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作业3 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3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的内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解析:解答:科学家把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

2、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答案:火山|地热|地震解析:解答: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的收集信息途径。

3、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_-千米答案:14解析:解答: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有钻透呢!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钻孔的深度。

4、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

答案:快|慢解析:解答: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

5、科学家通过______和_________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答案:地震|核试验解析:解答: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猜测的途径。

二、选择题。

6、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A、14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答案:A解析:解答: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有钻透呢!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钻孔的深度。

7、地震波在()的岩石传播较快,在()的岩石传播较慢。

A、较软、坚硬B、坚硬、较软答案:B解析:解答: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

8、地球的内部分为()层。

A、2B、3C、4答案:B解析:解答:科学家把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表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表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青藏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5、地形地球仪上,长江中下游的颜色主要是( )。 A.绿色 B.棕色 C.蓝色(六)、综合分析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 球仪有哪些异同?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1、海洋 2、岩石 土壤3、平原(二)、判断题1、× 2、√ 3、√ 4、× 5、× 6、√ (三)、选择题1、C 2、C 3、B 4、C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比较几种 地形的典型特征,也很难视察到几种地形的全貌,需要教师提供图片、 视频等资料。制作地形立体图形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需要 小组成员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要求:包含两个地形,可以是模拟南京等真实的地形,也可以自己想象 的地形。
材料: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
(出示两个地形立体模型视频)这是两种常见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 法——堆叠法与覆盖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
3.设计:同学们可以先商定你们想要制作的地形、选用的材料和选定的 方法,完成设计稿后,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进行制作。由于课堂时间有 限,请同学们课后设计立体地形模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制作立体地形 模型,并在下一节课中向大家展示,我们会在科学室举行地表模型展,请同 学们完成制作后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地和森林。( )5、海底的地形比较平坦。( )6、使用旧衣服做地形的立体模型
可以降低成本,勤俭资源。( )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 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 低”2、(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散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3、右图反应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部多 高山,东部多平原 B.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C.以平原为主4、地球上的海 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A.21% B.50% C.71%

2020年秋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2020年秋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位置和运动 (2)第2课运动的方式 (4)第3课运动的快慢 (8)第4课运动和力 (10)第5课运动物体的能量 (12)第6课声音的产生 (16)第7课声音的传播 (18)第8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22)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27)第10课噪声污染 (30)第11课电在我家 (33)第12课让灯泡亮起来 (36)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 (39)第14课安全用电 (41)第15 课认识岩石 (43)第16 矿物 (46)第17课金属的来历 (48)第18课保护矿产资源 (51)第19课太阳与影子 (53)第20课地球的形状 (57)第21课海陆分布 (59)第22课美丽的月球 (62)第23课科学擂台(一) (64)第24课科学擂台(二) (67)2020年秋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72)第1课位置和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依靠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确定。

2.能说出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科学探究1.能从生活中各种运动与静止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位置与运动状态的科学事实。

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

4.能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公共汽车行驶、飞机在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航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等影音。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地球信息科学》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地球信息科学》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地球信息科学》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GIS的系统设计,一般根据设计原理采用的设计方法是:A. 结构化方法B. 概念化方法C. 物理化方法D. 数据流程设计正确答案:2. GIS设计中系统分析的核心是()。

A. 需求分析B. 可行性分析C. 业务调查D. 逻辑分析正确答案:3. 叠加分析是GIS用户经常用以提取数据的手段之一。

在GIS系统中,根据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叠加分析又分为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和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

比较这两者,()。

A. 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B. 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能够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C. 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且不能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D. 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但能够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正确答案:4. 与其他类型信息相比,地理信息不具有的特性()。

A. 地域性B. 多维结构C. 时序特征D. 瞬时性正确答案:5. 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方面。

1A. 长度变形B. 面积变形C. 方向变形D. 长度、面积及角度变形正确答案:6. 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 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 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 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正确答案:7. 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B. 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C. 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 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正确答案:8.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

A. 数据编辑B. 数据压缩C. 数据变换D. 数据处理正确答案:9. 下列有关GIS的叙述错误的是()。

A. GIS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B. GIS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C. 地图学理论与地图分析方法是GIS重要学科基础D. GIS是数字地球演变的必然趋势正确答案:10. 无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结构是()。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网课测试题答案3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网课测试题答案3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高高度、长寿命卫星高度约()km,用于通信和气象。

