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苏武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2024年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教案苏武传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1.《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武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苏武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传》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预习成果。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武传》。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内容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理解和分析。

四、形象评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2.学生分享对苏武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五、讨论与交流(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传》的读后感。

2.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形象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苏武的形象和品质一、苏武的形象1.忠诚坚定:苏武在《苏武传》中被描绘为一位忠诚坚定的使臣。

当匈奴发动战争并俘虏了苏武时,他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然而,苏武坚决拒绝了匈奴的诱惑和威胁,坚守着自己的忠诚和使命。

他宁愿忍受困苦和折磨,也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班固及《汉书》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如“稍迁至栘中厩监”“畔主背亲”“何以汝为见”等字词与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苏武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理解并体会本文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叙事节奏和人物情感,体会苏武在困境中的坚守。

∙梳理文章情节,从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被扣留的经历、拒降的斗争到最终归汉的过程,深入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探究苏武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苏武坚守民族气节、忠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塑造坚韧不拔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文中描写苏武的精彩段落,如苏武与卫律、李陵的对话及相关细节描写,分析苏武在威逼利诱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如“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展现其大义凛然。

∙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理解文章通过对比衬托手法,如苏武与卫律、李陵的对比,来突出苏武形象的写作技巧。

1.教学难点∙深入探究苏武坚守气节的思想根源,包括其家庭背景、文化教育、时代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对他的影响,理解他在漫长的囚禁生涯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坚定信念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精神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将传统的民族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历史上一些坚守气节的人物故事,如文天祥的事迹,引出苏武在匈奴坚守十九年不降的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前两课时翻译2、第三课时主要是教师引导3、第四课时主要是学生讨论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3课时课前预习:运用古汉语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小标题: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2024版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一等奖教案汇总[1]

2024版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一等奖教案汇总[1]
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 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 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反馈并调 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14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2024/1/29
15
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补充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阐述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冲突,为理解苏 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打下基础。
10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2024/1/29
11
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展示
情境导入
通过历史背景介绍、角色扮演 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苏武传 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024/1/29
问题引导
通过设置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紧 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 一等奖教案汇总
2024/1/29
1

CONTENCT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学生自主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9
3
《苏武传》背景及作者简介
忠诚与担当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忠诚于国家、担当使命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和价值,如何践行忠诚和担当的价值观。
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在当代社会的 重要性,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和平与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出使匈奴的历史事件对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启 示,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苏武传教的策略及教学设计教案

苏武传教的策略及教学设计教案

关于苏武传教的策略及教学设计教案前言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教士,在他的传教活动中,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教学设计,成功的让大批的人受益,这对于后世的传教士和教师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苏武传教活动的相关史料,分析苏武的策略和教学设计,总结出适合现代教学的教案。

一、苏武传教的策略苏武传教的策略主要是在宣扬佛教的宗旨和意义基础上,根据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民俗,巧妙而灵活地讲解佛教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广大的人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思想。

1.布道时机的选择苏武选择在众人集中,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和庙会上宣讲,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扩大宣传范围,同时也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禅宗思想。

2.语言的运用苏武在宣讲时使用的语言非常接近人们的日常用语,富有幽默感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让人们感到轻松和愉快。

他并不是刻意地去用一些高深的语言或者词汇,而是尽量使用白话、俚语和成语,来打动人的心灵。

3.故事的运用苏武常常运用寓言、诗歌等形式,来向大众介绍佛教思想。

比如,他讲解四谛、八正道等教义时,常常会借助有趣的故事来帮助人们理解。

4.借物喻理苏武常常通过借物来比喻、解释佛教教义,如用梅花、竹子等物来表达佛家的“超凡亦凡、出世亦入世”的思想,借鱼与水的关系阐释缘起的概念等等。

二、苏武传教的教学设计苏武传教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一个针对现代教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佛教思想中的缘起、八正道、四圣谛等重要概念。

2.了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3.掌握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如寓言、戏曲等。

二、教学内容1.佛教中的缘起概念及其重要性。

2.佛教中的八正道和四圣谛。

3.佛教的历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4.传统表达方式中的戏曲、寓言等。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佛教、传统文化的认知。

2.课堂讲授:讲解缘起、八正道、四圣谛等概念,阐述佛教历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苏武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2)苏武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苏武传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苏武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3)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苏武的精神品质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写一篇心得体会。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感悟。

《苏武传》 教学设计

《苏武传》 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体会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把握其精神品质。

2、难点(1)理解苏武在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内涵。

(2)评价苏武的行为和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言知识和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苏武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大丈夫,他被困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他就是苏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武传》,了解他的传奇故事。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班固(32—92 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之间 229 年的历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停顿。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四)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

