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_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出师表ppt精品课件
![出师表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a4d9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0.png)
担当
出师表中的担当精神,强调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这种担当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 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树立远大志向
出师表中所描述的诸葛亮,具有远大 的志向和抱负。这启示我们在成长过 程中,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 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THANKS
渴望和决心。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后 主刘禅,强调北伐的重要性,并 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感。
《出师表》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学 经典,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展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文学
才华。
03
《出师表》的内容解析
开篇的自我介绍
总结词
表明身份与目的
详细描述
在《出师表》的开篇,诸葛亮首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并表达了写这篇 文章的目的,即劝诫和期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蜀汉的形势
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
东吴的竞争
蜀汉在三国时期,由于地理、经济和 人口等因素,实力相对较弱,需要采 取有效的战略来应对外部威胁。
东吴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蜀汉 形成竞争关系,双方在领土、资源和 交通等方面存在冲突。
曹魏的强大压力
曹魏政权在北方,具有较为强大的军 事实力和经济基础,对蜀汉构成巨大 威胁。
文章开头先陈述背景和原因,接着提出建议和劝诫,最后 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决心;在逻辑上,诸葛亮先从国家大局 出发,再具体到后主刘禅的个人行为,层层递进,严密周 详。
文采斐然,语言优美
《出师表》的文采斐然,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极具感染力。
诸葛亮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借代等,使得文章语言既质朴自 然,又富有文采;同时,文章中寓理于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出师表中的担当精神,强调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这种担当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 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树立远大志向
出师表中所描述的诸葛亮,具有远大 的志向和抱负。这启示我们在成长过 程中,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 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THANKS
渴望和决心。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后 主刘禅,强调北伐的重要性,并 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感。
《出师表》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学 经典,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展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文学
才华。
03
《出师表》的内容解析
开篇的自我介绍
总结词
表明身份与目的
详细描述
在《出师表》的开篇,诸葛亮首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并表达了写这篇 文章的目的,即劝诫和期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蜀汉的形势
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
东吴的竞争
蜀汉在三国时期,由于地理、经济和 人口等因素,实力相对较弱,需要采 取有效的战略来应对外部威胁。
东吴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蜀汉 形成竞争关系,双方在领土、资源和 交通等方面存在冲突。
曹魏的强大压力
曹魏政权在北方,具有较为强大的军 事实力和经济基础,对蜀汉构成巨大 威胁。
文章开头先陈述背景和原因,接着提出建议和劝诫,最后 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决心;在逻辑上,诸葛亮先从国家大局 出发,再具体到后主刘禅的个人行为,层层递进,严密周 详。
文采斐然,语言优美
《出师表》的文采斐然,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极具感染力。
诸葛亮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借代等,使得文章语言既质朴自 然,又富有文采;同时,文章中寓理于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出师表》课件(85张PPT)-
![《出师表》课件(8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145227ad51f01dc381f174.png)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 于思想品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因为
注意以下字词: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姑且
有名望,显贵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地位低微,目光短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 ……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痛心和遗憾
衰败
译文5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 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 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 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 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 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允之任也。
sù
rǎng
朗读,正音8:
jiù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之言,则/责攸之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 于思想品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因为
注意以下字词: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姑且
有名望,显贵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地位低微,目光短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 ……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痛心和遗憾
衰败
译文5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 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 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 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 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 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允之任也。
sù
rǎng
朗读,正音8:
jiù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之言,则/责攸之
第23课《出师表》课件 (共26张PPT)
![第23课《出师表》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1f6e7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1.png)
好的差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 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 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
疏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 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作品简介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帝王陈说 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言辞恭敬恳切。
没有成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勉励,统帅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 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 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 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 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偏袒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 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 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 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 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
疏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 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作品简介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帝王陈说 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言辞恭敬恳切。
没有成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勉励,统帅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 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 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 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 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偏袒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 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 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dfb5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c.png)
人生哲学思想
文章中表达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思想,如“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思想,对于后人的 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CATALOGUE
《出师表》的影响与传承
后世对《出师表》的评价
高度评价
后世对《出师表》评价极高,认 为它是诸葛亮的代表作,文笔优 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诸葛亮对 蜀汉的忠诚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诸葛亮的《出师表》、《诫子书 》等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思想 深邃,成为后世文学艺术的典范
。
民间传说与信仰
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神奇 的形象和事迹,被尊为智慧和忠诚 的代表,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
历史地位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 事家和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上具 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出师表》优秀ppt 课件
目 录
• 诸葛亮简介 •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 《出师表》的内容解析 • 《出师表》的艺术价值 • 《出师表》的影响与传承
01
CATALOGUE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与成长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 一个官吏之家,从小就展现出
过人的才智和学识。
反映蜀汉政治状况
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蜀汉的政治状况、军事策略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 的信息。
揭示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文章揭示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过程,对于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演 变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价值
