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各章重点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第1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病理过程。
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例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等。
一个基本病理过程可存在于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疾病过程中又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多个基本病理过程。
(3)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和脑功能不全等。
3、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⑴动物实验(最主要野修耳.左老個Z⑵临床观察(3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4)循证医学1、健康与疾病第2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有学者称为诱发病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发生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体内外因素。
(1)病因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原因与条件的关系:①可以相互转化;②原因是必有且特有的,条件是非必有但是有影响;③有病因存在不一定发病,并不是任何疾病需要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条件即可引起机体的创伤、中毒等)。
3、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_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学科。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
②病理过程。
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3.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1.概念题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
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
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
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
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5.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扩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意义:①法律依据②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③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二章、总论1.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健康、疾病(disease)、病因、诱因、条件、脑死亡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indicates some common and collective alterations of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presented in a group of diseases. )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The aberrant manifestation of deregulated homeostasis caused by harmful agents is referred to as disease, with disturbances of function, metabolism and structure in the body, which are manifested by a seri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病因(Causative factors ):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predisposing or precipitating factors ):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病理生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特点。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疾病概论(2学时)掌握:1、健康与疾病、病因、诱因、脑死亡的概念。
2、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1、病因的分类。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的概念4、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4学时)掌握:1、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对神经肌肉、心肌电生理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熟悉:1、体液体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液体水和电解质交换以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电生理改变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1、了解盐过多的概念、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2、了解水、钠代谢的分类和水肿的表现特征、水肿液的分类及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各类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学时)掌握:1、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2、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 SB和AB, BE, 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之间3、血液pH值, PaCO2的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4、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方式、酸碱指标变化的特征、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1、熟悉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酸碱平衡指标的变化特征。
2、熟悉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原则。
了解:1、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2、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第五章缺氧(2学时)掌握:1、缺氧的概念。
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概念、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各血氧指标的概念、正常值、意义及其影响因素.2、熟悉氧疗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型缺氧的疗效及其机制.了解: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机制。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2024)
引言概述:
在病理生理学中,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机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正文内容:
一、炎症过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1.炎症的定义和分类
2.炎症的发生机制
3.炎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4.炎症的途径和后果
5.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二、细胞增长与分化的异常
1.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平衡
2.细胞增生异常的机制
3.细胞分化异常的机制
4.细胞增生与分化异常的疾病例子
5.细胞增生与分化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三、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1.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2.肿瘤的发生机制
3.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4.肿瘤的生长模式
5.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四、免疫系统与疾病
1.免疫系统的概述
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4.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5.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1.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分类
3.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4.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5.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
