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灾害规模分类

合集下载

斜坡灾害防治

斜坡灾害防治

加强产学研合作
01
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斜坡灾害防治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02
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03
政府应加大对斜坡灾害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和实用技术的研发。
总结词
该地区通过种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等生物措施,改善了斜坡环境,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同时,这些措施还起到了美化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
详细描述
某地区生物措施应用案例
THANKS
感谢观看
某地区斜坡灾害防治案例
总结词
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提高了灾害应对能力,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当地居民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该地区还注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某地区预警系统建设案例
采用生物措施,改善了斜坡环境,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
05
案例分析
总结词
成功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实施护坡工程、排水工程、锚索加固工程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斜坡灾害的发生,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该地区还注重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灾害风险。
滑坡
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崩塌
指在较陡的斜坡上,岩土体受重力作用而突然坠落的现象。
斜坡灾害的类型

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

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

6.2.4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采石场处 崩塌
破积层崩塌
岩质崩塌
崩塌
6.2.5 崩塌的危害

重庆市北温泉斜坡岩土体地质结构剖面图 1.碎块石土,2.长石石英砂岩, 3.粉砂岩, 4.砂质泥岩
§6.3 滑

滑坡:指斜坡岩体或土体沿某一软弱面(带) 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6.3.1 滑坡的特点 (1)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 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 现象外,滑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 后变化不大。 (2)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 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 动面,如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 断层面、贯通的节理裂隙面等。
水土隔离
工程措施 拦挡工程排导工程-
拦挡坝
综 合 治 理
停淤场
排导沟、改沟
渡槽、隧道等
*逃生自救
脱险逃生方法: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 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 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 泥石所覆盖。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 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 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 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 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 不要在谷地停留。
地质灾害威胁人口40万
据不完全统计,自解放以来,调查区共发 生地质灾害194次,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7次, 大型地质灾害15次,中型地质灾害45次,小 型地质灾害127次。地质灾害造成611人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46985.55万元。 目前,区内城镇、厂矿、村庄、市政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设施仍然受到地质灾害的严 重威胁。全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 (已经有11处地质灾害得到治理),威胁特 大的有52处,重大的有114处,较大的有159 处,一般级的有57处,威胁财产479258.45 万元。

灾害地质学第六章-斜坡地质灾害

灾害地质学第六章-斜坡地质灾害

二、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 (一)地形地貌 • (二)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 (三)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 • (四)地下水 • (五)暴雨和连续降雨 • (六)人类活动
三、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的 发育规律
• 中国特大、较大型崩滑流分布直方图
• (一)中部强烈发育区 • (二)西部中等发育区 • (三)东部弱发育区
二、滑坡的防治
• (一)防治原则 (1)以长期防御为主,防御工程与应急抢险工程相结合; 应急抢险工程应尽可能与防御工程衔接、配套。 (2)根据危害对象及程度,正确选择并合理安排治理 的重点,保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治理效益。 (3)生物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管理、开 发相结合。 (4)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 一、滑坡的特点
• (1)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 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 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
(2)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岩 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 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贯通的 节理裂隙面等。
五、滑坡的危害
• (一)滑坡对城镇的危害 • (二)滑坡对交通运输的危害 • (三)滑坡对工厂、矿山的危害 • (四)滑坡对农田的危害 • (五)滑坡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 (六)滑坡的次生灾害
第四节 泥 石 流
• 一、泥石流的一般特征
• (1)泥石流具有土体的结构性,
• (2)泥石流具有水体的流动性,
• (六)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崩塌的力学机制
• (一)倾倒崩塌 • (二)滑移崩塌 • (三)鼓胀崩塌 • (四)拉裂崩塌 • (五)错断崩塌

斜坡灾害防治ppt

斜坡灾害防治ppt
分类
定义与分类
形成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
机制
指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斜坡失稳破坏的物理过程。不同类型的斜坡灾害其机制不尽相同。
形成条件与机制
危害程度
斜坡灾害往往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
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次生灾害、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影响等。
地理位置
该工程实例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
地理位置
斜坡灾害情况
防治措施
西北地区某工程实例
该工程实例位于其他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
地理位置
该地区斜坡灾害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引起的。常见的灾害类型有地震、滑坡等。
斜坡灾害情况
采用护坡工程、地震防护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斜坡的稳定性,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xx年xx月xx日
斜坡灾害防治
斜坡灾害概述斜坡灾害防治现状与问题斜坡灾害防治技术工程实例分析斜坡灾害防治建议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斜坡灾害概述
斜坡灾害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斜坡运动,导致土地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现象。
定义
根据发生方式和诱因,斜坡灾害可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等。
发展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发展绿色生态防护技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防治设计与施工水平
制定和完善斜坡灾害防治技术标准,统一防治要求。
强化行业规范,确保防治工作符合国家法规与标准。
建立健全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定期举办斜坡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