A.150-350B.350-1800C.1800-3600D.36002.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3.组成栅格数据最基本的单元是()A.行B.层C.列D.像元4.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A.扫描数字化法B.手扶跟踪数字化法C.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5.确定某一县境内公路的类型以及不同级别道路的里程,应该用()。

A.追踪分析法B.信息复合分析法C.叠置分析法D.包含分析法6.遥感数据类型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有以下几种:()A.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B.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C.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D.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7.GPS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B.地面控制部分C.用户设备部分D.导航系统8.多波段遥感是指探测波段在紫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A.错误B.正确9.计算机自动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将经过精处理的遥感图像数据,根据计算机研究获得的图像特征进行的处理。

()A.错误B.正确10.下列属于GIS输入设备的是()。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11.GIS的系统设计,一般根据设计原理采用的设计方法是:()A.结构化方法B.物理化方法C.概念化方法D.数据流程设计12.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A.空间平台B.地面平台C.航空平台D.航天平台13.属性数据是用于描述事物或对象的数量及质量特征性质的数据。

()A.正确B.错误14.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统计数据B.属性数据C.几何数据D.关系数据15.不属于元数据的主要内容的是()。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有()A.计算机硬件系统B.计算机软件系统C.空间数据D.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参考答案:ABCD2.常规地图可分为全要素地图、各类专题图、遥感影像地图以及统计图表、数据报表等。

()T、对F、错参考答案:T3.Open GIS提出的背景包括()。

A、多语义性B、多时空性和多尺度性C、获取手段和存储格式的多源性D、以上选项均是参考答案:D4.矢量数据结构的类型包括()。

A、简单数据结构B、拓扑数据结构C、矢量数据结构D、曲面数据结构参考答案:ABD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T、对F、错参考答案:T6.地图投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T、对F、错参考答案:T7.空间关系可分为三大类: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和矢量空间关系。

()T、对F、错参考答案:F8.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类型主要包括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等五大类。

() T.对F.错参考答案:T9.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A、游程编码B、块码C、四叉树编码D、链码参考答案:D质心量测可用于()A.缓冲区分析B.人口变迁分析(空间自相关)C.人口预测D.人口分布参考答案:D11.矢量数据结构中,线用空间坐标来表示。

()T、对F、错参考答案:F12.数据库的模式之间进行联系和转换是通过()A.用户B.系统程序员C.数据库管理员D.映射关系参考答案:D13.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有条件的提取,包括(),以解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需求A.类型提取B.窗口提取C.空间内插D.距离量算参考答案:ABC14.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参考答案:T15.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完整版)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完整版)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完整版)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1910年苏联地理学家勃罗乌诺夫提出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地球科学与人类生存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异差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估计其中有50万颗小行星,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其中最大的四颗。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

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

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

高二世界地理复习《地球-经纬网》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世界地理复习《地球-经纬网》练习题(含答案)

《地球》练习题读两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乙地位于甲地的()A.西北方 B.西南方C.东南方 D.东北方2.a、b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A.a<b B.a=bC.a>b D.不能确定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北京看东京,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A.东南,2 000千米B.西北,2 000千米C.东南,5 000千米D.西北,5 000千米4.图中()A.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相距最近B.A、B、C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中C的面积最广C.a、b、c、d四地中d地没有发生过地震D.E、F、G、H四地中F地没有冰川分布据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报告,南极中山站当地时间2011年12月8日21时20分,考察队配置的“雪鹰”号直升机在执行“雪龙”号船至中山站(69°22′24″S,76°22′40″E)物资吊挂运输作业任务空载返回“雪龙”号船途中失事。

读下图,回答5-6题。

5.昆仑站(80°25′01″S,77°06′58″E)分别位于长城站及中山站的()A.西北方向、东南方向B.东南方向、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西南方向6.中山站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1 200千米 B.2万千米C.200千米 D.2 20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地(60°N,40°E)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经过一段时间抵达乙地(60°N,90°E)。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途中航向()东南后朝东北8.这架飞机如果没有沿最近路线飞行,而是沿60°N纬线,那么它的飞行距离是()A.6660kmB.3330kmC.5550kmD.2775km9.位于太平洋的热带岛国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

读图,从地球的半球划分看,基里巴斯()A.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B.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C.位于西半球,跨南北半球D.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10.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B.西北、西北、西南C.西南、东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12.根据右图,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西半球,同时又位于北半球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13-15题。

2021-2022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作业

2021-2022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作业

第四节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数据传输的根底是()A.网络B.虚拟现实技术C.GIS D.数据存储技术答案A解析数字地球的信息传输靠信息高速公路,即高速网络。