病理生理学是理解疾病机制的重要学科,通过对炎症过程、细胞增长与分化异常、肿瘤、免疫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准确理解并应用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可以为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明显的改善。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不断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2、病理标本常用的固体液:10%甲醛3、临床病理科采用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4、对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是:活体组织检查5、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活体组织检查6、健康的正确解释是:健康是指没有疾病,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7、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8、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9、脑死亡的必备条件: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自主呼吸停止、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1、适应在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2、萎缩定义: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3、肥大定义: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4、增生定义: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相应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发生在再生能力强的组织)5、化生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细胞与组织的损伤:a.变性: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一内形态改变①细胞水肿(最常见的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淡染、胞质透明呈空泡状、胞质内有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胞质内没有脂肪空泡)②脂肪变性: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eg虎斑心③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色均质红染、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b.坏死和凋零①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7、肉芽组织:是一种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各种炎细胞浸润。
A、肉眼观:肉芽组织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触之易出血,但无痛觉。
B、镜下观:肉芽组织形成初期,其内可见大量由增生的内皮细胞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呈袢状与创面垂直生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脑死亡:指全脑的功能不可逆性的停止。
判断:瞳孔散大或固定;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脑昏迷;脑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细胞和组织在内、外环境中,对于有害因子的持续性作用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肥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和病理性)。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骨组织化生。
化生原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一方面增强了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却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
同时,化生还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基础。
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细胞肿胀:即细胞内水和钠离子的过多积聚,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脂肪变: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
多见于肝、心、肾等器官,主要由缺氧、感染、中毒、营养障碍引起。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出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包括坏死和凋亡。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主要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分为凝固性坏死(心、肾、脾、肝),液化性坏死(脑,胰腺),干酪样坏死(结核病),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样坏死,坏疽。
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与钙化。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
分为干性(好发部位四肢、体表,全身中毒症状轻)、湿性(肺、肠、子宫、胆囊,重)、气性三种(深部肌组织,重)。
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特定的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生理病理章节知识点总结
生理病理章节知识点总结1. 细胞生理病理学细胞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病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细胞病理学知识点包括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内容。
细胞结构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2. 组织学生理病理学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组织学生理病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包括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异常变化的病理学表现等内容。
组织结构的异常可能导致组织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3. 器官生理病理学器官是由多个组织组成的,器官生理病理学主要研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器官病理学知识点包括各种器官的结构、功能和异常变化的病理学表现等内容。
器官结构的异常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4. 全身生理病理学全身生理病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知识点。
全身生理病理学知识点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内容。
在全身生理病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生理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因、病理生理学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等内容。
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生理病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7. 肿瘤生理病理学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肿瘤生理病理学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生长规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内容。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肿瘤的微环境以及肿瘤的免疫逃逸等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以上就是生理病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2.亚健康:指介乎身心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落的状态,此时机体处在非病、非身心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受损与抗受损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存有一系列功能、新陈代谢和形态的发生改变,临床发生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同出现障碍.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5.诱因:能够强化病因促进作用或推动疾病出现的因素(非特异性)6.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显著有关,但分不清就是原因还是条件.7.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取100-200mmol2.水钠新陈代谢(休克程度及出现深浅:低渗>等滤渣>低滤渣)*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原因机制:肾内或外遗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蓄积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例如只排灌,不给电解质均衡液.