坡地灾害

坡地灾害
效益、缩短水库寿命,而且还可能毁坏电站,甚至威胁大坝 及其下游的安全。
坡地灾害的危害性
(4)影响资源开发,阻碍经济发展:为促进重庆市经
济的发展,需大力开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然 而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区,这些经济活动受到严重 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坡地灾害防治对策
小结
综上所述,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多,点多面广, 不仅对城镇、农田、耕地造成危害,而且还对区内 的航运、公路运输、库区移民及经济发展造成影 响。重庆市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将分批进行整 治,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区、县各级地质灾害监测 预警系统及群策群防体系,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做到 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发性:当长时间降雨 并伴随大暴雨时,地表破 碎,岩体或土体饱和,其 岩体、土体抗剪强度大大 降低,从而产生大量的坡 地灾害。所以坡地灾害具 有同降雨时间同时发的特 征。 周期性:坡地灾害的形 成和发展与降水密切相关。 在枯水期,滑体处于稳定 或基本稳定状态;而在汛 期或暴雨期,滑体饱水,稳 定性则变差。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长江流域地质灾害及防治》 《重庆市地质灾害特点及成因浅析》 《重庆市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防治》 《灾害防治对策》 《灾害地质学》 《地貌学原理》
图片网址
/?thread-325-1.html /fujian/2008-07/31/content_534328.htm
1.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
是对地质灾害进行防范的 主要措施之一。对我市所 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应进 行群测群防,同时对重大 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
2.宣传培训 :完成全市
区县的乡-镇-村-组级群测 群防知识培训,逐步开展 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 点防治区乡-镇-村-组级地 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

第5章 斜坡地质灾害资料

第5章 斜坡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与防治》
第五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论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我国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斜坡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
崩塌的力学机制
错断崩塌:陡坡上长柱状或板状的不稳定岩体,当无
倾向坡外的不连续面和较厚的软弱岩层时,一般不会发 生滑移崩塌和鼓胀崩塌。但是,当有强烈震动或较大的 水平力作用时,可能发生如前所述的倾倒崩塌。此外,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能使长柱或板状不稳定岩体的下 部被剪断,从而发生错断崩塌。悬于坡缘的帽沿状危岩, 仅靠后缘上部尚未剪断的岩体强度维持暂时的稳定平衡。 随着后缘剪切面的扩展,剪切应力逐渐接近并大于危岩 与母岩连接处的抗剪强度时,则发生错断崩塌。
崩塌的危害
崩塌后盐池河景象
崩塌前盐池河全貌
崩塌的危害
盐池河崩塌:1980年6月3日凌晨5:35,湖北省远安县
盐池河磷矿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山崩时、 标高830米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米标高处俯冲到500米 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形成南北长560米、东西宽400米、 石块加泥土厚度20米的堆积体,崩塌堆积的体积共100 万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2700吨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 筑起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构成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 把磷矿区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307人,还毁坏 了该矿的设备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斜坡地质灾害
崩塌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形成条件
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危害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斜坡在各种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坡高和坡角,使坡体内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当组成坡体的岩土体强度不能适应此应力分布时,就产生了斜坡的变形破坏作用。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自然斜坡发生急剧变化。

斜坡的稳定程度也变化极大,往往酿成灾害。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实质上是由斜坡岩土体内应力与其强度这一对矛盾的发展演化所决定的。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了解斜坡变形破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1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The type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可以说是斜坡发展演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变形属量变阶段,而破坏则是质变阶段,它们是一个累进破坏过程。

这个过程对天然斜坡来说时间往往较长,而对人工边坡来说时间则较短暂。

1.1斜坡变形(Slope deformation)斜坡变形按其机制可分为拉裂、蠕滑和弯折倾倒三种型式。

1.1.1拉裂(Tensile crack)在斜坡岩土体内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称拉裂。

这种现象在由坚硬岩土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坡肩部位最常见,它往往与坡面近乎平行(见图一),尤其当岩体中陡倾构造节理较发育时,拉裂将沿之发生、发展。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上宽下窄,以至尖灭;由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拉裂的危害性是: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风化营力深入到坡体内部以及地表水、雨水下渗提供了通道。

它们对斜坡稳定均是不利的。

图一斜坡拉裂示意图1.1.2蠕滑(Creep slip)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称蠕滑。