(2)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篇一:《苏武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文化讲座等,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课《苏武传》的教材。教材中应包括课文文本、注释、相关历史背景介绍等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图片、苏武牧羊的情景插图、苏武传的相关视频片段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活跃度、观点的独创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对重要词句的理解、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运用等。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课《苏武传》。本课以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后被扣留、牧羊十九年终得归国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苏武坚守节操、忠贞爱国的崇高形象。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苏武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苏武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启发式: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讨论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境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特别是文中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的掌握。
设想:通过设计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攻克文言文知识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作业等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结合文本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苏武传》相关的历史、文学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文本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知识。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实施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苏武传》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作品主题及文学价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苏武传》的艺术特色。

(3)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苏武传》在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苏武传》的艺术特色分析。

3.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难点1. 《苏武传》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苏武传》,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苏武传》中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苏武传》,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内学习,自主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武传》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读后感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苏武传》文本。

《苏武传》教案二: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苏武传》教案二: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苏武传》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古代著作,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而这个人也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讲述这个故事,还需要通过巧妙设计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较强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武传的教学活动和一些巧妙的设计,如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苏武的故事。

第一节:情境体验活动在学习苏武传这个故事时,可以使用情境体验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情境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情节,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加深知识的印象。

一、苏武获得自由在《苏武传》的故事中,苏武被党项人掳去,并囚禁在边疆。

然而,苏武并没有屈服于压力,他坚持自己信念,不断向上级部门申请自由。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苏武的奋斗精神,我们可以设置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苏武,体验他的艰辛与困境。

我们可以先出示相关图片,模拟苏武的囚禁环境,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加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互相搭桥,模拟苏武向上级申请自由的情节,体验苏武的坚持,了解其奋斗精神。

二、苏武送羊在《苏武传》的故事中,苏武作为一名使者,前往党项王庭,为了争取汉朝与党项的友好关系,苏武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送出了自己最好的羊。

这个情节可以设置成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苏武和党项人两组,互相交流、争取合作,体验苏武这个人物的历史意义,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二节: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境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验感。

一、扮演苏武方法:组织学生将苏武的儿时和青年时代等不同时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

具体步骤:1、建议口头讲述苏武这段人物的人生经历2、对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建议一组5人左右3、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衣服、耗材等的道具4、分配角色5、学生观察苏武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全身心地扮演,感受难以理解的冲突和压力6、完成扮演任务后,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二、扮演党项人方法:组织学生扮演韩康,围绕三国中魏国与群雄惨烈的战争,进行角色扮演。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武传》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四篇文章均是文言文,其它三篇是《屈原列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习本单元要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能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外,还应更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

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及文化常识。

2、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3、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积累巩固文言知识,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准备积累本;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设计探究式、讨论式、讲述式教学方法七、教学设计一、导入子卿毅然使匈奴,大义不受辱。

漫漫十九载,北海牧羊,望断归国路。

威逼利诱不降胡,持节亮风骨。

悠悠五千年,何谓忠臣?大汉有苏武。

——《醉花阴咏苏武》二、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及文化常识。

2、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3、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三、文化常识介绍班固《汉书》出使背景四、回顾课文内容快速完成导学案内容(一)落实字词夯实基础(二)对接高考踩点翻译(三)梳理文意回答问题(四)手法研讨能力提升(五)思维拓展情景再现五、议+展1、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带头,围绕学案内容。

2、组内选出代表,积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六、教师点评,强调难点(三)梳理文意回答问题(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1、2奉命出使3因变被扣4自杀殉汉5卫律劝降6苦守北海7、8李陵劝降9、10获释归汉(2)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是什么?(1、3段)①张胜糊涂帮助缑王谋反被发现。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苏武传苏武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评价传主价值意义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有关知识,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进行文言知识检测;用加小标题的形式疏通情节,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于国家、个人于社会的思考认识。

一、导入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入,心灵的抉择决定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高贵与卑贱。

二,品味、鉴赏1、研习三、四自然段问题一:你如何评价苏武的自杀行为?(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问题二:面对苏武的自杀行为,周围人各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你如何理解这些反应?“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情操惊天动地,真正的英雄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2、研习第五自然段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问题一:卫律是如何劝降的?你对卫律有什么样的评价?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

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又“举剑拟之”,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叛徒嘴脸。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掌握《苏武传》的基本内容,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

1.2.2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1.2.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苏武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1.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武的事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2.2.3 文学作品鉴赏: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3.1.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苏武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苏武为何能够坚持多年,他具备了哪些品质。

3.2 课文讲解3.2.1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3.2.2 翻译和解释: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2.3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2 分享讨论结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点:目标1三、教学难点:目标2四、教学方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简介班固及《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范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范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范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关于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范文(推举)一1)课程名称:高二语文2)教材使用状况:《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3)本学期周课时: xxx)规划教学时数: xxx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唐诗宋词选读》:古代诗歌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教学一、二单元,让学生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及唐宋诗词的特点,在此根底上把握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整体把握诗歌形象、借助诗歌的形象领悟诗歌的情感、观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提高鉴赏力量与审美情趣。