2.目前数字地球中存储的信息是()①数量巨大且都是真实可靠的②采取分散式存储,能够快速提取③数字化的信息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是信息采集的主要来源之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数字地球的数据量极大,初步估算将要存储1015字节的信息,而且每天还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只有分散地存储到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中。

数字地球存储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取决于信息的提供者。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还无法满足快速提取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过?回到恐龙时代?的节目。

众所周知,恐龙早已灭绝了,但节目中的各类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如同真的一样。

完成3~4题。

3.上述节目的播出,表达了哪项关键技术的应用()A.高速网络技术B.空间信息技术C.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D.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4.有关数字地球的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可视化技术将抽象数据具体化,以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形式表现②可视化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③虚拟现实技术只能模拟现实视觉环境④虚拟现实技术可完成虚拟战争、虚拟旅游等过程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依靠其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可跨越时空带人们回到远古时代或进入未来。

第4题,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模拟现实的视觉环境,还能模拟听觉、嗅觉等现实环境。

5.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扬州举办的城市数字化开展论坛上讲话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各地要把城市需求和效劳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出发点,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横向和行业纵向系统间的协同;提高城镇可持续开展的规划监控与管理能力;加强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核心的数字化城建档案建设;基于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城建综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学案详解及答案_中图版_必修3 数字地球

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学案详解及答案_中图版_必修3 数字地球

第四节数字地球●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2.结合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与关键技术。

(重点+难点)3.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重点)4.能够利用网络相关平台,体验数字地球和地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例如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游览数字地形、立体建筑等。

自主研习一、数字地球新-课-标-第- 一-网1.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重视与再认识。

2.应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等。

3.核心思想统一处理地球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4.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1)原因只有通过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数字地球的实现需要大规模的(2)结果数字地球要求信息网络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建设及其传输速度,是数字地球建立的重要基础5.最大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1)虚拟现实的概念:计算机模拟的,一种可以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

(2)本质:可对视觉、听觉、触觉产生作用的。

6.重要信息源——卫星影像问题磁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是某公司的一项信息化服务演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独居的老太太突发心脏病,在倒地的一刹那,她手臂上的手表式GPS发出红色急救信号。

医护人员从“医疗急救GIS”中的地图上迅速找到了她的住址,立即调度装有车载定位系统的救护车按照电子地图上的路径提示,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老人的房间,为她量血压、测心跳、输氧气……也许你会觉得这种情景只是一个演示,但实际上,这种看上去有些前卫的“服务”,正是“数字地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一个缩影,而且在发达国家已开始进入大众生活领域,离我们的距离也并非遥不可及。

材料中的案例应用了哪些“数字地球”技术?二、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7.可帮助制定的对策。

8.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为城市的管理提供。

9.为百姓生活提供方便。

问题磁场(2)你认为数字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有可能带来哪些烦恼?自主核对:1.数字化2.遥感技术虚拟技术3.数字化手段信息资源4.(1)网络存储空间(2)高速宽带网络5.(1)三维环境创建和体验(2)仿真视景6.高分辨率问题磁场(1)提示: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电子地图等数字地球技术。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三篇】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三篇】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三篇】【篇一】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科普知识题一1、国务院于()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A、2005年9月17日B、2006年2月6日C、2006年6月5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年颁布实施的,中国科协于2005年把每年的()定为“全国科普日”?A、2002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B、2003年,5月第三个公休日C、2002年,9月第二个公休日3、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A、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B、通过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4、孩子的性别是由()。

A、父亲的遗传基因决定的B、母亲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决定的5、什么是“低碳”?()A、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B、较低的一氧化碳气体消耗C、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消耗6、从1997年开始,“世界环境日”不变的主题是()。

A、可持续发展B、为了地球上的生命C、保护生态环境7、用无磷洗衣粉()。

A、保护衣物B、防止污染环境C、净衣效果好8、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

A、1000立方米水B、6万立方米水C、10万立方米水9、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是()。

A、症状相似但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B、是相同疾病的两种表现C、乙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的变种10、贝尔电话,爱迪生留声机,冷冻船首次出现在()年巴黎世博会上。

