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语言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掌握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奇观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奇观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奇观,如极光、火山喷发、地震等。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奇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信号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信号,如鸟鸣、蝉鸣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信号及其意义,如鸟鸣表示求偶、警告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信号,记录并分析其含义。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节奏1. 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如潮汐、昼夜更替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节奏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实践:让学生调查并记录周围的大自然节奏,分析其规律。
第四课时:大自然的启示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如天气预报、地震预警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及其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课时:大自然的艺术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艺术,如山水、花草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艺术形式及其美感。
3. 实践: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创作一幅自然艺术作品。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不信吗?大家看——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增进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介绍2. 课程目标与意义第二章:天空的信号1. 天气现象的认识2. 云、雨、风、雷电的形成原理第三章:大地的印记1. 地形地貌的特点2.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第四章:生命的律动1.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 食物链与生态平衡第五章:水的世界1. 水资源的认识2. 水的循环过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秘;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反思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 学生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发言等,评价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材;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品;4. 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引言(1课时)2. 第二章:天空的信号(2课时)3. 第三章:大地的印记(2课时)4. 第四章:生命的律动(2课时)5. 第五章:水的世界(2课时)6. 第六章:季节的变换(2课时)7. 第七章:动植物的奥秘(2课时)8. 第八章:自然界的声音(2课时)9. 第九章:人与自然(2课时)10. 第十章:大自然的保护(2课时)七、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2. 开展校园植物调查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节水小实验,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4. 邀请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5.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2.难点的设定是因为大自然中的信号往往抽象且复杂,幼儿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实践情景引入:
1.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让幼儿在闭上眼睛的状态下,专注于听觉体验,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作业设计,尤其是作业题目的答案示例。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重点:培养幼儿倾听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难点:让幼儿理解大自然中的信号,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补充说明:
-信号: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大自然声音,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
我喜欢风声。风声听起来很舒服,像是在耳边轻轻地吹过。风声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很神奇。
2.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一周内它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示例:
我观察了家里的绿萝,这一周它的叶子变得更绿了。原因是妈妈经常给它浇水,让它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1)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并说出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2)讨论: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发出的,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2.例题讲解(10分钟)
(1)展示图片,讲解风声、雨声、鸟鸣声等大自然声音的产生原因。
(2)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信号,如树叶变色、天气变化等,并讨论这些信号的意义。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引言1. 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 大自然的信息传递第2课时:声音的世界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动物的声音通讯第3课时:光与色彩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动物的色彩通讯第4课时:植物的气味1. 植物的香气来源2. 植物的气味通讯第5课时: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分类2. 动物的行为通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作用;(3)动物的行为及其通讯方式。
2. 教学难点:(1)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传播原理;(2)动物行为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现象;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现象;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解释;3. 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4.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然现象实物或图片、实验器材等;2. 教学资源:自然现象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大自然的语言》04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66/99
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物 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很快到。
67/99
雨中闻蝉叫, 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 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物候 ——大自然语言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 究农业生产科学
60/99
小结: 1.2 段文字好在哪里?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 渐从沉睡中清醒过来。”采取拟人修辞 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描写 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 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清醒” 详细内涵。
61/99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练、生动, 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 确地反应了草木开始生长情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 表现了花开次序,渲染了春天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 示了叶子枯黄过程; 如“簌簌地落 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声音,使人 感到秋天肃杀;
7/99
一 正音
翩然( ) 孕育( ) 簌簌( )
载途( ) 连翘( ) 萌生( ) 农谚( ) 纬度( ) 悬殊( )
侵害( ) 竺可桢(
)
草长莺飞( ) 二 多音字
销声匿迹( )
载 (登载) (转载) (一年半载)
(载重) (载人 )
翘 (连翘)
(翘起来)
8/99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重点)2、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重点难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①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②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二、预习检测,读准下面的字音:萌发翩然风雪载途销声匿迹簌簌农谚孕育连翘草长莺飞纬度;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三、整体感知,归纳课文提纲:第一部分(第1——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6— 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分析课文:(一)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的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句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3
文化和社会影响
探讨大自然语言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大自然语言的演化
演化和变化
研究大自然语言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文化传承的关系
探究大自然语言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
进化历程和趋势
分析大自然语言的进化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
特点和价值
总结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重要 价值。
未来发展方向
大自然语言的结构
结构和组成方式
深入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结构和它是如何的构建与语 言的联系。
语法差异
比较不同大自然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
大自然语言的功能
1
功能和意义
初步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功能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2
应用场景
深入了解大自然语言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场景。
展望大自然语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 如何保护和研究它。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 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将带您深入探索自然界中神秘而美丽的语言,介绍 其定义、结构、功能和演化。让我们一起探索大自然的沉默背后隐藏的奥秘!