(等滤渣或低渗液遗失)①经肾遗失:长期服用高效率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系列;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②肾外遗失:经消化道遗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遗失.机体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口干不欲饮);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预防:补钠液居多(张力液).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高容量性高钠血症(低渗性水解):脱水多于失钠,血清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l.主要环节: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以细胞内液脱水居多原因机制:①饮水不足: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口腔、咽喉、食道疾患;水源断绝②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尿崩症;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机体影响:口渴;细胞外液含量增加(汗腺功能上升“水解热”);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迁移,细胞水解引发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水解热;脑细胞水解发生功能障碍;血液铀:血容量上升,反射性引发醛固酮激增预防:适度迁调na迁调k;补足体内缺乏的水分*等渗性脱水:钠水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①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②循环血量减少,ald(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3.水肿:过多的液体在非政府间隙或体腔内蓄积称作水肿.通常指细胞外液.如水肿发生于体腔内,则称作积水,例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漏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质含量低于2.5g%,细胞数少于500/100ml.渗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8,蛋白质含量可达3-5g%,可见多数白细胞.发作机制:正常人非政府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体内外液体互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互换的均衡.血管内外液体互换过剩①毛细血管血压血低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减少④淋巴流入中断.体内外液体互换过剩(钠水水钠)①肾小球粘滞率为上升②将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激增:anp增加,ff减少③离曲小管、子集管重吸收钠水激增:adh和醛固酮在血中含量升高4.钾代谢障碍:*k功能:维持兴奋和传导性,参与渗透压调节,参与物质代谢,参与酸碱平衡调节*正常:正常人体内的含钾量约为50~55mmol/kg体重.血钾:3.5-5.5mmol/l*机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保持血浆钾的均衡:①通过细胞膜na+-k+泵,发生改变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原产;②通过细胞内外的h+-k+交换,影响细胞内外液钾的分布;③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跨膜电位的改变影响其排钾量;④通过醛固酮和远端小管液流速,调节肾排钾量;⑤通过结肠的排钾及出汗形式.*低钾血症(常伴随碱中毒)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1.原因和机制①钾摄取严重不足②钾遗失过多(最常用原因)胃肠道大量遗失消化液(呕吐、咳嗽、胃肠预热等)经肾的过度遗失:①排钾型利尿剂②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盐皮质激素过多④镁缺位③细胞外k转至细胞内(碱中毒)2.对机体的影响①对神经肌肉:急性低钾血症:轻症可以无症状或仅法号烦躁和全身软弱无力;重症可以出现骨骼肌性麻痺.细胞兴奋性减少,严重性甚至无法激动.慢性并无显著变化.②对心肌影响:1)心肌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兴奋性减少,自律性升高,传导性减少,膨胀性发生改变2)心肌功能侵害:心律失常,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敏感性减少3)心电图:qrs波:变宽,幅小;st段:抬高,延长;t波:变宽,低平;u波:显著升高.③骨骼肌侵害肌肉僵硬④肾脏侵害:多尿⑤对酸碱平衡影响:可以引发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出现抵常性酸性尿.3.预防的病理生理基础:补钾,尽量口服;制止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5.5mmol/l称作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时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且也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易伴发酸中毒.1.原因和机制:①钾摄取过多②钾排泄增加:主要肾脏排钾增加(高钾血症最主要原因)③细胞内k迁移至细胞外2.对机体影响:①对神经肌肉影响:急性轻度-兴奋性升高;急性重度-兴奋性上升②心肌兴奋性先再升后再降,心肌传导性上升,心肌自律性上升,心肌膨胀性上升.心电图:3期k+外流↑,复极快速→t波高细长;传导性↓→p-r间期缩短qrs波变宽;传导阻滞及自律性↓→心律失常③酸碱平衡影响: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反常性碱性尿.3.预防:推动钾迁入细胞;减少体内总k量;对付钾的毒性第四章酸碱平衡失调1.酸的来源:挥发酸(co2+水).主要在碳酸酐酶(ca)作用下进行,ca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胃粘膜上皮细胞.【通常将肺对挥发酸的调节称为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固定酸:主要来源是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与食物中蛋白质摄入量成正比.2.碱来源:主要来自食物.3.酸碱平衡调节:①血液缓冲作用(细胞外液):包含碳酸盐缓冲器系统(可以缓冲器所有紧固酸,无法缓冲器溶解酸)、磷酸盐缓冲器系统(细胞内液发挥作用)、血浆蛋白缓冲器系统、血红蛋白和氧和血红蛋白缓冲器系统(主要缓冲器溶解酸).②呼吸的调节作用(肺)(中枢外周两方面,paco2变动敏感调节,主要通过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③组织细胞作用(细胞内液):通过离子交换进行④肾的调节作用:主要调节固定酸,通过排酸或保碱维持碳酸氢根浓度,调节ph使之相对恒定.1)近端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是产nh4+主要场所)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泌h+k+和对nahco3的重吸收3)nh4+的排出.⑤骨盐有利于h+的缓冲【血液缓冲最为迅速,但不持久;肺调节效能大,也很迅速,但仅对co2有效不能调节固定酸;细胞内液调节强于细胞外液;肾脏调节发挥慢但效率高,作用持久.】4.酸碱平衡失调分类:①代谢性酸碱中毒:由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或增高引发的酸碱平衡失调;体温性酸碱中毒:由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或增高引发的酸碱平衡失调②ph在正常范围内:代偿性酸碱中毒;ph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失代偿性酸碱中毒.5.常用检测指标:①ph值7.35~7.4.②动脉血co2分压:33~46mmhg.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③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正常人,a.b.=s.b.=22~27(24mmol/l).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酸中毒;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碱中毒;两者数值均高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碱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代偿变化);两者数值均低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有代偿变化)④缓冲碱(b.b)是指动脉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⑤碱过剩(b.e)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⑥阴离子间隙6.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调一.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 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一)原因和机制:1.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①肾功能心肌梗塞②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2.新陈代谢功能障碍:①乳酸酸中毒②酮症酸中毒3.[hco3-]轻易遗失过多4.其他原因:酸或变成酸性药物摄取或输出过多,吸收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二)分类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特点:ag增高,血氯正常.①固定酸生成过多: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②肾脏排氢能力减少:重度肾功能心肌梗塞:肾小球粘滞率为↓至正常的25%以下③服用C99mg氯成酸药物.