蠕滑发生的部位,在均质岩士体中一般受最大剪应力迹线(见图二)控制,而当存在软弱结构面时,往往受缓倾坡外的弱面所控制。

灾害地质学第六讲 斜坡地质灾害

灾害地质学第六讲 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三、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是岩体长期蠕变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崩塌 的产生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三、崩塌的力学机制
危岩体失稳时的运动形式基本上是倾倒、滑移、鼓 胀、拉裂和错断五种
坡体崩塌 崩积土崩塌、
根按据崩边塌坡的失组稳破坏断表的层层崩土塌崩、塌、
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崩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
重要的作用。 坡降体坡雨内度、部大地裂于隙发育, 尤震其45、产°地生,表垂且直或适平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 行水斜高的坡差冲方较刷向大的,陡裂 缝地浸,或形泡并坡地以且体貌及切呈割坡体 的不裂孤合隙立理、山的裂嘴缝,即将 贯人通或类,为工使凹程之型与母有体利于岩土体崩落的临空面 (活山陡动体坡均)。可形成了分 离诱趋发势崩。塌。
5.2崩塌 崩塌的特点
下落速度快、发生 突然;
崩塌体脱离母岩而 运动;
下落过程中崩塌体 自身的整体性遭到 破坏;
崩塌物的垂直位移 大于水平位移
地震引 起山体 塌垮
2007年11月20日8时40分左右,宜万铁路巴 东县高阳寨隧道发生岩崩事故,滑坡体总 方量约3000立方米。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5.1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地层岩性、岩体结 构及其组合形式 是形成滑坡、崩 塌、泥石流重要 的内在条件之一。 滑坡多发生在层 状碎裂结构、碎 裂结构和散体结 构的岩体内,
地质灾害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
5.1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3、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其破 坏效应主要表现为:淤埋、摧毁城镇、村庄、 矿山、工厂、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破坏铁路、公路、桥梁、车站,颠 覆火车、汽车,淤塞航道,破坏水陆交通运 输;淤积河道、湖泊、水库,破坏水利工程, 加剧洪水灾害;破坏国土资源和流域生态环 境,加剧山区水土流失。
2、滑坡的形成条件 ( 1 ) 地形地貌条件。滑坡总是发生在具 有一定坡度的斜坡上,一般15°~40°的 高角度斜坡最容易发生滑坡。 ( 2 ) 地层岩性条件。抗风化能力和抗水 侵蚀能力差、抗剪切强度低的岩层,或夹 有这类软弱岩土层的斜坡,最容易因这些 软弱岩土夹层(带)而发生滑动。
地质灾害
( 3 )地质构造条件。岩石裂隙发育,岩 体结构不完整,岩层产状为顺坡向倾斜,岩 层中有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及不整合面 等软弱结构面的斜坡,最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灾害
( 4 ) 水文地质条件。水是诱发崩塌的 必要条件。绝大多数崩塌都发生在雨季, 特别是大雨过后不久。渗入山地岩体节理 裂隙中的地下水,增大了岩体重量,软化 了岩体强度,增加了水的静、动水压力, 促使节理扩展、连通,诱发了崩塌。
( 5 ) 其他条件。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 动影响。人为因素是指在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处理不当,促使崩塌发生。振动包括地 震和爆破施工等引起的振动,诱发崩塌。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 几乎所有岩土的自然位移过程都发生在 斜坡上。体积巨大的表层岩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尤其在地形切割强 烈、地貌反差大的地区,岩土体沿陡峻斜 坡向下快速滑动,形成的崩塌、滑坡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统称为斜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一 崩塌 1、崩塌和落石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突然脱离坡体,迅速向下崩落滚动, 而后堆积于坡脚或沟谷的现象。一般认为, 陡峻斜坡上少量的岩块脱离坡体向下坠落, 称为落石;而大量的岩土体脱离母岩顺坡 滚动而崩落,称为崩塌。

自然灾害及预防之斜坡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自然灾害及预防之斜坡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第7章斜坡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及泥石流是典型的斜坡灾害。

地质灾害: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累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斜坡地质灾害: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在各种动力作用下,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产生变化所引起的严重位移破坏的灾害。

例如崩塌、滑坡及泥石流是典犁的斜坡灾害。

7.1崩塌崩塌属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

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失稳的一种现象。

变形的基本形式:拉裂松动和蠕动破坏的主要形式:崩塌、滑坡、流动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的过程和现象。

特征:下落速度快,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落过程中崩塌体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危岩体:具有崩塌前兆的不稳定岩体。

形成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下水地振动人类活动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斜坡上物体的重力切向分力和垂向分力是随着山坡坡度大小而变化的。

当山坡坡度达到一定角度时,岩屑重力的切向分力能够克服摩擦阻力向下移动夕一般大于33°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将有可能发生移动。