儒家忠义思想
文章体现了儒家忠义思想,强调忠诚、仁义、礼智等价值 观。
国家治理思想
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诸葛亮对于国家治理的理念和策略,如 “亲贤臣,远小人”、“赏罚分明”等思想。
文章中表达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思想,如“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思想,对于后人的 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CATALOGUE
《出师表》的影响与传承
后世对《出师表》的评价
高度评价
后世对《出师表》评价极高,认 为它是诸葛亮的代表作,文笔优 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诸葛亮对 蜀汉的忠诚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诸葛亮的《出师表》、《诫子书 》等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思想 深邃,成为后世文学艺术的典范
。
民间传说与信仰
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神奇 的形象和事迹,被尊为智慧和忠诚 的代表,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
历史地位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 事家和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上具 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出师表》优秀ppt 课件
目 录
• 诸葛亮简介 •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 《出师表》的内容解析 • 《出师表》的艺术价值 • 《出师表》的影响与传承
01
CATALOGUE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与成长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 一个官吏之家,从小就展现出
过人的才智和学识。
反映蜀汉政治状况
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蜀汉的政治状况、军事策略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 的信息。
揭示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文章揭示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过程,对于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演 变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价值
儒家忠义思想
文章体现了儒家忠义思想,强调忠诚、仁义、礼智等价值 观。
国家治理思想
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诸葛亮对于国家治理的理念和策略,如 “亲贤臣,远小人”、“赏罚分明”等思想。
出师表 课件(共39张PPT)
![出师表 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1820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8.png)
同
译文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 不应 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 条和尽忠行善的人, 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来判定他们受罚还 是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 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 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 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 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 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 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 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效:功效 告:祭告 灵:神灵,英灵 若:如果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疏忽 亦宜:也应该 道:方法,办法 察纳:明察采纳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胜:非常,十分 临:面对 涕零:流泪,落泪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陟:提拔、晋升 臧:赞扬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刑:罚 平明:公平清明 理:治理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
先帝:指刘备 崩殂:指帝王之死 秋:时候 内:朝廷 外:指疆场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开张圣听: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 地区人力穷乏,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啊。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忠诚有志的将 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厚遇,想报答 给陛下啊。(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们的)意见,来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志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 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译文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 不应 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 条和尽忠行善的人, 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来判定他们受罚还 是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 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 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 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 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 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 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 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效:功效 告:祭告 灵:神灵,英灵 若:如果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疏忽 亦宜:也应该 道:方法,办法 察纳:明察采纳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胜:非常,十分 临:面对 涕零:流泪,落泪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陟:提拔、晋升 臧:赞扬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刑:罚 平明:公平清明 理:治理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
先帝:指刘备 崩殂:指帝王之死 秋:时候 内:朝廷 外:指疆场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开张圣听: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 地区人力穷乏,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啊。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忠诚有志的将 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厚遇,想报答 给陛下啊。(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们的)意见,来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志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 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6张ppt)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9d62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f.png)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监崩以大事寄臣) 2、省略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应为”后值倾覆, 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3、判断句 此皆良实。(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为:
一词多义
(1)俱为一体
是。
(2)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3)众议举宠为督 须知,当。
2、道:
(1)中道崩殂 路途。
(2)咨诹善道 方法。
通假字
1、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整体感知
1、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整体感知
创立帝业
文章品析(第一自然段)
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朝内廷,忠志之士忘身于疆外场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
堵塞
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 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 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 大概都是在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厚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 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完整版)《出师表》公开课ppt课件
![(完整版)《出师表》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bf50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d.png)
谦逊和谨慎
诸葛亮虽然拥有卓越的才能和 智慧,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和谨 慎的态度,对待问题总是深思 熟虑,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 意图。
勇敢和果断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诸葛亮 总是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果 断地采取行动,张飞等人物形象描绘
刘备
被描绘为一位仁爱、宽厚、有远见的
结合现实生活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实生活相 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 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 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蜀汉政权在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蜀汉政权的政治制度 及改革措施
战争形势分析及战略部署
三国时期的战争形势概述 蜀汉政权的战略部署及战术运用
蜀汉政权在战争中的表现及影响
04
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特点分析
诸葛亮形象塑造及性格特点
忠诚和智慧
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忠诚于国 家和民族的智者,他通过自己 的智慧和才能,为蜀汉国家的 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用典,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怀念之情和对后主的期望之意,同
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意蕴深远。
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情感表达
文章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 从开头的“臣亮言”,到结尾的 “临表涕零”,无不透露出作者
的真挚情感。
感人至深
通过描述先帝的知遇之恩、托孤 之重以及自己的北定中原、兴复 汉室的决心和计划,文章表达了 作者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
语言简练
诸葛亮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体现 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思想内涵及价值意义探讨