《现代散文选读》: 着眼于鉴赏陶冶”,“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意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通过现代散文的选读,培育阅读散文的兴趣,能从中外优秀现代散文中熟悉社会、理解历史、思索人生、感悟自然、陶冶情感、砥砺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了解散文的一些一般性的文体学问,把握散文鉴赏的根本方法,提高阅读与理解作品的力量,对不同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与艺术特色有肯定的推断力,并且能将自己的鉴赏心得与同学和教师沟通,学习写作散文评论与散文鉴赏文章;进—步理解散文的表达功能,把握散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状物、谈论的根本方法与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构思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文体意识,进展散文写作;进一步提高审美推断水平和自主阅读的力量,独立进展课外散文的选择阅渎,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当代散文写作的现象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在散文阅读与写作方面形成肯定的根底。

《写作》:读写结合,读中悟写,写中促读,注意积存。

把思维力量的训练作为高中阶段读写训练的核心。

进一步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重点训练生动、形象、传神的细节描写,增加文采;鼓舞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力求文章立意高远。

谈论文写作是高二阶段的重心,训练中规中矩。

思想正确,观点明确;语言标准、文从字顺;构造完整、思路清晰。

2)教学重点、难点:《唐诗宋词选读》:1. 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端详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赐予恰当的评价.。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

苏武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探讨苏武的反抗方式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指定学生复述课文汉武帝晚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巧却碰上匈奴内部发生叛乱,由于叛军内部有人告密,很快就被匈奴首领一举歼灭。

副使张胜因为与叛军头领虞常意欲劫持匈奴单于的母亲,因而单于迁怒所有汉朝史臣,无辜的苏武也因此受到牵连。

苏武为保名节两度自杀,虽然未遂,却坚定了单于要劝降苏武的决心。

单于先派了丁灵王卫律去劝降,没有成功,他本人也被苏武痛骂一顿。

单于便将苏武放逐冰天雪地的北海,让苏武放牧公羊,只有当公羊生下小羊的时候,苏武才能回来。

苏武历尽艰辛,渴了喝雪,饿了挖草根,不论坐卧起身都时刻拿着汉节。

后来单于又派了投降匈奴的李陵去劝降,李陵虽与苏武有故交,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动苏武,却被苏武的民族大义感动得泣下沾襟。

最后,汉昭帝继位,汉朝与匈奴恢复邦交,在胡地呆了十九年的苏武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祖国。

二、分析人物,总结手法㈠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㈡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⒈班固的《汉书》虽然在体制上承袭司马迁的《史记》,但班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非常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这些细节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征。

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教案范文:运用现代技术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教案范文:运用现代技术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在今天的社会中,现代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学习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学习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教授知识。

苏武传教故事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段非常经典的故事,而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探索。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网络是现代技术中最为普及和便利的一种形式,在网络上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各种类型的网络平台,例如直播、在线课堂、博客等方式将苏武传教的故事形式化的呈现给学生。

通过网络传播苏武传教的故事,可以大大简化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操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多媒体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苏武传教的故事,例如用动画的形式演示苏武传教的故事情节,或者用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将苏武传教的故事教给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苏武传教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对单调的数字式教学的抵触心理。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

虚拟现实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创造出一个符合苏武传教时代的虚拟环境,将学生带入这个环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教活动的情节和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像网络教学一样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它更富有感染力和沉浸感。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例如文化沙龙、电影放映等方式。

这些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更富有情感和互动性,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的掌握知识。

现代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方式来教授苏武传教故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虽然这些技术都是新兴的,但是它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也应该学习并掌握这些技术,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木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教室,班班通,课件(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授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一一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自主学习,筛选信息归纳主要故事情节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 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K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汆行为?(我们先找到又中夭十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而目以归汉!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两个词,是哪两个词?重负国、屈节辱命。

苏武的身份是什么?出使匈奴的汉使。

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1)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2)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苏武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严重失职。

)(3)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

(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重负国”再加之“屈节辱命”,哪一个能显示他自杀有为自己的成分?“节”是他自己的,“命”和“负国”都是国家的。

我不愿被人审问,是个人的人格,他只讲了一点是为自己,所以,请注意,从这两话的理由里而,我们能看到苏武什么样的品格?(对汉朝忠贞不渝,事事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品格。

)国家利益至上。

正是有国家利益至上的想法,才有为国家所想的行为。

所以,副手出了问题,我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不是我干的,我们汉朝也没有这样做,我不能接受屈辱的审问,要自杀。

他的这一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敌人感到震憾,进而感佩。

所以,我们归结这样几个字,在自杀过程当中,有一惊,一哭,一壮。

他要自杀,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他的敌手都大惊失色,连敌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气节所打动了。