但是不同岩性的山坡,形成崩塌的坡度也不完全相同。

坡地的相对高度和崩塌的规模有关,一般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就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岩石破碎,很易发生崩塌。

当地层倾向和山坡坡向—致,而-地层倾角小于山坡坡度角时,常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

软硬岩性的地层呈互层时,较软岩层易受风化,形成凹坡,坚硬岩层形或陡壁或突出成悬崖易发生崩塌。

气候条件: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地崩塌形成的时间,在日温差年温差加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在较短时间内岩石就会风化破碎。

如兰新铁路崩塌。

斜坡灾害防治

斜坡灾害防治
排水措施
截水沟
将斜坡表面的水流引导至安全区域,避免水流积聚在坡脚。
排水沟
在斜坡内部设置排水孔,降低地下水位,增加斜坡稳定性。
排水孔
挡土墙
利用石块、混凝土等材料修建挡土墙,支撑斜坡,防止其滑坡。
增加截面面积
通过增大坡面面积,提高其抗侵蚀能力。
锚固技术
利用锚杆、锚索等增强斜坡稳定性,防止其滑坡。
力学加固
工程与生态相结合
在斜坡灾害防治过程中,注重工程措施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防治技术
03
斜坡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技术
地表位移监测
通过地表位移监测技术,及时发现斜坡变形的位置和速度,预测未来变形趋势。
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明确预警级别、流程和责任人,保障预警工作的有效实施。
建立预警制度
根据斜坡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和特点,布设相应的监测网,及时收集数据。
分类
斜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1
斜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2
3
斜坡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层理和节理发育程度等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地质条件
降雨、风化侵蚀等气候因素可以改变斜坡的形态和稳定性,导致斜坡灾害的发生。
气候条件
不合理的开矿、建设、开挖等人为活动也可能导致斜坡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
03
环境破坏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斜坡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国土、水利、气象、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斜坡灾害防治工作。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斜坡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灾害规模分类

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灾害规模分类

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地质灾害陆新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6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内容提要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火山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岩土工程灾害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地质灾害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向下运动,形成灾害。

主要形式:滑坡 崩塌泥石流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人类活动区域增大,大量在山地、丘陵开发,增大斜坡变形规模,诱发斜坡灾害。

筑路、修建水库、采矿等大规模工程活动是触发和加速斜坡产生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或岩块向坡下运动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运动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规模分类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 地下水暴雨和连续降雨人类活动8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边坡的高度、坡度山体稳定性,长江、黄河上游山体稳定性差,山体切割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超过30度~60度甚至直立,崩塌、滑坡灾害发育非常严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中高山区和大江大河两侧沟谷纵坡降较大,易发生泥石流9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地层的断裂构造,断裂的性质,破碎带宽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特性。

岩体越破碎,断裂越发育,山体稳定性越差,滑坡灾害越容易发生新构造活动、地震。

1970年秘鲁地震诱发Huasacaran 山向下滑动3.5km ,摧毁两个村庄,造成2万人死亡10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岩体构造破碎、层状、散体有薄弱面,岩体沿着断层或者薄弱面成层装滑动存在透水和不透水的地下夹层,或者滑坡体底部有隔水的基岩下垫层。