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增高.①消化道遗失hco3-;②肾脏排氢能力减少③服用含氯成酸药物过多④采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三)机体的代偿调节1.血液的缓冲:[h+]↑→hco3-↓,缓冲系统中bb↓2.肺的调节:[h+]↑→呼吸加深加快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4.肾脏的调节:泌h+、排nh4+、重吸收(四)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h+离子浓度增高时:①心律失常②心脏膨胀力弱化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h+]增高时,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性减少,因而僵硬收缩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整体表现为遏制,严重者可以出现头晕或昏迷不醒.3.骨骼系统: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不断从骨骼放出钙盐,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以引发纤维性骨炎和佝偻病.(五)防治原则: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二、体温性酸中毒:就是指co2排除障碍或排出过多而引发的以血浆h2co3浓度增高、ph呈圆形减少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失调.(一)原因和机制:1.呼吸中枢抑制2.气道阻塞3.呼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4.胸廓异常5.广泛性肺疾病6.co2吸入过多(二)分类:1、急性体温性酸中毒2、慢性体温性酸中毒(三)机体的代偿调节: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2.肾脏代偿(慢性呼酸)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四)对机体的影响:co2的轻易倍增血管促进作用:持续性、心室性头痛、神经精神症状.余同代谢性酸中毒.(五)预防原则:1.积极主动预防原发作.2.提升肺泡通气,排泄过多的co2.3.酸中毒轻微时应用领域碱性药nahco3,tham.三、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是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一)原因和机制1.酸性物质遗失过多:(1)胃液遗失k+h+cl-②肾脏排在h+过多2.碱性物质摄取过多:①碳酸氢盐摄取过多②乳酸钠摄取过多③柠檬酸钠摄取过多3.缺钾,h+向细胞内移动。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第1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病理过程。
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例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等。
一个基本病理过程可存在于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疾病过程中又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多个基本病理过程。
(3)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和脑功能不全等。
3、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⑴动物实验(最主要野修耳.左老個Z⑵临床观察(3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4)循证医学1、健康与疾病第2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有学者称为诱发病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发生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体内外因素。
(1)病因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原因与条件的关系:①可以相互转化;②原因是必有且特有的,条件是非必有但是有影响;③有病因存在不一定发病,并不是任何疾病需要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条件即可引起机体的创伤、中毒等)。
3、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_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学科。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病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病理学各章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细胞和组织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
2.组织学基础: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其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二、炎症和修复1.炎症概述:包括炎症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2.炎症的类型: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其病理变化。
3.细胞损伤与修复:包括细胞损伤的类型、损伤机制及细胞的修复过程。
三、血管和淋巴系统病理学1.血管和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2.血管病理学: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影响。
3.淋巴组织病理学:包括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的疾病等的病理变化和影响。
四、新生物学与肿瘤学1.细胞增殖与分化:包括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2.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肿瘤的发生原因、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发生机制。
3.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包括肿瘤的分类方式、肿瘤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4.肿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五、器官系统病理学1.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脏病、动脉病、静脉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2.呼吸系统病理学:包括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3.消化系统病理学: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泌尿系统病理学:包括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5.生殖系统病理学:包括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6.神经系统病理学: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六、免疫病理学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2.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反应的类型、机制、免疫系统的病理变化。
病理生理学重点(1-9)
病理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主要任务1、概念: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和机制的学科◆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与社会的关系,疾病时的身心变化,人与社会间的协调医务工作者注重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中的作用二、病理生理学的性质: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转化医学”。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疾病模型: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模型、细胞模型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一、疾病1、概念: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①任何疾病都是由于致病原因引起的。
没有病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②疾病本质是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③疾病外在表现为异常生命活动,常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可出现各种症状(主观上的异常感觉)、体征(客观表现)和辅助检查异常;④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发生、发展、转归的一般规律。
2、疾病与病理过程病理过程许多疾病中共存的成套病变;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心衰、呼衰等疾病由病理过程组成;如:出血热由凝血障碍、发热、休克、肾功衰等组成症状: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史。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2、各论: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尸体剖检(autopsy)活体组织检查(最广泛应用)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尸体剖检(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对疾病作出诊断,查明死亡原因。
