体的形成与演化。
•中微子还具有重要的医学应用,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
结语总之,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具有极小的质量和几乎没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通过研究中微子的性质和振荡现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并在多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工具。
物理特性•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属于标准模型中的轻子。
•它是一种无电荷、质量非常小的粒子,质量远小于电子和缪子。
•中微子与电子和缪子不同,没有带电,因此不会与电磁力相互作用。
•中微子的自旋为1/2,遵循费米统计。
三种类型•电子中微子(ve):与电子相似的中微子,参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缪子中微子(vμ):与缪子相似的中微子,参与弱相互作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
中微子振荡公式

中微子振荡公式中微子振荡是粒子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会在不同的种类之间进行转变。
中微子是一种几乎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有三种不同的种类:电子中微子(νe)、μ子中微子(νμ)和τ子中微子(ντ)。
中微子振荡公式描述了中微子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转变关系。
中微子振荡公式的推导基于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验观测结果。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中微子的种类可以用量子态表示,每个中微子种类对应一个量子态。
中微子的振荡是由中微子质量的存在引起的,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量子态的混合过程。
中微子振荡公式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形式表示:|ν_α⟩= ∑(U_αi) * |ν_i⟩其中,|ν_α⟩表示中微子的量子态,α表示中微子的种类(α可以是e、μ或τ),|ν_i⟩表示中微子的质量态,i表示中微子的质量顺序(i可以是1、2或3),U_αi表示中微子的转变系数,是一个复数,它表示了中微子从一种种类转变为另一种种类的概率幅。
中微子振荡公式中的转变系数U_αi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测量。
实验观测中微子振荡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中微子的飞行时间差来测量。
在实验装置中,通过探测中微子到达的时间差,可以推导出中微子的转变系数。
中微子振荡公式的发现对中微子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观测中微子振荡的现象,科学家们可以探索中微子的性质和行为。
中微子振荡的研究不仅对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微子振荡公式的发现也对人们对宇宙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基本粒子之一,它们在宇宙中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对于宇宙的演化和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中微子振荡公式,科学家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起源。
总结起来,中微子振荡公式描述了中微子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不同种类之间的转变关系。
这个公式的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中微子性质和宇宙本质的重要工具。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16-1人教版

第七模块 第16章 第1单元一、选择题图81.在做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8所示,由实验图象可求出( )A .该金属的逸出功B .该金属的极限频率C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D .普朗克常量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r -W ,任何一种金属的逸出功W 一定,说明E K 随r 的变化而变化,且是线性关系(与y =ax +b 类似),直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直线与横轴的截距QA 表示E K =0时的频率r 0,即为金属的极限频率,还可由波速公式C =r 0λ0.求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极限波长.E K =hν-W ,E K =0时,有hν0-W =0,r 0=W h ,又由波速公式,得C =r 0λ0,λ0=hCW.答案:ABD图92.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 ,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 ,则(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 .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 .在水中传播时,a 光较b 光的速度小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解析:由题意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能量,a光频率大于b光频率,由v水=cn,可知C正确.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而产生的,A错.E43<E32,而紫外线光子的能量大于可见光,故B错.能量大于或等于3.40 eV的光才能使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发生电离,故D错.答案:C3.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解析:电池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而硅光电池即是把光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答案:A4.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仑力和核力,则3种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核力、万有引力、库仑力B.万有引力、库仑力、核力C.库仑力、核力、万有引力D.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解析: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氦原子核内的2个质子是靠核力结合在一起的.可见核力远大于库仑力;微观粒子的质量非常小,万有引力小于库仑力.故D选项正确.答案:D二、计算题5.