A、1872B、1874C、187811、水果蔬菜主要供给人体所必需的()。

A、蛋白质和氨基酸B、碳水化合物C、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12、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B、森林C、湿地13、什么是“低碳生活”?()A、生活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消耗B、生活中减少使用木炭煤炭等C、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14、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字地球中图版必修3(含参考答案)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字地球中图版必修3(含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云南省环保厅召开“数字环保”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项目评审会议。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读图,完成1~2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2.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B.丙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丁1.C 2.D[第1题,丙图层为公路,属于交通区位;丁图层为居住区,属于消费人群密集区域,二者叠加可以研究商业网点的选址。

第2题,水污染的分析需要考虑当地河流、水源地、居民点的分布,所以需叠加的图层是乙与丁。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4.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3.C 4.D[第3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内容。

第4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备选项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地的适宜地。

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

]某消费者在淘宝上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询功能,得到下图中的结果。

据此回答5~6题。

相符的是( )A.促进网购商品技术研发B.降低物流经营成本C.打造网购商品的标准化D.减少资金流通障碍6.物流是网购的主要环节,其中货物追踪查询系统运用了( )A.GIS和数字地球B.RS和数字地球C.GPS和GISD.RS和GPS5.B 6.C[第5题,根据题干信息“货物追踪查询功能有助于解决快递业常遇到的丢货、错货等顽疾”可知,该功能主要是减少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损失,降低物流经营成本。

第6题,货物追踪主要利用GPS的定位和GIS的分析处理数据功能。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4数字地球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doc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4数字地球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doc

数字地球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建者魏格纳曾预言:“只有将所有地球科学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寄希望于确定‘真理’。

”今天,魏格纳所期盼的“时候”正悄悄来临,这就是数字地球。

据此回答1~2题。

1.数字地球的含义是( A )A.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地球上的信息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B.地球的大小有一定的数量范围C.数字领域的发展已成为地球上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D.计算机的应用已遍布全球解析:数字地球的核心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构成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是( A )A.GPS、GIS与网络的结合B.卫星遥感技术与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结合C.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D.空间信息技术与高性能计算机结合解析:为了满足数字地球对综合数据的处理与应用,GPS、GIS与网络的结合,构成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

3.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空间性 B.数字性C.整体性 D.上述三者的整合统一解析: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所以,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

这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4.数字地球最主要的任务是( A )A.提供信息服务B.处理数据C.传递知识D.提供交流平台解析: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所以提供信息服务是数字地球最主要的任务。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

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

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

《地球信息科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地球信息科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秋《地球信息科学》一、单选题1.确定某一县境内公路的类型以及不同级别道路的里程,应该用(C)。

A.追踪分析法B.信息复合分析法C.叠置分析法D.包含分析法2.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

A.大B.小C.相当D.无法比较3.在等角投影地图上,某一点的长度比是(C)。

A.与方向和点位有关B.与点的位置无关C.与方向无关D.与方向有关4.电磁波段最长的遥感数据类型是(D)。

A.紫外遥感B.可见光遥感C.红外遥感D.微波遥感5.不属于栅格数据中混合像元的处理方法的是(B)。

A.中心点法B.手工方法C.面积占优势法D.长度占优势法6.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7.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不包括下列哪项(C)。

A.空间位置B.属性特征C.气象特征.时态特征8.已知某等角投影沿经线方向的长度变形为+0.3%,那么其沿纬线的长度比和角度变形分别为(B)。

A.+0.3%,1B.+1.003,0C.+1.003,1D.0.003,09.矢量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哪个途径(A)。

A.跟踪数字化B.遥感数据C.图片扫描D.手工方法10.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C)。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11.下面(D)组描述能最完整地说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组成。

A.输入模块、变换模块和输出模块B.输入模块、管理模块、变换模块和输出模块C.管理模块、变换模块和用户接口模块D.输入模块、管理模块、变换模块、输出模块和用户接口模块12.路径分析,其核心是最佳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求解。

比较这两者,可见(B)。

A.最短路径不考虑网线和转角的阻碍强度,以求得两结点的最近路径B.当网线的阻碍强度为路线的长度,转角的阻碍强度为零,最佳路径就成为最短路径C.最佳路径为转角的阻碍强度为最小的路径D.最佳路径为网线上的阻碍强度为最小的路径13.不属于元数据的主要内容的是(D)。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23周)试题含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23周)试题含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2・3周)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答案(10分)1.恒星星云2.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3.lntel4004诞生于1971年4.杰克•基尔比。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2.1.星系2.地球圈层结构3.CPU4.计算机病毒答案(10分)1.星系是由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星系的类型包括螺旋星系、棒旋星系、透镜状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

星系的大小差异很大,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有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

星系中的大部分物质由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组成。

2.地球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T∙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传播速度较快,而面波传播速度较慢。