80%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56张PPT)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90f7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4.png)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 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 时与孙吴修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权。适逢曹魏 内部又有动荡,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 上表后主刘禅以劝诫,使北伐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表达自己以 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 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 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 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 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通晓,精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
之,必队能伍使,行指阵军和队睦。,优劣得所。 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译:将军向宠,心性品德
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 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 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 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 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 各得其所。
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
“……的原因”。 倾覆衰败 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三顾茅庐
抒对先帝感激之情
“奉后命值于倾危覆难,之受间任。表于”对败陛军下之忠际诚,之心襄阳兵败,临危受命
“临崩寄臣以明大收事复。汉”室之志向与决临心终托孤
还原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 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 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九 年 级 上 册
第一课时
诸葛亮档案
姓名 诸葛亮 备注(字、别称) 字:孔明 别称:卧龙
籍贯 琅琊阳都 性别
男
朝代
三国
官阶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8c4a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f.png)
小组合作:分析《出师表》中的文学手法。
总结词
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出师表》中的文学手 法,培养团队协作和文学鉴赏能力。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 手法(如对比、排比、对偶等)进行深入分 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比较,让学生更全面地 理解《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同时提高他们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思想。
04
CATALOGUE
课堂互动
课堂讨论:如何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总结词
深入探讨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在《出师 表》中的体现,以及这些品质对现代社 会的启示。
VS
详细描述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忠 诚与智慧在《出师表》中的具体表现,如 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后主的智慧劝诫等。 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品质与现代社会联 系起来,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 义。
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是《出师表》的主题思想之一。需要深入了解诸葛亮的生平、思想 和政治主张,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出师表》的重要思想基础,文章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诚、仁爱、礼义 等观念。需要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出师表》的主题
当时,蜀汉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北有曹魏, 东有孙吴,西有南蛮孟获不断反叛。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的 遗愿,决定北伐中原,统一中国。
《出师表》的文学地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创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表文之首 ”。
该文以四字句行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引用神话传说。文章从头至尾 贯穿着一条“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主线,内容上把对内政、军事的全面规划 融为一体,结构上前奏点题,后奏扣题,起伏跌宕,波澜壮阔。
2024版《出师表》ppt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版《出师表》ppt优秀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8d66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4.png)
《出师表》ppt优秀课 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 •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课堂互动与练习 • 结束语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 及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件目的
详细解读了《出师表》的文本内 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分析了《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 历史文献,加深对《出师表》的理解
鼓励学生探究《出师表》在现代社会中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等,
的意义和价值
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写作特点分析
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包括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帮助 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0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和宦官交 替专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 义不断。
军事格局
经济发展
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 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商业 的繁荣。
文中指出了刘禅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如亲贤臣、远 小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
诸葛亮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劝勉刘禅,希望他能够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很高文 学价值的古代散文,其语言简 练、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气 势磅礴。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排比、对偶、反复等,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
0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 •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课堂互动与练习 • 结束语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 及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件目的
详细解读了《出师表》的文本内 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分析了《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 历史文献,加深对《出师表》的理解
鼓励学生探究《出师表》在现代社会中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等,
的意义和价值
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写作特点分析
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包括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帮助 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0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和宦官交 替专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 义不断。
军事格局
经济发展
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 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商业 的繁荣。
文中指出了刘禅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如亲贤臣、远 小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
诸葛亮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劝勉刘禅,希望他能够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很高文 学价值的古代散文,其语言简 练、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气 势磅礴。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排比、对偶、反复等,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
01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34d4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02
诸葛亮在蜀汉时期,面临北魏、 东吴等外患,同时蜀汉内部也存 在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
作者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 有卓越的才华和成就,被誉为“千古 良相”、“忠臣楷模”。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成为文学经典
《出师表》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的历史文献
《出师表》作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 葛亮的一篇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 史价值,为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文学艺术价值
《出师表》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 的价值,其文字精练、结构严谨、思 想深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
结尾部分
总结全文,表达了诸葛亮 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和 忠诚之心。
重要语句解析
“亲贤臣,远小人”
01
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告,提醒他要亲近贤能的大臣
,远离奸邪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02
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乱世中保全生命的愿望,并不追求在诸
侯中闻名显达。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05
《出师表》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辅助教学
PPT课件可以用于辅助教师进行 《出师表》的教学,提供丰富的 背景资料、人物介绍和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激发兴趣
通过PPT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出师表 》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效率
PPT课件可以快速展示教学内容, 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 率。
诸葛亮在蜀汉时期,面临北魏、 东吴等外患,同时蜀汉内部也存 在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
作者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 有卓越的才华和成就,被誉为“千古 良相”、“忠臣楷模”。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成为文学经典
《出师表》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的历史文献
《出师表》作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 葛亮的一篇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 史价值,为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文学艺术价值
《出师表》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 的价值,其文字精练、结构严谨、思 想深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
结尾部分
总结全文,表达了诸葛亮 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和 忠诚之心。
重要语句解析
“亲贤臣,远小人”
01