已知钠原子在A、B、C、D、E几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波长分别为:589 nm(B―→A),330 nm(C―→A),285 nm(D―→A),514 nm(E―→B).试作出钠原子在这几个能量范围的能级图.作图时注意,表示能级的横线间的距离和相应能级差成正比,并在线旁以电子伏为单位标出这个能级的值(设最高能级为0).图10解析:根据ΔE =hcλ可以由辐射的波长得到几个能级差;E B -E A =2.1 eV ;E C -E A =3.8 eV ; E D -E A =4.4 eV ;E E -E B =2.4 eV ;根据以上能级差所作能级图如答案图10所示. 答案:如图10所示6.根据巴尔末公式,指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最长波长与最短波长所对应的n ,并计算其波长.解析:当n =3时,波长最长,1λ=R (122-132)λ=1R ×365 m =11.1×107×365 m =6.55×10-7m 当n =∞时,波长最短,1λ=R (122-1n 2)=R ×14λ=4R m =41.1×107m =3.64×10-7m 答案:n =3时,波长最长 6.55×10-7 m n =∞时,波长最短 3.64×10-7 m7.波长为λ=0.17 μm 的紫外线照射至金属筒上能使其发射光电子,光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做最大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已知r ·B =5.6×10-6 T·m ,光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荷量e =1.6×10-19C ,求:(1)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2)金属筒的逸出功.解析:光电子做半径最大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动能即是最大动能. (1)由eB v =m v 2r 得v =eBr m所以12m v 2=12m ·(eBr m )2=(eBr )22m代入数据得12m v 2≈4.41×10-19 J(2)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W =hν-12m v 2=h c λ-12m v 2代入数据得W ≈7.3×10-19J.答案:(1)4.41×10-19J (2)7.3×10-19J8.已知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 eV ,核外电子的第一轨道半径为0.53×10-10m ,电子质量m e =9.1×10-31kg ,电量为1.6×10-19C ,求:电子跃迁到第三轨道时,氢原子的能量、电子的动能和电子的电势能各多大?解析:本题考查了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相关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氢原子能量E 3=E 1/32=-13.6 eV/32=-1.51 eV. 电子在第3轨道时半径为r 3=n 2r 1=32r 1①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向心力即库仑力,所以ke 2/r 23=m v 23/r 3②由①②可得电子动能为 E k 3=12m v 23=ke 22×32r 1=9×109×(1.6×10-19)22×9×0.53×10-10×(1.60×10-19)eV =1.51 eV由于E 3=E k 3+E p 3,故电子的电势能为: E p 3=E 3-E k 3=-1.51 eV -1.51 eV =-3.02 eV 答案:-1.51 eV 1.51 eV -3.02 eV 9.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m ,能量E 1=-13.6 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 (2)原子的电势能.(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解析:(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 ·e 2r 21=m v 21r 1∴电子动能E k 1=12m v 21=ke 22r 1=9×109×(1.6×10-19)22×0.53×10-10×1.6×10-19eV =13.6 eV (2)E 1=E k 1+E p 1∴E p 1=E 1-E k 1=-13.6 eV -13.6 eV =-27.2 eV (3)设用波长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λ=0-E 1∴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m =0.9141×10-7m答案:(1)13.6 eV (2)-27.2 eV (3)0.9141×10-7m10.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 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11H 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0+1e),即中微子+11H ―→10n +0+1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0和0 B .0和1 C .1和0D .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1e +0-1e ―→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 ,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解析:(1)由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正确. (2)由能量守恒有2E =2m e c 2,所以E =m e c 2=9.1×10-31×(3.0×108)2J =8.2×10-14J.反应过程中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 (3)粒子的动量p =2mE k ,物质波的波长λ=hp由m n >m e ,知p n >p e ,则λn <λe . 答案:(1)A (2)8.2×10-14遵循动量守恒 (3)λn <λe11.根据巴耳末公式,指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最长的两条谱线所对应的n ,它们的波长各是多少?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解析:根据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 2),得当n =3,4时氢原子发光所对应的波长最长 当n =3时有1λ1=1.10×107×(122-132)解得λ1=6.5×10-7m当n =4时有1λ2=1.10×107×(122-142)解得λ2=4.8×10-7 m.除巴耳末系外,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是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即1λ=R (1a 2-1n2).其中a 分别为1,3,4,…对应不同的线系,由此可知氢原子光谱是由一系列线系组成的不连续的线状谱.答案:6.5×10-7 m 4.8×10-7 m 不连续的线状谱图1112.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个具有13.6 eV 动能、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也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对心正碰.