3.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它由运算器(A1.U)和高速缓存(CaChe)以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和状态总线组成。

CPU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与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

CPU的核心数指的是CPU内核的数量,目前己有四核、八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出现。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破坏。

根据运行时的表现,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非常驻型和常驻型两种。

非常驻型病毒会在用户试图运行可执行文件时立即查找其他宿主并感染,而常驻型病毒则在用户运行时不会查找其他宿主,而是将其自身加载到内存中并在后台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学院2014年秋季离线作业
《地球信息科学》试卷3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C
A. 几何数据
B.关系数据
C.属性数据
D.统计数据A
2.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B. 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3.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 A
A. 矢量结构
B.栅格结构
C.拓扑结构
D. 多边形结构
4.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B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5.对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A
A.图形精度高
B.图形精度低
C.图形精度相当
D.无法比较
6.在GIS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 A
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D.混合模型
7.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D
A.数据编辑B.数据压缩C.数据变换D.数据处理
8.GIS设计中系统分析的核心是: B
A.需求分析B.可行性分析C.业务调查D.逻辑分析
9.GIS的系统设计,一般根据设计原理采用的设计方法是:A
A.结构化方法B.概念化方法C.物理化方法D.数据流程设计10.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 C
A. 几何数据
B.关系数据
C.属性数据
D.统计数据
11.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A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12.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B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3.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A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4.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 A
A. 矢量结构
B.栅格结构
C.拓扑结构
D. 多边形结构
15.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A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16.3S集成主要用于获取数据的是。

B
A.GPS
B.RS
C.GIS
D.MS
17.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的内容是:D
A.位置
B.、条件
C.变化趋势
D.时间
18.下列属于GIS输入设备的是:C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
19.“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A
A.扫描数据B.矢量数据C.关系数据D.属性数据
20.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A
A.等高线数字化法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D.拓扑结构编码法
21.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D
A.数据编辑B.数据压缩C.数据变换D.数据处理
22.下列有关GIS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GIS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B.GIS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
C.地图学理论与地图分析方法是GIS重要学科基础
D.GIS是数字地球演变的必然趋势
23.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B. 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24.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设计步骤最后一步是:D
A.需求分析B.原型概念化设计C.自动化方案制定D.数据库总体实施
25.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需要进行:A
A.点缓冲区分析B.线缓冲区分析C.面缓冲区分析D.体缓冲区分析
26.不属于元数据的主要内容的是:D
A.数据质量描述B.数据处理信息说明C.数据转换方法描述D.缓冲区分析27.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是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中的:C A.手工方法B.元数据方法C.地理相关法D.大数据方法
28.矢量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哪个途径:A
A.跟踪数字化B.遥感数据C.图片扫描D.手工方法
29.不属于栅格数据中混合像元的处理方法的是:B
A.中心点法B.手工方法C.面积占优势法D.长度占优势法
30.不是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的是:D
A.空间特征B.专题特征C.时间特征D.位移特征
二判断题(40分)
1.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
2.GPS不能提供授时服务、只能提供定位及导航的功能。

(╳)
3.主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
4.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基本环节有两个:一是像素坐标变换;二是像素亮度重采样。

(√)
5.属性数据是用于描述事物或对象的数量及质量特征性质的数据。

6.矢量数据格式:矢量格式是一种以纪录空间坐标的方法表示地表各种点、线、面实体的空间数据结构。

与栅格数据相比,矢量格式能较为精确地表达地理实体(其精度仅受数字化仪的精度及数值纪录字长的限制)。

(√)
7.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

(√)
8.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工具。

(√)
9.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大波长间隔。

(╳)
10.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部分。

(√)
11.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位置、条件、变化趋势、模式和模型。

(√)
12.矢量数据结构的特点是: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
13.GIS中最反映其本质的功能是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
14.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评价中,动物的活动区域往往是在距它们生存所需的水源或栖息地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此可用线缓冲区进行分析。

(╳)
15.常见的局部内插法有样条函数法、移动平均法、克里金法等。

(√)
16.自动化方案制定是根据所选择的数据库模式,将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

(╳)
17.矢量法用于存储地理事物的数据量较少,即需要的存储空间少。

(√)
18.长度占优势法取网格中横线长度比重最大的地物的代码。

(√)
19.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中空间特征指如地形的坡度、坡向、某地的年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土地覆盖类型等。

(╳)
20.CAD能建立地理坐标系和完成地理坐标变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