概述
定义和意义
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定义,以及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与人造语言的区别
比较大自然语言与人造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自然现象的解释
01
自然现象解读
自然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通过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可
以更好地认识大自然。
02 03
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是自然现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水汽凝结 等过程有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 。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释放出来的能量,通过对地 震成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规律。
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影响
1 2
自然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自然科学的形式影响人类科学 发展,如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等。
社会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社会科学的形式影响人类科学 发展,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3
技术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技术创新的形式影响人类科学 发展,如能源开发、环保技术、医疗技术等。
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04
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类的关 系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
01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气候变化的形式影响人类生活,如季节更替
、温度和降水变化等。
生态环境
02
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大自然的语言通过生态
平衡和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活。
资源利用
03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资源利用的形式影响人类生活,如土地利用
、水资源开发等。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通过地震、火山喷发等 自然现象来表达。
地理环境语言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通过形态和结构来表达信息,如山脉、 河流、湖泊等。
土壤特征
土壤特征通过成分、质地和结构等来反映地理环 境,如沙土、黏土和壤土等。
地理位置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市级一等奖)公开课课件
农谚分享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冬秋夏春 二
雪处满雨 十
雪露芒惊 冬秋夏春
四
寒寒暑清 节
又霜相谷 气
寒降连天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全班共享美。
(可以用“我喜欢 ,因为
。”的句式。)
北 雁 南 飞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写作借鉴
(1)抓住具体的事物来描绘四季景象,这样显得形象可感。 (2)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3)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3.想一想: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一下 顺序呢?小组讨论。
不 能 调 换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空 间
主要
逻
顺辑
序顺
时序
间 顺
次要文,发现最美的段落,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和美句,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美。
学以致用——练一练
仿照第一幅图上的语句,为第二幅图配上适合的语言。
拓展提升——说一说
大自然是多彩的,大自然的语言是 丰富的,除了本文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 你还知道哪些?(可从有关物候的古诗文、身边
的农谚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去收集积累)
古诗中的物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不能。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只 有......的意思,如换成“××”词语,就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就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 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多样性、普遍性、适应性、动态 性。
大自然语言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大自然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 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随着生命 形式的不断演化和自然选择,大
自然语言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演变
大自然语言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 生物种群的适应性演化而不断演变, 形成了现今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重要事件
物种的起源、迁徙、生殖行为等都 与大自然语言的演变密切相关。
动物语言
适应环境变化的表达方式
动物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些昆虫在受到威胁时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 质来警告同伴,这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可以随着威胁的消失而降低。
植物语言
无声的信息传递方式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
植物语言是通过化学物质和物理信号进行信息传 递的方式。例如,植物可以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 物质来吸引昆虫进行授粉或警告其他植物有潜在 的威胁。
地球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地球语言的解读
地球通过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 方式传递信息,如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变 化等。
地球语言的运用
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地球的语言,了解 地球的演变规律和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保
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04
CHAPTER
大自然语言的研究现状与未 来发展
研究现状
微生物语言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
微生物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某些细菌在受到抗生素攻击时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 警告其他细菌有潜在的威胁,这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 度可以随着抗生素的消失而降低。
地球语言
自然现象的表达方式
地球语言是通过自然现象进行信息传 递的方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气 候变化等。这些现象可以传递地球内 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对地球上的生 物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同学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俺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同学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
(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去感悟)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同学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10、俺们怎样才干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同学回答,师板书:观察考虑11、指导朗读俺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干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
北师大版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语言背后的寓意。
2.激发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作的灵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大自然语言的种类,如:声音、颜色、形态等。
(2)教师举例说明大自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篇运用大自然语言的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的亮点。
4.实践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创作一篇作文。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完成创作。
5.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堂小结(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积累素材。
五、板书设计1.大自然语言的种类声音:鸟鸣、虫鸣、水声等颜色:天空、大地、花草等形态:山川、河流、植物等2.大自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诗歌: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情感散文:描绘大自然之美,抒发感悟小说:借助大自然语言,塑造人物形象3.学生创作展示六、课后作业1.观察大自然,积累素材。
2.运用大自然语言,创作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语言的特点。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答题模式: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②不 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5)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有什么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 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古今的差异
(4)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文章内容。
.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3、背景资料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 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 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 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能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对初中语文《大自然的 语言》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教材分析: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大自然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现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语言——季节变化、天气现象、动植物行为等,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幼儿解大自然,培养他们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大自然现象,认识到大自然语言。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自然界变化能力。
3. 增强幼儿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大自然现象及其语言,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践,让幼儿解季节变化、天气现象、动植物行为等大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实物(如树叶、昆虫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氛围,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听到大自然声音。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季变化、天气现象、动植物行为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自然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季节,如春天,讲解春天特点,如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等,让幼儿解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大自然现象,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创意手工制作(10分钟)利用彩泥、树叶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欢大自然物品,如小花、小草等。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趣事,增强他们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语言季节变化天气现象动物行为植物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喜欢大自然现象。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公园看到一只蝴蝶,它在花丛中飞舞,真漂亮!2. 拓展延伸: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游玩,观察大自然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幼儿解大自然现象,培养他们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