(1)是否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氢原子能级如图11所示)?(2)若上述碰撞中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电离,则氢原子的初动能至少为多少? 解析:(1)设运动氢原子的速度为v 0,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者的速度为v ,损失的动能ΔE 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若ΔE =10.2 eV ,则基态氢原子可由n =1跃迁到n =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m v 0=2m v ①12m v 20=12m v 2+12m v 2+ΔE ② 12m v 2=E k ③ E k =13.6 eV ④解①②③④得,ΔE =12·12m v 20=6.8 eV因为ΔE =6.8 eV<10.2 eV .所以不能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2)若使基态氢原子电离,则ΔE =13.6 eV ,代入①②③得E k =27.2 eV . 答案:(1)不能 (2)27.2 eV。
核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核物理实验基础知识许景周核能的开发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核武器的出现和核能的应用大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始终和核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实验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微观粒子性质的探测和研究,它包括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在核能工程,同位素应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
也经常需要对核辐射粒子,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分析,因此,核物理实验技术已日益普及。
下面简单介绍有关的基本知识。
一. 射线和物质的互相作用各种类型的快速微观粒子,例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都称之为核辐射或射线,射线有三类:带电粒子:α粒子、正负电子(β射线)、±π、±µ介子等。
中性粒子:中子、中微子等。
电磁辐射:ⅹ、γ光子。
这里只讲述带电粒子、电磁辐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中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要复杂的多,有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吸收及核反应等,可参阅有关书籍。
1. 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对它所穿过的物质主要作用是使之电离和激发。
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α、β等射线不可能深入到原子核的核力场范围之内,因此它们同物质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作用主要是电磁作用,其效果是使原子的电子受到激发或电离,而带电粒子本身能量逐渐损失。
我们把由于电离和激发作用而在单位路程上损失的能量叫做能量损失率,它与粒子电荷、速度及通过物质的原子序数等有关。
α粒子的能量239P的能量为5.1Mev的α粒子, 它在空气中射程只有3.5cm,损失率较大,它在物质中射程很小,对于u在固体中的射程只有几十微米。
β射线的射程较α粒子大得多,在空气中可达数米,对金属如铝为若干毫米。
2. γ射线与物质的互相作用γ射线光子与物质的互相作用有三种方式,即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偶效应。
通过这三种作用,γ射线被物质吸收,ⅹ射线与γ射线相同,只是光子能量较低,来源不同,故以下所讨论的γ射线的性质同样适用于ⅹ射线。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粒子、强、弱、电磁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探测这些粒子等内容。
一、基本粒子粒子物理学将物质分解成最基本的构建单元——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构建单元,而轻子则包括电子、中微子等。
二、基本相互作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它们分别由强子、玻色子和光子传递。
1. 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稳定的基础,由胶子传递。
它是质子和中子的粘合力,使它们能够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 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由W和Z玻色子传递,涉及粒子的衰变和转换。
弱相互作用是一种具有短程和低能量的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由光子传递,是最为熟知的相互作用。
它负责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斥力,使得原子能够稳定存在。
三、粒子探测粒子物理学靠粒子探测器来研究微观世界。
常见的粒子探测器包括加速器和探测仪器。
加速器能够将粒子加速到高能量,使其具有足够的动能穿透原子核;而探测仪器则用于检测和记录粒子束的性质和行为。
粒子物理学的实验室通常使用不同种类的探测器来观测粒子的相互作用和性质,例如泡利相机、气泡室、探测器阵列等。
这些探测器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基本粒子的性质、质量、电荷和自旋等重要参数。
四、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发现粒子物理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是实验证实了希格斯场的存在,也为粒子质量的起源提供了解答。
此外,粒子物理学研究还揭示了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神秘物质的存在。
这些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也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粒子物理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探索了物质构成的最基本层面。
九年级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本质和原子世界的奥秘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从原子的构成和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九年级学生常遇到的原子知识。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其中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质子是位于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
