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

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

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春分日至秋分日一直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日至夏至日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夏至日至秋分日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秋分日至春分日一直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 秋分日至冬至日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冬至日至春分日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夏至

夏至日至冬至日一直向南移动

冬至日至夏至日一直向北移动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光照图上求地方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晨线与赤道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同减异加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东加西减

◆中央经线:时区号乘以15度

◆判断属于哪个时区:经度除以15度

(余数大于7.5商加1是时区,余数小于7.5不变)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日界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所以,从日界线东侧到日界线西侧需要加上1天,从西侧到东侧需要减去1天。

◆国际日界线:24时定时不定线

180度定线不定时

今天的范围:24时——180度之间,

昨天的范围:除了今天就是昨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两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小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昼变长;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昼变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H = 90°-纬度差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