第6章 斜坡变形破坏PPT课件

第6章  斜坡变形破坏PPT课件

11 10
1.簸箕形;2.舌形;3.椭圆形;4.长椅形;5.倒梨形;6.牛角形; 7.平行四边形;8.菱形;9.树叶形;10.叠瓦形;11.复合形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地质灾害学
纵断面特征(滑坡勘察中纵剖面如何选择?)
a
b
c
d
e
a.圆弧形;b.平面形;c、d.折线形;e.软岩挤出形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地质灾害学
三、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机制模式与典型演进图式
模式类型
典型演进图示及阶段划分 a.初期 b.中期 c.晚期(加速蠕变→破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判据
A 蠕滑拉裂
B 滑移压致拉裂
C1 滑移拉裂
C2 旋转滑移拉裂
D1 滑移弯曲(平面)
D2 滑移弯曲(椅型面)
根据潜在滑动面扰动贯通程度按弧形滑面验算
当 1 sin( j ) sin j
2sin cj cos j
3 sin(2 j ) sin j 3[sin(2 j ) sin j ]
时,有变形可能;进入c可按弧形面考虑
按滑移体在后缘拉裂带(缝)拉应力值判断,旋转式
β>β0时启动
增大滑体重量和下滑力;减少滑带土强度和抗滑力;灌入裂缝产生静水压力;提 高地下水位
自 然 因 素
地下水变化
增加滑带土孔隙水压力减小抗滑力;增大动水压力和下滑力;潜蚀或溶蚀滑带减 小抗滑力
河流冲刷 增大斜坡高度和坡脚陡度和应力;减小抗滑支撑力
地震
增大下滑力;减小抗滑力;滑带土液化
崩塌加载 增大坡体重量和下滑力;增大地表水下渗
域达40分钟。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
• 地形地貌条件:高陡斜坡构成的峡谷地区易于发生崩塌。 • 岩性条件:岩性对崩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地质构造条件:岩体中各种不连续面的存在是产生崩塌的 条件。
• 水的条件:水石诱发崩塌的必要条件。 • 其他条件:主要是认为因素和震动影响。ຫໍສະໝຸດ 崩塌发生前一般会有这样的前兆
• 1、 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 • 2、 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 不断发生; • 3、 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 石剥落; • 4、 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 • • • • 排水。一是排除地下水;二是排除地下水。 削方减载 支挡 改善滑动带的岩土的性质 避开
3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坡陡谷 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物覆盖较差, 多暴雨的山区,泥石流多发。我国地势阶梯过渡 处,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形成地震、滑 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泥石流堵塞江河、 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 较大。防御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预报,小流 域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植被等。
8.2 斜坡地质灾害
演讲:高立立 其他成员:赵宇星、张然
崩塌和落石
•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突然脱离破体,迅速向下崩落滚动,而 后堆积于坡脚或沟谷的现象 • 一般认为,陡峻斜坡上少量的岩块脱离坡 体向下坠落,成为岩石;而大量的岩石体 脱离母岩顺坡滚动而崩落,称为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防治
• 拦截阻挡 • 导流排放 • 水土保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共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相近(山区易发生)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导致 ③突发性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重要诱因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斜坡地质灾害指的是由地质因素导致的在斜坡上发生的各种灾害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对斜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斜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离不开特定的地质条件。

一般来说,易发生灾害的斜坡具有以下特征:地层发育不平稳,容易发生错动;地层中存在大量节理、裂隙等构造破碎体,降低了地层的稳定性;地形陡峭,经常受到重力的影响;地质构造活跃,常常有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地表水、降雨等因素都会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当地面积聚水过多,增加了地层的饱和度,会加速土体的流动,促进滑坡的发生。

此外,大雨、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也会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3. 人为活动: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活动也是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一大原因。

过度开发、不合理开采等行为会破坏地质环境,加速斜坡的崩塌、滑坡等现象。

此外,施工、开挖等工程活动也会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多样性:斜坡地质灾害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灾害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需要区别对待。

例如,滑坡多发生在土石松散的斜坡上,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水土松软的斜坡上,崩塌多发生在高边坡或者在施工后的斜坡上。

5. 预警和防范:斜坡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对斜坡的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斜坡的危险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例如,加固斜坡、疏浚水道、植被覆盖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斜坡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斜坡地质灾害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其发育特征涉及地质、水文、人为活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只有科学合理地分析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加强预警和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减少灾害的损失,保障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斜坡灾害

斜坡灾害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
3.1 崩塌
(5)崩塌的防治措施
B.有的河流冲刷高陡岸坡,可采用钢筋石笼或石串护岸工程。 将优质石料打造成80×50×30立方厘米或60×40×25立方厘 米的长条石,中心打直径14~16毫米的小孔由直径12~14毫 米的钢筋穿入形成石串,垂直河床平放于岸边或土堤内坡上, 防治河水冲刷。石串下端随河床下切自动下沉,是河边防冲护 岸的较好措施。
广义崩塌包括坠落(掉块、滚石),坠落是指斜坡上呈悬空 状态的岩石块体,长期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折断,以自 由落体的方式运动的现象。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
3.1 崩塌
1)崩塌的概念和分类
崩塌特征: ①崩塌体的形态特征分为上下 两部分:上部分岩土体脱离母 体留下圈椅状崩塌后壁,下部 有锥型堆积体; 崩塌体后壁“凹”“凸”不平, 坡度一般为60°~90°; 崩塌堆积体是上小下大的扇形, 杂乱无章,但仍能看出,扇缘 一带堆积的块体较大,中上部 块体较小。
第二章 矿山灾害分析
第二章 矿山灾害分析
第 1 节 矿山灾害征兆类型 第 2 节 矿井灾害分析 第 3 节 斜坡灾害分析 3.1崩塌 3.2滑坡 3.3泥石流
第 3 节 斜坡灾害分析
斜坡灾害: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 向下运动,形成灾害。 人类活动区域增大,大量在山地、丘陵开发,增大斜坡变 形规模,诱发斜坡灾害; 筑路、修建水库、采矿(露天矿、排土场、尾矿坝)等大 规模工程活动是触发和加速斜坡产生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灾害发生因素:地形地貌、岩性降水、人工活动。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
3.1 崩塌
(4)崩塌的识别与预兆
地表开裂观测与崩塌前兆现象: 崩塌发生前的地表开裂变形观测,可采用 在裂缝两侧埋桩进行观测。若为坚硬岩体 裂缝,木桩无法埋进可使用在裂缝两侧岩 石刻“十”字,测量两侧“十”中心的距 离便是裂缝变形张开量。 一个大型崩塌,在发生之前在前缘陡 崖上会有明显变形,并有小块垮塌。若岩 质陡坡,通过后缘裂缝观测,裂缝已开始 出现加速变形,同时又在崩塌前缘陡坡上 见有小块坍塌,这预示崩塌很快就要发生。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