质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p+。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2. 中子中子也位于原子核内部,它是没有电荷的粒子。
中子的相对质量也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n。
中子的存在丰度对于稳定原子的结构非常重要。
3. 电子电子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粒子,具有负电荷。
它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10^-31千克,符号为e^-。
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二、原子的组成部分虽然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们也由更基础的粒子构成。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电子则归属于更大的粒子家族。
1. 夸克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
夸克有六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反上夸克、反下夸克和反奇夸克。
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而中子则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夸克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形成了原子核的稳定结构。
2. 轻子电子属于轻子的一类,而轻子又包括了电子、中微子和反电子中微子。
中微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相对较小,而电子则是原子中最活跃的成员。
由于电子质量较轻,它在原子中的位置可以被轨道和云模型描述。
总结起来,原子的构成和组成部分涉及了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和轻子等基本粒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构成是建立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原子量等内容,为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放射性基础知识

Q
92238U
α(24He)+90234Th
蜕变产物的确定用位移定律确定, 即:蜕变前后总质量数和总电荷数不变。
衰变—— 238U 234Th
+
+
+
++
+
Parent nu+cleus
+ +
4He nucleus emitted
238U4He + 234Th
particle gets the most decay energy
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
A Z
X
N
C 12 66
12 6
C
12 C
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就 Nhomakorabea不同的核素。
20886Tl 3980Sr
60Co
28028Pb Y 91
39
58Co
两种核素,A同,Z、N不同。 两种核素,N同,A、Z不同。 两种核素,Z同,A、N不同。
60Co 60Com 两种核素,A、Z、N同,能态不同。
A Z
X
e Z A1Y
Q
电子俘获
A proton changes to neutron
Electron
X ray
衰变
+
+ ++
+ +
+
+ +
photon
99mTcT1/2 6h99Tc (E 0.140MeV)
射线特点:
1、光子是从原子核中发射的; 2、常常伴随在 、 衰变之后; 3、单能; 4、 射线的能量与原子核相关。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在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中,物理学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作为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是两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两个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关键理论。
一、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现代粒子物理学中,最基本、不可再分的物质单位被称为“基本粒子”。
1.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电荷。
轻子包括电子、中微子等,它们也具有电荷。
物质由这些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成。
2. 粒子相互作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进行描述: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 引力是负责地球和行星间相互吸引的力,它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进行描述。
- 电磁力是由带电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包括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 弱相互作用负责放射性衰变等现象,它的强度比电磁力弱,但比引力强。
- 强相互作用是负责夸克之间相互作用以及核力的力,它是四种相互作用中最强的一种。
二、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
通过观测和理论研究,宇宙学试图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组成以及宇宙的未来。
1. 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始于大爆炸理论,也被称为宇宙的诞生。
据该理论,宇宙在大约138亿年前由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奇点膨胀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和扩大,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宇宙结构。
2. 宇宙的组成宇宙的组成主要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
普通物质指我们熟悉的物质,包括星体、行星、人类等。
但是,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约5%。
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物质,它占宇宙总质量的约27%。
暗能量是一种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能量形式,占宇宙总能量的约68%。
3. 宇宙的未来根据目前的观测和理论,宇宙的未来可能包括三种情况:闭合宇宙、平坦宇宙和开放宇宙。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答案版)