尸体解剖的作用: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
提高诊治水平。
②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③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
二、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简称活检。
活检的意义:①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②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④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可对疾病进行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
三、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健康普查。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的特点。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身上疾病复制的过程,可以进行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弥补了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基本)_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形态学观察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体制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体制,商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供给理论和实验依照。
第二章 疾病概论名词解说健康: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满的状态。
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必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一个伤害与抗伤害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很多不一样的病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阻碍。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
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为人的本质性死亡。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杂乱知识表格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特失Na+>失水,血清 Na +浓度 血钠降落,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 点<130mmol/L ,血浆浸透压<280mmol/L , 浸透压<280mmol/L ,患者有水储留使体液量 透压<280mmol/L ,一般不伴有血容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 低 显然增加,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加,也称为 水 量的显然改变。
渗性脱水。
中毒。
原 经肾丢掉: 水的摄入过多:如液体输入过多过快ADH 分泌异样综合征:如:恶性肿因 1 )长久使用利尿剂 水的排出减少:如急性肾功能衰竭 瘤、创伤、感染、结核病等惹起ADH 和2 )肾本质性疾病 的异样开释。
机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制4)肾小管酸中毒肾外丢掉: 1)消化道失液2)液体在第三空隙齐集3)经皮肤丢掉 2.高钠血症易发生休克、有显然的失水的体征、 细胞内水肿,如脑水肿 较小,但要慎防发展为高渗性脱水影 无口渴感尿钠含量多或少、ADH 、醛响固酮的分泌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特 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 ,血浆渗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也称为 血钠高升,血容量无显然的改变点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的量均盐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特点。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疾病概论(2学时)掌握:1、健康与疾病、病因、诱因、脑死亡的概念。
2、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熟悉:1、病因的分类。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的概念4、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4学时)掌握:1、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对神经肌肉、心肌电生理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熟悉:1、体液体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液体水和电解质交换以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电生理改变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1、了解盐过多的概念、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2、了解水、钠代谢的分类和水肿的表现特征、水肿液的分类及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各类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学时)掌握:1、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2、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 SB和AB, BE, 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之间3、血液pH值, PaCO2的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4、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方式、酸碱指标变化的特征、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1、熟悉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酸碱平衡指标的变化特征。
2、熟悉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原则。
了解:1、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2、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
第五章缺氧(2学时)掌握:1、缺氧的概念。
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概念、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各血氧指标的概念、正常值、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氧疗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型缺氧的疗效及其机制。
了解: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机制。
第六章发热(2学时)掌握:1、体温升高、发热和过热的概念以及三者的区别。
2、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原的概念、种类。
3、发热时体温升高的机制及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
熟悉:1、发热时的物质代谢变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2、发热的时相及各期热代谢特点。
3、发热的负反馈调节。
4、发热的处理原则。
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2学时)掌握: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2、受体的上调、下调、高敏、减敏的概念。
熟悉:1、膜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通路。
2、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受体的调节)。
3、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包括雄激素抵抗症、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巨人症和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障碍机制。
了解: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第九章细胞凋亡与疾病(2学时)掌握:1、细胞凋亡、凋亡蛋白酶、核酸内切酶的概念。
2、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熟悉:1、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及其与坏死的区别。
2、熟悉细胞凋亡的调控:包括细胞凋亡相关因素、凋亡相关基因及其作用。
了解:1、细胞凋亡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2、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第十章应激(2学时)掌握:1、应激和应激原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和分期。
3、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4、应激的细胞反应。
5、应激性溃疡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熟悉:应激的机体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