《斜坡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
➢ 1929年,新西兰南岛西北地震,触发 2500km2的滑坡1850个。
整理ppt
(三)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
1、滑坡多发生在具有层状碎裂结构、碎裂结 构和散体结构的岩体内。
2、软弱结构面对边坡岩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 它们构成滑坡体的滑动面及崩塌的切割面。
3、松散堆积层或特殊土体中存在透水或不透 水层或在滑坡体底部有相对隔水的基岩下垫 层的情况下,构成了滑体的滑床。
(五)人类活动 1、大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水力资源
和森林资源等,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天 然平衡状态,从而诱发斜坡地质灾害。 2、铁路、公路、矿山开发、水利水电 工程、港口、码头、地下洞室等建设 活动,会形成人工边坡或破坏稳定状 态的自然边坡,诱发斜坡地性蓄水以来,库区 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 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 2000人。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 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镇和居民集中区的 88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 地质灾害灾(险)情的480处隐患点近4.6 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
整理ppt
(一)地形地貌 1、斜坡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决定着由重
力产生的下滑力的大小,也决定着滑 坡、崩塌体的规模和运动速度。 2、山地沟谷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场所 和通道,沟谷坡降对泥石流的运动速 度、径流、堆积起着制约作用。
整理ppt
虎跳峡
整理ppt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切割强烈,一般切割 深度100-300m左右,沟壑纵横,水土流失 强烈,为滑坡、崩塌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 地形条件。
(3)断层密集分布区岩层较破碎,坡度较陡的 斜坡常发生崩塌或落石。
整理ppt
2.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位于褶皱不同部位的岩层遭受破坏的程度各异,因 而发生崩塌的情况也不一样。

斜坡灾害防治

斜坡灾害防治

形成原因与机制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斜坡 灾害发生。
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土地利用变化、不合理开挖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斜坡灾害 发生。
危害与影响
人员伤亡
斜坡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
财产损失
斜坡灾害也会给经济造成严重损 失,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工农业 生产和居民点等的影响。
防治措施和建议。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数值模拟、理论 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斜坡灾害的 内在规律和演化机理,为防治工 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价值
研究成果对提高斜坡灾害防治水平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研究方向
针对斜坡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斜坡灾害 的演化过程、致灾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更加科学、有 效的防治措施。
研究重点
注重跨学科合作和多维数据分析,加强定量评估和数值模拟 的研究力度,注重应用新型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卫星遥感 等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斜坡灾害的意义与价值
重要意义
斜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防治斜坡灾害对于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体现
防治斜坡灾害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 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通过各种传感器、自动 巡检仪等设备,采集斜 坡变形、位移、裂缝等 数据,以及气象、水文 等信息。
建立数据传输系统,将 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 数据处理中心。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 分析处理,运用数值计 算、模式识别等方法, 对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估 。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采取必要 的防范措施。

斜坡灾害分析与防治

斜坡灾害分析与防治

滑坡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岩层中--“易滑岩组
粘性土滑坡:一般粘土,红土,膨胀土(也叫裂土, 膨胀土,裂隙粘土)下蜀土。我国许多湖盆、河 岸、坵岗地区 (如成都盆地,陕西安康盆地、汉中盆地、牧马河沿岸,山西大同盆地、晋城盆地,广西百 色盆地,湖北荆门至鸦雀岭一带,河南南阳 等)广布河湖沉积的超固结粘土,裂隙十分发育,具胀缩性, 故称膨胀土。成都平原地区的成都粘土层.。四川盆地的红层地区(砂、泥岩互层)。 黄土滑坡:西北的黄土分布地区,Q3、Q4 ,粉拉为主,垂直裂隙发育,空隙发育,垂直渗透大于水平 渗透,厚度大数十米。黄土下伏倾坡外基岩面,黄土下面与软岩按能产生黄土----软岩切层滑动,多层黄土 结构滑动。 近水平层状滑坡: 格达层——四川省西南部,第四纪第一间冰期河湖沉积的粉砂岩、粘土岩互层,半 成岩,总厚度20米以上,倾角20-50,个别100以上,著名的易滑地层。青海、甘肃地区的第三系地层(半成 岩的砂、泥岩)。 川西北、陕南和甘南浅变质岩地区(主要是千枚岩分布地区)
(1) 水平推力--侧向水压力
(2) 浮托力
(3)动水压力
(4) 软化效应--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3. 水库(河流)水作用:动水压力,冲刷、掏空作用
第四节