中学语文学问竞赛试题此次竞赛共100道题,每题一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50题,总计50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赞扬什么的名句?A、牡丹B、菊花C、莲花D、梅花2、下列哪首诗歌因音律美丽,被叶圣陶赞扬“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A、《再别康桥》B、《雨巷》C、《沁园春长沙》D、《大堰河——我的保姆》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语出自谁?A、魏征B、陆游C、顾炎武D、魏源4、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A、秋瑾B、陆游C、班超D、项羽5、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A、《西厢记》B、《望江亭》C、《红楼梦》D、《窦娥冤》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间C、流淌的水D、消逝的友情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A、韩信B、项羽C、赵高D、刘邦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A、黄河B、黄土C、黄山D、黄帝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A、杜牧B、李商隐C、李清照D、王安石10、下列汉字形体演化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A、神话故事B、地理著作C、人物传记D、文人随笔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A、岳飞B、辛弃疾C、陆游D、李商隐13、“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1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
请问该词人是谁?A、辛弃疾B、李煜C、晏殊D、李清照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括号中应填写的内容是A、智者B、廉者C、仁者D、学者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17、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B、勉牵强强还说得过去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18、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A、马B、乌鸦C、野鸭D、老鹰19、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说明为什么?A、打算B、安排C、价值D、查考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色?A、春色B、梨花C、雪景D、雨景2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A、荀子B、老子C、孙子D、孟子22、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A、《中庸》B、《尚书》C、《春秋》D、《左传》2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24、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下列哪一部?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C、徐志摩的《志摩的诗》D、艾青的《大堰河》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
四川省遂宁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四川省遂宁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并享有自治权B、都实行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享有特殊的政策C、都是根据民族分布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设置的D、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参考答案】A3. 行政复议的当事人不包括()。
A 申请人B 被申请人C 复议机关D 第三人【参考答案】C5.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B6. 贾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
贾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
贾某的行为对田某死亡而言属于()。
A、过失杀人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C、交通肇事罪D、意外事件【参考答案】D7. 网络不只发现问题,有时它还扮演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提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相对于各种监督管理的机制,网络的监督能力已经显出了超前的态势。
似乎许多问题的端倪,总是先暴露在网络之上,然后才会被深究,继而解决处理。
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决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
如何充分发挥原有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法治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B.网络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具有更为超前的监管能力C.网络监督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D.当今社会的一条重要监督途径是网络监督【参考答案】A8. 虽然他们也知道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应该重视客观事实,可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还是冒着病痛去拜了菩萨。
技术类《核反应堆物理》第1部分-核反应堆物理基础

知识点
1)
了解原子质量单位的定义,了解原子的组成、中子和质子的特点。
2)
能够说出原子结构的基本特点:整个原子核是电中性的;原子的 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能够说出核素和同位素的定义,同位素有什么特性。
4)
理解在原子核中存在核力,核力的特点。
物质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
1u= (1.6605655±0.00000 86)×10-27kg。因而以 kg为单位的 Mp=1.672648×1027kg, Mn=1.674954×1027kg。由此可见,中子 稍稍重于质子。
提供大量的能量以及新的核素。
反应堆是
一个强大的各种粒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辐照场。
反应堆堆芯中有燃料、慢化剂、结构材料和控制材料等。 反应堆一旦运行后,堆内中子要与这些材料的原子核发生 各种类型的相互作用,产生新核,发生一系列的放射性衰 变现象。
