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常见意象》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066c6a910ef12d2bf9e71c.png)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鉴赏边塞诗中的意象和思想内容
![鉴赏边塞诗中的意象和思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2bc14fee06eff9aff80760.png)
2、(2012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通过描写了边塞黄昏时秋风萧瑟、凄凉伤感 的秋景,抒发了戍卒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答题形式:通过……(内容), 抒发了/表现了/寄予了……
总结:鉴赏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方法
1、看标题、抓意象。
2、抓住表达思想感情倾向的关键词、关 键句。(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分析思想情感答题思路:
形式:通过描写……(内容),抒发了 /表现了/寄予了……
四、真题回放 感受高考
1、(2014年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题目中的出现了“征人”,诗句中有金河、玉关、 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1、鲜明的边地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飞箭走马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鼓、角。
边塞诗及其意象
![边塞诗及其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229b730003d8ce2f00662311.png)
钥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这就要灵活运用,对具体的诗题做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到能对锁的那把钥匙,自是不言而喻
显然是有意识地吸取了唐人边塞诗中常见的秋漠朔气、秦月汉关、刀雪落照的意象。
(唐人边塞诗开头,往往是一身建功立业的豪气,而结尾时又难藏思乡的“边愁”。毛泽东这首诗则以恍若塞上行一句顿住,不再承接古人“将军百战征夫泪”的余情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边塞诗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先拿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来说,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再看一下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来说,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读,多练,是很难找到这把钥匙。不妨先以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道题做做,以巩固对这把钥匙的认识,题曰:“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再抓住表情的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和虚实相间的写法,极富韵味。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联想起真的梅花。这样“梅花何处落”就变成了有两种解说,一是《梅花落》曲声“落”到哪里,二是战士们家乡的梅花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究竟都飞到了哪些地方。这样闻笛和思乡这两个意念就统一在一句诗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的境界,便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边塞诗的意象
![边塞诗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1d434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0.png)
边塞诗的意象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有:大漠、秋月、长烟、落日、孤烟、云海、黄沙、雨雪、孤城、雁飞、沙碛等。
这些意象在营造边塞诗的意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选取明月、天山、云海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诗人选取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庄严的边塞日暮图。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雪山、孤城写出了边塞苍茫壮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玉门关浩渺远阔的画面,为将士从军作了铺垫。
边塞诗的手法情感意象
![边塞诗的手法情感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e98e4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d.png)
边塞诗的手法情感意象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7f525126fff705cc170ad8.png)
考查方式: 与修辞、情感、意境结合一起考察
考查内容: 重点在寻找意象、概括形象特点、鉴赏画面等方
面。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案构成: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
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
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 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1)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 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 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 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 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2)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 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 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3)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4)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5)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 领。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61614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通常与荒凉、辽阔、孤独和戍守等元素紧密相关。
在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通达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边关成为许多诗作的背景。
诗人们通过描述边关的自然环境、生活状况以及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边关意象:
1. 笛声:如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中提到的“笛中闻折柳”,笛声常常被用来表达边关士兵的思乡之情和边地的凄凉氛围。
2. 鸿雁:在曹操的《却东西门行》中出现的“鸿雁出塞北”,以及王维的“归雁入胡天”,鸿雁成为传递消息和表达游子情怀的象征。
3. 阳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不仅是地理上的关卡,也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4. 玉门关:玉门关在唐诗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见证了古人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成为边塞诗的典型意象。
5. 戈壁、大漠:边塞诗中常常描绘荒凉的戈壁、广袤的大漠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象反映了边关艰苦的生活环境。
6. 驼铃:隐隐的驼铃声,常常伴随着商队穿越沙漠的画面,是丝绸之路上繁忙商贸活动的写照。
7. 战事:诗人们对于塞外惨烈的战事有着深刻的描写,反映了将士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奈和悲壮。
8. 思乡:面对边关艰苦的生活和战事,诗人们常常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边关意象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
文化特点,也体现了诗人们的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们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9e40b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f.png)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常见的意象包括以下几种:
1. 关塞山河:在边塞诗中,关塞山河常作为壮丽的风景背景出现,代表了祖国的壮丽边疆。
如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中就写道:"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2. 大漠烽烟:大漠烽烟通常表示战争的气氛,充满了肃杀之气。
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白雪纷飞和将士们真挚的感情描绘了壮丽的雪景。
3. 将士戎马:在边塞诗中,将士戎马常作为战争的具体形象出现,代表了士兵们的勇猛和坚毅。
4. 长河落日:长河落日是边塞诗中最著名的意象之一,代表了壮美的大自然和诗人对家园的思念。
如《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 草木年华: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草木年华的意象,代表了士兵们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战士的生活,也表现出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6. 雁鸿:雁鸿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被视为思乡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传书的信使。
在边塞诗中,雁鸿常代表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用雁鸿传达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https://img.taocdn.com/s3/m/5cfd4d1183c4bb4cf7ecd173.png)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 空回首。(高适)
边塞诗的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 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 羌、羯、夷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 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 (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 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 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边塞诗的赏析
![边塞诗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17488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0.png)
边塞诗指以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等为内容,展现边地⽣活的艰⾟、战争的残酷,表现将⼠建功⽴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诗歌。
以下是边塞诗的赏析,欢迎阅读。
边塞诗中常⽤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1. 战争中使⽤的物品。
如⾦⿎、旌旗、铁骑、烽⽕、⽻书、⾓⼸、胡马、征⾐、铁⾐、戍楼、⼽、⽭、剑、箭、戟、斧、钺、⼑、铩等。
2. 边塞的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门、凉州、天⼭、安西、幽、辽、陇等。
3. 边塞的民族。
胡、羌、羯、夷等。
4. 边塞的风光。
⼤漠、沙碛、瀚海、风霜、严寒、⽩草、枯蓬、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雪⼭、孤城、雁飞、鹰扬等。
5. 少数民族的乐器。
如羌笛、胡笳、琵琶、画⾓等。
6. ⾳乐。
梅花落、关⼭⽉、⾬雪曲、杨柳曲、出(⼊)塞曲等。
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1. 体现戍边将⼠的爱国激情。
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紧张的局势、戍边将⼠艰⾟的⽣活状态、战争的惨烈场景等,表现戍边将⼠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 烽⽕照西京,⼼中⾃不平。
⽛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书⽣。
(杨炯《从军⾏》) 诗歌描写了⼀个读书⼈从军边塞、参加战⽃的过程,表现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诗⼈的爱国热情。
⽤“照”渲染紧急的⽓氛,⽤“⾃”表现爱国思想。
三、四句描写**出师、到达边塞的情景。
“绕”体现出**包围敌⼈的境况,渲染出龙争虎⽃的⽓氛。
五、六句写战⽃情况,通过侧⾯烘托表现战争;从视觉、听觉的⾓度,⽤象征**的“旗”“⿎”表现出征将⼠冒雪同敌⼈搏⽃的坚强⽆畏精神和在战⿎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 表现边塞紧张的形势。
有些边塞诗通过描写烽⽕、军书传递等表现边塞紧张的局势。
如: ⼗⾥⼀⾛马,五⾥⼀扬鞭。
都护军书⾄,匈奴围酒泉。
关⼭正飞雪,烽⽕断⽆烟。
(王维《陇西⾏》) 诗歌⼀、⼆句⽤“⼀⾛马”“⼀扬鞭”表现边塞传递军书的急切;⽤“⼗⾥”“五⾥”渲染⼗万⽕急的紧张⽓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323c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e.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8ea4570ba0d4a7302763a89.png)
• 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 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折杨柳》、《梅花落》古笛曲、《关山 月》古琴曲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与边塞有关的风物: • 大漠:雄浑、壮阔、苍凉
1.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知识小结:边塞军旅 2.常见意象: ①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红旗、旌旗、各类兵器、 鼓角;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 名也。”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f5a704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3.png)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边塞诗的意象,欢迎阅读!1.战具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羽书、金鼓、战车、烽烟、羽书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
铁骑、旌旗饱含着军容整肃的自豪感。
2.地名和民族名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等。
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
如岑参《碛中作》,就是指诗人在万里沙漠中所勃发的诗情。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里的碛西就是指安西都护府。
轮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
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就是指诗人即使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龟兹:又指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
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例如“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夜郎: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后来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黑山头:古城名,该古城为辽代遗址,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尔封地。
3.景物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227db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9.png)
意象意义:在边塞诗中,地名意象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和主题表达的符号。
象的边
第 五
乐塞 章
器诗
意中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等极富地域色彩的 乐器 羌 笛 : 羌 族 传 统 乐 器 , 常 用 于 表 达 思 乡 之 情 。
情。
戍边将士的离情别绪
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乐器在边塞诗中的象征意义
乐器在边塞诗中的文化内涵
感 谢 观
汇
看报 人 :
XX
号角:传达号令,鼓舞 士气
金鼓:指挥军队,协调 行动
烽火:报警信号,传递 敌情
戈矛剑戟:武器装备, 杀敌致胜
雁飞鹰扬:象征自由, 寄托乡思
意象作用:让我们如亲临
边塞,目睹激烈的战争场
表达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顽强 拼搏的精神
面。
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以 及对和平的渴望
描绘战争场景,展现激烈的 战斗场面
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展现边 塞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物的边