一、滑坡的基本要素
滑动带: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形态可分为圆 弧状、平面状和阶梯状等(下页图)。 滑坡床:滑坡体之下未经过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经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周围未变位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 线。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与主应力迹线偏转相联系,坡 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原来 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 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4 . 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 实际上处于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地质灾害陆新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6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内容提要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火山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岩土工程灾害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地质灾害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向下运动,形成灾害。

主要形式:滑坡 崩塌泥石流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导致斜坡灾害的原因人类活动区域增大,大量在山地、丘陵开发,增大斜坡变形规模,诱发斜坡灾害。

筑路、修建水库、采矿等大规模工程活动是触发和加速斜坡产生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类型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或岩块向坡下运动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运动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规模分类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 地下水暴雨和连续降雨人类活动8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边坡的高度、坡度山体稳定性,长江、黄河上游山体稳定性差,山体切割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超过30度~60度甚至直立,崩塌、滑坡灾害发育非常严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中高山区和大江大河两侧沟谷纵坡降较大,易发生泥石流9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地层的断裂构造,断裂的性质,破碎带宽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特性。

岩体越破碎,断裂越发育,山体稳定性越差,滑坡灾害越容易发生新构造活动、地震。

1970年秘鲁地震诱发Huasacaran 山向下滑动3.5km ,摧毁两个村庄,造成2万人死亡10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岩体构造破碎、层状、散体有薄弱面,岩体沿着断层或者薄弱面成层装滑动存在透水和不透水的地下夹层,或者滑坡体底部有隔水的基岩下垫层。

成为滑坡体的滑床1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地下水软化岩石裂隙抗剪强度 增加滑坡体重量 软化土体强度空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降低摩擦阻力,类似于雨天汽车轮胎在路面上“浮起”的效果1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暴雨和连续降雨诱发斜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大量雨水深入地下引起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直接诱发斜坡灾害1982年7月中下旬重庆云阳等县降雨高达600~700mm ,最大单次降雨量达到350~420mm ,最大日降雨量283mm ,诱发了数万处大小不等的滑坡1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破坏森林植被开挖坡脚,切断岩层原始构造 诱发地下渗水 堆砌尾渣矿渣爆破1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图1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仅据云南、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甘肃6省(市)的初步统计,虽无确切记载但仍有迹可辩(多指遥感解译)的崩、滑、流灾害点就达41万处之多。

1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诸省区地处第一级台阶和第二级台阶,长期处于地壳上隆过程之中,地壳活动强烈,地形切割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极不发育,因而崩、滑、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1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其他地区新构造运动一般相对较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好,因此,这些地区的崩、滑、流发育强度一般不及西部地区。

全国范围除山东没发现危害较严重的崩、滑、流灾害点外,其余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并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中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湖北、辽宁、北京、河北、江西和福建等地的危害都相当严重。

18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在地域上,可基本划分为15个多发区,它们是:(1)横断山区、(2)黄土高原地区、(3)川北陕南地区、(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5)金沙江中下游地区、(6)川滇交界地区、(7)汉江安康~白河地区、(8)川东大巴山地区、(9)三峡地区、(10)黔西六盘水地区、(11)湘西地区、(12)赣西北地区、(13)赣东北上饶地区、(14)北京北部怀柔~密云地区、(15)辽东岫岩~凤城地区。

上述地区根据各省地质灾害区划统计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10%。

19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从规模上看,以滑坡的变形方量为最大,泥石流次之,崩塌最小。

一般滑坡的方量都在10000m 3以上,大于100,000m 3的占相当的比例,其中也不乏体积在数千万m 3至数亿m 3的巨型滑坡,最大的甚至达10亿m 3(云南富源县老厂大格煤矿)规模较大的泥石流一般在数十至数百万m 3,大于1千万m 3的泥石流较为少见;而崩塌绝大多数在百万m 3以下。