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告,提醒他要亲近贤能的大臣
,远离奸邪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02
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乱世中保全生命的愿望,并不追求在诸
侯中闻名显达。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05
《出师表》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辅助教学
PPT课件可以用于辅助教师进行 《出师表》的教学,提供丰富的 背景资料、人物介绍和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激发兴趣
通过PPT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出师表 》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效率
PPT课件可以快速展示教学内容, 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 率。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9308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8.png)
智慧与谋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对于现代人在生活 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是现代人 应当追求的品质和境界。
05
《出师表》的实践应用
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历史背景介绍
通过课件展示《出师表》的历史 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时期蜀 汉的政治、军事状况,以及诸葛
历代评价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 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苏轼
“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辛弃疾
“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现代的启示
忠诚与担当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蜀汉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这种精神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刘禅, 表达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北伐的决心而 写的一篇奏章。
作者诸葛亮简介
01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 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 家。
02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 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 北驻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因后主刘 禅昏弱,诸葛亮深感内忧外患,为了 实现统一大业,他决定亲率大军北征 ,以图改变蜀汉的处境。在出征前, 他写下了这篇《出师表》,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忠诚和北伐必胜的决心。
重要语句解析
总结词
重要语句富含深意,意义深远
详细描述
例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危难之际接受重任,表现了他 的忠诚和担当精神;“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 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后主的忠诚和支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对于现代人在生活 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是现代人 应当追求的品质和境界。
05
《出师表》的实践应用
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历史背景介绍
通过课件展示《出师表》的历史 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时期蜀 汉的政治、军事状况,以及诸葛
历代评价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 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苏轼
“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辛弃疾
“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现代的启示
忠诚与担当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蜀汉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这种精神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刘禅, 表达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北伐的决心而 写的一篇奏章。
作者诸葛亮简介
01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 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 家。
02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 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 北驻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因后主刘 禅昏弱,诸葛亮深感内忧外患,为了 实现统一大业,他决定亲率大军北征 ,以图改变蜀汉的处境。在出征前, 他写下了这篇《出师表》,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忠诚和北伐必胜的决心。
重要语句解析
总结词
重要语句富含深意,意义深远
详细描述
例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危难之际接受重任,表现了他 的忠诚和担当精神;“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 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后主的忠诚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 是文中哪句话?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的原因是文中哪句话?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 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合作探究
研读第八段,回答问题。
(1)“愿陛下托臣以 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照应第七段中的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
是哪一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也。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
指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
——诸葛亮
情景导入
1.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 提出了几条建议? 2.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讨论分析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 提出的几条建议。 2.反复朗诵诗文,感悟古人的遣词造句之美,从而领会“诚”的含义。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 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合作探究
研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 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 不应异法。
(3)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 宜偏私。
(4)“内外异法”中内、外 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
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紧要 关头。对当时这一形势的清醒的 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 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
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 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 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 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 照应第七段中的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合作探究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 道,察纳雅言”照应第一段中的哪 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诸葛亮以身许 国的意志和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 先帝之灵。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四段,回答问题。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 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 体做法是什么?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4)亮认为举用向 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亲贤”的好 处是什么?必能裨补 阙漏 ,有所广益。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D ) A、不适合胡乱地看不起别人,说话不恰当。 B、不适合胡乱地看不起别人,说话没有意义。 C、不应该随意地看不起自己,说话没有意义。 D、不应该随意地看不起自己,说话不恰当。 2.下面的叙述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A、诸葛亮在分析蜀国内外形势时,既指出了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也指出了振兴国家 的有利条件。 B、诸葛亮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志,并提出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C、诸葛亮劝勉刘禅的目的在于激励他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大业。 D、在劝勉刘禅时,诸葛亮先是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同时提出了谆谆告诫。
合作探究
(4)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6)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 提出“开张圣听”?
一为发扬光大先帝 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 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 塞“忠谏之路”。
(5)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合作探究
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 先帝用人之明。
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 《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 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 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 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合作探究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 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 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 效命这个好条件。
合作探究
9.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 (主旨)是什么?
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 小人”。其理由是: (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 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 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 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的思 想是贯串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 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
指什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合作探究
(1)亮“夙夜忧叹” 的原因是文中哪句 话?
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
研读第七段,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
从全文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刘备是一位 怎样的仁君?
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谋远虑、 淡泊名利。 先帝:胸怀宽广、气度恢弘、求贤若渴、 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亲贤远佞
合作探究
归纳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