反应堆运行是建立在中子与堆内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N0e1
该式表明,平均寿命是原子核数量降为 所需要的时间。
N0 /e
放射性活度
➢ 放射性同位素样品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即 为该同位素样品的活度(A)。
A(t) N(t)
➢单位:贝可勒尔,简称贝可(Bq) ➢(1居里)1Ci=3.7x1010/s=3.7x1010Bq ➢因此,半衰期也可以定义为某同位素活度(A)降为一半 所需要的时间。
热中子轰击235U,原子核分裂成两个碎片;而238U不能产生 裂变反应,它俘获中子后生成239U,经过两次β-衰变而转化为 239Pu; 235U和238U具有不同的核特性,但化学性质却很相似
质量数 铀234 铀235 铀238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一、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稳定的原子核,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自然界存在着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现象。
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数目通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当中子数或质子数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形成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自然界存在的,如U-238, Th-232,Ra-226和K-40等)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人工核反应生产的,如Cs-137,Co-60,I-131等)。
1、核衰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α衰变,放射性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原子核)后生成另一个核的过程。
Z X A→Z-2YA-4+2He4+Q它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较高的重原子核中,尤其为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金属原子核中,如88Ra 226→86Rn222+2He4+4.879Mev92U 238→90Th234+2He4+4.15Mev②β衰变,分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情况。
β-衰变为放出负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过多而造成,放出一个负电子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衰变式为:Z X A→Z+1Y A+β-+ν+Q由于β-衰变产生的能量在β-粒子和反中微子ν之间分配,因此β-粒子的能量是连续分布,最大为Q,最小为0,如:55Cs 137→56Ba137+β-+ ν+Q27Co 60 →28Ba60+β-+ ν +Q同理β+衰变是放出正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内质子过多而引起的,放出一个正电子后,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原子序数减少1,其衰变式为:Z X A→Z-1Y A+β++ν+Q自然界中找不到正电子衰变的核素。
电子俘获又称K俘获,它是原子核自核外层轨道上(通常在K层)俘获一个电子,使核里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并放出中微子,衰变式为:Z X A+e+→Z-1Y A+ν+Q很多放射性同位素会发生电子俘获衰变,如:26Fe 55 +e-→25Mn55+ν+Q53I 125 +e-→52Te125+ν+Q电子俘获过程中会伴随发生标识χ射线,γ射线和俄歇电子(即外层电子跃迁至K层时,过剩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壳层电子发出)。
中微子振荡知识点

中微子振荡知识点中微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具有微小质量和极小的相互作用截面。
20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中微子具有振荡现象,这一发现对粒子物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微子振荡的知识点,包括中微子的基本性质、振荡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关实验的发现和验证。
1. 中微子的基本性质中微子属于轻子家族,和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一起构成了标准模型中的轻子部分。
中微子具有很小的质量,但是不具备电荷,所以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中微子的三代类型与轻子相对应,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弱力相互转化。
2. 中微子振荡的原因中微子振荡是由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与味道本征态之间的耦合引起的。
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是质量的本征值,味道本征态则决定了中微子的电子、μ子或τ子性质。
由于两者不一致,导致了中微子的振荡现象。
这一现象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中微子在自然界中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
3. 中微子振荡的三个参数中微子振荡现象可以使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质量差距、混合角和相位。
质量差距表示不同质量本征态之间的能量差异,混合角描述了不同味道的中微子之间相互转化的概率,而相位则影响振荡的幅度。
通过对这三个参数的测量,科学家能够了解中微子的性质及其在宇宙中的作用。
4. 中微子实验的发现与验证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中微子实验来验证中微子振荡的存在。
其中最重要的实验证据来自日本的超级神岗探测器实验。
该实验通过观测太阳中微子在地球内部的振荡现象,证实了中微子的质量不为零,并且不同味道的中微子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这一实验为中微子振荡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 中微子振荡的意义和应用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对中微子的认知,揭示了其具有质量且可转化的性质。
其次,中微子振荡对理解宇宙的演化、太阳能量产生以及超新星爆发等现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中微子振荡还对核能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以及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微子物理知识点

中微子物理知识点中微子是一种具有极小质量和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