了解:应激性疾病和应激相关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2学时)掌握:1、DIC的概念。
2、DIC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Ⅻ、血小板激活在DI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3、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熟悉:1、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的平衡及其调节。
2、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DIC的分期与各期特点。
了解:1、DIC的原因。
2、DIC的分型及各型特点。
3、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休克(3学时)掌握:1、休克的概念。
2、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3、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及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4、SIRS、CARS、MODS、MSOF的概念。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心功能在休克过程中变化的机制。
熟悉:1、休克的病因、分类。
2、休克时细胞结构损伤和代谢障碍。
3、脑功能及肾脏功能在休克过程中的变化。
了解:1、了解正常微循环的结构及生理功能2、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及休克的病因学防治和发病学防治。
第十三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2学时)掌握:1、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活性氧、钙超载、无复流现象的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熟悉: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2、各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
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4学时)掌握:1、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心肌重构的概念。
2、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3、心力衰竭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的机制及其意义(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肥大)。
4、心衰时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熟悉:1、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
2、心外代偿和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
3、心衰时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体循环淤血及心输出量不足的后果。
了解:1、心力衰竭的分类。
2、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五章呼吸功能不全(4学时)掌握:1、呼吸衰竭的概念。
2、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血气变化特点。
3、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的变化。
熟悉:1、呼吸衰竭的分类。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3、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4、呼衰的防治原则。
了解:呼吸衰竭时肾功能和胃肠功能的变化。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3学时)掌握:1、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熟悉;1、肝功能不全时物质代谢障碍的表现、肝性腹水的发生机制、凝血障碍的发生机制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2、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了解:1、功能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2、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4学时)掌握:1、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概念。
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发生机制、各期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熟悉:1、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分类。
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发病过程及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了解:尿毒症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病理生理实验学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医学或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和技能培训课程。
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知识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如实记录结果,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2.掌握机能实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如动物捉拿、麻醉、固定、手术、气管插管、血管(颈动、静脉)插管、静脉注射、十二指肠插管、输尿管插管、肝大部分结扎、神经(迷走神经)的分离,熟悉整体动物实验和常用机能指标如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吸和在体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等实验技术。
2.动脉血压、呼吸运动、肺顺应性的基本机制实验分析思路。
掌握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分析和药物量效关系观察的基本技能。
掌握兔失血性休克、兔气胸、兔肝性脑病、小鼠缺氧、兔实验性肺水肿等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理论与方法,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自行设计抢救方案,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
3.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与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教师命题设计和学生自选题设计,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讨论,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能力。
三、实验教材《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讲义), 陈伟强主编,广东药学院出版四、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实验教学过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各占50%。
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
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报告字迹是否清楚和得出结论是否正确等方面。
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共18学时,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实验课时、实验条件将以上的项目进行合理组合后开出。
六、主要参考资料1、机能实验学/李康朱佐江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学教材2、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沈岳良.郭益民主编.-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实验一、几种类型的缺氧一、类别:综合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在动物身上复制低张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并了解缺氧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2)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技能乏氧性缺氧、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的复制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常见原因、发生机制、及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课程实施的主要方法教师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
三、实验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1.乏氧性缺氧要点: (1)钠石灰的量盖住瓶底即可。
(2)瓶塞要塞紧。
(3)鼠入瓶法。
(4)呼吸频率数法。
2、CO 中毒性缺氧要点:CO抽吸法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要点:美兰抽取要准确。
教师演示的主要内容小白鼠捕捉和腹腔注射法;CO抽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