小结
一篇好的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这种思 路既可以是从现象到本质、具体到抽象,也可以是 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也需要简明准确的语言,可 以是平实朴素的,也可以是活泼生动的。
作业
写一篇关于春天物候现象的说明 文,不少于200字。
通读全文,感知物候 3、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呈现现象,提出说明对象 现象Fra bibliotek逻辑顺序
说明它的重要性
它取决于什么因素
研究的意义
本质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按照什么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同时,按照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2)第一段写物候现象采用什么顺序? 第一段列举物候现象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链接资料
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共同编写《物候学 》一书,旨在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迅速普及物候 学这门学科知识。
本文选自《科学大众》,原题为:《一门丰 产的科学——物候学》,竺可桢是想把这门科学 介绍给农民和想了解这门科学知识的一般读者。 尊重读者,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服务人民大众,这 也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通读全文,感知物候 1、怎么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 =( 物候 )
通读全文,感知物候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大自然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中第三节《大自然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各种语言,如动物声音、植物生长变化、自然现象规律等,并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学会倾听大自然声音,理解自然界语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大自然中各种语言,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倾听大自然、关爱环境意识。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学会用恰当词汇描述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大自然中语言,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倾听大自然,学会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实物(如树叶、小草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风吹树叶、小鸟鸣叫、小溪流水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中各种语言,如植物生长变化、动物声音、自然现象规律等,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大自然语言,并选代表进行分享。
4. 互动游戏(10分钟)“我来比划,你来猜”:教师或幼儿模仿大自然中声音或现象,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语言植物生长变化动物声音自然现象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大自然中现象,用自己语言描述,并画下来。
答案示例:我看到树叶在风中飘动,听到小鸟在唱歌,感受到大自然美好。
2. 扩展作业: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游玩,记录下有趣现象,回来与同伴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解大自然语言,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恰当词汇描述自然现象,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3篇
《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3篇【通用文档】《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问的科普文章。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简单懂得的科学。
而本文在文中尽量削减专业术语,运用美丽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学问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学问的把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把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学问的进一步熟悉与积存。
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好玩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讲解明文的学问。
2、了解物候学问。
二、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精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力量。
2、把握文章的说明挨次,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觉、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熟悉“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熟悉“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觉、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预备: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生:观看大自然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颜色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日,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索:诗歌讲了哪几局部内容?3、小组内沟通、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瓜州县西湖乡安康小学——年小琴
小组讨论,看看在表格里填 上什么词最合适,然后把表格 画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
1.同学们,你们还知道 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呢?
2.(我当小诗人)仿 照诗歌写一节。
大自然的 其他语言:
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 正当时。 2、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 豆子收。 3、燕子低飞要落雨。 4、猪衔草,寒潮到。
学习收获:
大自然有自己的语言, 不爱 学习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也永 远发现不了大自然的语言。只有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人,才能领会大自然 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一、导入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而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它以各种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有关自然语言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整体感知1、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本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如何去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2、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语段,体会它们的作用。
21、找出你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与大家共同探讨。
三、研读赏析1、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几个难懂的自然语段。
2、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或语段,体会它们的作用。
3、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4、归纳整理文中的重点知识。
5、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拓展迁移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自然语言的知识?请举例说明。
2、请以“假如没有大自然”为题,写一篇短文。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知识性小诗,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些自然现象,全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的效果是给人一种亲切感,使我们好像在大自然中一样,同时我们也会感到,这九种现象是我们人类研究自然规律的成果。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重点:了解诗歌所描写的九种自然现象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
我对本课所采取的策略是心视、口说、手动三者结合,为什么这样设计呢?诗歌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课文,还应是应用语言,通过朗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电教手段贯穿教学的始终。
从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录音朗读课文、幻灯片播放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及学生不易理解的九种自然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事理
问:观测物侯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 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 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探实例
问: 对某一个具体的地方来讲,是 不是每年的物侯现象出现的时间都 一样呢?举例说明。
寻奥秘 思考: 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
《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 四月胶东梨花雪, 秋风吹来榕新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月玉门望春风。 燕山染红漫山枫。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属于哪种因素? 属于哪种因素? 属于哪种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富安中学L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分析物候现象来 临的因素。 2、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品标题
大自然的
语言
找依据
自然(气候)现象
物 候
得问题
一 . 什么是物候 草木荣枯 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
二 . 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作业: 1,完成“导练”中基础训练与课外阅读。 2,预习《奇妙的克隆》。
①纬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得结论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小归纳
思考: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是什么? 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字词积累:
萌(méng)发 次第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 迹 ) 衰(Shuāi)草连天 周而复始 连翘(qiáo) 风雪载(zài)途
草长莺飞
你了解下列词语吗?
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孕育果实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草木萌发 翩然归来 簌簌落下 北雁南飞 风雪载途 花香鸟语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点拔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及作用。 3,说明顺序。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你积累多少关于农业上的谚语吗? 它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 1,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2,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3,泥鳅疯癫,大风暴雨在眼前。 4,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5,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6,燕低飞,披蓑衣。 7,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8,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拓视野—探科学
请你从观看的视频中分析 一下,引起物侯现象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你有解决的办 法吗?
气象 农业
我归纳
总 结
作业: 1,完成“导练”中阅读训练一。 2,课外积累一些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 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 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 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 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 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 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