它们是由太阳核反应和宇宙射线中的高能过程产生的,对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微子的发现、性质和研究领域。
一、中微子的发现195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彭加里奥·马里泰提出了中微子的存在,并且提出了中微子的观测方法。
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内尔斯·博尔共同获得了中微子的首次实验性证明,并因此荣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中微子的性质1. 质量极小:中微子质量非常小,远小于其他基本粒子,使得它们极难被直接测量。
2. 电中性:中微子没有电荷,不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3. 与其他物质几乎无相互作用:中微子只与弱相互作用发生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发生概率极低,因此很难被探测到。
三、中微子的研究领域1. 太阳中微子:由于太阳核反应的产物,太阳中微子的研究对于了解太阳内部过程,如能量释放机制和核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微子振荡:中微子振荡现象是中微子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揭示了中微子的质量状态和跨越空间的行为。
3. 中微子探测器:随着对中微子研究的深入,中微子探测器的研制和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超级坦克中微子探测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
4. 中微子天文学:中微子的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探测宇宙射线中的高能中微子,可以了解宇宙中的高能过程以及黑洞等天体的性质。
四、中微子的应用1. 核反应工程:中微子在核反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核燃料生产、核电厂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
2. 医学影像学:中微子还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用以检测和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3. 恐怖袭击探测:中微子的穿透力非常强,因此可以用于恐怖袭击探测和辐射检测等领域。
五、中微子的未解之谜尽管对中微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答。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面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能量、时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涵盖了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物理基础知识所包括的主要方面。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平衡状态时的力学问题,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以及运动规律。
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牛顿三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掌握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物体运动的问题。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量传递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热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两个方面。
热力学主要研究热力过程的热力学定律和功学定律,而热传导则研究热量在物体内部传导的规律。
熟悉热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热量传递问题,了解热机效率、热力学循环等重要概念。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的物理学分支。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几何光学主要研究光线的传播规律,物理光学则研究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干涉、衍射等现象。
了解光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研究光学器件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磁场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个方面。
电学主要研究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磁学则研究磁场的产生以及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力。
掌握电磁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学习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的物理学分支。
原子物理包括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外电子结构两个方面。
原子核物理主要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过程,原子核外电子结构则研究原子内部电子的分布和电子能级。
了解原子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原子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Uβj ] sin2 Xij Re[Uαi Uβi Uαj
+2
i<j
∗ ∗ Im[Uαi Uβi Uαj Uβj ] sin 2Xij
(3.6)
其中
2 (m2 ∆m2 L/E i − mj )L ij Xij = = 1.27 2 4E eV m/M eV
(3.7)
这里L = t为中微子产生处(να )到探测点(νβ )的距离。等式(3.6)的第二行 是CP守恒的,第三行是CP破坏的,其对于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来说会相差一个负 号。此外,中微子不同味的转化几率具有振荡行为,振荡长度为 Losc 0,ij = 4πE ∆m2 ij (3.8)
α1 α2
(3.2)
其中Rij (θij )表示在二维平面的转动,转动角为θij 。Uδ = diag (eiδ/2 , 1, e−iδ/2 ),以
– 17 –
第三章 中微子基本理论
及sij = sin θij ,cij = cos θjk [49]。上式适用于描述Majorana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 和味道本征态之间的幺正变换,若中微子为Dirac中微子,则P = diag (1, 1, 1)。 如果把中微子的代数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例如N 代。这时用来描述中微 子混合的矩阵就需要N (N − 1)/2个混合角,(N − 1)(N − 2)/2个Dirac相位。若 中微子是Majorana型的,则还需(N − 1)个Majorana相位。对此问题的详细讨论 可见教材[50]。 需 要 提 及 的 是 , 除 了 上 述PMNS类 型 的 参 数 化 以 外 , 也 还 存 在 其 它 类 型 的 参 数 化 和 混 合 。 例 如Wolfenstein参 数 化[52],Triminimal参 数 化[51]和Tribimaximal混合[53]等。