第 二
意自塞草、长云、雨雪、
风沙等
雪山:代表边疆的壮丽和雄 伟,也暗示边疆生活的艰辛
枯草:暗示边疆生活的艰苦 和荒凉
黄河:代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也暗示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
雨雪:象征边疆的气候多变和恶 劣,也暗示将士们的艰苦生活
飞雪:象征边塞将士的豪情 壮志和艰苦生活
秋月:象征边疆将士的思乡 之情和孤独之感
风沙:象征边疆的风土人情和自 然环境,也暗示将士们的坚韧不
拔和豪情壮志
大漠:象征边疆的广阔和荒凉,
也暗示将士们的孤独和寂寞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52a074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b.png)
边塞诗常见意象一、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独特的题材和艺术风格常常令人称道。
而其中,边塞诗常见意象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马匹边塞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就是马匹。
作为边塞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军事力量的象征,马匹常常被用来表达边塞诗人们对边疆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赞美。
马匹代表着勇气、力量和自由,同时也象征着边塞人民的无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落日在边塞诗中,落日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边塞地区的日出日落景色壮丽而寂寥,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边塞风光常常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落日意象也常常与战争和离别相联系,抒发了边塞人民在战争中的辗转困扰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边塞风光边塞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得它有着独特的风光。
在边塞诗中,边塞风光常常出现,通过描绘草原、沙漠、群山和流水等景色,表现出边塞地区的壮美和特殊的生活气息。
边塞风光的描绘常常伴随着物产丰富和民风民俗的描述,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宽广包容的感受。
五、战鼓作为边塞地区不可或缺的军事象征,战鼓在边塞诗中常常起到象征、映衬和渲染的作用。
战鼓的声音给人以勇气和壮志,它代表着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腥,也承载着边塞人民对抗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六、孤城边塞地区的城池常常被围绕在战争与火焰之中,这使得孤城成为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孤城象征着边塞人民在战乱中的孤独、坚守和忍耐,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对于边塞诗人们来说,孤城意象也常常承载着他们的悲凉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
七、火焰火焰是边塞诗中常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了战争、荣耀和毁灭。
边塞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火焰的燃烧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特殊景象。
身处边塞的诗人们通过描绘火焰,抒发对战争的忧虑和痛苦,并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八、明月在边塞诗中,明月往往以孤独、明亮和神秘的形象出现。
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8c823c13968011ca20091e9.png)
边塞诗中的意象一、边塞诗中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碎石;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铁骑、斗兵、将军、征人、金鼓、旌旗、刁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金山、天山、阴山、受降城、长城、玉门关、榆关、瀚海、雪海、狼山、蓟北、边庭、边城、沙场、车师、关山、关西、安西、阳关、萧关、凉州、青海、金河、居延、楼兰;单于;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意象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 将领称为汉将, 边塞称为汉塞, 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 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 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 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 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 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三、意象作用1、分析典型意象,定位诗歌类型。
诗中若出现几个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就可基本判断为边塞诗。
2、渲染氛围,描写景象,表达感情。
3、烘托人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 阴山: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
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 北部。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 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
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词 杨昌浚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
• 鼓、金
.
•干
戈
.
• 号角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 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 名也。”
凉州词二首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军行七首之一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 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边塞诗常见意象
.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旌旗 •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
军事,建旌旗。”
.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旌旗
• 2. 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 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 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
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 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部落制,首领曰单 于。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折杨柳》、《梅花落》古笛曲、《关山 月》古琴曲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 与边塞有关的风物: • 大漠:雄浑、壮阔、苍凉
.
1.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知识小结:边塞军旅 2.常见意象: ①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红旗、旌旗、各类兵器、 鼓角; ②与战争有关的地点、人物。如:楼兰 玉门关、 青海、雪山、沙场、长城、孤城、吐谷浑、单于; ③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乐器或特产。如琵琶、羌笛、 葡萄。 3.常见意境:雄浑壮阔 悲壮苍凉 清冷悲凉 4.常见情感: ①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 塞外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 ③ 壮士的思乡、家中妻子的离情; ④ 对战争的厌倦;⑤ 塞外奇异风光的描摹。 5.常见的表达技巧:夸张、. 对比、衬托
• 青海: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
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 分。羌族是最早在青海劳动生息的民族。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强大游牧民族。
•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 楼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 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 西北岸)。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