这个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格魅力。

这是他对国家不渝的忠贞。

(板书:忠贞)既然讲到了卫律吃惊,我们自然就过渡到了卫律这个人,大家想一想,卫律为何会吃惊?要联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

因为他自己首先是一个叛将,他认为苏武可以和自己一样选择投降,而苏武却为了保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杀,所以对苏武自杀十分不解。

按照卫律的逻辑应该是什么?觉得苏武应该会投降,遇到一点变故,我赶紧举起了双手,跪下了两腿,所以,你苏武也应该这样,你怎么会想到死呢?从这个叛徒的吃惊里面,可以看岀在同一个场面上,同一个事件上,比较出人格的不同,选择之不同。

因此,当卫律代表着单于这-方来劝降的时候,他的话语就有所不同了,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的?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

只读二人对话,读出劝降的语气和反驳的情态。

B.讲解“反劝降”情节请饰演卫律的同学说说卫律是从什么角度劝降的。

对苏武进行威逼,又以利诱惑苏武,他先讲自己归降匈奴后封王受赏,得到了富贵这是威逼利诱相加。

之前还有“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的举措,结果是“胜请降”“武不动”。

卫律的劝降分为三部曲:1、恐吓: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当这个行为不奏效的时候,他就2、威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的回答非常地清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他自己的行为,和我没有关系,更和国家没有关系, 他参与阴谋是他个人的问题。

所以,本句中“本无谋”这三个字的言外之意一定要读出来,把汉朝的利益始终放在最高。

你不要牵扯得太多,我主帅不知,也就是和我们汉朝没有任何的关联,汉朝是清白的。

接下来又用了3、利诱的伎俩,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劝降的过程当中,卫律是用了威逼利诱的方法。

卫律劝降,两人相对如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

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

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

卫律马上利用这有利局势,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

这时,如果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因此,苏武很沉稳地对“相坐”的罪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声明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

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

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

这一大段话,苏武说得酣畅淋漓, 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这一段描绘苏武行动的文字极为简洁,仅有六个字,即“武不动”,“武不应”,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

当这次劝降不成的时候,他们就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由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幽,徙。

一个是幽禁,一个是流放。

孟子说过: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苏武做到了)“幽”和“徙” 是从什么角度来折磨苏武啊?威逼利诱不行,就从精神上摧挎你。

把你幽闭起来,把你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精神耐力了。

他受贫穷,没有吃的,他就吃毛毡,吃雪,抓老鼠充饥,吃野草。

按照孟子的话说,就是“贫贱不能移” 了。

思考2: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之前曾两度要自杀,现在却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请学生讨论。

参考:并不矛盾。

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后,这是为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

但是后来匈奴转为劝降,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所以,当他在北海上牧羊时,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

可见,他的求死求生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此处插入C、有关“北海牧羊”情节的讲解问:最能体现他气节的一句话是什么?“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体现了苏武怎样的品质?坚忍。

(板书:坚忍)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时的威逼利诱无法实现,就从精神上来摧挎, 精神上能不能摧挎呢?还是没有摧挎,这时候就要换人了,换李陵了。

李陵在劝降上又不一样了,齐读李陵劝降一段。

在长期的精神折磨没有得逞的情况下,派来了一个和苏武关系很好的人来劝降了,李陵又是怎样劝降的呢?看李陵的劝降又能分成几个小层次?三层。

每一层至“信义安所见乎”,讲的是苏武在这里,他对汉朝的效忠是没有人会知道的;第二层至“何久自苦如此”,说他在汉朝的亲人或是去世,或是离散了,在汉朝己然没有牵挂了。

第三层讲汉武帝年事己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

李陵作为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胁,以富贵为诱惑,以幽禁断食来逼迫,均不能让苏武屈服。

对苏武这样刚直和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的人,只能从精神上、心理上着手。

从李陵口中我们得知,苏武的哥哥苏嘉因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杀;弟弟苏贤,因为逐捕犯罪的宦骑不得,服毒药自杀;苏武的母亲己经逝世,妻子己经改嫁;虽有两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

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

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

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

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声名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

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李陵与苏武的关系,苏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

人可能过得了刀山火海,可能有刚铁般的意志,但不一定能忍受孤独寂寞,不一定能过得了感情关。

你要我屈服,我就不屈服,铮铮男子汉的气度。

但是人往往会倒在一种长期的孤独、寂寞,精神的百般折磨当中,这时,哪怕一丝的温情,又是多么地令人渴望啊。

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而崩溃。

就在这种渴望当中,而对李陵的肺腑之言,苏武不为所动,看他是怎样反驳的:“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愿“肝脑涂地”。

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这里有没有提到个人的恩怨啊?个人的恩怨在他而前毫无办法。

苏武的断然拒绝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

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