表 3.1 中微子混合参数的最佳拟合值及1σ ,2σ ,3σ 置信区间(Fogli等[58])
参数
最佳拟合值及 1σ 置信区间
2σ 置信区间
3σ 置信区间
−5 2 ∆m2 21 (10 eV ) −3 2 |∆m2 31 |(10 e振荡
3.1.1 中微子味混合
中微子基本理论
迄今为止,包括太阳、大气、核反应堆、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都以确凿 的证据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不同味的中微子之间存在混合。从理论角度来 看,由于中微子有质量,我们不能再用对中微子场进行重定义的办法消除带电 轻子对角化对带电流的影响。同夸克部分类似,轻子部分的带电流相互作用变 为(在质量本征态的情况下)
3.1.2 中微子在真空中的振荡
如果中微子有质量且存在混合,中微子将在真空中发生振荡。换句话说, 由电弱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微子态并不是质量本征态,而是味本征态。由等式 (3.1)可得到中微子的味本征态和质量本征态的关系1
n
|να >=
i=1
∗ Uαi |νi >
(3.3)
α = e, µ, τ 为味指标。假定初始产生的中微子态由上式描述,则在传播一定距 离L以后(或者等价地,传播了一定的时间后),中微子的态变成
– 21 –
第三章 中微子基本理论
物质中的质量本征态(H 的本征态)同味本征态的关系为 ˜ (x)ν m ν=U
( x) ,µi (x)为此时的有效中微子质量。 它相应的本征值为 µi2 E
2
(3.18)
对于两代中微子(να , νβ )的情形,有效中微子质量为 µ2 1,2 (x) =
2 m2 1 1 + m2 + E [Vα + Vβ ] ∓ 2 2
将上述各类贡献全部考虑进来,假定标准模型的三代活性中微子只参加纯粹的 标准模型相互作用,并且中性物质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我们可以写出三 代活性中微子在该物质中的演化方程。形式同(3.12)一样,U ν 变成U ,有效 势则变成 √ V = diag (± 2GF ne (x), 0, 0) = diag (Ve , 0, 0) (3.17)
[∆m2 cos 2θ − A]2 + [∆m2 sin 2θ]2 (3.19)
˜ 可成与真空中 其中A = 2E (Vα − Vβ ),θ为在真空中两代中微子之间的混合角。U 两代中微子混合一样的形式,其混合角为 tan 2θm = ∆m2 sin 2θ ∆m2 cos 2θ − A (3.20)
+µ JW,L =
1 νlL γα lL 2 l=e,µ,τ
3
νlL =
j =1
Ulj νjL
(3.1)
U 是描述中微子混合的3 × 3的幺正矩阵。它可以用三个角和一系列相角来参 数化。若中微子是Dirac粒子,则只需要一个Dirac相角,若中微子为Majorana粒 子,除了需要一个Dirac相角外,还需要两个额外的Majorana相角。此时的中微 子混合矩阵就是我们熟知的PMNS 矩阵[3]。 V
(3.12)
2 2 其中ν = (ν1 , ν2 , · · · , νn )T ,Hm = 1/(2E )diag(m2 1 , m2 , · · · , mn )是动能的哈密顿
量,V 是用来描述中微子和物质向前相干相互作用的有效势,U ν 则是V 的n × n方块子矩阵,它相应于n个非相对论性的中微子。 考虑物质中的电子中微子νe 的演化。该物质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相应 的数密度为ne , np , nn 。描述这一相互作用的低能有效哈密顿量为 1 GF (N ) (+) (x) (x) + J (N )α (x)Jα HW = √ J (+)α (x)Jα 4 2 (3.13)
n
|να >=
i=1
Uαi |νi >
(3.9)
– 19 –
第三章 中微子基本理论
类似的,可以得到反中微子之间的味转化几率
n n ∗ Uαi Uβj < νj |νi (t) > |2 i=1 j =1
Pα ¯ = | < νβ |να (t) > | = | ¯β
(3.10)
在这里,Pα ¯α ¯ 表示反中微子να 到νβ 的转化几率。由(3.10)有Pβ ¯ = Pαβ ,该等 ¯β 式正好是CPT守恒的结果。特别的,Pα ¯α ¯ = Pαα 。
i
˜αi U ˜βi (L)exp(− i U 2E
L 0
µ2 i (x )dx |
(3.21)
关于中微子在不同类型物质中的振荡几率的讨论,可参见[54]。
3.1.4 中微子混合参数的整体拟合
各类中微子振荡实验给出了中微子的质量平方差和混合角。在太 阳和大气中微子实验中观测到了两个不同的振荡频率,这点为后来 的KamLAND,K2K以 及MINOS实 验 进 一 步 证 实 。LSND[55]实 验 表 明 可 能 存 在第三个质量差,但这点没有得到KARMEN等实验的证实[56]。MiniBooNE实 验[57]最近声称,在反中微子中有一些可能支持LSND效应的迹象,而在中微 子中却没有观测到振荡。两个中微子振荡频率意味着在振荡中至少需要三个
3.1.3 中微子在物质中的振荡
当中微子在物质中传播,同物质的相互作用会改变中微子的性质。例如中 微子的动量和能量。这些效应既可以是相干的,也可以是非相干的。对于中微 子和质子的非相干非弹性散射过程,其特征散射截面非常小: σ∼ G2 E 2 Fs ∼ 10−43 cm2 ( ) π M eV (3.11)
可以看出,取共振条件A = ∆m2 cos 2θ时,混合角取极大值,相应的中微子在 物质中的混合为最大混合,此时混合角为θm = 450 。这意味着在物质中中微子 味之间的混合可以被放大,即便真空中的混合角很小,也可以利用物质效应将 混合角变大,从而使振荡现象变得明显易于观察。这就是常说的MSW效应[6]。 同中微子在真空中的振荡类似,中微子在物质中绝热演化的振荡振幅可以 写为(忽略掉CP破坏) Pαβ |
这里的+和−分别对应着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情形,ne (x)是物质中电子的数 密度,通常随着中微子传播的轨道发生变化。例如,在地核它的值为Ve ∼ 10−13 eV,太阳中心为Ve ∼ 10−12 eV。由于中性流部分的贡献是对角的,它仅贡 献一个整体的相位不能被试验所观察到,故在演化方程中将其略去。
1
注意:等式(3.1)给出的是中微场之间的关系,当转换为中微子态的关系时会相差一个复
共轭
– 18 –
第三章 中微子基本理论
E 。进而可以得到中微子不同味的转化几率
n n ∗ Uαi Uβj < νj |νi (t) > |2 i=1 j =1 n
Pαβ = | < νβ |να (t) > | = | = δαβ − 4
n
|να (t) > = |νi (t) > = e
∗ Uαi |νi (t) >, i=1 −iEi t
|νi >
(3.4)
由于中微子质量很小,故是相对论性的。由此有 Ei =
2 p2 i + mi
p+
m2 i 2E
(3.5)
Ei 和mi 分别表示中微子质量本征态νi 的能量和质量。更加的,有Ei = pi = p =
– 20 –
第三章 中微子基本理论
费米流的具体形式为 J (+)α (x) = νe (x)γα (1 − γ5 )e(x) J (N )α (x) = νe (x)γα (1 − γ5 )νe (x) − e ¯(x)[γα (1 − γ5 ) − 4 sin2 θw γα ]e(x) +¯ p(x)[γα (1 − gA γ5 ) − 4 sin2 θW γα ]p(x) −n ¯ (x)γα (1 − gA γ5 )n(x) gA , gA 分别表示质子和中子的轴矢耦合系数。 对于带电流相互作用,它对中微子势能贡献的有效势为 Vc = √ 2GF ne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