20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不同地区崩、滑、流的发育规模有较大差别。

西部(西南、西北)地区的规模要远大于东部地区一般在西部地区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滑坡都在数十至数千万甚至数亿m 3而东部地区数干至数万m 3的滑坡就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大于百万m 3的非常少见;2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东部地区崩塌规模同样远小于西部,一般在1万m 3以下;虽然北京、辽宁等地经常发生泥石流灾害,但均为群发,单条泥石流的方量一般不大。

从灾害点分布密度上看,也是西部大于东部西部不仅崩、滑、流多发区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多发区内的崩、滑、流个体密度也大于东部一般达30-100个/千km 2,局部地区甚至达到1-2个/km 2(甘肃白龙江流域)而东部地区多发区的密度一般在10-30个/千km 2。

2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从发生频度上看,还是西部大于东部、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每年雨季都有大量的崩、滑、流出现(有些不在雨季时也出现),洪水灾年则形成大爆发。

据云南省的研究,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崩、滑、流还呈现了101-102、102-103、104-105年三种不同尺度的活跃周期。

而东部地区则在一般年份较为安静,遇丰水年或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扰动才发生崩、滑、流,频度远小于西部。

频度上的另一特点是南部大于北部。

2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斜坡灾害累计成灾频次70年代到80年代以来斜坡灾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2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滑坡、崩塌灾害成灾频次70年代后人为诱发的地址灾害数量迅速上升2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泥石流灾害成灾频次2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斜坡灾害成灾频次月变化斜坡灾害多发生于6-9月间,这也和我国的季风性气候降雨分布相近2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人为诱发重大滑坡、崩塌灾害成灾频次年变化28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年至1990年的42年中,崩、滑、流灾害至少造成9680人死亡,其中滑坡、崩塌灾害致死3635人,泥石流灾害致死6045人。

42年中,平均每年每年死亡人数为231人其中滑坡、崩塌灾害致死87人/年,泥石流灾害致死144人/年。

从时间顺序来看,死亡人数呈增长趋势29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滑坡、崩塌灾害死亡人数30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重大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31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近10年来,全国由于崩、滑、流造成有人员死亡己近万人,平均每年达900多人在三者中以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为最多如辽宁复县(现为瓦房店市)、盖县。

新金县(现为普兰店市)交界地带的老帽山地区,1981年7月27—28日爆发泥石流,16.36万人受灾,造成664人死亡,5058人受伤。

初步估计由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要占崩、滑、流总数的一半左右。

32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仅次于泥石流,一些规模巨大的滑坡常摧毁压整个或多个村庄、城市地区的多栋建筑如1991年9月23日发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的滑坡,总方量1800万m 3,造成216人死亡,又如1989年四川华莹山溪口镇的滑坡型泥石流造成221人死亡。

由滑坡致死的人数约占崩、滑、流三者死亡总人数的1/3强。

由于崩塌一般规模较小,破坏面积不大,所以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

33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崩、滑、流的频繁发生,摧毁了大量的城乡建筑设施、耕地、工厂矿山和交通干线。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400多个市、县、区、镇受到崩、滑、流的严重侵害,其中频受滑坡、崩塌侵扰的市、镇60余个,频受泥石流侵扰的市、镇50余个,有些市、镇甚至受到3种灾害的共同侵扰,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34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较为典型的有重庆市(市区内滑坡129处,崩塌58处)、攀枝花(市区内滑坡50余处)、兰州(市区内有泥石流沟55条,至少造成了322人死亡和数千万元经济损失)、东川(泥石流)、安宁河谷(泥石流)等。

35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解放以来,全国至少有355个县的数千个乡村受到了崩、滑、流的严重危害,不仅使农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较大损失,而且破坏了大量耕地仅据有统计数字的灾害点的统计,到1992年全国有9万公顷的耕地被破坏,而实际上被破坏的耕地面积要远大于此。

36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被崩、滑、流所摧毁的工厂和矿山也有相当数量,至1990年底,全国至少已有100余座大型工厂和55座大型矿山受到严重危害如第二汽车制造厂厂区内有滑坡、崩塌270处,总方量750万m 3,严重威胁了工厂的安全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摧毁了6个车间,使工厂丧失生产能力,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37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斜坡灾害的主要危害由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崩、滑、流也非常普遍,反过来对人类工程设施构成严重的直接危害如抚顺西露天矿自1927年以来已发生滑坡54次,最近4次发生在1987年4月18日~6月19日期间,引起毗邻的石油一厂出现重大险情,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采矿弃渣造成泥石流也非常普遍而且损失巨大,如四川盐井沟(死104人,1970年)、四川甘洛(死36人,1990年)、四川会理(死31人、伤29人,1990年)等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